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反应类型与心理护理【关键词】恶性肿瘤;心理反应类型;心理护理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2-0156-01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心理因素有较密切的因果关系。
所以对肿瘤病人以切断和消除致病性心理因素为目的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故我们就肿瘤病人的心理变化与心理护理探讨性我们的看法和体会。
1 病人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反应类型由于人们的知识水平、文化修养及生活条件的不同,社会经历和年龄层次的各异,病人心理活动也比较复杂。
当病人意识到自己患恶性肿瘤时,同一种恶性肿瘤不同的病人就有不同的心理状态。
因此对肿瘤病人应及时分析心理状态和心理反应类型,根据不同的心理反应类型,进行不同的心理护理,可以收到相同的效果。
我们在心理护理中发现:肿瘤病人有以下三种类型:①心理稳定型:这类病人也属于开朗型范畴,他们对自己患病有较客观的认识,性格开朗外向,情绪稳定,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必要的检查,对治疗充满信心。
②心理抑制型:这类病人自制力极强,一旦得知诊断后,表现为少言寡语,精神萎靡不振,食欲减退,甚至拒食。
在亲朋好友及其家属面前强作笑颜,而在背地里暗自悲伤,由于疾病的折磨和痛苦,有时可产生轻生念头。
③心理急躁和恐怖型:恐癌心理特别明显,表现为烦躁不安,易怒。
因为他们对恶性肿瘤有着异常敏感性,该类病人的病程进展非常快,多伴有病情恶化,疼痛难忍或一些不利的社会心理因素,使他们缺乏心理期待,以至于不能配合必要的诊断检查及抗癌治疗。
2 护理体会2.1 根据不同的心理类型进行不同的心理护理要做好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首先要掌握和正确区分不同心理反应类型,制定不同的心理护理计划。
对心理是稳定型病人,他们对事物认识比较客观,意志也很坚强,对他们无需保密。
相反,告诉他们真实情况和可能转归,往往对病人有益。
如我们收治有20例乳腺癌患者,我们经常与她们谈心、谈治疗、谈肿瘤并不可怕;由于她们心情开朗,积极配合治疗。
经过手术,放疗及化疗后,病情一直稳定,出院后还能坚持日常工作。
肿瘤病人心理护理的论文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精神心理因素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做为一名临床护理人员必须了解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状态,并根据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他们的痛苦,帮助他们建立起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肿瘤病人心理护理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肿瘤病人心理护理的论文范文一:肿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有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不良生活事件/负性情绪/不良行为及某些个性特征都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催化剂”,而患病后的应对方式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
身患肿瘤不仅意味着面临死亡,还意味着将要经历一个痛苦的治疗过程,患者出现一系列的剧烈心理变化是正常现象。
但过于消极的心理反应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生活质量,加速疾病进展。
心理护理就是要通过人际交往,掌握肿瘤患者的心理变化过程,给予相应的护理指导对策,影响和改变患者的认知/情绪和行为,调整患者的心理适应,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身体康复。
因此,心理护理在肿瘤整体治疗与护理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1 肿瘤患者常存在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在诊治过程的不同时期,肿瘤患者的心理一般有一定的规律性变化。
其中一些心理反应是正常的/适应性的,而另一些有可能是异常的/适应不良的。
掌握了不同阶段肿瘤患者的心理反应,就可以针对个体差异进行心理护理。
1.1 肿瘤患者正常的心理变化(1)诊断前:关心各种与诊断有关的信息;怀疑诊断的准确性;担心医疗费用/工作问题;对患病后可能出现的疼痛/损容/死亡等的恐惧。
(2)诊断后:部分患者否认自己患有肿瘤,易产生愤怒/敌意/受迫害感/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
(3)治疗期:担心治疗效果不佳及治疗出现的副作用;害怕疼痛与死亡。
(4)治疗后:担心复发。
(5)复发期:情感震荡/焦虑/抑郁,四处求治及试用各种偏方。
(6)疾病恶化期:抑郁。
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恶性肿瘤病人患病后思想极为紧张,承受不同程度的心理和社会压力,患者往往出现焦虑、恐惧、犹豫、失望等心理反应。
对治疗失去信心,这些不良情绪直接影响其病情变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根据癌症病人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加强心理护理,使病人在整个治疗中始终处于最佳状态,这对提高病人的生产质量,延长生命有着积极地作用。
一恐惧悲观的心理护理病人一旦得了癌症后,产生强烈的恐惧、悲观等负面性情绪,甚至到了绝望的境地。
