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 格式:ppt
- 大小:1.90 MB
- 文档页数:15
2.2.2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作业】一、选择题1.关于动物细胞融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动物细胞融合也称细胞杂交,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B.动物细胞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称为杂交细胞C.常用的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因素有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电激、紫外线照射D.细胞融合技术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解题分析A项为动物细胞融合的含义;B项是融合后细胞的特点;C项中紫外线照射常用于人工诱变,可诱发基因突变,而不是诱导细胞融合的因素,常用的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物理因素是离心、振动和电激;D项为动物细胞融合的意义。
答案 C2.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诱导融合的方法完全相同B.所用的技术手段完全相同C.所采用的原理完全相同D.都能形成杂种细胞解题分析两种细胞工程所用的技术手段不完全相同,植物体细胞杂交时要先去除细胞壁后诱导原生质体融合,而动物细胞融合时,要先使细胞分散后再诱导细胞融合,B错误;诱导的方法,除动物细胞的融合常用灭活的病毒作诱导剂外,其他的二者基本相同,A错误;二者采用的原理不同,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最终形成的是杂交细胞,植物体细胞杂交还用到细胞的全能性,最终形成杂种植株,C错误。
答案 D3.动物细胞融合属于动物细胞工程的技术手段之一,下列有关动物细胞融合的叙述正确的是()A.动物细胞融合产生的细胞称为重组细胞B.融合后形成的细胞为单核或多核细胞C.常用的诱导融合的生物诱导剂是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等D.也称细胞杂交,可由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成一个细胞答案 D解析动物细胞融合产生的细胞称为杂交细胞,核移植产生的细胞称为重组细胞,A错误;融合后形成具有两个或多个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B错误;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生物诱导剂是灭活的病毒,聚乙二醇属于化学诱导剂,C错误;动物细胞融合也称细胞杂交,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D正确。
2.2.2《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编写人:审核人:高二生物组班级:组号:姓名:【学习目标】:1.掌握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区别和联系。
2.简述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
【学习重难点】:1. 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区别和联系2. 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
【学习过程】:一、动物细胞融合:1.概念:或动物细胞结合形成的过程,也称细胞杂交。
2.原理:。
3.诱导融合的方法(1)物理、化学方法: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相同,如聚乙二醇、电激法等。
(2)生物方法:。
细胞。
4.过程:不同的两个或多个细胞――――――――――――――→PEG,电激等在细胞膜融合中体现出细胞膜具有一定的。
5.结果:形成 细胞。
6.意义:突破了 方法的局限,使 成为可能。
成为研究细胞遗传、细胞免疫、肿瘤和 等的重要手段。
如:利用 ,为制造单克隆抗体开辟了新途径。
【合作探究一】: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比较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1.传统抗体的制备(1)方法⎩⎪⎨⎪⎧ 向动物体内注射 ,使之产生抗体 ⇓从动物 中分离抗体(2)缺点:产量低、 低、 差。
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1)①浆细胞特点:一种浆细胞产生一种单一抗体,B淋巴细胞在体外 (能/不能)无限增殖。
②骨髓瘤细胞特点:能,但不能产生。
③杂交瘤细胞特点:浆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2)解决思路:将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为细胞。
(3)制备过程:(4)单克隆抗体的特点:强、高,并可大量制备。
(5)单克隆抗体的应用:①作为,具有准确、高效、简易、快速的优点。
②用于和。
【合作探究二】:1.为什么要对小鼠注射抗原?2.根据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思考下列问题:(1)制备单克隆抗体时,为什么要选用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2)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经聚乙二醇处理后,培养液中存在哪几种细胞?(3)选择杂交瘤细胞的两步筛选的目的各是什么?【当堂检测】:1.