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藏戏》
- 格式:docx
- 大小:12.09 KB
- 文档页数:3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7课藏戏词语解释语文六年级下册第7课《藏戏》通过让同学们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藏族的文化。
店铺在此整理了语文六年级下册第7课《藏戏》词语解释,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语文六年级下册第7课《藏戏》词语解释剧种:戏剧艺术的种类。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可形容人的暴怒喊叫。
吞噬:噬:咬。
吞食。
雄浑:本课指歌声雄壮浑厚。
活佛:本课指喇嘛教中用转世制度继位的上层喇嘛。
女巫: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女人。
压抑:对感情、力量等加以限制,使不能充分流露和发挥。
敦厚:忠厚。
演绎:一种推理方法,由一般原理推出关于特殊情况下的结论。
本课可作表演、表现来理解。
招徕:招揽。
本课指藏戏开场用陈述藏戏历史的方式招揽观众。
优哉:优:美好,舒服;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开山鼻祖:开山:佛教用语,指最先在某座名山创立寺院。
鼻祖:比喻创始人。
原指某一事业的创始人。
本课指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创始人。
两面三刀:比喻阴险狡猾,当面一套,背地一套。
随心所欲:随:听任;欲,想要,希望。
心里想要怎么做就怎么做。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7课《藏戏》课文解释《藏戏》这篇课文,介绍了藏戏这个剧种的发源,戏剧的表演形式程序等内容。
其中有一部分介绍了藏戏中人物的“面具”。
文中说,“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所带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
善者的面具是白色的,白色代表纯洁;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威严;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
绿色代表温顺;活佛的面具是黄色的,黄色代表吉祥;舞女的面具是半黑半白,象征其两面三刀性格;妖魔的面具是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恐怖;村民老人的面具则是用黄布缝制,眼睛、嘴唇处挖一个窟窿,以示朴实敦厚。
”文中还说,“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这是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得以保留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藏戏的面具是一种“象征物”,面具的背后隐含着一定的象征意义。
六年级《藏戏》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藏戏》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藏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剧种系统,由于青藏高原各地自然条件、生活习俗、文化传统、方言语音的不同,它拥有众多的艺术品种和流派。
接下来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了人教版六年级《藏戏》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藏戏》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本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所介绍的剧种学生们比较陌生。
文章开头用了三个排比句“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结束呢?”既道出了藏戏的特点,又引起了读者的极大兴趣。
唐东杰布,明代著名的建筑师,藏戏的创始人,是藏族人民心目中智慧的化身。
课文以一个美丽的故事为引子,娓娓道来,为我们讲述着藏戏的由来,藏族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怀着对藏族人民的无比热爱,“许下宏愿,发誓建桥”。
和七位“能歌善舞”的姑娘组成了第一个藏戏班子,于是世界上从此有了这“简朴”的藏戏。
整篇文章以“简朴”为特征,为我们介绍了这承载着藏族历史和文化的“活化石”。
【学情分析】我班学生总体上学习基础不够扎实,两极分化距离较大。
同样的一篇课外阅读作业,最快的学生与最慢的学生在阅读完成时间上整整相差近一倍的时间。
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基础之间形成鲜明的反差,也就是简单的知识学生表现为很强的表现欲望,积极性高涨;而对于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学生望而生畏,表现出无能为力的态度。
【我的思考】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中介绍的剧种学生们虽陌生,但插图中那花花绿绿的服饰对学生来说也是不小的吸引。
本课除了一些人名,地名生僻词以外,文章通俗易懂,段落层次也比较清晰。
所以我围绕课前阅读提示,确定了最基本的三点学习要求,并借助图片、资料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完成学习目标中的任务。
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剧种、面具、激流、发誓、布施、鼻祖、柔顺、压抑、能歌善舞、别无所求、蜂拥而来、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等词语。
六年级语文下册《藏戏》课文原文及赏析
《藏戏》课文原文
藏戏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剧种,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藏语中,藏戏被称为“阿吉拉姆”,意为“仙女姐妹”。
相传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内容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
藏戏的表演形式也非常独特,它以唱为主,说白很少。
演员们戴着面具演出,形象鲜明、夸张。
演出一般分为三部分:开场仪式、正戏和结尾祝福。
开场仪式庄严隆重,正戏则表演故事的主要情节,结尾祝福则往往是一些寓意吉祥的话语。
藏戏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民族精神的体现。
《藏戏》赏析
《藏戏》这篇文章向我们介绍了藏戏这一独特的民族艺术形式,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展现了藏戏的独特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整篇文章结构紧凑,层次分明。
开头简要介绍了藏戏的名称和起源,引出了下文的内容。
接着详细介绍了藏戏的表演形式和特点,使读者对藏戏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最后总结全文,点明藏戏在藏族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在语言运用方面,文章运用了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使读者对藏戏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
同时,通过举例子的方式,使得文章内容更加具体、有力。
总之,《藏戏》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介绍民族文化的文章,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藏戏的基本知识和特点,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藏族人民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藏戏》教案(通用15篇)2022-12-15人教版六年级语文——《藏戏》教案(通用15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藏戏》教案篇1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传奇、咆哮、旷野、机箱、柔顺、象征、妖魔、恐怖、一无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身无分文、两面三刀、别无所求、随心所欲”等词语。
2、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重点: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藏族的文化。
难点: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生动形象的表达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第一课时一、导入观看录象,感受丰富多样的戏曲种类。
学生:听一听,看一看,猜猜这些分别属于那个剧种。
