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练习题教案学案课件现代文阅读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21
初三语文教案现代文阅读训练教案一:现代文阅读训练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分析和推理能力。
2. 通过学习现代文,启发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3. 学习并掌握现代文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文体。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教材、教学录音设备等。
2. 学生准备:学习相关教材,并做好预习和复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展示一幅名画或一首名诗,引起学生的注意。
2.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将学习的现代文的内容和目标,引发学生对现代文的兴趣和思考。
二、知识讲解与学习(20分钟)1. 教师利用教材和PPT,向学生介绍现代文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2. 教师以诗歌为例,分析诗歌的基本结构、韵律和意象,并引导学生进行鉴赏和解读。
3. 教师以散文为例,讲解散文的特点和技巧,提醒学生注意文章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4. 教师以小说为例,介绍小说的构思、人物塑造和情节展开等要素,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内涵和艺术形式。
三、阅读训练(40分钟)1.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一篇现代诗歌的阅读和鉴赏,提醒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和意象,并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教师分发一篇散文作品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阅读,并提醒学生要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表达方式。
3.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一篇小说的片段,要求学生快速抓住关键信息,理清文章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4. 教师布置课后阅读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篇现代文作品进行阅读,并撰写读后感,用于下一节课的分享和讨论。
四、讨论与总结(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就所阅读的现代文作品进行讨论和分享,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和意义。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强调学生在阅读现代文时要注重情感体验和审美鉴赏。
3. 教师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多阅读名著和文学作品,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
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I专项练习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现代文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这些技巧和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现代文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快速浏览、关键词提取、句子理解等。
3.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阅读材料,示范如何运用这些技巧和方法进行阅读理解。
4.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技巧和方法进行阅读练习,解答相关问题。
5. 反馈与总结: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总结所学的技巧和方法,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3.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通过课件展示现代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直观地引导学生学习。
2. 阅读材料: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实例分析和练习。
3. 练习题库:准备一定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所学的技巧和方法。
六、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精美、清晰的课件,包含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的介绍、实例分析、练习题等。
2. 阅读材料准备:挑选适合学生程度的现代文阅读材料,包括不同类型和难度的文章,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3. 练习题准备: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目,涵盖各个知识点,以便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向学生传授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课堂教学设计表学科语文教师姓名孙磊学校名称芜湖市镜湖小学授课班级三年级安徽省多媒体环境下教学设计方案海底世界(小学语文学科)去姓名:孙磊单位:芜湖市镜湖小学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人民路6号邮编:241000电话:0553-E-mail:日期:二零零三年五月课堂教学设计说明1、教学目标的制定中,能根据学科及教材内容特点制定,并包含了知识、技能、价值观、情感、态度、过程、方法等,确定的教学重点、难点合适,与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应,关注学生的差异。