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比较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案)第一章:动物细胞融合概述1.1 动物细胞融合的定义与意义1.2 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1.3 动物细胞融合的应用第二章:细胞融合的诱导方法2.1 物理方法2.1.1 电融合法2.1.2 超声波融合法2.2 化学方法2.2.1 聚乙二醇(PEG)融合法2.2.2 灭活病毒融合法2.3 生物方法2.3.1 细胞表面分子的诱导2.3.2 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的诱导第三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3.1 杂交瘤技术的原理及流程3.1.1 杂交瘤技术的原理3.1.2 杂交瘤细胞的筛选与克隆化3.1.3 单克隆抗体的生产与纯化3.2 单克隆抗体的性质鉴定3.2.1 抗体特异性鉴定3.2.2 抗体亲和力鉴定3.2.3 抗体效价测定第四章:单克隆抗体的应用4.1 诊断方面4.1.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4.1.2 免疫荧光技术4.1.3 免疫组化技术4.2 治疗方面4.2.1 抗体药物4.2.2 抗体介导的免疫治疗4.2.3 抗体工程第五章: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5.1 重组抗体技术5.1.1 重组抗体的制备方法5.1.2 重组抗体的应用5.2 抗体的人源化5.2.1 人源化抗体的制备方法5.2.2 人源化抗体的优势及应用5.3 抗体生物制药的发展趋势5.3.1 抗体药物的联合应用5.3.2 纳米抗体技术5.3.3 抗体药物的个性化治疗第六章:细胞融合的效率与优化6.1 影响细胞融合效率的因素6.1.1 细胞类型与状态6.1.2 诱导方法的选择与优化6.1.3 融合条件与时间的控制6.2 提高细胞融合效率的策略6.2.1 细胞预处理技术6.2.2 融合诱导剂的浓度与处理时间6.2.3 融合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条件控制第七章:杂交瘤细胞的筛选与克隆化7.1 筛选杂交瘤细胞的方法7.1.1 选择性培养基的筛选7.1.2 HAT选择性培养基的原理与应用7.1.3 筛选过程中的计数与纯度评估7.2 克隆化培养技术7.2.1 有限稀释法7.2.2 显微镜手工分离法7.2.3 自动化克隆化技术第八章:单克隆抗体的生产与纯化8.1 单克隆抗体的生产8.1.1 体外培养体系的设计8.1.2 培养条件的优化8.1.3 细胞株的生产能力评估8.2 单克隆抗体的纯化8.2.1 纯化方法的选择8.2.2 蛋白质A/G纯化法8.2.3 离子交换色谱和凝胶过滤色谱第九章:单克隆抗体的特性分析与质量控制9.1 抗体特异性分析9.1.1 抗原结合实验9.1.2 交叉反应分析9.1.3 抗体竞争实验9.2 抗体亲和力测定9.2.1 生物素-亲和力实验9.2.2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9.2.3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9.3 抗体质量控制9.3.1 抗体产量与纯度的控制9.3.2 抗体稳定性的评估9.3.3 抗体生物安全性检测第十章:实验操作指南与常见问题解析10.1 实验操作指南10.1.1 实验材料与设备准备10.1.2 实验步骤与操作流程10.1.3 实验结果记录与分析10.2 常见问题解析10.2.1 细胞融合失败的原因10.2.2 杂交瘤细胞筛选困难的原因10.2.3 单克隆抗体产量低的原因10.2.4 抗体质量问题的排查与解决第十一章: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的实验设计11.1 实验目的与意义的确定11.2 实验步骤的设计与优化11.3 实验条件的控制与调整11.4 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分析第十二章: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的研究案例分析12.1 案例一:治疗性抗体的研发与应用12.1.1 案例背景与问题陈述12.1.2 实验设计与方法12.1.3 结果分析与讨论12.2 案例二:诊断用单克隆抗体的开发12.2.1 案例背景与问题陈述12.2.2 实验设计与方法12.2.3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十三章: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技术的拓展应用13.1 抗体偶联药物(ADCs)13.1.1 ADCs的制备与性质13.1.2 ADCs的应用与挑战13.2 免疫调节剂的研究13.2.1 免疫调节剂的类型与作用机制13.2.2 免疫调节剂的应用前景13.3 疫苗研发与免疫预防13.3.1 疫苗设计与制备13.3.2 疫苗的临床试验与评价第十四章: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技术的未来趋势14.1 基因编辑技术在抗体研究中的应用14.1.1 CRISPR/Cas9技术在抗体基因克隆中的应用14.1.2 基因编辑技术在抗体亲和力增强中的应用14.2 与高通量技术在抗体发现中的应用14.2.1 在抗体设计中的应用14.2.2 高通量筛选技术在抗体筛选中的应用14.3 细胞治疗与组织工程中的应用14.3.1 利用抗体技术促进细胞治疗的发展14.3.2 抗体技术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第十五章:教学总结与评价15.1 教学目标的回顾与评估15.2 学生反馈与教学改进15.3 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15.4 课程考核与评价标准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的相关知识,重点包括细胞融合的方法、诱导手段、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应用以及研究进展。
2.2.2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知识点一 动物细胞融合1.概念: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也称细胞杂交。
2.结果:形成单核杂交细胞。
3.原理:细胞膜的流动性。
4.过程:不同动物的两个或多个细胞――→灭活的病毒或PEG杂交细胞5.诱导方法物理法——离心、振动、电激;化学法——聚乙二醇(PEG);生物方法——灭活的病毒。
注意:灭活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手段使病毒或细菌失去感染能力,但是并不破坏这些病原体的抗原结构。
6.灭活病毒诱导细胞融合的原理病毒表面含有的糖蛋白和一些酶能够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发生作用,使细胞相互凝聚,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和脂质分子重新排布,细胞膜打开,细胞发生融合。
