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五润滑系与冷却系
- 格式:doc
- 大小:546.00 KB
- 文档页数:12
冷却系习题1.填空题(1)根据所用冷却介质的不同,发动机的冷却方式可分为式和式两种。
(2)发动机水冷却系统由装置、装置和装置三部分组成。
(3)发动机水冷却系统中的冷却装置由、、等组成。
(4)发动机水冷却系统中的冷却强度调节装置由、、等组成。
(5)发动机水冷却系统中的水温显示装置由等组成。
(6)发动机冷却液的循环分为循环、循环和循环。
(7)发动机用散热器一般由、和等组成。
(8)发动机用离心式水泵主要由、、等三部分组成。
(9)发动机用风扇离合器有式、式和式,其中式应用最广泛。
(10)散热器的维修主要内容包括、和。
2.判断题( )(1)发动机过热会使充气效率降低。
( )(2)发动机过热会使发动机早燃和爆燃的倾向减小。
( )(3)发动机过热会使润滑条件恶化,加剧零件的磨损( )(4)发动机过热会使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降低,造成零件变形或损坏。
( )(5)发动机过冷会使进入气缸的可燃混合气温度太低,导致发动机功率下降、燃料消耗增加。
( )(6)发动机过冷会使润滑油的粘度增大润滑改善,零件的磨损减小。
( )(7)发动机过冷会使未汽化的燃料冲刷摩擦表面(如气缸壁)上的油膜或稀释润滑油,加重零件的磨损。
( )(8)点火时间过晚会造成发动机过冷。
( )(9)混合气过稀会造成发动机过热。
( )(10)若散热器中的水垢过多会造成发动机过冷。
( )(11)发动机水冷却系中的风扇属于冷却强度调节装置。
( )(12)发动机水冷却系中的节温器属于冷却强度调节装置。
( )(13)发动机水冷却系中的散热器属于冷却强度调节装置。
( )(14)发动机水冷却系中的百叶窗属于冷却强度调节装置。
( )(15)发动机水冷却系中的水温传感器属于水温显示装置。
( )(16)采用膨胀水箱把冷却系变成了一个暂时性的封闭系统。
( )(17)采用膨胀水箱避免了空气的不断进入,减小了对冷却系内部的氧化腐蚀。
( ) (18)采用膨胀水箱使冷却系中的水汽分离,使压力处于不稳定状态。
【总装配工艺】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1.总装车间所用风开工具输入气压在0.4 ~ 0.6 MPa。
2.PBS指涂装车身存储系统。
3.汽车在下线前一般要加注制动液,冷却液,动转液,洗涤液等专用油液。
4.发动机两大机构指配气机构,曲柄连杆机构。
5.汽车车轮定位主要有前束,主销内倾,主销后倾,车轮外倾四个参数。
6.轮胎规格中,字母D表示直径,B表示胎宽。
7.HFC7240中,“7〞表示汽车类型轿车“24〞表示发动机排量。
8.汽车底盘通常由传动系,行使系,制动系,转向系等四局部构成。
9.用于线束加热的烘箱温度应在50℃~ 60℃。
10.汽车VIN码一般由17 位组成。
11.汽车悬架通常由弹性元件、减振器和导向机构组成。
12.总装配工艺作业指导卡包括工具,设备,辅材,技术要求等内容。
13.发动机五大系统指冷却,润滑,点火,起动,供应。
14.ABS指防抱死制动系统。
15.汽车空调装置由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储液枯燥器等局部组成。
16.汽车通常由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四局部组成。
17.汽车一般配备车速里程表,燃油表,机油压力表,水温表等仪表。
18.汽车ECU指电子控制系统。
19.汽车悬架一般分为非独立和独立两大类。
20.发动机冷却方式有风冷和水冷两种。
21.4WD指全轮驱动的传动布置形式。
22.总装车间所用工具〔按动力源〕分为气动和电动两种类型。
23.发动机正常工作温度为90 ~ 95 ºC。
24.一般汽车产品型号由企业代号,车辆类型代号,主参数,产品序号四局部组成。
