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3.3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课后习题新版新人教版20181221457
- 格式:docx
- 大小:187.83 KB
- 文档页数:5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知能演练提升能力提升1.温带地区的冬季寒冷,大部分树木的叶片要脱落,其原因是( )A.减弱蒸腾作用B.减弱光合作用C.加强呼吸作用D.增强植物体内水分的吸收和运输2.准备移栽的辣椒秧,根部总是带一个土坨,目的是( )A.保护幼根和根毛B.支持幼嫩的茎C.防止水分蒸发D.防止萎蔫3.取一段带叶的凤仙花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置于光下,过一段时间后,染成红色的结构有( )A.仅有叶脉B.仅有叶柄C.仅有茎D.茎、叶脉、叶柄中都有4.在观察了叶片的结构后,晓东将刚摘下的叶片放入70 ℃的热水中,很快发现叶片表面产生许多小气泡,并且下表皮的气泡比上表皮的气泡多,这种现象说明( )A.叶片下表皮的光照弱B.叶片上表皮含叶绿体比下表皮多C.叶片下表皮产生的氧气多D.叶片下表皮的气孔多5.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不包括( )A.降低叶片的温度B.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C.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水量D.有利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6.下图为某植物叶片上气孔的开放和关闭的示意图,箭头表示某种物质进出保卫细胞导致其开合的情况。
则该种物质是( )A.水B.氧气C.空气D.二氧化碳7.下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相关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⑤为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B.②④为营养组织C.③为输导组织,起运输养料的作用D.⑥为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8.下列几种情况中,植物蒸腾作用最强的是( )A.气温37 ℃,阴天,无风B.气温37 ℃,晴天,有风C.气温20 ℃,阴天,有风D.气温20 ℃,晴天,无风9.森林林冠对降水的截留率一般为15%~40%,林下苔藓、枯枝落叶层对降水还可以再截留,并且森林土壤具有较高的水分渗透性。
据研究,某地一个森林覆盖率高的小溪水区,在干旱季节其水流量较无林小溪水区高4倍左右,这说明森林能够( )A.调节气候B.涵养水源C.防风固沙D.过滤尘埃10.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是通过( )A.光合作用B.蒸腾作用C.吸收作用D.运输11.小麦生长的后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其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用于子粒的生长和发育,该期间小麦由根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体内贮存12.下列有关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蒸腾作用越强,根对无机盐和水的吸收速度越快B.多数植物的叶片通过下表皮散失的水分比上表皮多C.干旱地区植物的叶片往往较小,这反映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蒸腾作用的强弱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13.下列关于水循环的描述,错误的是( )A.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B.保卫细胞控制水分的进出C.导管是运输水分的管道D.叶的气孔很小且散失的水分很少探究创新★14.为了探究植物完成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某研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知能演练提升一、能力提升1.温带地区的冬季气候寒冷,大部分树木的叶片脱落,其原因是( )A.减弱蒸腾作用B.减弱光合作用C.加强呼吸作用D.增强植物体内水分的吸收和运输2.准备移栽的辣椒秧,根部总是带一个土坨,目的是( )A.保护幼根和根毛B.支持幼嫩的茎C.防止水分蒸发D.促进光合作用3.取一段带叶的凤仙花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置于光下。
一段时间后,被染成红色的结构有( )A.仅有叶脉B.仅有叶柄C.仅有茎D.茎、叶脉、叶柄等4.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不包括( )A.降低叶片的温度B.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C.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量D.有利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5.下图为某植物叶片上气孔的张开和闭合的示意图,箭头表示某种物质进出保卫细胞导致其开合的情况。
则该种物质是( )A.水B.氧气C.空气D.二氧化碳6.下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叶片相关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⑤为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B.②④为营养组织C.③为输导组织,起运输养料的作用D.⑥为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7.在下列几种条件下,植物蒸腾作用最强的是( )A.气温37 ℃,阴天,无风B.气温37 ℃,晴天,有风C.气温20 ℃,阴天,有风D.气温20 ℃,晴天,无风8.森林林冠对降水的截留率一般为15%~40%,林下苔藓、枯枝落叶层对降水还可以再截留,并且森林土壤具有较高的水分渗透性。
据研究,某地一个森林覆盖率高的小溪水区,在干旱季节其水流量较无林小溪水区高4倍左右。
这说明森林能够( )A.调节气候B.涵养水源C.防风固沙D.过滤尘埃9.可通过气孔进出植物体的物质有( )①水蒸气②氧气③二氧化碳④无机盐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10.小麦生长的后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其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用于子粒的生长和发育。
该时期小麦根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体内储存11.取甲、乙、丙、丁四组大小、发育程度相似,质量相同的新鲜菠菜叶,做如下表所示处理。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知能演练提升能力提升1.温带地区的冬季寒冷,大部分树木的叶片要脱落,其原因是( )A.减弱蒸腾作用B.减弱光合作用C.加强呼吸作用D.增强植物体内水分的吸收和运输2.准备移栽的辣椒秧,根部总是带一个土坨,目的是( )A.保护幼根和根毛B.支持幼嫩的茎C.防止水分蒸发D.防止萎蔫3.取一段带叶的凤仙花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置于光下,过一段时间后,染成红色的结构有( )A.仅有叶脉B.仅有叶柄C.仅有茎D.茎、叶脉、叶柄中都有4.在观察了叶片的结构后,晓东将刚摘下的叶片放入70 ℃的热水中,很快发现叶片表面产生许多小气泡,并且下表皮的气泡比上表皮的气泡多,这种现象说明( )A.叶片下表皮的光照弱B.叶片上表皮含叶绿体比下表皮多C.叶片下表皮产生的氧气多D.叶片下表皮的气孔多5.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不包括( )A.降低叶片的温度B.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C.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水量D.有利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6.下图为某植物叶片上气孔的开放和关闭的示意图,箭头表示某种物质进出保卫细胞导致其开合的情况。