这一过程既能反映出糖蛋白在细胞识别中的重要作用,又能反映出细胞膜结构的流动性特点。
7.动物细胞融合的优点与应用(1)优点:突破了有性杂交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
目前,已有种间、属间、科间,甚至动物与植物之间的细胞融合获得了成功。
(2)应用:是研究细胞遗传、细胞免疫、肿瘤和生物新品种培育等的重要手段。
特别是利用细胞融合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杂交瘤技术,为制造单克隆抗体开辟了新途径。
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的区别植物体细胞杂交动物细胞融合原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细胞膜的流动性步骤酶解法去掉细胞壁后,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形成杂种体细胞,再经过植物组织培养形成杂种植株分散成单个细胞后诱导细胞融合诱导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灭活病毒结果形成杂种植株形成杂种细胞【典题精练1】下列有关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融合的比较,正确的是()A.两者应用的原理都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具有全能性B.两者都可用聚乙二醇(PEG)诱导细胞融合C.两者细胞融合成功的标志都是形成融合细胞核D.两者的目的都是用于大量生产分泌蛋白【解析】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是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和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细胞膜具有流动性,A错误;聚乙二醇(PEG)既可诱导动物细胞融合,又可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B正确;植物体细胞融合成功的标志是杂种细胞再生出细胞壁,动物细胞融合成功的标志是形成融合细胞核,C错误;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目的是产生杂种植株,动物细胞融合可用于大量生产分泌蛋白,D错误。
2.2.2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理一理判一判1.常用于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手段有: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电激、紫外线照射。
(×)2.杂交瘤细胞进行体内培养,是为了获得能产生单克隆抗体的胚胎。
(×)3.在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使用胰蛋白酶处理有利于杂交瘤细胞的形成。
(×)4.将抗原注入小鼠体内,以获得相应的B淋巴细胞。
(√) 5.细胞融合技术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创造出了许多动物、植物的新物种。
(×)6.筛选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时,需要运用到抗原—抗体杂交的方法。
(√)7.经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来的杂交瘤细胞即可用于单克隆抗体的生产。
(×)8.生物导弹是指将单克隆抗体与放射性同位素、化学药物或细胞毒素相结合。
(√)悟一悟1.动物细胞融合的过程包括细胞膜融合、细胞质融合和细胞核融合。
其中细胞膜融合是细胞融合的先导,细胞核融合是细胞融合的实质。
2.融合处理后的细胞不可以直接用于培养,还需要筛选。
因为诱导融合的手段只是促使细胞间的融合,不能保证所有的细胞都发生融合,形成的融合细胞也有多种,因此需要进行筛选。
3.细胞融合技术与有性杂交不同。
有性杂交有着十分严格的时空关系和物种界限;动物细胞融合则不同,它通过人工的方法克服了存在于物种之间的遗传屏障,从而能够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不同物种的不同组织类型的细胞融合在一起。
4.对动物进行免疫的原因:B淋巴细胞要经过免疫过程,即接触抗原,增殖分化为有特异性免疫功能的B淋巴细胞,才能产生相应的抗体,所以,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B淋巴细胞实际上是浆细胞。
5.融合过程中,有同种细胞间的融合和不同种细胞间的融合,还有未融合的细胞。
6.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专一性抗体。
7.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在小鼠腹腔内培养与体外培养相比,优点是不需特定的培养基,不需严格的外界环境条件。
感悟体会:练一练1.[2019·江苏卷](多选)如图为细胞融合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a细胞和b细胞是植物细胞,需先去(脱)分化再诱导融合B.a细胞和b细胞之间的融合需要促融处理后才能实现C.c细胞的形成与a、b细胞膜的流动性都有关D.c细胞将同时表达a细胞和b细胞中的所有基因解析:若a细胞和b细胞是植物细胞,应先用酶解法去掉它们的细胞壁再诱导融合,A错误;无论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两个细胞的融合都需要促融处理后才能实现,B正确;两个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c细胞同时具备了a细胞和b细胞中的所有基因,但是基因是选择性表达的,因此c细胞中基因不一定都能够表达,D错误。
《第2章细胞工程》第2节动物细胞工程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单克隆抗体必会知识考点梳理拓展延伸易错警示必会知识一动物细胞融合技术1.动物细胞融合技术:是使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技术。
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称为杂交细胞。