2、学习活动所选择的相关材料充足,教学的方法是自主探究法,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根据学习方式创设了较为恰当的问题情景,及时采用积极、多样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参与,使学生始终有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3、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这是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体现,从心理学上说,就是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的能力,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个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怎么想的孩子一定比混沌一团或者从没有受过类似训练的孩子要有更高的学习成就,这是心理学上已经得到证明的结论。
我想:尽量多地将学习的全过程展示给孩子,让孩子经历语文,体验语文正是我本节课要追求的理想境界。
4、把基础的语文知识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联系起来,必然会激励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而且还能激发孩子向更深更高处攀登。
一个人最大的可悲就是生活和工作上的漫无目的,帮助他们确立目标等于是在他前进的方向高挂一盏明灯!!5、质疑、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创造性问题的提出也是本节课的追求,终极是让不同的孩子学习不同的语文知识,并且学有所获!6、整个过程,时间操作合理,教学流程紧凑,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7、巩固练习以及课外拓展、导新求异的环节中,练习的设计能有效地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很好地起到巩固和延伸的作用。
---------------------------------------------------------------最新资料推荐------------------------------------------------------ 语文试题练习题教案学案课件小学语1 2007 2008 10 中考过后,中心校组织指导室六位教师到东车、娄下、浊玉、岳渡、涧口、开方口学校,对各年级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了调研,整体上来看,多数科目考得较好,现把语文、数学两科的调研情况总结如下,望本次考试不太理想的年级教师在下阶段的教学中对照问题查缺补漏,迎头赶上。
这次一至六年级语文试卷真正落实了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评价的建议: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命题以教材为载体,立足基础、适当增加难度、增大容量、体现出灵活性、综合性。
侧重考查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 2实际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经过必要的字、词、句、段的理解和体会,去理解、去感受、去运用。
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从抽查情况来看,学生整体完成较好,但从中也发现教师教与学生学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1 / 121、低年级学生应考能力较差。
表现在慌慌张张,不能认真听老师读题,要求选对的项,想当然以为是选错的,看见一个错就选出来。
也有学生不是题目不会做,而是漏做了题,更有甚者把这个题的答案写在另一个题的位置上。
究其原因低年级学生入学时间短,平时较少训练审题能力、答题能力。
2、知识的落实不扎实。
如一、二年级试卷中都有看拼音写字词,这些字词在平时学习中已经经过反复的训练抄写,但考试中仍有大约 30﹪的学生出错,说明教师平时只注重了知识的训练而忽视了知识的落实。
3、学生课外知识贫乏。
如二年级阅读题中第三小题:你还知道哪些小虫是人类的好朋友,请写出两种来。
第四十九期二OO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对赣榆高级中学进行教学视导情况的简报为落实连教〔2006〕89号文《关于开展2006-2007学年度教学质量年活动的决定》的精神,加强对各四星级高中教学管理、学科教研活动、课堂教学过程的监控与指导,进一步促进赣榆高级中学新课程改革、提升办学质量,搞好教学质量年活动,使高考成绩迈上新台阶。
在市教育局教研室陶卫东主任带领下,由市县教研室领导、学科教研员和聘请的专家组成的视导组一行35人,于2006年11月20-21日,对赣榆高级中学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教学视导。
两天中,视导组共听课256节次,被听课的教师人数222人,占所涉及学科教师总数的80% ,共查看备课笔记和听课笔记各272本,查看率达到98 %;检查了教研组、备课组的活动记录,以及学生作业、试卷等;召开了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听取了学校领导的汇报,与学科组进行了交流。
视导过程中,通过听、看、查、访、谈等多种方式,对赣榆高级中学的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
经整理归纳,现将教学情况与教学建议摘要总结如下:—、工作成效1.连云港市的高考看赣榆,赣榆的高考看赣中,2005年高中教学现场会所总结的赣榆精神体现受到这一切都在发扬光大着。