则该种物质是( )A.水B.氧气C.空气D.二氧化碳7.下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相关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⑤为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B.②④为营养组织C.③为输导组织,起运输养料的作用D.⑥为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8.下列几种情况中,植物蒸腾作用最强的是( )A.气温37 ℃,阴天,无风B.气温37 ℃,晴天,有风C.气温20 ℃,阴天,有风D.气温20 ℃,晴天,无风9.森林林冠对降水的截留率一般为15%~40%,林下苔藓、枯枝落叶层对降水还可以再截留,并且森林土壤具有较高的水分渗透性。
据研究,某地一个森林覆盖率高的小溪水区,在干旱季节其水流量较无林小溪水区高4倍左右,这说明森林能够( )A.调节气候B.涵养水源C.防风固沙D.过滤尘埃10.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是通过( )A.光合作用B.蒸腾作用C.吸收作用D.运输11.小麦生长的后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其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用于子粒的生长和发育,该期间小麦由根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体内贮存12.下列有关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蒸腾作用越强,根对无机盐和水的吸收速度越快B.多数植物的叶片通过下表皮散失的水分比上表皮多C.干旱地区植物的叶片往往较小,这反映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蒸腾作用的强弱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13.下列关于水循环的描述,错误的是( )A.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B.保卫细胞控制水分的进出C.导管是运输水分的管道D.叶的气孔很小且散失的水分很少探究创新★14.为了探究植物完成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某研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一、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1.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______,该部位生有大量的____,数量多而且细胞壁薄,增大了根吸水的____。
2.茎中能够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是____。
二、蒸腾作用使水分大量散失1.水分以________从植物体内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就是蒸腾作用,主要通过植物的____进行。
2.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
(1)把新鲜的叶片____在小木板上。
(2)右手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____横切叶片。
(3)每切一次,刀片要蘸一下水,把切下的____放入水中。
(4)用毛笔蘸出____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
3.叶片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三部分。
4.气孔是由成对的________围成的空腔,是植物____作用的“门户”,也是________的“窗口”。
当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____;当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时,气孔____。
5.蒸腾作用的意义在于能促进水分的____,带动____和______的运输,还能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三、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植物的蒸腾作用能提高________,增加____。
植物还能保持水土,补充______。
答案:一、1.成熟区根毛面积2.导管二、1.水蒸气状态叶片2.(1)平放(2)迅速(3)薄片(4)最薄3.表皮叶肉叶脉4.保卫细胞蒸腾气体交换张开闭合5.吸收水分无机盐三、大气湿度降水地下水叶片的结构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
1.表皮: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无色透明的细胞构成,表皮细胞的外壁上有一层透明的、不易透水的角质层。
表皮主要起保护作用。
表皮上有成对的半月形细胞,叫做保卫细胞。
上表皮的保卫细胞少,下表皮的保卫细胞多。
保卫细胞里面有叶绿体,这是与表皮细胞的区别。
一对保卫细胞之间的空隙,叫做气孔。
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的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着。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课后练习一、单选题1.在研究植物的蒸腾作用时,选取两根长短粗细大致相同的新鲜枝条,甲不做处理、乙去除叶片,然后分别插入装有等量清水的试管中,管内滴些油铺满水面,然后罩好透明塑料袋扎紧,置于相同环境中。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甲袋内壁上出现许多小水珠,而乙袋则没有明显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水面上滴油是为了促进枝条吸水B.甲袋的水珠来自试管中水的直接蒸发C.乙组试管中剩余的水量比甲组少D.该实验说明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进行2.有一种裸子植物——巨杉,号称“世界爷”,在其原产地树高达100多米。
根吸收的水分能够顺利到达其树冠顶端,其动力来自()A.叶的蒸腾作用B.茎的输导作用C.叶的光合作用D.根的吸收作用3.有些高大的乔木根部吸收的水分可以向上输送到植物的顶部,主要动力来自()A.光合作用B.吸收作用C.蒸腾作用D.呼吸作用4.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三种无机盐中不包括( )A.含钙无机盐B.含钾无机盐C.含氮无机盐D.含磷无机盐5.如图为我国植树节节徽,主旨到倡导每个公民每年义务植树3﹣5棵.下面是四个同学的个性解读,你不赞同的是()A.三棵白色高大挺拔的树,茎逐年增粗是形成细胞分裂的结果B.两棵树冠圆形的树,生长过程中需要剪去顶芽,抑制顶端优势C.移栽树木要带上土坨,以利于减少植物的水分散失D.根深才能叶茂,发达的根系有利于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6.将两株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玉米幼苗,分别在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中培养,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的变量是水分的多少B.实验应该在黑暗处进行C.土壤浸出液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无机盐D.实验说明植物生长一定需要氮、磷、钾7.按照正确方法对同一地区内的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测量湿度,三处湿度大小的关系应是( ) A.裸地>草地>茂密的灌丛B.茂密的灌丛>草地>裸地C.草地>茂密的灌丛>裸地D.茂密的灌丛=草地>裸地8.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种陆生植物叶的上下表皮(ab表示细胞)。
