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_魏欣
- 格式:pdf
- 大小:1.29 MB
- 文档页数:5
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由过敏原引起,表现为鼻黏膜炎症和鼻腔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涕等。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关于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的新进展被揭示出来。
本文将就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一、IgE介导的过敏反应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过敏反应有关,过敏反应是由IgE介导的免疫反应。
当过敏原侵入机体后,激活特定的B细胞产生IgE抗体,IgE抗体与肥大细胞表面的FcεRI受体结合,形成IgE-抗原复合物。
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过敏原与IgE-抗原复合物结合,激活肥大细胞释放多种介质,包括组织胺、白介素等,引起变应性炎症反应。
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的IgE水平明显升高,也是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T淋巴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T淋巴细胞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研究表明,T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如白介素-4(IL-4)、白介素-5(IL-5)等参与了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过程。
IL-4能够促进B细胞向Th2细胞分化,刺激IgE合成;IL-5则能够刺激嗜酸性粒细胞增殖和活化,参与过敏反应的发生。
三、炎症介质的参与除了IgE和T淋巴细胞,炎症介质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组织胺是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的主要炎症介质之一,能够引起鼻黏膜充血、水肿和黏液分泌增加。
白介素-8(IL-8)是一种趋化因子,能够引起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参与变应性炎症反应的发生。
还有其他一些炎症介质如白介素-6(IL-6)、白介素-13(IL-13)等也被认为参与了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过程。
四、遗传因素的影响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家系研究表明,变应性鼻炎和其他过敏性疾病如喘息性哮喘、特应性皮炎等,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这提示遗传因素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影响。
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其发病机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本文将介绍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由于过敏原刺激引起的鼻黏膜炎症,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等症状。
过敏原进入人体后,通过免疫系统识别并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引发炎症反应,导致鼻黏膜肿胀和分泌物增多。
在过去的研究中,人们主要关注变应性鼻炎的免疫调节机制,认为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是导致变应性鼻炎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研究者发现,除免疫系统外,神经系统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神经—免疫调节网络的失衡可能是导致变应性鼻炎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和神经调节元件的作用参与调节变应性炎症反应,而该过程可能受到遗传、环境和免疫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炎症反应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研究还发现,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与上皮屏障功能紊乱密切相关。
上皮屏障不仅仅是阻挡外界致病微生物和过敏原侵入的第一道屏障,同时也参与了免疫反应的调节。
上皮细胞的异常分泌和黏附蛋白异常表达可能导致过敏原的易透性增加和炎症因子的异常释放,从而诱发变应性鼻炎的发生。
基因和环境因素也被认为是影响变应性鼻炎发病的重要因素。
