海岛法超细纤维非织造布的结构与性能
- 格式:pdf
- 大小:1.38 MB
- 文档页数:4
超细海岛型纤维的制备与应用徐 红1,张宝华2,樊爱娟2(1.济南正昊化纤新材料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100;2.上海大学环境化工学院,上海200072)摘 要:概述了超细海岛型纤维的含义、制备原理和技术以及在各领域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海岛纤维;超细纤维;制备;应用中图分类号:TS10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2044(2003)0420008202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uper 2f ine Sea 2island FiberXU Hong 1,ZHAN G Bao 2hua 2,FAN Ai 2juan 2(1.Jinan Zhenghao New Fiber Material Co.,Ltd.,Jinan 250100,China ;Shan 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72,China )Abstract :The meaning of super 2fine sea 2island fiber is described in the article ,and also described are theprinciple and technology of the prepara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iber.K ey Words :Sea 2island fiber ;Super 2fine fiber ;Preparation ;Application1 海岛型纤维简介海岛型复合纤维又称为超共轭纤维或基质原纤型纤维,上世纪70年代初由日本东丽公司首先开发。
海岛纤维是一种多成分体系,从纤维的横截面看是一种成分以微细而分散的状态被另一种成分包围着,好像“海”中有许多“岛屿”。
其“岛”成分和“海”成分在纤维轴向上是连续、密集、均匀分散的。
从整根纤维看,它具有常规纤维的纤度。
双组分海岛型超细纤维及其染整工艺研究篇一:双组分海岛型超细纤维是一种由两种不同原料组成的超细纤维,其制备方法一般采用熔融纺丝法。
这种纤维具有细度细、柔软、弹性好、耐磨性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纺织、造纸、建筑材料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双组分海岛型超细纤维的制备方法、特性及其染整工艺研究。
一、双组分海岛型超细纤维的制备方法双组分海岛型超细纤维的制备方法一般采用熔融纺丝法。
该方法首先需要将原料进行混合,然后在高温下熔融,通过高速旋转的纺丝仪将其纺成超细纤维。
在制备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混合比例、温度、时间等因素,以确保制备出的质量稳定。
二、双组分海岛型超细纤维的特性双组分海岛型超细纤维具有以下几个特性:1. 超细度细:双组分海岛型超细纤维的细度通常在0.2-0.5μm之间,比天然纤维更细,具有更高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2. 柔软性:双组分海岛型超细纤维具有较好的柔软性,能够模拟天然纤维的质感,具有良好的手感和舒适度。
3. 弹性好:双组分海岛型超细纤维具有良好的弹性,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变形,且具有较好的回弹性。
4. 耐磨性:双组分海岛型超细纤维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够抵御日常使用中的磨损。
5. 化学稳定性:双组分海岛型超细纤维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
三、双组分海岛型超细纤维的染整工艺研究双组分海岛型超细纤维的染整工艺一般采用染化法。
该方法需要将制备好的超细纤维进行染色,以获得所需的颜色和纹理效果。
在染整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染料、媒染剂、离子液体等成分的浓度和比例,以确保染色质量。
双组分海岛型超细纤维具有超细度细、柔软性、弹性好、耐磨性高等特点,应用于纺织、造纸、建筑材料等领域。
本文介绍了双组分海岛型超细纤维的制备方法、特性及其染整工艺研究,为相关应用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篇二:双组分海岛型超细纤维是一种由两种不同成分的纤维混合而成的材料,具有纤维直径小、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和生物相容性等特点,在纺织品、医药、保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谈谈档案开放鉴定工作中的几个具体问题作者:吴海琰来源:《北京档案》2013年第11期摘要:笔者根据工作经验就档案开放鉴定工作中出现的有关涉密档案开放鉴定、上级来文档案开放鉴定、按卷鉴定开放档案、档案开放率与档案开放程度关系及涉及公民隐私内容档案鉴定标准掌控等五个具体问题进行了描述,并对这五个具体问题提出了建议解决方案,希望能够对今后档案开放鉴定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使开放鉴定工作真正做到应开尽开、能开必开、不能开不开、可开可不开缓开,实现不开放档案的信息安全与保密,已开放档案的为民、便民、惠民服务。
