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拓展 晏子劝楚王
- 格式:doc
- 大小:197.50 KB
- 文档页数:2
语文S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晏子劝齐王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晏子劝齐王的故事。
2.学习晏子聪明、机智的品质,培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能力。
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晏子劝齐王的故事,学习晏子的品质。
2.教学难点:分析晏子如何巧妙地劝谏齐王,以及晏子劝谏的效果。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晏子劝齐王》。
你们知道晏子是谁吗?晏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非常聪明、机智。
那么,晏子是如何劝齐王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吧!2.朗读课文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尽量把晏子的聪明、机智表现出来。
现在,请一位同学来为大家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晏子是如何劝齐王的?3.分析课文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那么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晏子是如何劝齐王的。
晏子观察到齐王喜欢举案齐眉,于是他用自己的身体做示范,让齐王看到自己举案齐眉的样子,从而让齐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晏子用委婉的语言,告诉齐王举案齐眉是不礼貌的,这样既保留了齐王的面子,又让齐王接受了劝谏。
晏子还通过自己的行动,亲自为齐王示范如何礼貌地待人,使得齐王心悦诚服地接受了劝谏。
4.学习生字词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跟老师一起读出生字词,并注意观察它们的字形和字义。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在课本上找出这些生字词,并在旁边注音、解释。
5.小组讨论现在,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一下晏子劝齐王的故事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
每个小组选一位代表来分享你们的讨论成果。
通过学习晏子劝齐王的故事,我们知道了晏子非常聪明、机智,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我们也要学习晏子的品质,善于发现他人的不足,用委婉的方式给予劝谏,让他人能够接受我们的意见。
7.作业布置请同学们回家后,把《晏子劝齐王》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告诉他们你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
晏子出使楚国。
楚国人认为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门请晏子进去。
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门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门进去。
”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
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可派吗?竟派您做使臣。
”晏子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天就阴暗下来;一起挥洒汗水,就会汇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怎么能说没有人才呢?”楚王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会派你当使臣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贤能的国王那里去,不肖的人被派遣出使到不肖的国王那里去。
我晏婴是最不肖的人,所以只好出使到楚国来了。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
楚王听到这消息,便对侍臣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正要来,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侍臣回答说:“在他来到的时候,请让我们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
大王就问:‘这人是干什么的?’我们就回答说:‘是齐国人。
’大王又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就回答说:‘犯了偷盗的罪。
”’晏子到了,楚王赏赐晏子喝酒。
当酒喝到尽兴的时候,两个差吏绑着一个人来见楚王。
楚王说:“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差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盗的罪。
”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都爱偷盗吗?”晏子离开座位郑重地回答说:“我听说,橘子树长在淮河以南结出的果实就是甘橘,长在淮河以北结出的果实就是酸枳,(橘和枳)仅仅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
这是什么原因呢?是水土不同。
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盗,来到楚国就偷盗,莫不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盗?”楚王听了苦笑着说:“不可跟圣人开玩笑啊,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智慧评点:外交无小事,尤其在牵涉到国格的时候,更是丝毫不可侵犯。
晏子以“针尖对麦芒”的方式,维持了国格,也维护了个人尊严。
晏婴是名机智的人。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诸子集成》本,中华书局1954年版)。
晏子劝齐王教学目标:1.认读生字,会写“我会写”中的生字。
2.了解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3.自由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认读生字,会写“我会写”中的生字,了解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教学难点:认读生字,会写“我会写”中的生字。
教学方法:讲练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小黑板卡片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讲故事导入古代有一个个子很矮,他是齐国的人臣,有一天,他去出使楚国,楚国国王想捉弄他,便在国门的旁边挖了一个矮矮的小门,请晏子进入。
晏子心知楚国人想侮辱他,便心生一计,针锋相对道:“我今天是出使狗国,要钻狗洞。
”楚国人十分尴尬,只好灰溜溜地打开大门,晏子大摇大摆地进入。
同学们听了晏子的故事,觉得晏于是个怎样的人?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1.晏子为什么劝齐王?2.晏子怎样劝说?3.晏子与齐王百姓做什么?.4.求百姓现齐王做什么?5.求白姓的结果是什么?三、学习生字l、出示生字2.自由拼读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四、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2.识字生字3.教师范畴写4.学生书写五、作业抄写作业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分角色前的语句指导正确、流利地齐声朗读课文二、分角声前的语感指导三、分角色朗读1.指名分角色、小组分角色朗读2.加动作分角色朗读四、教师小结,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河干,庄稼枯黄(聪明机智) 晏子劝齐王有什么用呢? 求河神也没有什么用求山河求百姓听从求谁不再……也不再……。
最新(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素材:相关人物介绍
晏子劝楚王-优质可打印
晏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晏子。
山东高密人。
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诸侯。
他爱国忧民,敢于直谏,在诸侯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他博闻强识,善于辞令,主张以礼治国,曾力谏齐景公轻赋省刑,汉代刘向《晏子春秋》叙录,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并论。
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
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
据说晏婴身材不高,其貌不扬。
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
历任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辅政长达40余年。
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晏婴病逝。
孔丘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现存晏婴墓在山东淄博齐都镇永顺村东南约350米。
晏婴头脑机敏,能言善辩。
内辅国政,屡谏齐王。
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
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
1 / 1。
晏子使楚
晏子出使楚国. 楚国人认为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门请晏子进去. 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门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门进去. ”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 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可派吗?竟派您做使臣. ”晏子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天就阴暗下来;一起挥洒汗水,就会汇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怎么能说没有人才呢?”楚王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会派你当使臣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贤能的国王那里去,不肖的人被派遣出使到不肖的国王那里去. 我晏婴是最不肖的人,所以只好出使到楚国来了. ”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 楚王听到这消息,便对侍臣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正要来,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侍臣回答说:“在他来到的时候,请让我们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 大王就问:‘这人是干什么的?’我们就回答说:‘是齐国人. ’大王又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就回答说:‘犯了偷盗的罪. ”’晏子到了,楚王赏赐晏子喝酒. 当酒喝到尽兴的时候,两个差吏绑着一个人来见楚王. 楚王说:“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差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盗的罪. ”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都爱偷盗吗?”晏子离开座位郑重地回答说:“我听说,橘子树长在淮河以南结出的果实就是甘橘,长在淮河以北结出的果实就是酸枳,(橘和枳)仅仅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 这是什么原因呢?是水土不同. 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盗,来到楚国就偷盗,莫不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盗?”楚王听了苦笑着说:“不可跟圣人开玩笑啊,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
智慧评点:
外交无小事,尤其在牵涉到国格的时候,更是丝毫不可侵犯. 晏子以“针尖对麦芒”的方式,维持了国格,也维护了个人尊严. 晏婴是名机智的人.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诸子集成》本,中华书局1954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晏子春秋》中记录了不少有关于晏子的轶闻逸事.
原文:
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 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 其贤者使贤主,不肖者使不肖主. 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