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词法对比讲课
- 格式:ppt
- 大小:1007.50 KB
- 文档页数:46
编号:__________ 高中英语构词法精品课件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日期:_____年_____月_____日高中英语构词法精品课件目录一、教学内容1.1 构词法的基本概念1.2 词根、前缀和后缀1.3 合成词和派生词1.4 词类转换1.5 实例分析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2.2 过程与方法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教学难点与重点3.1 难点3.2 重点四、教具与学具准备4.1 教具4.2 学具五、教学过程5.1 导入5.2 新课导入5.3 课堂活动5.4 练习与巩固六、板书设计6.1 构词法基本概念板书6.2 词根、前缀和后缀板书6.3 合成词和派生词板书6.4 词类转换板书6.5 实例分析板书七、作业设计7.1 作业内容7.2 作业要求7.3 作业评价八、课后反思8.1 教学效果评价8.2 教学方法改进8.3 学生反馈与改进措施九、拓展及延伸9.1 相关知识点拓展9.2 构词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拓展9.3 构词法相关练习与活动教案如下:一、教学内容构词法是英语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词根、前缀和后缀,合成词和派生词,以及词类转换等。
通过学习构词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单词,扩大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构词法的基本概念。
2. 学生能够区分和运用词根、前缀和后缀。
3. 学生能够识别和创造合成词和派生词。
4.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词类转换。
(二)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掌握构词法的应用。
2. 学生通过课堂活动,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2. 学生树立正确的语言学习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一)难点1. 构词法的理解和运用。
2. 合成词和派生词的识别和创造。
(二)重点1. 词根、前缀和后缀的掌握。
2. 词类转换的运用。
英汉构词法比较及语义的理解分析语音、词汇和语法为语言三大基本要素。
在英语的教学活动中,注意和引导学生以比较巩固的母语知识为基础,对英汉两种语言的三大要素进行对比分析,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英语词汇。
英语构词法母语知识语义对比一种语言必须具备语音、词汇、语法三个基本要素,词是构成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言中有意义、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单位。
英语教师在教授英语语言知识时离不开对词的分析、理解和运用。
本文从构词法、语义学的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在词的构成和语义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帮助教师注意到英汉两种语言在某些方面的规律,以促进英语教学工作。
一、英汉词的构成因素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字”与“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字”是书写单位,也是发音单位。
汉字的构造方法,一般来说有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四种。
就其形体来讲,构成一个汉字的因素有笔划(点、竖、撤、捺、折、钩及其变型)、笔顺、偏旁和偏旁部首。
“词”是指一个一个有意义的语言的最小单位。
汉语中,一个字可能就是一个词,如“天”“地”“大”“小”,也可能只是一个词的一部分,如“真理”“条件”二词中的“真”“理”“条”“件”。
英语属表音文字,只有字母和词而无“字”这一概念,其字母相当于汉语中构字的笔划,用各种不同字母组合起来的word相当于汉语中的词。
明白了汉语中“字”“词”与英语中“word”的区别后,我们再来看“词”与“word”的构成因素。
如果不考虑能不能独立运用这一点,词还不是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单位。
语言中最小的语音语义单位是词素(morpheme),此点英汉两种语言相同。
汉语中的一个词,英语中一的个word,可以只有一个词素,也可以由若干词素构成。
如“书”只有一个词素,“学习”有两个词素,“现代化”则由三个词素构成。
英语也一样,“book”“cat”分别由一个词素构成,“bookish”“impossible”“unfriendly”则由两个或三个词素构成了。
构词法学习教育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构词法》。
本节课主要讲述构词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用,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构词法的技巧,提高学生的词汇积累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构词法的基本概念,理解构词法的重要性。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构词法进行词汇创新,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3. 培养学生热爱语文,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构词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用。
