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一)讲义第四编
- 格式:ppt
- 大小:11.11 MB
- 文档页数:232
讲义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一、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对先秦文学总体概况、基本特征有个总体把握,为以下各章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使学生了解文学史学习研究的方法与思路;掌握先秦文化经历了由巫官文化向史官文化的嬗变过程,文学也经历了远古时代传说时期文学(口头文学)和书面文学时期,明确认识文学发展与社会文化的密切关系紧,并打上特定时代的社会文化烙印;掌握先秦文学的主要特征。
二、具体内容和要求:1、先秦文化与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2、秦文学作者群的流变:3、秦文学形态特征:三、重点和难点:本章重点在于介绍先秦文化与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使学生充分认识文学发展与社会文化的密切关系,充分阐述先秦文化由巫官文化向史官文化发展的嬗变过程,以及伴随文化的变迁文学发展的变化状况,从而使学生认识掌握文学文化学的研究视角。
四、思考题:1、了解古代文学三古、七段的具体划分;了解三古各期文学发展的主要特点。
2、上古诗歌体现为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特点,有何史料依据?3、上古文学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4、谈谈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
5、理解认识先秦文化与文学发展的密切关系。
第一章上古神话一、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神话的有关知识,认识神话的价值和意义。
二、具体内容:1、中国神话的产生和记录2、中国神话所蕴涵的上古社会文化风貌:3、中国神话及其蕴涵的民族精神4、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三、重点和难点:重点讲授中国神话所蕴涵的上古社会文化风貌及其蕴涵的民族精神,引导学生认识神话作为原始宗教文化下的文学特征,发掘神话丰富的文化内涵。
四、思考题:1、中国神话主要保存在那些古代典籍中?2、中国神话包括几类?3、中国神话蕴涵了哪些民族精神?4、上古神话蕴涵了那些上古社会的文化风貌?5、上古神话体现了先民哪些思维特征??6、上古神话散失的原因是什么?五、参考书:袁珂《中国古代神话》第二章《诗经》一、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掌握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的有关文学史常识,掌握《诗经》丰富的内容、优秀的艺术成就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串讲笔记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编先秦文学[单选、多选]1.“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这条关于上古歌谣的重要论述出自《尚书〃尧典》。
2.“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这一关于上古歌舞的著名记载出自《吕氏春秋〃古乐》。
3.“断竹,续竹,飞土,逐宀六(肉)。
”这首著名的《弹歌》出自《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4.相传为伊耆氏的《蜡辞》曰:“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这首以咒语形式表达的祝词出自《礼记〃郊特牲》。
5.“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这一流畅叶韵的原始歌谣出自《周易〃贲卦》六四爻辞。
6.神话是关于神的故事。
7.关于神话起源的说法有劳动起源说和宗教起源说。
[简答]1.简述神话的性质。
一般地说,神话即是关于神的故事。
我国学者对神话的解释,一般是根据马克思有关神话的论说,指出神话的几个基本特性:(1)神话都是想像或幻想的;(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它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了想像中的“神化”了的现实生活;(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2.简述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神话和传说有紧密联系,又有明显区别。
一般说来,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而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比如关于羿的故事,最早是把羿描绘成为以弓箭射落太阳的神奇的英雄,随着它的流传,这则神话增添了新的内涵。
如《孟子〃离娄下》说:“逢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
”批评羿的弟子逢蒙的卑劣行为。
这样,使这则神话融入了文明时代的伦理观念,加入了道德评判。
第四编第十章唐五代词一、单项选择题1.词是一种于宋代大放光彩的音乐文学,但它的兴起和发展却可追溯到()。
A.两汉时期B.魏晋时期C.隋朝时期D.唐五代时期【解析】D 词是一种于宋代大放光彩的音乐文学,但它的兴起和发展却可追溯到唐五代。
2.词是伴随着()的流行而产生的。
A.雅乐B.清了C.燕乐D.胡部乐【解析】C 在隋唐统一中国后,将胡部乐和中原乐结合起来,成为当时的新乐——燕乐,词是伴随着燕乐的流行而产生的。