研究显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家族聚集性较高,这提示遗传因素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一些特定基因的变异与变应性鼻炎的易感性相关,这为进一步研究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在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方面,对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制定更加个体化和有效的治疗策略。
目前,针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主要包括避免过敏原接触、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由于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的治疗效果仍不尽如人意。
深入研究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和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变应性鼻炎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变应性鼻炎( (allergic rhinitis)简称变态反应性鼻炎或过敏性鼻炎,它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以炎性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为开端的、有免疫活性细胞和促炎细胞(pro- inflammatory cells)以及细胞因子( cytokines)等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
本病以频繁发作的喷嚏、过量的鼻分泌物和显著鼻塞等症状为主要临床特征。
病因o患者多为易感个体,即特应性( atopy)。
o某些抗原物质对大多数人无害,但一旦作用于易感个体,便可引起变态反应。
这类抗原物质即为变应原。
变应原是诱发本病的直接原因。
o季节性变应性鼻炎( seasonal allergic rhinitis),主要由树木、野草、农作物在花粉播散季节播散到空气中的植物花粉引起,故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又称花粉症(pollinosis)o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主要由屋尘螨、屋尘、真菌、动物皮屑、羽绒等引起。
由于上述变应原作用机体时皆经呼吸道吸入,故又称吸入性变应原( inhalant allergen)。
o某些食物性变应原,如牛乳、鱼虾、鸡蛋、水果等也可引起本病,应予注意。
临床表现o本病以鼻痒、多次阵发性喷嚏、大量水样鼻溢和鼻塞为临床特征。
o多数病人有鼻痒,有时伴有软腭、眼和咽部发痒。
o每天常有数次阵发性喷嚏发作,每次少则3~5个,多则十几个,甚至更多。
o水样鼻涕,擤鼻数次或更多,常换洗数次手绢。
鼻塞轻重程度不ー。
o病人可有嗅觉减退,与鼻黏膜广泛水肿有关。
有病人伴有胸闷、喉痒、咳嗽、哮喘发作。
发病机理变应性鼻炎发病有两个阶段:致敏:致敏原(变应原)进入鼻腔,被鼻黏膜中的抗原递呈细胞捕获加工,将抗原肽递呈给初始T 细胞,T细胞分化向Th2偏移使其数量增多。
Th2细胞分泌IL-4,后者作用于B细胞使其转换为浆细胞,并产生IgE。
变应性鼻炎(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是指机体接触过敏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
二病因1.IgE依赖性机制一般情况下过敏反应是由环境中常见的抗原如室内和室外过敏原、食物及其他一些过敏原引起的IgE持续过度产生而诱发的。
2.非IgE依赖性机制过敏原本身具有蛋白水解酶活性,目前认为其也可以直接激活上皮细胞,从而有可能诱导非IgE依赖性气道炎症。
3.鼻黏膜炎症和重塑花粉诱导的AR是最典型的IgE介导的过敏性疾病。
三临床表现1.病史和症状积极寻找接触过敏原的线索,要注意各个地区的分布特点,单纯的食物过敏史很少见的。
四大症状:鼻塞、清水样鼻涕、鼻痒、喷嚏。
AR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疾病,常伴发过敏性结膜炎、湿疹、哮喘、鼻窦炎、鼻出血、中耳炎及睡眠呼吸障碍等,尤其在儿童期。
2.体征(1)鼻部体征前鼻镜检查(黏膜的色泽和肿胀程度)、鼻分泌物的量和外观、鼻中隔有无偏曲、下鼻甲大小、中鼻道形态等。
(2)其他体征伴有哮喘、湿疹或特应性皮炎的患儿可见相应的肺部、皮部体征。
四检查1.常规检查过敏原皮肤测试、血清IgE检测。
2.其他检查鼻激发试验、血中活性标志物检测、鼻分泌物检测、鼻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
五诊断典型病例诊断较易,但常因询问病史不详细或症状不典型,而误诊为急性或慢性鼻炎,应予以注意,故要获得正确的诊断,必须进行多方面的检查。
1.详细询问病史,对过去病史及家族史方面,特别是变应性疾病,找寻有关病因。
2.主要症状如鼻痒、连续喷嚏、大量清水样鼻涕等。
3.前鼻镜检查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大量清水样分泌物,若因持久性水肿可发生鼻息肉或息肉样变性。
4.鼻腔分泌物涂片检查,在变态反应发作期间,鼻分泌物中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5.变应性激发试验,一般用皮肤试验(划痕、皮内及接触法等),原理是有多种假定的变应物质,使与机体接触后,视有无反应出现,可协助诊断。
变应原诊断明确后还可应用这种变应原进行脱敏治疗。
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1. 引言1.1 变应性鼻炎的定义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疾病,主要以鼻黏膜的炎症和过敏反应为特征。