难点:构词法的创新运用和实际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本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引出构词法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构词法的基本概念,通过举例使学生理解构词法的原理。
3.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运用构词法的实例,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练习巩固:学生根据构词法的要求,现场创作新的词汇,教师进行点评和反馈。
六、板书设计构词法:1. 基本概念2. 运用技巧3. 创新实践七、作业设计1. 请运用构词法,创作五个新的词汇,并解释其含义。
2. 请从课本中选取一个词汇,运用构词法进行创新,并运用到一句话中。
答案:如:课本词汇:太阳。
创新词汇:阳光(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一起去公园散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构词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用,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构词法的技巧,提高学生的词汇积累和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作业设计中,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构词法,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下一节课将对构词法进行更深入的讲解和练习。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构词法》。
构词法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通过词根、前缀、后缀等方式构建新词的方法。
第07讲构词法(讲义)-2025年高考英语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第07讲构词法目录01 考情透视.目标导航 (1)02 知识导图.思维引航 (2)03 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4)考点一派生法 (5)知识点1 解题时派生词的判断依据 (5)知识点2 前缀、否定前缀和否定后缀 6知识点3 名词后缀 7知识点4 形容词后缀 (9)知识点5 副词后缀 (10)知识点6 动词后缀10考点二合成法 (11)知识点1 合成名词11知识点2 合成形容词 (11)知识点3 合成动词、副词及其他12考点三转化法 (13)04 真题练习·命题洞现1.真题实战 (14)阅读理解中对构词法的考查..... .. (14)语法填空中对构词法的考查 (14)2.命题演练 (15)复习目标:、具备根据语境推断词性及意思的能力;掌握构词法的三大规则:派生、合成和转换;掌握构词法,提高阅读速度,提高核心素养;具备根据句法知识判断句子成分并判断其词性,然后准确写出正确形式的能力;考点概述:许多英语单词的构词都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被成为构词法。
掌握构词法知识对考生更好的理解词义、认识新词和扩大词汇量有重要意义。
意义中的构词法主要有派生法(Derivation)、合成法(Composition)和转换法(Conversion)三大类。
【高考导航】1.(2024年浙江1月高考阅读理解D片段)We are tempted by sugary treats because our ancestors lived in a calorie-poor world, and our brains developed a response mechanism to these treats that reflected their value— a feeling of reward and satisfaction.2. (2023年新高考I卷) Xiao long bao(soup dumplings), those amazing constructions of delicate dumpling wrappers, encasing hot, ___56___(taste)soup and sweet, fresh meat, are far and away my favorite Chinese street food.考点一派生法知识点1 派生词的判断依据1.冠词、物主代词等词类后一般跟名词。
英语《英语构词法知识》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英语构词法知识,教学内容涉及教材第十章,具体包括词根、词缀的识别与运用,以及常见的前缀、后缀和词根的含义。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英语词汇的构成规律,提高词汇理解和记忆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英语构词法的基本知识,包括词根、词缀等。
2. 能够运用所学构词法知识,识别和推测陌生词汇的意义。
3. 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词缀的识别与运用,以及不同词根的辨析。
教学重点:英语构词法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运用构词法知识提高词汇理解和记忆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尝试用英语描述,引出词汇的重要性。
2. 新课内容介绍:讲解词根、词缀的概念,以及常见的前缀、后缀和词根的含义。
3. 实践情景引入:给出一个句子,让学生根据已学的构词法知识,推测陌生词汇的意义。