25、汽车总装配工艺设计应遵循先进,合理,经济,可靠的原那么,到达良好的综合效果。
26、总装配工艺设计需要编制的工艺文件包括总装配工艺卡、车间工艺平面布置图、设备明细表、检查工艺卡、辅助材料消耗定额、工位清单以及工位器具清单,非标设备的设计任务书等。
27、常见的生产过程为工艺过程、检验过程、运输过程。
2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机械工厂年时基数设计标准】〔JBJ2-95〕的规定,年工作日为254天,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时。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习题册答案目录单元一总论课题1 发动机总体构造课题2 发动机检测与维修基础知识单元二曲柄连杆机构课题1 曲柄连杆机构概述课题2 机体组课题3 活塞连杆组课题4 曲轴飞轮组课题5 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单元三配气机构课题1 配气机构概述课题2 气门传动组课题3 气门组课题4 配气相位课题5 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单元四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课题1 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概述课题2 电控发动机空气供给系统课题3 电控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课题4 电子控制系统单元五柴油机燃料供给系课题1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概述课题2 电控柴油机燃料供给系单元六润滑系和冷却系课题1 润滑系课题2 冷却系单元七发动机总装与检测课题1 发动机总成装配及竣工验收课题2 发动机的检测与诊断单元一总论课题1 发动机总体构造一、填空题1.点燃式压燃式2.进气压缩做功排气3.水冷发动机风冷发动机4.对置式发动机直列式发动机5.气缸工作容积6.自然吸气式增压式7.单缸多缸二、判断题1.√2.×3.×4.√5.√6.√三、选择题1.A 2.B3.D 4.B 5.B 6.A四、简答题1.发动机基本上都是由2大机构和5大系统组成: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润滑系、冷却系、点火系(汽油发动机用)和起动系。
2.曲柄连杆机构由机体组、活塞连杆组、曲轴飞轮组三部分组成。
作用是发动机借以产生动力,并将活塞的直线往复运动转变成曲轴的旋转运动而输出动力。
3.配气机构主要由气门、气门弹簧、凸轮轴、挺杆、凸轮轴传动机构等零部件组成。
配气机构的功用是根据发动机的工作需要,适时地打开进气通道或排气通道,使可燃混合气或空气进入气缸,并将废气从气缸内排出,实现换气过程;而在发动机不需要进气或排气时,则利用气门将进气通道或排气通道关闭,以保持汽缸密封。
4.(1)四缸、直列、四冲程、缸径62mm、水冷汽车用。
(2)六缸、直列、四冲程、缸径102mm、水冷汽车用,YZ表示系列符号。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复习题参考答案总论一、填空题1. 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FF);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FR);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RR)。
2.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
