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病人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456.50 KB
- 文档页数:16
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恶性肿瘤病人患病后思想极为紧张,承受不同程度的心理和社会压力,患者往往出现焦虑、恐惧、犹豫、失望等心理反应。
对治疗失去信心,这些不良情绪直接影响其病情变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根据癌症病人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加强心理护理,使病人在整个治疗中始终处于最佳状态,这对提高病人的生产质量,延长生命有着积极地作用。
一恐惧悲观的心理护理病人一旦得了癌症后,产生强烈的恐惧、悲观等负面性情绪,甚至到了绝望的境地。
为此,医务人员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医疗措施,医护人员以热情、关心和支持的态度,耐心听取患者主诉和要求,通过与患者沟通,促使患者达到接受治疗和康复所需要的最佳状态,和患者一起讨论有关治疗和饮食方面的问题,指导患者记录每天发生的症状,指导家属积极参与,协助安排患者的日常生活及治疗。
耐心疏导,鼓励病人,战胜疾病,家属平时搜集正面教材,如抗癌明星,说服病人,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焦虑愤怒的心理护理许多病人到了晚期,特别出现症状后,患者焦虑、愤怒,如疼痛、恶心呕吐等,即惊恐万状,烦躁不安,情绪不稳,如放疗、化疗中的副作用,病人认为病情加重,失去信心,应采取医生护士家属多种方式,如访谈、咨询、支持、帮助,深入浅出的讲解有关放化疗的目的、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帮助患者掌握一般性自我护理知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扭转其情绪,改变态度。
三饮食的心理护理根据患者可以耐受的食物配方,与营养师配合或指导家属经常变换烹调方式,注意色香味调配,食物温和,清淡食物,以免刺激呕吐,鼓励患者尽量摄取为流食或半流食,如稀饭、麦片粥、或清汤、或中医食疗。
四行为疗法的护理指导患者利用自我催眠,放松、生物反馈,分散注意力等方法缓解不安情绪,如家属及病人交谈,使病人对癌症有正确的认识,鼓励病人要情绪乐观,要多听舒缓的优美音乐,适宜的有氧运动,如太极拳、气功等。
总之,现在护理转向以人为中心的全面护理,人是一个复杂的整体,了解相关理论,如沟通理论、压力处理、认知理论、社交及家庭护理,心里因素对人的机体健康影响极大,通过心理,对消除不良因素,增强病人的治疗信心,取得最佳治疗效果,的却非常重要。
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1.对癌症病人病情告知要因人而宜对真实病情要适度保密,以免病人过于紧张与恐惧,丧失治疗信心。
对已经知道自己患癌症的病人,应给予科学的解释、安慰与鼓励,使病人能正确对待疾病。
对消极失望的病人要分析原因,做好心理上的安慰进行调养精神与生活的指导,讲清综合治疗癌症的重要意义,以意志与情绪对治愈疾病的能动作用,排除不利于治疗的有关心理、社会因素,使之情绪稳定。
2.要及时把握病人的心理活动对病人进行疏导,尽量消除病人的悲观情绪。
向病人介绍疾病的特点、化疗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
同时还以治愈的病例为典型,激发病人以乐观自信的心理正确对待。
在精神上得到鼓励,在治疗上看到希望,以良好的心态对待疾病。
3.帮助病人建立良好、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安排家庭成员和亲朋好友定期看望病人,使病人感到家庭亲友的关爱。
涉及到经济费用问题尽量避开病人,多与家属沟通,感到自己是强者,家是不能没有他的。
4.建立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能否建立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成败的关键,在工作和与病人交往中要重视语言交流。
护士的态度要和蔼,举止文雅;对病人要在治病和精神上给予支持,要耐心、细心、富有爱心,护士要经常与病人沟通,明确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切不可说出消极的语言而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用自己娴熟的技术取得病人的信任,争取病人的配合。
使病人从心理上获得安全和信任,护士轻轻的一句问候,细心的一次安抚,都会给病人带来莫大的安慰,从而加强治疗的自信。
在医院我们要尽量使病人从心理上获得安全和信任护士轻轻的一句问候,细心的一次安抚,都会给病人带来莫大的安慰。
同时要为病人创造温馨舒适、安静优雅、温度适宜的生活环境。
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利于病人身心休息,增强病人心理治疗效果,使病人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积极配合治疗。
5.协调病友间的相互理解病友来自四面八方,素不相识,由于背景、习惯与职业地位不同,争执是常有之事,护士应积极协调帮助并尽快为他们建立起友谊,使其相互理解,达到彼此沟通交流,相互关心、支持、照顾、勉励,从而消除因住院而引起的不良心理。