关键词:档案开放档案鉴定隐私保护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社会公众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档案馆已从神秘的存档部门转变为公开的查档单位,正在千方百计将馆藏可公开的档案为社会公众提供利用。
但档案工作有其独特的政治性,档案开放鉴定工作往往受到政治性、隐私性等各方面的限制,具体到每一卷、每一份档案内容则又有各种不同的情况。
因此做好馆藏到期档案开放鉴定工作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有些已经是工作中形成的惯例,但却是误区,需要更正。
一、涉密档案仍需进行开放鉴定馆藏到期档案中往往有标注密级的档案,由于长久以来档案工作人员的惯性思维,自动地就认为标注密级就是需要保密的,就不能够开放。
而这种思想恰恰是错误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不超过十年。
”馆藏到期档案,是指档案法中所规定的产生满三十年的档案,因此已经过了保密期。
可以这么说,档案法之所以规定对产生满三十年的档案进行开放鉴定,就是因为最高级别的绝密级档案的保密期限是不超过三十年。
因此对标注有密级的档案即判定为不开放的做法是不正确的。
那么对已经过了保密期限的标注有密级的到期档案又如何进行开放鉴定呢?根据《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解密和划分控制使用范围的暂行规定》第二条“各级国家档案馆保存的一九九一年一月一日前形成的标有…绝密‟、…机密‟、…秘密‟字样的档案(以下简称涉密档案),其解密工作,由各级国家档案馆负责进行。
非织造材料的纤维结构优化与分析非织造材料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性能和广泛应用领域的新型材料,其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纤维的结构。
对非织造材料纤维结构的优化与分析,不仅有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还能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一、非织造材料及其纤维结构概述非织造材料,也被称为无纺布,是指不经传统纺纱、织造工艺过程,直接由纤维集合体通过物理、化学或机械方法形成的具有柔软、透气和平面结构的新型纤维制品。
它具有工艺流程短、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过滤、包装、服装等领域。
非织造材料的纤维结构是指纤维在材料中的排列方式、分布状态和相互作用。
纤维结构的特征包括纤维的长度、直径、卷曲度、取向度等。
这些结构参数直接影响着非织造材料的物理性能,如强度、透气性、吸湿性、过滤效率等。
二、非织造材料纤维结构的优化方法1、纤维原料的选择不同种类的纤维具有不同的性能特点。
例如,天然纤维如棉、麻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但强度相对较低;合成纤维如聚酯、聚丙烯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磨性,但吸湿性较差。
在选择纤维原料时,需要根据非织造材料的最终用途和性能要求,综合考虑纤维的性能特点,选择合适的纤维种类和比例,以优化纤维结构。
2、纤维预处理纤维预处理是指在纤维形成非织造材料之前,对纤维进行的一系列处理,如开松、梳理、除杂等。
通过这些处理,可以使纤维充分分散,减少纤维的缠结和并丝,提高纤维的均匀度和取向度,从而优化纤维结构。
3、成网工艺的优化成网是将纤维制成纤维网的过程,常见的成网方法有干法成网、湿法成网和聚合物直接成网等。
在成网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工艺参数,如气流速度、喷头压力、网帘速度等,控制纤维的分布和排列,从而优化纤维结构。
4、加固工艺的选择加固是使纤维网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稳定性的非织造材料的过程,常见的加固方法有针刺、水刺、热粘合等。
不同的加固方法会对纤维结构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针刺加固会使纤维在垂直于织物平面的方向上产生位移和缠结,从而增加材料的厚度和强度;水刺加固则会使纤维在水平方向上产生位移和缠结,从而提高材料的均匀度和柔软性。
双组分海岛型超细纤维及其染整工艺研究篇一:双组分海岛型超细纤维是一种由两种不同材料组成的纤维,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质。
这种纤维的主要原料是聚丙烯和海藻提取物,其中海藻提取物可以增强纤维的拉力和耐磨性。
本文将介绍双组分海岛型超细纤维的制备方法、结构特征、染整工艺以及应用前景。
1. 制备方法双组分海岛型超细纤维的制备方法可以采用物理法制得和化学法制得两种方式。
(1)物理法制得物理法制得方法利用聚丙烯纤维的溶解性,将海藻提取物添加到聚丙烯溶液中,通过混合、蒸镀等工艺步骤得到海岛型超细纤维。
该方法简单快捷,但制备出来的纤维质量较差。