3. 附着力——指地面对轮胎切向反作用力的极限值。
4.记号代表车轮(轴)数与主动轮(轴)数。
前面的数字4或2代表车轮(轴)数,后面数字2或1代表主动轮(轴)数,若前后数字相同,则表示全驱动。
5.汽车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装置,其基本作用是使供入其中的燃料燃烧后产生动力(转变为机械能),然后通过底盘的传动系统驱动汽车行驶。
6.驱动力产生原理如图所示。
发动机经传动系在驱动轮上作用一个扭矩,力图使驱动车轮转动。
在作用下,驱动车轮的边缘对路面作用一个周缘力,位于车轮与路面的接触面内,方向与汽车行驶方向相反,其数值为:(:车轮滚动半径)由于车轮与路面之间的附着作用,路面同时对车轮施加一个数值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就是推动汽车行驶的驱动力。
图上为便于区别,与未画在同一平面内。
~第一章发动机的基本知识一、填空题1.曲柄连杆机构酒己气机构;润滑系;冷却系;燃料供给系;点火系;起动系。
2. 4;1。
3. 1;2;一个。
4.进气;压缩;燃烧膨胀作功;排气;工作循环。
二、解释术语1.压缩前气缸中气体的最大容积与压缩后的最小容积之比,即气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比。
2.多缸发动机各气缸工作容积的总和,称为发动机工作容积或发动机排量。
3.凡活塞往复四个单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称为四冲程发动机。
~4.点燃发动机压缩比过大,气体压力和温度过高,或其它原因在燃烧室内离点燃中心较远处的末端可燃混合气自燃而造成的一种不正常燃烧叫爆燃;5.早燃是由于燃烧室内炽热表面与炽热处(如排气门头,火花塞电极,积炭处)点燃混合气产生的另一种不正常燃烧,也叫炽热点火或早燃。
三、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1.(√);2.(×);3.(×);4.(×);5.(√);6.(×);四、问答题1.相同点:它们都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热机,且为内燃机。
毕业论文课题名称:发动机润滑系统维护所在院系机械工程学院专业班级 09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学生姓名刘杰指导教师刘良和发动机润滑系统维护摘要:发动机的润滑是由润滑系来实现的。
润滑系的基本任务就是将润滑油不断地供给各零件的摩擦表面使其润滑,减少零件的摩擦和磨损。
润滑系虽然不参加发动机能量转换,却能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使其发动机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作为汽车业维修人员,我们应该知道润滑系的组成和其功用,并应对润滑系的常见故障现象、故障部位、故障的检测、诊断和排除有一定的认识,明确其检机润滑系统进行测和诊断的基本思路。
本设计讲述了发动机润滑系的组成与功用,润滑油的选用,机油的更换,润滑系统出现故障的常见部位,常见故障的解决方法以及一些车型的维修案例。
让我们明确了发动机润滑系故障的一般诊断思路,以及解决故障的方法。
随着汽车科技的发展,汽车的结构越来越复杂。
我们只有掌握更多的知识和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运用检测仪器快速准确地查找汽车的故障原因,并把故障排除。
