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乙炔生产工艺与安全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10
溶解乙炔生产安全管理规定为了确保溶解乙炔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保护员工生命资产安全,规范生产操作流程,特订立本溶解乙炔生产安全管理规定。
一、总则1.本规定适用于我司溶解乙炔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2.全部从事溶解乙炔生产的员工必需遵守本规定,确保生产过程安全、稳定进行。
3.生产负责人应对本规定进行宣讲和培训,确保全部员工理解和遵守规定。
二、生产环境与设备1.生产环境应保持通风良好,以防止乙炔积聚及扩散引发事故。
2.乙炔生产区域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标识。
3.生产设备应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报修或更换,并有专人进行跟踪处理。
4.确保全部操作区域有充分的照明设备,确保员工能够清楚地察看和操作。
三、人员管理1.全部从事溶解乙炔生产的员工必需具备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并持有相关的操作证书。
2.确保生产现场有充分数量的经过专业培训的安全员工,负责现场安全检查和引导。
3.严禁未经培训和授权的人员擅自操作和接触溶解乙炔生产设备。
4.员工必需穿着符合安全标准的防护装备,包含防酸碱服、手套、防护眼镜等,并定期检查和更换。
四、操作规程1.溶解乙炔生产操作必需依照规定的流程进行,严禁违规操作和舍弃任何安全环节。
2.溶解乙炔生产前,必需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试运行,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操作人员应熟知和娴熟掌握操作流程,严格依照操作规程操作。
4.操作过程中发现设备异常或存在安全隐患,应立刻停止操作,并进行报修和处理。
5.溶解乙炔生产现场应保持乾净,禁止堆放杂物,确保通道畅通。
五、应急处理1.设立应急救援预案,明确火灾、泄漏等紧急情况的应对措施和责任人。
2.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理的本领。
3.配备必需的灭火设备和应急救援设备,确保有效应对紧急情况。
六、安全培训与教育1.新员工入职前应进行安全培训,使其明确安全生产的紧要性和相关规定。
2.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教育活动,宣传安全知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本领。
溶解乙炔厂安全培训教材一、引言溶解乙炔厂是一种重要的工业生产设施,用于生产乙炔气体。
然而,由于乙炔的特殊性质,溶解乙炔厂的操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为了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本教材旨在提供相关安全培训,并详细介绍溶解乙炔厂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
二、溶解乙炔的基本知识1. 乙炔的性质乙炔是一种高度易燃和易爆的气体,与空气或氧气相混合时,具有较宽的爆炸范围。
在工业生产中,乙炔需经过压缩和溶解处理,才能达到安全使用的要求。
2. 溶解乙炔厂的工作原理溶解乙炔厂是通过将乙炔气体在溶解剂中进行溶解,使其成为安全易于携带的液态乙炔。
溶解乙炔厂的主要设备包括压缩机、净化器、溶解器等。
三、溶解乙炔厂的操作规程1. 溶解乙炔的操作步骤①检查设备:确保溶解乙炔厂的设备完好无损,无泄漏和堵塞等问题。
②启动设备:按照操作手册中的要求,逐一启动压缩机、净化器和溶解器等设备。
③注入乙炔气体:按照预定的比例和时间,将乙炔气体注入溶解器中。
④开始溶解:开启溶解器,并保持合适的温度和压力,使乙炔完全溶解。
⑤停止操作:按照操作手册中的要求,关闭设备并进行仔细检查。
2. 溶解乙炔厂的安全措施①设备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②通风换气:保持溶解乙炔厂的良好通风,及时排除乙炔气体和其他有害气体。
③防火措施:建立防火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消防措施,如配置灭火器材、设置防火墙等。
④应急预案:制定溶解乙炔厂的应急预案,明确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置措施和逃生路线。
四、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1. 操作规程的培训操作人员应接受全面的溶解乙炔厂操作规程的培训,包括设备的启动、停止、维护和应急处理等内容。
培训过程中要强调安全意识和防范措施的重要性。
2. 防护措施的培训操作人员应学习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防爆服、呼吸器等,并了解其性能和注意事项。
此外,还应接受相关防护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培训。
3. 应急预案的培训操作人员应熟悉溶解乙炔厂的应急预案,了解相应的应急处置流程以及逃生路线和求救方法,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和素养。
溶解乙炔的安全管理(标准版)Safety work has only a starting point and no end. Only the leadership can really pay attention to it, measures are implemented, and assessments are in place.(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AQ-SN-0143溶解乙炔的安全管理(标准版)摘要:我国的溶解乙炔生产大多是以电石为原料与水反应,经净化、压缩、干燥和充装等工序,将乙炔溶解于丙酮溶剂中,并储存在充满多孔填料的钢瓶内的过程。
近年来,多数生产企业注重厂(站)的建设和改造,硬件设施有了较大提高,但在日常的生产操作、设备检修、安全管理等方面,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存在着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忽视了安全的重要性,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本文通过分析溶解乙炔的产品特点和乙炔的危险危害性,并对乙炔生产不安全因素和潜在的危险因素分析,初步探讨有关溶解乙炔生产的安全管理结合本公司并提出俩人双台仪器同时同一地点测定含氧量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溶解乙炔安全管理对策措施为了提高溶解乙炔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强化溶解乙炔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意识,本文拟对溶解乙炔的产品特点和乙炔的危险危害性进行论述,并结合生产实际,通过对乙炔生产过程和溶解乙炔充装过程中易产生的不安全因素和潜在的危险因素分析,初步探讨有关溶解乙炔生产的安全管理并提出相关对策措施与建议。
