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裂孔疝
- 格式:ppt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14
食管裂孔疝疾病概述食管裂孔疝(hiatus hernia)是指腹腔内脏器(主要是胃)通过膈食管裂孔进入胸腔所致的疾病。
食管裂孔疝是膈疝中最常见者,达90%以上。
食管裂孔疝患者可以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其症状轻重与疝囊大小、食管炎症的严重程度无关。
裂孔疝和返流性食管炎可同时也可分别存在,并区别此二者,对临床工作十分重要。
食管裂孔疝发病机制膈食管裂孔的扩大,环绕食管的膈肌脚薄弱等,致使腹段食管、贲门或胃底随腹压增高,经宽大的裂孔而进入纵隔,进而引起胃食管反流、食管炎等一系列病理改变。
Barrett根据食管裂孔发育缺损的程度、突入胸腔的内容物多寡、病理及临床改变,将食管裂孔疝分为3型。
Ⅰ型:滑动型食管裂孔疝;Ⅱ型:食管旁疝;Ⅲ型:混合型食管裂孔疝。
由于Barrett分型简单、实用,被国内外普遍采用。
最常见的食道裂孔疝为滑动型食管裂孔疝,占整个食管裂孔疝数量的85%左右。
食管裂孔肌肉张力减弱,食管裂孔口扩大,对贲门起固定作用的膈食管韧带和膈胃韧带松弛,使贲门和胃底部活动范围增大,在腹腔压力增高的情况下,贲门和胃底部经扩大的食管孔突入胸内纵隔,在腹腔压力降低时,疝入胸内的胃体可自行回纳至腹腔。
食管旁疝较少见,仅占食管裂孔疝的5%~15%,表现为胃的一部分(胃体或胃窦)在食管左前方通过增宽松弛的裂孔进入胸腔。
有时还伴有胃、结肠大网膜的疝入。
但食管-胃连接部分位于膈下并保持锐角,故很少发生胃食管反流。
如果疝入部分很多,包括胃底和胃体上部(巨大裂孔疝)则胃轴扭曲并翻转,可发生溃疡出血、嵌顿、绞窄、穿孔等严重后果,因此,虽然食管旁疝发生率较低,但是一般症状较重,一旦发现就需要及时治疗。
混合型食管裂孔疝最少见,约占食管裂孔疝的5%。
混合型食管裂孔疝是指滑动型食管裂孔疝与食管旁疝共同存在,常为膈食管裂孔过大的结果。
其特点是除胃食管结合部自腹腔滑入后纵隔外,胃底乃至主要的胃体小弯部伴随裂孔的增大而上移。
由于疝囊的扩大及疝入的内容物不断增加,可使肺和心脏受压产生不同程度的肺萎缩和心脏移位。
疾病名:食管裂孔疝英文名:hiatus hernia缩写:别名:esophageal hiatal hernia;裂孔疝ICD号:Q40.1分类:呼吸科概述:食管穿过膈肌的通道称为食管裂孔。
腹腔食管、胃或肠的一部分通过食管裂孔突入胸腔称为食管裂孔疝。
食管裂孔疝是膈疝中最常见者,达90%以上。
流行病学:1.小儿发病率 本病发病率特别是小儿目前无确切的统计数据。
过去一直认为欧洲较为常见,而北美洲少见,有明显的地区性,其发病率高达0.5%,但其中只有5%的患儿出现症状。
近年来国内、外由于检测技术的提高,特别是有了儿科专业X线医生,使本病确诊率逐年上升。
据中国医科大学报道,自1985年以来,食管裂孔疝的儿童患病率平均每年38例,是1984年的7倍。
可见本病在我国并非少见。
2.成人发病率 成年后,随着膈食管韧带退变、松弛,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
有学者统计,该病发生率在40岁以下为9%,50岁以上达38%,70岁以上高达69%。
Postlethwait统计文献报道的4313例食管裂孔疝中女性占56.6%,男性占43.4%,而Hafter则报道男性略多。
另据Sutheland等报道,孕妇罹患本病的比率高于一般人,尤其妊娠后期3个月的孕妇发病率达21.7%。
病因:正常食管裂孔由左膈肌第1~4腰椎向前分为左右两翼,亦可起于左膈脚(第1~3腰椎前),犹如围绕颈而形成,裂孔纵径3~5cm,横径2cm(图1)。
在食管裂孔处有数层组织,如胸膜,纵隔脂肪、胸内筋膜、腹内筋膜等,将胸腔与腹腔分隔。
食管裂孔在反流中有重要作用,胃食管结合部周围膈食管裂孔的肌肉如同弹簧夹,其有节律地收缩与吸气运动同步。
食管裂孔周围肌肉收缩时向下牵拉食管并增加其弯曲角度,有助于食管下段关闭,从而防止了胃食管反流(图2)。
C D D C D D C D D C DD此外,胃食管结合部(从食管移行到胃的部分)在抗反流中亦有重要作用,该部位于膈肌下方邻近的腹腔内,通过食管下段(裂孔上下各1~2cm)环形肌纤维的张力性收缩、胸腹腔之间的压力差作用、膈肌脚的弹簧夹夹闭作用等,使其在静息状态下腔内压力既高于颈胸段食管,又高于其下的胃底部(大于胃内压力15~25cmH 2O),从而保持关闭。
食管裂孔疝科普文章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食管裂孔疝(esophageal hiatal hernia),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它主要是指位于膈肌上孔的贲门及其下食管裂孔宽度扩大,使得胃部一部分向上推移至胸腔内的一种情况。
食管裂孔疝分为两种类型:滑动性食管裂孔疝和固定性食管裂孔疝。
滑动性食管裂孔疝是指胃的一部分和贲门通过食管裂孔向上推移至胸腔内,但是可以移动,而固定性食管裂孔疝是指胃的一部分永久性地与胸腔内脂肪或其他组织相结合。
食管裂孔疝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年龄因素、遗传因素、肥胖、孕妇、长期咳嗽、慢性便秘等。
最主要的原因是膈肌对胃的固定作用减弱,导致胃部部分向上移位。
通常来说,食管裂孔疝并不会引起很严重的症状,但是一旦出现并发症,如胃食管反流、食管炎症、食管狭窄等,就需要进行及时治疗。
食管裂孔疝的症状包括:胸骨后或腹部不适感、反酸、嗝气、恶心、食欲不振、胸痛等。
这些症状通常在饭后或躺下时加重。
对于部分患者,可能还会出现呕吐、吞咽困难等症状。
诊断食管裂孔疝通常需要进行相关的检查,包括:经胃镜检查、胃X线检查、CT或MRI扫描等。
治疗食管裂孔疝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食管反流的发生。
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修补食管裂孔,使胃部回到正常位置。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轻症状,如:饮食调理、减轻体重、避免大餐和睡前进食、避免仰卧等。
加强运动锻炼,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对缓解症状有一定的帮助。