二、授新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去领略有着悠久历史,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藏戏。
由上一课我国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俗引入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那么作者都介绍了藏戏的哪些方面,又是如何组织材料的呢?组织学生交流并适当引导小组分别汇报所搜集到的关于藏戏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视频资料等等。
三、整体感知藏戏是如何形成的呢?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文章讲了哪几部分内容?作者又是如何将这些材料组织起来的?(明确:形成和特色,从事物的不从角度对其进行了介绍)四、具体分析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指名1—2名绩优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藏戏的形成,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提出需要补充的内容。
学生自由表达,如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七位姑娘的义举,……第二课时藏戏有哪些特色呢?找出文中描写藏戏特色的段落,并概括藏戏都有哪些特色?出示幻灯片的面具的舞台的演唱风格引导学生具体分析介绍藏戏特色的段落出示相关图片组织学生交流体会作者是怎样概括的?小组讨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读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段落,把藏戏的主要特点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出来。
组织学生交流,说说你是从哪体会到的?①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②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③结合看戏人,来体会轻松自然、随心所欲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读课文第一部分:连用三个反问句,并构成排比小组合作讨论: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呢?明确: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为下文做铺垫;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同时吸引读者。
【导语】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
它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久远的戏剧之⼀。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学习⽬标: 1、读读记记“传奇、咆哮、旷野、吉祥、柔顺、象征、妖魔、恐怖、⼀⽆所有、哄堂⼤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分⽂、两⾯三⼑、别⽆所求、随⼼所欲”等词语。
2、默读课⽂,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和丰富的⽂化内涵。
3、学习⽂章准确的说明和⽣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领悟表达⽅法。
教学重点: 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和丰富的⽂化内涵。
教学难点: 学习⽂章准确的说明和⽣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领悟表达⽅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搜集关于藏戏的图⽚、⾳乐集⽂字资料;搜集感兴趣的其他剧种的资料。
整体设计意图: 《藏戏》是⼀篇略读课⽂,主要讲了藏戏的形成和藏戏的特⾊。
⽂章结构清晰,语⾔⽣动传神,富有⽂学⾊彩。
教学本课,我采⽤先“明确学习任务,再学习课⽂”的⽅法,让学⽣从⼀开始就明确了学习任务,将精⼒全部投⼊到学习中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导⼊新课,明确学习任务 1、不同的地⽅不仅有不同的节⽇风俗,还有独具特⾊的艺术样式,⽐如,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东北的⼆⼈转。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讲的是藏族的传统剧种——藏戏。
(板书课题) 2、默读“⽂前提⽰”,看看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提出的要求是:弄清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在⽤⾃⼰的话说⼀说。
) 【设计意图】 学⽣明确学习⽬的,可以有效利⽤课堂时间完成学习任务。
⼆、初读课⽂,学习⽣字、新词 1、⾃由读课⽂,读准字⾳、读通句⼦ 2、检查读⽂,相机指导学⽣把课⽂读通顺,理解“咆哮、吞噬、雄浑、开⼭⿐祖”等词语。
【设计意图】 让学⽣在语⾔环境中学习、理解词语,更容易掌握。
三、再读课⽂,理清思路 1、默读课⽂,思考:藏戏与其它剧种相⽐,独具魅⼒的地⽅是什么?画出相关段落。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笔记人教版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还是从西藏高僧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
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什么桥梁,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
于是,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
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阵哄堂大笑。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传奇。
唐东杰布在山南琼结,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位姑娘,组成了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用歌舞说唱的形式,表演宗教故事、历史传说,劝人行善积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
随着雄浑的歌声响彻雪山旷野,有人献出钱财,有人布施铁块,有人送来粮食,更有大批的农民、工匠跟着他们,从一个架桥工地,走到另一个架桥工地……藏戏的种子随之洒遍了雪域高原。
所到之处,人们为姑娘们俊俏的容貌、婀娜的舞姿、优美清新的唱腔赞叹不已,观众们惊叹道:莫不是阿吉拉姆下凡跳舞了吧!以后人们就将藏戏演出称为“阿吉拉姆”。
就这样,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
善者的面具是白色的,白色代表纯洁;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威严;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柔顺;活佛的面具是黄色的,黄色代表吉祥;巫女的面具是半黑半白,像征其两面三刀的性格;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恐怖;村民老人的面具则用白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嘴唇处挖一个窟窿,以示朴实敦厚。
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这是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得以保留的重要原因之一。
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背景。
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
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以下是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藏戏》一课的课后生字及其组词:生字:
1.雄(xióng):雄壮、雄伟、雄浑、雄心壮志
2.峻(jùn):峻峭、峻岭、峻拔、高峻
3.旷(kuàng):旷野、空旷、旷达、心旷神怡
4.渲(xuàn):渲染、渲淡、渲晕、渲浸
5.勒(lè):勾勒、勒令、勒索、勒石
6.蹄(tí):马蹄、蹄疾步稳、蹄铁、蹄声
7.貌(mào):面貌、相貌、貌不惊人、貌合神离
8.羞(xiū):害羞、羞涩、羞愧、羞人答答
9.涩(sè):涩滞、涩味、涩口、涩然
这些生字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能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当的组词进行练习和巩固。
同时,也可以通过造句、填空等形式,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掌握这些生字和词组。