3.20世纪初敦煌曲子词的发现证明词起源于()。
A.民间B.私塾C.官府D.宫中【解析】A 20世纪初敦煌曲子词的发现证明词起源于民间。
4.()文人以其敏感和热情开始了对新形式的尝试,标志着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A.初唐B.中唐C.盛唐D.晚唐【解析】B 中唐文人以其敏感和热情开始了对新形式的尝试,标志着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5.《渔父》词是()大历八年(773)在湖州与人唱和时的作品。
A.韦应物B.白居易C.刘禹锡D.张志和【解析】D 《渔父》词是张志和大历八年(773)在湖州与人唱和时的作品。
6.在小令词的词体风格的定型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的是()。
A.白居易和刘禹锡B.温庭筠和韦庄C.李煜和韦应物D.李白和刘禹锡【解析】B 在小令词的词体风格定型过程中,温庭筠、韦庄与其他花间词人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7.词集《花间集》是由()编成的。
A.韦庄B.韦应物C.温庭筠D.赵崇祚【解析】D 后蜀赵崇祚于广政三年(940)编成《花间集》10卷,选录18位“诗客曲子词”凡500首。
8.()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它集中代表了词在格律方面的规范化。
A.《花间集》B.《尊前集》C.《金奁集》D.《浣花词》【解析】A 《花间集》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它集中代表了词在格律方面的规范化。
9.()被列于《花间集》首位,成为花间派的鼻祖。
A.刘禹锡B.韦应物C.温庭筠D.赵崇祚【解析】C 温庭筠被列于《花间集》首位,入选作品66首,他是第一个努力作词的人,长期出入秦楼楚馆,把词同南朝宫体与北里倡风结合起来,成为花间派的鼻祖。
第四编第四章杜甫一、单项选择题1.()享有“诗圣”的声誉,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A. 杜甫B. 李白C. 白居易D. 王安石【解析】A 杜甫享有“诗圣”的声誉,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杜甫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心中的偶像B. 杜甫是儒家文化理想人格的化身C. 杜甫代表着当时的“社会良知”D. 杜甫的思想受道家影响较大【解析】D 杜甫的思想受儒家影响较大,但他与道教、佛教中人也多有来往,未限于一宗一派。
3.杜甫的诗歌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前后的时代动乱,是时代的一面镜子,素有“诗史”的美誉。
A. 黄巢起义B. 安史之乱C. 陈桥兵变D. 靖康之耻【解析】B 杜甫的诗歌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时代动乱。
4.“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出自()。
A. 《自平》B. 《悲陈陶》C. 《忆昔》D. 《悲青坂》【解析】C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出自《忆昔》。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忆昔》描述了安史之乱中的混乱情形B. 杜诗可以证史,补史之不足C. 史实与杜诗相比,史实提供了生动的生活画面D. 杜诗的“诗史”性质,主要在于它提供了史的事实【解析】B 《忆昔》描述了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杜诗提供了生动的生活画面;杜诗的“诗史”性质,主要的还不在于它提供了史的事实。
6.()是一种杂感式的谈艺论文的论诗诗,评古鉴今,开创了文学批评的新方式。
A. 《秋兴八首》B. 《诸将五首》C. 《戏为六绝句》D. 《咏怀古迹五首》【解析】C 《戏为六绝句》是一种杂感式的谈艺论文的论诗诗,评古鉴今,开创了文学批评的新方式。
7.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但其基本风格是()。
A. 清理明快B. 慷慨悲壮C. 沉郁顿挫D. 豪放飘逸【解析】C 杜诗的主要风格特征是沉郁顿挫。
8.杜甫发展了两汉乐府民歌“写时事”的优良传统,创立了()。
A. 自传体诗B. 家事诗C. 新乐府D. 即兴诗【解析】C 杜甫创立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乐府。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编先秦文学(考试比重25%)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毛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尚书尧典》: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吕氏春秋古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原始歌舞是初民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庆祝、祭典活动本身。
《周易》的筮辞可以看到原始歌谣的影像。
原始歌舞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
《蜡词》是冬令蜡祭时的祝词。
神话:关于神的故事。
基本特征:想象或幻想。
远古人类对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说明。
反映远古人类解释征服自然的愿望。
神话是人类没有能力符合实际的解释自然社会现象的产物。