食管裂孔疝虽然是一种常见疾病,但是并不会对生命造成威胁。
患者只要及时就医,积极采取治疗措施,控制症状,通常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饮食健康,避免诱发症状的因素,保持身体的健康。
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症状或并发症,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和指导。
希望广大患者能够重视自身健康,积极预防和治疗食管裂孔疝,恢复健康的生活。
什么是食管裂孔疝
一、什么是食管裂孔疝1. 什么是食管裂孔疝2. 食管裂孔疝有什么症状3. 食管裂孔疝如何治疗二、食管裂孔疝如何饮食三、如何预防食管裂孔疝
什么是食管裂孔疝
1、什么是食管裂孔疝食管裂孔疝(hiatus hemia)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食管裂孔松弛扩大,导致胃或其他内脏的一部分经膈肌通过食管裂扎进入胸腔。
食管裂孔疝中滑动型多见,占90%以上。
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
有报道70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可达69%。
在西方国家发病率较我国高,多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肥胖者和经产妇。
2、食管裂孔疝有什么症状疼痛: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
多于进食后0.5~1h或就寝时发生,可呈轻微的烧灼样痛或强烈的灼痛,部位多位于胸骨后(中或下l/3)、剑突下或双季肋区,可向上放射到背部两肩胛间。
伴有嗳气或呃逆。
常因体位而异,平卧位、弯腰、蹲下、咳嗽、右侧卧位或饱食后用力吸气可以诱发或加重,而站立、半卧位、散步、呕吐食物或嗳气后可减轻,多能在1h内自行缓解。
反流、返酸:反流多在胸骨后烧灼痛或者灼热感发生之前出现,反流物一般不含食物,多以胃酸性分泌物为主。
通常反流至食管下段,少数可反流到咽部或涌入口腔。
咽下困难、吞咽障碍:多因大的食管旁疝压迫食管、疝入膈上的胃排空延缓或食管末端扭结所致。
食管旁疝发生咽下困难时,食物通过食管裂孔的机械梗阻部位是很缓慢的,病人常有胸骨后下部的不适和反胃,但并发食管炎者极少。
食管裂孔疝科普文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引言部分是文章的开头,用于介绍所要讨论的话题,并概述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下面是一种可能的概述内容:食管裂孔疝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研究和关注。
它是指食管与膈肌之间的裂孔扩大,使得胃的一部分通过裂孔进入胸腔,导致一系列的症状和并发症。
食管裂孔疝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医疗保健系统和患者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因此,深入了解食管裂孔疝的定义、症状、诊断和治疗,对于及早发现和有效管理该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文章将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第一部分将对食管裂孔疝进行定义和解释,包括其病理生理特征和分类。
第二部分将详细描述食管裂孔疝的临床表现和常见症状,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疾病的严重性和影响。
最后一部分将探讨食管裂孔疝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包括常用的检查手段和手术疗法,以提供给读者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参考。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对食管裂孔疝有更全面的认识,并认识到及早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
本文的撰写旨在提高公众对食管裂孔疝的认识和重视,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展望。
希望读者能从本文中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第一部分:“引言”是整篇文章的开篇,用于介绍食管裂孔疝这一疾病的背景和重要性。
在引言中,我们会概述食管裂孔疝的基本信息,并简要介绍本篇文章的结构。
第二部分:“正文”是整篇文章的核心,用于详细介绍食管裂孔疝的定义、症状、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内容。
我们将详细解释食管裂孔疝是什么、它的主要症状有哪些,以及如何对这种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第三部分:“结论”是整篇文章的总结部分,用于对前面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
我们将总结阐述前文中介绍的关于食管裂孔疝的各个方面的知识和观点,强调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和重视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针对食管裂孔疝的研究方向。
通过这样的文章结构,读者可以逐步了解食管裂孔疝的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这种疾病,并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和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