3.3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一、选择题1.移栽黄瓜幼苗时,根部总是带有一个土团,目的是为了保护什么结构不受伤害()A. 叶片B. 幼茎C. 根毛D. 花2.移栽植物的时候,适当剪除一些叶片有利于被移栽植物的成活,其主要目的是可以()A.降低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B. 避免蒸腾作用过多失水C. 避免大风吹倒新栽的植物D. 使移栽操作更加方便3.在农田中一次施肥过多,农作物出现萎蔫现象,当情况比较严重时,解决的办法是()A. 适量浇水B. 减少光照C. 疏松土壤D. 移栽植物4.盐拌黄瓜时,盘中会出现一些液体,主要原因是黄瓜细胞的细胞液浓度()A.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B. 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C. 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D. 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5.在植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由()输送到茎、叶等其他器官中.A. 导管B. 筛管C. 纤维D. 输水管二、多选题6.选取绿色叶片和有白斑叶片的牵牛花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如图所示,在实验中,将牵牛花放在暗室一昼夜将植物叶片内原有淀粉消耗尽.将此装置放在光下数小时后,再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实验中滴碘液不变蓝的是()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叶绿素是绿叶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B. 光不一定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C.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D. 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8.下列观察生物细胞结构的实验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在载玻片上滴自来水B. 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在载玻片上滴生理盐水C. 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D. 向左移载玻片可以将视野左侧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9.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提高空气质量的最佳措施是( )A.多种花草树木C.适当增加水域面积 10. 按着生位置的不同,芽可分为( )A.顶芽、花芽B.花芽、叶芽C.叶芽、混合芽D.顶芽、侧芽 三、填空题11.生物的一生都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存•植物需要从外界吸收 等,通过 作用制造出有机和物;但动物只能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体 内现成的 为食.12. 把植物带叶的茎插入红墨水中,在阳光下照射数小时,只有茎的木质部染成了红色,证明木质部中的 _________ 能由下往上运输水和无机盐.13. 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___________ ,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 ___________ •14. 不同植物及同种植物的不同生长时期,需要的无机盐是不同的. _____________C.川叶D. I 叶未覆盖铝箔的部分A. I 叶覆盖铝箔的部分 B . n 叶中绿色部分E . n 叶白斑部分 川耳斑叶) ■无色玻B.扩大绿化面积 D.以上都对15.根的生长主要依靠分生区细胞的不断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的不断伸长__________四、探究题16.如图是研究植物散失水分的四个实验装置,将 A B C、D四个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2个小时•请分析回答问题:(1)A B两个装置中,能证明塑料袋壁上的水珠由植物体散发出的是______ 装置.(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D两个装置中,塑料袋壁上的水珠较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上述两组实验可以得出结论: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植物蒸腾作用可散失大量水分,因此大面积植树造林可以 _______________ 大气的湿度.(4)若C装置中,锥形瓶内的水滴有红墨水,一段时间后取出枝条纵切,可发现枝条纵切面上被染红的部分是___________ ; 红墨水在该部位的运输方向是五、识图作答题17.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一个植物细胞模式图.请据下图回答以下问题:(1)细胞中的遗传信息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和解析【答案】1. C2. B3. A4. C5. A6. ACE7. CD8. AB 9. AB 10. BD11. 营养物质;光合;有机物12. 导管13. 成熟区;伸长区14.V15.V16.A; C;叶;提高;木质部;自下而上17.细胞核; 细胞膜; 叶绿体【解析】1. 解: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根.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是根尖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中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吸水.而且根尖成熟区及其上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因此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的根毛.移栽植物时,往往会造成幼根和根毛受损,而使植物吸水的功能大大下降,造成植物萎蔫或死亡.所以移栽时,需要带大的土坨,目的是减少幼根与根毛的损伤,保护根毛和幼根,提高根的吸水能力,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故选:C.移栽黄瓜幼苗时,根部总是带有一个土团,目的是减少幼根与根毛的损伤,保护根毛和幼根,提高根的吸水能力,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解明确根毛的分布与功能是解题的关键.2.解: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叶片的气孔是水蒸气外出的门户,可见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移栽植物的根系或多或少的会有一定的破坏,吸水的能力会降低,因此在移栽植物时,往往要剪掉大量的枝叶,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避免移栽植物出现萎蔫现象,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故选:B3.解:一次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当情势比较严重时,会造成烧苗.施肥后浇水可以降低土壤溶液的浓度,使土壤溶液浓度小于作物细胞的浓度,使作物细胞正常吸水.因此施肥后必须及时浇水.故选:A.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浇水降低土壤溶液的浓度.4.解:当植物细胞内外液体有浓度差时,植物细胞就会吸水或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细胞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细胞吸水.用糖拌西红柿,则细胞外的糖分多,液体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则西红柿细胞就会失水.因此一段时间后,盘中会出现一些液体.故选C.此题考查的是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知识,据此作答.掌握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分析糖拌番茄片时番茄细胞内外液体的浓度大小关系,即可正确答题.5.解:导管是由一种死亡了的细胞,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它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内,它的功能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全身各器官.因此,“在植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由“导管”输送到茎、叶等其他器官中.故选:A.导管位于木质部,运输水和无机盐,方向自下而上,筛管位于韧皮部,运输有机物,方向从上往下.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导管、筛管的作用.6.