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上部技术交底(腕臂底座、外线)
- 格式:ppt
- 大小:2.76 MB
- 文档页数:24
一、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XXX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接触网施工2. 工程地点:XXX3. 施工单位:XXX4. 施工内容:接触网附加导线架设、回流线安装、支柱组装等。
二、安全技术交底1. 人员安全(1)所有施工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关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2)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带、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
(3)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体检,符合高空作业要求。
2. 施工现场安全(1)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施工区域。
(2)施工区域应设置安全通道,确保人员疏散畅通。
(3)施工材料、工具应整齐堆放,不得占用消防通道。
3. 施工设备安全(1)施工设备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并定期进行检修、保养。
(2)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熟悉设备性能和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操作。
(3)设备操作过程中,必须确保设备处于正常状态,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4. 施工材料安全(1)施工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严禁使用不合格材料。
(2)施工材料应按照规范要求存放,避免受潮、受腐蚀。
(3)施工材料搬运过程中,应采取防滑、防倾倒措施。
5. 接触网施工安全(1)接触网附加导线架设1)导线展放过程中,防护人员应注意观察,防止摩擦、背扣、断股等现象发生。
2)回流线肩架安装高度为8.0米,确保安全。
3)导线在同一截面处操作,符合规定条件时,可不做处理。
4)导线驰度应符合设计张力曲线要求,断线时预留足够回头长度。
(2)回流线安装1)回流线非绝缘悬挂时,采用杵座鞍子铝衬垫固定回流线。
2)回流线安装过程中,注意防止回流线与其他设备发生碰撞。
(3)支柱组装1)支柱组装前,检查支柱是否存在损伤、变形等问题。
2)支柱组装过程中,确保支柱与基础连接牢固。
3)支柱组装完成后,进行整体调试,确保接触网系统正常运行。
三、注意事项1. 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确保施工安全。
2. 施工人员应加强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定。
一、交底目的为确保接触网施工、维护及检修过程中的安全,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安全技术交底。
二、交底对象接触网施工、维护及检修人员。
三、交底内容1. 施工现场安全注意事项:(1)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工作服,穿防滑鞋,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
(2)施工过程中,禁止酒后作业、疲劳作业,确保人员精神状态良好。
(3)施工现场严禁吸烟、动火,如需动火作业,需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并做好防火措施。
(4)施工现场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
2. 接触网施工安全要求:(1)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确保其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2)接触网施工前,应检查施工设备、工具是否完好,施工场地是否符合要求。
(3)接触网施工过程中,严禁擅自移动接触网支柱、设备,确保施工安全。
(4)接触网施工时,应遵循以下顺序:先安装接触网,再安装支柱,最后安装接地装置。
(5)施工过程中,接触网支柱与设备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确保安全。
3. 接触网维护及检修安全要求:(1)维护及检修前,对维护及检修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确保其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2)维护及检修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施工安全。