一.溶解乙炔的产品特点乙炔(Acetylene)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之一,也是三大合成材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和塑料)的单体之一。
在金属焊接、切割、喷镀、表面淬火和热加工等方面,乙炔作为高效优质的高温热源被广泛应用。
溶解乙炔生产工艺简介电石与水在发生器中连续反应生产粗乙炔气,经过冷却、分离,贮存在气柜中,乙炔气经过净化器,在净化器中用化学方法除去乙炔气中的硫化氢、磷化氢等杂质气体,从而得到纯乙炔气,在通过乙炔压缩机,将乙炔气压缩到小于或等于2.5MPa。
压缩后的高压乙炔气经高压油水分离器、高压干燥器除去乙炔气中的油分和水分,通过阻火器,将乙炔气充入已装好填料并加入丙酮的合格乙炔瓶中,待乙炔气溶解在丙酮里,得到溶解乙炔。
充装完毕后,做好相关记录,静置后,经检验合格后出厂。
1.乙炔发生过程分析:在投料时,电石撞击容器加料口内壁产生火花,若投料系统采用密闭氮气密封方法,则可以消除,若为敞开式,则容易发生加料口燃烧事故,由于加料速度过快导致发生器内反应温度过高,未反应完全的小颗粒电石以自动排渣口流出,在渣池表面形成乙炔与空气接触容易产生燃爆事故。
2.乙炔净化过程的分析:硫酸法净化工艺是因其吸水发热产生高温,冷却不彻底,存在燃爆危险,若采用次氯酸钠法或氯水法工艺,若对有效氯浓度控制不当或乙炔进口温度过高,易产生化学性爆炸。
3.压缩和干燥过程的分析:若负压运行和起压运行均易发生乙炔爆炸,因而要设置安全阀起压排放系统或设置自动起压停车报警系统。
4.乙炔充装过程分析:充装危险性主要取决于充装压力、温度、流速及泄漏处理情况,因而,充装必须有良好的冷却系统,在生产过程中控制流速也是主要条件之一。
5.气瓶问题分析:多孔填料的质量,丙酮充装量的控制,是否报废或超期使用,运输、搬运方式是否正确,仓库储存环境条件等均有效的控制好后,可避免事故的发生。
1.原料采购分析:原料的好坏与采购联系密切,可能价格高质量差。
因此,灰分应控制在5%-7%左右,发生量要求在290L/Kg 以上,另把好计算关,避免短斤少两。
2.生产分析:电石在破碎时做到颗粒归仓,加料速度与压缩及排量相匹配,多使用循环水,减少排渣次数。
压缩、充装系统的各阀门、法兰连接处软管、充装卡具等保证无泄漏,做好高低压余气回收工作。
溶解乙炔生产安全管理规定溶解乙炔是一种紧要的产业原材料,广泛应用于金属加工、化学、电子、医药等多个领域。
但是由于乙炔易于燃烧,对环境和人身安全有极高的危害性,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必需加强安全措施。
本文将详述溶解乙炔生产安全管理规定,以确保生产过程中安全高效。
一、安全管理机构1.1 建立独立的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溶解乙炔生产过程中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
安全管理部门应由具有丰富安全管理阅历和专业学问的专业人员构成。
1.2 安全管理部门应履行以下职责:(1) 深入了解溶解乙炔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和隐患,并订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2) 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进行评估,订立相应的应对方案,并保证现场人员了解和把握该方案。
(3)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对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实行全面的安全培训,确保其具备必要的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置本领。
(4) 建立健全的安全检查制度,依照肯定的周期进行现场安全检查,并适时发觉并矫正各种安全问题。
(5) 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和处理结果,并适时进行整改。
二、现场安全管理2.1 建立完善的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以确保操作人员操作规范,保障生产安全。
2.2 生产现场应依照相关标准要求设置落地喷淋系统、水幕喷淋系统等防火设施,确保消防器材的常备常在。
2.3 严格执行操作人员的岗前安全培训制度,对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心理的训练,并且必要时应轮换操作人员,避开操作疲乏。
2.4 设置现场安全警示标识,标注正常操作区域、不安全区域、应急退出口等信息。
2.5 加强现场管理,严格禁止未经批准的人员进入现场,保证现场的安全秩序。
2.6 操作现场应当清洁卫生,确保操作环境乾净、干燥和无杂物,以免对生产制品和设备造成污染和损坏。
三、用电安全管理3.1 生产现场的用电设备应依照相关标准要求进行必要的检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稳定运行。
3.2 禁止未经专业人员批准私拉电线或任意更改或维护和修理电线、电器设备。
溶解乙炔生产工艺
溶解乙炔是一种用于工业生产的重要工艺,它能够高效地生产大量的乙炔气体。
溶解乙炔的工艺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原料准备
溶解乙炔的原材料主要是乙炔液压瓶,该瓶内充满了高压的乙炔气体。
在工艺开始前,需要准备好足够的乙炔液压瓶。
2.液化
将乙炔液压瓶放入特制的液化器中,进行液化处理。
液化器会降低乙炔的温度和压力,使其从气体状态转变为液态状态。
在液化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和压力,以确保乙炔有效液化。
3.分离
将液化后的乙炔与其他杂质进行分离和净化。
液化后的乙炔中可能会含有一些合成气和杂质,需要通过冷却和过滤等工艺进行分离。
这样可以获得纯净的乙炔液体。
4.存储与运输
将净化后的乙炔液体存储到专用的容器中。
这些容器需要具备一定的安全性能,以防止乙炔泄漏和爆炸。
5.解压
将存储的乙炔液体进行适当的解压处理,使其转变成气体状态。
解压的过程需要注意控制压力和温度,以避免乙炔液体过快蒸
发或压力突然释放的安全问题。
6.利用
最后,将解压后的乙炔气体引导到需要使用的地方。
乙炔气体可以用于焊接、切割、加热等工业生产过程中,其高热值和高温特性使得乙炔在金属加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总之,溶解乙炔的生产工艺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温度、压力和杂质含量。
合理的工艺流程和高质量的乙炔产品都是确保生产工艺顺利进行和乙炔使用安全可靠的关键。
