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危险特性及风险辨识
- 格式:docx
- 大小:279.16 KB
- 文档页数:2
. . . .附件1市(区、县)企业有限空间管理台帐填表单位(盖章):填表人:联系电话:注:标准化情况分别填写一级、二级、三级、小微。
学习资料附件2 :有限空间作业新五条规定一、必须对有限空间作业场所进行辨识,并设置明显安全警示标志,严禁无方案和防控措施作业。
二、必须严格落实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三、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
四、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严禁培训不合格上岗作业。
五、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
附件三: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手册目录一、有限空间作业概念及分类................... - 6 -(一)概念............................... - 6 - (二)分类............................... - 6 - (三)常见的有限空间..................... - 7 - 二、有限空间作业危险特性及风险辨识........... - 7 -(一)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特性............. - 7 - (二)有限空间作业风险辨识............... - 7 - 三、有害物质危险性分析....................... - 9 -(一)硫化氢(H2S)...................... - 9 - (二)一氧化碳(CO)..................... - 9 - (三)常见易燃易爆气体................... - 9 - (四)缺氧窒息.......................... - 10 - 四、有限空间作业流程及常见不安全行为........ - 10 -(一)作业流程.......................... - 10 - (二)六种不安全行为.................... - 11 -五、相关文件及依据.......................... - 11 -六、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 - 12 -(一)对有限空间进行辨识,建立管理台账.. - 12 - (二)执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 - 15 - (三)对有限空间作业场所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15 - (四)对有限空间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 - 17 - (五)为作业人员提供劳动防护用品........ - 17 - (六)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 18 - (七)对承包方进行安全管理............... - 19 - 七、2018年施救不当亡人事故 ................. - 19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手册一、有限空间作业概念及分类(一)概念。
二、有限空间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一、风险辨识1.有限空间的概念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比如锅炉、密闭容器、工业炉窑、贮罐、布袋除尘箱体、烟道、下水道、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暗沟、地坑、阀门井、管道井、污水池(井)、化粪池、隧道、涵洞、阀门间、污水处理设施、料仓、煤气管道、蓄水塔(池)、储藏室及其它长期不用的设施或通风不畅的场所等。
1.2事故类型火灾、爆炸、中毒、窒息、触电、机械伤害、物体打击等。
1.3本公司有限空间事故风险严重程度分析有限空间或受限空间往往存在着多种危险有害因素,除共性的危险有害因素外,有限空间作业所特有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以下几点:A、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有毒有害介质。
B、有限空间可能属于缺氧环境。
C、淹溺。
显然,如果对其中的任何一类危险有害因素不加以控制和防范,都有可能引发严重的伤亡事故。
面对与有限空间作业相关的安全事故,人们常常感到茫然,是那么的出乎意料,因为灾难就发生在瞬间,受害者无法自救、在场者难以施救。
其实,这类瞬间灾难与有限空间通风不良、进出受限密切相关。
有限空间很可能属于缺氧环境,而缺氧则会对作业人员造成致命的伤害:当含氧量低于12%时,人会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失去知觉,其速度之快,以至于受害者根本无法自救;当含氧量处于12%至14%时,就会出现呼吸急促、抽搐症状,同时动作协调性、感知能力和判断力明显变差;当含氧量处于15%至19%时,除影响动作协调性外,还会诱发早期的冠状动脉、循环系统及肺部问题。
1.4事故发生的原因1.4.1作业人员和监护人不了解现场情况或未辨识出潜在的风险。
1.4.2在缺氧、有毒环境中,未采取有效的安全隔绝、置换、通风、监测、个体防护等措施。
1.4.3有限空间作业采取的措施不当。