解:该同学对这株牵牛花进行了光照、叶片脱色、冲洗、滴加碘液等处理.A、绿叶的覆盖铝膜部分没有进行了光合作用,没有有淀粉生成,滴加碘液不会变蓝,说明了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淀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B、n叶中绿色部分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有淀粉生成,滴加碘液会变蓝,说明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C、川叶片由于瓶内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了,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淀粉,滴加碘液不会变蓝,说明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D、n叶白斑部分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淀粉生成,滴加碘液不会变蓝,E、I叶未覆盖铝箔的部分具备光合作用的条件,能进行光合作用,有淀粉生成,滴加碘液会变蓝.故选:ACE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植物的光合作用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多以实验题的形式出现,难度较大.7.解:光合作用的公式如图:二氧化碳+光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可见,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只有具有叶绿体的细胞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植物体不见光部分的细胞无叶绿体,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叶绿体是绿叶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叶绿体内有叶绿素,故错误;B、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故错误;C、完成能量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它把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是自然界的能量来源光合作用完成物质转变•故正确;D、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主要为淀粉),不仅用来构成植物体的本身,也为其它生物以及人类提供了食物来源,故正确.故选:CD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据此答题.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和意义.8.解:A、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由于0.9%的生理盐水的浓度与动物细胞的浓度一致,为了不至于细胞因吸水而膨胀,失水而皱缩,所以为了维持细胞保持正常状态,应往装片上滴加浓度为0.9%生理盐水,A错误;B、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在载玻片上滴清水,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B错误;C、在显微镜的结构中,对物体起放大作用的是目镜与物镜,物像的放大倍数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 C正确;D、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 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所以向左移载玻片可以将视野左侧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是正确的.D 正确.故选:A、B.在制作临时装片时要注重把握以下几个步骤:1.擦片;2.滴水;3.取材、展平;4.盖片;5.染色;6.吸水;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步骤:1擦、2滴、3刮、4抹、5 盖、6 染;在显微镜的结构中,对物体起放大作用的是目镜与物镜;在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实物的倒像.据此解答.掌握“观察植物细胞”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两个临时装片制作的实验的不同之处,以及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9.解:空气中的污染物能严重的危害人和其它生物的健康,如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防止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可以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改善空气质量.植物能净化空气,有吸附和吸收多种有害污染物的功能,大面积的树林效果尤为显著,因此大面积种花草树木,扩大绿化面积是防治空气污染、提高空气的质量的最佳措施效措施.故选:AB.本题考查的是防治大气污染,治理空气质量的措施.大气污染会危害人和其他生物的健康.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多种多样,但根本措施就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10.解:由分析可知,按芽的着生位置分可以分为顶芽和侧芽.着生在枝条或主干顶端的芽是顶芽,着生在枝条侧面或侧枝侧面的芽是侧芽,D正确.故选:D.芽的类型多种多样,按照着生位置的不同可以把芽分为顶芽和侧芽;按照芽将来发育结果的不同可以把芽分为枝芽、花芽和混合芽.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根据不同情况对芽进行分类.11.解: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己和动物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动物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都需要营养物质.故答案为:营养物质;光合;有机物.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12.解:茎中输导组织根据其构造和功能的不同,分为两类:导管和筛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将植物的枝条插入滴有红墨水的瓶中,放在太阳下(促进蒸腾作用),过一段时间,将枝条纵切开来,可以看到染成红色的部分是导管,正是因为木质部中的导管是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故答案为:导管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茎是主要的输导器官,其中含有输导组织-- 导管和筛管.据此答题.关键点:导管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的管道.13.解:成熟区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扩大了根的吸收面积,成熟区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因此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伸长区细胞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因此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故答案为:成熟区;伸长区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如图: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细胞体积小、细胞核大、细胞质浓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成熟区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根的生长以及根尖的结构和功能.14.解:植物主要通过根尖的成熟区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氮、磷、钾.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因此,不同植物及同种植物的不同生长时期,需要的无机盐是不同的.故答案为:“15.解: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加,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生长,使细胞体积不断增大,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因此根的生长主要是由于分生区的不断分裂和伸长区的不断长长的缘故.故答案为:“16.