为此,医务人员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医疗措施,医护人员以热情、关心和支持的态度,耐心听取患者主诉和要求,通过与患者沟通,促使患者达到接受治疗和康复所需要的最佳状态,和患者一起讨论有关治疗和饮食方面的问题,指导患者记录每天发生的症状,指导家属积极参与,协助安排患者的日常生活及治疗。
耐心疏导,鼓励病人,战胜疾病,家属平时搜集正面教材,如抗癌明星,说服病人,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焦虑愤怒的心理护理许多病人到了晚期,特别出现症状后,患者焦虑、愤怒,如疼痛、恶心呕吐等,即惊恐万状,烦躁不安,情绪不稳,如放疗、化疗中的副作用,病人认为病情加重,失去信心,应采取医生护士家属多种方式,如访谈、咨询、支持、帮助,深入浅出的讲解有关放化疗的目的、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帮助患者掌握一般性自我护理知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扭转其情绪,改变态度。
三饮食的心理护理根据患者可以耐受的食物配方,与营养师配合或指导家属经常变换烹调方式,注意色香味调配,食物温和,清淡食物,以免刺激呕吐,鼓励患者尽量摄取为流食或半流食,如稀饭、麦片粥、或清汤、或中医食疗。
四行为疗法的护理指导患者利用自我催眠,放松、生物反馈,分散注意力等方法缓解不安情绪,如家属及病人交谈,使病人对癌症有正确的认识,鼓励病人要情绪乐观,要多听舒缓的优美音乐,适宜的有氧运动,如太极拳、气功等。
总之,现在护理转向以人为中心的全面护理,人是一个复杂的整体,了解相关理论,如沟通理论、压力处理、认知理论、社交及家庭护理,心里因素对人的机体健康影响极大,通过心理,对消除不良因素,增强病人的治疗信心,取得最佳治疗效果,的却非常重要。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⒈介绍乳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心理护理在乳腺癌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提供关于乳腺癌患者心理护理的详细指导,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理解并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⒉乳腺癌的心理影响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可能会引发患者的各种负面情绪和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恐惧、自卑等。
这些心理问题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⑴焦虑与恐惧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往往会让患者感到焦虑和恐惧。
患者可能会担心治疗的副作用、疼痛和未来的生活质量问题。
同时,对于可能的手术和化疗过程,患者也会感到紧张和恐惧。
⑵自卑与失落感乳腺癌会对患者的身体形象造成严重的影响,包括乳房切除手术导致的乳房缺失。
这些身体变化会让患者感到自卑和失落,影响到他们的自尊心和性生活。
⑶抑郁与情绪低落乳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感到情绪低落和抑郁。
这可能是由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治疗的副作用、社交隔离等因素所引起的。
抑郁会给患者的康复带来阻碍,因此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抑郁情绪至关重要。
⒊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为了帮助乳腺癌患者应对心理问题,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心理护理方法:⑴提供信息与教育给予乳腺癌患者相关的信息和教育,让他们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治疗方案和康复周期。
通过了解疾病,患者可以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
⑵心理支持和咨询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让患者有机会表达情感、释放压力和获得专业意见。
可以通过个别心理咨询、心理干预、支持小组等方式进行心理支持。
⑶康复训练和支持乳腺癌康复训练和支持计划可以帮助患者逐步恢复身体功能和心理健康。
康复训练包括生活技能训练、身体康复训练和心理康复训练等。
⑷紧急干预对于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患者,需要进行紧急的心理干预。
这包括医护人员和心理专家的共同协作,在特殊情况下提供紧急援助,帮助患者度过困难时刻。
⒋附件本文档附带了以下附件:附件1:乳腺癌患者康复训练计划表附件2:乳腺癌患者心理支持小组活动方案附件3:乳腺癌治疗常见问题解答手册⒌法律名词及注释⑴法律名词- 患者隐私保护法:指保护患者个人隐私信息的法律。
心理护理干预对肺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心理影响分析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是针对肺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采取心理护理所取得的干预效果,展开分析和探究。
方法:选取我院收录的肺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共计80名,作为本次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研究资料,具体是通过随机分组的形式,分成采取传统护理方式的肺恶性肿瘤化疗患者40名,作为对照组,以及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手段的肺恶性肿瘤化疗患者40名,作为观察组,之后通过临床护理干预之后,对比两组肺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焦虑情况、抑郁情况、躯体功能、认知功能以及社会功能。