关键词:润滑系润滑剂常见故障部位常见故障诊断方法目录第一章引言 (1)第二章发动机润滑系的功用及组成 (1)2.1润滑系的作用 (1)2.2发动机润滑方式 (2)2.3发动机润滑系的油路 (2)2.4发动机润滑系的组成 (3)2.5润滑系的主要部件 (4)2.5.1 机油泵 (4)2.5.2 机油滤清器 (7)第三章润滑剂 (9)3.1润滑剂的分类和作用 (9)3.2润滑油的使用特性及机油添加剂的性能 (10)3.2.1润滑油的使用特性 (10)3.2.2 机油添加剂的作用 (11)3.3润滑油粘度和级别的分类 (11)3.4机油的更换及注意事项 (11)第四章润滑系的维护 (14)第五章润滑系的维护典型的故障 (15)第六章润滑系常见故障的诊断 (18)第七章润滑系故障维修实例 (23)7.1机油压力过低报警灯经常报警 (23)7.2在行驶中突然出现机油报警灯闪烁现象 (25)结论 (28)致谢 (29)参考文献 (30)第一章引言发动机的润滑是由润滑系来实现的。
生产实习课教案(首页)(代号4)汽车专业班共12页审阅者年月日课题五润滑系与冷却系一、课前准备1.设备:丰田5A、捷达汽油机各两台,柴油发动机一台,电控发动机台架若干台;2.工具:常用工具、清洁棉。
二、教学方法1.示范演示;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3.多媒体教学;4.分组竞赛;5.任务驱动;6.巡回指导。
三、组织教学1.清点学生人数及检查学生着装;2.安全教育:车间禁令,防止意外发生;3.各小组工具清点与检查。
四、教学回顾1.曲轴飞轮组各轴瓦及止推垫片的装配关系;2.冷却水大小循环路线。
五、课题引入润滑系与冷却系虽然不直接参与发动机能量转换并对外输出动力的过程,但其存在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润滑系为主要工作部位提供压力润滑,保证零部件的正常工作,冷却系保证了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温度。
本课题要求学生对润滑系及冷却系的循环路径进行理解,并掌握主要部件(机油泵、水泵、节温器等)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六、本课题相关知识点(一)冷却系统(工艺讲解1,结合及现场设备讲解)1.冷却系的作用:对发动机进行温度冷却,保持发动机在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工作。
冷却系的冷却必须适度,过热或过冷都会给发动机带来危害。
【注:引导学生从温度过高与过低的危害进行分析,分组派出代表,教师点评】2.冷却系的分类(利用导入的风水进行类比)(1)水冷式:热量先由零部件传给水,水再流入散热器,散热后的水再重新流回到发动机内部。
水冷却系冷却可靠,冷却强度调节方便,在发动机正常工作时,可使缸盖内的冷却液温度维持在80-100℃,这是大部分汽车发动机采用的冷却方式(也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学习的内容)。
(2)风冷式:以空气为介质,直接对缸体和缸盖进行冷却。
与水冷系相比,其冷却不可靠,冷却强度不易调节,只在一些小型汽油机上应用。
3.冷却液(1)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否则在水套和散热器中易产生水垢,影响冷却效果,造成发动机过热。
(2)冬季:(防止冷却水结冰冻裂机件)冷水+防冻剂(乙二醇)乙二醇+水混合后其冰点会显著降低,最低能达到-68°,用不同比例的乙二醇和水可以配置各种冰点的冷却剂。
(3)现在轿车多使用:既防冻又提高沸点,而且防腐蚀、防氧化、防结垢的冷却液。
4.冷却系的主要部件(1)散热器(水箱)作用:是将水套出来的热水自上而下或横向分成许多小股并将其热量散给周围的空气。
为了集中风向,提高冷却效果,散热器后面还装有风扇和导风圈。
上装有散热器的入水管,通过橡胶管与气缸盖水套出水管连接,上水部有加水口和散热器盖,加水口一般装有溢流管。
【配合P137图3-1】当冷却液沸腾时,水蒸气可以从此管排出;此管接补偿水箱(副水箱或膨胀水箱)。