(2)化学法制得化学法制得方法将聚丙烯和海藻提取物进行反应,制备出海岛型超细纤维。
该方法可以制备出高质量的超细纤维,但需要较高的反应条件和反应时间。
2. 结构特征双组分海岛型超细纤维的结构特征是具有两个不同材料的纤维单元。
其中,聚丙烯纤维是一种线性聚合物,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和取向度,可以形成各种形态的晶系和晶格。
海藻提取物是一种海藻提取物,具有较高的拉力和耐磨性,可以增强纤维的强度和耐久性。
3. 染整工艺双组分海岛型超细纤维的染整工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熔融染整将双组分海岛型超细纤维熔融,加入适量的染料和助剂,进行染整。
这种染整方法可以实现颜色的深浅变化和色彩调整,但生产效率较低。
(2)分散染整将双组分海岛型超细纤维分散在染液中,加入适量的染料和助剂,进行染整。
这种染整方法可以实现颜色的均匀分布和生产效率较高,但成本较高。
(3)固色染整将双组分海岛型超细纤维固色在助剂中,进行染整。
这种染整方法可以实现颜色的持久性和生产效率较高,但成本较高。
4. 应用前景双组分海岛型超细纤维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质,在纺织、造纸、涂料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纺织领域双组分海岛型超细纤维可以用于纺织面料,如纤维布、涂层布等,可以实现颜色的深浅变化和色彩调整,提高面料的美观度和质感。
(2)造纸领域双组分海岛型超细纤维可以用于造纸原料,可以提高纸张的拉力和耐久性,改善纸张的性能和外观。
海岛型超细纤维革行业分析报告目录一、行业管理体制和产业政策51、行业管理体制与主管部门52、产业政策6二、行业基本情况61、人造革合成革产品简介6(1)人造革合成革的分类7(2)人造革合成革的发展历程8(3)人造革合成革的特点122、超细纤维革国外发展概况16(1)国际超细纤维革基本情况16(2)国超细纤维革的基本情况173、行业市场竞争格局与主要企业情况19(1)行业市场竞争情况19(2)行业主要企业情况214、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与变动原因215、超细纤维革的市场需求分析22(1)超细纤维革的未来市场容量22(2)下游行业的市场需求分析25三、进入本行业的主要壁垒301、技术研发和人才壁垒302、市场壁垒313、工艺品质壁垒314、资金壁垒32四、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321、有利因素32(1)巨大的市场需求推动行业的快速发展32(2)国家产业政策支持33(3)环保要求推动产业升级33(4)国际贸易和技术壁垒的推动352、不利因素35(1)整体有效产能不足,限制了市场规模的拓展35(2)整体技术水平不高,产品档次有待提升36(3)行业技术人才匮乏、研发创新能力与工艺技术积累不足36五、行业的技术水平与发展趋势371、行业技术特点37(1)涉与技术领域多、难度大37(2)工序流程长、工艺复杂37(3)主要技术方法简要介绍372、行业技术水平与其发展方向39(1)行业技术水平39(2)行业技术发展方向39六、行业经营模式、季节性和周期性401、行业经营模式402、行业的周期性特征403、行业的季节特征414、行业区域性特征41七、上下游行业发展状况与对本行业的影响411、上游行业发展状况对本行业的影响422、下游行业发展状况对本行业的影响43八、行业主要企业的情况431、国际主要企业43(1)日本可乐丽公司43(2)日本东丽公司442、国主要企业44(1)华峰44(2)禾欣股份44 (3)双象股份45 (4)科一45 (5)黄河超纤45 (6)同大45一、行业管理体制和产业政策1、行业管理体制与主管部门超细纤维人工革行业为塑料制造品行业中的子行业人造革合成革行业,该行业是个完全竞争性行业,行业的企业面向市场自主经营。
浅谈海岛超细纤维生产工艺......................................qdst这里它主要说的是海岛型超细纤维,其实超细纤维还有很多种,比如分裂型、深染型、色牢度型、具有柔软手感和色彩鲜艳、橘瓣分割型、扁平分割型、橘瓣分割型双色效果型、环保型等等,非常之多。
海岛型复合纤维是一种共轭复合纤维,20世纪70年代初由日本东丽公司首先开发。
它是一种多组分体系纤维,从纤维的横截面看是一种组分在纤维横截面以微细而分散的状态,构成所谓的“岛相”,而另一组分以连续的状态包围分散的组分而形成所谓的“海相”。
其“岛”组分和“海”组分在纤维轴上是连续、密集的。
复合纤维未开纤之前,它具有常规纤维的纤度,而后采用某种方式把“海”组分去掉,就可以得到束状的超细纤维,其以独特的柔软性、悬垂性、透气性和吸湿性,赋予产品良好的舒适效应和触感,博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昧;而将这种海岛复合纤维的“岛”组分去掉就可以得到中空纤维。
海岛超细纤维作为超细纤维家族中的一员,以其优良的性能而逐步被纺织和非织造企业、合成革企业所接受,由其制得的仿鹿皮绒、桃皮绒、拭净布、超细纤维皮革基布受到海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特别是2003年以来,随着纺织品中大量麂皮绒订单涌人中国、合成革产业的迅猛发展,超细纤维合成革、海岛纤维及其产品、生产的高附加值、高利润等因素,国内掀起了“海岛”热。
由于近几年石油原料的涨价,化纤原材料成本的迅猛增涨,使得传统的化学纤维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而且后续纺织产品对高性能,功能化要求的推动,也影响了常规化纤产品的发展,然而海岛超细纤维的需求却是保持30%以上的增长率。