细胞融合的实质是核融合。
2.原理:动物细胞融合的基本原理为细胞膜的流动性。
3.诱导融合的方法(1)化学方法:PEG融合法。
(2)物理方法:电融合法。
(3)生物方法:灭活病毒诱导法。
4.过程:具有不同遗传信息的两个或多个细胞杂交。
5.结果:形成单核杂交细胞,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的遗传信息,可表现出两个或多个亲本的特点。
6.意义: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
这一技术成为研究细胞遗传、细胞免疫、肿瘤和培育生物新品种等的重要手段。
如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杂交瘤技术,为制造单克隆抗体开辟了新途径。
必会知识二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1.传统抗体的获得(1)方法:向动物体内反复注射某种抗原,使动物产生抗体,然后从动物血清中分离所需抗体。
(2)缺陷:制备的抗体产量低、纯度低以及特异性差。
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杂交瘤细胞增殖产生的高度专一的抗体。
(1)制备原理①B淋巴细胞的特点:每一个B淋巴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B淋巴细胞在体外不能无限增殖。
②骨髓瘤细胞的特点:在体外能大量增殖,但不能产生抗体。
③杂交瘤细胞的特点: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得到的杂交瘤细胞,既能迅速大量增殖,又能产生专一的抗体。
(2)制备过程①制备产生特定抗体的B淋巴细胞:用特定的抗原对小鼠进行免疫处理,并从该小鼠的脾中得到能产生特定抗体的B淋巴细胞。
②培养骨髓瘤细胞。
③将小鼠的骨髓瘤细胞与从脾中得到的B淋巴细胞融合。
④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在该培养基上,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都会死亡,只有杂交瘤细胞才能生长。
⑤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对上述经选择培养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
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单克隆抗体必备知识·素养奠基一、动物细胞融合技术1.概念:使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技术。
2.原理:细胞膜的流动性。
3.诱导融合常用的方法:(1)物理:电融合法。
(2)化学:PEG融合法。
(3)生物:灭活病毒诱导法。
4.判一判:基于细胞融合的技术及其应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在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既有细胞膜的融合,也有细胞核的融合过程。
(√)(2)细胞融合突破物种间的生殖隔离,实现了远缘杂交。
(√)(3)目前细胞融合只能在动物和动物之间、植物和植物之间进行,不能实现动物和植物的细胞融合。
(×)提示:至今,动物和植物之间的细胞融合也获得了成功。
(4)动物细胞融合为研究细胞遗传、细胞免疫、肿瘤等提供重要的手段。
(√)(5)二倍体动物细胞融合后的杂交细胞仍然是二倍体细胞。
(×)提示:杂交细胞具有4个染色体组,应该是四倍体细胞。
诱导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融合的方法有什么不同?提示:动物细胞融合能用灭活的病毒进行诱导,植物体细胞杂交融合不能采用此方法。
二、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1.制备原理:(1)B淋巴细胞的特点:一种B淋巴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B淋巴细胞在体外不能(填“能”或“不能”)无限增殖。
(2)骨髓瘤细胞的特点:能无限增殖。
(3)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2.制备过程:填一填:基于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完成下列问题。
(1)A操作注射特定的抗原,目的是可以从小鼠的脾中得到产生特定抗体的B淋巴细胞。
(2)杂交瘤细胞技术选择融合的两种细胞:细胞①多种B淋巴细胞,细胞②骨髓瘤细胞。
(3)过程B和C为诱导细胞融合的过程,获得的细胞③是多种(填“一种”或“多种”)。
(4)细胞③到细胞④的过程使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只有细胞④杂交瘤细胞才能生长,其他细胞不能生长。
(5)细胞⑤来源于细胞④(填数字序号),细胞⑤为抗体检测呈阳性的杂交瘤细胞,其分泌的抗体能与特定的抗原结合。
单克隆抗体的不良反应高三生物课件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导语】动物细胞融合也称细胞杂交,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
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称为杂交细胞。
每一个B淋巴细胞(文中特指浆细胞)只能分泌针对一种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性抗体,因此由单个B淋巴细胞克隆(分裂增殖)形成的细胞群就能获得大量的、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的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课件ppt内容预览:2.2.2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太空婚礼2002年12月30日,两场筹备了10年的“太空婚礼”首次在神舟四号飞船上举行,植物细胞“新人”—黄花烟草和革新一号烟草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动物细胞“新人”是小鼠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两批新人同时在“产房”—电融合仪内孕育新生命。
