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狭窄病人的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183.00 KB
- 文档页数:17
尿道狭窄的护理常规
1、术前护理
(1)执行外科术前护理常规。
(2)由于患者病程长,反复就医,焦虑和自卑较重,应鼓励患者表达自身感受,做好心理护理。
(3)保持会阴部清洁干净,勤换内裤,每日清洗会阴部二次。
(4)防止感冒,以免引起咳嗽造成腹压增加。
2、术后护理
(1)执行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2)执行麻醉术后护理常规。
(3)防止会阴部切口感染,每日用碘伏棉球消毒两次,必要时可行TDP灯照射,促进愈合。
(4)保持膀胱造瘘管、导尿管通畅,如有血块堵塞尿管引流不畅时,及时进行冲洗。
依照个体差异,定时夹闭、开放膀胱造瘘管,以训练膀胱功能。
(5)每晚临睡前口服安定,防止阴茎勃起,引起吻合口和切口出血。
(6)术后使用支被架,防止重力压迫伤口,密切观察切口处有无红肿、渗血、渗液,阴茎头有无发胀、水肿,敷料有无脱落、有无渗出及包扎过紧或过松等不利于切口愈合的情况。
(7)做好出院指导
①术后需要2-4周拔除各管道,多数患者要带管回家,指导患者做好膀胱造瘘管、导尿管的自我护理,保持尿道口清洁、干燥。
②出院后2-3周以卧床为主,可以站立,适当的走动,但不宜久坐。
以免影响阴部供血,导致吻合口瘢痕增生。
③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和增加负压的活动、避免性生活,避免碰击会阴部。
④出院1个月返回医院进行尿道造影检查,以决定下步治疗方案。
⑤如有不适及时随诊。
泌尿外科护理常规一、泌尿外科一般护理常规1.执行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2.鼓励病人多饮水,一般每日饮水量2000~3000ml,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及尿盐沉积。
3.观察病人的尿量、颜色、性质,如有异常,留标本送化验。
4.有尿瘘或尿失禁者,注意会阴部清洁、干燥,保护皮肤,防止湿疹、皮炎及溃疡。
5.做好各种标本的采集工作。
6.手术前训练病人卧床排尿,以免术后不习惯,出现排尿困难。
训练患者卧床排便,戒烟酒。
7.凡泌尿系统器械检查或治疗后,要注意观察可能发生的反应,如无尿、尿潴留、尿痛、血尿、寒战、发热等。
8。
阴囊疾病手术后,应卧床休息,托起阴囊。
9。
做好保留尿路引流管病人的护理.(1)选择适宜的导尿管,插管操作时要熟练、轻柔、敏捷.(2)导尿管要妥善固定,防止脱落,位置适宜,便于引流,2周更换导尿管1次。
(3)尿管保持通畅,有血块、尿沉渣、盐类沉积物阻塞尿管时,及时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
(4)每日一次用0。
5%碘伏棉球擦洗尿道外口及导尿管近端,保持局部清洁,每周更换引流袋2次.(5)长期留置导尿管者,拔管前应定时夹闭尿管,训练膀胱功能。
(6)肾盂造口及输尿管造口患者,原则上不冲洗造口引流管,如有梗阻或血块阻塞需冲洗时,则有医生在严格消毒下进行操作。
(7)对严重血尿及一些膀胱术后、前列腺术后的患者,可做密闭式膀胱持续冲洗。
(8)各种造口引流管或留置导尿管的固定须牢固,一旦发现导管脱落,即嘱患者卧床,并立即通知医生。
二、泌尿外科术前护理常规1.做好心理护理,解除思想顾虑,交待注意事项,取得合作。
2.术前1日洗澡、更衣、理发、剪指甲。
3.执行术前医嘱并给予术前药物。
准备术中所用物品。
4。
根据医嘱术前留置尿管。
按手术部位做好手术野皮肤准备工作。
5。
根据医嘱查血型、备血。
向患者介绍手中配合方法。
6。
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床上翻身以及深呼吸、有效咳嗽,防止术后并发症。
三、泌尿外科术后护理常规1.与手术室人员交接,了解手中情况及术后注意事项,执行各种麻醉后护理常规.2。
颊粘膜移植物尿道成形术治疗长段前尿道狭窄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前尿道狭窄行口腔颊黏膜移植物尿道成形术治疗长段前尿道狭窄的护理体会。
方法:对狭窄或闭锁的前尿道于腹侧纵形劈开,采用口腔颊粘膜补片法治疗长段前尿道狭窄的患者19例,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有效的术前评估,术后严密病情观察,做好口腔护理,伤口、尿管及用药护理,并进行合理的饮食指导和出院宣教。
结果:阴茎轻度水肿的患者5例,5~7d后消失,切口均I期愈合。
初期尿道有渗液的患者3例,经过对症的治疗和护理,3~5d后有所好转。
4w后拔管,排尿均通畅,术后2周复查尿流率示最大尿流率189~251ml/s,平均218ml/s。
术后3个月复查,14例患者均排尿通畅,最大尿流率191~254ml/s,平均235ml/s。
复查尿道造影提示尿道通畅,吻合口愈合良好,局部瘢痕少,无明显狭窄。
