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单开道岔检查步骤详解(下)
- 格式:pptx
- 大小:6.16 MB
- 文档页数:17
普通单开道岔检查程序第一步:准备工作:1、填写“道岔检查记录簿”:站名、道岔编号、道岔型号、检查日期和检查人。
2、检查量具:道尺、支距尺、方尺、塞尺、钢尺、木折尺、弦绳、滑石、检查锤等。
(1)道尺、支距尺的合格日期是否在有效期内,如不合格需向考评员汇报,征得同意后,方可使用。
(2)道尺轨距检查方法:将道尺游标定在轨距“35”处,用钢卷尺丈量道尺是否偏差大于±1mm。
超过允许偏差时进行调整。
第二步:上道检查:1、选取工具:道尺、塞尺、木折尺、道岔检查记录簿等。
2、设置防护:报告考评员,上道作业,在防护员确认可以上道后进行上道检查。
3、在距道岔约30-50米处,站立目视道岔直外股的轨向,卧式目视其高低,如发现轨向或高低不良时,可记录在“轨向、高低及其他栏内”。
用弦绳测量轨向和高低。
4、检查道尺水平:选取水平较好处,正反道尺校正其水平是否误差大于±1mm,误差大于±1mm时,作调整。
第三步:17处轨距水平检查:按照先轨距、后水平的顺序逐处检查、记录。
检查轨距时,大于1435MM为“+”,小于1435MM时为“-”;检查水平时,直股:以外股为标准股,曲股:以外股(上股)为标准股,标准股高时为“+”,反之为“一”号。
注意:同时注意目测轨缝等有超限处所。
(1)尖轨前顺坡终点,在基本轨接头第1螺栓处。
(2)尖轨尖端处。
在距尖轨尖端50-100MM处。
(此处轨距加宽43,50-9道岔为15MM,即1450MM;43、50-12号10MM,即1445MM)。
(3)尖轨中。
在尖轨刨切终点处,即涂有轨距加宽的部位(此处轨距加43、50-9为9MM,即1444MM,43、50-12为7MM,即1442MM),此处不检查水平,检查完轨距应迅速将道尺拿起,记录,防止道岔在搬动时挤夹道尺,影响工作,损坏道尺。
(4)尖轨跟直股。
在第三螺栓处,即非在尖轨上,而在基本轨上,因为尖轨为移动。
此处轨距加宽4MM,即1439MM,水平在尖轨处有6MM的构造超高。
普通单开道岔检查一、普通单开道岔各部分轨距编号检查地点说明1 尖轨前顺坡终点S基2 尖轨尖端S尖3 尖轨中部S尖中4 尖轨跟端直股S跟直5 尖轨跟端曲股S跟曲导曲线起点处6 尖轨跟端后直股S直(前)距跟端1.5米7 导曲线前部S导曲(前)距导曲线起点3米8 导曲线中部S导曲(中)9 直股中部S直(中)10 直股后部S直(后)11 导曲线后部S导曲(后)距导曲线终点4米12 辙叉曲股前S叉曲(前)13 辙叉曲股中S叉曲(中)同时量查找间隔和护背距离14 辙叉曲股后S叉曲(后)15 辙叉直股后S叉直(后)16 辙叉直股中S叉直(中)同时量查找间隔和护背距离17 辙叉直股前S叉直(前)二、道岔上轨距加宽递减三、50kg/m钢轨12号单开道岔标记设置示意图菱形道岔检查方法菱形道岔的检查除普通单开道岔的检查内容要求除外,还必须检查前后锐角辙叉的叉前,叉后端的轨距、水平,以及叉心中的轨距,查照间隔,护背距离及轨距;钝角辙叉前、后半部的叉前,叉后端的轨距、水平和叉心中的查照间隔,护背距离及轨距。
编号检查地点说明1前锐角辙叉叉后端同时量查找间隔和护背距离2 叉心中3 叉前端4钝角辙叉前半部叉后端同时量查找间隔和护背距离5 前半部叉心中6 后半部叉心中7 后半部叉后端8后锐角辙叉叉前端同时量查找间隔和护背距离9 叉心中10 叉后端复式交分道岔的检查方法一、交道岔检查的甲、乙股方向确定:站在岔跟端脸向车站、分左右、左股为甲、右股为乙,检查的起点为始端。
以该端左侧(面向钝角部分)一股线路为甲股的检查走向,该端右侧(面向钝角部分)线路为乙股的检查走向。
二、甲股与乙股检查走向的范围划分:(见下图)三、检查水平时的基准股确定:(见下图)当基准股高于非基准股时,水平为正“+”;反之,当基准股低于非基准股时,水平为负“—”。