一段时间后,我国首批”太空娃娃”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批新人同时在“产房”—电融合仪内孕育新生命。
一段时间后,我国首批”太空娃娃”终于顺利诞生。
对照实验结果表明,细胞融合率大大提高。
“太空婚礼”神舟放飞强国梦“太空婚礼”科研项目一:“太空婚礼”科研项目二:挑战自我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知识回顾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植物细胞A(番茄)植物细胞B(马铃薯)去除细胞壁原生质体A原生质体B原生质体融合正在融合的原生质体再生出细胞壁杂种细胞脱分化愈伤组织杂种植株(番茄马铃薯)再分化1.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2.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3.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4.动物细胞融合的意义和应用任务:阅读教材第52页时间:2分钟问题:一、动物细胞融合1.概念:动物细胞融合:也称细胞杂交,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
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称为杂交细胞。
2、原理:细胞膜的流动性3.诱导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法:生物法:灭活的病毒电激等聚乙二醇(PEG)灭活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手段使病毒或细菌失去感染能力,但并不破坏这些病原体的抗原结构。
2.2.2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一、课标导读:
1. 举例说出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和应用。
2. 举例说出单克隆抗体的原理和应用。
二、问题导思
1.简述动物细胞融合的过程。
2.动物细胞融合有哪些方面的应用?最大的用途是什么?
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是怎样的?制备的过程要经过两次筛选,作用分别是什么?4.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有哪些?单克隆抗体可运用在哪些方面?
例题导练
1. 近几年神舟飞船频频成功发射和着陆。
在飞船上,科学家进行了无人搭载的空间动物细胞融合实验。
该实验所依据的原理和促进细胞融合的方法分别是
()
A.细胞的全能性、灭活病毒诱导融合
B.细胞的全能性、电刺激融合
C.生物膜的流动性、灭活病毒诱导融合
D.生物膜的流动性、电刺激融合
2. 下列各图表示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各阶段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箭头把代表各图解的字母按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顺序连接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之所以选用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是因为它们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
(3)由图示可看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运用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手段。
(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培养人细胞与小鼠融合细胞发现,细胞会随机丢失来自人细胞的染色体,在仅含有人的1号染色体的融合细胞中,合成出人的尿苷单磷酸激酶。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合理的是() A.与人或小鼠细胞相比,融合细胞发生了遗传物质的改变B.研究方法中需要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和细胞融合诱导技术C.在融合细胞中,人的1号染色体DNA与小鼠DNA发生了重组D.这种研究可能发现人的某一特定基因与特定染色体的关系解析:选C在人细胞与小鼠细胞的融合细胞中,与人或小鼠细胞相比,染色体数目发生了变化,融合细胞发生了遗传物质的改变,属于染色体变异,并非DNA重组。
2.单克隆抗体技术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以及生命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下列关于单克隆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特异性强、灵敏度高B.与抗癌药物结合可制成“生物导弹”C.体外培养B淋巴细胞可大量分泌单克隆抗体D.由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而成的杂交瘤细胞分泌解析:选C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每一种B淋巴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
要想获得大量单一抗体,需要将某一种B淋巴细胞大量克隆,但是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B淋巴细胞不能无限增殖。
由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而成的杂交瘤细胞,能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大量增殖,并分泌单克隆抗体。
3.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诱导融合的方法完全相同B.所用的技术手段完全相同C.所采用的原理完全相同D.都能形成杂种细胞解析:选D两种细胞工程技术中都要进行细胞融合,但融合的技术不完全相同;动物细胞的融合常用灭活的病毒做诱导剂,而植物细胞融合则不用;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细胞的全能性;两者都能形成杂种细胞,但植物的杂种细胞最终形成杂种植株。