结论:口腔颊黏膜是尿道再造的优良材料,手术相对简单,成活率高,结合高效的护理措施,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长段前尿道狭窄;口腔颊黏膜移植物;尿道成形术;护理【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08-0379-02长2cm以上的前尿道狭窄或闭锁一般必须行替代物尿道成形术,而不适合行端—端吻合术,未端—端吻合术这可导致阴茎弯曲、痛性勃起。
Humby为尿道粘膜替代材料的利用开创了新思路。
他是第一个利用膀胱粘膜Ⅰ期修复尿道下裂获得成功的人,但是由于长期反复膀胱炎症粘膜肥厚、多次膀胱手术或耻骨上膀胱造瘘,患者在膀胱粘膜取材则比较困难。
1999年Pansadoro等报道用颊粘膜治疗30例球部尿道狭窄的患者取得满意效果,其中仅1例出现尿道狭窄。
2006年俞律峰[4]等报道口腔颊粘膜修复前尿道狭窄22例,22例患者均Ⅰ期愈合。
为了我科采用口腔颊黏膜移植物治疗长段前尿道狭窄19例,取得满意效果,提高了前尿道狭窄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尿道狭窄内切开术护理常规
尿道狭窄分先天性尿道狭窄、炎症性尿道狭窄、外伤性尿道狭窄三类,其中以外伤性尿道狭窄最为常见。
排尿困难是其主要症状,尿道狭窄段切除对端吻合术是最常见的手术方法。
一、术前护理及准备
1、执行泌尿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2、尿道狭窄处有炎症或有尿瘘者,用1:5000高锰酸钾坐浴、理疗等,有膀胱造瘘管者应行膀胱冲洗。
3、术前晚、术日晨用温水清洗会阴部。
二、术后护理
1、同泌尿外科术后常规护理。
2、体位:去枕平卧6小时后半卧位,并鼓励床上翻身活动。
3、饮食:术后禁食水6小时后普食,指导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需要时用缓泻剂。
4、引流管的护理同泌外一般常规护理。
5、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1)感染的预防:①做好引流管的护理。
②防止手术部位受压和污染。
③多饮水,增加尿量,达到内冲洗的目的。
(2)尿道狭窄:术后尿道狭窄是最主要的并发症,尿道修复后须定期尿道扩张,以防瘢痕形成引起狭窄。
三、出院指导
1、饮食指导:多饮水,饮水量在3000ml/日左右,以增加尿量,冲洗膀胱,预防感染。
2、就医指导:尿道修复后,定期行尿道扩张,以防瘢痕形成。
如尿线变细、排尿困难应及时就诊。
一、概述尿道狭窄是指尿道腔内出现狭窄,导致尿液排出受阻的一种疾病。
尿道狭窄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尿道扩张术、手术治疗等。
术后护理是保证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篇关于尿道狭窄术后护理措施的文章,字数约为1500字。
二、尿道狭窄术后护理措施1. 休息与活动(1)术后患者应保持充分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久坐久站,以免对手术部位造成刺激和压迫。
(2)术后1-2天内,患者应卧床休息,以利于伤口愈合。
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可逐渐增加活动量。
2. 饮食与营养(1)术后患者应保持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2)多喝水,每天饮水量至少2000毫升,以促进尿道狭窄部位的恢复。
(3)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有助于伤口愈合。
3. 个人卫生(1)术后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每天更换内裤,避免感染。
(2)术后1周内,患者应避免盆浴,以防感染。
(3)使用柔软、透气的卫生用品,如透气性好的卫生巾。
4. 疼痛护理(1)术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可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
(2)指导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减轻疼痛。
(3)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沟通,缓解心理压力。
5. 药物护理(1)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切勿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
(2)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如出现过敏反应,应及时与医生联系。