解:( 1)B 装置中,花盆土壤中的水分在阳光下可以通过蒸发进入塑料袋内,因此不能能说明塑料袋内的水珠是蒸腾作用形成的还是土壤蒸发的; A 装置由于在植物的茎处扎紧,花盆土壤蒸发的水分不能进入塑料袋内,因此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只能是植物体的蒸腾作用形成的.故可以证明塑料袋壁上的水珠由植物体散发出的是 A 装置.(2)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而 C D两个装置中,C的叶多,D没有叶,因此塑料袋壁上的水珠较多的是C.( 3)由以上现象可以得出: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蒸腾作用可以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使当地的空气保持湿润,使气温降低,让当地的雨水充沛,因此大面积植树造林可以提高大气的湿度.( 4)植物体内的水分和无机盐是由木质部中的导管由下往上运输的.因此枝条纵切面上被染红的部分是木质部(或导管),红墨水(无机盐、水)在该部位的运输方向是自下而上.故答案为:( 1) A;( 2) C;( 3)叶;提高(或增加);( 4)木质部(或导管);自下而上( 1)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叶的表皮上的气孔是气体进出的门户,因此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17.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细胞基本结构和功能.植物细胞基本结构和功能: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细胞膜:近似球形,紧贴细胞壁内侧,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水果中带有甜味、酸味的汁液-- 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故答案为:(1) 细胞核;(2) 细胞膜;(3) 叶绿体.。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一、选择题1. 有时候,园林工人在移栽较大的绿化树木时,会给绿化树“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以提高成活率,“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较大绿化树树干(茎)的()A.树皮B.韧皮部C.木质D.形成层2. 在食用蔬菜、水果前要浸泡冲洗,这是为了()A.使蔬菜、水果更脆些B.去掉蔬菜、水果表面的农药C.节约用水D.让蔬菜、水果吸足水3. 土壤中的水分被大树的根吸收后,是下列哪种组织把水运输到叶子上去的()A.薄壁组织B.分生组织C.机械组织D.输导组织4. 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及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最合理的是()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幼苗生长是否需要水B.该实验结果应观察并记录幼苗根的总数量C.该实验中其对照作用的变量是幼苗左右两侧土壤含水量不同D.该实验证明了根的生长具有向地性5. 土壤中的水分被植物的根吸收后,要通过如图哪一种组织向上运输?()A.B.C.D.二、非选择题1.取四株大小相同且叶数相同的嫩枝,在有光照的正常条件下,依下图(1)所示的方法进行处理:实验开始时,先将各个装置的质量调整至80g,其后每隔4h记录各个装置的质量变化。
实验结果用下面曲线图(2)表示:(1)曲线工代表_________组装置的质量变化,原因是_________。
(2)曲线Ⅱ代表_________组装置的质量变化,理由是_________。
(3)曲线m代表_________组装置的质量变化,原因是_________。
(4)由上述实验结果得出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5)实验中水面上放油的目的是_________。
2.下图是茎的横切和纵切示意图,据图回答:(1)标号①为,作用是。
(2)标号②为,能够进行,形成新的木质部和韧皮部。
(3)标号③的作用是。
3.以下是植物茎中与运输有关的两种输导组织,箭头表示所运输物质的运送方向。
请你在图中方框内填写恰当的内容。
4.右图是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
第一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一、选择题1、小麦生长的后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其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用于籽粒的生长和发育,该期间小麦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A、光合作用B、蒸腾作用C、果实的生长发育D、秸杆的生长发育2、如图所示,天平两端托盘上的盛水烧杯内各插有1根树枝,且两根树枝的树叶一多一少,开始时天平两端平衡。
现将此装置移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发现天平左侧上升。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植物的()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分解作用3、滨州市新城区环境优美,种植了大量的绿色植物。
在移栽过程中园林工人截去了树的大部分枝叶,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阻止新陈代谢B、降低蒸腾作用C、阻止呼吸作用D、阻止光合作用4、右图是某科研小组研究某植物吸水速率与蒸腾速率关系时绘制的曲线图,图中两曲线表示一天内光照和黑暗环境下吸水速率与蒸腾作用速率的变化过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c点表示a时刻蒸腾速率等于吸水速率B、图中a到b时间段内,蒸腾速率大于吸水速率C、有光照时,蒸腾速率有可能会小于吸水速率,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大于蒸腾速率D、有光照时,蒸腾速率有可能会小于吸水速率,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小于蒸腾速率5、植物主要靠根从土壤中吸收水,下列各项中与水分的吸收、运输和散失无关的是()A、根尖的成熟区B、根、茎、叶内的导管C、根、茎、叶内的筛管D、叶片表皮的气孔6、关于水循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植物的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B、植物的气孔很小,因此通过气孔散失的水分很少C、在植物体内,水往高处流,这主要是蒸腾作用拉动的D、森林中的枯枝落叶能吸纳大量雨水,也使雨水更多地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7、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和有机物的动力分别是()A、蒸腾作用、呼吸作用B、蒸腾作用、蒸腾作用C、呼吸作用、蒸腾作用D、呼吸作用、呼吸作用8、取甲、乙两盆生长状况完全相同的菜苗,不浇水等菜苗萎蔫时,向甲盆泥土内浇足水,向乙盆的菜叶上喷水,但不浇湿土壤。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一.单选1.下列关于水对绿色植物的作用不正确的叙述是()A、农作物生长时需要的水分是越多越好B、种子萌发需要水C、水能使植物保持固有的姿态D、水是植物体的组成部分2.刘明明同学为了证明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将一盆植物放在阳光下,仔细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为增强实验的说服力,她还应该设计另一个实验.你认为下列盆中装沙、无机盐和水实验设计最恰当的是()A、盆中装沙、无机盐B、盆中装沙和水C、盆中只装沙D、盆中装水和沙3.如图是某种小麦在不同时期平均每天需水量的柱形图,平均每天需水量最大的发育期是()A、返青期B、拔节期C、抽穗期D、灌浆期4.一般来说,植物的下列器官中,含水量较多的是()A、幼嫩的种子B、成熟的种子C、瓜果的果肉D、生长中的树干5.植物的生活需要水的原因是()①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②水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③植物体内水分充足时,植物才能保持直立的、舒展的状态④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和运输.A、①②③B、③②④C、③④①D、④②①③6.下列与植物体内水分充足无关的一项是()A、植株硬挺B、有利于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C、叶片舒展D、植物的茎能不断长粗7.