下水室有出水管,用软管与水泵进水口连接,两水室之间焊接散热器芯。
器芯类型:管片式:刚度、强度高管带式:散热能力强(轿车用)组成:散热芯、散热片、冷却液加注口、散热器盖散热器盖安装在加水口上,是由空气阀(真空阀)和蒸汽阀(压力阀)组合而成的自动阀门。
(注意:开启时,应在发动机冷却后缓慢旋开,并盖上布,防止水喷出)作用:在冷却系统内形成高压,使冷却液沸点升高。
蒸气排出管接回补偿水箱补偿水箱上部用一个较细的软管与气缸盖上部和散热器上部相连,底部通过水管与水a)空气阀开启b)蒸气阀开启1-蒸气排出管2-蒸气阀(0.026~0.037)3-空气阀(0.01~0.02)4-散热器盖泵的进水侧相连接,通常位置略高于散热器。
补偿水箱多用半透明材料(如塑料)制成,透过箱体可直接方便地观察到液面高度,无须打开散热器盖。
冷却液液面高度检查方法:查看冷却液液面高度是否位于之间(2)水泵作用:对冷却水加压,使之在冷却系中循环流动。
由皮带或链条带动类型:离心式(尺寸小,出水量大,结构简单)安装:外装式内藏式(3)风扇作用:提高流经散热器的空气流速和流量,以增强散热器的散热能力并冷却发动机附件。
机械风扇多装在发动机与散热器之间,与水泵同轴驱动(≤80℃,停止,≥92℃,一档;≥98℃,二档)电动风扇装在散热器风扇支架上,由电机驱动。
(温控开关控制转动)5.冷却强度的调节装置使用条件:汽车的行驶速度、曲轴、水泵和风扇的转速及外界气温冷却强度的调整方法有两种:一是改变流经散热器的空气流量和流速;二是改变冷却液的流量和循环路线。
(1)百叶窗作用:在冷却水温度较低时改变吹过散热器的空气流量,从而控制冷却强度。
手动调节(2)风扇离合器安装在风扇和水泵之间,根据发动机的温度自动控制风扇的转速,以达到改变通过散热器的空气流量的目的硅油离合器利用感温器工作(3)节温器作用:用来控制通过散热器冷却水的流量。
安装位置:装在冷却水循环的通路中,一般装在气缸盖出水口处,也可以是缸体进水口处。
目前,大多数汽车发动机采用蜡式节温器。
蜡式节温器有双阀(a )和单阀(b )两种。
双阀节温器既控制大循环也又控制小循环,单阀节温器只控制大循环水路,不控制小循环。
大循环: 小循环:(二)润滑系统(工艺讲解21.润滑系的作用:对发动机中相对运动的零件的摩擦表面进行润滑(减小摩擦阻力和磨损,减小发动机的功率消耗)。
润滑系除了润滑作用外,还具有散热(6%-14%)、清洗(清洗摩擦表面,带走磨屑和其他异物)、保护(防止生锈)和密封(形成油膜,防止漏气或漏油)等作用。
润滑油还可用作液压油,如液压挺柱,起液压作用;在运动零件表面形成油膜,吸收冲击并减小振动,起减振缓冲作用。
2.润滑方式 (1)压力润滑基本原理:利用机油泵,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润滑油源源不断地送到零件的摩擦面间,形成具有一定厚度并能承受一定机构负荷的油膜,将两零件的摩擦表面完全隔开,实现可靠的润滑主要润滑部位:相对速度高、机械负荷大 具体部位:(由学生自发说明) 优点:润滑有保障散热器节温器水泵 水套散热器节温器水泵水套(2)飞溅润滑基本原理:利用发动机工作时,某些运动零件旋转时飞溅起的或从连杆大头上专设来的油孔喷出的油滴或油雾,对摩擦表面进行润滑主要润滑部位:暴露的零件表面,相对运动速度较低的零件,机械负荷较轻的零件具体部位:缸壁,凸轮;活塞销;挺柱等(由学生自发说明)优点:可防止油压过高,油量过大而窜入燃烧室(3)定期润滑基本原理:通过润滑脂嘴定期加注润滑脂来润滑零件的工作表面主要润滑部位:不太重要的、分散的部位具体部位:如水泵及发电机轴承、起动机和分电器等总成(由学生自发说明)(4)自润滑基本原理:采用耐磨材料,使用过程中不需要加注润滑脂具体部位:部分轴承,钢板弹簧(由学生自发说明)3.润滑系的组成(1)机油泵、油管、油道、泄压阀和油底壳等。
作用:储存润滑油,并使其具有一定压力,以在发动机中循环流动(小组讨论,集中讲解学习)(2)机油滤清装置。
作用:过滤掉机油中的杂质、磨屑、油泥、水分,保证送到各润滑部位的都是清洁的润滑油。
