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评估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192.00 KB
- 文档页数:1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标准解读(一)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院病房、手术室等场所的卫生标准也越来越高,因此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以下简称“供应中心”)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为了确保医疗卫生质量,各地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标准。
本文将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标准进行解读。
一、目的和范围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标准致力于规范医院内消毒供应的流程、设备、材料和人员等各方面内容,确保医疗场所的卫生水平达到规范要求。
该标准适用于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
在制定和实施该标准时,重点考虑的是医院病房、手术室、病理科、药房、检验科等人员和设备频繁接触人体组织、液体或器械的机构。
二、要求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标准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消毒设备的选择和管理消毒设备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并定期进行检修、维护和保养。
在使用过程中,消毒设备要求遵循相应的操作规程,严格控制消毒剂的配制浓度、接触时间和使用量。
还需要做好消毒设备的记录统计工作。
2.消毒材料的选择和管理在选择消毒材料时要确保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并保证库存充足。
在使用时,需要严格按照规程进行配制、保存和使用,并定期检测消毒效果。
针对某些易感染的医疗物品,如针头、导管等需要采用一次性物品以保证消毒效果。
3.消毒工作人员的管理和培训严格管理消毒工作人员,要求专人专职,认真负责,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操作经验。
通过相关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消毒操作技能和操作规范意识。
三、作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标准的实施可以发挥以下作用:1. 提高卫生水平标准化的管理可以确保消毒供应的质量和效果,消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交叉感染风险,提高医疗场所的卫生水平。
2. 规范操作流程通过消毒操作规程的制定和培训,可以规范消毒操作流程,避免因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等原因导致物伤、人伤等事故的发生,同时也方便消毒效果的监控和评估。
3. 保障医疗质量保障医疗质量,降低医疗事故风险。
消毒供应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规范消毒操作,可以有效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对医疗质量起到保障作用。
附件1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各项质量监测参照评审评价标准评价项目及指标分值评价要点判定方法得分严格执行《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河南省医疗机构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办法》及有关规范、标准等4.4分3专人负责质量监测工作,各项质量监测项目齐全,记录详实1、纯化水监测合格率100%:澄明度、氯化物、PH值检测1次/每周;每日观测电导率≤15µs/cm2、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符合部颁标准有实施监督管理制度、热原反应原因追查制度、物品库存符合要求保管登记帐册项目齐全、发放前随机抽样每批定量检验、发放时监测外观项目及无菌有效期、使用中发生问题做相应处理3、查看空气消毒净化包装间、无菌物品存放间、有空气消毒净化设备,有条件各区设空气层流、净化压差加过滤装置,每月空气细菌培养一次,其它设备做相应监测4、定期对清洁剂、消毒剂、洗涤用水、润滑剂、包装材料等进行质量检查,检查结果应符合WS310.1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要求。
使用中消毒液定期监测:化学监测/使用前,生物监测/保存液、细菌总数不得≥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菌5、定期进行监测材料的质量检查,包括抽查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厅可批件及有效期等,检查结果须符合要求。
自制测试标准包应符合《消毒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6、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对清洗消毒器、灭菌器进行日常清洁和检查7、按照以下要求进行设备的检测与验证:(1) 清洗消毒器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验证(2) 压力蒸汽灭菌器须每年对压力和安全阀进行检测校验(3) 干热灭菌器应每年用多点温度检测仪对灭菌器各层内、中、外各点的温度进行物理监测(4) 低温灭菌器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验证每少一项监测记录、消毒、灭菌效果不符合标准要求、检验申请报告单书写不规范、结果不真实不得分,其它质量检测记录一项不符合要求扣0.1分附件1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各项质量监测参照评审评价标准245评价项目及指标分值评价要点判定方法得分8、清洗质量的监测:(1)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质量的监测:①日常监测:在检查包装时进行,应目测和/或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
1、消毒供应中心相对独立,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内部环境整洁,通风貌光良好。
2、建造面积符合医院建设设计规范的要求,并兼顾未来发展规划的需要。
3、建造布局分为工作区域和辅助区域。
工作区域包括去污区、检查包装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
辅助区域包括工作人员更衣室、值班室、办公室、歇息室、洗手间等。
4、工作区域划分应遵循“污染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的原则,污染物品有污染通道,清洁物品有清洁通道。