()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可达到含量90%以上.A、无机盐B、无机物C、淀粉D、水8.关于水在植物体内的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分能使植株保持直立的状态,使叶片舒展,有利于光合作用B、水是植物体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C、水能使植物的死细胞死而复生D、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9.下面是一些日常生活中见到或听到的事例,其中不能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的是()A、养花要适时浇水B、农田需要合理灌溉C、旱灾会造成农作物减产D、柑橘适宜生长在南方10.下列选项中,能说明植物的生活需要水的是()A、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B、草原上的旱季,大片植被枯萎死亡C、找到了沙漠中的绿洲,也就找到了沙漠中的水源D、太湖的水污染影响了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二.填空1.生物学知识无处不在,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1)蕨在春天长出的嫩叶有特殊的清香,叫蕨菜,是上等的山珍.等到蕨菜长大后,它叶片的背面有一些褐色隆起,这里面含有大量的生殖细胞,叫.(2)纯天然乳胶采自热带的橡胶树,巴西和东南亚是全世界的主要产地.当地人在割橡胶时,橡胶会从树木上缓缓流出.那么流出的部位是.(3)3月28日,广州从下午5时起开始出现强降雨,根据市水务局的监测显示,在一小时内,市区就落下70毫米的雨量,达到大暴雨级别,造成市区部分地段出现水浸,大量农作物被洪水淹没.当洪水退去以后,农民常常赶紧“洗苗”,以洗去农作物上的泥砂.这主要是为了保证植物的畅通.(4)人们常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而事实上自然界中的植物体内,水则是往高处移动.水向高处移动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植物的.(5)下表是对某地小麦在不同时期需水量的测量数据.请你分析小麦的需水量与发育时期的关系,告诉农民伯伯在哪个发育时期需多浇水灌溉小麦田?.2.某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旱灾,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颗粒无收,这种现象说明植物的生活需要.3.一般构成生物体成份中,含量最多的是,约占百分之七十,所以生物缺少这种物质,就无法生存.4.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说明了植物的生活需要和肥料中的.5.植物经常萎蔫对生长是有害的,生产上常用低粘性塑料喷洒在植物叶的表面,形成一层透明的薄膜,它能使氧气和二氧化碳顺利通过,光线顺利穿过水则不能透过.请分析回答:(1)这种薄膜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否有影响?.原因是.(2)该薄膜对蒸腾作用的影响是,这有利于,.6.到2004年7月份为止,福建省的降水量远远低于往年,许多公园的草坪和树木不得不依靠人工浇灌才能正常生活.这个例子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7.俗话说“卖菜不洒水,买菜的噘着嘴”,因此卖菜的人总喜欢洒些水在菜叶上,目的就是为了保持蔬菜的新鲜感,这个事实说明植物除了根能吸水外,也能吸水.8.在炎热的夏季,玉米苗在太阳的炙烤下叶子都有点蔫了,可农民不着急浇水,他们说是蹲苗,为了让植物的根向下生长,这是利用了根的性。
第一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第一节典型例题1.白天进入植物体叶片气孔,并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的气体依次是()A.二氧化碳、氧气B.水蒸气、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氧气和水蒸气D.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答案】C【分析】白天只要有光,绿色植物就能进行光合作用。
但是,光线较弱时(早晨5~6点钟),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强于光合作用,表现在通过气孔散失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当光线越来越强时(早晨9~10点钟),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表现在通过气孔散失的气体是氧气;但是到中午,由于温度高,植物体的蒸腾作用加强,从气孔散失的气体中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水蒸气了。
所以C是符合本题题意的。
2.在天平左右托盘上分别放等质量的大小相同的两个烧杯A、B,然后放等质量的水,此时天平处于平衡状态,准备等质量的两个枝条,一个放在A烧杯的杯口上,另一个插在B烧杯的水中,几天后,请同学猜想,此时的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答案】天平向A烧杯一侧倾斜。
【分析】由于B烧杯中的枝条它的茎可以吸收烧杯中的水,同时叶不断地进行蒸腾作用,将枝条吸收的部分水散失到大气中,使B烧杯中的水不断减少,B烧杯一侧的质量减少;而A烧杯的杯口放的枝条无法吸收烧杯中的水,短时间内B烧杯中的水减少的量比A烧杯中的多,所以向A侧倾斜。
3.下面是参与自然界水循环的生物和自然界的环境因素,请在它们之间用箭头标出主要的水循环途径:大气植物海洋陆地与河流以及地下水【答案】大气植物海洋陆地与河流以及地下水【分析】大气中的水,通过降水(雨)形成了地下水和海洋中的水;植物通过根可以不断地吸收地下水,植物体内的水又沿着导管,自下而上通过蒸腾作用将水散失到大气中;与此同时地表、海洋也能源源不断地使水蒸发到大气中。
这样不断地、反复地,进行着水的循环过程。
3.3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练习一、选择题1.植物蒸腾水分的“门户”和气体交换的“窗口”是()A. 表皮B. 叶脉C. 叶肉D. 气孔【答案】D【解析】解:植物的叶片上有许多气孔,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当气孔张开时,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扩散到外界空气中去.因此,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故选:D气孔是由两两相对而生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的奇妙之处就是能够自动的开闭.气孔的功能是考查的重点,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一般.2.如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四个实验装置,其中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A. 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B. 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C. 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D. 验证蒸腾作用产生水【答案】D【解析】解:A、该实验中用不透光的锡箔片把一片叶的部分区域从上、下两面遮盖,部分叶片遮光,还有部分叶片没有遮光,这样处理可以形成见光和不见光两部的对照实验,此实验的变量是光。
该实验现象能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
故A设计合理。
B、该实验装置内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验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
故B设计合理。
C、该装置是验证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的实验。
种子萌发时,有机物彻底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将萌发的种子瓶内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故C设计合理。
D、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用塑料袋将植物连同盆土一同罩住,这样塑料袋内壁的水珠是否来自叶片的蒸腾作用就不能确定,因为把花盆中的土壤也扎在里面,水蒸气有可能来自土壤中的水分。
故D设计不合理。