它通常由过敏原引起,如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
当过敏原进入鼻腔后,免疫系统会产生过敏反应,导致鼻黏膜的炎症和肿胀,进而引起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
变应性鼻炎可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影响工作和学习。
除了过敏原诱发的过敏反应外,变应性鼻炎还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调节失衡、空气污染、神经-免疫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有关。
对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进行研究至关重要,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该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还可以为其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对变应性鼻炎的定义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一疾病,为今后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1.2 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疾病,其流行病学特征具有一定的特点。
变应性鼻炎在全球范围内都有一定的发病率,尤其在发达国家和城市地区更为普遍。
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大约有10%至30%的人口患有不同程度的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的患病年龄呈现出明显的趋势,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但也有相当比例的成年人受到影响。
变应性鼻炎在性别上没有明显差异,男女发病率相似。
变应性鼻炎的季节性发病特点也值得关注,春季和秋季是变应性鼻炎的高发季节,气温变化大和空气中花粉浓度较高是这两个季节患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
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呈现出普遍性、多发性和季节性的特点,了解这些特征可以为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1.3 研究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的重要性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扰和影响。
研究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这种疾病的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患者。
了解导致变应性鼻炎的具体机制可以帮助医生采取更有效的治疗措施,提高治疗成功率,缓解患者的痛苦。
研究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还可以为预防这种疾病提供重要的依据。
变应性鼻炎机制与治疗知识分享变应性鼻炎作为一种免疫性疾病,对人们的生活起居造成了巨大影响。
变应性鼻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其病因非常复杂,既受到了遗传因素的影响,又受到接触、感染、饮食等诸多外在致敏原的影响,此外变应性鼻炎的发生也和年龄、地域、环境、精神、生活习惯有关。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环境污染加剧,使得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呈现升高的趋势。
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致敏原、细胞、介质、受体及抗体5个方面有关,而其治疗主要分为特异性治疗与非特异性治疗,其中特异性治疗包括避开过敏原与免疫疗法,非特异性疗法主要包括药物疗法与手术疗法。
一、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一)致敏原变应性鼻炎的超敏反应主要由于患者身体的免疫系统易感变应原,从而造成免疫紊乱。
患者在初次接触某类抗原后,第二次在同一抗原中暴露时,患者时机体将表现出更强的抗原免疫应答反应,因此相应的炎症效应就会被诱发,进而会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二)细胞参与变应性鼻炎的细胞主要有T细胞亚群、肥大细胞、EOS、嗜碱性粒细胞。
1.T细胞在超敏反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惟一的能识别抗原呈递细胞所处理的抗原物质,当被激活后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
T细胞主要分为Th1细胞和Th2细胞两个亚型,一般情况下,Thl与Th2是相互平衡的,因此能够充分调动患者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但是对于有变应性疾病及免疫易感性体质的人群,由于Thl与Th2比例失衡,免疫调节功能就会发生紊乱。
2.肥大细胞是一种异质性细胞,成熟的组织肥大细胞可以分为3种类型:MCt型仅含有胰蛋白酶、MCc型仅含有糜蛋白酶、MCtc型同时含有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