神话与传说的区别:神话产生比传说早,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神话具有明显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有人间的行为准则。
神话的产生:劳动起源说、宗教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神话伴随初民的劳动生活产生。
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宗教起源说: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宗教活动。
万物有灵的观念。
原始宗教意识的产生。
我国神话:女娲、羿、鲧、禹、黄帝我国神话的特征:1.围绕人的生存这个主题。
2.其中的英雄人物斗志激扬、本领神异,有英雄气魄。
对人生积极进取、昂扬向上。
3.情感浓烈,形象鲜明,想象力厚实。
4.神话是一种集体创作。
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开创为人生的主题,成为我国文学发展主流。
神话富于情感、形象、想象的特征也影响后世文学并成为后世文学的题材源泉。
第二章《诗经》《诗经》: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原本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后尊为“经”。
2.收录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
3.包孕《国风》《小雅》《大雅》《颂》《诗经》的收集和编定:采诗、献诗、孔子删诗汉代学者的“采诗”说法: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班固《汉书食货志》)献诗:瞽献曲,史献书。
(《国语周语上》)最早提出“孔子删诗”的说法是司马迁。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诗经》分类:风、雅、颂最早明确在分类意义上指谓《诗经》的风、雅、颂是战国末期的荀子。
第四编第二章盛唐的诗人们一、单项选择题1.有“当代诗匠”之称的诗人是()。
A.王维B.孟浩然C.杜牧D.贾岛【解析】A 崔兴宗称王维为“当代诗匠”。
2.其五言诗被赞为“天下称其尽美矣”的诗人是()。
A.王维B.孟浩然C.杜牧D.贾岛【解析】B 王士源说孟浩然的五言诗“天下称其尽美矣”。
3.王维表现盛唐人豪迈气概的游侠诗的代表作()。
A.《辛夷坞》B.《辋川集》C.《山居秋暝》D.《少年行》【解析】D 王维的《少年行》是表现盛唐人豪迈气概的游侠诗的代表作之一。
4.真正奠定王维在唐诗史上大师地位的,是他的()。
A.边塞诗B.咏物诗C.送别诗D.山水田园诗【解析】D 真正奠定王维在唐诗史上大师地位的,是其抒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
5.王维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里,创造出的意境是()。
A.空明境界,宁静之美B.清纯情思,明净之美C.诗中有画,画中有诗D.壮伟之情,豪侠之气【解析】C 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里,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静逸明秀诗境。
6.下列诗句中出于王维《山居秋暝》的名句是()。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C.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D.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解析】B 《山居秋瞑》全文如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7.下列诗句中出于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的名句是()。
A.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C.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D.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解析】A 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这首诗是赠张说的(一说赠张九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是非同凡响的盛唐之音,成为咏洞庭的名句。
8.诗风与王、孟相近的诗人中,成就最高的是()。
A.杜甫B.裴迪C.储光羲D.常建【解析】D 与王、孟诗风相近的诗人中,常建的创作成就最高。
9.在动辄自比王侯的盛唐诗人中,唯一做到高官而封侯者是()。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袁行霈版)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1、神话2、神话的历史化三.填空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 《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 :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它保存在《淮南子》中。
四.简答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五.论述根据你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第二章《诗经》一.背诵和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二.解释:1、风雅颂 2、赋比兴 3、四家诗三.填空1。
