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漆器设计的研究共18页
- 格式:ppt
- 大小:2.53 MB
- 文档页数:18
汉代漆器,在战国时期生产的基础上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
汉代的髹漆器物,包括鼎、壶、钫、樽、盂、卮、杯、盘等饮食器皿,奁、盒等化妆用具,几、案、屏风等家具,种类和品目甚多,但主要是以饮食器皿为主的容器。
另外漆器还增加了大件的物品,如漆鼎、漆壶、漆钫等,并出现了漆礼器,以代替铜器。
汉墓出土还有漆棺、漆碗、漆奁、漆盘、漆案、漆耳杯等,均为木胎,大部为红里黑外,并在黑漆上绘红色或赭色花纹。
汉代漆器的造型比战国更丰富,从实用出发,如漆奁、漆盘、漆案考虑使用的方便,放置的容积以及图案纹样的多样统一,装饰花纹形象抽象化,使人见到的是线的动感。
汉代漆器是实用和美观结合的工艺品典范。
汉代漆器制作精巧,色彩鲜艳,花纹优美,装饰精致,是珍贵的器物。
所以,《盐铁论·散不足》说“一杯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
汉代宫廷多用漆器为饮食器皿。
有些漆器上刻有“大官”、“汤官”等字样,系主管皇家膳食的官署所藏之器;书写“上林”字样的,则是上林苑宫观所用之物。
据新莽时期的漆盘铭文,当时长乐宫中所用漆器,仅漆盘一种,即达数千件之多。
贵族官僚家中亦崇尚使用漆器,往往在器上书写其封爵或姓氏,如“长沙王后家般(盘)”、“侯家”、“王氏牢”等,作为标记,以示珍重。
作为饮食器皿,漆器比青铜器更具优越性,故为汉代统治阶级所爱好,制作极精细。
漆器在各地汉墓中多有出土,一般已腐朽,也有保存较好的。
保存较好的现由湖南省长沙马王堆、湖北省江陵凤凰山和云梦大坟头等地汉墓出土的漆器,而且数量大,种类多。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漆器数量大,品种多,众多的器形说明漆器已在生活各方面广泛使用。
其中尤以内装七只耳杯的“漆耳杯套盒”最为人称道。
漆耳杯套盒”套合严密,充分利用了盒体内的有效空间,是实用与美观相统一的范例。
汉代的崛起对于漆器工艺的发展可以说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在东汉时期,道家的上位德行论与儒家的个人修养观大行其道,并受到统治者的接受!从汉代流传下来的工艺品与建筑风格我们可以看到汉代崇尚的古朴,简约之风,以及其装饰图案的朴素、沉稳,而漆器以其稳重朴实,大气磅礴的红黑色调;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实用特性;以及光彩照人又不失古韵的特殊色泽,受到了统治阶级的喜爱与推崇!汉之后漆器工业开始走向微衰,漆器质量有所下降,其原因就在于瓷器的兴起,迅速受到人们的关注。
汉代漆器装饰元素及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汉代漆器是中国古代漆器的代表,也是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汉代漆器装饰元素包括了各种花卉、动物、符号、几何图案等,这些装饰元素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在包装设计中,结合汉代漆器装饰元素,可以为产品增添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提高产品的品位和档次。
一、汉代漆器装饰元素1.花卉图案汉代漆器中的花卉图案包括牡丹、荷花、蔷薇等,这些图案通常是在黑色或者红色的漆底上雕刻出来的。
花卉图案多以花瓣、花蕊、花叶等为主要元素,清晰明了,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2.动物图案汉代漆器中的动物图案有龙、凤、麒麟、鱼、蝴蝶等,这些动物在古代文化中被视为祥瑞之物,具有吉祥寓意。
动物图案常常是以线条和色块的形式表现出来,具有很强的动态美和表现力。
3.符号图案汉代漆器中的符号图案有太极、八卦、飞天等,这些符号在古代有着神秘而深刻的含义,代表着中国古老而博大的哲学体系。
符号图案的设计通常采用简洁明了的方式,却又可以表达出丰富的内涵。
4.几何图案汉代漆器中的几何图案有圆形、方形、三角形、菱形等,这些几何形状通常是组合在一起使用,形成丰富多变的图案。
几何图案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可以使产品看起来十分精美和高档。
二、包装设计中的应用1.瓶盒包装汉代漆器装饰元素适用于高档酒类、化妆品、礼品等产品的瓶盒包装。