1.5事故风险评估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根据监测结果、作业环境条件、物的状态、人的行为等因素进行火灾爆炸风险、人身伤害风险评估,按事故风险程度大小制定相应的消除、控制事故风险的有效措施,确保有限空间作业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实用标准附件1市(区、县)企业有限空间管理台帐填表单位(盖章):填表人:联系:注:标准化情况分别填写一级、二级、三级、小微。
文档大全附件2 :有限空间作业新五条规定一、必须对有限空间作业场所进行辨识,并设置明显安全警示标志,严禁无方案和防控措施作业。
二、必须严格落实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三、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
四、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严禁培训不合格上岗作业。
五、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
附件三: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手册目录一、有限空间作业概念及分类................... - 6 -(一)概念............................... - 6 - (二)分类............................... - 6 - (三)常见的有限空间..................... - 7 - 二、有限空间作业危险特性及风险辨识........... - 7 -(一)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特性............. - 7 - (二)有限空间作业风险辨识............... - 7 - 三、有害物质危险性分析....................... - 9 -(一)硫化氢(H2S)...................... - 9 - (二)一氧化碳(CO)..................... - 9 - (三)常见易燃易爆气体................... - 9 - (四)缺氧窒息.......................... - 10 - 四、有限空间作业流程及常见不安全行为........ - 10 -(一)作业流程.......................... - 10 - (二)六种不安全行为.................... - 11 -五、相关文件及依据.......................... - 11 -六、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 - 12 -(一)对有限空间进行辨识,建立管理台账.. - 12 - (二)执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 - 15 - (三)对有限空间作业场所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15 - (四)对有限空间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 - 17 - (五)为作业人员提供劳动防护用品........ - 17 - (六)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 18 - (七)对承包方进行安全管理............... - 19 - 七、2018年施救不当亡人事故 ................. - 19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手册一、有限空间作业概念及分类(一)概念。
有限空间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空间,其中有限空间是一种特殊且具有潜在危险的环境。
有限空间通常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了解有限空间的风险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对于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
有限空间作业存在多种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中毒、窒息、火灾爆炸、淹溺、坍塌掩埋以及触电等。
比如在一些污水井、沼气池等有限空间中,可能会积聚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一旦人员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入,就可能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而在储存粮食的筒仓、船舱等有限空间内,由于粮食的堆积和自然呼吸作用,可能会消耗大量氧气,导致氧气含量不足,使人窒息。
此外,在一些有限空间内,如果存在易燃易爆物质,如甲烷、乙醇等,遇到火源可能会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要准确辨识有限空间的风险,首先需要对有限空间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类。
这包括了解有限空间的位置、形状、大小、用途以及可能存在的危险物质等信息。
例如,对于一个工厂的储罐区,要详细记录每个储罐的储存物质、罐体结构、通风情况等。
同时,还需要对有限空间的作业活动进行分析,明确作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险因素。
比如在进行储罐清洗作业时,可能会产生有毒气体释放、高处坠落等风险。