(3)维护及检修时,应先切断接触网电源,确认无电压后,方可进行作业。
(4)维护及检修过程中,注意观察接触网设备状态,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5)维护及检修结束后,应检查现场设备状态,确保恢复正常。
四、交底程序1. 项目部安全工程师对施工、维护及检修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
2. 施工、维护及检修人员参加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了解并掌握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3. 项目部安全工程师对施工、维护及检修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确保其掌握安全注意事项。
4. 施工、维护及检修人员签字确认,表示已了解并掌握安全技术交底内容。
五、交底时间根据施工、维护及检修计划,提前安排安全技术交底。
六、交底责任人1. 项目部安全工程师负责安全技术交底的组织和实施。
接触网施工安全技术交底1、基坑开挖站场及区间进行测量时,要使用测量绳,使用钢卷尺测量时,应作好绝缘防护。
路肩开挖接触网坑作业,每个基坑的施工人员不得少于2人,坑内作业时,坑上必须有人防护。
基坑开挖作业,必须保证路基的稳定,不得使其受到破坏和减弱,遇到塌方有可能造成轨枕悬空时,应采用护板防护,挖坑时遇到排水沟(盲沟),应先做好疏通改道排水工作,弃土不得堵塞水沟和污染道床。
采用大坑口开挖,即大口小底,防止坑壁塌方。
基坑开挖完成后,及时进行基础浇制。
一般情况下,敞口基坑尽量不过夜。
否则,坑口须设安全防护栏、警示标志,防止发生人员坠落事故。
坑下施工人员必须戴安全帽。
在开挖基坑区段设专人巡视。
发现基坑坍塌或线路状态有变动等情况时,立即采取抢救措施。
石质坑开挖采用爆破作业时,严格执行爆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2、基础浇制基础浇注作业时,应在施工点设专人进行防护,工具材料的堆放不得侵入建筑接近限界,施工人员不得在建筑接近限界以内站立和休息;需要跨越铁路搬运材料设备时,应在搬运通道两端按规定距离设置防护,搬运结束后,两侧的防护人员方可撤除;在准高速和高速区段施工时,列车通过时,所有人员应在3m限界以外待避,所用工具材料特别是人工搅拌所用钢板,严禁放置在道心轨枕上。
3、接触网停电作业(1)在与接触网带电部分不到2m的建筑物上作业时,如没有可靠的防电设施,接触网必须停电。
(2)安全距离要求:接触网进行停电作业时,作业人员(包括所持的机具、材料、零部件等)与周围带电设备的距离不得小于以下规定:110kV为1500mm,27.5kV和35kV为1000mm,10kV及以下为700mm。
(3)施工领导人向供电调度申请停电时要同时说明停电作业的范围、内容、时间和安全措施等。
(4)施工单位在接到停电作业命令后,严格按工作票施工,须先验电接地,在装设接地线时,将接地线的一端先行接地,再将另一端与被停电的导体相连。
拆除接地线时,其顺序相反。
一、交底目的为确保接触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安全技术交底。
二、交底内容1. 施工人员要求(1)所有参与接触网施工的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应操作资格证书。
(2)施工人员应熟悉接触网施工的相关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
(3)施工人员应掌握安全防护知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2.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1)施工现场应设立安全警示标志,明确警示内容。
(2)施工区域应设置隔离设施,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3)施工人员应穿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绝缘手套、绝缘鞋等。
3. 接触网施工安全要点(1)施工前,应对接触网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设备完好。
(2)施工过程中,严禁施工人员攀登接触网设备,防止触电事故发生。
(3)施工过程中,应保持施工区域整洁,防止杂物掉落接触网设备。
(4)施工过程中,如需调整接触网设备,应先断开电源,确保安全。
(5)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防止误操作。
4. 安全防护措施(1)施工人员应佩戴绝缘手套、绝缘鞋等防护用品。
(2)施工过程中,应设置专人进行监护,确保施工安全。
(3)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4)施工结束后,应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消除安全隐患。