MCt型细胞可以从血液中向上皮移动,这种细胞表面带有IgE分子,可以依赖T细胞对特异性超敏原产生应答。
嗜碱性粒细胞能将鼻黏膜下层侵蚀,能介导分泌前列腺素D2,这说明超敏性炎性反应中嗜碱性粒细胞能发挥一定的功效。
(三)介质IL4和IL一13、TNF一α、ICAM一1和可溶性ICAM一1等细胞可以产生多种细胞因子与炎性介质,因此会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中发挥作用。
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摘要】本文综述了关于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
首先介绍了与过敏原接触的免疫反应,包括过敏原引发的IgE介导的炎症反应。
接着讨论了免疫细胞在炎症过程中的参与,如嗜酸性粒细胞和T细胞。
炎症介质的释放也被探讨,阐述了组织因子、白细胞介素等对炎症过程的调节作用。
遗传因素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被重点关注,以及环境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文章总结了研究的意义,指出未来研究可重点探讨更深层次的机制,以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希望通过该研究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 发病机制, 免疫反应, 免疫细胞, 炎症介质,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研究进展, 意义, 临床应用, 未来方向, 综述, 变应原1. 引言1.1 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和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对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
通过深入探讨与过敏原接触的免疫反应、免疫细胞在疾病中的参与、炎症介质的释放机制、遗传因素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以及环境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人们对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一系列研究揭示了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在治疗方面,对免疫细胞和炎症介质的精准调控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之一。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也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在临床上,根据不同发病机制的患者,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创新性治疗方法出现,为变应性鼻炎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对于指导临床实践、促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未来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 正文2.1 与过敏原接触的免疫反应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与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有关。
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摘要: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由外源性抗原所导致的免疫性疾病,近些年来该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可以说是直线上升,这就促使医疗界对该疾病更加的重视。
而通过观察研究的结果,可以发现对变应性鼻炎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治疗手段,可以很好的帮助患者摆脱疾病的困扰。
因此,本文首先将分析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然后详细阐述变应性鼻炎的治疗进展,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有用的参考。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治疗进展;中医;西医变应性鼻炎属于一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免疫性疾病,该疾病将会导致患者出现打喷嚏、鼻塞以及流清涕等多种症状,将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极大的影响。
而导致患者发病的因素有很多,不仅与遗传有关,还与食物、感染、接触以及吸入等很多外在致敏原有关[1]。
并且,患者的发病还会受到其年龄、生活地域、生活习惯、精神因素以及生活环境的影响。
而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工业化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导致自然环境也是越发的恶劣,这就导致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也是呈现出逐年上涨的态势[2]。