在设计上,可以选用汉代漆器中的花卉、动物、符号等图案进行设计,然后结合现代工艺做出仿古的效果,使产品呈现出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和古老的品味。
2.礼品包装汉代漆器装饰元素适用于高档礼品包装。
在礼品包装设计中,可以选用汉代漆器中的花卉、动物、符号等图案进行设计,然后结合现代工艺做出仿古的效果。
礼品包装中的汉代漆器装饰元素,可以使礼品更加显得有品位,也能够让收礼者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内涵。
3.家居用品包装汉代漆器装饰元素适用于家居用品包装,如餐具、茶具、花瓶等。
在包装设计上,可以利用汉代漆器中的花卉、动物、符号等图案进行设计,然后运用现代工艺进行打造,使家居用品更加显得精美高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秦汉时期的漆器设计秦汉时期是我国漆器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
此时漆器的各方面发展较战国时期有了更大的提高,也可以说是古代漆器最为辉煌的历史时期。
一、秦汉时期-漆器形制秦汉时期的漆器是我国漆器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此时的漆器形制丰富,大致有盘、樽、勺、盒、耳杯、扁壶、屏风、家具几、漆砂砚、漆枕和漆面罩等。
虽然很多器形源自战国时期,但是也有所变化,如漆鹿、鸟架鼓等此时并未见到。
1.秦代漆器形制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秦国先后灭掉了关东六国,完成国家统一,各个行业从而得到发展,漆器制造业已经非常发达,以生活用品为主,器形丰富,有圆盒、盂、双耳长盒、凤形勺、匕、扁壶、卮、樽、耳杯盒、耳杯、杖等十几种,以耳杯为最多,有的模仿动物形象和青铜器、陶器的器形。
当然,这个时期漆器的选材与用料,也是相当考究的。
而且动物形象也趋于简洁。
例如凤形勺(图1)的造型,为昂首曲颈张尾之凤,简化了凤之双翅与双足,于凤背上挖制成勺,它是在写实的基础上加以夸张,形不失真,造型新颖别致,反映了秦代造型艺术的特点。
秦代仿铜陶器的器皿造型之漆器,数量也不少。
例如云梦发现的双耳长盒,就是仿制铜盔的器血造型,作椭圆形,有弧形假足,双耳似猪嘴而微秃,更富于变化。
漆樽也是仿制青铜樽的(图2),但它的盖顶有三个“S”形铜钮饰,腹外有铜环形銴,底下有三个铜蹄足,有的还有铜或银箍加固,整个造型显得精巧,而与浑厚庄重的铜樽风格迥然不同。
秦代漆器的器皿造型,继承了战国时期楚国漆器的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基本法则与制作规律,并加饰各种彩绘的优美花纹,但它又有所发展,对于费工费料、又不大符合实用的一些器皿造型,如雕刻各种动物形象的漆器及曲形盒等,在种类与数量方面都有较大的减少。
图1彩绘风型漆勺(秦代)图2双耳长盒(秦代)2.汉代漆器形制汉代漆工艺在继承战国和秦代传统的基础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其数量之多、品种之全、工艺之精、生产地域之广,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漆器制作规模日趋增大。
中国漆器的巅峰时代——汉代漆工艺中国漆器的巅峰时代——汉代漆工艺漆器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
一九七八年,考古工作者在距今七千年的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一只髹漆的木碗,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已知年代最早的漆器。
此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初生的漆工艺,像早晨初升的太阻,不断升起。
大约经过了五千年左右的蓬勃发展,从西汉初年开始,它如日中天,发射出最大的光和热,进入了中国漆工艺史上最灿烂辉煌的巅峰时代!一、汉代漆工艺昌盛繁荣的景象汉代是我国漆器灿烂辉煌的时代。
汉代文献中,有大量关于漆器繁荣的文字记载。
当时人们满怀激情地描述它,用世界上最美好的词句来歌颂它。
如司马迁的《史记》记载说,全国各地市场上,都有“木器髹者千枚”,“漆于斗”,漆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还出现了“陈、夏千亩漆”*这样大规模的商品生产基地。
张衡《南都赋》说:“其原野则有丝漆麻伫”e。
扬雄《兖州牧箴》也说:“草繇木条,漆丝缔絺生”,漆丝絺伫正是制造漆器的主要原料。