藏戏说课稿藏戏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藏戏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藏戏说课稿1一、教材简析(一)教材解读《藏戏》一文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组的第二篇课文,是本单元的第一篇略读课文。
这一单元的主题为“中华民风民俗”,通过本单元第一篇讲读课文《北京的春节》与略读课文《各具特色的民居》这两课的学习,学生已了解了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感受到了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含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同时也进一步了解了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了作者怎样谋篇布局。
《藏戏》一课随着作者脉络清楚、有点有面、有详有略的描述,绚丽多彩的藏戏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展现在读者面前,它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继续引领学生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生形象地表达;二是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藏族的文化。
(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了解藏戏的特点以及艺术特色。
教师还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的资料帮助学生感受藏戏的艺术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藏戏的喜爱与赞叹之情。
(2)激发学生对祖国戏剧艺术、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四)教具准备:中国各种地方戏剧的录音片段(五)课时安排:1课时二、说教法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备课前我仔细阅读了教材和教参,对本课的情知因素进行充分挖掘,在教学时,我努力尝试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课文中蕴含的内容、表达的思想。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阅读训练4.藏戏课内阅读(一)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一座桥,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被咆哮.(xiāo xiào)的江水吞噬。
于是,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sì shì)架桥,为民造福。
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阵哄堂大笑。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传奇。
唐东杰布在山南琼结,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兄妹,组成了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用歌舞说唱的形式,表演历史故事和传说,劝人行善积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
随着(雄浑雄厚)的歌声响彻雪山旷野,有人献出钱财,有人布施铁块,有人送来粮食,更有大批的渔民、工匠、流浪汉跟着他们,从一个架桥工地,走到另一个架桥工地。
随着铁索桥一座接着一座地架起来,藏戏的种子也随之(撒遍撒满)了雪域高原。
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1.选择括号内正确的读音和词语,打“√”。
2.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哄”在字典里共有三种读音:①hōng;②hǒng;③hòng。
在词语“哄堂大笑”中应读第种读音。
我能用另外两种读音各组一个词:、。
4.“宏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们哄堂大笑是因为人们觉得他不仅无钱,而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58座”说明_________________,“开山鼻祖”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二)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还是从西藏那个僧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4《藏戏》课文原文知识点、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课文原文4.藏戏不同的地方不仅有不同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样式。
这篇课文讲的是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
默读课文,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还是从西藏那个僧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
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一座桥,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
于是,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
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阵哄堂大笑。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传奇。
唐东杰布在山南琼结,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兄妹,组成了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用歌舞说唱的形式,表演历史故事和传说,劝人行善积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
随着雄浑的歌声响彻雪山旷野,有人献出钱财,有人布施铁块,有人送来粮食,更有大批的渔民、工匠、流浪汉跟着他们,从一个架桥工地,走到另一个架桥工地。
随着铁索桥一座接着一座地架起来,藏戏的种子也随之撒遍了雪域高原。
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传说,唐东杰布在母亲的肚子里待了80年,出生时头发胡子都白了。
因此,在藏戏里,他的面具是白色的,前额饰有日月,两颊贴着短发,眉眼嘴角永远带着神秘的笑。
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
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威严。
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柔顺。
巫女的面具是半黑半白,象征其两面三刀的性格。
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恐怖。
村民老人的面具则用白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和嘴唇处挖出窟窿,以示朴实敦厚。
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背景。
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鼓、一钹为其伴奏。
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藏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积累言语中的好词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藏戏以及藏戏的形成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以学生自读为主,了解藏戏的特点以及艺术特色。
同时,借助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感受藏戏的艺术魅力。
5、激发学生对藏戏的喜爱之情,了解藏族文化。
教学重点: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教学难点:体会写法,感受语言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及搜集到的关于藏戏的图片、文字资料;搜集感兴趣的其它剧种的资料。
学生:1、通过网络或者图书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2、熟读课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在开课前老师就想请同学们欣赏一下几个戏曲片段,看看大家能分辨出它们是什么剧种?(川剧、豫剧、越剧、京剧、黄梅戏)
1、播放视频:京剧、豫剧、黄梅戏、越剧片段;同学们猜
2、简介藏戏
还有一种戏,它比京剧还早400多年,被称为藏族文化的“活化石”,它叫“藏戏”(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关于藏戏,你了解多少?