溶解乙炔生产工艺及设备-11-24一、溶解乙炔旳生产措施工业上生产溶解乙炔旳措施重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用天然气(其重要成分为甲烷)裂解法。
运用甲烷为原料加热至1500~1600℃旳高温,然后迅速冷却裂解制得乙炔气;第二种是烃类裂解法。
以乙烷、液化石油气、煤油等高碳烃类为原料,经1000℃以上旳高温裂解制得乙炔气;第三种措施就是运用电石与水反应生产乙炔气。
从以上三种措施制取乙炔比较,前两种裂解法制取旳乙炔气纯度较低,裂解反应后除了产生少许乙炔气之外,尚有大量旳其他副产品(如:氢、一氧化碳及其他气体)等。
为了得到高纯度旳乙炔气还必须对裂解后旳气体进行分离提纯,因而工艺流程长、设备复杂,建厂投入资金大,较难推广。
运用电石制取乙炔气已经有悠久旳历史,并且具有工艺流程短,设备简朴,操作以便,产品纯度高,投资资金少等长处,被国内外广泛采用。
但用电石法制取乙炔气与裂解法相比生产成本要高某些。
二、溶解乙炔旳生产工艺流程溶解乙炔旳生产工艺流程有多种。
运用电石法制取溶解乙炔旳生产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电石水(图1)电石与水在发生器中持续反应生产粗乙炔气,通过冷却分离贮存在贮气柜中。
贮气柜内旳乙炔气经入净化器,在净化器中用化学措施除硫化氢、磷化氢等杂质气体,从而等到纯乙炔气。
纯乙炔气在除去水分后,进入乙炔压缩机,将乙炔气压缩至不不小于或等于2.5Mpa,压缩后旳高压乙炔气经高压油水分离器、高压干燥器清除乙炔气中旳油分和水分。
再通过阻火器进入乙炔气灌排,将乙炔气充入已加好丙酮旳合格乙炔瓶中,使乙炔气溶解在丙酮里,从而得到溶解乙炔。
充装完毕后,乙炔瓶静止一段时间,经检查合格后出厂,供顾客使用。
电石法生产旳溶解乙炔工艺流程,重要由乙炔气发生、粗乙炔气净化、乙炔气压缩、高压乙炔干燥、乙炔充灌和出厂检查等工序构成。
根据选用旳设备不一样,各溶解乙炔生产厂旳工艺流程也有较大旳差异。
目前我国溶解乙炔工艺流程重要分两大类;一类按乙炔发生器操作条件来分,另一类按乙炔气净化方式来分。
溶解乙炔生产安全技术1. 引言溶解乙炔是一项常见的工业生产工艺,用于生产乙炔气体。
然而,由于乙炔气体的高度易燃和爆炸性质,溶解乙炔的生产过程必须严格控制和管理,以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溶解乙炔生产安全技术,包括溶解乙炔的定义、生产过程、安全注意事项和常见的安全措施。
通过了解这些内容,可以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确保溶解乙炔生产的安全性。
2. 溶解乙炔的定义溶解乙炔是指将固体乙炔与特定的溶剂中溶解,产生乙炔气体的过程。
溶解乙炔通常用于工业领域,如金属切割、化学合成等。
3. 溶解乙炔生产过程溶解乙炔的生产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3.1 准备工作在生产溶解乙炔之前,需要进行准备工作。
这包括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检查溶剂和乙炔质量等。
3.2 加料将固体乙炔逐渐加入溶解装置中,同时加入适量的溶剂。
加料需要均匀、稳定,以确保反应的顺利进行。
3.3 搅拌和加热在加料的同时,需要进行搅拌和加热。
搅拌可以促进乙炔的溶解和反应的进行,而加热则有助于提高反应速率。
3.4 乙炔气体收集在反应进行过程中,产生的乙炔气体需要进行收集和处理。
这通常通过导入气体收集设备来实现。
4. 溶解乙炔生产的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溶解乙炔的生产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安全事项:4.1 防火防爆措施乙炔气体具有高度易燃和爆炸的性质,因此必须采取防火和防爆措施。
这包括使用防火设备、控制静电的生成和积累、保持工作环境的通风以及在必要时使用防爆设备。
4.2 安全设备监测和维护为了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性,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安全设备,如气体检测仪、防爆设备和消防设备。
同时,还需要培训工作人员正确使用这些设备。
4.3 废气处理溶解乙炔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气,包括乙炔气体和其他挥发性有机物。
这些废气需要进行有效的处理,以防止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4.4 人员培训和意识提高在进行溶解乙炔生产前,必须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生产过程和安全措施,并提高安全意识。
溶解乙炔生产安全技术为加强溶解乙炔生产安全技术管理,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依据国家溶解乙炔生产法规、标准,结合生产实际,特提出溶解乙炔生产企业防火防爆、生产操作、设备检修等方面的基本安全技术要求,可供相关企业及人员参考。
1防火防爆安全技术1.1溶解乙炔生产企业,必须每两年自主选择由评价资质的机构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现状进行安全评价,对提出的整改意见逐项落实整改完善。
1.2溶解乙炔生产企业应根据场所火灾和爆炸危险等级划定禁火区,设置明显标志,严禁烟火,严格管理。
1.3乙炔生产装置、设备及厂房的防雷设施,应在雷雨季节前每年至少定期检测一次。
1.4乙炔设备、管道及物料等导除静电接地装置应在设备检修后及每年至少定期检测一次,操作人员必须穿防静电服和导静电鞋。
1.5乙炔厂(站)内设置的可燃气体浓度检测报警装置应在设备检修前及每年至少定期检测一次。
1.6乙炔厂(站)充装间设置的紧急喷淋装置,应每周启动检查一次。
1.7乙炔厂(站)的设备及管理系统除应有惰性气体(一般用氮气)置换设施外,还应有供灭火用的惰性气体设施,此两种设置可共用。
1.8在乙炔设备、管道上以及有爆炸危险厂房内动火时,经置换后用可燃气体测爆仪检测分析合格,即乙炔浓度小于0.2%(v/v)。
1.9乙炔生产的爆炸危险场所应选用不低于dⅡCT2级别的防爆电器,电器设备线路及仪控联锁装置应定期检查。
1.10乙炔生产系统设置的水封、阻火器、止逆阀等必须定期检查,保护完好。
设备管路后的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等必须定期校验完好。
1.11必须按《工业与民用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配备消防器材(1211、干粉、消防栓),专人管理,定点放置,定期检查和更换药剂,严禁在电石库、电石破碎间、中间电石库、乙炔加料间用水灭火。
1.12机动车辆进入生产区,在其排气管上必须加装熄火罩,严禁电瓶车及非岗位无关人员进入生产区。
1.13严禁在生产区内用黑色金属工具敲打设备、管道。
1.14严禁将电石粉末直接倒入渣坑及地沟内,应在生产区外选择安全空旷露天场地用水缓慢化解之。
乙炔生产的危险性分析及安全措施摘要:目前,在生产乙炔的过程中,有多种大量生产的方法,但每种生产乙炔的方法都会带来不同的问题。
因此,生产工厂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并在有效开发材料消耗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获取乙炔的最有效方法。
