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7
太阳的概念太阳的概念1. 太阳的定义•太阳是位于太阳系中心的恒星,也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
•它由炽热的气体和等离子体组成,通过核聚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2. 太阳的特点•直径约为万千米,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天体。
•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333,000倍,占据太阳系总质量的%。
•表面温度约为5500℃,中心温度超过1500万摄氏度。
•具有自身的磁场,形成太阳黑子和太阳耀斑等现象。
3. 太阳的结构•内部结构包括核心、辐射区和对流区。
–核心是太阳最炽热的部分,温度超过1500万摄氏度,核聚变反应在此发生。
–辐射区是核心外的区域,能量以辐射的方式传递。
–对流区是从辐射区到太阳表面的区域,能量以对流的方式传递。
•表层结构包括光球、色球和日冕。
–光球是太阳表面可见的部分,呈现出亮黄色,有太阳黑子、颗粒和日珥等特征。
–色球是太阳光球外的一层,是太阳大气的可见部分,呈现出红色。
–日冕是太阳大气最外层,温度较高,呈现出闪耀的光环。
4. 太阳的活动•太阳具有多种活动现象,如太阳黑子、太阳耀斑、日珥等。
•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的暗斑,与太阳磁场有关,有时会引发强烈的太阳风和磁暴。
•太阳耀斑是太阳表面的短暂爆发,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产生强烈的光辐射和射电波。
•日珥是太阳光球边缘可见的红色光晕,常出现在日食期间。
5. 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关系•太阳是地球光和热的主要来源,它照射在地球上,使得地球上存在生命。
•太阳的引力影响着地球的运动,包括地球绕太阳公转、地球自转和引起潮汐等现象。
•太阳的活动会对地球产生影响,如太阳风会影响地球磁场,引发磁暴和极光等现象。
以上是关于太阳的相关概念及内容的简述,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太阳的重要性和特点。
6. 太阳的能量和能源•太阳是地球主要的能量来源,它通过核聚变产生能量并释放光和热。
•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可以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
•太阳能被广泛应用于发电、热水供应、空调等领域,可有效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和减少碳排放。
太阳科普知识太阳是宇宙中最重要的天体之一,它不仅给予地球光明和热量,也是生命存在的基础。
本文将以太阳科普知识为主题,介绍太阳的结构、特征、能量来源以及与地球的关系。
一、太阳的结构太阳是一个由氢气和氦气组成的恒星,其直径约为139.2万公里,体积占据整个太阳系的99.86%。
从外部看,太阳呈现出一个明亮的球形,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核心、辐射区和对流区。
1. 核心:太阳的核心是最内部的区域,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密度非常高。
在核心中,氢原子核发生聚变,将氢融合成氦,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2. 辐射区:位于核心外层的辐射区,能量通过辐射的形式传递。
这一区域密度较高,温度逐渐降低。
3. 对流区:最外层的对流区,温度约为6000摄氏度。
在这一区域,热量通过对流的方式传递,类似于水沸腾时的对流现象。
二、太阳的特征太阳具有许多独特的特征,这些特征使其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天体。
1. 光亮:太阳是地球上最明亮的天体,它的光照照亮了整个地球。
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通过大气层的散射和吸收,形成了我们所见的白天。
2. 火焰状气体:太阳表面有许多火焰状的气体,这些火焰状的气体是由太阳磁场产生的。
这些火焰状的气体形成了太阳的日冕,呈现出美丽的太阳耀斑和日食现象。
3. 磁场:太阳具有强大的磁场,这一磁场影响着整个太阳系的行星和宇宙空间。
太阳的磁场也会产生太阳风,这是一种由高速带电粒子组成的气流,对地球的电离层产生影响。
三、太阳的能量来源太阳持续不断地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些能量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太阳的能量主要来自于核聚变反应。
核聚变是指将两个或更多的原子核聚合成一个更重的原子核的过程。
在太阳的核心中,氢原子核发生聚变反应,将氢融合成氦,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这种能量释放是由于氢原子核的质量比氦原子核的质量更大,聚变过程中释放出的差值就是能量。
四、太阳与地球的关系太阳与地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太阳的活动会对地球产生重要影响。
常识:太阳是什么东西?太阳是地球的最近的恒星,也是太阳系的中心星体。
它是一颗巨大而灼热的气体球体,主要由氢气和少量的氦气组成。
太阳的存在对地球和生命的形成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太阳的特点、构成、形成以及它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的特点:1. 光度:太阳是太阳系中最亮的星体,它的绝对星等为4.83。
2. 直径:太阳直径约为139.2万千米,大约是地球直径的109倍。
3. 质量:太阳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333,000倍。
4. 温度:太阳表面温度约为5500摄氏度,而太阳的核心温度可达1500万摄氏度。
二、太阳的构成:1. 核心:太阳的核心是由高温高压的等离子体组成,温度超过1,500万摄氏度。
在核心中,氢原子核发生聚变反应,将氢合成为氦,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2. 辐射区:在核心外是太阳的辐射区,光和能量通过辐射传播出来。
这一区域温度较高,约为250万摄氏度。
3. 对流区:在辐射区外部是太阳的对流区,能量通过对流运动的等离子体传递。
对流区的温度约为60万摄氏度。
三、太阳的形成:根据科学理论,太阳的形成是从气体和尘埃云彩中产生的。
当云彩因为引力而坍缩时,温度和密度逐渐增加,最终在核心区域开始发生核聚变反应。
这个过程导致了太阳的形成和能量释放。
四、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 光照和温度:太阳是地球的主要光源,它的光照照射到地球表面,提供了光合作用所需的能量,使植物能够生长并为地球带来阳光和温暖。
2. 季节变化:太阳的位置相对于地球的变化导致了地球的季节变化。
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当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移动时,会引起温度、光照和季风等气候变化,从而影响到地球上的生物和自然环境。
