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树脂粘接修复冠折前牙的临床疗效
- 格式:pdf
- 大小:195.29 KB
- 文档页数:2
光固化复合树脂临床口腔美容修复的效果观察背景:
临床口腔美容修复是口腔牙医学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当前患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光固化复合树脂是一种常见的修复材料,具有操作简便、密合度好、化学性能稳定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口腔美容修复中。
但是,目前有关光固化复合树脂临床口腔美容修复的效果观察研究较少,需要进一步探究其应用效果。
方法:
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招募12名患者,选择其18个前牙缺损作为研究对象。
治疗过程中,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进行牙齿修复,治疗后11个月、23个月和35个月分别进行随访。
采用口腔拍照、牙齿色度分析仪、X线检测等方法进行治疗效果评估,以观察光固化复合树脂临床口腔美容修复的效果。
结果:
在治疗后11个月、23个月和35个月的随访中,所有的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体均保持了原有的颜色和外形,未发现任何龋齿、脱落、色差等问题。
此外,牙周状况也良好,没有发生任何牙龈炎症。
在牙齿力学性质方面,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体的硬度、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均较好,达到了临床应用的要求。
综合评价显示,光固化复合树脂可以用于口腔美容修复,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较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在临床口腔美容修复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治疗效果稳定可靠,且操作简便。
在牙齿色度、外形和力学性质方面均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因此,光固化复合树脂可以成为一种较好的口腔美容修复材料。
复合树脂美学修复技术和常规技术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疗效对比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复合树脂美学修复技术和常规技术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两种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劣势。
文章首先介绍了复合树脂美学修复技术和常规技术的特点,分析了它们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接着对两种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比较,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参考。
在作者对复合树脂美学修复技术和常规技术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疗效进行总结,提出了综合对比分析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临床医生在前牙美学修复中选择合适技术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提高。
【关键词】复合树脂、美学修复技术、前牙、疗效、对比分析、优缺点、应用、结论、综合对比、常规技术、引言、正文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人们对口腔美学的需求越来越高,前牙美学修复技术也逐渐成为口腔修复领域的热点研究。
在过去,常用的美学修复技术主要包括金属烤瓷修复和全瓷修复,这两种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修复的效果,但是存在着一些缺点,比如对患者牙齿的破坏较大,修复后的色泽和透明度不够自然等问题。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复合树脂美学修复技术逐渐被引入到前牙美学修复中。
复合树脂美学修复技术具有色泽自然、透光性好、可以保留更多健康牙组织等优点,逐渐取代了传统的修复技术成为口腔美学修复的首选。
目前对于复合树脂美学修复技术和常规技术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疗效对比研究还比较有限。
本文旨在对复合树脂美学修复技术和常规技术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疗效进行深入比较分析,为临床应用提供更科学的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复合树脂美学修复技术和常规技术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疗效差异,探讨两种技术在美学修复中的应用优势与劣势,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治疗选择和指导。
通过对复合树脂美学修复技术和常规技术的特点、应用和优缺点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前牙美学修复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加美观和持久的修复效果,提高美学修复的成功率和满意度。
前牙牙冠折断后使用复合树脂修复的病例分析摘要】目的:对1例前牙牙冠折断患者进行资料分析,探讨前牙冠折的治疗方式。
方法:患者10岁,男性,于2016年8月因前牙外伤致牙冠部分折断,两小时后来我院就诊。
对患者进行术前检查,显示双侧上颌中切牙牙冠折断,冠中1/3处的冠折,可见新鲜牙髓暴露,叩痛,探痛,牙龈颜色正常,牙无松动,X线片显示双侧上颌中切牙无根充物,根尖未见暗影,未见根折影像。
结果:修复后患者牙冠外形恢复,形态逼真,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追踪观察,患者在此期间均无临床不适症状,牙周组织健康,无窦道、牙周袋形成,可行使正常的功能,树脂边缘无变色现象,其颜色与牙体组织颜色接近,树脂部分未见缺损脱落,患者较为满意。
结论:外伤恒前牙冠折采取光固化复合树脂直接修复治疗效果较佳,是一种较好的过渡性修复方法,具有加大样本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关键词】牙冠折断;光固化复合树脂;直接修复【中图分类号】R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2-0117-02年轻患者恒牙冠折在临床口腔科较为常见,且多数患者均由外伤引起。
前牙冠折后应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以恢复其功能和美观,避免造成对颌牙伸长、发音异常、邻牙移位及心理创伤等不利影响。
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应以不影响患儿颌骨及牙齿发育,不影响成年后永久性修复为原则。
临床治疗前牙冠折通常由间接和直接两种修复,后者不包含技工操作环节,通过牙本质/釉质的酸蚀和黏结技术对前牙冠折进行修复[1]。
我院于2016年8月对1例前牙牙冠折断病例进行光固化复合树脂直接修复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其诊疗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现作以下报道。