同时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安全管理体制,合理分析事故原因,最后保证乙炔的安全生产。
本文主要分析乙炔生产的危险性分析及安全措施。
关键词:乙炔;危险性评价;安全措施引言乙炔重要的化工原料,由于其爆炸极限很宽,极易发生爆炸,因此乙炔生产中的事故发生率较高。
本文以某公司溶解乙炔生产工艺为例,对工艺流程中各单元、环节进行危险性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安全对策,降低乙炔生产事故发生率。
1、乙炔的生产工艺过程在我国,乙炔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两种,电石法和天然气法,采用电石法生产乙炔,虽然能耗大,但工艺流程简单,易操作,得到的乙炔纯度也高,所以电石法是我国目前生产乙炔采用的主要方法。
将粉碎后的电石和水加入发生器中,电石与水反应产生乙炔气,反应温度一般控制在70℃左右。
生产的粗制乙炔气经过冷却至小于40℃,储存在储气柜中。
储气柜内的乙炔通入清净器,在清净器中通过清净剂次氯酸钠,除去硫化氢、磷化氢等杂质进入中和塔,用碱液进行中和,然后进入乙炔压缩机,成为精制乙炔。
精制乙炔利用高压分离器和高压干燥器(氯化钙干燥器)将伴随在气体中的润滑油和水分除掉水分后,最大压力压缩到2.5MPa。
加压后的乙炔,再送达乙炔充装台,通过回火阻止器充装至乙炔瓶中,检验后出厂。
2、乙炔制备过程中易发生的问题2.1电石在处理和搬运过程中易产生问题电石与水接触时,会发生化学反应。
由于大部分电石体积相对较小,因此与水接触面积增加,反应速度增加。
在反应过程中,如果电石体积太小,反应速度会太高,会产生大量热能,所以多余的热量不会完全释放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局部过热会发生,最终导致爆炸事故。
如果电石体积太大,化学反应会太慢,增加乙炔生产成本。
因此,相关生产人员必须合理控制电石的粒度和单个电石的数量。
溶解乙炔平安技术规程【公布单位】劳动部【公布日期】 19930327【施行日期】 19931001溶解乙炔气瓶平安监察规程【章名】第一章总那么第一条为了加强溶解乙炔气瓶〔以下简称乙炔瓶〕的平安监察,保证乙炔瓶的平安使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开展,保护人身和财产平安,根据《锅炉压力容器平安监察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制订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钢质瓶体内装有多孔填料和溶剂、可重复充装乙炔气的挪动式乙炔瓶。
本规程不适用于盛装乙炔气体的固定式压力容器。
第三条本规程的规定,是对乙炔瓶平安的根本要求,乙炔瓶的设计、制造、充装、检验、运输、储存和使用等,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必须认真贯彻执行本规程。
各级劳动部门负责监督检查。
第四条研制、开发乙炔瓶产品,其技术要求如与本规程不符合,征得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平安监察局同意后,应在试验研究并获得成果的基础上,进展产品试制与鉴定。
试制时应连续消费不得少于四个批量的产品。
试制产品经省级劳动部门和同级主管部门同意,在指定的范围和规定的时间内试用,同时报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平安监察局备案。
试用期满后,按本规程附录1《溶解乙炔气瓶技术鉴定的内容和要求》进展技术鉴定。
技术鉴定完成后,试制者应将鉴定资料和产品设计文件报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平安监视局审查。
第五条进口乙炔瓶的监视管理,按国家商检局和原劳动人事部颁发的《进出口锅炉压力容器监视管理方法》执行。
经监视检验合格的进口乙炔瓶,由检验单位出具检验报告,并按《锅炉压力容器平安监察钢印管理规那么〔试行〕》的规定逐只打监视检验钢印。
进口乙炔瓶的充装、运输、储存、使用和定期检验等,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
外外表的颜色、字色、字样及排列,应符合GB7144《气瓶颜色标记》的规定。
【章名】第二章设计第六条乙炔瓶的设计,实行设计文件审批制度。
乙炔瓶的设计文件由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平安监察局审批。
经审批的设计文件,在总图和瓶体图上盖审批标记。
审批标记如下:------------------------|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平安监察局||气瓶设计审查批准专用章||----------------------||劳锅局审字第××号||----------------------||年月日|------------------------第七条由乙炔瓶的制造单位向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平安监察局提出审批乙炔瓶设计文件的申请。
安全评价文章编号:1002-1124(2006)08-0048-03 溶解乙炔生产过程中危险评价及措施孙建平,孙泰威(黑龙江省化工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78) 摘 要:通过对国内现有溶解乙炔生产装置进行调研,同时结合国内外其他涉及溶解生产厂家的具体情况,分析并指出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有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为企业消除事故隐患和搞好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溶解乙炔;危险有害因素;安全评价;对策措施中图分类号:T Q02814 文献标识码:ADanger appraisement and measures in procedure of dissolved acetyleneS UN Jian -ping ,S UN T ai -wei(Heilongjiang Chemical Engineering Institute ,Harbin 150078,China ) Abstract :The danger and countermeasures in procedure were pointed out through investigating and surveying thedomestic production plant of diss olved acetylene.We als o learned from companies abroad that inv olved in diss olution.Advice was provided for safety in production.K ey w ords :diss olved acetylene ;adverse factor ;safety evaluation ;countermeasures收稿日期:2004-04-20作者简介:孙建平(1962-),男,工程师,1988年毕业于哈尔滨化工学院,现从事安全评价工作。
