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教师辅导讲义-体内物质的运输
- 格式:doc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15
§4.3 体内物质的运输(第1课时)【学讲目标】1、知道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功能;2、学会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尝试识别血细胞和白细胞。
3、了解血液各成分的正常含量,能读懂血常规检验化验单。
【知识回顾】1、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
2、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人体3、食物经过后,营养物质进入的过程叫吸收。
【学讲互动】一、血液的组成和功能1、血液循环系统由_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血液在该密闭系统中流动。
2、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为体重的。
血液的成分包括和。
血细胞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活动:观察血涂片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阅读课本P131-132填写下表格:在血涂片中能找到种血细胞,最容易找到的是细胞。
大小、形状细胞核功能红细胞(成熟的)较大,状没有运输和部分白细胞最大,不规则能入侵的病菌,对人体起着和作用。
血小板最小,有止血和加速的作用4、血红蛋白的特点;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
5、红骨髓担负的再生任务。
6、血液的功能:①血液有运输_________、二氧化碳、_________、代谢产物的功能,②起_________功能,③对调节_________也有重要的作用。
7、①如果病人身体某部位有炎症,那么他的_________计数包括中性粒细胞计数就会_________正常值。
②如果病人患_________,那么病人的红细胞计数或_______________的数值都会下降。
8、学生活动:学会看血常规检验化验单P132【巩固提高】1、()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时,若光线较暗,除使用凹面镜外还应调节A.小光圈 B.大光圈 C.细准焦螺旋 D.粗准焦螺旋2、()高原地区氧含量较低,当地居民血液中()含量普遍较高。
A.白细胞 B.红细胞 C.血小板 D.血细胞3、()加入5%柠檬酸钠的血液静置一会儿后,中间一层白色物质是。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学员编号:年级:初三课时数:3学员姓名:辅导科目:生物学科教师:授课主题 C (体内物质的运输)授课日期及时段教学内容一、专题检测1、血浆的主要功能是()A.运输氧和二氧化碳B.运输废物C.运载血细胞D运载血细胞与运输养料和废物答案:D2、下列有关毛细血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人体内数量多,分布广;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B、管壁极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极慢C、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D、它的内表面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答案:D3、某人脚背发炎,医生在他的臀部肌肉注射消炎药物,此药运至足部的途径是什么?(请用图表示)答案:二、知识梳理1、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为体重的7%~8%。
2、血液的成分主要包括血浆和血清当血液加入抗凝剂低速离心或长时间静置后分成上下两层以及中间一薄层白色物质。
红细胞和所含的血红蛋白在下层深红色的物质里,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中间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中。
3、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用蘸有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的脱脂棉对将要取血的部位如指尖进行消毒;用已消毒的针尖刺破指尖的皮肤;挤出一滴血,滴在已消毒的载玻片上;另取一片载玻片作推片,将推片自血滴左侧向右移动;当血滴均匀地附着在两片之间后,再将推片向左平稳地推移(两片成30~45度夹角);推出均匀的血膜。
注意:在推动载玻片切忌直接碾压血液,而是要将血滴拉开,以免血细胞被压破4、血浆作用: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红细胞5、血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
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含有血红蛋白。
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也能运输二氧化碳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
人体红细胞的形状是双凹形有什么作用?双凹型,可以增加表面积,增强了携带氧的能力。
贫血:血液中红细胞、血红白偏少,使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降低,从而出现精神不振、头晕、脸色苍白等现象。
§4.3 体内物质的运输(第2课时)【学讲目标】1、掌握心脏、血管的结构特点及功能;2、了解心脏、血管的保健知识;3、尝试区分三种血管。
【知识回顾】1、体内物质的运输主要由系统完成,该系统主要由_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2、血液的成分包括和。
后者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其中有细胞核的是,当人体某处有炎症时,该细胞会增多;贫血时,血液中会减少的细胞是;不小心划破流血时,伤口处血液中会增加的细胞是。
设问:在一分钟内,你的心跳次数和运动员相比一样吗?为什么会这样呢?【学讲互动】一、心脏:阅读P132页,回答下列问题1.位置:胸部中部方;2.功能:将泵入血管流向全身,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器官。
3.心脏本身的血液供应依靠动脉供应。