6. 尿道狭窄部位的护理(1)术后定期进行尿道扩张,以预防尿道狭窄复发。
(2)观察尿道狭窄部位是否有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如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
(3)术后1周内,患者应避免性生活,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7. 心理护理(1)术后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给予关爱、鼓励和支持。
(2)与患者保持良好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及时给予心理疏导。
(3)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参与康复训练。
8. 出院指导(1)出院后,患者应继续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2)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诱发尿道狭窄的因素。
(3)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尿道狭窄病人的护理尿道狭窄是一种尿道壁瘢痕性狭窄的病症,该病通常由尿道感染、尿道损伤、尿道激素缺乏等引起。
患者在排尿时可能会感到尿道刺痛和尿液流出缓慢。
以下是我为尿道狭窄病人提供护理的建议。
1.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症状:护士应该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和排尿症状,以便进行综合评估和制定护理计划。
2.提供疼痛缓解措施:尿道狭窄病人可能会感到尿道刺痛,为了减轻病人的不适,护士可以给予患者口服或静脉注射镇痛药物。
3.监测尿液情况:护士应定期记录患者的尿量和尿液状况,以便了解尿液的变化和排尿情况。
如果尿液排出缓慢或存在血尿,应及时报告医生。
4.静脉输液:如果患者尿液排出不畅或排尿困难,护士可以通过静脉输液来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
5.保持尿道通畅:使用导尿管来维持尿道通畅,防止尿液的潴留;然而,导尿管的使用和时间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反复滴入感染。
6.个人卫生护理:护士应向患者介绍正确的个人卫生方法,如洗手和清洁尿道口。
建议患者每天多饮水,以促进尿液产生和排尿。
7.提供营养支持: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提供合适的饮食建议,并监测患者的体重和营养状况。
8.心理支持:尿道狭窄病人可能会因为排尿困难和疼痛而感到焦虑和沮丧。
护士应给予患者情绪上的支持,并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
9.定期随访:护士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定期随访病人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10.教育患者和家属:护士应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关于尿道狭窄的知识和预防方法的教育,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疾病。
对于尿道狭窄病人,护士的工作不仅是提供医疗和护理,还包括提供情绪支持和教育患者和家属。
护士应积极与医生、患者和家属合作,共同制定护理方案,以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总之,对尿道狭窄病人的护理需要综合考虑病情和患者的需求,通过监测和提供疼痛缓解、导尿、个人卫生、营养支持等措施来减轻患者的不适和症状。
护士还应提供心理支持和教育患者和家属,以提高他们对疾病的理解和管理能力。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o1.16 No.84 384参考意见,以一级、二级、三级预防相结合的方式使高血压患者保持在最佳健康状态下。
本研究中应用纽曼保健系统模式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全面护理,结果显示患者依从性、生活质量均得到了显著改善,证实了纽曼保健系统模式对提高高血压患者护理质量与水平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综合上述数据分析结果所得到临床结论为:纽曼保健系统模式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对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均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加以应用并推广。