在教学质量年活动中,学校制定了《“教学质量年” 活动校本性实施方案》,措施得力,落实到位,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2.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学校确立了“积极应对、稳妥推进、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指导方针,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措施,整合各种资源,积极推进新课改的顺利实施.学校面对2008高考方案不等、不靠,而是积极思考,实行有效措施,积极调整,尝试课时、教学内容的调整.职能部门创新工作思路、主动探索未来的考试和录取的模式,科学地预测,给学生和教师以良好的导向.3.高三教学管理体现出目标明确、求真务实的特点.做到了长短利弊了然如心,目标分解到位到人;抓三类学生(尖子生、临界生、双差生)措施有效;“三补五多”(三补:补态度、补方法、补知识;五多:课堂多提问,课后多辅导,平时多谈心,练习多面批,方法多指导)和“尖子生导师制”的做法值得推广;存在的问题摸得准,解决问题的点子好,针对“以讲为懂,以懂为会,以会为通”,提出“一查、二统、三找、四改”的措施.以上措施的落实,体现出教学管理行为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二、问题与建议1.应进一步落实各项管理措施,追求教学行为的最优化和精细化,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的台阶.各年级的集体教研、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钻研、教学行为的规范化、课堂设计的精细化等方面都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课堂教学中应减少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多媒体辅助教学还应进一步优化.高三年级的教学还应落实好“先学后教”的复习模式,通过“先练、后批、再评”来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2.应进一步思考:如何科学地应对2008年高考方案?建议充分注意到如下几点:(1 )形式与内涵的改革,以改定考;(2)处理好三门统考科目、两门选修科目和五门必修之间的关系(达线与录取、特别是优生优校的问题);(3 )认真研究新高考命题中的“三新(情境, 材料,设计)与现行高考思想的碰撞.(4)关注教材的处理、教学要求的把握、媒体的运用、研究性学习等.3.在新的形势下,学校应思考如何光大教师的奉献精神.应充分关注新课改、新高考的冲击(主次的变化、重视的程度、待遇的变化),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尽可能地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充分利用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促进教师队伍的成长;形成“讲贡献、讲奉献”的良好风气.4.教学资源的整理和开发利用.学校应发挥自己的优势,充分利用集体智慧,积极做好对已有教学资源的整理和新教学资源的开发工作.还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校本资源,在进一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同时,应发挥好自己的辐射作用.三、学科视导反馈内容(-)语文学科材料查看情况教师备课情况:高三年级采用教学案的形式,内容翔实,选题精当,二次备课做得好;高一、高二年级以备课本形式呈现,环节齐全,内容丰富;特别是闫振松老师,在备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时,又增加了教学设计的理由,做到了用“心”备课,实在实用;这样备课定能促进教师的自身发展。
切三德次妹习及8£名一、语文知识积累和运用(21分,第1题4分,第2题8分,第3、4、5题各3分。
)1、给加点字注音,按拼音写出汉字。
⑴据有关专家考证上,像诸葛村镇这种围绕•处中心呈放射状的九宫八卦形布局,在我国古建筑上尚属g ()例,它是诸葛嫡传后登()对自己祖先诸葛亮八阵图的继承和演绎。
⑵来到龙游,你会被那随处可见的古塔所吸引。
那绰绰俄()影与周围环境互相r ng ()合,形成一幅幅秀丽生动的画面。
2、根据提示语默写有关语句。
(每小题2分)⑴改革开放是史无前例的伟大事业,前进的道路荆棘丛生,困难重重,但正如鲁迅先生在《故乡》中所说:",, ⑵新市长上任以来,城市面貌大变,干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 o (用《岳阳楼记》中两个相连的四字短语填写)⑶通常,人们把有才能的人称为“”,而把善于发现人才的人称为“(用《马说》中的词语填写)⑷初冬的早晨,小明走出家门,看到满树的雪花,不禁感慨地说:真是“, o ”(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两个名句填)3、有人去买甘蔗,问蔗农:“甘蔗甜否?”对方念过初中,勉强能听懂,回答:“甜。
”又问:“何以验之?”蔗农想了想,笑着说:“尝嘛!”通过这人的问话,你认为他的身份和性格与我们课文中的哪个人很相像?()4、德国女数学家爱米.诺德获得博士学位后,还不能立即开课,因为她还没有获得讲师资格。
但她的学识和才华受到了从事广义相对论研究的希尔伯特教授的赏识。
在一次教授会上,为爱米.诺德能否成为讲师发生了一场争论。
一位教授激动地说:“怎么能让女人当讲师呢?如果她当了讲师,以后又成为教授,甚至进入大学评议会。
难道能允许一个女人进入大学最高学术机构吗?”希尔伯特教授反驳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如果你是希尔伯特教授,请你用一句比喻的话进行反驳,填在上面横线上。
---------------------------------------------------------------最新资料推荐------------------------------------------------------ 语文试题练习题教案学案课件现代文阅读训练《说明文阅读技巧》说课材料信阳市九中王华一、设计意图现代文阅读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体观,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考试中的重头戏。
它范围宽泛,包括各种类型的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 不同文体、同一文体中不同类型的文章各具特色,阅读的方法也各有所异。