序号检查地点测点实际轨距尺寸水平备注9号12号测点9 121 甲股前锐角辙叉跟S1 1435 1435 H1 02 甲股前锐角辙叉中S2143591-48143591-48××辙叉心宽50至心宽20mm断面处3 甲股前尖轨距顺坡终点S3 1435 1435 H2 09#复交该处距直线尖轨尖端2273mm12#复交该处距直线尖轨尖端2170mm五、复式交发分道岔开口、支距、动程、矢距、正矢等项目的检查位置:甲、乙两股导曲线均由短轴中分为两个部分,起点方向为前部,终点向为导曲线后部。
三、普通单开道岔检查的检查方法及道岔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标准(一)单开道岔检查道岔的手工检查方法分精细检查和重点检查。
精细检查时要求每根岔枕检查,重点检查是按要求位置检查。
这里介绍的是重点检查内容。
1.轨距、水平检查位置基本原则:先直后曲,顺时针行走。
先直后曲是指在导曲线部分,如果同时要测量直股和曲股的轨距、水平时,为避免记录时出错,所以先量直股,后量曲股;顺时针行走是指在辙叉部分检查时,为保证道尺的活动端位于护轨轮缘槽内,当右手拿道尺时,应按顺时针方向测量,比如右开道岔就应该先量直股,后量曲股。
(1)普速道岔(P43、50及P609#道岔)道岔轨距的检查一般为17处(如表一),但在各轨距递减处,应每隔1m检查1处,如发现递减率不合格或超限时,应在道岔检查记录簿记事栏内予以记录说明。
道岔轨距(包括水平)的检查位置如图:道岔检查记录站名道岔编号钢轨类型P 道岔类型(2)专线4128 P60AT12号单开道岔(木枕)其检查位置的特点是:逢接必量。
与普速9号道岔相比,在尖轨中前增加一处,共18处。
在导曲线部分逢接头必须下尺测量。
1 2 3 4 5 7 9 111413 156 810 12181716道岔检查记录站名钢轨类型P(3)SC330 P60AT12号单开道岔检查位置(4)P60AT12号可动心轨提速道岔(SC325)按轨枕编号下尺,直曲股下尺位置不对称。
注:1、曲股尖轨竖切中部(距离尖轨尖3064mm)轨距为1442mm(尖轨尖及竖切起点处轨距均为1435mm);其他处轨距为1435mm。
2、提速道岔的尖轨、心轨采用AT轨制造,除尖轨、心轨轨顶刨切部分外,不存在构造水平,因此,水平的检查地点与轨距的检查地点相同。
2.水平基准股:一般以直外股和导曲线上股为基准股,即直外股和导曲线上股高为正。
3.方向、高低用10m弦测量直外股的方向、高低。
高低=板厚-(测量结果+1)60Kg/m钢轨12号可动心轨提速道岔(SC325)检查记录簿站名道岔编号全面检查人重点检查人审查人(四)道岔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mm)道岔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表6.2.2②导曲线下股高于上股的限值:作业验收为0,经常保养为2mm,临时补惨为3 mm;③三角坑偏差不含曲线超高顺坡造成的扭曲量,检查三角坑时基长为6.25m。
(一)普通单开道岔检查方法一、普通单开道岔各部分轨距编号检查地点说明1 尖轨前顺坡终点S基2 尖轨尖端S尖3 尖轨中部S尖中4 尖轨跟端直股S跟直5 尖轨跟端曲股S跟曲导曲线起点处6 尖轨跟端后直股S直(前)距跟端1.5米7 导曲线前部S导曲(前)距导曲线起点3米8 导曲线中部S导曲(中)9 直股中部S直(中)10 直股后部S直(后)11 导曲线后部S导曲(后)距导曲线终点4米12 辙叉曲股前S叉曲(前)13 辙叉曲股中S叉曲(中)同时量查找间隔和护背距离14 辙叉曲股后S叉曲(后)15 辙叉直股后S叉直(后)16 辙叉直股中S叉直(中)同时量查找间隔和护背距离17 辙叉直股前S叉直(前)二、道岔上轨距加宽递减三、50kg/m钢轨12号单开道岔标记设置示意图(二)菱形道岔检查方法菱形道岔的检查除普通单开道岔的检查内容要求除外,还必须检查前后锐角辙叉的叉前,叉后端的轨距、水平,以及叉心中的轨距,查照间隔,护背距离及轨距;钝角辙叉前、后半部的叉前,叉后端的轨距、水平和叉心中的查照间隔,护背距离及轨距。
编号检查地点说明1前锐角辙叉叉后端同时量查找间隔和护背距离2 叉心中3 叉前端4钝角辙叉前半部叉后端同时量查找间隔和护背距离5 前半部叉心中6 后半部叉心中7 后半部叉后端8后锐角辙叉叉前端同时量查找间隔和护背距离9 叉心中10 叉后端(三)复式交分道岔的检查方法一、交道岔检查的甲、乙股方向确定:站在岔跟端脸向车站、分左右、左股为甲、右股为乙,检查的起点为始端。