2024年溶解乙炔生产安全技术引言:溶解乙炔是一项重要的化工生产过程,以其高温、高压、高灵敏度和易燃性而广泛运用于金属加工、化学合成、焊接等行业。
然而,由于溶解乙炔的特殊性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如爆炸、泄漏等。
因此,必须加强溶解乙炔生产的安全技术,达到保护人员和环境的目标。
本文将探讨溶解乙炔生产安全技术在2024年的发展和应用。
一、溶解乙炔生产安全技术的概述1. 溶解乙炔生产的基本原理和流程2. 溶解乙炔生产中的安全隐患及其影响3. 溶解乙炔生产安全技术的重要性和现状4. 溶解乙炔生产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二、溶解乙炔生产安全技术的关键技术1. 自动化监测和控制技术(1)高精度传感器和监测系统的研发及应用(2)自动控制系统的优化和改进(3)基于人工智能的溶解乙炔生产过程预测和异常识别技术2. 安全设备和装置技术(1)高效率的防爆装置和气体泄漏报警系统的研发(2)溶解乙炔储存和输送设施的安全设计和管理(3)应急救援设备和方案的开发和实施3. 安全培训和操作规范(1)溶解乙炔生产工人的安全技能培训(2)制定和落实严格的操作规范和作业程序(3)定期进行安全演练和应急预案评估三、溶解乙炔生产安全技术在2024年的应用1. 自动化监测和控制技术在溶解乙炔生产中的应用(1)利用高精度传感器实时监测乙炔气体浓度和压力(2)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实现溶解乙炔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优化(3)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预测并处理潜在的生产风险2. 安全设备和装置技术在溶解乙炔生产中的应用(1)安装高效率的防爆装置和气体泄漏报警系统,及时预警和处理危险情况(2)采用先进的溶解乙炔储存和输送设施,确保安全可靠(3)配备完善的应急救援设备和方案,保障人员和环境安全3. 安全培训和操作规范在溶解乙炔生产中的应用(1)加强对溶解乙炔生产工人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2)制定和落实严格的操作规范和作业程序,防范操作人员的错误行为(3)定期进行安全演练和应急预案评估,以应对突发情况结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溶解乙炔生产安全技术在2024年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溶解乙炔安全生产溶解乙炔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技术和工业生产过程。
乙炔是一种极易燃、易爆的气体,因此在溶解乙炔过程中需要遵循严格的安全生产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溶解乙炔的安全生产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准备阶段在溶解乙炔前,必须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了解乙炔的危险性和正确的操作方法。
操作人员必须理解乙炔的燃烧特性、爆炸极限、毒性和急性效应等方面的知识。
其次,在准备溶解乙炔的实验设备时,必须选择质量可靠的仪器和设备,并进行检查和维护。
确保设备没有损坏或泄漏,并确保气体散发出的温度和压力在安全范围内。
此外,还应制定一份详细的操作规程,明确每个步骤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操作规程应包括从乙炔供应到溶解乙炔的整个过程,以便操作人员能够按照规程进行操作并防止操作失误。
二、乙炔供应与储存乙炔是一种高压气体,其安全供应和储存是确保溶解乙炔过程安全的关键。
在供应乙炔前,必须确保储罐、管道和阀门等设备没有泄漏。
并对乙炔供应系统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储存乙炔时,必须确保储存区域通风良好,并远离明火、静电和其他可引起乙炔泄漏火灾和爆炸的物质。
乙炔储存区域应有明显的标志和警示标识,并设置防火设施。
三、操作步骤在操作溶解乙炔前,需要戴上防静电手套、防火服和安全眼镜等个人防护装备。
确保操作人员的皮肤和眼睛受到保护,以免受到乙炔的刺激或灼伤。
在开始实验前,应先检查溶解乙炔装置的正常运行。
确保设备没有泄漏、破损或其他安全隐患。
同时,还应确保操作区域没有易燃或易爆的物质。
在操作溶解乙炔时,应确保操作人员的操作动作轻柔、慢速,并远离火源或明火。
避免产生火花或摩擦,以防乙炔泄漏引起爆炸。
四、事故应急措施如果发生乙炔泄漏、火灾或其他事故,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首先,关闭所有与乙炔供应相关的阀门,切断乙炔的供应源。
然后立即报警,并告知周围人员迅速撤离事故现场。
在发生火灾时,可以使用适当的灭火器材扑灭火焰,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
对于较大的火灾,应立即呼叫消防部门进行扑救。
溶解乙炔生产安全技术范本溶解乙炔是一项较为危险的工艺,需谨慎操作以防发生意外事故。
下面是溶解乙炔生产安全技术的范本,重点阐述操作流程、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理等方面。
一、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 确保操作人员已经接受过相关的安全培训,并具备基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 确保工作区域清洁整齐,无杂物。
- 检查溶解乙炔设备的状态,包括阀门、管道、仪表等,确保其完好无损。
- 穿戴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眼镜、手套、防护服等。
2. 溶解乙炔操作:- 打开溶解乙炔设备的主阀门,并缓慢打开乙炔气体流量调节阀,以确保乙炔气体流量逐渐增加。
- 监测乙炔气体的压力和流量,确保其在安全范围内。
- 定期检查溶解乙炔设备的温度和压力,确保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
- 在操作过程中,严禁吸烟、使用明火或其他易燃物品。
3. 操作结束:- 关闭溶解乙炔设备的乙炔气体流量调节阀,并逐渐关闭主阀门。
- 清理操作区域,保持整洁,并将溶解乙炔设备和仪器设备归位。
- 停止操作后,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确保设备和管道无漏气现象。
二、安全措施1.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按照规定的工艺参数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更改。
2. 在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全程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且保证其完好无损。
