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爱在家人间
- 格式:pptx
- 大小:2.17 MB
- 文档页数:33
《爱在家人间》说课稿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爱在家人间》是人教版新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个框题。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家的意味》,了解了家的重要性及如何孝亲敬长,这为过渡到本框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本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会和父母交往的技巧和方法。
可见本框《爱在家人间》在本课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课程标准要求: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学会与父母沟通,调试逆反心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3.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课内容分析,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亲人对自己的爱心和抚育,体味亲情;学会和父母进行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传递爱·知识目标:知道亲情对自己的意义;理解亲人之间爱的碰撞;掌握应对爱的碰撞的方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能力目标:用体验法感受亲情的存在;讲述生活中爱的碰撞的具体事例,掌握和父母沟通的技巧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认识和面对亲情碰撞·教学难点:爱需要呵护,理解父母的做法。
二.说学情:初中七年级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对事物好奇的特点,比较愿意参与课堂活动,对学习内容有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是他们刚刚进入青春期,年龄尚小,面对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学生难免会觉得有难度,处理事情有些浮躁,需要老师的帮助。
三、说教法与学法(一)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活动教学法2、直观演示法3.情景教学法(二)说学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让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指导学生的学法有:展示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研自探法和读书指导法。
四、说教学准备我在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和领会教材的基础上认真备课,预设问题和课堂流程,并做好与学生的沟通。
7.2爱在家人间一、单项选择题1.结合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指出对诗中“寸草心”的理解正确的是()A.小事,微不足道B. 母爱都体现在小事上C.母爱都体现在特殊的时刻D.小事体现了母亲浓浓的爱2.一声叮咛、一句唠叨、一顿责备、一次鼓励、一丝安慰……对于父母这些行为的认识正确的是()A.发泄不满的表现B.无微不至关怀的表现C.不信任孩子能力的表现D.认为我们还没长大的表现3.“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这里主要说的是()A.生命的价值B.父母赋予我们生命C.父母关爱我们成长D.我们要孝敬父母4.下列做法中,有助于克服逆反心理的是()①理解父母的批评和教育②经常反思自我,及时改正缺点③努力提高自身素质④掌握科学的情绪发泄方法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5.对于下列漫画中父亲的言行,作为儿子应该()①理解父母的苦心及对自己的要求②坚决反抗,表示抗议③与父母沟通,指出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妥当④对父母的教育表示赞同和理解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二、简答题6.家是什么?社会学家说,家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婚姻学家说,家的风雨相依的两人世界;文字学家说,家是宝盖下面养着一群猪……有人说,家是温馨的港湾;有人说,家是成功的起点……家在你心中是什么?请谈谈你对家的理解。
7.《爱我你就抱抱我》是春晚深受人们喜爱的一个节目。
妈妈总是对我说爸爸妈妈最爱我我却总是不明白爱是什么爸爸总是对我说爸爸妈妈最爱我我却总是搞不懂爱是什么爱我你就陪陪我爱我你就亲亲我爱我你就夸夸我爱我你就抱抱我爱我你就陪陪我爱我你就亲亲我(1)父母对我们的爱通常是怎样表达的?(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说说爱是什么?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2.B3.A4.A5.D二、简答题6.家是安全的避风港;家是心灵的归宿;家是酿造温馨的地方。
7.(1)父母对子女的爱集中体现在危难时刻,然而更多的是弥散在日常生活中。
轰轰烈烈是爱,平平淡淡也是爱。
七年级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爱在家人间》很反感呢?(引起同学们的共鸣)下面就让我们听听袁璟怡同学和她妈妈的故事。
2、播放视频《少年说》.(女孩的妈妈经常拿她与别的孩子作比较,母女两人参加综艺节目进行对话)3 、设置小组讨论:请同学们结合教材82页的内容思考一下,你认为璟怡和妈妈产生碰撞的原因是什么?(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观点总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总结的非常好,作为两代人,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存在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
璟怡希望妈妈多鼓励她的进步,肯定她的付出。
但是妈妈认为教育璟怡最好的方式是多批评,多使用激将法,由于两代人看待问题的高度和角度不同,所以亲子冲突难以避免。
4、同学们想一想亲子冲突要不要解决?(引导同学们解决)没错,亲子冲突一定要解决,如果不解决会影响亲子关系,甚至会影响家庭和睦,那么我们用什么方式解决呢?四、沟通传递爱(写板书)1、是的,我们需要用沟通的方式去解决亲子冲突,用沟通传递爱,正确的应对亲子冲突。
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基于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而这恰恰体现了父母对我们的爱。
通过视频我们可以看到,璟怡勇敢的站出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但是最后沟通的效果差强人意,大家说这是什么原因呢?(同学们各抒己见,引导同学们提出沟通技巧)教师总结:沟通需要技巧.2 、设置问题:请同学们结合教材82页的方法与技能进行讨论,应该如何与妈妈进行有效的沟通呢?(小组讨论,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总结:是的,我们需要注意5点沟通小技巧。
分别是:关注事实、把握时机、留意态度、选择方式和考虑环境。
我们给静怡的故事编写了一个精彩的结尾。
作为子女,我们无法选择父母的相貌、性格、贫富、也无法选择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方式,但我们都知道父母的行为中其实蕴含着对我们满满的爱。
我们要用正确的沟通方式让父母了解我们的需要和变化,下面,我们来一起看一段视频,让我们感受一下父母对我们的包容与爱。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七课《亲情之爱——爱在家人间》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爱在家人间》是一节非常重要的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亲情之爱,感受家人之间的情感,从而更好地珍惜家人,关爱家人。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案例,生动的图片,以及深入浅出的文字,引导学生了解家人之间的爱,以及如何去爱家人。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进入青春期,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他们对家人有深厚的感情,但往往不知道如何表达,也不知道如何去理解家人的爱。
因此,他们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既能感受到家人之间的爱,也能学会如何去表达和珍惜这份爱。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1.让学生理解亲情之爱,感受家人之间的情感。
2.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表达爱意,如何去珍惜家人。
3.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家庭价值观,懂得尊重和理解家人。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亲情之爱,以及学会如何去表达和珍惜这份爱。
由于亲情之爱是一种抽象的情感,学生需要通过案例,图片等教学资源,去感受,理解这份爱。
同时,他们也需要学会如何用言语,行动去表达自己的爱意,如何去珍惜家人。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亲情之爱。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表达和珍惜家人的爱,从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3.情感引导法: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家人之间的爱,从而激发他们的情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家人之间的爱。
2.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教材中的案例,理解亲情之爱。
3.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表达和珍惜家人的爱。
4.情感引导: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家人之间的爱。
5.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明确亲情之爱的重要性。
6.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用行动去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