(冠状动脉硬化、冠心病)4.心脏的结构:阅读P133页图4-25,并在书上完成相关部分的填写二、血管:阅读P134页,对比图4-31回答下列问题5.血管:分、和。
血流方向由→→。
动脉的特点是管壁,富有;静脉的特点是管壁,弹性,内有;毛细血管是连接和的血管,它的特点是:管壁极薄,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管径较细,一般只允许排成单行通过。
★即时反馈:心脏的结构,写出图中编号的结构名称:①,②,③,④,⑤,⑥,⑦。
A ,B ,C ,D 。
其中壁最厚(心肌最发达)的心腔是。
6.心能够自主地节律性收缩和舒张,当左右心房同时收缩,左右心室舒张时,瓣打开,血液由流向;当左右心室同时收缩,左右心房舒张时,瓣打开,左心室的血液流向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右心室的血液流向送往肺部;由于的定向开放,保证血液只能由流入再流入,而不能倒流。
阅读P134图4-28思考:心脏为什么能长期工作不休息?【巩固提高】1、()心脏是一个器官,构成心脏的主要肌肉是:A.平滑肌 B.心肌 C.骨骼肌 D.肌纤维2、()下列血管中为心脏本身提供营养和氧气的是A.主动脉 B.肺动脉 C.冠状动脉 D.上腔静脉3、( )心脏的四个腔中,相通的是A.左心房和右心房 B.左心房和左心室C.右心房和左心室 D.左心房和右心室4、()心脏内的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放,从而保证血流方向是A.由心房→心室→静脉 B.由心房→心室→动脉C.由心室→心房→动脉 D.管壁厚,弹性大5、()与右心室相连通的血管是A.肺动脉 B.肺静脉 C.上、下腔静脉 D.主动脉6、( )人体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血管是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A和B7、( )人的手臂上有一条条“青筋”,它是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神经8、血液在和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
第24讲 体内物质的运输【知识新授】一、血液1、血液的组成及功能⎪⎪⎩⎪⎪⎨⎧⎪⎪⎭⎪⎪⎬⎫⎪⎩⎪⎨⎧⎪⎭⎪⎬⎫质为人体输送各种营养物占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血细胞血浆(淡黄色液体)占血液(红色)%45%55 2、血细胞的结构及功能⎪⎩⎪⎨⎧固有关规则,血小板与血液凝,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血小板:最小的血细胞体传染功能有关吞噬病菌,与机体的抗红细胞大且数量少,能白细胞:有细胞核,比,具有运输氧的功能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形,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红细胞:两面凹的圆盘血细胞3、血浆(1)血浆是血液分层中位于上层,淡黄色的透明液体,常可用抗凝剂(柠檬酸钠)来获取(2)血浆中含有多种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必须的营养物质,还含有一些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废物 (3)血浆的功能主要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必须的营养物质,运送一些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废物 4、血液常规检查血液常规检查报告单中如果白细胞数量偏高,说明被检查者可能有炎症;如果血红蛋白含量偏低,红细胞数量偏低,说明被检查者可能有贫血症状 二、心脏与血管 1、心脏的结构与功能(1)心脏位于胸腔的中部偏左下方,在两肺之间,心尖朝左;(2)心脏能自主地节律性收缩舒张,是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动力来源。
(3)围绕在心脏上的冠状动脉可以为心脏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
要是一个人冠状动脉硬化,管腔变窄就会导致冠心病;(4)心脏内存在房室瓣和动脉瓣,能有效地防止血液倒流;(5)左心室的心壁最厚,因为左心室要将血液泵入全身,因此心肌的收缩力最强。
2、各种血管结构血管种类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管壁特点 非常薄,仅由 层上皮细胞构成 管径 最小,一般只允许 单行通过 血流速度血流方向从最小动脉到最小静脉图示1、血液在由心脏和全部血管组成的封闭管道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叫做血液循环。
血液在一次完整的循环过程中要流经心脏两次,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2、体循环和肺循环过程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3、含氧量高的血呈鲜红色,称动脉血;含氧量较低的血呈暗红色,称静脉血(判断依据——含氧量)。
体内物质的运输(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体内物质的运输》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章中的第3节,血液本身就是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因此它成为了本章内容的基础。
血液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学生对血液的颜色等有一些感性的认识,还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和广播中获取到有关血液的信息,但大部分学生都不知道血液里到底含有哪些成分,以及每种成分各有什么功能。
因此,抓住学生对血液的新鲜感,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行生命教育。
二、学情分析初中生好奇、好动、思维活跃,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教会学生如何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讨论、回答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兴趣和自学能力。
