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报告25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3.12 MB
- 文档页数:25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案例分析9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案例分析案例:小明,今年17岁,高二学生,是一个男生。
上课经常迟到,课堂上爱睡懒觉或搞小动作。
作业没按时完成,或者马马虎虎随便了事,许多次,各科目的课代表催他教作业,他因为没有完成而与课代表发生冲突。
老师也因为他上课睡觉和没完成作业而经常批评他,逐渐地他对一些老师有意见。
一提到学习,小明就无精打采,只说没兴趣,就是挨日子混个文凭。
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厌学案例。
案例分析:一、分析思想问题产生的原因(一)矛盾分析法分析其原因(1)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思想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思想矛盾,一类是敌我的思想矛盾,一类是人民内部的思想矛盾。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矛盾已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人民的内部矛盾上升为社会生活的主题。
因此,社会存在的大量思想问题是人民内部的思想矛盾。
学校学生的大部分思想问题也是人民内部的思想问题。
但是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西方的思潮的涌入,稍不留神,功利主义就会膨胀,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就会滋生。
特别是大多青少年网络受众,思想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这些腐朽思想的腐蚀。
在这个案例中,通过访问调查法,访问小明身边的同学,以及通过观察法,观察小明对学习内容的反应,特别是政治老师要密切观察小明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反应。
教育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活动,学习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了统治阶级的意志。
通过这些途径的理解,可以知道小明对学习内容并非反感。
由此也可以看出小明厌学并非是反对教育,反对学习内容,因此,可以说小明的思想矛盾并非是敌我矛盾,而是人民内部矛盾。
总的来说小明的问题就是学习没有积极性,厌学的问题。
(2)把握思想矛盾的特性善于分析和把握思想矛盾的特性,这是深刻认识和正确解决思想矛盾的一个重要环节。
分析思想矛盾的特殊性就要着重分析诸思想矛盾中起主要作用从各种思想矛盾客观存在的相互联结、相互关系出发进行分析,可以明白小明的主要思想矛盾是缺乏学习动力,而次要矛盾是与同学(课代表)相处不和睦、与老师发生分歧、以及纪律松散。
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案例:罗某的思维能力很强,小学时成绩很优秀,深得老师的关注和喜爱。
在在这种氛围下,罗的表现一直很好,直到毕业。
当他升入初中时,罗有点顽皮,不喜欢学习。
但他的班主任非常重视他,对他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并对他给予了特别的关心和指导。
在老师的监督和管理下,罗老师进步很快,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在全县组织的拔尖考试中,罗以优异成绩直接考入省重点考试。
当时,班上只有三名学生被录取。
升到高中后,由于缺乏独立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罗逐渐放松了学习,成绩下降,有了打破罐子和跌倒的想法。
再加上缺乏老师和家长的监督(罗的父母是农民,常年外出工作,没有时间指导和教育罗),罗开始与社会上一些失业青年交往。
在一起摩托车抢劫案中,罗被送进了监狱。
我们都为这样一个可能的学生感到遗憾。
一、中学生的时代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一)积极的生活态度与消极的无所事事并存中学生正处在生理成熟的高峰时期。
他们具有旺盛的精力和充沛的青春活力,而且思维能力很活跃。
他们在社会积极因素的影响下,能够正确地认识社会现实,理解社会需要和看待社会与个人的关系。
同时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他们的竞争意识也更加强烈。
反之,在消极因素的影响下则会错误地认识社会以致走入歧途。
像罗某由于缺少正确的认识,与社会上一些无业青年来往,接受了一些消极行为的影响,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二)优越感和失落感并存于生活情感之中中学生正处在蓬勃向上,风华正茂的青春岁月。
他们在认识社会和人生的时候,往往怀着乐观的情绪,充满了自信,充满了热情。
有些青年学生在生活顺意、获得成功的时候,容易滋生出放荡不羁和骄傲自满的情绪。
有些学生在遇到困难和失败时,易产生自卑感和失落感,表现出一种悲观颓废和萎靡不振的情绪。