《史记?货殖列传》说:“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
”《盐铁论?本议》说:“陇蜀之丹漆旄羽”,“兖豫之漆丝缔之”,是全国著名的。
当时各地的公私漆器作坊,也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扬雄说蜀郡成都的漆器作坊,“雕镂扣器,百伎千工,其规模之大可以想见。
当时的器具,凡是可以漆制的,无不制成漆器。
人们普遍使用漆器。
《盐铁论.散不足》记载:“今富者银口黄耳,金罍玉钟;中者舒玉伫器,金错蜀杯。
”“良民文杯画案”,“涂屏错跗”,“采画丹漆”。
说富裕和小康人家,都大量使用高级漆器。
《盐铁论》说,汉代漆器乃“养生送终之具也”。
人们不仅生前大量使用漆器,赞美漆器,而且;死后还要用大量漆器殉葬。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考古工作者发掘了数以万计的汉墓。
发掘资料表明,汉墓随葬了大量漆器。
尤其是西汉墓,凡是能够保存漆器的中等规模以上的墓葬,其随葬品,许多是以漆器为主;那些不能够保存漆器的墓,除一部分墓的漆器全朽不留痕迹外,也还有相当一部分墓葬,残存大量漆皮和漆器痕迹,以及大量漆器的金属配件、玉石珠宝嵌件和装饰物。
汉代漆器,中国漆艺的巅峰时代文:雨葭 图:本刊资料库汉朝,是我国相对开明和包容的朝代。
在政治稳定、经济复苏、文化发展的背景下,在受到宗教信仰、道家美学以及楚汉审美精神的影响下,汉代漆艺被尊为一个时代的经典。
“漆器是漆的器物。
是器即为家用;不能实用,何以称器?”在当时,“实用”与“美观”兼一身的汉代漆器已基本上取代青铜器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漆工艺也是在这时如日中天。
汉代漆器也以其数量庞大,品种繁多,工艺精湛而达到了中国漆艺发展史上最灿烂辉煌的巅峰时代。
彩绘云气纹漆双层圆奁盖西汉(206 BC —25 AD)1972年云梦大坟头1号墓出土高4.4cm 、盖径22.5cm (全器高约7.9cm )木胎,卷制。
奁身已佚。
出土时,奁内放铜镜、玉璧、木梳各1件,木篦3件,木刮刀2件彩绘云凤纹漆盂西汉(206 BC —25 AD)1972年云梦大坟头1号墓出土高10cm 、口径30cm 木胎,挖制彩绘变形凤鸟纹漆盂西汉(206 BC —25 AD)1986年江陵毛家园1号墓出土高8.3cm 、口径25.2cm木胎,旋制。
外底有针刻符号彩绘漆豕口形双耳长盒盖西汉(206 BC —25 AD)1975年云梦睡虎地47号墓出土高6.5cm 、长27.1cm 、宽13.7cm木胎,挖制。
盒身已佚。
两端绘出猪头部的眉目嘴鼻,器表绘变形凤鸟纹、波折纹等彩绘云凤纹漆圆壶西汉(206BC-25AD),1986年江陵毛家园1号墓出土,高37.4cm ,口径12.9cm ,腹径26.4cm彩绘云凤纹漆圆盘西汉(206 BC —25 AD)1975年江陵凤凰山167号墓出土高5.5cm 、口径27.9cm 木胎,旋制极致的实用性设计汉代文献中,有大量关于漆器繁荣的文字记载。
当时人们满怀激情地描述它,用世界上最美好的词句来歌颂它。
如司马迁的《史记》记载说,全国各地市场上,都有“木器髹者千枚”,“漆于斗”,漆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
探索汉漆器纹饰的艺术特色汉漆器是中国传统工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特色。
在汉代,漆器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宫廷礼仪中,成为了当时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汉漆器的纹饰则是其艺术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展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一、纹饰的图案特色汉漆器的纹饰图案丰富多样,主要包括几何图形、动植物纹饰和人物图像等。
几何图形常见的有莲花纹、回纹、蟠螭纹等,这些图案线条简洁流畅,构图简练大方。
动植物纹饰则包括龙、凤、麒麟等吉祥动物,以及花卉、果实等自然界的元素,这些图案形象生动,表现出古代人们对自然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人物图像则主要表现出宫廷生活、社会风情和民俗习惯等内容,形象生动、细节刻画入微。
汉漆器纹饰的图案特色主要体现在对自然和生活的描绘上,其图案造型鲜明,富有韵律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纹饰的工艺特色汉漆器纹饰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绘制、雕刻和镶嵌等步骤。