探析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对策摘要: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特征及相关的心理护理措施。
方法:2010年2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共收治了200例恶性肿瘤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及心理特征特征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采取心理护理措施。
结果:在了解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特征之后再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具有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
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了解及掌握,并对其进行相关方面的心理护理,可以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改善和调节,让其积极主动的接受治疗,有利于其生存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恶性肿瘤心理特征心理护理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1-0097-02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治疗,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在此期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为的复杂,心理因素会对患者康复和治疗产生直接的影响[1]。
因此,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了解,并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进一步研究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措施,以下将结合2010 年2月至 2011 年12月我院收治的 200例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具体的展开探讨。
1临床资料2010 年2月至 2011 年12月我院共对200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治疗,其中,女85例,男115例;年龄为18-79岁,平均为(45.23±6.78)。
依照患者的年龄将本组病例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及老年组,青年组为18-39岁,共30例,占15.0%;中年组为40-59岁,共80例,占40.0%;老年组为60~79岁,共90例,占45%。
其心理特征的分布情况详见表1。
2恶性肿瘤患者的主要心理特征2.1恐惧心理。
许多患者都缺乏对肿瘤的全面认识,消极的认为癌症就等同于死亡,便容易出现紧张情绪,整日唉声叹气,忧心忡忡,心灵十分脆弱[2]。
这会对治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医护人员可以适时的隐瞒病情,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摘要】目的通过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反应进行治疗及心理护理以提高护理质量。
方法耐心细致地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而采取有效的措施。
结果消除患者的心理问题,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结论及时掌握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反应,进行心理治疗和护理,使患者能维持较好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水平处于最佳状态。
【关键词】恶性肿瘤心理反应心理护理由于恶性肿瘤的高病死率以及治疗过程中经受的痛苦体验,会使恶性肿瘤患者特别是新发生恶性肿瘤的患者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
尽管恶性肿瘤治疗技术飞速进步,恶性肿瘤患者治愈率和生存率明显提高,但恶性肿瘤患者仍不能摆脱因“死亡的威胁”而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肿瘤患者的心理反应特征:(1)恐惧-焦虑恐惧是恶性肿瘤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反应。
由于目前恶性肿瘤的治疗还达不到人们预期的目标,人们普遍认为癌症是绝症,得了癌症等于是判了死刑。
因而病人在未确诊前,非常恐惧自己得的病就是癌症,或一旦知道自己得的病是癌症,心理压力在所难免,只是由于各自的性格特点,文化程度,生活经历,家庭环境,社会背景的不同,所引发的心理反应也相应的不同。
恶性肿瘤病人在治疗阶段,遭受着患癌的现实和治疗的双重精神压力,根治性的外科手术常影响机体或肿瘤所在器官的正常功能,或因为手术并发症带来的损伤如失语、截肢、人工肛门、毁容致残等后果等。
放疗和化疗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乏力、脱发、皮肤色素沉着、皮疹等,常使病人觉得难以坚持,导致心理负担重,加重焦虑。