像案例中的罗某在进入高中后学习上遇到了挫折,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引导开始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想法。
(三)在人生理想中,高尚的健康与享乐和堕落并存理想是激励学生为开创美好未来而勤奋学习不断进取的内在动力。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分析极端案例富县高级中学赖东亮随着高中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高中,接受高中教育,高中学生已渐渐走出“天子骄子”和“栋梁之才”的神话,回归现实生活。
同样,大学不再是梦想之旅,而是承载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此刻,成长的压力与动力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个人成长与危机同生。
危机在悄悄地走近每一个成长中的学生,在危机中达到自我成长,是每个高中学生面临的任务。
高中生活是紧张的,社会期望高,心理压力大,学习负担重,竞争激烈。
适度的、情绪性的负面情绪是正常的,如果处理得当,是不会对人的生活造成影响的;如果负面情绪得不到合理的宣泄与调节,则会影响人的生活、学习、工作,造成心理受损,甚至导致身体疾病。
针对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够强,我们应当以一定的方法,防患于未然,将极端事件扼杀在源头。
案例一:柳某自入校以来,学习一直不认真,沉迷网络,屡经教育,却不思悔改。
柳的情况引起了班主任的高度重视,老师经过慎重研究,决定从多方面做工作,使他能顺利完成学业。
(一)、让同学及时了解柳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做工作。
对柳进行经常性的辅导,有时也帮助他解决经济困难,随时关注动向。
(二)、班主任通过多次和柳促膝谈心,掌握他的各方面情况,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师生间的信任感,有利于进一步做思想工作。
有了感情做基础,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人生目的、意义、责任感的教育就更容易被接受。
舍友的工作。
要主动帮助和关心他,让他感受到来自同学、老师的关怀和温暖。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成功地让柳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树立信心,点燃了他生命的希望之火。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大多数的学生进入学校后都能继续勤奋学习,而个别的学生却偏离了轨道,沉迷网络,不能自拔,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
所以加强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必须提上日程,如何做好这类学生的思想工作和培养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应该受到学校、老师以及相关领导的重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案例分析一:案例名称:刘星找家教二:案例梗概:刘星功课不断下滑,刘梅准备找个家庭教师来帮助刘星。
刘星的第一个家庭教师姓方,是个彪形大汉,用学院派的教育腔调跟刘星谈话。
结果被刘星连连捉弄。
第二天一个戴着眼镜、个头不高、文质彬彬的姓袁的家教出现在刘星面前,自称来给刘星当家教。
刘星不屑,称自己让这个人在十分钟之内离开。
没想到连使几招,都被袁老师破解。
袁老师使用快乐教育法,通过聊天、打台球、贷分、踢足球等方式让刘星主动学习。
刘星服帖了,可刘梅却不同意袁老师的教育方法了。
刘梅正准备辞退这个袁老师时,袁老师也表示准备回校准备毕业论文了。
临走时,他退还了刘星一百三十六块钱的零花钱,让刘星明白了积少成多的道理。
三:案例分析这个案例根据两个大相径庭的教学效果,可以分为两个小案例,一个是方老师失败的教学案例,另一个则是袁老师成功的教学案例。
接下来我要分析的是方老师教学失败的原因和袁老师教学成功的原因。
袁老师高大威猛,这是刘梅请他做刘星家教的主要原因。
刘梅原以为袁老师的高大威猛可以威慑到刘星,刘星会被吓得乖乖听话,好好学习。
可是,袁老师的教学效果并不好。
在视频的开头,我们可以看出来,刘星对家教是有着极为强烈的抵触情绪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可能性几乎为零。
袁老师并没有主动改善这一局面,没有主动向刘星表达友好,而是以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的气势压迫着刘星,刘星的抵触情绪非但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更加强烈,这就奠定了教学效果不好的基础。
其次,袁老师只是重复着学校里老师的工作——教刘星做题。
他并没有思考刘星学习不好的原因,以刘星的智力和学习能力,如果他想学习,在学校里就能学得很好了,也就不需要家教了。
袁老师没有因材施教,没有结合受教育者的个性进行知识传播,采用灌输知识的办法,根本激发不了刘星的兴趣,教学自然没有不会有好的效果。
再次,当袁老师遇到刘星的挑战的时候,不会灵活地处理这类问题,没有化干戈为玉帛,选择硬碰硬,当刘星的挑战达到他的忍耐极限的时候,他选择了放弃,对刘星的教育工作到此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