结果:通过本次研究在护理结束之后,在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分方面,观察组肺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得分是明显比对照组肺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要低出了许多,而且P<0.05;在躯体功能、认知功能以及社会功能的比较方面,观察组肺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得分,明显是比对照组肺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得分,要高出了许多,而且P<0.05。
结论:在临床上针对肺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积极的采取切实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收获到非常理想的临床疗效,可以将患者糟糕的、负面的心情进行有效的梳理和缓解,让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临床医疗,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所以心理护理是非常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的[1]。
关键词:心理护理;恶性肿瘤;化疗治疗;干预效果现如今,在临床上肺部恶性肿瘤对患者的伤害是十分巨大的,肺部恶性肿瘤会导致患者的生命受到巨大的威胁[2]。
正是由于癌症的不良侵蚀,导致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受到了巨大的影响,患者在化疗过程当中,身体上承受的巨大伤害,会导致患者心理情绪极为的低下,进一步也影响了患者的临床治疗[3]。
所以,为了有效的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帮助患者得到最优质的临床治疗,需要积极的开展心理护理干预。
本次研究选择了我院收入的40名肺部恶性肿瘤患者,展开心理护理干预的相关研究,现将具体研究报告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录的肺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共计80名,作为本次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研究资料,具体是通过随机分组的形式,分成采取传统护理方式的肺恶性肿瘤化疗患者40名,作为对照组,以及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手段的肺恶性肿瘤化疗患者40名,作为观察组,之后通过临床护理干预之后,对比两组肺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焦虑情况、抑郁情况、躯体功能、认知功能以及社会功能。
肿瘤患者心理健康护理指导方法一、现状分析癌症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国家癌症中心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新发癌症病例406.4万,而肿瘤患者的抑郁发病率约为正常人群的4倍。
焦虑、抑郁障碍作为肿瘤的常见共患病,可能导致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下降,进而影响预后转归,早期发现和有效干预癌症患者和一般人群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和临床意义。
一项包含261万例患者的Meta分析显示,精神心理问题(焦虑和抑郁的症状)患者有较高的癌症特异性死亡率,且癌症存活率更低[1]。
二、发病特点不同癌种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具有不同的特点,临床应在肿瘤标准化治疗的同时关注不同癌种特点,根据患者的症状给予个体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肺癌患者的抑郁焦虑倾向明显受疼痛、化疗的影响。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相关研究发现,高文化程度、低收入、独居患者更易发生抑郁[2]。
乳腺癌患者的高抑郁、焦虑发病率(66.6%、60%)大多与独居、卵巢功能抑制有关,且年轻患者抑郁焦虑发病率更高,其他影响因素有:乳腺癌术后第二性征的缺失导致患者自觉丧失女性魅力、术后上肢肢体功能恢复不佳、担心疾病复发、害怕受到歧视等[3]。
对不同妇科肿瘤患者研究发现,抑郁评分在4分(国家癌症中心心理症状问卷,NCC-PSI)以上的卵巢癌患者出现明显症状的可能性是宫颈癌患者的4.72倍,而乳腺癌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率是宫颈癌患者的8.26倍[4],更呼吁我们重视不同癌种抑郁焦虑特点,尤其放疗、化疗以及侵入性治疗过程中,医疗人员、家属均要关注其心理变化,积极心理疏导及药物干预等提供心理支持,减轻症状,降低抑郁焦虑的发生率。
三、发病机制肿瘤与精神心理障碍之间存在强烈的正相关关系,国内外已有诸多动物实验研究证实,但这种关系背后的生物学机制尚不清楚。
一项临床研究显示,2012年在20至39岁的成年人中,有100万新确诊癌症的患者一定程度上归因于长期压力(焦虑、抑郁、逆境或孤独、社会孤立等)。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具体怎么做
导语:现在社会的生活节奏是非常高的,所以人们的压力也非常之大,这也是导致肿瘤癌症高发的一大原因之一。
目前来讲很多人都患有肿瘤,这已经不是
现在社会的生活节奏是非常高的,所以人们的压力也非常之大,这也是导致肿瘤癌症高发的一大原因之一。
目前来讲很多人都患有肿瘤,这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
所以很多家属也一定要对此类疾病有所了解才能更好的对患者进行护理。