有集滤器、粗滤器、细滤器(3)润滑油冷却装置,如机油散热器等。
作用:冷却机油,保持油温在70-90℃(4)润滑油油温表、油压表,用来检测发动机润滑系的工作情况。
作用:监测润滑系的工作情况4.润滑系的油路1-加机油口盖2-凸轮轴轴颈3-液力挺柱4-气缸盖主油道5-气缸体主油道6-活塞销7-连杆油道8-曲轴油道9-油压开关10-单向阀11-油压开关12-机油滤清器13-旁通安全阀14-泄压阀15-气缸体主油道16-溢流阀17-机油泵18-机油泵链轮19-链条20-曲轴链轮21-曲轴22-凸轮轴桑塔纳油路一路:进入汽缸体主油道,经主油道将机油分配到各曲轴轴承,再由曲轴上的斜油孔通往各连杆轴承,由连杆体上的油孔通往连杆小头衬套二路:通过安装在机油滤清器的一个单向阀进入汽缸体上的一个通过汽缸体上平面的油道,经汽缸盖上的第四个汽缸盖螺栓孔进入汽缸盖主油道,由此将机油分配到各凸轮轴轴颈和液力挺杆,单向阀的作用是在发动机停机时保持汽缸盖油道内的存油,防止发动机再次起动时缸盖供油不足,导致液压挺杆不能正常工作。
三路:通往限压阀14,油道内的压力过大时该阀打开,将部分润滑油旁通流回油底壳。
5.曲轴箱通风装置(1)作用:将曲轴箱内的气体及时从曲轴箱内排出,保证润滑系的正常润滑,延长机油的使用寿命,保证发动机机件不被腐蚀,防止发生泄漏(2)通风方式自然通风:排到大气中强制通风():导入进气管中6.润滑系的维护(1)技术状况的变化:机油压力过低或过高,机油消耗过多,机油变质等(2)维护作业:清洗疏通油道;检查高度;更换润滑油(步骤),检查机油压力(三)捷达发动机机油泵(外啮合齿轮式)的拆卸(拆装步骤与演示1,结合及拆装视频,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学生模仿操练)1.将发动机台架翻转180度,使油底壳朝上,拆下油底壳20个固定螺栓(10套筒),取下油底壳及密封圈;2.松开机油泵传动链条的张紧器,取下链条;3.拧松机油泵与缸体之间的固定螺栓、拆下2个螺栓与机油泵;4.取下机油防溅板;5.拧松集滤器固定螺栓及油管固定螺栓,取下垫片和机油集滤器;6.拧松机油泵盖2个固定螺栓、拆下2个螺栓与机油泵盖,取出机油泵主动齿轮、从动齿轮;要求:在机油泵上找到进油口与出油口,并验证。
(四)捷达发动机机油泵(外啮合齿轮式)的装复(拆装步骤与演示2,结合及拆装视频,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学生模仿操练)1.将机油泵主、从动齿轮装入壳体,并将机油泵盖安装到壳体上;2.装上2个固定螺栓,拧紧;3.往机油泵内加入机油,转动泵轴数圈,把机油泵的集滤器浸入机油盆内,用手转动机油泵泵轴,观察机油泵出油口是否出油;4.当出油口出油后,用手堵机油泵出油口,转动泵轴,如果转动扭矩增大,说明机油泵工作正常;5.安装机油防溅板;6.把机油泵总成安装到缸体上,装上机油泵的2个固定螺栓,并拧紧(20N·m);7.在油底壳结合面上涂上一层密封胶,把密封垫放在油底壳结合面上,在密封垫上涂上密封胶,安装油底壳,拧上油底壳20个固定螺栓(20N·m)。
(五)冷却系与润滑系的故障诊断(教师描述故障现象,学生分析故障原因,教师总结故障诊断步骤)1.冷却系的故障诊断(1)冷却液消耗异常现象:①冷却液消耗过多,需经常补充。
②在停车位有水迹,停车后,明显看到有冷却液滴落到地面上。
③有时候发现在油底壳内有水。
故障原因:是系统有泄漏(具体泄漏处由学生自行分析)故障诊断:检查外部有无泄漏痕迹→检查润滑油中是否有水→缸盖衬垫损坏、气缸盖或气缸体有裂纹(2)发动机过热现象:①发动机运行过程中,水温表指示超过最高值,或报警灯亮。
②散热器有“开锅”现象。
③发动机动力下降,加速不良。
④汽油机易爆燃和早燃,柴油机易工作粗暴。
故障原因:故障诊断:若发动机突然过热,一般为风扇突然不转、节温器失效、水泵失效或冷却液严重泄漏所致。
若发动机经常过热,一般为冷却系冷却强度下降或发动机传热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