5. 应急处置(1)如发生触电事故,应立即切断电源,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2)如发生火灾事故,应立即报警,并采取灭火措施。
(3)如发生其他安全事故,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并报告相关部门。
三、交底要求1. 施工单位应将本安全技术交底作为施工过程中的重要依据,严格执行。
2. 施工人员应认真学习本安全技术交底,掌握安全操作规程。
3. 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4. 施工现场应设置专人负责安全监督,确保施工安全。
四、交底时间本安全技术交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五、交底单位施工单位:XXX六、接受人项目经理:XXX技术负责人:XXX施工负责人:XXX安全员:XXX七、备注本安全技术交底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
技术通知
接触网一、二、三分部
现对本线腕臂底座高度进行明确,由于本线采用水平腕臂,接触线高度5300mm,结构高度1600mm,承力索高度6900mm,以上高度都是以两轨连线的中心位置为基准,承力索座高度为110mm,所以腕臂底座安装高度也以两轨连线的中心位置为基准,安装高度如下:
1.隧道外
支柱上腕臂底座6790mm,底座间距1800mm,上底座可在6750mm至6850mm之间;
2.隧道内
吊柱全部是单底座,中间柱和关节内工作支上腕臂底座安装高度为6800mm,底座间距1800mm,关节内抬高支腕臂上底座高度为7250mm底座间距1800mm
3.个别曲线区段吊柱在曲内的正定位会根据计算结果进行调整。
4.腕臂计算时需转换为腕臂底座距低轨的高度。
工程部
2020年11月6日。
一、交底目的为确保接触网带电作业的安全,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特制定本安全技术交底。
二、交底对象所有参与接触网带电作业的作业人员及管理人员。
三、交底内容1. 作业前的准备工作(1)检查作业现场,确保无障碍物,安全通道畅通。
(2)检查作业工具、设备,确保其完好、可靠。
(3)检查个人防护用品,如绝缘手套、绝缘鞋、安全帽等,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
2. 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1)严格遵守《接触网带电作业安全规程》及相关法律法规。
(2)作业前,应进行现场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3)作业人员应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佩戴安全帽,正确使用绝缘工具。
(4)作业过程中,禁止擅自改变作业计划,确保作业安全。
(5)作业人员应保持通讯畅通,及时向现场指挥人员报告作业情况。
(6)作业人员应掌握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如触电、火灾等。
3. 作业后的工作(1)作业结束后,清理作业现场,确保无遗留物品。
(2)检查作业工具、设备,确认无损坏,并妥善存放。
(3)整理作业记录,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作业水平。
四、应急处置措施1. 触电事故(1)立即切断电源,隔离故障点。
(2)对触电人员实施心肺复苏,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
(3)对事故现场进行隔离,防止其他人员受到伤害。
2. 火灾事故(1)立即切断电源,关闭燃气阀门。
(2)使用灭火器、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3)迅速疏散人员,确保人员安全。
(4)拨打火警电话,报告火灾情况。
五、交底人及接受人交底人:XXX接受人:XXX六、交底时间XXXX年XX月XX日七、注意事项1. 本安全技术交底适用于接触网带电作业,作业人员应严格遵守。
2. 作业人员应定期参加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3. 作业过程中,如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向现场指挥人员报告。
4. 作业结束后,对作业现场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无安全隐患。
5. 本安全技术交底由XXX负责解释,如有未尽事宜,按相关规定执行。