1.病例报告1.1 病例资料患者10岁,男性,于2016年8月因前牙外伤致牙冠部分折断,两小时后来我院就诊。
术前检查:双侧上颌中切牙牙冠折断,冠中1/3处的冠折,可见新鲜牙髓暴露,叩痛,探痛,牙龈颜色正常,牙无松动,无其他口腔疾病,凝血四项、血常规、血小板均正常。
复合树脂经不同方法处理后修复牙体的效果及其抗疲劳破坏性能分析1.引言牙体缺损是牙齿疾病的常见问题,对牙体缺损进行修复和保护是口腔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目前,复合树脂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较好的修复效果而被广泛应用于牙体修复中。
由于咀嚼和咬合功能的频繁使用,复合树脂修复体往往会受到疲劳破坏,影响修复体的使用寿命。
对复合树脂经不同方法处理后修复牙体的效果进行研究,并分析其抗疲劳破坏性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不同方法处理对复合树脂修复牙体效果的影响2.1 表面处理复合树脂修复体的表面处理对修复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机械处理、化学处理和激光处理。
研究表明,适当的表面处理可以增加修复体与牙体的结合力,改善其抗疲劳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2.2 硬化方式复合树脂的硬化方式对修复效果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常见的硬化方式包括光固化和化学固化。
研究表明,采用合适的硬化方式可以提高复合树脂修复体的硬度和抗疲劳性能,降低其疲劳破坏的风险。
2.3 添加剂在复合树脂中添加适当的填料和增强剂也可以改善其修复效果和抗疲劳性能。
添加纳米颗粒和纳米纤维可以提高复合树脂的力学性能和抗疲劳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3.复合树脂修复牙体的抗疲劳破坏性能分析3.1 疲劳破坏机理复合树脂修复体在长期咀嚼和咬合功能的作用下容易发生疲劳破坏,其破坏机理主要包括微观疲劳裂纹扩展、界面脱粘和断裂破坏等。
了解复合树脂修复体的疲劳破坏机理对提高其抗疲劳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3.2 试验方法针对复合树脂修复体的抗疲劳性能进行试验是了解其疲劳性能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试验方法包括疲劳试验、动态载荷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等。
通过这些试验方法可以评估复合树脂修复体的抗疲劳性能,并为其性能优化提供参考。
3.3 影响因素复合树脂修复体的抗疲劳性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材料本身的性能、制备工艺、外界环境等。
研究表明,通过合理选择材料和制备工艺,可以提高复合树脂修复体的抗疲劳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恒前牙冠折断冠粘接的治疗及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恒前牙冠折断冠粘接的治疗及体会。
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2月-2012年2月我院接诊的68例(72颗)恒前牙冠折断患儿行断冠粘接。
结果:本组68例(72颗)恒前牙冠折断患儿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再粘接的断冠保存率分别为100%、98.6%、97.2%、94.4%、91.6%。
在第3年,有6颗牙由于再次外伤而脱落。
结论:对于恒前牙冠折断来说,断冠粘接不愧为一种简单、有效的过渡性修复措施。
关键词:恒前牙冠折断冠粘接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169【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155-01上下颌前牙俗称“门牙”,无论在美观、切割食物、还是发音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前牙位于脸的前部,一旦摔跤跌倒、撞击,很容易受损伤。
恒前牙外伤好发于7~8岁儿童[1]。
这一时期的儿童活泼好动,在游玩、体育活动时,易撞跌而折断,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造成牙齿的牙根发炎,直至失去该牙齿。
在儿童恒前牙外伤中以冠折最为多见。
近年来,我院对恒前牙冠折断病例行断冠粘接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0年2月-2012年2月我院接诊的68例(72颗)恒前牙冠折断患儿,包括男39例、女29例,年龄7~13岁,平均年龄为9.13±2.66岁;72颗包括4颗下颌中切牙、12颗上颌侧切牙、56颗上颌中切牙。
1.2 方法。
1.2.1 牙髓未露的自体牙冠再接。
1.2.1.1 直接黏结。
断面离牙髓腔较远者,用75%酒精消毒、清洁牙冠,干燥断面,用流体复合树脂对接黏固。
如果断面离牙髓腔较近,可在断落牙冠髓腔对应部位磨去0.5mm牙体组织,置氢氧化钙后试对接,再用黏结剂对接黏固。
对接黏固后,用金刚石钻磨除断线两侧牙釉质约0.5mm,经酸蚀处理后,覆盖可见光固化复合树脂,光照固化、磨光。
恒前牙冠折自体断冠粘接的临床治疗作者:孙雅娜胥阳来源:《粘接》2021年第10期摘要:在儿童中牙冠冠折发生率非常高,断冠粘接治疗方式属于一种过渡性修复方式,为了观察该方式的临床疗效,文章使用实验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
选择医院内符合条件的96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使用断冠粘接方式进行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使用复合树脂直接修复方式治疗;然后在不同术后时间对两组进行复诊,考察两组的断冠保存率、美学修复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的断冠保存率、美学修复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的断冠保存率和患者满意度处于不断降低趋势。
于是可以得出结论:相比于复合树脂直接修复治疗方式,文章使用的恒前牙冠折自体断冠粘接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更好。
关键词:恒前牙;冠折;自体牙;粘接中图分类号:R78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22(2021)10-0054-04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Permanent Anterior Tooth Crown Fracture and Autologous Broken Crown BondingSun Ya na1, Xu Yang2(1.General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of Chengde City, Hebei Province,Chengde 067000, China;2.Chengde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Chengde 067000, China )Abstract:The incidence of crown fractures in children is very high. The treatment of broken crowns is a transitional restoration method. In order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is method,the paper uses experimental methods to analyze it. Select 96 eligible patients in the