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学教案 泌尿系统损伤病人的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1.56 MB
- 文档页数:2
第三十六、三十七章教学整体安排授课时间第七周课时安排3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三十六章泌尿系统损伤病人的护理第一节肾损伤第二节膀胱损伤第三节尿道损伤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一)掌握肾损伤、膀胱损伤、尿道损伤临床表现及急诊处理原则。
(二)掌握肾损伤、膀胱损伤、尿道损伤的护理方法。
(三)熟悉肾损伤、膀胱损伤及前、后尿道损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四)了解泌尿系各部位损伤的发病及相关的病理解剖知识。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一、主要内容(一)肾损伤。
(二)输尿管损伤。
(三)膀胱损伤。
(四)尿道损伤。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一)重点:肾损伤、尿道损伤的致伤机制、典型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二)难点:尿道损伤的致伤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
讨论、思考、作业:如何鉴别是否存在膀胱损伤?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1.吴孟超,吴在德.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教学过程设计:复习10分钟,授新课115分钟,安排讨论分钟,布置作业10分钟授课类型: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练习课其他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指导其他教学资源: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音像其他填写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备课笔记第三十六章泌尿系统损伤病人的护理泌尿系统包括上尿路及下尿路。
上尿路包括肾及输尿管,下尿路包括膀胱及尿道。
泌尿系统损伤以男性尿道损伤最多见。
泌尿系统损伤的主要病理表现为出血及尿外渗。
第一节肾损伤肾损伤(injury of kidney)常合并有胸腹多脏器的复合伤。
【病因和分类】1.开放性损伤因弹片、枪弹、刀刃等锐器所致损伤,常伴有胸部、腹部等其他脏器的复合性损伤。
2.闭合性损伤因直接暴力,如撞击、跌打、挤压、肋骨骨折等或间接暴力,如对冲伤、突然减速、暴力扭转、坠跌、爆震波冲击、负重和剧烈运动等致肌肉强力收缩所致损伤。
泌尿系损伤病人的护理1.肾损伤(1)病因病理(2)临床表现(3)辅助检查(4)治疗要点(5)护理措施2.膀胱损伤3.尿道损伤第一节肾损伤(一)病因1.闭合性损伤(多见):撞击、跌打、挤压。
2.开放性损伤:刀刃、枪弹、弹片。
(二)病理和分类1.肾挫伤(大多数):轻微。
2.肾部分裂伤。
3.肾全层裂伤——广泛的肾周血肿、严重血尿和尿外渗。
4.肾蒂损伤——严重大出血,常来不及诊治即已死亡。
(三)临床表现1.休克——严重肾裂伤,肾蒂裂伤或合并其他脏器损伤。
2.血尿——常见症状。
肾挫伤:血尿轻微;严重肾裂伤——大量肉眼血尿。
损伤后第2、3周,可因感染或过早起床活动——继发性血尿。
3.疼痛。
4.腰腹部肿块——肾周围血肿和尿外渗使局部形成肿块。
5.发热:吸收热;尿外渗——继发感染——肾周脓肿——全身中毒症状。
(四)辅助检查1.尿液检查:血尿。
2.血液检查:血红蛋白与血细胞比容持续降低。
3.影像学:B超、CT及排泄性尿路造影。
(五)治疗原则1.紧急处理——伴休克者,迅速输血、复苏,做好手术准备。
2.非手术——多数肾挫裂伤可经非手术治疗而治愈。
绝对卧床,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血尿颜色和腰腹部肿块的变化,补充血容量,抗生素,镇痛、镇静和止血。
3.手术严重肾裂伤、肾碎裂、肾蒂损伤及肾开放性损伤,应尽早施行手术(肾修补、肾部分切除或肾切除术)。
(六)护理措施1.严密观察血尿的次数、量及浓度:用试管留取尿液,并按先后顺序排列,若血尿颜色逐渐加深,说明出血加重。
2.休息绝对卧床休息2~4周;即使血尿消失,仍需继续卧床休息至预定时间。
过早过多离床活动,有可能再度发生出血。
3.健康教育1)绝对卧床——恢复后2~3个月不宜从事重体力劳动,不宜做剧烈运动。
2)多饮水,保持尿路通畅,减少尿液对损伤创面的刺激。