京广铁路北京局管内自动闭塞、通信及牵引供电设备改造工程III标段腕臂更换技术交底编制:审核:批准: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京广电气化改造项目经理部第四架子队2015年6月中铁五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管理体系施工技术交底表QJ04--09 年月日第页共页工程名称京广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接触网工程施工区段第四架子队管段技术交见附页底内容施工主要见安全技术交底注意事项保证质量见安全技术交底措施安全高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腕臂安装时必须注意工具料不得侵入基本限界。
措施技术交底参加人员人一、主要技术要求:1.接触网腕臂采用硅橡胶绝缘子,爬距不小于1600mm。
2.腕臂按实际测量的支柱限界(包括关节和分相处)计算腕臂长度。
3.腕臂安装完毕后,平腕臂端部余长保留300 mm,定位管端部余长保留300 mm,在调整到位后多余部分应截去。
4.腕臂上承力索座与套管双耳的间距为300 mm,上下底座间距1800mm。
5.各种零件的力矩值参见下表所示。
(所有紧固件有力矩要求时必须按力矩要求使用力矩扳手紧固。
)序号标准代号名称螺栓直径(mm)螺栓紧固力矩(N.m)1 TB/T2075.3C-09 定位线夹M10 252 TB/T2075.4G-10 长支持器M12 443 TB/T2075.3D(G60)-09 定位环M12 444 TB/T2075.3D(G48)-09 定位环M12 445 TB/T2075.4E(G48)-09 长定位环M12 446 TB/T2075.C(G60)-09 套管双耳M12 447 TB/T2075.20A-2010 杵座鞍子U螺栓M10 258 TB/T2075.4Ⅰ-10 定位环线夹M12 449 TB/T2075.18A-10 横承力索线夹U螺栓M12 4410 TB/T2075.18B-10 双横承力索线夹U螺栓M12 4411 TB/T2075.16D-10 钩螺栓M20 8012 JL51(HC60) 承锚角钢M22 9813 JL51(HX60) 线锚角钢M22 9814 TB/T2075.2-09 底座槽钢M16 5915 TB/T2075.16C-10 软横跨固定角钢M16 7016 可调式整体吊弦M10 2517 承力索座12/16 44/60头。
目录一、编制依据 (02)二、工艺流程图 (03)三、上部工程施工工艺 (04)1.数据的采集 (04)2.数据的计算 (05)3.预配 (06)4.软横跨及硬横梁的安装 (10)5.腕臂安装 (14)6.拉线及补偿装置安装 (17)7.线索架设 (18)8.接触悬挂调整 (21)9.附加悬挂 (26)10.支柱接地安装 (28)11.其他 (29)12.冷滑试验及送电开通 (30)一、编制依据萧山站及相关工程既有线改造工程所采用的标准图及通用图集;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关于工程施工图接触网部分的说明;现场调查资料及以往类似工程施工经验;《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10009-2005]组织施工;《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TB10208-98]组织施工;《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TB10421-2003];二、工艺流程图接触网上部工程工序流程图三、上部工程施工工艺1.数据的采集1.1人员组织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1 组长人 12 司镜人 2 经纬仪、水平仪各1人3 扶塔尺人 14 杆上测量人 2 包括确认予留孔情况5 限界测量人 2 包括测量支柱高度尺寸6 跨距测量人 27 防护人 21.2工、机具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 经纬仪J2 台 1 带三角架2 水准仪S3 台 13 塔尺根 14 丁字尺 2.5-3.5m 把 1 含水平尺5 排笔把 16 钢卷尺2m、30m 把各17 铅笔支 18 粉笔支9 调和漆红kg 210 喇叭把 211 防护旗红、黄面各21.3操作方法1.3.1曲线超高测量置镜点在距支柱10-15m的路肩上。
在支柱处两轨面上分别竖塔尺,调整仪器,读取塔尺读数,并作记录。
两轨面塔尺读数相减即为超高值。
支柱内缘上划低轨轨面标记。
接第一步操作,读取轨面塔尺数值后,将塔尺紧靠支柱内缘竖立(曲线取两轨平均值)。
铅直方向移动塔尺至镜内读数与钢轨读数一致时,用铅笔贴塔尺底面在支柱内缘上划出标记。
目录一、编制依据 (02)二、工艺流程图 (03)三、上部工程施工工艺 (04)1.数据的采集 (04)2.数据的计算 (05)3.预配 (06)4.软横跨及硬横梁的安装 (10)5.腕臂安装 (14)6.拉线及补偿装置安装 (17)7.线索架设 (18)8.接触悬挂调整 (21)9.附加悬挂 (26)10.支柱接地安装 (28)11.其他 (29)12.冷滑试验及送电开通 (30)一、编制依据萧山站及相关工程既有线改造工程所采用的标准图及通用图集;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关于工程施工图接触网部分的说明;现场调查资料及以往类似工程施工经验;《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10009-2005]组织施工;《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TB10208-98]组织施工;《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TB10421-2003];二、工艺流程图接触网上部工程工序流程图三、上部工程施工工艺1.