但并非无章可循,在考试中它们的有些考点及题型是相似的,方法是相通的。
这节课的设计意图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让学生了解说明文阅读中常见的考点及题型,掌握基本的答题技巧;二是举一反三,让学生明白有些方法与技巧是可以运用于所有现代文阅读的。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概括性试题、理解性试题、开放性试题等类型的试题是学生普遍认为较难的试题,也是在各种文体的现代文阅读中的常见题型,所以对它们的解题方法探讨自然成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整体构思第一板块:储备知识课前通过抢答的方式复习说明文的有关文体知识,并向学生明确说明文常见的考点,为后面探寻方法作必要的知识储备。
第二板块:1 / 21方法探寻在阅读之前进行方法指导,告诉学生一条适用于各种现代文阅读的捷径带着问题阅读。
学生阅读文章后,老师引导学生逐题解答文后的习题。
每一道题先由学生试答,学生的回答往往不够完美,老师加以引导,激发他们的求知的欲望。
然后,老师帮助学生分析试题,明确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介绍答题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方法来答题。
第三板块:实战演练让学生运用所探索到方法完成《城市视觉污染》一文的阅读练习。
四、教法设计 1、精心挑选、设计问题。
所选用的例题阅读《绿色塑料》一文答题来自于 2006 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试题,这套题设计典型,覆盖了说明文阅读的八个考点中的六个考点。
我针对没有涉及到的考点揣摩语言设计了第 3 小题,另外一个未涉及的考点理清说明顺序因试题难度较低,只在授课的过程中明确了答题方法,没有单独设题。
但在解答第四题时有所涉及。
2、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复习课容易上成一言堂,老师枯燥地说教,学生被动地接受,效果不佳。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导语中明确掌握阅读方法的近期---------------------------------------------------------------最新资料推荐------------------------------------------------------ 意义(服务中考)和远期意义(服务终生)。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过关斩将的形式,每解决一道题,评选出答题最精彩的同学作为关主。
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在探讨每种方法时,都先让学生试着答题。
他们往往因答案不完美而困于心,这时老师再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在帮助学生释疑的过程中教给他们方法。
3、及时巩固。
学生在完成第 1 题后,我让他们再从文中找一例说明方法,并说说其作用;例题分析完后,及时让学生进行实战演练,使前面探寻的一整套方法得以强化。
4、作好拓展延伸,对于那些在记叙文和议论文中常见的试题,如:概括性试题、理解性试题、开放性试题等,指明所用的方法基本相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5、突出方法。
以例题为载体,注重方法的归纳与运用。
学生在答题中明确方法、运用方法。
包括实战演练也不只停留于单纯的答题,也着眼于方法的运用。
多媒体展示的内容主要就是答题的方法。
3 / 21总之,整体教学都是围绕方法而进行的。
教学目标:1、了解中考说明文阅读的考点及常见题型。
2、掌握说明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说明文阅读中概括、理解、开放等类型试题的答题技巧。
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播发歌曲《我想飞得更高》)一首《我想飞得更高》唱出了大家的共同心愿,那就是获得更好的语文成绩。
让老师来帮你们实现这个愿望。
请告诉我,在语文考试中你最害怕哪种类型的试题?(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不少同学说是现代文阅读,其实现代文阅读并不像大家想象得那么可怕,其间有绚丽多姿的记叙文,有色彩纯正的议论文,也有朴实无华的说明文。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我们将越来越多地接触到说明文,特别是科技说明文。
因此,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技巧是人生的一大财富。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说明文阅读已成为中考语文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家想不想掌握说明文阅读技巧?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讨说---------------------------------------------------------------最新资料推荐------------------------------------------------------ 明文的阅读技巧。
(多媒体镜头 1 课题)二、加油站(一)、抢答下列各题(多媒体镜头 2) 1、什么是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介绍事物的性质、状态、种类、功用等或阐明事理的文章,叫说明文. 2、说明文可分为哪几类?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3、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些?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4、常见说明方法有哪些?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打比方、下定义、作引用、作比较、作诠释、画图表、摹状貌等 5、常见说明文的结构有哪些?总分分总总分总6、说明文语言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准确(二)、 (多媒体镜头 3) 中考说明文的考查要点:1、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理清说明的顺序。