3)血尿停止,肿块消失,5年内定期复查。
第二节膀胱损伤(一)病因1.开放性2.闭合性(二)病理和分类1.膀胱挫伤2.膀胱破裂(三)临床表现1.休克——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膀胱破裂致尿外渗或腹膜炎,常发生休克。
泌尿系损伤病人的护理1.肾损伤(1)病因病理(2)临床表现(3)辅助检查(4)治疗要点(5)护理措施2.膀胱损伤3.尿道损伤第一节肾损伤(一)病因1.闭合性损伤(多见):撞击、跌打、挤压。
2.开放性损伤:刀刃、枪弹、弹片。
(二)病理和分类1.肾挫伤(大多数):轻微。
2.肾部分裂伤。
3.肾全层裂伤——广泛的肾周血肿、严重血尿和尿外渗。
4.肾蒂损伤——严重大出血,常来不及诊治即已死亡。
(三)临床表现1.休克——严重肾裂伤,肾蒂裂伤或合并其他脏器损伤。
2.血尿——常见症状。
·肾挫伤:血尿轻微;·严重肾裂伤——大量肉眼血尿。
·损伤后第2、3周,可因感染或过早起床活动——继发性血尿。
3.疼痛。
血液或尿液渗入腹腔或合并腹内脏器损伤时,出现全腹疼痛和腹膜刺激症状。
4.腰腹部肿块——肾周围血肿和尿外渗使局部形成肿块,有明显触痛和肌强直。
5.发热:吸收热;尿外渗——继发感染——肾周脓肿——全身中毒症状。
(四)辅助检查1.尿液检查:血尿是诊断肾损伤的重要依据。
尿常规检查可见大量红细胞。
2.血液检查:血红蛋白与血细胞比容持续降低。
白细胞计数增多提示有感染。
3.影像学:B超、CT及排泄性尿路造影。
(五)治疗原则1.紧急处理——伴休克者,迅速输血、复苏,做好手术准备。
2.非手术——多数肾挫裂伤可治愈。
·绝对卧床,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血尿颜色和腰腹部肿块的变化,补充血容量,抗生素,镇痛、止血。
3.手术严重肾裂伤、肾碎裂、肾蒂损伤及肾开放性损伤,应尽早施行手术(肾修补、肾部分切除或肾切除术)。
(六)护理措施1.严密观察血尿的次数、量及浓度:用试管留取尿液,并按先后顺序排列,若血尿颜色逐渐加深,说明出血加重。
2.休息·绝对卧床休息2~4周;·即使血尿消失,仍需继续卧床休息至预定时间。
过早过多离床活动,有可能再度发生出血。
3.健康教育1)绝对卧床——恢复后2~3个月不宜从事重体力劳动,不宜做剧烈运动。
教案
第次课
授课课题第二十八章泌尿系统损伤病人的护理授课时数 2 课型理论教学方法知识回顾、讲解、讨论、点评
教学目的1.了解肾、膀胱、尿道损伤病理、治疗原则2.熟悉肾、膀胱、尿道损伤的临床特点3.掌握肾、膀胱、尿道损伤患者的护理措施
重点1. 肾、膀胱、尿道损伤的临床特点
2. 肾、膀胱、尿道损伤患者的护理措施
难点病理分类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第二十八章泌尿系统损伤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肾损伤
一、疾病概况
(一)病因
1.开放性肾损伤
2.闭合性肾损伤
(二)病理类型
1.肾挫伤
2.肾部分裂伤
3.肾全层裂伤
4.肾蒂损伤
(三)治疗原则
轻:非手术短期休息
重:绝对卧床或手术
二、护理评估
1.健康史:外伤史、以往健康状况
2.身体状况:①血尿②疼痛③腰腹部包块④休克⑤发热 3.心理状况
教学活动
引言导入新课
讲解
根据图片比较肾损伤的病理类型
4.辅助检查:①尿常规②B超③X线④CT ⑤排泄性尿路造影三、护理诊断及相关合作问题四、护理目标五、护理措施
1.非手术治疗及手术前患者的护理 2.手术后患者护理 3.健康指导
第二节膀胱损伤
一、疾病概要
(一)病因 1. 开放性损伤;
2. 闭合性;
3. 医源性
(二)病理和分类
1.膀胱挫伤:粘膜或肌层伤,壁未穿破
2.膀胱破裂:
腹膜内型:腹膜破裂,尿液流入腹腔→腹膜炎
腹膜外型:腹膜未破,尿外渗至膀胱周围及耻骨后间隙,引起盆腔腹膜外感染。
二、护理评估
1.健康史:
2.身体状况①血尿和排尿困难;②腹部疼痛;③休克;④尿瘘
3.辅助检查:导尿试验、X线(腹部平片、膀胱造影)
三、护理诊断及相关合作问题四、护理目标
五、护理措施
1.非手术治疗及手术前患者护理
2.手术后患者护理
第三节尿道损伤
一、疾病概况前尿道?后尿道?
1.病因
2.病理生理
(1)类型:①尿道挫伤
②尿道破裂③尿道断裂
(2)尿液外渗部位(见图)
(3)临床表现:①尿道出血;②疼痛;③排尿困难与尿潴留;④局部血肿与瘀斑;⑤尿液外渗;⑥直肠指检;⑦休克
3.护理措施精讲点拨
精讲点拨表现特点
精讲点拨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课后小结:
参考资料及教具:
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外科护理学》
参考书: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一版《外科护理学》本科《外科护理学》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