根据教学内容情况,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制作大量动画,同时配以模型、挂图等直观教具,使知识信息的传递立体化,综合利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认识功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
三、设计理念本节教学突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探索导学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教师组织、启发、鼓励、指导学生按正确的思维方向、路线、探求未知领域的知识,使学生尽可能独自去开掘知识宝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学生达到“学”是为了更好地“学”这一目的,实现主导与主体作用有机结合,“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注意对每一个问题的引入和启发,对每一个环节的点拨和释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努力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凡是能够提出新颖性、创造性的问题和在探索中取得进步的同学,教师都鼓励、肯定,让学生树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强化创新的自觉性。
四、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初步学会看血常规化验单,了解血常规化验数据。
2.学会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3.说出心脏的位置,列举其结构和功能。
§4.3 体内物质的运输(第3课时)【学讲目标】1、知道血液循环的组成,能够描述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2、能够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掌握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以及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意义。
;3、了解并能够说出心率、脉搏、血压的概念,学会测量它们的一般方法。
【知识回顾】1、心脏结构及相连血管:请把空格填写好。
右半心:左半心上、下腔静脉肺静脉2、血红蛋白的特点:在氧浓度的地方,容易与氧;在氧浓度的地方,容易与氧;3、经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后,血液中氧的含量,二氧化碳的含量;经过组织细胞内的气体交换后,血液中氧的含量,二氧化碳的含量。
思考:你能说出血液是怎样在人体内流动的吗?【学讲互动】一、血液和血液循环:阅读P136-137页,回答下列问题1.血液循环:在由和全部组成的管道中,按方向周而复始的流动,叫做血液循环;2.血液按氧气的含量分为:和,前者含氧量,呈鲜红色;后者含氧量,呈暗红色。
3.血液循环的途径可分为和:阅读P136页图4-34,在书上完成相关部分的填写,并回答下列问题:血液循环的途径:心肌分隔,左右不通左心室右心房:肺动脉瓣动脉瓣瓣瓣①体循环:左心室→→→毛细血管网→→→。
②肺循环:右心室→→肺毛细血管→→。
体循环由血变成血,肺循环由血变成血;体动脉、肺静脉里流的是血,体静脉、肺动脉里流的是血。
阅读并思考:P137的思考1、24.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不断地将、和激素等运送到全身各个,同时将组织器官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的和其他代谢产物运送到器官并排出体外,以保证生理活动正常进行。
★即时反馈:小敏的手指发炎,到医院进行臀部肌肉注射,药物成分由(填血管名称)流入心脏的心房,经房室瓣流入,再经循环回到心房,经房室瓣流入,再由动脉送出心脏,最后到达伤口发炎部位,在整个过程中,共经过心脏次。
二、心率、脉搏和血压:阅读P137-138页,回答下列问题1、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成年人安静时心率为次/分。
2、脉搏:心脏每次收缩都会产生很大的压力,这个压力会沿动脉向前推动血液,使所有的动脉受到压力,形成脉搏。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学员编号:年级:初三课时数:3学员姓名:辅导科目:生物学科教师:授课主题 C (体内物质的运输)授课日期及时段教学内容一、专题检测1、血浆的主要功能是()A.运输氧和二氧化碳B.运输废物C.运载血细胞D运载血细胞与运输养料和废物答案:D2、下列有关毛细血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人体内数量多,分布广;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B、管壁极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极慢C、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D、它的内表面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答案:D3、某人脚背发炎,医生在他的臀部肌肉注射消炎药物,此药运至足部的途径是什么?(请用图表示)答案:二、知识梳理1、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为体重的7%~8%。
2、血液的成分主要包括血浆和血清当血液加入抗凝剂低速离心或长时间静置后分成上下两层以及中间一薄层白色物质。
红细胞和所含的血红蛋白在下层深红色的物质里,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中间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中。
3、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用蘸有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的脱脂棉对将要取血的部位如指尖进行消毒;用已消毒的针尖刺破指尖的皮肤;挤出一滴血,滴在已消毒的载玻片上;另取一片载玻片作推片,将推片自血滴左侧向右移动;当血滴均匀地附着在两片之间后,再将推片向左平稳地推移(两片成30~45度夹角);推出均匀的血膜。
注意:在推动载玻片切忌直接碾压血液,而是要将血滴拉开,以免血细胞被压破4、血浆作用: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红细胞5、血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
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含有血红蛋白。