3. 溶解乙炔设备应定期检修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4. 在操作区域内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保持明亮的照明设备。
5. 建立事故报告制度,对所有事故进行记录和分析,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三、事故应急处理1. 建立事故预案,明确事故应急处理组织和人员职责。
2. 发生事故时,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如切断乙炔气体供应,疏散人员等。
3. 对事故现场进行隔离和标识,确保人员安全。
4. 及时报告事故情况,寻求专业救援机构的支持和帮助。
5. 抓紧处理事故造成的后果,做好善后工作,并进行事故原因的调查和分析,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以此为范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度的修改和补充,以保障溶解乙炔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溶解乙炔生产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确保溶解乙炔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护员工和环境的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内部管理要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涉及溶解乙炔生产相关的各个环节和岗位,并必须严格执行。
第二章生产管理第三条工艺流程1.溶解乙炔生产应严格按照标准化的工艺流程进行操作,确保安全生产。
2.确保生产设备和工艺过程的合理性和稳定性,保证原料供应和产品质量的稳定。
第四条操作规范1.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更改操作步骤或试图缩短操作时间。
2.操作前应仔细检查设备和仪器的完好性,确保安全状态符合要求。
3.操作人员必须熟悉相关设备和工艺流程,并遵守安全操作要求。
第五条安全保护1.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并确保员工正确佩戴。
2.在生产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警示员工注意安全。
3.定期进行扑火、急救等培训,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第六条环境保护1.合理控制溶解乙炔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水和废渣,确保符合相关环保法规的要求。
2.强化环境意识,提倡节约能源和资源的理念。
第三章设备管理第七条设备维护1.建立设备维护管理制度,明确设备的维护责任和维修进度。
2.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设备运行的正常和安全。
3.包括定期润滑设备、更换老化部件、清理积存物等。
第八条安全设施1.根据设备和工艺的特点,配置相应的安全设施,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2.安装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报警装置,确保及时发出警示信号。
第九条设备保养1.建立设备保养记录,详细记录每次保养的内容和结果。
2.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保证设备的长期安全和稳定运行。
第十条动火管理1.动火前必须办理动火审批手续,明确动火范围和条件。
2.动火作业必须由经过专门培训合格的人员进行,并确保周围环境和设备的安全无异常。
第四章员工安全培训与管理第十一条员工培训1.对涉及溶解乙炔生产工艺和操作的员工,进行全面的安全培训。
溶解乙炔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安全防范从电石进厂到产品出厂的溶解乙炔生产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不同的岗位危险危害特性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应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预防。
1.电石搬运、破碎过程。
由于搬运、破碎是暴露在空气中进行的,若电石遇水、受潮等影响或加料斗内乙炔置换不干净,在搬运、破碎电石过程中会发生撞击和摩擦等点火能,只要桶内乙炔含量达到爆炸极限范围,发生事故是必然的。
因此在搬运、破碎前,应检查电石桶内是否有乙炔,应首先通过自然通风或氮气置换除去乙炔,搬运时应轻装轻卸,防止点火源的产生。
此外,电石破碎时会产生粉尘和噪声,对人体有害,应设置除尘装置清除粉尘,作业人员须戴防尘口罩和耳塞加以防护。
2.乙炔发生过程。
在乙炔发生器投料时,易发生电石相互撞击和与器壁撞击产生火花。
敞口式发生器加料是暴露在大气中进行,通风不好存在乙炔,作业频繁,燃爆的可能性很大。
采用全密封加料桶情况较好,然而,在进料前后,料斗未被氮气清洁地吹扫,或料斗因密封不良而泄漏,也同样会发生爆炸。
所以对敞口式发生器而言,通风装置保持良好非常重要,加料时应避免电石相互撞击。
密闭式料斗加料前必须用纯度大于98%的氮气对它彻底置换排除空气,局部用测氧仪对料斗内的氧含量进行检测,看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加料结束后,还应用氮对料斗进行吹扫排除乙炔气。
扫吹用氮必须经过减压(低于0.05MPa),否则的话,压力过高、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冲击能和静电,也会发生爆炸。
料斗泄漏不密封,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发生器操作温度最好控制在70℃左右,不得超过90℃,冷却塔出口温度应低于35℃(硫酸净化法要求更低)。
因为温度过高,乙炔中的水含量增大,会增加冷却塔的负荷,且温度过高,反应加剧,甚至失控,易造成聚合放热,最终引起爆炸,对安全也不利;温度过低,电石乳液的乙炔量增多,在排渣过程中,可以将未完全水解的电石带入渣池,渣池表面乙炔与空气混合易出现燃爆。
低压乙炔发生器工作压力应控制在4~7KPa间,压力过高造成水封失封,会排放出大量乙炔气;压力过低,则会造成压缩机入口为负压,空气易侵入系统,可能构成乙炔空气混合气体。
溶解乙炔生产工艺与安全溶解乙炔生产工艺与安全
溶解乙炔是将气体乙炔加压后溶解在丙
酮中,以便于储存与运输的一种生产工艺.由
于乙炔是一种易燃易爆且有微毒的气体,而
且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及净化
剂,溶剂等也相应的具有易燃易爆性,腐蚀
性和毒性等,都严重地威胁着安全生产,因
此,很有必要在关注其生产所获利润的同时,
更加重视其生产过程安全性,尤其是近年来
一
些个体溶解乙炔厂如雨后春笋般的蓬勃发
展,都很有必要从安全角度将长期生产溶解
乙炔的实践经验予以总结,将溶解乙炔生产
的工艺技术操作与安全紧密联系起来,使大
家少走弯路,以提高生立溶解乙炔的整体水
平.