在进行风险辨识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一是直观经验法,依靠以往的经验和类似案例来判断可能存在的风险。
但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会忽略一些新出现的危险因素。
二是系统安全分析法,如预先危险性分析(PHA)、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等。
这些方法通过对系统的全面分析,能够更系统、更科学地识别出潜在的风险。
针对辨识出的风险,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作业流程、责任分工和安全要求。
作业前必须进行严格的审批,确保作业方案的安全性。
其次,要做好通风换气工作。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分析及管控摘要:近年来,我国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时有发生,仅2020年就发生了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20起,死亡人数高达62人,其中有接近一半的人是盲目施救而死亡的。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多发、易发、伤亡扩大的情况反映了其作业风险巨大。
为了预防和减少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相关企业应正确认识有限空间的风险特性,加强对有限空间作业的管控,提升作业安全管理水平,为正常生产经营保驾护航。
关键词:安全;有限空间;风险分析;管控引言有限空间施工涉及到了许多行业,但由于其通风不良、存在有毒气体以及氧浓度低等的施工条件,使得有关人员在作业过程中面临一定的风险,为此企业应当增强对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
1、有限空间作业常见风险隐患有限空间作业是一种危险性较大的特种作业,在能源、冶金、建筑、机械、危险品、纺织、烟草等行业存在较广泛。
有限空间作业的主要危险因素有火灾爆炸、中毒窒息及人员被困等,以上因素均可能造成操作人员伤亡或设备设施损毁。
有限空间具有出入口狭小、进出不便、通风不良的结构特点,容易造成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聚集;有限空间通常光线暗弱,容易干扰作业者视觉;空间内的回声会干扰作业者听觉;空间内作业人员与外界沟通不畅;等等,因此,在有限空间进行作业容易产生以下几种作业风险隐患:1)有限空间内含有的有害物质浓度超过了立即威胁生命或健康的浓度。
若同时作业人员未佩戴呼吸防护用品或呼吸防护用品因故障等原因失效,导致过量有害物质侵入身体,对作业人员构成生命威胁。
如二氧化碳、硫化氢、甲烷等,如果作业人员吸入过量有害气体,将会中毒或窒息。
2)由于通风不良,长时间作业导致空间内氧气含量不足,引起缺氧窒息事故。
3)易燃易爆气体集聚,达到爆炸极限,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4)其他诸如淹溺、坍塌掩埋、触电、机械伤害、噪声、高处坠落、滑倒、绊倒及跌倒、坠物伤害、灼伤、中暑等。
有限空间作业的事故具有季节性特点,一般春夏两季多发,此外最频发的事故类型主要是中毒和窒息,而由于没有制度保障或没有应急演练造成的盲目施救也可能导致事故扩大。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引言:在工业生产和施工现场中,有些作业场所限制了操作人员的进出,通常被称为有限空间。
这些空间通常是封闭的、狭窄的或有潜在危险性的,因此需要采取特殊的安全措施来保护作业人员免受伤害。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限空间作业的常见风险及相应的安全知识,以提供给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参考。
一、有限空间作业的风险1. 窒息风险:有限空间可能存在缺氧或有有害气体的积聚,操作人员在此环境下工作时可能会窒息而导致死亡。
2. 中毒风险:有限空间中可能存在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操作人员如果吸入过多会中毒而危及生命。
3. 火灾爆炸风险:由于有限空间的封闭性和潮湿性,易造成可燃气体的积聚,一旦有火源进入有限空间,就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4. 感电风险:有限空间中存在电气设备和线路,如果操作人员接触到带电部位,就有可能发生触电事故。
5. 坠落风险:有限空间通常是狭小的空间,高度不断变化,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因为坠落而受伤。
二、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知识1. 了解有限空间的特性: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之前,首先要了解有限空间的特性,包括空间的尺寸、通风情况、可能存在的有害气体等。
只有充分了解这些特性,才能做出科学的作业计划和安全措施。
2. 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在进入有限空间之前,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护服、防滑鞋等。
这些装备能够有效地保护操作人员免受有害气体和其他物质的侵害。
3. 确保通风良好:通风是预防有限空间作业中窒息和中毒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进入有限空间之前,应确保通风设备正常运行,能够及时排除空间中的有害气体,并保持足够的氧气供应。
4. 测试有害气体浓度:在进入有限空间之前,需要使用适当的气体检测仪器测试空间中可能存在的有害气体浓度。
