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第八章 变应性鼻炎
- 格式:ppt
- 大小:135.00 KB
- 文档页数:11
变应性鼻炎变应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炎,包括常年性变态反应性鼻炎(简称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季节性变态反应性鼻炎(简称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即花粉症,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之一。
此病常与哮喘、荨麻疹等变态反应性疾病并存。
主诉患者多有清涕、阵发性喷嚏、鼻塞、鼻痒、嗅觉减退等症状。
诊断1.临床表现(1)鼻痒、打喷嚏:鼻痒多为每次发作的首发症状,可有眼、腭、咽部发痒,继而连续打喷嚏。
可能由组胺刺激神经反射所致。
(2)流涕:急性发作时常有大量水样清涕流出,缓解时涕少而稠。
流涕可能为浆液腺和黏液腺对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活性介质所引起的反应。
(3)鼻塞:程度不一,可为间歇性或持续性。
为鼻黏膜静脉淤滞和黏膜水肿所致。
2.辅助检查(1)鼻内镜检查:鼻部检查常无特征性,发作期鼻黏膜苍白水肿,也可呈浅蓝色,以下鼻甲改变明显;非发作期黏膜可为暗红色充血。
鼻腔内可有多量稀薄水样或黏性分泌物。
局部应用1%麻黄碱生理盐水后,可使肿胀的鼻甲明显缩小。
严重者可有息肉形成。
(2)鼻腔分泌物细胞学检查:变应性鼻炎时,分泌物中可出现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杯状细胞。
鼻黏膜表面刮取物中可查到较多肥大细胞。
治疗要点1.基本治疗对已经明确的变应原,应尽量避免与之接触。
如对花粉过敏者,在花粉播散季节减少外出,对动物皮屑、羽毛过敏者避免接触动物、禽鸟等。
2.药物治疗及用药选择(1)抗组胺药:给药方式包括鼻腔局部应用和口服,其作用机制主要是竞争性拮抗组胺受体,部分还有免疫调节作用,能有效缓解鼻痒、喷嚏、流涕等临床症状。
第一代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异丙嗪等因有中枢抑制作用目前已少用;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克服了这一缺点,但部分抗组胺药如特非那定和阿司咪唑可能发生少见的、严重的心脏毒性,并且不能与酮康唑、伊曲康唑和红霉素同时使用。
(2)糖皮质激素:能降低血管通透性,抑制炎症细胞的存活和活化,抑制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生成,从而通过多种途径在多个层面抑制炎症过程。
变态反应性鼻炎(变应性鼻炎)变态反应性鼻炎(变应性鼻炎)亦称过敏性鼻炎,是以Ⅰ型变态反应为主要病理的常见鼻病,有常年性与季节性之别,全球患病率约10%~15%,中国部分地区高达40%,近二十年来有明显升高的趋势。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少年居多。
可伴有呼吸道变态反应病史,病程长者可并发鼻息肉,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另外,血管运动性鼻炎、嗜酸性细胞增多性非变态反应性鼻炎两种疾病,虽然西医病因病理不同,但临床表现与变态反应性鼻炎似类,从中医证治因机认识的角度可以不必区分,故也属本节讨论范畴。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称本病为鼻鼽,是指因禀质特异,邪犯鼻窍所致,以阵发性鼻痒、连续喷嚏为特征的疾病。
在古代文献中亦属鼽嚏的范畴。
鼻鼽之名出自《素问·脉解》。
古代文献对本病论述丰富,对其病因病机,历代医家有主寒、主热之分,有肺脏虚冷、脑冷肾寒、肺脏感寒、脑冷肺寒等不同观点;主热者,有心火邪热干于阳明、邪热客肺等。
前者为多数医家所倡导。
《内经》认为与时令气候有关,亦与肾有关,如《素问·宣明五气》说:五气所病,肾为欠为嚏。
隋·巢氏《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认为肺脏虚冷是发病的主要原因,指出:“肺气通于鼻,其脏有冷,冷气入乘于鼻,故使津液不能自收。
”金·刘河涧《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指出:“痒为火化,心火邪热干于阳明,发于鼻而痒则嚏也。
”认为鼻痒、喷嚏是由于火热侵及阳明所致。
明·戴思恭《秘传证治要决及类方》卷十说:“清涕者,脑冷肺寒所致,宜细辛、乌、附、干姜之属。
”而徐春甫《古今医统》则认为:“鼻鼽者,热客太阴之经也。
”这些认识均具有代表性。
【中病因病机】本病的发生主要与肺脾肾阳气亏虚,体质特异,卫外不固关系密切,故不任风寒异气或花粉等不洁之气侵袭,或因某些饮食物触发,致阵发性鼻痒、喷嚏、清涕长流,且反复发作。
亦或因郁热内蕴、阴阳失调、寒热错杂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