4. 例题讲解:分析几个含有词根、词缀的单词,讲解如何识别和记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系列词汇练习。
7. 课堂小结:强调构词法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加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构词法基本概念:词根、词缀、前缀、后缀。
2. 常见词根、词缀及其含义。
3. 例题及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词根、词缀,推测下列单词的意义:①biography;②unhappy;③transport;④multiply。
(2)运用所学构词法知识,编写一个关于自己的小故事。
2. 答案:(1)①biography:传记;②unhappy:不快乐的;③transport:运输;④multiply:乘,繁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构词法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更多关于构词法的资料,积累更多词汇,提高英语水平。
Peter精编高中英语构词法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英语教材第五册第三章,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构词法进行讲解。
构词法是指通过词缀、派生、合成等方式构成新词汇的方法。
本节课将重点学习词缀法、派生法和合成法三种构词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英语词汇的构成规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词缀法、派生法和合成法三种构词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推测新词的含义。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构词法知识扩充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词缀法中前缀、后缀的识别与应用;派生法中词根、词缀的识别与运用;合成法中词汇的组合与意义理解。
教学重点:掌握词缀法、派生法和合成法三种构词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推测新词的含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包含构词法知识的词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词汇之间的联系,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构词法。
2. 新课内容呈现:a. 词缀法:讲解前缀、后缀的识别与应用,举例说明。
b. 派生法:讲解词根、词缀的识别与运用,举例说明。
c. 合成法:讲解词汇的组合与意义理解,举例说明。
3. 实践情景引入:给出一个实际语境,让学生运用所学构词法知识推测新词的含义。
4. 例题讲解:针对构词法知识点,给出典型例题,进行详细讲解。
5. 随堂练习:布置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构词法三大方法:词缀法、派生法、合成法。
2. 各方法的举例说明。
3. 新词推测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用词缀法、派生法和合成法各构造5个新词,并写出它们的含义。
2. 答案:a. 词缀法:unhappy(不快乐的)、impossible(不可能的)、dislike(不喜欢)、nonstop(不停的)、irregular(不规则的)。
第三讲现代汉语的构词法和构形法一.词的构成单位——语素1.语素的含义语素,也叫词素,如前所述,一般定义为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构词的材料。
有的学者将语素和词素分别解说,认为应该严格区分语素同词素。
如刘叔新先生就指出:“词素应就词的构造成素、即一个词能够划分出的小于词的构成单位而言。
它是词或词干的直接组成成分。
语素的含义则广阔得多;指的是语言中一切最小的(本身不能再分成两个的)音义结合单位,包括最简单的、不能划分出不同构造成分来的词……、词内可以划分出的最小音义结合单位……,以及句子结构中有一定语气和音调形式的句调和有一定关系意义的特定词序……。
因此,语素包括了词素,但是很多语素却并非词素。
”“一个词,要是本身不能划分出不同的构造成分来,是个最小的音义结合单位,那么它当然是个语素,却不能说是个词素——那样说在逻辑上或公理上显然通不过去。
词素是比词小的、构造词或词干的直接成分,一个词不能够同时说它是词素。
所谓‘单词素词’的说法,当然也很不合逻辑。
”1刘先生这里所说的“语素”和“词素”的内涵同目前学界通用的“语(词)素”的内涵有所不同:被刘先生重新定义了的“语素”不仅函概所有的音义结合体,还包括句调和词序;而同样被重新定义了的“词素”仅指“一个词能够划分出的小于词的构成单位”2。
这样界定“语素”、“词素”作为一种探索未尝不可,但却不能就依此指责学界“语素”、“词素”不分,同样也不能依此断言“单词(语)素词”的说法是“很不合逻辑”的,因为所用术语的内涵有所不同。
我们倒觉得,把“走”、“读”、“回”、“家”叫做“单语(词)素词”没有什么不好;而若按刘先生的意见管它们叫做“语素”,管“走读”、“回家”中的“走”、“读”、“回”、“家”叫做“词素”,反而会纠缠不清,徒增麻烦。
何况在语言学中,处于构成关系中的上下级语言单位发生重合的现象又哪里仅体现在词的层面,都知道句子是由词构成的,句子和词为上下级语言单位,可不是照样有大量的“独词句”3存在吗?我们是否也应赋予这些能独立构成句子的词以一个“词”以外的名称呢?2.语素的确认由于汉语中,语素、音节以及记录语素、音节的汉字往往一致,但也有不一致的时候,所以,碰到一个汉字或一个音节的时候,是语素还是语素的构成部分,是需要作一下鉴别的,这便是语素的确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