参考文献[1] 杨淑群,陈晓毅,詹文伟,等.纽曼系统护理模式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遵医行为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6):49-50,70.[2] 蒋华,张红威,周贤惠,等.新疆地区不同级别医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现状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5,(12):1186-1190.[3] 王金兰,陈玉霞,石瑞团,等.运用纽曼健康系统模式提高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成效[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3):1899-1902.[4] 李倩,饶波,刘新献,等.老年高血压患者便秘风险评估与预防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2,27(1):37-38.[5] 王惠珍,张亚,高钰琳,等.社区护士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实施障碍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2,27(9):76-78.[6] 章慧慧,姚梅琪,俞申妹,等.心血管病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1,10(2):156-158.·临床监护·1例自行拔出尿管导致尿道损伤并发尿道狭窄患者围手术期的个性化护理李艳,雷花,王昕,邱明星(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泌尿外科,四川 成都 610072)摘要:目的尿道狭窄为泌尿科常见疾病,分为前尿道与后尿道狭窄,可由炎症、外伤或手术等后天性因素引起,也可以是先天性疾病所致。
尿道狭窄的护理措施概述尿道狭窄,也称为尿道狭窄症,是一种尿道疾病,指尿道管腔受到炎症、损伤或手术等原因導致管腔狭窄。
尿道狭窄常常导致尿液排出困难、排尿疼痛等问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正确的护理措施对于尿道狭窄患者的康复十分重要。
护理措施1. 定期尿道冲洗尿道狭窄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进行定期尿道冲洗。
这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或者指定的冲洗液来进行,冲洗液的选用需要咨询医生。
尿道冲洗的目的是清除尿道内的分泌物、异物和炎症,以减少尿道狭窄的发生和加重。
在进行尿道冲洗时,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使用清洁的冲洗器具,并注意冲洗时的温度和压力,避免过度刺激尿道。
2. 加强个人卫生对于尿道狭窄患者来说,个人卫生的保持至关重要。
患者需要每天坚持洗手,保持外阴部干燥和清洁。
在洗涤外阴部时,可以选择温和的清洁剂,并避免使用过度刺激性的清洁剂。
尿道狭窄患者还应避免过度用力擦拭外阴部,以减少对尿道的刺激。
3. 疼痛和炎症管理尿道狭窄常伴随排尿疼痛和炎症。
患者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和处方使用止痛药或抗炎药物,以减轻疼痛和炎症症状。
同时,患者也可以尝试使用热敷来缓解疼痛和炎症。
但需要注意,使用药物或热敷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正确的方法,以避免造成不良反应或加重症状。
4. 适当饮食和生活习惯尿道狭窄患者在饮食和生活习惯上也需要注意一些调整。
首先,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尿液,减少对尿道的刺激。
其次,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如辛辣食物、咖啡、酒精等,以减少对尿道和排尿系统的刺激。
此外,还应注意避免憋尿和过度劳累,避免长时间穿紧身裤和坐在冷硬物体上,以减少对尿道的压迫和刺激。
5. 预防感染由于尿道狭窄患者排尿困难,尿液容易滞留,容易导致尿路感染。
因此,患者需要特别注意预防感染。
每天保持足够的饮水量,以促进尿液的排出。
同时,注意排尿的卫生,女性患者应该从前往后擦拭,避免将肠道细菌带入尿道。
如果出现尿路感染的征兆,如尿频、尿急、尿痛等,应及时就医治疗,不要延误病情。