以该端左侧(面向钝角部分)一股线路为甲股的检查走向,该端右侧(面向钝角部分)线路为乙股的检查走向。
二、甲股与乙股检查走向的范围划分:(见下图)三、检查水平时的基准股确定:(见下图)当基准股高于非基准股时,水平为正“+”;反之,当基准股低于非基准股时,水平为负“—”。
四、复式交分道岔轨距水平检查的顺序及地点序号检查地点测点实际轨距尺寸水平备注9号12号测点9 121 甲股前锐角辙叉跟S1 1435 1435 H1 02 甲股前锐角辙叉中S2143591-48143591-48××辙叉心宽50至心宽20mm断面处五、复式交发分道岔开口、支距、动程、矢距、正矢等项目的检查位置:甲、乙两股导曲线均由短轴中分为两个部分,起点方向为前部,终点向为导曲线后部。
普通单开道岔设备检查及分析与整治普通单开道岔是轨道交通系统中的重要设备之一,其正常运行对保障列车安全行驶至关重要。
因此,定期对普通单开道岔进行设备检查、分析和整治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普通单开道岔设备检查及分析与整治的相关内容。
一、设备检查设备检查是对普通单开道岔的各项设备进行细致的检查和测试,以确认设备工作正常,无异常状况。
设备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道岔铁路部分检查:-检查道岔铁轨的垂直度和水平度,如有变形或磨损应及时予以整治。
-检查道岔锁闭器、扳道器、锁闭钩等设备的固定情况,确保其工作正常稳定。
-检查道岔导轨、导向板、导向架等导向装置是否完好,确保导向正常。
2.电气部分检查:-检查电缆连接是否牢固,电缆是否磨损或老化,如有问题应及时更换。
-检查道岔控制系统的电气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包括信号灯、电动机、继电器等。
-检查电磁阀、电机控制柜和各种电气继电器的工作情况,确保工作可靠。
3.通信部分检查:-检查道岔控制系统的通讯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包括通信线路、无线电设备等。
-检查道岔检测系统的通讯设备是否正常工作,确保道岔状态可靠传输。
二、故障分析在设备检查过程中,如果发现道岔设备的工作状态异常,需要进行故障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修复和整治。
1.通过观察和检测,分析出道岔设备的故障现象和症状,同时根据列车运行数据和相关记录进行分析。
2.根据故障现象和症状,结合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相关知识,确定可能的故障原因。
3.针对可能的故障原因,进行相应的测试和检测,以确定具体的故障点。
4.根据故障点的定位,进行修复和整治,包括更换损坏的设备、调整不正常的部件、修复电路故障等。
三、整治措施根据设备检查和故障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整治措施,以确保普通单开道岔的正常运行。
1.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制定修复计划,并按计划对设备进行维修和更换。
2.根据故障分析的结果,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治,以避免类似故障再次发生。
道岔检查作业流程一、作业前准备在进行道岔检查作业之前,首先需要做好准备工作。
包括:1. 确定检查对象:确定需要检查的道岔位置和数量。
2. 获取相关资料:查阅相关技术资料和规范要求,了解道岔的结构、性能指标、检查要点等。
3. 准备工具和装备:根据检查要求,准备好需要使用的工具和装备,如测量工具、清洁工具、防护用品等。
二、作业流程道岔检查的作业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外观检查在进行道岔检查之前,首先进行外观检查。