(2)回避-依赖病人一旦确诊,出于对癌症的恐惧,却不愿意面对自己患恶性肿瘤这个现实,对疾病和任何事情都采取回避态度。
表现为:沉默寡言、烦躁激惹、心存幻想。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得不承认自己患癌症时,很快进入病人角色。
为了不让家人难过悲伤,亲人为了能让病人安心治疗,彼此心照不宣,绝口不提病情。
既不表现痛苦,也不害怕,显得十分平静。
通常只愿意与家人呆在一起,以得到精神上的鼓励与安慰,产生较强的依赖性。
肿瘤患者心理健康护理指导方法一、现状分析癌症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国家癌症中心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新发癌症病例406.4万,而肿瘤患者的抑郁发病率约为正常人群的4倍。
焦虑、抑郁障碍作为肿瘤的常见共患病,可能导致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下降,进而影响预后转归,早期发现和有效干预癌症患者和一般人群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和临床意义。
一项包含261万例患者的Meta分析显示,精神心理问题(焦虑和抑郁的症状)患者有较高的癌症特异性死亡率,且癌症存活率更低[1]。
二、发病特点不同癌种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具有不同的特点,临床应在肿瘤标准化治疗的同时关注不同癌种特点,根据患者的症状给予个体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肺癌患者的抑郁焦虑倾向明显受疼痛、化疗的影响。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相关研究发现,高文化程度、低收入、独居患者更易发生抑郁[2]。
乳腺癌患者的高抑郁、焦虑发病率(66.6%、60%)大多与独居、卵巢功能抑制有关,且年轻患者抑郁焦虑发病率更高,其他影响因素有:乳腺癌术后第二性征的缺失导致患者自觉丧失女性魅力、术后上肢肢体功能恢复不佳、担心疾病复发、害怕受到歧视等[3]。
对不同妇科肿瘤患者研究发现,抑郁评分在4分(国家癌症中心心理症状问卷,NCC-PSI)以上的卵巢癌患者出现明显症状的可能性是宫颈癌患者的4.72倍,而乳腺癌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率是宫颈癌患者的8.26倍[4],更呼吁我们重视不同癌种抑郁焦虑特点,尤其放疗、化疗以及侵入性治疗过程中,医疗人员、家属均要关注其心理变化,积极心理疏导及药物干预等提供心理支持,减轻症状,降低抑郁焦虑的发生率。
三、发病机制肿瘤与精神心理障碍之间存在强烈的正相关关系,国内外已有诸多动物实验研究证实,但这种关系背后的生物学机制尚不清楚。
一项临床研究显示,2012年在20至39岁的成年人中,有100万新确诊癌症的患者一定程度上归因于长期压力(焦虑、抑郁、逆境或孤独、社会孤立等)。
肿瘤患者旳心理特点肿瘤病人心理特性:(1)焦急、恐惊型心理患者病人体现为精神紧张,惊恐不安、失眠多梦、忧心忡忡,对环境刺激敏感多虑;(2)悲哀、忧郁型心理患者,病人体现为对生活失去信心、情绪低落、情感脆弱,整日沉浸在悲哀中不能自拔,对治疗顾虑重重;(3)愤怒、怨恨型心理患者,病人体现为情绪不稳定、烦躁易怒、容易走极端;(4)厌世、抗拒型心理患者,病人觉得自已病人膏盲、不可救药,心情沉重、悲观、冷漠,不配合治疗;(5)稳定、开朗型心理患者,病人对疾病有对旳旳结识,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情绪稳定。
肿瘤患者心理分期:否认期:患者不承认自己病情恶化旳事实,觉得一定是别人搞错了,但又想在医务人员那里得以证明,大多体现为焦急、紧张和恐惊。
愤怒期:患者已认知自己病情恶化及预后不良旳事实。
体现为非常愤怒,情绪急躁,爱发脾气。
合同期:患者已能接受现实。
体现为淡漠,情绪安静,安详。
忧郁期:患者体现为极度伤感,考虑后事。
接受期:患者对于死亡已有了心理准备,体现为安静,极度衰竭。
总结肿瘤病人几种心理状态: 1.恐惊绝望心理在得知诊断为癌症旳初期,某些患者会由此而引起恐慌和惧怕,似乎死亡就要来临,惶惶不可终日.癌症患者在治疗旳过程中,由于症状加重或病情恶化,或道听途说所患旳癌症如何可怕,这也会进一步产生恐惊心理,觉得癌症是不可治旳"绝症",心里慌张与胆怯旳心态困扰患者旳思想.由于肿瘤病程长,预后差,因而患者思想承当重,有旳患者失去治疗信心甚至产生轻生念头.难以接受现实,对疾病产生悲观悲观旳心理.2.焦急多疑心理28.6%(34/119)旳患者体现为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状况而又难于应付,对身体变化感觉敏感,听到别人低声细语,就觉得别人是在议论自己旳病情重,难以救治等.这种心理亦是癌症患者常见旳情绪反映,确诊之前旳怀疑诊断可以引起患者旳焦急;治疗中旳病情变化常会使患者焦急多疑,从而陷入沉重旳心理承当中,总但愿医生旳诊断是错误旳.3.接受配合心理患者从思想上接受通过医院旳各项检查而作出癌症诊断旳这一现实.能正视自己病情,妥善安排工作及家庭,对医治抱有但愿,期盼着自己所患旳肿瘤能被治愈,或者病情得到控制,不再继续发展,或者通过治疗使疼痛等不适症状明显减轻,使生命得到延续.此类患者都能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治疗,往往会获得较好旳治疗效果.肿瘤患者护患沟通1 对焦急、恐惊型心理旳病人,注意良好旳语言修养.与他们谈话时要热情、耐心细致、和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