一
,电石法溶解乙炔生产工艺流程简图及安全工艺控制指标备
=,溶解乙炔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因素
由溶解乙炔生产的工艺流程简图可知,
溶解乙炔生产过程可简化为粗乙炔发生,净
化,压缩干燥和充灌四个工序,这四个工序
所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易燃易爆有毒有腐
蚀性物质多,易烫伤,易窒息和易堵塞.
电石法生产溶解乙炔过程中所产生的乙
炔气,在常温下是气态,它自身就具备因自
燃点低,最小点火能低,传播力强和易分解
爆炸特性.
另外电石中含有硫,磷,砷,硅等杂质,
这些杂质在电石与水反应生成乙炔气的同
烷都是易燃物质,他们同乙炔一样,与空气,
氧气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一旦遇上
时,也与水反应成硫化氢,磷化氢,砷化氢,火源,静电,摩擦等点火源就会发生爆炸,其
甲硅烷.而硫化氢,磷化氢,砷化氢,甲硅自燃温度和爆炸极限如下:
几种易燃易爆物质自燃温度和爆炸极限表
物质名称乙炔硫化氢磷化氢砷化氢甲硅烷
自然温度暴露于空气中
3C52601oo室温
:()(在空气中)能自然
I爆炸极限
2.5一一10O4—464,S一1OOI(%)(在空气中)
溶解乙炔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燃烧爆炸事故举
不胜举,如在某企业发生的因乙炔泄漏,检修
工在拉破损的保温层的铁丝网时,摩擦而造
成乙炔着火;在乙炔发生系统,因电石粒度大,造成乙发生器翻板阀堵塞,致使乙炔与游离氯反应而发生爆炸;乙炔充气速度太快,未冷却而升温造成的爆炸事故等等都充分说明了它的易燃易爆特性.因此,在溶解乙炔生产过程中,必须掌握它的易燃易爆的特性,才能确保安全生产.
不论是电石法生产溶解乙炔过程中所产
生的乙炔气及其杂质,还是净化剂,中和剂, 溶剂等都是有毒有腐蚀性物质,例如乙炔,丙酮属微毒物,硫化氢是强烈的神经性毒物,磷化氢是剧毒物,砷化氢属高毒类;次钠,烧碱, 硫酸等为腐蚀性物质,次钠分解所产生的氯
气属高毒类窒息性气体,这些毒物轻者对人
的眼睛,呼吸系统粘膜立生刺激作用,重者可造成昏迷,肺水肿,甚至死亡.所以,对于有
毒物采取有效的个体防护措蓬,如佩戴氧气
呼吸器,防毒面具,防毒口罩等,对于酸碱腐
蚀性物质采用穿戴防酸碱服,玻璃面罩,防酸碱手套等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电石法生产溶解乙炔造成烫伤的原因之
一
是电石中混入的角铁,大块矽铁等导致排
渣不畅,操作者须用铁管通排渣口,容易接触
80~C左右高温的电石渣液,造成烫伤事故. 再者如果渣池周围无安全防护栏杆,如
有人在渣池上行走,或晚间光线不好,都会失脚掉入渣池内而造成烫伤事故.
在溶解乙炔生产系统进行检修,抢修时,
必须对系统进行置换,一般情况下,我们都采用惰性气体一氮气作为置换介质.氮气也是
一
种窒息性气体,如果大量吸入纯度氮气,短
时间内可使人窒息死亡,因此.在进入通过氮气的乙炔发生器,气柜等设备之前,必须进行通风置换,严格执行进入容器内的八个必须, 确保氧含量在18,21%之间,方能进行作
业.
例如某企业一职工在清洗沉析槽时,先
通氮气置换,然后冲洗,他想看看槽底是否冲干净了,于是就把头伸入人孔,结果造成窒息死亡.
电石法生产溶解乙炔易在乙炔发生系统
和充灌系统发生堵塞现象.对于密闭式乙炔
发生器,对电石的颗粒要求较高,颗粒太大, 易堵塞翻板阀,而造成粗乙炔气外泄,如果硫,磷含量太高,因磷化氢的自燃温度较低, 则乙炔极易自燃.某企业就发生过因电石的
颗粒太大,堵塞翻板阀而造成乙炔气外泄自燃的事故.
在充灌系统,因充装的管径很小,一般是
20mm,所以,当冷却温度达到16”C时,乙炔与水易生成固体的水和晶体,堵塞管道而造成事故.因此冷却温度应在16?以上,但不
能高于4O?.