那么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具体怎么做?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心理因素可以致病,而疾病又反作用于人的心理状态。
不少恶性肿瘤病人有过长期不正常的情绪状态,尤其是过度紧张和过度忧郁的历史。
近年来提出的“C型个性”,被认为是癌症易患性人格,其表现为合作的,惯于自我克制,情绪压抑和内向、防御和退缩等。
这些负性情绪对机体免疫系统有抑制作用,影响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监视,致使瘤细胞活跃,肿瘤发生和发展。
恶性肿瘤本身,又可作为一种恶性刺激,对病人产生严重的心理影响。
面对癌症的威胁,病人要经过一个对疾病理解并接受治疗的复杂心理适应过程。
护士通过为病人提供关于恶性肿瘤和治疗信息,并且运用交流技巧,给病人以心理支持,可以促进病人对这一紧张状态的调整适应过程。
针对癌症患者的不同心理变化,心理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那要如何应对癌症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
1、通过语言与非语言的方式解除患者因知识缺乏而带来的心理问题。
2、营造轻松、舒适的环境,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如室内的光线要柔和,要减少噪音;适当的幽默语言。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肿瘤化疗的心理护理论文【摘要】研究证实恶性肿瘤患者在心理上有严重的负担,很容易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甚至悲观失望,丧失了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在化疗过程和经过一段经化疗后,由于药物的副作用大,静脉穿刺困难,病情反复,病人更容易陷入恐惧、紧张、悲观、焦躁、抑郁、绝望等不良情绪中。
这些不良情绪会抑制机体的免疫识别和监视,促使病情恶化,也让治疗、化疗和护理不能顺利有效的进行,从而严重的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严重阻碍他们身体的康复,加速了死亡,加大了死亡的比率。
在护理实践中本人尝试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培养他们良好情绪,增强他们战胜癌魔的信心,促使他们积极配合治疗、化疗和护理,既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健康的恢复,有减少了医患护患矛盾的发生。
【关键词】恶性肿瘤化疗心理护理化疗是目前世界医学界治疗恶性肿瘤常用方法之一。
化疗药物可抑制、杀死肿瘤细胞、提高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延长病人生存期,乃至提高病人的存活率;但是化疗也会产生很多、很大的负面作用,常引起恶心、呕吐、脱发等,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重者甚至停药,严重影响治疗效果,进而引发病人产生恐惧、焦虑、愤怒、抑郁、绝望等不良情绪。
这些不良情绪对病人的生活质量、治疗化疗、人际关系、对我们的护理操作都会产生严重的破坏,基于此,本人在熟练掌握相关护理知识、技巧的同时,积极学习心理学知识,研究恶性肿瘤化疗者的心理,在护理实践中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作为我们护士,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为了做好恶性肿瘤化疗者的心理护理,提高护理的实效性,我查阅了大量的科学研究资料,并通过和病人的直接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认真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科学分析他们在化疗不同阶段的心理反应。
具体如下:1.1恐惧绝望心理一般而言,肿瘤特别是恶性肿瘤罹患者对恶性肿瘤的都有恐惧心理,认为癌症是“绝症”,甚至认为癌症是“判死刑而缓期执行的人”,认为治疗是“死马当活马医”是“无力回天的”,“自己死定了”,悲观绝望,拒绝治疗,不配合护理。
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与社会支持摘要】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变化过程往往比较复杂,且波动较大,极易受外界不良刺激的影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极其重要,可以提高疗效,帮助病人完成所有的治疗,还可以改善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的发展。
【关键词】恶性肿瘤患者心理护理社会支持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反应与自身个体特征,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对癌症认识程度有关,因此应根据病人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行为指导,逐步减轻癌症病人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肿瘤患者还需要得到社会支持,为患者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持活动,让患者感受到社会支持的正向力量,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临床资料2008~2010年我科收治恶性肿瘤病人105例,年龄7~90岁,25例未施行手术,其余均进行了手术。
2 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特征分析2.1怀疑否认期患者突然得知自己患癌症时,都难以承受如此沉重的打击,心理上不愿接受事实,往往认为医生是不是搞错了,表现为不安,烦躁,烦闷,反复去大医院复查,极力否认这个事实,因此怀疑否认期对患者来说,可以缓和沉重的打击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