医院泌尿外科尿道狭窄患者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除常规检查胸透、心电图、出、凝血时间外,应行尿道造影以了解狭窄部位及程度。
2.保持会阴部清洁,防止感染。
(1)术前常规应用抗生素。
(2)拟行尿道成形术者,术前用肥皂水、清水清洗会阴部皮肤。
(3)尿道内有脓液时,应及时清除覆盖于尿道外口的脓痂。
3.心理护理:病人常因排尿障碍,影响生活质量而情绪不佳、烦躁、易怒,护士应耐心地询问,倾听病人有何不适,及时给予对症的开导和处理。
4.合并尿道周围感染的尿道瘘者,应先行膀胱造瘘,使炎症消退后再施行手术。
5.加强生活护理,减轻烦躁情绪及身体上的不适。
二、术后护理
1.注意导尿管的护理:留置导尿管起支架和引流作用,一般保留4周,同时保持膀胱造瘘管通畅。
2.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每天用1:1000新洁尔灭棉球擦洗尿道口及尿道周围2~3次,防止逆行感染。
3.适当使用镇静剂和雌激素,以免阴茎勃起。
4.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缓泻剂。
5.行尿道扩张者应观察有无尿道热、出血、假尿道的形成,若尿扩后并发急性感染,须使病人卧床休息并鼓励其多饮水,尽量用物理降温法,注意观察降温后体温变化。
同时加强营养,及时更换衣、被。
三、健康教育
1.嘱病人定期来院进行尿道扩张。
2.嘱病人防止便秘,戒酒,节制性生活。
3.嘱病人做好可能复发、须再次手术的思想准备。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外口狭窄的护理干预耿艳莉周萍作者单位郧阳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十堰市老年病研究所442000关键词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电切术尿道外口狭窄护理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 U R P已成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金标准然而尿道狭窄仍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较常见并发症之一而狭窄部位最常见于尿道外口其发生率为2.7% 6.5% [12]一旦发生往往对于手术医师的信心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患者也往往产生不必要的疑虑甚至产生不必要的纠纷[3]我科对近5年来应用TU R P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286例患者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材料本组病例共286例年龄5786岁平均年龄71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排尿困难排尿不畅夜尿增多尿潴留等术前经直肠指诊B超尿动力学及膀胱镜等检查诊断为前列腺增生症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采用美国W O L F电切镜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镜鞘F24冲洗液为5%葡萄糖术毕留置F2022三腔导尿管用生理盐水持续冲洗2448h术后67d拔出导尿管手术切除前列腺组织重量平均约31.5g平均时间34m i n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发生尿道外口狭窄3例发生率1.04%3例尿道外口狭窄患者尿道外口出现少许膜状物封闭在表面麻醉下用圆头探针轻柔伸入尿道外口分离膜状物并定期进行尿道扩张效果满意2护理干预2.1术前干预2.1.1术前应积极控制尿路感染本组62例术前留置尿管30天以上术前尿常规显示有尿路感染除静脉应用抗生素外还给予呋喃西林膀胱冲洗对因留置导尿感染不易控制者可改行膀胱穿刺造瘘不但有利于感染控制还可减轻尿道粘膜充血减少术中出血嘱患者每日饮水2000m l以上,以增加尿量达到内冲洗的目的术晨常规予尿道内注入0.5%活力碘溶液对前尿道进行消毒以减少尿道内致病菌的残留2.1.2入院后护理体检要特别注意有无尿道外口狭小发现尿道外口狭小应先通知医生果断予以尿道外口切开然后进行前列腺电切术对于尿道外口狭小者强行插入一方面会造成尿道口黏膜完整性的破坏和水肿另一方面会导致尿道外口黏膜缺血坏死2.1.3器械灭菌选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方法有学者认为浸泡器械的2%戊二醛消毒液为组织固定剂能使蛋白质凝固变性使用器械前若未冲洗干净可加重尿道黏膜损伤[4]我们选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方法即保证了灭菌效果也避免了消毒液的残留[5]2.2术后干预2.2.1.