因此,本文将对涉及到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一、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一)西医发病机制由于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理十分复杂,根据西医理论,变应性鼻炎的发病与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有着直接的联系,并且还与细胞因子、神经介质以及基因易感性等有关[3]。
而主要的病理机制就是变应原进入特异性个体内经过致敏,患者在第二次接触过敏源后,就会出现肥大细胞脱颗粒,并会释放组胺等过敏介质,最终引发患者出现鼻粘膜水肿、充血以及分泌物增加等多种症状[4]。
(二)中医发病机制在中医理论中,将变应性鼻炎称为鼻鼽,认为导致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风寒,其他原因则是火、湿、热。
在《黄帝内经》中,就明确的提出导致患者发病的主要因素是“外邪入侵以致正气不足”[5]。
而隋代的中医学家巢元方提出导致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就是肺脏受寒,并明确指出患者涕多是由“肺气通于鼻,其脏有冷,冷随气人乘于鼻,故使津液不能自收”所致,鼻塞是由“风冷伤于脏腑,而邪气乘于太阴之经,其气蕴积于鼻者,则津液壅塞,鼻气不宣调”所致[6]。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变性鼻炎药物治疗》1、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属于(单项选择题)□A.I型过敏反应□B.Ⅱ型过敏反应■C.Ⅲ型过敏反应□D.Ⅳ型过敏反应2、变应性鼻炎按变应原种类分为()类(单项选择题)□A.I■B.II□C.III□D.Ⅳ3、变应性鼻炎的药物治疗包括(多项选择题)■A.鼻内糖皮质激素■B.口服糖皮质激素□C.抗生素■D.口服抗组胺药■E.抗胆碱能药物■F.肥大细胞稳定剂■G.鼻内抗组胺药4、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要素包括(多项选择题)■A.变应原■B.变应性个体■C.变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D.感冒5、以下可用于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药物(多项选择题)□A.盐酸羟甲唑啉鼻喷剂□B.扑尔敏■C.孟鲁司特钠■D.盐酸氮卓斯汀鼻喷剂■E.布地奈德鼻喷剂6、变应性鼻炎患者常见的过敏原(多项选择题)■A.职业过敏原■B.药物■C.吸入性过敏原■D.食物过敏原■E.污染物7、变应性鼻炎的常见症状包括(多项选择题)■A.多个喷睫□B.鼻堵■C.流清涕■D.鼻痒8、变应性鼻炎的治疗原则(多项选择题)■A.药物治疗■B.环境控制■C.防治结合,四位一体■D.免疫治疗■E.健康教育9、关于变应性鼻炎的免疫治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多项选择题)□A.一线治疗■B.可治疗各种类型的变应性鼻炎□C.包括皮下免疫治疗和舌下免疫治疗■D.可有效根治变应性鼻炎10、按照最新的ARIA指南,变应性鼻炎的一线药物治疗包括(多项选择题)■A.白三烯受体拮抗剂■B.鼻内抗组胺药■C.口服抗组胺药□D.肥大细胞稳定剂■E.鼻内糖皮质激素。
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
一、过敏原的诱导变应性鼻炎的发病与过敏原的诱导密切相关。
在过敏原的诱导下,机体免疫系统产生过度的免疫反应,导致鼻腔黏膜组织发生炎症反应。
据研究发现,过敏原通过黏膜上皮细胞的基底面进入组织,引发特异性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免疫反应,释放促炎细胞因子和过敏介质,导致鼻腔组织发生变应性炎症。
二、过敏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变应性鼻炎的炎症反应主要由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等细胞介导。
这些细胞在过敏原的刺激下,释放大量的促炎因子和过敏介质,导致鼻腔黏膜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并引发典型的变应性鼻炎症状,如鼻塞、流涕、打喷嚏等。
三、特异性免疫反应四、遗传因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些特定的基因变异与变应性鼻炎的易感性密切相关,这些基因可能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导致对过敏原的过度反应,从而引发变应性鼻炎。
遗传因素与炎症介质的释放、免疫细胞的激活等关键过程相关,从而影响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过程。
五、炎症介质的作用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中,炎症介质的作用至关重要。
过敏原刺激下,炎症介质如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等被释放,引发组织炎症反应,导致变应性鼻炎的症状发生。
炎症介质还可以影响免疫细胞的活化和迁移,加剧变应性鼻炎的炎症反应。
以上就是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