2.2愤怒发泄期当患者确认了癌症的诊断后,常常出现强烈的愤怒和悲痛,出现哭闹、恐慌、冲动,感到对世间的一切都无限的愤怒和不平,并把这种愤怒向周围的人发泄,常常与亲人,医护人员发生吵闹,同时怕亲人及社会遗弃他,这种不稳定情绪,会降低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正常生活能力。
2.3悲观抑郁期大多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考虑到家庭的各种负担,例如:孩子未长大,年迈的双亲无人照顾,经济负担,因此会出现悲观绝望恐惧焦虑,这种情绪得不到及时缓解,持续时间过长则导致抑郁,并且家庭负担过重,缺乏交流的渠道,负担情绪得不到及时发泄,均会加重抑郁反应的程度。
2.4绝望频死期当各种治疗方法均不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时,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恶性肿瘤的复发转移时,以及难以忍受的疼痛,患者都会出现绝望情绪,感觉到自己频临死亡,因此失去生活的勇气,会拒绝一切治疗,并极力寻求通往死亡之路,以求早日解脱。
精选乳腺癌患者自我形象紊乱的心理护理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常会面临自我形象紊乱的问题。
这种紊乱一方面源于身体的变化,另一方面也受到对未来的担忧。
在此背景下,提供良好的心理护理对乳腺癌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如何进行精选乳腺癌患者的自我形象紊乱的心理护理。
1.了解患者的需求与感受精选乳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常面临乳房的切除、化疗引起的脱发等身体变化。
这些变化可能会对患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打击,进而导致自我形象紊乱。
作为心理护理师,首先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她们的需求和感受,为她们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支持。
2.提供情绪支持乳腺癌患者常常会面临情绪上的波动,如焦虑、抑郁等。
心理护理师需要通过倾听、理解和支持来帮助患者舒缓情绪。
例如,可以引导患者通过表达自己内心的恐惧和不安,帮助她们认识到这种情绪是正常的反应。
同时,积极引导患者关注治疗的进展和康复的希望,帮助她们保持积极的心态。
3.帮助患者重建自尊心和自信心乳腺癌患者在身体发生变化后,常常会对自己的形象产生不认同感。
心理护理师应该引导患者关注身体以外的优点和价值,以帮助她们重建自尊心和自信心。
例如,鼓励患者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增强自身价值感。
此外,还可以向患者提供假肢、假发等辅助物品,帮助她们恢复外在的自信。
4.提供身体形象管理建议乳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需要面对乳房切除、脱发等身体变化。
心理护理师可以向患者提供身体形象管理的建议,帮助她们更好地适应身体的变化。
例如,教导患者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乳房假体,并提供乳房假体穿戴的技巧。
此外,还可以向患者介绍适合她们的发型和化妆技巧,帮助她们提升外在形象。
5.建立支持群体乳腺癌患者在心理护理过程中,常需要与其他患者进行交流与分享。
心理护理师可以组织乳腺癌患者康复支持群体,让患者们有机会相互交流、倾诉和支持。
通过与同病相患者的交流,患者可以感受到自己不是孤独的,增强彼此之间的勇气和力量。
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效果。
方法将我院从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00例恶性肿瘤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病人的心理反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结果在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下,护士患者之间的较好配合,取得良好的预后,使病人生活质量有较大的提高。
结论良好的心理护理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心情放松,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对患者的康复具有很大的帮助。
标签:恶性肿瘤;心理护理
恶性肿瘤,近年在我们周围急剧增多,成为了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当病人知晓自己的病情时,无不背负巨大心理压力:严重的病情,放化疗的毒副作用,沉重的经济负担,周围人的眼光等等。
患者的情绪随着疾病的发展发生着相应的改变:恐惧、怀疑、悲观、依赖、愤怒、绝望[1]。
实验证明,它不仅是一种躯体疾病,也是一种身心疾病[2]。
随着医学的发展,生物医学模式正在转变,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也应受到应有的重视,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也非常重要,我们只有做好肿瘤病人的心理疏导,才能保证各项检查治疗的顺利进行。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需要给不同的患者制定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案,做到“对症下药,因病施治”,是患者能够配合我们医护完成治疗,达到较高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00例恶性肿瘤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年龄范围为9~89岁,男112例,女88例,肿瘤类型主要为肺癌、胃癌、肝癌、结肠癌、乳腺癌、卵巢癌、食管癌、淋巴瘤、白血病等,其中122例为化疗病人、44例为放疗病人,34例为手术病人。