数据的采集1.1人员组织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1 组长人 12 司镜人 2 经纬仪、水平仪各1人3 扶塔尺人 14 杆上测量人 2 包括确认予留孔情况5 限界测量人 2 包括测量支柱高度尺寸6 跨距测量人 27 防护人 21.2工、机具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 经纬仪J2 台 1 带三角架2 水准仪S3 台 13 塔尺根 14 丁字尺 2.5-3.5m 把 1 含水平尺5 排笔把 16 钢卷尺2m、30m 把各17 铅笔支 18 粉笔支9 调和漆红kg 210 喇叭把 211 防护旗红、黄面各21.3操作方法1.3.1曲线超高测量置镜点在距支柱10-15m的路肩上。
在支柱处两轨面上分别竖塔尺,调整仪器,读取塔尺读数,并作记录。
两轨面塔尺读数相减即为超高值。
支柱内缘上划低轨轨面标记。
接第一步操作,读取轨面塔尺数值后,将塔尺紧靠支柱内缘竖立(曲线取两轨平均值)。
铅直方向移动塔尺至镜内读数与钢轨读数一致时,用铅笔贴塔尺底面在支柱内缘上划出标记。
(接触网上部工程)技术交底书编制:审核:批准:2009年 5 月 20 日接触网上部施工技术交底资料一、工程概况********铁路位于中国河南省北部和山东省南部、西起京广铁路新乡站,经菏泽、兖州、临沂站等主要车站至日照站,全长616公里。
本项目为对该铁路进行电气化改造,适当辅以土建技术改造。
该线是中国铁路网煤运通道的重要组成部份, 在铁路网中横贯京广、京九、京沪和沿海铁路通道,是沟通中国中西部与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通道之一。
本铁路电气化改造有利于落实中国政府的能源政策、环保政策,有利于提高铁路牵引的能源利用率,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1、环境条件3、海拔高度:不大于1000m二、供电方式全线采用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
三、接触网悬挂类型及导线组成正线接触线在跨中设0.5‰L(L-跨距长度)的预留弛度;站线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直链形),接触线不预留弛度。
四、线材规格及张力见下表五、主要设备选择1、为避免电力机车因非正常原因停在分相关节的中性段内而无法起动,在分相关节的中性段与机车前进方向的接触网之间设置常开电动隔离开关,并纳入远动控制。
2、单独分段的货物线设带接地刀闸的手动隔离开关。
3、场间联络开关、较长的供电线上网开关等设置不带接地刀闸的手动隔离开关。
4、分区所供电线出所处设置不带接地刀闸的电动隔离开关、变电所供电线出所处设置不带接地刀闸的手动隔离开关5、上、下行间的分段绝缘器应具有消弧能力。
六、技术数据1、接触线高度及允许车辆装载高度安装地点接触线悬挂点距轨面高度(mm)接触线最低点距轨面高度(mm)允许车辆带电通过装载高度(mm)新乡南(不含)至菏泽(不含)段6000 5700 5300菏泽(含)至日照段,按预留双层集装箱设计,条件允许时6450菏泽(含)至日照段,低净空跨线建筑物处6000 5700 5300注:新菏兖日全线满足带电通过货物装载高度5300mm要求2、结构高度结构高度一般为1400mm,有隧道、下承钢桁梁、跨线建筑物影响时适当减小。
朔黄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扩容改造工程(接触网专业)腕臂更换安装技术交底书编制:冯志亮审核:李嘉鹏批准:古顺斌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朔黄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扩容改造工程项目部2015年 09 月 04 日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朔黄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扩容改造工程项目部腕臂更换安装技术交底书腕臂更换安装技术交底书一、编制依据《客货共线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10208-2008;《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1-2003 J291-2004;《软横跨、道岔柱、定位柱安装图》SHKN-SS-CW-104;《隧道内安装图》SHKN-SS-CW-105-01~19;接触悬挂锚段关节安装图》SHKN-SS-CW-102-01~19;设计院交底、资料、文件、其他相关图纸、设计联系单。
二、适用范围本交底适用于接触网隧道内外腕臂更换安装及其他附带更换施工。
三、技术标准1、测量测量需要在天窗点内进行。