hospital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divide them into two groups, one group i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reated with broken crown bonding method, and the other group is the control group, treated with composite resin direct repair method; then the two groups were reviewed at different postoperative time to investigate the preservation rate of broken crowns, the aesthetic repair effect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eservation rate, aesthetic repair effect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as time went by, the preservation rate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in a decreasing trend. Therefore,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direct restoration treatment of composite resin, the permanent anterior tooth crown fracture autogenous broken crown adhesive treatment method used in this paper has better clinical effect.Key words:permanent anterior teeth; crown fracture; autologous teeth; bonding牙冠折斷属于口腔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尤其在儿童中的发生率比较高,有研究数据表明,牙冠折断在儿童全部前牙外伤中占据一半的比例,所以有必要提高牙冠折断的治疗效果[1]。
103中国美容医学2021年2月第30卷第2期 Chinese Journal of Aesthetic Medicine.Feb. 2021.Vol.30.No.2•齿科美容• •论 著•美学复合树脂分层堆塑技术修复前牙缺损临床观察范晓川,王艳华,周 昊,杜 伊,黄晓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口腔科 北京 100050)[摘要]目的:探讨美学复合树脂分层堆塑技术修复前牙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以2015年9月-2017年11月收治的39例前牙缺损患者的64颗患牙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在硅橡胶导板引导下使用3M Z350XT美学树脂分层修复前牙缺损,术后随访2年,并观察其疗效。
结果:单颗患牙的平均操作时间为(78.56±9.23)min。
2年随访期间,1颗患牙发生修复体内部折断,1颗患牙存在敏感症状,2颗患牙发生了充填体变色,18颗患牙修复体发生着色需要进行再次抛光。
结论:复合树脂分层修复技术可以较好地模拟前牙外形及美学特征,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前牙缺损,但其椅旁操作时间较长,远期疗效仍需观察。
[关键词]复合树脂分层堆塑技术;直接粘接技术;选择性酸蚀;牙体修复[中图分类号]R78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21)02-0103-03Clinical Evaluation of Multi-shade Composite Resin Restoration Technique in theRepair of Anterior Teeth DefectsFAN Xiao-chuan, WANG Yan-hua, ZHOU Hao, DU Yi, HUANG Xiao-feng(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Beijing Friendship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5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nterior teeth defects reparation using the multi-shade composite resin restoration technique. Methods A total of 64 defective anterior teeth of 39 patients collected from September 2015 to November 2017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All the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Filtek Z350XT based on the multi-shade composite resin restoration technique. Follow-up was performed for 2 years to observe its effect. Results The average operation time was(78.56±9.23)min per tooth. During the 2-year follow-up period, 1 of the affected teeth had an internal fracture of the restoration, 1 of the teeth had sensitive symptoms, 2 of the restorations had discoloration, and 18 of the restorations had extrinsic stain and need to be re-polished. Conclusion The multi-shade composite resin restoration technique can simulate the shape and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fective anterior teeth caused by various reasons properly. However, the operation time of the restoration is too long and the long-term effect still needs to be observed.Key words: multi-shade composite resin restoration technique;directly bonding technique; selective etching;dental restoration基金项目: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编号:2018-2-110);北京市自然基金(编号:7202036)通信作者:黄晓峰,口腔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研究方向:口腔正畸学;E-mail:*******************第一作者:范晓川,主治医师、口腔医学博士;研究方向:口腔正畸学,美容牙科学;E-mail:**********************随着物质生活水平及人们对自身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前牙缺损的修复除了要兼顾功能外,更要符合微创和美观的要求[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