通过对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相信未来可以为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提供更加精准的靶向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能够有更深入的突破,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策略。
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部炎症病症,其发病机制目前还没有完全被揭示,但是已经有许多研究学者对其病因、免疫机制、细胞因子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病因方面:变应性鼻炎是由于机体对于某些特定的抗原物质产生了过敏反应而发生的。
通常这些抗原物质包括了花粉、灰尘、霉菌、动物皮毛等。
现在已经证明,变应性鼻炎的发病不仅与环境中存在的致敏物质有关,还与个体因素、免疫状态以及遗传因素有关。
2.免疫机制方面:变应性鼻炎的免疫机制主要涉及到B细胞、T细胞、树突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及其相应的细胞因子。
当机体接触到抗原物质后,会产生大量的IgE抗体,这些IgE抗体会与肥大细胞或嗜酸性粒细胞的表面结合。
当再次接触到抗原物质时,IgE抗体就会激活肥大细胞或嗜酸性粒细胞,导致其释放大量的组胺和其它细胞因子,如白介素-4、白介素-5等,这些细胞因子作用于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引起鼻腔黏膜的水肿、充血、分泌物增加等表现。
3.细胞因子方面:细胞因子是免疫反应中的重要调节因子,对于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已经证实,白介素-4是引起过敏反应的关键因子之一,白介素-5则参与了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生长和激活,增加过敏反应的程度。
另外,白介素-13也是一个具有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它可以抑制IgE抗体的生成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激活。
总的来说,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是非常复杂的。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之外,还涉及到多种细胞、分子及其相互作用。
通过对变应性鼻炎的病理生理学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种疾病的发生机制,从而更好地治疗和预防这种疾病。
350V〇l.31 N o.3Journal of Aerospace Medicine M ar2020•综述•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褚彦玲1邰旭辉14阎艾慧2[摘要]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还被称作变应性鼻炎,指的是当致敏原侵入特应性体质的机体后,诱 导IgE产生大量的组胺等介质,同时涉及到一系列细胞因子和免疫活性细胞等介导的鼻黏膜发生慢性炎性疾病,A R属于全世界范围内常见的非感染性、慢性疾病。
变应性鼻炎严重影响了病人的身心健康,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变应性鼻炎对人们的生命不会造成直接成胁,但A R病人的生活质量通常较低,需要全面、正确的认知A R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临床特点等,有利于临床上更好的预防、诊疗该疾病。
[关键词]鼻炎;变应性;哮喘;过敏原;细胞;免疫反应[中图分类号]R765. 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 -1434.2020.03.048近几年来,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发病人数逐渐增加,对 于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因此,对于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积极缓 解和消除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不良影响,改善患者的机体健 康和临床治疗效果十分重要。
1A K致敏原的研究A R超敏反应主要由于机体免疫系统易感变应原而引 起的免疫紊乱现象。
机体初次接触某类抗原后,当第二次 暴露于同一抗原时机体将表现出更强的抗原免疫应答反 应,促使发生相应的炎症效应进而诱导出现一系列临床症 状。
变应原性主要取决于抗原自身的生化特性,主要特性 有分子量较低、糖基化、能溶解于体液中等,主要抗原指的 是能在易感体质的机体中诱发超敏反应的抗原。
抗原不 同其诱发的超敏性疾病类型也不一致,其中蟑螂、尘螨抗 原能诱发哮喘,而草类花粉能诱发枯草热。
主要是由于抗 原颗粒具有不同的大小所引起的,当前有研究指出,由于 人们的生活方式已发生了巨大改变、燃烧石油同时会污染 空气、人们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等各种原因,促使人们 更易感诸多的外源性物质1U。
变应性⿐炎发病机制 变应性⿐炎指⾝体对某些过敏原敏感性增⾼⽽出现以⿐黏膜⽔肿、粘液腺增⽣,上⽪下嗜酸细胞浸润为主的⼀种异常反应。
相当于祖国医学“⿐鼽”。
那么变应性⿐炎发病机制有什么呢?店铺带您去看看吧!希望对您有帮助哦! 变应性⿐炎发病机制 本病起因于两个基本因素:①遗传性过敏体质;②反复多次的暴露和吸⼊外界过敏原。
过敏性⿐炎的患者多具有过敏体质,即对外界抗原较易产⽣⽐正常⼈多的IgE,这种体质有⼀定的遗传性和家族性,故本病患病较易同时或先后患湿疹⽪炎、药物过敏和⽀⽓管哮喘等疾病;本病患者的家族中也较易发⽣这类过敏性疾病。