需要测量数据为:路混凝土支柱、桥钢柱(无大限界框架):侧面限界、斜率、外轨超高、上底座安装高度、既有拉出值、导高;桥钢柱大限界框架:外轨超高、上下底座安装高度及限界、既有拉出值、导高;隧道内吊柱:上底座安装高度及限界、外轨超高、既有拉出值、导高;大限界框架上下底座限界、吊柱限界采用DJJ-8仪器,按红线测量。
斜率为腕臂柱(或吊柱)整正后的斜率,外倾为“正”。
轨面超过:曲外为“正”,曲内为:“负”关节处需要记录转换柱处开闭口情况,需要更换的支柱必须注明。
双压管腕臂安装位置维持既有,安装结构按照设计图进行,记录好安装部位测量数据做电子记录并将设计安装图号、拉出值同时记录。
2、计算通过接触网计算软件计算出腕臂数据。
各个管段技术负责人负责计算、审核自己所管范围。
3、预配(1)腕臂预制组根据签字的腕臂预配数据表从库房提取材料,并进行外观检查和型号数量确认,严禁使用不合格品,腕臂结构的预配应采用专用的预制平台进行。
接触网上部施工技术交底一、接触网上部技术规定1、一般规定1.1 接触网接触悬挂采用全补偿链形悬挂,正线接触悬挂导线组合:JTMH95+CTA120, 额定工作张力接触线17kN,承力索13kN;站线接触悬挂导线组合:JTMH70+CTA85,额定工作张力接触线15kN,承力索10kN,附加导线类型:供电线LBGLJ-185,回流线LBGLJ-185/25,架空地线LBGLJ-70/10。
1.2 长治北站接触线工作支悬挂点距轨面连线高度一般为6.45m,最低点不小于6.2m,困难时不应小于5.7m;接触线坡度一般不大于2‰,变坡点一般不大于1‰。
长治北至北舍(郑州局管段区间)接触线工作支悬挂点距轨面连线高度除说明外一般为6.45m。
1.3 支柱基坑处地下电缆的处理,尽量采用排移的方法。
排移困难时,可适当调整支柱的侧面限界,调整范围:区间腕臂柱3.1m~3.4m(含),站场腕臂柱2.5m ~3.5m(含),硬(软)横跨柱按3.0m~5.0m,但牵出线上支柱的侧面限界不应小于3.5m,困难时不应小于3.1m。
1.4 车挡后的支柱距车挡不应小于10m,如受地形、地貌限制,在保证线路上接触网有效长的情况下可将车挡后的支柱设于线路一侧。
1.5 在进行上部安装前,工程所用金属零部件、线材及绝缘子应按《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有关规定进行检查和试验,规格质量及电气性能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安装使用。
1.6 接触网上部安装施工采用呆扳手、梅花扳手和力矩扳手。
安装后的金具各部连接紧固螺栓、螺帽紧固力矩均应符合设计要求,新零件应符合该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并应配齐螺帽、止动垫片。
1.7 开口销安装后的劈开角度不应小于60 度,开口后不得有裂纹、断裂现象。
销钉安装时,垂直设置时应钉帽在上,水平设置的两销钉头应相互倒置安装。
1.8接触线的平直度直接影响弓网受流质量和接触线的使用寿命。
上部安装及悬挂调整不应给接触线施加外力,严禁踩踏接触线。
接触网上部施工技术交底一、接触网上部技术规定1、一般规定1.1 接触网接触悬挂采用全补偿链形悬挂,正线接触悬挂导线组合:JTMH95+CTA120, 额定工作张力接触线 17kN,承力索 13kN;站线接触悬挂导线组合:JTMH70+CTA85,额定工作张力接触线 15kN,承力索 10kN,附加导线类型:供电线 LBGLJ-185,回流线LBGLJ-185/25,架空地线LBGLJ-70/10。
1.2 长治北站接触线工作支悬挂点距轨面连线高度一般为6.45m,最低点不小于6.2m,困难时不应小于5.7m;接触线坡度一般不大于2‰,变坡点一般不大于1‰。
长治北至北舍(郑州局管段区间)接触线工作支悬挂点距轨面连线高度除说明外一般为6.45m。
1.3 支柱基坑处地下电缆的处理,尽量采用排移的方法。
排移困难时,可适当调整支柱的侧面限界,调整范围:区间腕臂柱 3.1m~3.4m (含),站场腕臂柱2.5m ~3.5m(含),硬(软)横跨柱按 3.0m~5.0m,但牵出线上支柱的侧面限界不应小于 3.5m,困难时不应小于3.1m。
1.4 车挡后的支柱距车挡不应小于 10m,如受地形、地貌限制,在保证线路上接触网有效长的情况下可将车挡后的支柱设于线路一侧。
1.5 在进行上部安装前,工程所用金属零部件、线材及绝缘子应按《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有关规定进行检查和试验,规格质量及电气性能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安装使用。
1.6 接触网上部安装施工采用呆扳手、梅花扳手和力矩扳手。
安装后的金具各部连接紧固螺栓、螺帽紧固力矩均应符合设计要求,新零件应符合该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并应配齐螺帽、止动垫片。
1.7 开口销安装后的劈开角度不应小于 60 度,开口后不得有裂纹、断裂现象。
销钉安装时,垂直设臵时应钉帽在上,水平设臵的两销钉头应相互倒臵安装。
1.8接触线的平直度直接影响弓网受流质量和接触线的使用寿命。
上部安装及悬挂调整不应给接触线施加外力,严禁踩踏接触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