这一步骤主要是检查道岔的外观是否完好,有无破损、锈蚀等情况。
同时,还需要检查道岔的固定螺栓和紧固件是否松动,有无异常情况。
2. 清洁处理如果在外观检查中发现道岔有灰尘、杂物等污染物,需要进行清洁处理。
清洁可以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清洁剂,将道岔表面的污物清除干净。
同时,还需要特别注意清洁过程中不要损坏道岔的关键部件。
3. 尺寸测量道岔的尺寸测量是检查的重要环节。
通过测量道岔的关键尺寸,可以判断其是否符合技术规范要求。
常见的尺寸检查包括道岔的轨距、心距、道岔尖轨的高度等。
测量过程中,需要使用适当的测量工具,如游标卡尺、深度尺等,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 动作检查道岔的动作检查是判断其运动是否灵活、是否存在卡滞等问题的重要手段。
通常,可以通过手动操作或者使用专用的检测装置来进行动作检查。
在检查过程中,需要观察道岔的移动是否顺畅,是否存在异常声音等。
5. 润滑维护道岔的润滑维护是保障其正常运行的重要措施。
在检查过程中,如果发现道岔存在润滑不良的情况,需要进行润滑处理。
润滑可以使用适当的润滑剂,如润滑脂、润滑油等,对道岔的关键部位进行润滑处理。
同时,还需要注意润滑剂的使用量和周期,确保道岔的润滑状态良好。
6. 检查记录对于每一次道岔检查作业,都应进行详细的检查记录。
记录内容包括检查时间、检查人员、检查内容、检查结果等。
这些记录可以作为后续维护和管理的依据,也可以用于分析道岔的运行状况和故障原因。
普通单开道岔检查程序及注意事项一、道岔检查程序1.巡视车间前后区段,观察道岔的使用情况和环境状况。
特别注意来往列车的影响、天气的变化和外界环境的影响。
2.对道岔进行目视检查,确定道岔机构和连接部位是否存在异常。
检查道岔的外观是否完好,道岔机构是否牢固,检查对向双动道岔的锁闭装置是否正常。
3.检查道岔的位置显示装置是否准确,是否与实际位置相符。
4.检查拉杆、绞车、道岔开/闭机构的润滑情况,确定润滑状态是否良好。
5.检查道岔的扳道器、牵引机构和锁闭机构等相关装置是否运行灵活,是否有异常声响。
6.进行手动切换检查,将道岔从一侧切换到另一侧,观察道岔切换过程中的动作是否正常,确保切换过程没有卡滞或异常。
7.检查道岔的轮距、轨距和轨面状况,确保轮轨状态良好。
8.清理道岔周围的杂物和积水,保证道岔周围环境整洁、干燥。
9.记录道岔的检查情况,包括检查时间、检查人员、检查结果等。
二、道岔检查注意事项1.做好个人防护。
检查道岔时,注意穿戴劳动保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鞋等,确保人身安全。
2.遵守相关规章制度。
检查前,要熟悉道岔的使用和维护要求,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定。
3.维护设备润滑。
定期进行道岔机构、绞车、拉杆等相关装置的润滑工作,确保设备灵活运行,减少磨损和故障的发生。
4.注意时效性。
道岔检查工作需要定期进行,根据维护计划和实际情况,制定检查周期,及时发现和处理道岔问题。
5.加强沟通协作。
道岔检查工作需要团队协作,检查人员之间要保持良好的沟通,确保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6.技术培训。
检查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熟悉道岔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维护方法和故障排除技巧,提高检查工作的有效性。
7.强化安全意识。
道岔是铁路运输中非常重要的设备,检查人员要时刻保持安全意识,认真履行安全职责,确保操作安全。
8.及时处理异常。
发现道岔异常情况时,要立即上报或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道岔的正常运行,避免对列车运行造成影响。