故选:D。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活的植物体内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散失到植物体外的大气中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原理,遵循实验原则,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3.如图实验现象说明,植物的生活需要()A. 无机盐B. 阳光C. 空气D. 水分【答案】A【解析】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3.3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课后练习一、单选题1.如果把某盆栽植物的部分叶片正面和背面都用凡士林涂抹。
那么这株植物受影响的生理活动是( ) A.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蒸腾作用B.呼吸作用C.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D.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2.某同学在观察叶片下表皮临时装片时,先后看到甲、乙物像,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由甲变为乙时视野变暗B.乙中的结构2处于吸水状态C.乙的细胞3中不能观察到叶绿体D.将甲变为乙时需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3.如图表示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在光下,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B.在光下,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C.在暗处,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D.在暗处,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4.下面是同学们熟悉的一些植物结构示意图,对图中结构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图中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由③发育而来的幼根B.乙图中与根长长有关的结构是③和④C.丙图中②能运输水、无机盐D.花生果实外层的“麻屋子”由丁图中结构③发育而来5.下列关于蒸腾作用叙述正确的是()A.随着温度不断升高,蒸腾作用持续增强B.蒸腾作用的强弱与叶片面积的大小有关,叶片面积越小蒸腾作用越旺盛C.蒸腾作用促进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D.阴天移栽植物,是为了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6.下面是观察叶片结构的几个实验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①将新鲜的叶片平放在小木板上②横向迅速切割叶片③右手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④用毛笔蘸出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⑤将刀片夹缝中切下的薄片放入水中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②⑤④C.①③②④⑤D.①②③⑤④7.把一刚摘下的果树枝装在小瓶中,如图所示,用弹簧秤测得重为5牛,光照6小时后,测得重为4.8牛。
其重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蒸腾作用B.运输作用C.吸收作用D.光合作用8.以下是绿色植物植株、花、果实、种子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A.图甲中的①和③分别是由图丁中的②和③发育而来的B.图丙中的①和②分别是由图乙中的⑤和⑥发育而来的C.大豆油是烹调时常用的食用油,它主要来自图丁中的④子叶D.图甲等农作物根吸收的水分是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和筛管运输到植物各处的9.玉米是我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下列关于玉米的叙述正确的是()A.其它条件相同时,播种在肥沃土壤中的玉米种子先萌发B.玉米植株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镁、钾的无机盐C.玉米属于单子叶植物,其种子的营养物质储藏在子叶中D.玉米种子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10.番茄种子开始萌发到长出第一片新叶时,两片子叶仍具有生理功能。
3.3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一课两练·提素能【练基础】一、选择题1.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是( )A.成熟区有大量根毛B.有分生区C.有伸长区D.有根冠保护【解析】选A。
本题考查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在成熟区,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大量的根毛,使表皮细胞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2.下列关于导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导管是中空的管道B.导管只存在于植物的根和茎中C.导管由许多长形、管状的细胞组成D.组成导管的上下细胞间的细胞壁消失【解析】选B。
本题考查对导管的理解。
每一根导管都是由许多长形、管状的细胞所组成的,上下细胞间的细胞壁已经消失,形成了一根中空的管道。
根、茎、叶内都有导管,它们是连续贯通的。
3.(教材P109观察与思考改编)剪取一段带有叶的凤仙花的茎,插入稀释后的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取出,用刀片把茎纵切开,用放大镜观察,被染成红色的是( ) A.导管 B.营养组织 C.保护组织 D.表皮【解析】选A。
本题考查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
导管是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根吸收来的水分就通过这个管道自下而上被送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导管属于输导组织。
【变式训练】(2014·昆明学业考改编)昆明市园林工人给移栽后的绿化树“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以提高成活率。
“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茎的( )A.分生组织B.机械组织C.导管D.表皮【解析】选C。
本题考查导管的作用。
导管可以自下而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因此“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绿化树较大茎(树干)的导管中。
4.下面是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的几个方法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①将新鲜的叶片平放在小木板上②横向迅速切割叶片③右手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④选用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⑤把刀片夹缝中存在的薄片放入水中A.⑤④③②①B.①⑤④③②C.①③②④⑤D.①③②⑤④【解析】选D。
本题考查徒手切片的步骤。
徒手切片的制作过程是:用镊子取一片新鲜的植物叶片,平放在小木板上,右手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横向迅速切割叶片。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温带地区的冬季寒冷,大部分树木的叶片要脱落,其原因是( )
A.减弱蒸腾作用
B.减弱光合作用
C.加强呼吸作用
D.增强植物体内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2.准备移栽的辣椒秧,根部总是带一个土坨,目的是( )
A.保护幼根和根毛
B.支持幼嫩的茎
C.防止水分蒸发
D.防止萎蔫
3.取一段带叶的凤仙花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置于光下,过一段时间后,染成红色的结构有( )
A.仅有叶脉
B.仅有叶柄
C.仅有茎
D.茎、叶脉、叶柄中都有