3、辨析并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意、层意和段意。
5、品析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6、体会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7、准确筛选、提取文中的信息并进行归纳概括。
8、联系实际生活,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
三、方法探寻阅读《绿色塑料》一文,完成文后各题。
(2006山东青岛市中考试题有改动。
5 / 21)绿色塑料①塑料问世后, 即被人们广泛应用到了几乎所有的领域. 但是, 在塑料应用极大地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 丰富和改善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 也带来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 塑料不会自行腐烂 , 如果塑料薄膜长期存在于田间,不仅妨碍耕作,而且破坏土壤自身的水肥及微生物平衡,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发达国家对使用后的塑料曾采用过掩埋、焚烧和回收利用等方法进行处理,但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
为此,从 20 世界 70 年代开始,中外许多科学家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纷纷投身于绿色塑料可降解塑料的研制。
②所谓绿色塑料,并不是指绿颜色的塑料,而是指能够自行降解和再利用,不会污染环境的塑料。
具体地说,就是指在一定使用期限内具有与普通塑料制品同样的功效,而在完成一定的功效后能迅速自行降解,与自然同化的一类聚合物。
因为它对保护环境具有重大意义,所以被称为绿色塑料。
③绿色塑料的品种很多,这里只介绍光降解型塑料、天然高分子型塑料、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和转基因型塑料四种。
④光降解型塑料是在聚合物中添加少量光敏剂生产出来的塑料。
我国科学家从 20 世界 80 年代就开始了对光降解型塑料的研制。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制的光敏---------------------------------------------------------------最新资料推荐------------------------------------------------------ 剂及其光降解聚乙烯地膜,早在 1995 年就通过了技术鉴定,并在推广中证明这一技术已经成熟。
光降解聚乙烯地膜在光照下,可分解为 44 平方厘米的碎片,即使以后不再分解长期存在于土壤中,也不会给土壤物化性能带来影响,对土壤养分造成破坏。
⑤天然高子型塑料是利用纤维素、木质素等天然物质,用化学方法制成的塑料。
比如,日本工业技术研究院利用农作物下脚料,如豆秸等制成的可降解农用地膜就是其中的一种。
这种天然高分子塑料地膜具有极好的透明度和伸展性,埋在土中只需数日,即可被微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不会污染环境。
⑥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是由一种叫真核产硷性细菌先在葡萄糖溶液中生产出来生化聚酯,再经进一步加工生产出的生物塑料。
德国格丁根大学的微生物学家通过对一种细菌的特定基因隔离,使值物细胞内部生成聚酯,再利用这种聚酯制成植物型生化塑料。
这种塑料在细菌作用下也可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不但不污染环境,而且还可用做肥料回归大自然。
⑦转基因型塑料是由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教授索姆维尔等人研制的。
他们利用生物工程技术,从一种叫做营养佳良产硷杆菌的土壤细菌中分离出生产塑料的基因,然后把这一基因转移到一种遗传结7 / 21构墒单的油菜子属植物中,培育出一种植的名叫多羟丁酸的塑料植物。
这种植物的叶、秆、根都能长出多羟丁酸颗粒塑料,用这种颗粒制成的塑料可以完全被降解。
受索姆维尔研究的启发,美国密茨根大学的生物学家则干脆将这种塑料基因直接植入土豆和玉米之中,在人工控制下生长出不含有害成分的生物塑料。
不久,人们就可以像种植庄稼那样大面积种植和收获塑料了。
⑧目前,可降解型塑料大多还处在研究或试产阶段,距大规模推广使用还有一段时间,但科学家卓有成效的研究已经为人们展现出光明的前景。
我们坚信,随着研究的加速进展,绿色环保塑料的新时代一定会很快到来。
1、第①段中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起什么作用?2、阅读第②段文字,根据自己的理解,给绿色塑料下一个定义。
3、第⑧段中画线句中的大多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4、通读全文,说说文章围绕绿色塑料说明了什么内容?5、仔细阅读第⑤、⑥段文字,说说天然高分子型塑料与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有什么异同?6、请你结合本文有关知识,向一位正在使用普通塑料袋的人宣传绿色塑料袋的特点及使用意义,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一)、读前指导:---------------------------------------------------------------最新资料推荐------------------------------------------------------ 1、 (多媒体镜头 4) 阅读捷径:带着问题阅读。
(适用于所有现代文阅读) 2、请一位学生朗读文后的题目。
3、解决学生可能存在的困惑:①、一篇文章后往往设置有五道左右的试题,一下带着这么多的问题读文章很困难,怎么办?明确:带上两三个比较简单的问题。
②、怎么辨识哪些问题比较简单?明确:一般情况下,比较简单的问题设置在后面。
(二)、请再熟悉一下问题,确定两三个比较简单的问题,带着它们朗读文章。
(三)、整体感知提问: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是什么?答案:事物说明文绿色塑料(四)、过关斩将,展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