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也能运输二氧化碳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
人体红细胞的形状是双凹形有什么作用?双凹型,可以增加表面积,增强了携带氧的能力。
贫血:血液中红细胞、血红白偏少,使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降低,从而出现精神不振、头晕、脸色苍白等现象。
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
当病菌侵入人体内时,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的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
能抵抗病菌的侵入,抗传染。
血小板: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
形状不规则。
促进止血、加速凝血、阻止细菌入侵。
人体内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可由红骨髓内的细胞演变而来血液的作用:运输、防御保护的功能。
此外,血液还有调节体温的作用。
人体血细胞数量变化及症状: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若数目减少,贫血白细胞-------若数目增多,身体有炎症血小板-------若数目减少,不能凝血6、心脏的位置:胸中部偏左下。
围绕心脏的冠状动脉:为心脏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
心脏的结构7、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心壁:主要是由心肌构成,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心脏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房室瓣: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瓣膜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动脉瓣: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房室瓣的功能是防止心室的血倒流向心房动脉瓣的功能防止动脉的血倒流向心室8、心脏收缩图解动脉: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器官去的血管9、血管的种类静脉:把血液从全身各器官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连接小的动脉与小静脉的血管动脉的特点:动脉的管壁厚、弹性大。
管内血流的速度快。
静脉的特点: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管内血流速度慢,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可防止血液倒流。
毛细血管的特点:数量大、分布广,管径较细,几乎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
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血流方向: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但注意毛细血管两端不一定就是动脉和静脉,比如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区别:动脉:主干流向分枝静脉:分枝流向主干毛细血管:红细胞成单行通过10、血液循环的途径:注意区分动脉和动脉血,静脉和静脉血血压: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强。
可用血压计测定。
脉搏:心脏收缩产生的压力沿动脉向前推动血液,使所有动脉受到压力而形成的。
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达到最高值,为收缩压(12~18.7千帕)当收缩压低于12千帕时就是低血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降到最低值,为舒张压(8~12千帕)当舒张压高于12千帕时就是高血压。
三、题型突破例题1:血液中没有()A.氨基酸B.脂肪酸C.麦芽糖D.维生素分析:氨基酸是蛋白质消化的最终产物,可被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
维生素不经消化,可被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和大肠壁内的毛细血管吸收而进入血液。
脂肪酸的大部分由小肠绒毛内的毛细淋巴管吸收,然后经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液。
脂肪酸的大部分由小肠绒毛内的毛细淋巴管吸收,然后经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液,小部分被小肠绒毛内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
而麦芽糖则不能被吸收,必需再消化成葡萄糖才能被吸收,所以血液中没有麦芽糖。
答案:C.例题2:肺的下列结构特点,与肺的气体交换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A. 肺泡数目极多B. 肺泡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C.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很薄D. 肺泡位于细支气管的末端分析:选项A肺泡数目极多,增大肺部气体交换的面积;选项B,肺泡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选项C,壁薄也有利于气体交换;选项D与气体交换无直接关系。
答案:D例题3:下列结构中流动脉血的是( )A.上腔静脉B.肺动脉C.右心室D.肺静脉【解析】选D。
本题考查血管中血液的类型。
肺静脉中的血液是由肺部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汇集而来流入左心室的,在肺泡处,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进行了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进入毛细血管中的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因此,当血液流经肺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增多,血液变成动脉血。
