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圈经济辐射效应的协方差分析——以上海都市圈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211.25 KB
- 文档页数:3
第一节大都市辐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上海市为例一、长三角城市体系中的上海市1.城市在区域中作用城市作为区域的核心,既是区域的服务和管理中心,又是区域的经济增长中心。
2.城市体系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规模不同、等级不同、功能上各具特色的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有机整体。
3.长三角城市体系由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等组成的城市体系。
上海市是该城市体系中唯一的超大城市,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区域发展的龙头和区域协作的纽带,在长三角城市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
二、上海市对长三角其他城市的辐射1.城市辐射: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由高等级城市向低等级城市流动,称为城市辐射。
2.上海市对长三角地区其他城市的辐射功能(1)通过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和通信网络,上海市与其他城市之间形成了巨大的物流、人流、资本流、信息流。
(2)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上海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作用越来越强。
3.辐射强度的空间差异(1)由于距离、交通、城市等级、经济、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辐射强度在空间上的表现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2)随着区域之间空间距离的增加,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强度逐渐减小。
空间近邻效应促使区域社会经济活动就近扩散。
三、上海市对外辐射的影响1.对上海(1)有利于上海解决中心城市产业活动过度集聚、交通拥堵、地价上涨及环境污染等问题。
(2)有利于大都市产业、资金等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2.对受辐射的城市(1)获得资金、技术与管理经验,推进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发展,提升经济活力。
(2)城市的规模扩大、等级提高,使区域空间组织日趋完善。
一、判断题1.城市对区域发展起主导作用。
()2.等级越高的城市,其提供职能越多,彼此间距离越近。
()3.上海市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4.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只能由高等级城市流向低等级城市。
第三单元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大都市辐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上海市为例必备知识基础练有学者把邻近大都市区中心城市的外围地区经济水平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称之为“大都市阴影区”,其范例在中国不在少数,如京津冀城市群邻近中心城市北京、天津的外围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中心城市显著落后,北京北部的城市张家口、承德甚至形成了贫困带。
读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图,完成1~2题。
1.张家口、承德形成“大都市阴影区”主要是因为与中心城市()A.交通联系不便B.信息交流较少C.产业部门类似D.产业联系较弱2.京津冀城市群缺少较发达型城市的主要原因是()A.发达城市的集聚效应明显B.中等型城市竞争严重C.除发达城市外其余城市人口规模较小D.区域对外开放程度偏低1题,张家口、承德与北京有众多的公路和铁路相连,因此张家口、承德与北京交通联系比较方便;张家口、承德与北京信息交流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因此说张家口、承德与北京信息交流较少是不正确的;目前北京的产业以第三产业为主,张家口、承德以第二产业为主,区域间的产业结构大不相同;由于产业部门差别较大,北京和张家口、承德的产业联系较弱,因此在张家口、承德形成“大都市阴影区”。
第2题,北京、天津吸引资金、科技、人才的集聚,使外围城市发展受到抑制,故京津冀城市群缺少较发达型城市。
2.A读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分布图(黑圆圈大小代表城市等级),完成3~4题。
3.下列城市中,城市等级最高的是()A.南京B.南通C.镇江D.上虞4.有关a、b、c、d四类城市等级体系和服务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a城市等级最高,数目最多,服务范围最大B.b比d的城市等级高,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大C.c等级城市之间的距离比b等级城市之间的距离远D.d等级城市等级最低,但服务种类最多3题,读图可知,四城市中南京的城市等级最高。
第4题,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服务范围越大,服务种类越多,城市间距离越远。
4.B中心地理论是城乡体系形成与城乡规划的重要基础理论。
上海对周边城市的经济辐射力——以第三产业为例罗芳;阚玉蝶【摘要】应用计量经济分析工具,研究了上海对周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上海经济发展对周边城市的经济发展有“反哺”效应.其中促进其经济增长的因素为本地区的第二、第三产业,仅第三产业对本地区经济增长的解释力高达88.5%,加入更多指标变量后,第三产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也高达54.3%;而上海第三产业的单变量指标对周边城市经济增长作用略大于1,加入完整指标变量后,上海第三产业对周边城市经济增长的解释力也高达88.4%.进一步还发现,第三产业与地区对外开放程度有关,即对外开放度大的地区,会更容易接受上海经济的辐射作用,并根据最后结论提出相关建议.【期刊名称】《技术与创新管理》【年(卷),期】2019(040)002【总页数】7页(P231-236,278)【关键词】中心城市;第三产业;经济开放度;“空吸”效应;“反哺”效应;面板数据【作者】罗芳;阚玉蝶【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093;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1.50 引言截至2017年底,上海市的生产总值(GDP)达30 133.86亿元,为全国生产总值的3.64%;第二产业增加值9 251.40亿元,为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的2.76%;第三产业增加值20 783.47亿元,为全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的4.87%.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及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其经济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区域经济中,理论上是追求各地区均衡发展,但现实中由于地区之间的要素禀赋、经济结构、政府政策以及其他的外部和内部因素的不同,所以区域之间不平衡的因素天然存在,往往是作为增长极的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对周边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经济辐射效应。
经济辐射指的是中心城市作为增长极,因为自身拥有经济、政治、人才等资源优势,通过要素流动、知识外溢、技术扩散等方式,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了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