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之间有实际屏障并有洁、污物品传递通道。
5、工作区域的天花板、墙壁应无裂隙,不落尘,便于清洗和消毒。
墙角宜采用弧形设计以减少死角。
电源插座应采用嵌墙式防水安全型现场查看周围、内部环境情况现场查看建造设计是否符合要求现场查看建造布局是否符合要求,工作区域和辅助区域是否分开。
现场查看各区之间是否设实际屏障、人员出入缓冲间(带)和物品传递通道现场查看工作区域天花板、墙壁、墙角、电源插座。
周围环境有污染源扣 1 分、内部环境不整洁扣 0.2 分不符合法规和标准扣 1 分工作区域与生活区域未分开扣 0.5 分,工作区域未分隔或者分隔不符合标准要求扣 1 分无实际屏障或者各区之间有交叉或者逆行扣 2 分天花板、墙壁、墙角有蜘蛛网及污物扣 0.5 分、 1 项不符合规范扣 0.2 分16、地面应防滑、易清洗、耐腐蚀。
地漏应采用防返溢式。
7、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分别设人员出入缓冲间。
缓冲间应设洗手设施;工作区域的洗手设施应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无菌物品存放区不宜设洗手池。
8.护理人员知晓消毒供应中心洁污分开流程规定与履职要求。
9、污水应排入符合环保要求的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1.物体表面无积尘、污渍、血渍;设备表面无污渍、无手印、无油迹、保持良好状态。
2.保洁用具清洁干净、分区使用标志明确,晾挂在指定地点,不得交叉。
3.物品放置有序规范摆放整齐4. 新风口、回风口干净无灰尘,每周清洗过滤网 2 次。
第一篇: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检查评价标准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检查评价标准检查时间____检查人____检查结果____1、各区人员按分区要求着装26、等离子灭菌各项记录落实2、各区工作间干净无浮沉27、无菌物品摆放有序3、各区物品定点定位放置28、无菌物品标示清楚有效期存放4、各区每日按要求进行卫生消毒29、一次性物品及时补充帐物相符5、各区禁止存放私人物品30、发放人员按要求发放6、各区卫生清扫用具专用31、发放人员每日按记录结账7、各区交接班制度落实32、传递窗紫外线定时消毒记录8、各岗位查对制度落实33、一次性物品库房摆放有序9、回收人员按要求回收物品34、一次性物品近期先出远期后出10、回收器械几时分类处理35、一次性物品进行出库管理制度落实11、回收人员按时记录记账36、每月做好环境监测12、清洗人员按要求配置、更换消毒液37、各岗人员在岗在位13、清洗人员按要求装框清洗38、上班不扎堆聊天14、清洗人员做好清洗记录39、上班不串岗、外出请假15、清洗后器械立即包装40、厕所清洁无臭味16、器械选配无锈、无污、功能良好41、值班室清洁整齐无杂物17、包装人员按要求进行包装42、各区垃圾及时倾倒18、塑封机封口温度符合要求43、按时要求下手下送19、腹被、包布完整清洁无破损44、下收下送车冲洗、消毒、存放20、各操作台用必按要求擦拭45、各区设备清洗无尘21、各柜物品放置有序46、各设备仪器保养性能良好22、灭菌物品装载符合要求47、不用微机做与科室工作无关事23、待灭菌物品及时灭菌48、冰箱物品放量规范温度符合要求24、灭菌人员按操作程序进行操作49、工作区无常明灯长流水现象25、高压灭菌各项记录落实50、下班时门窗水电气关闭备注:1、凡检查发现不合格项在该项后打×,注明负责人项目总数—不合格项数2、计算方法:质量合格率=——————————×100%总项目数3、本周质量检查合格率为:第二篇:医疗消毒供应中心基本标准(试行)关于印发医疗消毒供应中心等三类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计生委:为加快推进医疗领域“放管服”改革,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服务,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医疗领域投资活力的通知》(国卫法制发〔2017〕43号),我委组织制定了医疗消毒供应中心、健康体检中心、眼科医院的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可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下载)。
附件:
贵州省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室)验收评价标准
(试行)
贵州省卫生厅
二○一一年二月
评价标准说明
一、评价标准共分三个部分:组织管理(200分);建筑布局及设施、设备耗材(300分);质量管理(500分)。
二、评价标准共1000分:800分以上为合格。
“质量管理”单项得分低于350分,则为不合格。
三、消毒供应中心(室)工作区域划分出现明显交叉、逆流,予以一票否决。
四、本标准考评方法中的“查阅资料”以核查相关原始文件、记录、登记、统计等,一般不以复印件为据。
五、每项分值均以扣完本项基本要求标准分为止,不倒扣分。
贵州省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室)验收评价标准
精品
感谢下载!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感谢下载载。
1月份感控管理质量考核自查评分标准项目检查标准分值考核细则扣分一制度建设(一)组织与制度建设:1.科室感控管理小组、职责明确。
2.科室感控管理年度工作计划、总结。
3.科室感控管理制度、贯彻落实。
4.每季度召开小组会议。
5.每月按自查标准进行自查。
18分查看资料。
组织、制度、职责不健全、无会议、自查记录每项扣2分。
(二)建立完善的科室感控管理文档1.医院相关部门发布的与感控相关的文件。
2.消毒效果监测报告整洁、齐全。
3.每月进行感控质量分析,有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和记录。
4.每月进行科室感控管理知识培训,资料齐全。
二标准防护1.应按规定更换专用工作衣、鞋,无关人员不得进入。
2.规范实施职业安全防护各项措施;所需防护用品配备齐全。
3.掌握标准预防概念及基本特点。
4.掌握职业暴露后现场处理及上报流程。
8分每项不合格扣2分三手卫生1.去污区、检查包装区缓冲间应配备非手触式流动水洗手及干手设施,洗手液、手消毒设施配置齐全,灭菌物品存放区应配备手消毒剂。
2.工作人员掌握卫生洗手、卫生手消毒知识,操作规范。
3.开展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和正确率、知晓率考核,逐步提高科室手卫生依从性。
6分每项不合格扣2-3分四环境卫生管理及监测1.环境清洁,布局合理,区域划分明确: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区域相对独立;建筑布局应分为办公室区域和工作区域;工作区域分为去污区、检查包装区、灭菌物品存放区,三区划分清楚,区域间应有实际屏障,去污区和检查包装区设立人员出入缓冲间(带)和物品通道,缓冲间应设非手触式水龙头;污染区、清洁区、无菌物品存放区之间的人流、空气流由洁到污,去污区保持相对负压;物流由污到洁,单向流程设置,强制通过不得交叉和逆行。
布局不合理应有下一步改造方案。
2.墙壁及天花板光滑无裂隙,无尘,地面光滑易清洗消毒;灭菌物品存放区内不得有下水道。
3.检查包装区、灭菌物品存放区应有适当的空气净化设施,有记录。
4.每季度对检查包装区和灭菌物品存放区空气、物表监测;每季度对手卫生监测,结果合格,不合格有整改及复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