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郊椰林初探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7.66 MB
- 文档页数:36
点:一是法制案例材料应当“弘扬人类文明中的真善美,鞭挞和鄙视假恶丑,体现人文精神。
这并不是说要向学生呈现犯罪分子的残忍和嚣张,也不是向学生呈现犯罪过程和现场,而是展示犯罪分子人性的扭曲和人格的丧失。
”[6]因为学生不是对“危害”一无所知,而怎样借助于学生的“知”使其知道他的“不知”之处也是一个问题。
只要把这两个问题解决好,就能达到既不“污染课堂”,又使学生懂得社会丑恶现象的危害。
二是案例材料应选择那些贴近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并内在包含着高于他们体验和感悟内容的材料,从而既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又能以此为依托贯彻教育内容。
三是案例材料应当具有社会的现实意义。
这种依托大背景的材料既可以使学生明确违法犯罪行为不仅危害个人,同时危害着社会进步和发展,又能使学生扩大法制视野,从社会意义上理解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性。
法制教育在《思想品德》中的渗透,必须依托教材,一旦离开教材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要把握好“渗透时机”,教师应从教材出发去捕捉渗透点。
只有找到了渗透点,才能将源远流长的“活水”引出。
除此之外,教师还必须掌握好渗透的程度。
参考文献:[1]刘建存.利用思想政治课,开展中学普法教育[J ].读写算,2013(31).[2]郑晓边.心灵回归———违法犯罪访谈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5.[3]成平.应试化倾向:中学法律教育的误区[J ].普法与法治,2012(7).[4]周功满.论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必要性[J ].中国西部科技,2005(3).[5]冀祥德.法学教育的中国模式[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10:525.[6]吴松年、庄永敏.思想品德新课程百问[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4.东郊椰林□海南省海口市海口日报彭桐就像唤邻家姑娘你的家在东郊你的名字叫椰林一份亲切像风温柔的手自然地放上你的肩头你在海边出生长大层层浪花是你摇曳多姿的长裙洁净的沙滩是你袒露洁白的肌肤那成片水灵灵的椰果正是你日夜贮藏胸间的无数心事青春的甜蜜一个异乡人带着焦渴跋涉而来随便停靠在哪个墙角随意啜饮了哪个椰果就想诗意栖居化作鸟绕你飞把一生一世的情一世一生的爱留在东郊世外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