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 年间的 305 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的“雅”分和,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和篇作品,共40篇/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和。
现在流传下来的是,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
《毛诗正义》是西汉毛亨传,东汉笺,唐疏。
《诗集传》是南宋注的。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和。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它们和、、合称为诗之“六义”。
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是“”,“”,“”。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和 5篇。
第11章李商隐11.1 复习笔记一、李商隐的生平与诗歌内容1.李商隐的人生遭遇及其灵心善感的气质(1)家世的孤苦不幸,加之瘦羸文弱,形成李商隐易于感伤的性格,但同时也促使他谋求通过科举振兴家道,锻炼了他坚韧执著的追求精神。
(2)“牛李党派”之争及妻子的离世,促成了李商隐易于感伤的、内向型的性格与心态。
他所秉赋的才情,他的悲剧性和内向型的性格,使他灵心善感,感情异常丰富细腻。
2.李商隐的思想李商隐晚年借佛理解脱烦恼,思想中儒佛道的成分兼而有之。
他有“匡国”用世之心,也有过出世的念头。
他重视自身的价值与创造,反对机械复古,认为道并非周、孔所独能,自己和周、孔都体现着道。
为文不必援经据典,不必忌讳,应挥笔独创,不甘居古人之下。
从这种颇具锋芒的议论中,可见其思想的自主与自信。
3.诗歌内容:晚唐时代生活与时代心理的写照(1)政治诗李商隐是关心现实和国家命运的诗人,他的各类政治诗不下百首,著名的长诗《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为其代表。
(2)咏史诗李商隐的咏史诗历来受到推重,内容则多针对封建统治者的淫奢昏愚进行慨讽,如《隋宫》《贾生》《瑶池》《马嵬》等。
(3)感慨身世之作李商隐诗集中的其他篇章,多半属于吟咏怀抱、感慨身世之作。
其中一部分诗篇表现了他的用世精神,如《安定城楼》等,这类诗伤感中带着时代黯淡没落的投影。
(4)咏物诗李商隐是唐代咏物诗大家,他的咏物诗大多托物寓慨,表现诗人的境遇命运、人生体验和精神意绪,如《流莺》《蝉》等。
(5)爱情诗李商隐抒情之作中,最为杰出的是以“无题”为中心的爱情诗。
我国古代不少爱情诗的作者,往往以一种玩赏的态度来对待女子及其爱情生活。
李商隐的爱情观和女性观是比较进步的,他以一种平等的态度,从一种纯情的而不是色欲的角度来写爱情、写女性。
他把爱情纯化、升华得如此明净而又缠绵悱恻,在古代诗歌中是罕见的。
李商隐以他的诗,表现了美好的理想、情操,表现了人性中纯正、高尚的一面。
同时,也曲折地显现了他那个时代政治环境气氛与士人的精神面貌。
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史,是一部漫长而辉煌的历史,五千年古国盛衰兴亡的风云在其中舒卷;是中华文明最值得自豪的瑰宝。
悠久的中国文学史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应称前时期为“古代”,后时期为“近代”,“古代”为中国文学发生以后不断的发展,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学,而使其传统文学发展到其顶点的时期,就是中国文学最光荣的时期。
“近代”为中国的传统文学受某种势力的压力,失去自己的传统,不能再向上发展,由其顶点日趋下坡的时期。
这是中国文学史上非常分明而极重要的事实。
绪论第一节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一、史家记述:1.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为屈原、贾谊立传,涉及宋玉、唐勒、景差等屈原之后贾谊之前辞赋家,文学发展过程初步描述。
2.班固《汉书·司马迁传赞》,《史记》前史官之文发展过程追述;3.齐梁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南朝宋以前诗歌发展历程,关于诗歌史比较详细论述。
4.(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始创《文苑传》,将22位文学上有成就的人的传记合在一起,按时代先后排列,提供文学发展线索。
二、目录学著作:1.斑固在刘歆《七略》的基础上撰成《汉书·艺文志》,其《诗赋略论》对诗赋发展有初步的描述。
2.此后,如《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大都继承《汉书·艺文志》传统,在著录书目的同时考辨源流。
(清)幻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可算是这类书中的集大成者。
三、在诗文评方面:1.(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以下20篇论及文体形成过程,《时序》等篇也有关于文学发展论述。
2.(梁)钟嵘的《诗品序》,文学发展详细论述。
3.郑玄《诗谱序》追述诗歌起源,历数周文、武、成王以至懿、夷、厉、幽王时政治变迁与诗歌关系,政治角度对诗歌发展描述。
4.(西晋)挚虞《文章流别论》文体流变角度,论述文学发展。
5.白居易《与元九书》,《诗》、《骚》以来诗歌发展历程作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串讲讲义第四章屈原和楚辞四、结构、语言方面的特点。
《离骚》是我国古代篇幅最长的抒情诗。
1.全诗都围绕着诗人忠贞不渝的故国情感和追求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这个中心来谋篇布局。
诗作分为前后两个部分,一实一虚,回环往复,抒情写志通彻淋漓。