三,电石法生产溶解乙炔的安全操作注
意事项
要想确保溶解Z.炔整个生产过程的安
全,就必须严格控制安全工艺指标.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才能在生产实际中确保安全生产.下面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1,乙炔发生系统:
(1)严格控制电石粒度,确保电石加料
安全.
不同的发生器对电石力度的要求不同,
例如,摇篮式乙炔发生器,粒度以8—50mm 为宜;耙式搅拌乙炔发生器,粒度以30—
50mm为宜.一般情况下,电石粒度越小,电
石与水接触面积越大,水解速度也越快.但电石粒度不宜过小,过小则水解速度过快,使反应热不宜移走,发生局部过热丽引起乙炔温度升高丽造成爆炸.
粒度过大,则电石反应缓慢,在发生器底
部排渣时易夹带未水解电石,其次,粒度太大,易堵塞翻板阀,造成乙炔泄漏,如果磷化氢含量达200ppm,IO0”C时乙炔即可自燃.
(2)操作压力6一lOkPa,操作温度为70
—
75?.
因乙炔分解爆炸的临界值为0.
147MPa,在此压力下,温度超过580?即会
发生分解爆炸,在此压力以下,一般不会发生分解爆炸,所以,发生器压力应以低压为宜. 一
般对生产能力在1000—20m3/h乙炔气的
装置,压力控制在6—1Okpa为宜.
乙炔发生器的乙炔温度一般控制在70
--
75?,不得超过90”C,温度太低,不利于
电石水解反应速度的提高,造成渣浆含电量增加,电石消耗大;温度太高,反应加剧,甚
至失控,易造成乙炔聚合(84—96”C)放热最终引起爆炸.
(3)严格控制乙炔气柜高度在20—75
的范围内.
乙炔气柜对发生和清静系统可起到缓冲
作用,特别是加料系统出现故障(如电石颗粒大)时,能在短时间内保持清静系统连续操作.
若气柜高度控制太低,万一加料系统出
现故障,来不及缓冲,可造成气柜抽瘪;但若气柜高度控制太高,会发生气体泄漏,严重的发生气柜翻倒,造成大量乙炔泄漏,遇静电, 明火等发生着火,爆炸事故.
(4)冷却塔的出口温度:16?<t<35?. 若温度太高,乙炔进入用次钠作为净化
剂的清净塔时,易生成氯乙炔,在可能发生爆炸事故,也会使净化效果不好.
若温度低于16?,会形成乙炔水和晶
体,造成管道堵塞.
2,乙炔净化系统:
(1)对用次钠做净化剂的生产工艺,要严
格控制次氯酸钠有效氯的含量,一般要求在0.05—0.12之间.如果有效氯含量在0. 05%以下,清静效果会很差;如果有效氯含量在15以上,无论气相,液相均易发生氯与
乙炔的激烈反应而爆炸.
(2)保持清净塔的液面高度在2/3处.
液面太低,易使乙炔气窜入循环泵,使泵
压降低,影响净化液循环丽降低净化效果.还
可能增加有效氯空间的积聚,与乙炔反应发生爆炸.
液面太高,会引起系统压力波动,甚至液封,使乙气不能通过,造成憋压.
3,乙炔干燥系统:
(一)压缩机终压?2.5MPa
纯乙炔气分解的最小点火能与压力成反比,压力增加,最小点火能则迅速减小,当压力由1MPa增到2.5MPa时,则最小点火能
降低15倍,为0.2mJ,这个能量相当于一般易燃气体在空气中的最小点火能,极易发生燃爆.因此,乙炔压力来禁超过2.5MPa,以
防发生爆炸.
(2)干燥后乙炔气体中含水应?lg/m3.
若含水量太大.将使乙炔气中的水份带
到乙炔气瓶内,并溶于丙酮中,影响乙炔在丙酮中的溶解度.而水份一旦进入气瓶,就很难释放出来,从而大大降低乙炔瓶的充气量.同时,当温度?16?时,可能生成乙炔水合物晶体,堵塞气瓶,降低气瓶的使用寿命.
4,充灌温度<4O?,压力?2.5MPa
乙炔溶于丙酮中是放热反应,经测定.
1Kg乙炔溶于丙酮时,可放离544KJ热量, 如不冷却,充装6.5Kg乙炔时.气瓶温度可
达9O?,会导致乙炔分解爆炸.因此.在充
灌排设置冷却水管可以及时移走溶解热,防
止乙炔气瓶温升过高引起分解爆炸.根据乙
炔在丙酮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的原理,还有利于提高乙炔在丙酮中的溶解
度和溶解速度,缩短充装时间.用冷却水喷淋乙炔气瓶还可以导除静电.
如前所述,乙炔充装超压,会引起高压乙
炔分解或产生”液压”而引起瓶体爆炸
(2)必须严格控制高压(?2.5MPa)乙
炔管流速?4m/s.
因乙炔经过加压后,分解爆炸的最小点
火能急剧减小,若充装流速过快,乙炔气流易与管壁磨擦产生静电火花或冲击波而引起乙炔分解爆炸.
(3)必须严格控制乙炔,丙酮的充装量.
一
般情况下,40L的气瓶乙炔的充装量
为5—7Kg,丙酮的充装量为14Kg.
乙炔充装量不足,将给用户造成较大的
经济损失;但如果过量,则会使乙炔瓶时,造
成内部乙炔分解爆炸.若丙酮量不足,又不按时补加,则会造成降低乙炔瓶的抗回火性能, 或充装乙炔后压力高,致使充装乙炔量不足,
乙炔瓶的安全性能差.
综上所述,虽然溶解乙炔的整个生产过
程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因乙炔客观上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要求我们在整个生产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把安全关,才能保证溶解乙炔产品的安全稳定生产,也才能保证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