如果气体浓度超过安全范围,就不能进入有限空间进行作业。
5.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在有限空间作业中,操作人员常常无法直接接触到外界或其他队员,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有限空间作业危险特性及风险识别
1、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特性:
①作业环境情况复杂;
②危险性大,发生事故后果严重;3)容易因盲目施救造成伤亡扩大。
2、有限空间风险分析:
③中毒:有限空间容易积聚高浓度有害物质,引起中毒。
有害物质可能是原来就存在于有限空间的,也有可能是在作业过程中住建积聚形成的。
生产、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或因生化反应(蛋白质腐烂)呼吸作用等,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容易积聚,一段时间后会形成较高浓度的有毒有害气体,如硫化氢(H2S)、一氧化碳(CO)。
④窒息:空气中氧气浓度过低会引起缺氧窒息。
有限空间氧气被细菌消耗导致缺氧;在有限空间中进行焊接、加热、切割作业会消耗氧气,导致缺氧;氧气呗惰性气体置换,导致缺氧。
⑤火灾、爆炸:有限空间呗积聚了易燃易爆气体,易燃易爆气体浓度大道爆炸极限,遇火源会引起火灾、爆炸。
有机物分解会产生甲烷(CH4)、一氧化碳(CO)、硫化氢(H2S)等可燃气体,导致爆炸和火灾。
⑥其他危害:有限空间除了以上三种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外还存在:淹溺、坍塌、触电、坠落、机械伤害、灼烫、高温等危险有害因素。
一、什么是有限空间?答: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二、有限空间作业存在那些危险?答:有限空间作业主要存在以下危害:(一)中毒危害:有限空间容易积聚高浓度的有毒有害物质。
有毒有害物质可以是原来就存在于有限空间内的,也可以是作业过程中逐渐积聚的,比较常见的有:(1)硫化氢。
如清理、疏通下水道、粪便池、窑井、污水池、地窖等作业容易产生硫化氢。
(2)一氧化碳。
如在市政建设、道路施工时,损坏煤气管道,煤气渗透到有限空间内或附近民居内,造成一氧化碳积聚,以及在设备检修时,设备内残留的一氧化碳泄漏等。
(3)苯、甲苯、二甲苯。
如在有限空间内进行防腐涂层作业时,由于涂料中含有的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的挥发,造成有毒物质的浓度逐步增高等。
(二)缺氧危害:空气中氧浓度过低会引起缺氧。
(1)二氧化碳。
由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在长期通风不良的各种矿井、地窖、船舱、冷库等场所内部,二氧化碳易挤占空间,造成氧气浓度低,引发缺氧。
(2)惰性气体。
工业上常用惰性气体对反应釜、贮罐、钢瓶等容器进行冲洗,容器内残留的惰性气体过多,当工人进入时,容易发生单纯性缺氧或窒息。
氮气、甲烷、丙烷也可导致缺氧或窒息。
(三)燃爆危害:空气中存在易燃、易爆物质,浓度过高遇火会引起爆炸或燃烧。
(四)其他危害:其他任何威胁生命或健康的环境条件。
如坠落、溺水、物体打击、电击等。
三、有限空间作业危害有什么特点?答:1.可导致死亡,属高风险作业。
2.有限空间存在的危害,大多数情况下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如加强培训教育,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和应急抢险设备等。
3.发生的地点形式多样化。
如船舱、贮罐、管道、地下室、地窖、污水池(井)、化粪池、下水道、发酵池等。
4.一些危害具有隐蔽性并难以探测。
5.可能多种危害共同存在。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清单
1. 窒息和缺氧风险: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有害气体、化学物质
或缺氧的情况,导致作业人员窒息或缺氧。
例如,氧气浓度低、有
毒气体泄漏等。
2. 火灾和爆炸风险: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易燃物质或可燃气体,一旦遇到火源或引发爆炸,可能导致严重的火灾事故。
3. 意外启动和能源危险:在有限空间中,机械设备或能源系统
的意外启动可能造成伤害,例如旋转设备、移动机械部件或高压气体。
4. 跌落和坍塌风险: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坍塌的结构或不稳定
的地面,作业人员可能会从高处坠落或被掩埋。
5. 热应激和高温风险: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高温环境,作业人
员可能遭受热应激、中暑或烫伤。
6. 通风不良和空气污染风险: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通风不良或
空气污染,作业人员可能受到有害气体、粉尘或化学物质的影响。
7. 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在有限空间中,由于各种原因(如设备故障、天气变化等),可能发生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作业人员需要迅速应对,否则可能导致伤害或生命危险。
8. 限制的出入口和救援困难:有限空间的出入口通常较小,限制了救援人员的进入和作业人员的紧急撤离,增加了救援困难和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清单,实际情况可能因不同的有限空间作业而有所不同。