4.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们发现肺结核、天花、水痘和麻疹等疾病的患者的病理组织中存在多核细胞,这些多核细胞最可能的来源是()A.细胞进行了无丝分裂造成的B.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复制后没有分开形成两个子细胞C.有丝分裂时,细胞核进行了分裂,而细胞质没有进行分裂D.细胞在体内病毒的作用下发生了细胞融合解析:选D选项C、D都可形成多核细胞,但结合题干信息,此种现象与感染病毒有关,故选项D最有可能。
第2课时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单克隆抗体[学习目标] 1.阐明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概念,举例说出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
2.概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一、动物细胞融合技术1.概念:使________或________动物细胞结合形成________的技术。
2.原理:________________。
3.诱导融合的方法⎩⎪⎨⎪⎧PEG 融合法 法法4.意义:细胞融合技术突破了________的局限,使________成为可能。
5.应用(1)成为研究细胞________、细胞________、肿瘤和培育________等的重要手段。
(2)用于制造________。
判断正误(1)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相比,动物细胞融合特有的诱导因素有聚乙二醇(PEG)、灭活的病毒( )(2)灭活的含义是用物理或化学手段使病毒或细菌失去感染能力,但并不破坏它们的抗原结构( )任务一: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比较1.19世纪30年代,科学家曾在患肺结核、天花和麻疹等疾病的病人的病理组织中,观察到多核细胞。
如何解释这一现象?2.比较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1)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原理分别是什么?(2)两者在方法上有什么异同?(3)两者在最终结果上有什么不同?1.(2022·天津市高二月考)如图表示仙台病毒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A和细胞B必须为同种细胞才能融合B.细胞C同时有细胞A和细胞B的遗传物质C.该融合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此过程的原理是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2.对比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下列论述合理的是()A.均可使用PEG、电融合或灭活病毒诱导细胞融合B.两者都可以跨越种属间的生殖隔离C.两者都可以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在适宜的条件下,均可产生完整个体二、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1.传统抗体的获得(1)方法:向动物体内反复注射某种______,使动物产生抗体,然后从动物血清中分离所需________。
⾼中⽣物_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2.2.2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学设计教学⽅法1、诱思法:通过简单的问题设置,引导学⽣分析复杂的问题。
2、归纳法:与前⾯学的知识⽐较归纳,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3、学案导学:见后⾯的学案。
4、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展⽰⽬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课前准备1、学⽣的学习准备:预习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完成学案的课前预习部分。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教学过程(⼀)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情景导⼊、展⽰⽬标。
[由⽣物⼯程成果引⼊,展⽰异想天开的⽼⽜,狗头⿇雀,⽺⾓兔和长翅膀的豹⼦的图⽚]教师设问:根据我们的学习和预习,分析⼀下这些⽣物设想能否成为现实?......[引⼊学⽣思考,激发兴趣]下⾯就让我们⼀起来进⾏本节课的学习,⾸先看学习⽬标[展⽰学习⽬标,重点、难点]设计意图:导⼊学⽣思考,吸引学⽣的注意⼒,激发学⽣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动物细胞的融合教师:⼤家已经提前预习了动物细胞融合,这⼀过程⽐较简单,我们先⼩组内讨论⼀下探究⼀的两个问题探究⼀:动物细胞的融合1、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的区别(学⽣填下表)2、为什么可以使⽤灭活的病毒促进动物细胞融合,不灭活的病毒能作为诱导剂吗?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让学⽣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应⽤已知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
同时在对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的⽐较中总结动物细胞融合的知识要点,从⽽提⾼分析归纳概括能⼒。
知识阅读:阅读课本P52中的⼩字,了解⼀下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发展简史。
探究⼆: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原理教师:我们知道了细胞融合技术已⼴泛应⽤于细胞学、遗传学、免疫学及⽣物新品种培育等领域,但此技术还有⼀个⼗分重要的⽤途,就是制备单克隆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