2 心理特征及护理
2.1恐惧心理通常患者知道自己得了恶性肿瘤后,都会认为生存的时间不多了,基本上都会出现极度恐惧,所以出现了有不少的患者不是病死的,是被恶性肿瘤吓死的。
2.2怀疑心理一旦被确诊为癌症,绝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对诊断的质疑心理,认为可能是这一家医院诊断错误,于是出现了到多个大医院多次检查,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费用。
2.3绝望心理肿瘤晚期患者病灶广泛转移,当患者出现严重的疼痛,呼吸困难,腹胀,重度浮肿,感染时,病人极度痛苦,而产生绝望心理,会表现出各种负面情绪,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健康。
2.4愤怒心理大多数发生在疾病后期,男性常见。
由于身体不舒服,因此容易出现发怒情况,病人有时感觉不被他人理解,于是出现大叫大吼,被发泄的对象往往是病人的家人。
2.5抑郁心理抑郁心理是晚期恶性肿瘤病人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由于对自己的病情缺乏了解,或已得知自己患了绝症,往往表现得忧心忡忡、抑郁、失眠等一系列不适反应,从而沉默寡言,很少与医护人员、亲属交谈、不思饮食,甚至出现拒绝进食现象。
3 心理护理措施
3.1良好的心理护理能明显增进护患之间心与心的交流[3]。
肿瘤患者得知自己的病情后,非常渴求得到医生和护士的帮助,医护人员应理解患者并最大限度地给予,作为护士要热情和善地对待患者,给他我们是值得信赖的感觉。
交谈时,要亲切大方,举止文雅端庄,使用文明用语。
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合适的言谈举止,可以更好的取得病人的信任,能过较好地使患者的负面情绪减少,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治疗,提高患者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生活治疗。
3.2恐惧的心理护理对还不了解自己病情的病人给予耐心的解释,细心的护理,告知患者目前的肿瘤大部分治疗是有效的,有为数不少的人是可以彻底治愈的,肿瘤没有他想象的那样可怕,我们医护和患者携起手来,大多数的肿瘤会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也要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手术、放化疗等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能出现的一些并发症及副反应,以取得患者本人和家属的理解和支持。
如此可以缓解患者的恐惧心理,使患者能够配合医护完成治疗,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3.3愤怒期的心理护理
患者在知道自己真的换了肿瘤后,会有一个愤怒心理期,对这个世界充满了仇视,很容易和别人发生摩擦冲突,对于处于愤怒期的患者,我们一定给予细心的护理,耐心地听其诉苦,给他一个倾诉发泄的环境。
同时也要告诉他,恶性肿瘤现在是一个很常见的疾病,有很多的患者和你一起在面对它,也有很多的科学家和你一起在抗击它。
要在精神上给予支持,要耐心、细心,要有爱心,使其能正确地对待疾病,同时还要和患者家属沟通,告诉家属这是肿瘤患者常见的一个心理反应,提高家属的认识性,做好家属的动员工作。
3.4悲观和绝望期的心理护理
此时更应关心病人,定时探望,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和生活指导,说明治疗的重要性,强调家属对病人的重要性。
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的恐惧,可表现为衰弱、疼痛、厌食等。
我们可以鼓励患者,树立患者存活的信心,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5 抑郁期的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要耐心听取患者的心理感受,掌握时机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尽量
消除患者的悲观情绪,同时引导患者正确的对待死亡[4]。
对于重症患者,要向其慢慢讲解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尽力使患者在临终前处于舒适、安详的状态,让其亲朋好友前来探视,使患者感受到重视,得到家庭和社会的温暖,安详离开人世。
4 小结
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治疗及护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5]。
护士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也要有精湛的护理技术。
肿瘤病人对病情的认识都需要经过一个不适应到适应的心理过程。
心理护理就是让病人尽早地达到适应。
护理的关键是运用各种技巧和途径影响和改变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疾病向好的方向发展,最大限度地降低他们的痛苦。
参考文献:
[1]王爱华,王健,刘玉华人文关怀护理在恶性肿瘤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6,20(5):1228-1229.
[2]王丽萍,董俊芳.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措施[J].中国医药导报,2008,36:166-167.
[3]王波.探讨肿瘤患者心理问题[J].医药前沿,2011(7):18.
[4]张金华.《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J].2009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