绘制是最基本的工艺环节,通过绘画技法将图案和纹饰绘制在漆器的表面。
而雕刻是一种更为复杂的工艺技法,工匠们通过雕刻技艺,将图案和纹饰雕刻在漆器的内外壁表面,使得漆器更加细腻精致。
镶嵌则是一种常见的装饰工艺,通过在漆器表面镶嵌进珍贵的宝石、玉石、象牙等材料,使得漆器更加豪华典雅。
这些工艺技法的运用丰富了汉漆器的纹饰形式,令其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艺术特色。
三、纹饰的文化内涵汉漆器纹饰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古代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
纹饰中的图案形象往往是一些富有象征意义的图腾和符号,比如龙凤、麒麟等,这些图案不仅显示了古代中国人对祥瑞和幸福的向往,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
汉漆器纹饰中的人物图像,描绘了古代社会的生活场景和风俗习惯,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民俗价值。
漆器的纹饰图案也融入了一些宗教和神话传说的元素,如包括了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传说的图案,这些元素丰富了汉漆器的文化内涵,使其不仅是一种艺术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中国是一个漆艺大国,使用漆的历史十分久远,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朱漆木碗说明彼时的漆艺就有一定的水准。
但漆艺实现长足发展、真正走向历史舞台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其中尤以楚国漆艺最为出众,影响至今。
春秋战国时期,髹漆工艺日渐成熟,人们也开始将髹漆工艺运用到木质家具中;秦汉时期漆艺不断发展,当时的人们不仅注重其实用功能,而且讲求美观。
文章重点探究汉代漆艺家具的艺术风格,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时代因素,二是文化因素。
首先,汉代漆艺家具的形成背景是秦汉时期,彼时的漆艺发展带有一定的探索性,受到统治政策和社会需求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社会发展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不安,经济低迷,这一时期需要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与人民的生活水平。
汉代以来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改变了战国时期及秦朝以来的政治沉闷、人民惶恐的局面,这种政策的推行推动了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各行各业出现了新的面貌,社会分工更加细化。
在这种政策环境下,各类手工业开始发展,漆艺家具生产也逐渐发达。
另一方面,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手工业分化、没落,青铜器因其笨重、成本昂贵的缺陷地位逐渐下降,陶器也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瓷器尚未达到大量生产的规模,而漆器因轻便、美观、耐用等特点,成为重要的生活用具。
其次,汉代统治阶级推行儒家思想,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这种思想熏陶下的社会,“文”与“质”的关系也深刻影响着工艺的发展和家具的造型、装饰制作,使传统漆艺家具设计不可避免地带有强烈的政治和伦理色彩。
汉代漆艺家具的艺术风格更多传承了楚国的艺术风格,秦国灭楚之后,将漆器工艺带回秦国领地,并继承发展,汉代时楚地依旧是一个漆艺家具发达的地区。
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彩绘漆棺画面气势宏大,色彩主要运用黑、红两色,大量使用神话题材与云气纹样,这一点与楚国漆器纹饰的特征不谋而合;漆棺上主要彩绘羽人怪兽追逐在云气之中,这一点和楚人崇尚自然、律动、神人合一的思想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