选用合适的导尿管术后留置与尿道外口大小不相应的导尿管会继续导致局部黏膜受压缺血水肿[2]尿道外口是尿道狭窄的部位周径仅为2127m m留置导尿管过粗压迫尿道外口黏膜在组织修复时易形成瘢痕导致狭窄发生建议选用组织相容性较好2022F的三腔硅胶导尿管即能达到持续膀胱冲洗的目的又减少了尿管对尿道黏膜的压迫以及尿管化学成分对尿道黏膜的刺激2.2.2纱布条束扎时间及尿管留置时间不易过长尿道外口狭窄多与尿道外口纱布条长时间束扎关系密切[3]纱布条束扎时间较长或尿管留置过长越易发生尿道外口狭窄患者术后出血尿路感染拔除尿管后排尿困难被认为是造成TU R P术后留置尿管时间过长的主要原因[6]当尿管引出液无明显血液时应尽早解除纱布条束扎压迫以减少尿道外口损伤的几率尿道外口纱布条束扎时间应412h术后留置尿管57d平均6d但术前即有尿道外口狭小的患者术后尿管留置时间应至少2w以上在膀胱充盈时拔121老年患者门诊输液的护理体会王月萍陈萍胡春燕作者单位郧阳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急诊科442000关键词门诊输液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体会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据有关调查显示老年患者占门诊输液患者的四成以上老年患者各器官在生理功能等方面都发生退行性变化一般老年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硬化静脉管壁增厚变硬,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皮肤松弛血管不易固定以及回血缓慢凝血较快等生理现象所以给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特别细心观察患者体征变化跟据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使他们在输液过程中感到身心愉快和舒适我们密切联系实际工作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现将老年患者门诊输液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有效执行查对制度防止输液差错发生护士接受患者药物时必须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除核对当天剂量外还要核对总剂量告知患者第2天第3天的用药剂量并且提醒患者携带好预约单配制液体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护士在加药穿刺前采取呼唤应答法核对患者姓名时进行查对过硬的穿刺技术可避免反复穿刺并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对血管的损伤和减轻患者的疼痛2提高对老年患者静脉的选择技巧严格消毒注射部位老年人由于输液速度慢时间长易感到疲劳有的人会出现肌肉不自主运动因此在挑选血管时应选择比较舒适又利于活动的部位如手背足背小臂背等应避免在关节部位扎止血带前用双手自上而下按摩穿刺的肢体使血液集中在肢体末端血管明显暴露便于穿刺选择末梢血管输液时可选择小号头皮针头进针应快稳准穿刺成功后可用夹板固定以免滑脱对活动度大的血管须用左手握住患者注射部位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以减少血管滑动以25角快速刺入皮下后快速刺入血管见回血后放平针体再进入少许用输液贴固定对比较脆的血管进针速度易慢除尿管能提早恢复患者的自然排尿并提高患者自然排尿成功率[6]2.2.3术后加强尿道口的护理术后尿道感染也是造成尿道外口狭窄的原因之一留置导尿管期间尿道内分泌物无法经尿道口排出积聚在舟状窝内也会进一步加重局部炎症反应我科固定一名男护士每天为留置尿管的患者用0.5%活力碘擦洗尿道口及近段尿管两次及时清除尿道口周围的血渍并自尿道球部向远端轻轻挤压尿道以排出尿道内的分泌物患者肛门排便后及时清洗会阴部避免细菌逆行感染2.2.4拔管后观察排尿情况嘱患者拔管后仔细观察排尿情况有尿道口刺痛尿线进行性变细等尿道口狭窄倾向者可早期预防性行尿道扩张2.2.5健康指导向患者介绍预防尿道狭窄发生的法如如何保持会阴部的卫生避免细菌逆行感染观察排尿情况的方法发生尿线变细要及时到医院检查等使患者增加术后尿道狭窄认识做到早预防早治疗参考文献1侯四川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及微创处理医学新知杂志200515(1)392朱凌峰林文洪昊卫真等.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外口狭窄治疗及预防方法.临床军医杂志2006343307-308.3刘鸿标.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狭窄及其防治.中国当代医学200542124.4那彦群腔道泌尿外科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42-445林志彦徐燕娇邹岚等.手术室腔镜器械应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法的体会.护理学报200613834-35.6何其英李露霞蒋平等.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117520-21.122。