道岔的检查工作是确保列车行车安全的关键环节,以上是普通单开道岔检查程序及注意事项。
一、道岔概括机车车辆由一条线路分支进入或超出另一条线路的链接及交错设施分支称为道岔。
道岔是铁路轨道构造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铁路运输业务中的列车到发、会让、越行、机车摘挂、车辆调车、编解、机车车辆整备维修、货物装卸作业以及铁路路网与矿山港口工厂专用铁路的连结等等,无不借助与道岔方能实现。
二、引入线路加速此后,线路维修管理推行检养修分开,线路维修贯彻“预防为主,防治联合,涵养并重”的原则,此中线路状态的检查是重点,所以检查监控工区及各级检查人员检查的数据尤其重要,怎样发现设施存在的缺点,找准下尺的地点是决定设施检查正确度的重点,在下边的解说中将会一一提到。
三、一般单开道岔的检查(一)检校道尺用干卷尺校验道尺中轨距能否切合标准,偏差在1mm范围内,校订水平,将道尺左右股调动,检查偏差控制在1mm范围内。
(二)轨距检查前顺坡终点轨距值为1435mm检查地址:在基本轨接头后110mm-130mm处丈量。
尖轨尖端轨距值:1/9道岔:1450;1/12道岔(不含60kg/m—1/12AT尖轨):1445mm;60kg/m—1/12AT尖轨:1437mm;50kg/m—1/18道岔:1435mm;60kgAT—1/12Ⅱ型加速道岔、60kg—1/18可动心轨辙岔1435mm。
检查地址:在尖轨尖端前20-40mm处丈量。
尖轨中轨距值:60kg/m—1/12AT尖轨:1435mm;50kg/m—1/18道岔:1435mm;1/9道岔:1445mm;1/12道岔:1442mm。
检查地址:尖轨长度的1/2处丈量(刨切点)。
尖轨根端直向轨距,除60kg/m—1/12AT尖轨和1/18道岔为:1435mm,其余43kg/m,50kg/m单开道岔均为:1439mm。
检查地址:43kg/m,50kg/m等跟端构造为间隔铁式道岔在跟端轨缝后第一螺栓孔处丈量;60kg/m—1/12道岔在尖轨后接头第一螺栓孔处丈量。
尖轨根侧向轨距:轨距值与第四周相等。
普通单开道岔检查程序及注意事项一、准备工作1、预先填写“道岔检查记录簿”中的站名,道岔编号,道岔型号和检查日期及检查人。
2、确认道尺、支距尺是否在计量部门鉴定的合格期内,如不在合格期内可向考评员汇报,征得同意后,方可使用。
3、将道尺游标定在轨距“35”处,用钢卷尺丈量道尺的轨距尺寸是否偏差大于±1mm。
超过允许偏差时进行调整。
二、基本作业1、设置防护,报告考评员,上道及进行作业。
2、在距道岔约30~50米处左右,站立目视道岔直外股的轨向;卧式目视其高低。
如发现轨向或高低不良时,可记录在“轨向、高低及其他栏内”。
3、目视完轨向高低后,回到检查的第一处(尖轨前顺坡终点,即道岔前接头处,正反道尺校正其水平是否误差大于±1mm,误差大于±1mm时,作调整)。
4、检查步骤:按照先轨距、后水平的顺序逐处检查、记录。
检查轨距时,大于1435mm 为“﹢”,小于1435mm时为“﹣”;检查水平时,直股:以外股为标准股,曲股:以外股(上股)为标准股,标准股高时为“﹢”,反之为“﹣”号。
(1)第一处:尖轨前顺坡终点。
在距基本轨前端部100mm范围内。
(2)第二处:尖轨尖端处。
在距尖轨尖端50~100mm处。
(此处轨距加宽43、50-9号道岔为15mm、即1450mm;43、50-12号10mm,即1445mm)。
(3)第三处:尖轨中。
在尖轨刨切终点处,即涂有轨距加宽的部位(此处轨距加宽43、50-9号道岔为9mm、即1444mm;43、50-12号为7mm,即1442mm)此处不检查水平,检查完轨距应迅速将道尺拿起,记录,防止道岔在搬动时挤压道尺,影响工作,损坏道尺。
(4)第四处。
尖轨跟曲股。
在导曲股轨端100mm范围内,不能在尖轨上。
此处轨距加宽4mm,即1439mm,水平在导曲外股处有6mm的设计加高,应该考虑。
(5)第五处:尖轨跟直股。
在尖轨跟曲股对应处。
(此处轨距加宽亦为4mm,即1439mm,水平在直内股上亦有6mm的设计加高,应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