引起本病的吸⼊性抗原有尘螨、屋尘、动物⽪屑、各种树⽊和草类的风媒花粉等,这些抗原的颗粒⼤都较⼤(5~25µm),因此能在⿐部被阻挡下来⽽在⿐腔内发⽣速发型(Ⅰ型)变态反应,造成⿐粘膜的充⾎、⽔肿及分泌增加等⼀系列表现,其免疫病理过程与吸⼊型⽀⽓管哮喘类同。
变应性⿐炎诊断 本病诊断要点:①过敏体质,有接触过敏原史。
可分为常年性和季节性两种。
②突然发作,阵发性⿐痒、⿐塞及连珠般的喷嚏,有⼤量⽔样分泌物。
有时伴有哮喘、荨⿇疹等。
③⿐分泌物中可查到多量嗜酸粒细胞,⽪肤试验可呈阳性反应。
④⿐腔检查,⿐黏膜苍⽩或紫灰、⽔肿。
⽤探针触之深陷。
本病的诊断宜包括:①是否为过敏性⿐炎;②可能的过敏原是什么。
⿐塞、流涕是临床上极常见的症状,因此本症在鉴别诊断⽅⾯必须除外下列情况: (⼀)⿐中隔歪曲或⿐甲肥⼤患者的⿐塞常终年存在,多为单侧性,⽆⿐痒及明显季节性发作倾向。
⿐窥镜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药物性⿐炎(rhinitis medicamentosa) 常见可以引起⿐塞和分泌物增多的药物有利福平及其多种制剂、神经节阻滞药、⼝服避孕药等。
近年来由于⿐塞时应⽤的缩⾎管剂⽤量太磊,或作⽤太强(例如⿐眼净),也常可因其扩⾎管的反跳作⽤⽽造成药物性⿐炎,需仔细加以区分。
(三)症状性⿐塞除临床常见的感冒外,较易忽视的尚有妇⼥经前期的⿐塞症,怀孕期的⿐塞症以及甲状腺功能低下时的⿐塞等。
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实际上是由IgE介导的鼻粘膜的I型变态反应。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教案首页课程名称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使用教材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口齿科学讲授内容萎缩性鼻炎第4章第3节(页码130-136)教学时数45分钟上课时间2007年10月10日授课人向建文授课形式课堂讲授教学方法讲授法班种年级2003级七年制中医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使学生掌握萎缩性鼻炎的典型症状及局部检查所见,掌握本病的不同治疗原则,结合鼻内镜图象及幻灯,加深学生对鼻局部改变的印象。
二、教学分级要求掌握:萎缩性鼻炎的典型症状及局部检查所见,掌握本病的不同的内服治疗原则。
熟悉:本病的概念及病因病机。
了解:本病的外用药物使用原则及迎香穴位埋线法在本病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本病的典型症状,局部检查及内服治疗原则。
难点:萎缩性鼻炎的鉴别诊断。
注:1、教案首页书写以简洁、明了、扼要为宜。
2、教学目的和分级要求与教学大纲相一致。
教案续页一、教学内容与讲授时间安排(共45分钟)1.概念(5分钟)2.中医病因病机(5分钟)3.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5分钟)4.临床表现(10分钟)5. 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5分钟)6. 治疗(10分钟)7. 小结复习(5分钟)二、具体的教学方案1.概念(5分钟)萎缩性鼻炎:是一种发展缓慢的鼻腔慢性炎性疾病.特点:鼻黏膜蒌缩,鼻腔异常宽大,嗅觉障碍,鼻腔内存在大量黄绿色脓痂,严重者鼻甲的骨膜和骨质也发生蒌缩。
脓痂常有臭味,臭味明显者,称为臭鼻症。
本病的发生山区多于平原,体格瘦弱者多于健壮者,女性多于男性,症状冬季较夏秋为重。
萎缩性鼻炎相当于中医的“鼻槁”范畴,即鼻内干燥之意2.中医病因病机(5分钟)中医学认为萎缩性鼻炎的发生,其内因多由于肺、脾、肾虚损所致,外因多因燥邪侵犯有关。
一、燥邪犯肺气候干燥,或多尘、高温工作环境,燥热之邪伤肺,循经上灼鼻窍,耗伤津液,鼻窍失养,发为鼻槁。
过敏性鼻炎是如何发生的*导读:过敏性鼻炎又称为变应性鼻炎,是指人体接触到某些变应原之后释放出组胺,从而使鼻部黏膜发生炎症。
过敏性鼻炎是如何发生的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过敏性鼻炎又称为变应性鼻炎,是指人体接触到某些变应原之后释放出组胺,从而使鼻部黏膜发生炎症。
患者会每天多次打喷嚏,尤其是在夜晚或早晨时分最为严重,同时会伴随流涕、鼻塞、鼻痒等症状。
到底过敏性鼻炎是如何发生的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过敏性鼻炎的病因过敏性鼻炎是可以通过生育发生遗传的,医学研究表明,若家族中有过敏性鼻炎病史,其后代和近亲会具有此种疾病的特应性体质,比一般人更容易发病。
过敏性鼻炎除了遗传患病之外,还可通过接触某些变应原而使人体发生反应,所以吸入性变应原是许多过敏性鼻炎患者发病的原因。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常见的变应原:1.花粉,吸入花粉往往能使具有特应性体质的人发病,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植物花粉都会引发过敏性鼻炎。
引发过敏性鼻炎的花粉一般量多、植被面积较广而且变应原性很强。
2.真菌,真菌是一种分布性很广的物种,在许多植物和土壤中都存在着真菌,真菌容易通过风的吹拂进行传播,而且容易在阴暗潮湿环境中生存,人体一旦吸入就容易引发过敏性鼻炎。
3.螨虫,可以引发过敏性鼻炎的螨虫一般寄生于室内多个地方,尤其是床铺、沙发等难以清洁的地方,人一旦吸入螨虫的肢体、卵、脱屑等物质,都可能引发过敏性鼻炎。
4.动物皮屑和羽毛,此类物质是非常强的变应原,如果人体对这些动物的皮屑和羽毛易感,长期接触之后就可能发生过敏反应。
5.食物,食物变应原可听过消化道进入人体,发生过敏反应之后,就会引起过敏性鼻炎。
不同的人可能对不同的食物过敏,比如鱼虾、水果、牛奶、蛋类等,都可能成为变应原。
变应性鼻炎症状起因
*导读:变应性鼻炎症状是怎么引起的?引起变应性鼻炎症状的疾病有哪些?