一、术后休息与活动1. 术后患者应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久站久坐,以免对手术部位造成刺激和压迫。
2. 术后1-2周内,患者可适当进行床上活动,如翻身、深呼吸等,促进血液循环和恢复。
3. 术后2-3周后,患者可逐渐增加活动量,如散步、慢跑等,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4. 术后3-6个月内,患者应避免骑跨动作,如骑自行车、摩托车等,以免对尿道造成损伤。
二、饮食与营养1. 术后患者应保持清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纤维的食物,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2. 术后患者应多喝水,每天饮水量至少2000毫升以上,以帮助冲洗尿道,预防感染。
3. 术后患者应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烟酒等,以免刺激尿道。
4. 术后患者应适当补充蛋白质,如瘦肉、鸡蛋、牛奶等,以促进伤口愈合。
三、个人卫生1. 术后患者应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每天更换内裤,并用温水清洗会阴部。
2. 术后患者应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护理用品,如碱性肥皂等。
3. 术后患者应定期检查尿常规,如发现尿液混浊、有异味等,应及时就诊。
四、药物使用1. 术后患者应按照医嘱规范服药,如有不适或药物过敏症状,应及时与医生联系。
2. 术后患者应继续使用抗生素、消炎药等,预防感染。
3. 术后患者应继续使用止痛药,如需调整药物剂量,请咨询医生。
五、导尿管护理1. 术后患者应保持导尿管通畅,避免尿管扭曲、受压。
2. 术后患者应定期更换导尿管,预防感染。
3. 术后患者应定期进行尿管消毒,预防感染。
六、定期复查1. 术后患者应按照医嘱定期复查,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
2. 术后患者应关注尿液颜色、量、气味等,如有异常,应及时就诊。
3. 术后患者应关注尿道狭窄症状,如排尿困难、疼痛等,如有加重,应及时就诊。
七、心理护理1. 术后患者应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2. 术后患者应关注自身心理变化,如有焦虑、抑郁等情绪,应及时与心理医生沟通。
3. 术后患者应参加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尿道狭窄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一)术前护理评估指导
1、健康史患者性别、年龄、环境生活
2、身体状况有无排尿费力,排尿时间延长,尿液分叉,渐尿线变细,射程变短甚至滴沥状
3、心理—社会状况了解患者对疾病治疗方案是否知晓,家属对患者的支持情况
(二)评估患者切口敷料情况,疼痛强狂,各引流管是否通畅
【护理问题】
1、排尿困难
2、潜在并发症:感染
【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措施
1、指导完善相关检查
2、做好心理护理
(二)术后护理常规
1、术后2-3日常有血尿,严密观察血尿转清情况
2、术后应留置导尿管1个月左右,保持导尿管通畅观察尿液的量
和颜色,防止尿管扭曲,受压或堵塞。
如有小血块堵塞导尿管,及时用注射器抽吸血块。
3、拔出导尿管后应定期行尿道扩张,防止狭窄复发。
4、每日行尿道外口的护理
5、观察排尿情况,有尿道口刺痛、尿线进行性变细等尿道口狭窄
倾向者,可预防早期预防性行尿道扩张。
【健康教育】
1、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卫生,避免细菌逆行性感染
2、观察排尿情况,出院后要定期复诊,发生尿路变细及时到医院
检查,提前行尿道扩张
3、嘱病人多饮水,每日2000ml以上,已达到尿道自净及冲洗的目
的。
一、概述尿道狭窄是指尿道组织因炎症、创伤、先天性等因素导致尿道腔狭窄,影响尿液排出。
手术治疗是治疗尿道狭窄的主要方法。
术后护理对于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尿道狭窄患者术后护理措施。
二、术后护理措施1. 休息与活动(1)术后患者需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2)术后1-2周内,患者应避免长时间站立、久坐和性生活,以免对尿道造成刺激。