后一部分多重奇幻境界的描述,又使诗章跌宕起伏,使思想情感得到了尽情挥洒。
2.在形式和语言方面,屈原既采用了民歌形式,也汲取了散文的笔法,成为一种句式长短不拘、韵句散语相间的新的文学表现形式。
同时,他开始构创了长篇巨制。
《离骚》后半表现诗人的思想活动,往往设为主客问答,铺排描写,这种形式特点对后来汉赋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离骚》语言丰富多姿,草木鸟兽纷至沓来,双声叠韵比比皆是。
诗人还吸收方言入诗,增强了楚辞的地域特色。
第四节屈原的其他作品1.《九歌》识记:《九歌》篇目。
《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共11篇祭神歌曲,除《礼魂》为组曲通用的送神曲外,每首歌曲都主祭一神。
理解:《九歌》内容。
在民间祭神歌舞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祭神的同时,也寄托着屈原的身世之感和规讽之意。
《九歌》所祭之神包括主司天、地、人的各路神灵,司天之神如东皇太一神、云神、日神;司地之神如湘水神、河神、山神;司人之神如命运之神等。
简单运用:《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一、屈原在《九歌》中既写出了神的灵异,更写出了神的“人性”,神性和人性统一在一起。
二、叙写神灵的活动和神灵的情感,描绘神灵的环境和气氛,本就是一种清新幽渺的境界。
再加上作品侧重描摹神灵之相思、人鬼之空恋,造就了奇特瑰丽、色彩斑斓的艺术境界。
2.《九章》识记:《九章》篇目。
《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和《悲回风》。
简单运用:《九章》的风格。
《九章》这组诗歌并非写于一时一地,就其主题而言,大体与《离骚》相同,但在艺术表现上则大不相同:《离骚》把激越跳动的情感和奇幻的想象夸饰融合在一起,浓墨重彩、波澜壮阔;而《九章》则是直抒胸臆,让奔放的激情直接倾泻,文笔较为朴素。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基础知识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文学1.“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弹歌》出自《吴越春秋》;葛天氏之乐和《候人歌》出自《吕氏春秋》。
2.保存神话较多的材料《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
第二章《诗经》1 汉代采诗说(关于诗经编订情况):班固《汉书艺文志》“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天子。
”;何休《春秋公羊传》“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
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天子。
”2《诗经》内容上分1.祭祀诗全部收在三“颂”之中《维天之命》、《武》、《载芟》《閟宫》2.颂赞诗“大雅”中的《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3.怨刺诗《民劳》、《桑柔》、《节南山》、《小弁》)、《北山》等;4.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静女》、《野有蔓草》5.征役诗《载驰》、《采薇》、《无衣》(看书P34-50)第三章先秦历史散文1.《尚书》:上古之书,我国最早的历史散文集。
以记言为主。
2.《春秋》:鲁国的编年体史书,记载春秋时期重大史实。
上起鲁隐公元年(-722),下至鲁哀公十四年(-481),共二百四十年的史实。
(《春秋》的记事极为简略,在记事中体现出鲜明的思想倾向。
《春秋》以一字为褒贬的写法和微婉含蓄的风格,对后代散文有不小的影响。
)3.《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大约成书于战国初年。
以记言为主。
记载史实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
(一般认为是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以记言为主,故称《国语》。
书中既尊礼,又崇德;既敬神,又重民。
)第四章先秦诸子散文1.《论语》:语录体散文。
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成书于战国初年,是孔子的弟子和后学编纂而成。
传至汉代出现了鲁《论语》、齐《论语》、古文《论语》。
今天所见《论语》是在鲁《论语》的基础上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而成。
第四编第九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一、单项选择题1.唐传奇发展的初兴期中字数最多,同时也是成就较高的作品是()。
A.《古镜记》B.《游仙窟》C.《枕中记》D.《柳毅传》【解析】B 《游仙窟》是唐人传奇中字数最多的一篇,也是此期传奇作品中艺术成就较高的一篇。
2.唐传奇是唐代流行的()小说。
A.文言短篇B.白话短篇C.文言长篇D.白话长篇【解析】A 唐传奇是唐人用文言写作的短篇小说。
3.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文体成熟的标志是()。
A.六朝志怪小说出现B.唐代变文的产生C.唐传奇的崛起和兴盛D.宋元话本的繁荣【解析】C 唐传奇的崛起和兴盛,是古代文言短篇小说文体成熟的标志。
4.现存的大部分唐传奇作品都收在宋初编的()里。
A.《太平广记》B.《玄怪录》C.《集异记》D.《宣室志》【解析】A 现存的大部分唐传奇作品都收在宋初编的《太平广记》里。
5.唐传奇繁盛期的作品中较突出的题材是()。
A.历史类B.侠义类C.爱情类D.灵怪类【解析】C 唐传奇繁盛期的作品中爱情题材的传奇较突出。
6.唐传奇的繁盛期,将灵怪、侠义、爱情三者成功结合在一起,堪称不可多得的佳作的是()。