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应该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和安全计划,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和控制这些风险,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有限空间作业危险特性及风险辨识1. 引言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人员在限制通风、进出困难、环境复杂、空间狭小的场所中进行的作业活动。
这种作业活动存在着高度的危险性,如窒息、中毒、爆炸、火灾、坍塌等。
因此,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需要对其风险进行辨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管理,以保证工作安全。
2. 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特性2.1 空气质量不佳有限空间内通风条件较差,空气循环不畅,易产生有害气体和二氧化碳等。
这些气体在人体呼吸过程中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导致情况危急。
2.2 窒息和中毒由于空间太小,人员活动受限制,危险物质不易扩散,一旦有有毒气体或有害物质泄漏,很容易导致人员窒息和中毒,导致生命危险。
2.3 爆炸和火灾在有限空间中作业,易产生静电,如果有燃烧性物质,可能导致爆炸和火灾,造成重大伤害和财产损失。
2.4 溶液泄漏在有限空间内进行化学实验或清洗设备时,可能会发生溶液泄漏,导致地面湿滑,容易打滑,造成人员受伤。
3. 风险辨识风险评估是有限空间作业风险辨识和控制的基础。
以下是进行风险评估的一些关键步骤:3.1 识别危险源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场所、环境和装备进行评估,识别潜在的危险源,包括化学、物理和生物的危险源。
3.2 评估风险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包括确定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可能对人员造成的危害程度。
3.3 制定措施根据危险源的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措施来减轻或消除潜在的危险源,包括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提高安全意识、提高设备维护保养的水平等措施。
3.4 监督和审核对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监督和审核,确保其有效性和及时性,避免潜在风险转化为事故。
4. 结论有限空间作业存在多种危险特性,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的制定,以确保人员安全和作业质量。
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应该加强安全管理和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作业安全和环境保护。
有限空间作业风险及预防措施一、什么是“有限空间”?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通俗一点讲,一切通风不良、容易造成有毒有害气体积聚和缺氧的设备、设施和场所都叫有限空间。
有限空间分为3类:第一类是密闭或半密闭设备,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第二类是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第三类是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
在有限空间的作业都称为有限空间作业。
二、有限空间作业涉及哪些行业和领域?存在哪些安全风险?有限空间作业涉及的行业领域非常广泛,如矿山、化工、炼油、冶金、建筑、电力、造纸、造船、建材、食品加工、餐饮、市政工程、城市燃气、污水处理、特种设备等。
有限空间作业存在着可能发生中毒、窒息、爆炸、火灾、坠落、溺水、坍塌、触电、机械伤害、烫伤等事故的风险,其中中毒、窒息和爆炸事故较为常见。
关于中毒。
有限空间容易积聚高浓度的有害物质,如硫化氢、一氧化碳等,这些有害物质可能是原来就存在于有限空间的,也可能是在作业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
硫化氢是无色、有臭鸡蛋味的窒息性毒气,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物,对黏膜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一定浓度时可发生急性中毒,浓度极高时,可发生“电击样”死亡。
硫化氢浓度极高时却无味,比重比空气重,易沉积于坑、池、井的底部。
若工人进行整治沼泽地、沟渠、水井、下水道、隧道以及清除垃圾、污物、粪便、有机物腐败物质等作业时,则极有可能接触到硫化氢。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有爆炸性,是最常见的有害气体。
接触一氧化碳的工业有:冶金炼钢、炼铁、炼焦、锻造和铸造;化学工业中合成氨、甲醛、甲醇、丙酮以及草酸等。
有限空间作业危险特性及安全管理摘要:有限空间作业是指进入或探入有限空间进行的作业,有限空间作业在多个领域都有存在,如进入塔楼、水井等。
在有限空间的作业常常会面对气体危害或多种危害共存的情况,并且危害特性具有突发性、隐蔽性及发生地点多样化等特点。
有限空间是一种风险较高的作业形式,尤其是在煤矿、化工等行业,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中毒、窒息、燃爆等人身伤害事故。