即肺静脉中流的是动脉血。
例题4:右图为人体血液循环过程中某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如果I代表肺泡问的毛细血管,Ⅲ代表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则该物质最可能是()A.氧气B.二氧化碳C.养料D.废物【解析】选A。
本题主要通过视图考查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在人体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经过肺部毛细血管时,由于肺泡中含氧气多,含二氧化碳少;血液中含二氧化碳多,含氧气少,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氧气增多;当血液流经组织间的毛细血管时,由于血液中含氧气多,含二氧化碳少,组织细胞中含二氧化碳多,含氧气少,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血液中氧气减少。
在血液循环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与氧气相反,养料和废物的含量主要在小肠毛细血管、身体各器官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肾脏、皮肤等处发生变化。
例题5:右图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写出图中下列标号中结构名称:A :E 。
(2)通过F处气体交换后,血液由血变成血。
(3)临床上常给肺炎病人点滴青霉素,青霉素随着血液的流动最先到达心脏的。
(只填字母代号,不能填结构名称)(4)被子植物的茎中也有在功能上类似血管的结构,请写出这些结构的名称和。
【解析】本题考查血液循环的途经。
(1)图中,A为左心室,B为右心室,C为右心房,D为左心房,E为肺动脉,G为肺静脉,I为主动脉,J为上下腔静脉,体循环的路线为:A→I →H→M →N →J →C,B →E →F →G→D,当血液流经F肺部毛细血管时,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中,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中,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临床上常给肺炎病人点滴青霉素,药物滴入静脉后,依次经过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由主动脉的分支到达有炎症部位。
可见,药物首先到达的是【C】右心房;被子植物中输送养料的结构有两种: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是导管,向下输送有机物的是筛管。
答案:(1)A 左心室; E 肺动脉(2)静脉、动脉(3)C(4)导管和筛管(或筛管和导管)例题6:肌肉注射青霉素后,青霉素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头部,至少要经过心脏的次数是()A.1次B.2次C.3次D.4次【解析】选B。
本题考查血液循环的途径。
肌肉注射青霉素后,青霉素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再依次经过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室、主动脉、头部动脉、头部毛细血管,至少两次经过心脏。
例题7: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物质在体内的运输与循环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右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血管A的名称是,它与心脏的左心室相连。
(2)血液流经后,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3)餐后两小时;A、B、C、D四处血液中血糖含量最高的部位是(填字母标号)。
答案:(1)主动脉(2)肺(3)C四、专题过关1、血浆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D )A 蛋白质B 无机盐C 葡萄糖D 水2、在下列细胞中,具有细胞核的是(D)A 红细胞和白细胞B 血小板C 白细胞和血小板D 白细胞3、血细胞有一定的寿命,原有的血细胞不断地衰老死亡,又有新的血细胞产生。
新的血细胞是由(B)A 已有的血细胞分裂产生B 红骨髓产生C 血管内壁上皮细胞的分化产生D 心脏产生4、对于血管内的血细胞而言,它所赖以生存的内环境是(A)A、血浆B、组织液C、淋巴D、以上三项都有可能5、血液的组成成分是(A)A 血浆和血细胞B 血浆和白细胞C 血浆和红细胞D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6、血液在结构层次上是(B)A 细胞B 组织C 器官D 系统、7、在人体抽取的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的作用是(A)A 使血细胞和血浆分层B 防止血液凝固C 加速血液凝固D 破坏血细胞8、血液中具有运输氧功能的物质是( C )A 红细胞B 血浆蛋白C 血红蛋白D 氧合血红蛋白9、桡动脉的脉搏是由于(C)A 心脏振动直接引起的B 心脏射出的血液冲到这里引起的C 主动脉的搏动沿着动脉壁传来的D 桡动脉的血压造成的10、如果某人测出他收缩压是14千帕,这说明他的收缩压(A)A 高于大气压14千帕B 低于大气压14千帕C 绝对值为14千帕D 与舒张压之差是14千帕11、下列血管中血压最高的是( A )A 肺动脉B 肺静脉C 主动脉D 下腔静脉12、血液中有三种血细胞,其中形态最小,又没有细胞核的是_____________。
答案:血小板13、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低于一定量时,就会出现精神不振、脸色苍白、头晕等贫血症状。
贫血症状出现的原因是血液____________的能力大大降低了。
答案:运输氧14、血液在由____________和全部___________组成的封闭管道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叫做_______________。
可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部分。
其中流经路线最长的循环,开始于心脏的______________,结束于心脏的______________。
答案:心脏血管血液循环体循环肺循环左心室右心房15、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