A.《任氏传》B.《离魂记》C.《柳毅传》D.《游仙窟》【解析】C 李朝威的《柳毅传》,写柳毅为龙女千里传书,人龙终成夫妇,通过形神兼具的人物形象塑造和波澜起伏的情节描写,将灵怪、侠义、爱情三者成功地结合在一起,展现出奇异浪漫的色彩和清新峻逸的风神,堪称不可多得的佳作。
7.唐传奇繁盛时期作品《李娃传》的作者是()。
A.李朝威B.白行简C.元稹D.蒋防【解析】B 白行简,白居易之弟,其《李娃传》写荥阳郑生热恋倡女李娃,几乎丧生,后来历尽艰辛,终成眷属。
8.唐传奇繁盛时期优秀的传奇小说《莺莺传》的作者是()。
A.李公佐B.沈既济C.元稹D.蒋防【解析】D 元稹于26岁左右创作的《莺莺传》写张生对莺莺始乱终弃,还为自己文过饰非,夸为“善于补过”。
9.单篇传奇很少,而传奇专集大量涌现的时期是()。
第四编第五章大历诗坛一、单项选择题1.盛唐诗风向中唐诗风演变的过渡期是()。
A.开元年间B.天宝年间C.大历年间D.景龙年间【解析】C 大历年间是盛唐诗风向中唐诗风演变的过渡期。
2.()将田家苦引入了田园牧歌,可以看作田园诗主旨至中唐开始大变前的一个信号。
A.李白B.杜甫C.韦应物D.刘长卿【解析】C 韦应物将田家苦引入了田园牧歌,可以看作田园诗主旨至中唐开始大变前的一个信号。
3.刘长卿最为著名的作品是()。
A.《观田家》B.《寄全椒山中道士》C.《重送裴郎中贬吉州》D.《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解析】D 刘长卿最为著名的作品是《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4.“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
A.《又玄集》B.《才调集》C.《卢纶传》D.《极玄集》【解析】D “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
5.被公认为“十才子”之冠的是()。
A.钱起B.卢纶C.李端D.夏侯审【解析】A 钱起才能全面,其诗各体皆工,被公认为“十才子”之冠。
6.“大历十才子”齐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同见于姚合编的《极玄集》B.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C.他们长期在江南任职D.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解析】D “十才子”齐名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主要创作倾向和诗风的相近。
7.李益写得最多最好的是()。
A.隐逸诗B.山水田园诗C.边塞诗D.咏怀诗【解析】C 李益有十多年的军旅生活体验,他的边塞诗写得最多最好。
8.“大历十才子”的诗歌在艺术表现上以()为宗。
A.李白B.谢朓C.陶渊明D.庄子【解析】B “大历十才子”诗歌在艺术表现上以谢朓为宗。
9.顾况号()。
A.华阳山人B.青莲居士C.白莲居士D.太上老君【解析】A 顾况自号华阳山人,又称华阳真逸。
10.在李益诗歌的各种形式中,排名第一的是()。
A.五绝B.五律C.七绝D.七律【解析】C 李益诗各体皆工,尤以七绝为第一。
11.()的诗突出地表现了大历诗风格上的两重性,既有盛唐的余韵,也是中唐的先声。
考试大纲绪论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涵义和历史分期。
二、“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的涵义。
第一章20年代文学一、20年代文学概述1、“五四”文学革命的具体内容、“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2、“五四”文学革命论争。
3、“五四”文学社团,重点掌握文学研究会、创造社、语丝社、湖畔诗社、新月社等。
二、20年代小说1、问题小说、乡土小说、浪漫抒情小说的概念。
2、鲁迅的小说创作,《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狂人日记》的主题意蕴及艺术特色。
3、郁达夫小说创作的特色。
三、 20年代诗歌1、胡适的《尝试集》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2、郭沫若的《凤凰涅槃》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3、新月派诗歌“三美”主张,徐志摩诗歌创作艺术特色。
四、20年代散文1、鲁迅的《野草》、《朝花夕拾》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2、周作人的散文创作与艺术风格。
3、朱自清散文创作特色。
五、20年代戏剧1、丁西林的戏剧创作的艺术特色。
2、田汉早期话剧的浪漫主义特色。
第二章 30年代文学一、30年代文学概述1、“左联”的概念及其主要活动。
2、30年代主要文学论争。
二、30年代小说1、30年代革命文学、社会剖析小说流派、京派小说、新感觉派、东北作家群的概念。
2、茅盾的小说创作,《子夜》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及艺术特色。
3、老舍的小说创作,《骆驼祥子》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及艺术特色。
4、巴金的小说创作,《家》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及艺术特色。
5、沈从文的小说创作,《边城》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及艺术特色。
6、穆时英的《夜总会里的五个人》、施蛰存的《将军底头》的艺术特色。
三、30年代诗歌1、“现代派”诗歌、中国诗歌会、臧克家的诗歌创作。
2、戴望舒诗歌创作的分期,《雨巷》的艺术特色。
四、30年代戏剧1、“国防戏剧”的概念。
2、曹禺的戏剧创作,《雷雨》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及艺术特色。
五、 30年代散文1、论语派,林语堂的散文小品。
2、何其芳的《画梦录》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