4.在观察了叶片的结构后,晓东将刚摘下的叶片放入70 ℃的热水中,很快发现叶片表面产生
许多小气泡,并且下表皮的气泡比上表皮的气泡多,这种现象说明( )
A.叶片下表皮的光照弱
B.叶片上表皮含叶绿体比下表皮多
C.叶片下表皮产生的氧气多
D.叶片下表皮的气孔多
5.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不包括( )
A.降低叶片的温度
B.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C.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水量
D.有利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
6.下图为某植物叶片上气孔的开放和关闭的示意图,箭头表示某种物质进出保卫细胞导致其开合的情况。
则该种物质是( )
A.水
B.氧气
C.空气
D.二氧化碳
7.下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相关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⑤为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B.②④为营养组织
C.③为输导组织,起运输养料的作用
D.⑥为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
8.下列几种情况中,植物蒸腾作用最强的是( )
A.气温37 ℃,阴天,无风
B.气温37 ℃,晴天,有风
C.气温20 ℃,阴天,有风
D.气温20 ℃,晴天,无风
9.森林林冠对降水的截留率一般为15%~40%,林下苔藓、枯枝落叶层对降水还可以再截留,并且森林土壤具有较高的水分渗透性。
据研究,某地一个森林覆盖率高的小溪水区,在干旱季节其水流量较无林小溪水区高4倍左右,这说明森林能够( )
A.调节气候
B.涵养水源
C.防风固沙
D.过滤尘埃
10.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是通过( )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吸收作用
D.运输
11.小麦生长的后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其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用于子粒的生长和发育,该期间小麦由根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体内贮存
12.下列有关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蒸腾作用越强,根对无机盐和水的吸收速度越快
B.多数植物的叶片通过下表皮散失的水分比上表皮多
C.干旱地区植物的叶片往往较小,这反映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蒸腾作用的强弱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13.下列关于水循环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
B.保卫细胞控制水分的进出
C.导管是运输水分的管道
D.叶的气孔很小且散失的水分很少
探究创新
★14.为了探究植物完成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某研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首先,从一株阔叶植物上,剪下大体相同的两个枝条。
将一个枝条插入A试管中,将另一个枝条上的叶片全部剪去,并在切口处涂上凡士林后插入B试管中。
在两支相同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并在水面上滴少许植物油,然后,用透明塑料袋分别套在两支试管上,扎紧塑料袋口。
(见下图)
将上述A、B两套装置同时放在光照、温度等条件相同的地方,数小时后,观察发生的实验现象。
认真阅读以上实验方案,并回答以下问题。
(1)以上实验方案的实验假设是。
(2)这个实验中有几个变量? ,
是。
(3)预测数小时后,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
(4)实验中,同学们为什么要取大体相同的两个枝条,在两支相同的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清水,以
及将A、B装置同时放在光照、温度等条件相同的地方?
★15.下图是植物蒸腾作用实验装置示意图。
实验(二)是在实验(一)基础上的改进。
请据图回答问题。
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一)
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二)
(1)实验(一)探究的问题: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进行的吗?
(2)实验(二)探究的问题:蒸腾作用的快慢是否与有关?
(3)预测实验(二)的结果:
A、B、C三个塑料袋中水珠数: 袋壁内水珠最多; 袋壁内水珠较少; 袋壁内水珠最少。
(4)实验(二)的结论: 。
知能演练·提升
1.A 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
落叶是为了减弱蒸腾作用,这是树木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2.A 因为植物主要是通过根部的根毛从外界吸收水分,如果根毛受损,植物就会因缺水而死亡,所以移栽植物时总带着土坨,以免损伤根毛,保证移栽后植物仍能正常生长。
3.D 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途径是导管,而导管不仅茎里有,在根和叶里都有,而且它们都是
连接贯通的。
根部吸收水分,就是沿着根、茎、叶里的导管运输到植株各处的。
4.D
5.D 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在于能够促进水分的吸收;促进水和无机盐的运输;降低植物的温度;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量。
6.A 叶片上的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构成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保卫
细胞失水收缩时,气孔关闭,故选A项。
7.A 叶片属于植物器官,组成叶片的①和⑤位于叶片表面,起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上皮组织是动物的组织。
8.B 植物蒸腾作用强弱受光照强度、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动状况等因素影响。
一般光照越强,温度越高,湿度越小,空气流动越快,植物蒸腾作用越强。
9.B
10.B 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了水的循环,光合作用能够制造有机物,吸收作用能够吸收
水和无机盐。
11.C 植物吸收的水分只有1%左右用于自身生命活动,99%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环境中。
12.A 蒸腾作用能促进根部对水分的吸收,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及无机盐的运输,但不能促进根
对无机盐的吸收。
13.D 叶的气孔很小但散失的水分很多。
气孔是蒸腾作用的“门户”,植物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环境中。
14.答案(1)叶片是植物完成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其他正确表述也可,但假设与后面的预测应
一致)
(2)1个叶片的有无
(3)A装置塑料袋中会出现水珠,B装置不出现(或水珠很少)
(4)确保实验中变量的单一性。
(其他正确表述也可)
15.解析(1)植物可以进行蒸腾作用,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片中的气孔散失到空气中,实
验(一)的设置中,两个装置的不同在于叶片的有无,所以,实验(一)探究的问题:蒸腾作用主要
是通过叶进行的吗?(2)实验(二)A、B、C三个塑料袋内的叶片的数量不同,根据三个塑料袋中
的水珠的数量可以说明蒸腾作用的快慢与叶片的多少之间的关系,所以实验(二)探究的问题是:蒸腾作用的快慢是否与叶片的多少有关?(3)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预测实验(二)结果:A、B、C三个塑料袋中水珠数:A袋内叶片数量最多,蒸腾作用最旺盛,塑料袋壁内水珠最多;B袋
内叶片数量较少,蒸腾作用较弱,塑料袋壁内水珠较少;C袋内叶片数量最少,蒸腾作用最弱,塑
料袋壁内水珠最少。
(4)根据(3)中现象可以得出实验(二)结论:蒸腾作用的快慢与叶片的多少有关。
答案(1)叶(2)叶片的多少(3)A B C (4)蒸腾作用的快慢与叶片的多少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