(3)术后3-6周,患者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仍需避免剧烈运动。
2. 饮食与营养(1)术后患者应保持清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瘦肉、鱼、豆制品等。
(2)术后1-2周内,患者可适量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粥、面条等,以免刺激尿道。
(3)术后3-6周,患者可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但仍需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3. 个人卫生(1)术后患者需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每天更换内裤,避免感染。
(2)术后1-2周内,患者可使用温水清洗会阴部,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
(3)术后3-6周,患者可恢复正常洗澡,但仍需注意会阴部卫生。
4. 伤口护理(1)术后患者需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如有红肿、渗出、疼痛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2)术后1-2周内,患者可使用抗生素软膏涂抹伤口,预防感染。
(3)术后3-6周,伤口基本愈合,患者可恢复正常生活。
5. 药物治疗(1)术后患者需按照医嘱规范用药,包括抗生素、止痛药等。
(2)如有药物过敏症状,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切勿自行更改或停止用药。
(3)术后1-2周内,患者需定期复查,根据病情调整用药。
6. 心理护理(1)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紧张等心理反应,家属和医护人员应给予关爱和支持。
(2)鼓励患者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3)术后3-6周,患者可逐渐恢复正常生活,但需注意避免过度劳累。
7. 随访与复查(1)术后患者需定期随访,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2)术后1-3个月,患者需定期复查,评估尿道狭窄情况。
泌尿外科术后尿道狭窄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和治疗摘要】近年来国内外的调查研究发现,随着各种腔内技术及引流管在泌尿外科的广泛应用,术后尿道狭窄激增,约占34.49%[1]。
我科2011-2017年共收治此类病人47例,现就发生原因、治疗策略、预防进行综述报告如下。
【关键词】泌尿外科;尿道狭窄;原因;预防;治疗策略【中图分类号】R6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6-0091-02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47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布在20.3~88.6岁之间,平均56.6岁。
尿道造影示:狭窄长度0.2~3.2cm,未见尿道闭锁、未合并尿道直肠瘘。
后尿道狭窄 34例:前列腺部16例(34.04%)、膜部12例(25.53%)、尿道内口6例(12.77%);前尿道狭窄13例,其中尿道外口2例(4.26%)、阴茎部7例(14.89%)、球部4例(8.51%)。
尚能自主排尿39例,其中尿线变细28例,尿滴沥 11例。
入院时因尿潴留行膀胱造瘘 6例,入院前已导尿留置2例。
术后尿道内留置F22~24号导尿管7~5周,分别于拔管后3~40天出现排尿困难,平均19.5天。
1.2 治疗方法术前均行尿道造影,明确狭窄部位、长度、有无假道行成,并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尿培养后调整为敏感抗生素,在尿液清亮、淡黄色,尿常规白细胞较入院时明显降低后行治疗。
(1)狭窄尿道管径较宽、可通过F12号尿道扩张器(30例),于镇静、止痛、尿道腔表面麻醉下行单纯尿道扩张治疗(为小儿输尿管镜直视下进镜至膀胱内,置入超滑斑马导丝引导下扩张),扩至F20~22号,术后留置相应型号的三腔导尿管(硅胶)支撑扩张后的尿道腔3~5天后,择机拔出。
(2)狭窄尿道官腔呈小孔状(10例)尝试顺孔洞走行插入超滑斑马导丝指引(失败者则行膀胱造瘘,经膀胱造瘘口注入美兰造影剂引导斑马导丝插入),在斑马导丝的引导下扩张狭窄的尿道腔,再用等离子棒状电极切开、气化狭窄尿道疤痕,至能顺利通过手术器械(或较正常尿道管径略宽),术后留置相应型号的三腔导尿管(硅胶)支撑扩张后的尿道腔3~4周后,视患者病情择机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