学生简介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师:藏戏顾名思义,是藏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个剧中,在祖国百花艺苑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剧种。
3、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7*藏戏板书课题:藏戏齐读课题
师:首先老师来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词语指名读词语,指名读,正音,齐读,理解词语。
2、细心的同学发现,这篇课文带星号,是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怎么学?
3、生读导读提示,看看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板书形成、特色)
4、师:课文哪些自然段介绍藏戏的怎样形成,哪些自然段介绍了藏戏的特色呢?
三、研读课文
(一)自主研读,了解藏戏的形成。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4-7段,想想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友情提示:学会抓关键词很重要,它就像你要打开一扇门得先找到门把手一样。
课文中有三个词连接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相信你一定能借助这三个关键词很快地把故事复述下来。
2、每场藏戏开演前,雄谢巴都会先从藏戏的历史讲起;今天这出《藏戏》,当然少不了“雄谢巴”。
谁来愿意担当“雄谢巴”向观众们来介绍藏戏的形成。
师:老师来给你起个头:(课件出示)要说藏戏戏神,那就是伟大的唐东杰布,下面由我来介绍他的传奇故事。
3、师:同学们听得真认真,倾听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了解了这个传奇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4、师总结: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民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被誉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时至今日,在每一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有他的画像,接受着一代代艺人的膜拜,也让我们顿生出几分神圣和肃穆感。
(二)自主研读,了解藏戏的特点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藏戏的形成,那么藏戏有什么特色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师:藏戏有什么特色呢?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生说,教师板书(面具、舞台演出时间长)
师:关于面具,你还了解到了哪些?
看着七彩斑斓、风格迥异的面具时,请大家多读几遍课文:
善者的面具是白色的,白色代表纯洁;
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威严;
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柔顺;
活佛的面具是黄色的,黄色代表吉祥;
关于面具,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图片,请大家欣赏,师生对,白色是什么面具,代表什么藏戏的面具还有,屏显欣赏
师:除了面具,藏戏其他方面还有哪些特色呢?我们继续交流。
四、再读课文,赏析写作方法。
学过课文,我们领略了藏戏的艺术魅力,藏戏不愧为藏文化的“活化石”,那么作者又是怎样把藏戏这一独特艺术展示出来的?在写作方面,你有什么收获?
1、详略得当,举例子哪是详写哪是略写。
板书:详略得当
2、师:同学们看,1-3和8-20都写的是藏戏的特色,那3和8段中间插入叙述了藏戏的形成传说。
这种叙述方法就叫插叙。
板书:插叙
3、排比、反问开头,抓住了读者的心、埋下伏笔板书:排比、反问
五、拓展练笔:练习写反问式开头篇方式
1、出示图片,了解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是流传在陕西省北部安塞县一带的一种民间广场群体艺术,是陕北民间艺术中独特而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
它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了粗犷豪放,刚劲激昂,气势磅礴,浑厚雄壮,铿锵有力,流畅飘逸,快收猛放,有张有弛,群而不乱,变化多端等特点。
安塞腰鼓融舞蹈、武术、体操、打击乐、吹奏乐、民歌为一体。
集中表现了陕北人夺取胜利和丰收后的喜悦心情,融合了黄土高原人憨厚、实在、乐观开朗的性格。
同时,它是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再现,是黄河流域文化的组成部分。
因而,它不仅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而且名扬海外,堪称“中国一绝”和“中国第一鼓”。
安塞腰鼓从农村打到城市;从黄土高原打向大江南北;从农家小院打到天安门前;从自编自演走向电影电视屏幕;从农运会打到亚运会;从陕北的穷山沟走上世界领奖台。
安塞腰鼓以它独特而精湛的艺术打遍全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五、总结
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
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部分。
六、作业布置
1、学了本课,老师相信你一定对中国的戏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网上有很多相关的资料,回家之后利用网络了解其他地方的戏剧,增加对戏剧的了解,丰富自己的知识。
2、模仿本课的写法,写一写其它剧种的形成及特色。
板书设计
藏戏
形成为民造福开创藏戏
戴面具演出
特色没有舞台
三五天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