作为传统的纺织业大国,由于海岛纤维进口有限、国产化产品不多和技术不成熟等因素,我国海岛纤维的市场售价扶摇直上,在高额利润的刺激下,我国不少企业有意进人该行业,出现一大批在建及拟建项目。
一、海岛超细纤维的生产技术海岛纤维有共轭复合纺丝法和共混纺丝法两种生产方法。
第46卷 第1期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 ol.46 N o.1 2007年1月Journal of Xiam en U 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Jan.2007海岛纤维结构形态与染色性能的研究俞小春,陈少鹏,林金平,张 超,陈建岁,林国良*(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福建厦门361005)收稿日期:2006-02-21*通讯作者:clgllin@s 摘要:通过色差仪、DSC 、结晶速度测量、显微图像分析以及动态机械热分析研究了四种海岛纤维的结晶度、结晶速度、晶粒大小、玻璃化温度与染色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结晶度小,结晶速度慢,晶粒尺寸大,玻璃化温度低等等均有利于纤维染色性能的提高.关键词:海岛纤维;染色性能;结构形态中图分类号:T Q 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8-0479(2007)01-0067-05 海岛纤维是一种多成分体系,一般为两种非相容性高聚物,它按一定比例进行复合或共混后纺制的复合纤维,其中一种组分为分散相(即岛组分),另一种为连续相(即海组分).岛组分以极细的纤维形状包含在海组分中.从纤维的横截面看是一种成分以微细而分散的状态被另一种成分包围着,好像/海0中有许多/岛屿0[1].超细纤维与普通纤维相比,线密度小,比表面积大,微结构和形态结构也不同,容易造成染色不匀,染色不深等问题.影响海岛纤维染色性能的因素有很多.对纤维来说,首先是纤维的化学结构,主要有化学组成、分子立体结构等;其次是超分子结构,主要是结晶度、晶粒大小、无定形区大小和孔隙大小及分布等;再就是纤维的形态结构,主要是纤维的粗细、截面形状、皮芯结构等.但目前对于海岛纤维染色性能与结构形态关系这方面的报道比较少.本论文就超分子结构研究了海岛纤维染色性能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海岛纤维的染色性提供理论依据.1 实验部分1.1 实验原料样品1为(105/48*37i)海岛纤维,样品2为(105/48*25i)海岛纤维,样品3为(105/36*37i)海岛纤维,样品4为(105/36*37i)*海岛纤维,中国台湾.4种海岛纤维均是改性聚酯.其中105代表105D,1D=1.1dtex (每1万米的质量克数);48代表48f,即喷丝板的规格是48个孔的,通俗一点就是48根丝;37i 代表37个岛,即一根丝里有37个岛.样品2比样品1的岛数少,而样品3和样品4喷丝板的孔数比样品1和样品2少,但是岛数和样品1相同.样品3和样品4规格一样,只是厂家不同.染料是用3种分散性染料配制而成.其中分散黄棕S -2RFL,分散红玉S -2GFL 和分散兰S -3BG 的配比是2Ø1Ø0.5.1.2 测试仪器与测试条件(1)色差仪(SE 2000日本).(2)DSC (Netzch DSC -204),从室温升至300e ,升温速度为10e /m in.用氮气保护.(3)结晶速度测量仪(GJY -Ⅲ型,东华大学材料学院),在275e 温度下,分别在120、130、140、160、180、200e 的结晶温度下测得的结晶速度.(4) Nikon 显微图像分析系统(硬件:Nikon e -clipse M E600光学显微镜,日本尼康公司;软件:opt-i mas 软件,美国):在275e 下先熔融制样,然后在160e 温度下结晶.(5)动态机械热分析仪(Rheo metr ic Scientific DM TA IV),从室温至150e ,升温速度为3e /m in,频率为1H z.2 结果与讨论2.1 染色性能的表征从染色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可以看出[2],海岛纤维具有以下几个特性:(1)由于海岛纤维特细,比表面积远大于常规纤维,因此纤维表面对染料吸附和扩散起了重要作用,吸附等温线属-混合型,表面吸附的染料具有定位吸附特征.这种吸附将影响海岛纤维染色的上染量、上染速度、色牢度和颜色鲜艳性.表14种海岛纤维的染色性能参数T ab.1T he dyeing par ameters of fo ur sea-island fiber sX Y Z a b L v E1#12.1512.028.73 1.888.9033.752#11.4311.318.23 1.908.8732.860.893#10.109.90 6.89 2.208.9131.32 2.454#9.849.68 6.85 2.058.6731.08 2.69图1染色过程示意图F ig.1T he sketch map of dyeing process(2)海岛纤维的扩散速率远大于常规纤维.纤维表面积的影响,在染色温度较低时影响较明显,高温染色不仅均匀性和重现性较好,而且高温染色可减小线密度的影响.(3)分散染料在纤维上的扩散速率与染色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速率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