基于此,文章就结合某项目,分析有限空间作业危险特性及安全管理。
关键词:有限空间作业;危险特性;安全管理1有限空间作业的定义和危害因素有限空间是指进出口受限,自然通风不良,可能存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或缺氧,对进入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胁的封闭、半封闭设施及场所,有限空间分为地下有限空间、地上有限空间和封闭或半封闭的设备,如管道、地下仓库、烟道等。
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主要受作业环境和作业过程等方面的危害。
第一,作业环境的危害主要是由气体和病原体组成。
如天然气、甲烷等,这些气体主要来源于地下管道的泄露。
除此之外,最严重的是由于有限空间的透气性差,会存在很多的有害气体如硫化氢、沼气等常见有害气体。
在病原体危害中,因为有限空间包括沼气池、废置井等地点,其中的有害病在气体危害中最常见的是由于通风不良、生物的呼吸作用或物质的氧化作用,使有限空间形成的缺氧状态。
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氧浓度低于19.5%,就会有缺氧的危险,可能导致室息事故发生。
同时空间内还可能存在着易燃易爆气体和蒸汽的危险,病毒、细菌和钩端螺旋体等会经由皮肤传入人体,导致病毒的扩散。
有限空间作业环境中气体及病菌危害具有极强的隐蔽性,毒害气体短时间致人死亡的突发性,各种危险因素一定条件下可同时存在。
第二,作业过程的危害和作业流程、管理和操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一是未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未告知作业人员危险有害因素及防控措施,未进行有限空间作业票审批制度,未履行有限空间“先通风-后检测-再作业-实时检测”的程序,未提供合格有效的劳动用具,监护人员未在场监控,未制定应急救援方案,人员不清楚应急流程等事前管控措施的缺失均是致使人员受到伤害的重大危险因素;其二是有限空间作业可能与动火、盲板抽堵、高处作业、临电等特殊作业相混杂结合,危险因素进一步复杂化,稍有不慎就导致危险事故的发生,其三是作业人员对于有限空间作业的认知不足,存有的麻痹大意、省能侥幸等心理状态,行为上无法自控,致使操作出现差错从而引起的人员伤害事件。
有限空间风险等级判定的相关依据与规范有限空间风险等级判定的相关依据与规范引言:有限空间,也称为封闭空间或密闭空间,是指具有限定进入和通风条件的工作环境,如储罐、沉井、管道、锅炉等。
由于有限空间的特殊性,存在一定的工作风险,因此对于有限空间的风险等级判定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评估依据和相关规范两个方面,介绍有限空间风险等级判定的相关知识。
评估依据:1. 空间特性:在判定有限空间的风险等级时,首要考虑的是空间本身的特性。
封闭空间的尺寸、形状、高度以及空气流通情况等因素,将直接影响其中工作人员的安全。
对于大型、复杂的有限空间,由于其可行进的空间较少,存在更高的风险。
2. 周围环境:周围环境因素也是评估有限空间风险等级的重要依据之一。
评估人员需要考虑有限空间附近是否有有害物质的存在,如毒气、易燃物质等,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工作人员的安全。
另外,评估人员还需要考虑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因素,以便确定工作人员在有限空间中的工作适应性。
3. 工作任务:有限空间内的工作任务也是评估风险等级的重要依据之一。
不同的工作任务将决定工作人员所面临的风险程度。
需要接触高温物质或进行焊接作业的工作,将比简单巡视或清理工作所面临的风险更高。
相关规范:1. 《有限空间安全管理规范》:该规范是中国国家标准,旨在规范有限空间的安全管理工作。
该规范明确了有限空间风险评估、安全措施、培训要求等方面的要求。
根据该规范,有限空间的风险等级判定应结合空间特性、周围环境、工作任务和人员身体状况等进行综合评估。
2. OSHA标准29 CFR 1910.146:该标准是美国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局制定的,对于有限空间的安全管理提供了详细的规定。
该标准要求雇主制定适当的程序,对有限空间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安全计划。
在风险等级判定方面,标准明确了评估空间特性、周围环境、工作任务、人员熟练程度和出口设置等方面的要求。
3. 《封闭空间作业管理办法》:该办法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制定,适用于石油天然气行业中的封闭空间作业管理。
有限空间作业危险特性及风险辨识
(一)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特性。
(二)有限空间作业风险辨识。
窒息:二氧化碳、氮气、氩气、甲烷和水蒸气等气体浓度过高造成氧气浓度不足。
中毒:硫化氢、一氧化碳、苯、甲苯、二甲苯等容易引起中毒。
爆燃/爆炸:甲烷、氢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可燃性粉尘等。
其他危害:如中暑、淹溺、高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噪声、粉尘等。
典型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有限
空间种类有限空间名称
主要危险
有害因素
封闭或半封闭设备船舱、储罐、车载槽罐、
反应塔(釜)、压力容器
缺氧窒息、
一氧化碳中毒
(CO)
挥发性有机溶剂
中毒、爆炸冷藏箱、管道缺氧窒息
烟道、锅炉
缺氧窒息
一氧化碳中毒
(CO)
地下地下室、地下仓库、隧道、地窖缺氧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