变应性鼻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女均有,易见于年轻人,主要原因有:
(一)吸入性变应原:如室内、外尘埃、尘螨、真菌、动物皮毛、羽毛、棉花絮等,多引起常年性发作;植物花粉引起者多为季节性发作。
(二)食物性变应原:如鱼虾、鸡蛋、牛奶、面粉、花生、大豆等。
特别是某些药品,如磺胺类药物、奎宁、抗生素等均可致病。
(三)接触物如化妆品、汽油、油漆、酒精等。
其他可能是某些细菌及其毒素,物理因素(如冷热变化,温度不调),内分泌失调或体液酸碱平衡失调等病因均可致病。
也可由于多种因素同时或先后存在。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变应性鼻炎的病因,变应性鼻炎怎么引起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变应性鼻炎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
第1 页。
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导致鼻塞、鼻痒、喷嚏和流涕等症状。
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免疫、遗传、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研究表明,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过程中免疫反应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免疫方面,变应性鼻炎是由于机体对吸入或接触的过敏原产生的过敏反应。
在过敏原暴露后,免疫系统中的特异性IgE抗体与过敏原结合,激活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Th2细胞等炎症细胞,释放多种促炎细胞因子,例如组胺、白三烯和细胞因子等。
这些促炎细胞因子能够介导过敏性炎症反应,导致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和相应的症状。
遗传因素也对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某些基因的突变或多态性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相关。
HLA-DQ和HLA-DR基因在变应性鼻炎的易感性中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与过敏反应相关的细胞因子基因和调节细胞因子释放的基因也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相关。
在环境方面,吸入的过敏原是引起变应性鼻炎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常,常见的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霉菌和宠物皮屑等。
过敏原通过鼻腔黏膜激活免疫系统,引起过敏反应。
一些环境因素,如空气污染、气候变化、室内空气质量等也可能对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起到影响。
近年来,对于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紊乱可能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相关。
肠道菌群对免疫系统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而肠道菌群紊乱可能导致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从而增加变应性鼻炎的风险。
最近的研究还发现,神经-免疫相互作用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调节关系,而神经-免疫相互作用的异常可能导致变应性鼻炎的发生。
该研究为进一步探究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方向。
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是复杂多样的,免疫、遗传和环境等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是其发病的关键。
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发生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免疫调节异常和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等。
本文将综述近年来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研究方面的进展。
遗传因素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系列的家庭和孪生研究发现,变应性疾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包括变应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皮炎。
这提示遗传因素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的遗传研究揭示了多个与变应性鼻炎相关的候选基因,并发现一些特定基因的多态性与变应性鼻炎的易感性相关。
环境因素也是变应性鼻炎的重要诱因。
过敏源的暴露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密切相关。
尘螨、花粉、宠物毛发等常见的过敏原可引发过敏反应,从而导致鼻腔黏膜炎症。
空气污染、烟草烟雾等环境因素也可能促进变应性鼻炎的发生。
免疫调节异常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免疫系统对特定过敏原产生异常的免疫反应,从而引发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
研究表明,Th2细胞的活化和分泌的细胞因子,如IL-4、IL-5和IL-13,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也可能受到损害,例如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缺陷、树突状细胞的异常活化等都可能导致免疫反应的异常。
细胞因子异常表达也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相关。
细胞因子是机体内细胞间通讯的重要介质,它们在变应性鼻炎炎症反应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IL-4、IL-5和IL-13等候选细胞因子在变应性鼻炎患者中的表达量明显增加。
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一些新的细胞因子可能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和进展有关,如TSLP(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IL-25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