3. 气候和天气:太阳的能量也是引起地球气候和天气的主要原因。
太阳辐射加热地球表面,导致大气层中的气流、海洋循环等变化,进而影响到气温、降水等气象现象。
4. 生物生存:太阳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础。
通过光合作用,太阳提供了植物所需的能量,维持了食物链的运转。
艾青《太阳》赏析摘要:一、引言1.诗人艾青简介2.作品《太阳》背景二、太阳的形象塑造1.太阳的拟人化2.太阳的象征意义三、诗歌内容分析1.诗中对太阳的描绘2.太阳在诗中的象征作用3.诗人情感表达及主题思想四、太阳主题的实用性1.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2.追求光明与希望正文: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艾青是一位具有鲜明个性和广泛影响力的诗人。
他的作品《太阳》创作于1937 年春,正值中国大地风云变幻之际。
本文将从太阳的形象塑造、诗歌内容分析以及太阳主题的实用性三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一、太阳的形象塑造艾青在《太阳》一诗中,巧妙地将太阳进行了拟人化。
他将太阳描绘成一个有生命、有情感的存在,赋予其人的语言与思想。
通过这种手法,诗人与太阳建立了一种紧密的联系,使得太阳成为诗歌中的主角,也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二、诗歌内容分析1.诗中对太阳的描绘在诗中,艾青以震撼人心的笔触描绘了太阳的景象:“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
”这里的太阳形象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人感受到太阳的威力和魅力。
2.太阳在诗中的象征作用在《太阳》一诗中,太阳不仅仅是一个自然现象,更是一种象征。
它象征着光明、希望和力量。
在那个黑暗的年代,太阳的到来意味着光明即将战胜黑暗,生命将焕发活力。
3.诗人情感表达及主题思想艾青在诗中表达了对太阳的渴望和赞美,同时也传递了他对光明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面临困难和挑战时,诗人鼓励人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光明的到来。
三、太阳主题的实用性太阳作为一个永恒的主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它象征着光明、希望和力量,这些品质对于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具有极大的鼓舞作用。
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太阳的精神,去积极面对生活,追求光明与希望。
总之,艾青的《太阳》一诗通过对太阳的形象塑造、诗歌内容分析,展现了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太阳这一主题具有实用性,为人们在困难时期提供了精神支柱。
太阳基本信息1. 太阳的概述太阳是宇宙中最为庞大的天体之一,也是我们地球的母恒星。
它是位于银河系内约三分之一半径以内的一颗恒星,是银河系中数百亿颗恒星中最为普通的一颗。
太阳的直径约为139.2万公里,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09倍,质量约为地球的333,000倍,体积约为地球的1,300,000倍。
太阳主要由氢气组成,而氢的核融合反应产生的强烈光和热则使得太阳成为一个巨大的光源。
2. 太阳的结构太阳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核心、辐射层和对流层。
2.1 核心太阳的核心位于太阳的中心,直径约为25%太阳半径。
在核心,温度极高,达到约1500万摄氏度,内部压力极大。
核心中的氢原子核在高温和高压下发生核融合反应,将四个氢原子核融合成一个氦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就是太阳的能量来源。
2.2 辐射层辐射层是太阳的第二层,位于核心的外部。
在这一层,光和能量以辐射的形式向外传播。
辐射层是由离子的气体组成的,其中的质子、电子和中子三者的反应产生了大量的光和热。
2.3 对流层对流层是太阳的外部层次,位于辐射层的外部。
在对流层,太阳吸收了辐射层释放的大量能量,并形成了巨大的对流气流。
这些气流形成了太阳上的暗斑、光斑等特征,也导致了太阳黑子的形成。
3. 太阳的能量太阳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关键,它通过核聚变反应产生巨大的能量。
太阳能的主要形式是电磁辐射,其中约99%的能量以可见光和紫外线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
太阳辐射的能量被植物等生物利用进行光合作用,从而使得生物能量循环得以维持。
4. 太阳活动太阳是一个活跃的天体,它表现出周期性的活动,如黑子爆发、耀斑等。
这些活动与太阳的磁场相关,由于太阳是一个巨大的自转导体,磁场在太阳内传播并形成太阳的磁环,这些磁环在活跃区域中相互作用而产生活动。
4.1 黑子爆发黑子是太阳上的暗斑,它们是由太阳磁场的活动引起的。
黑子爆发是指黑子区域内的能量释放过程,释放的能量会产生耀斑和喷射物质,对地球上的通信和卫星系统造成干扰。
《太阳》是一篇科普知识的文章,是一篇说明文。
文章在介绍太阳时,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非常具体、形象地给人们以丰富的信息。
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太阳的体积、温度、颜色、速度等方面特点。
以下是我从《太阳》课文中整理的一些笔记:
1. 太阳的体积:太阳的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
这个数字非常庞大,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太阳和地球的相对大小。
2. 太阳的温度:太阳表面温度约为6000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
这个温度非常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太阳的能量输出。
3. 太阳的颜色:太阳的颜色是黄色。
这个信息虽然简单,但是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太阳的光谱和颜色。
4. 太阳的速度:太阳自转一周需要25天,绕银河系中心公转需要2.5亿年。
这个速度非常快,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太阳的运动和宇宙的演化。
5. 太阳的光线:太阳发出的光线需要经过8分钟才能到达地球。
这个信息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光线的传播速度和宇宙的尺度。
6. 太阳的能源:太阳的能源来自于核聚变反应,这个过程可以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这个信息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太阳的能源来源和宇宙中的能量转换。
通过学习《太阳》这篇课文,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关于太阳的知识,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所在的宇宙。
这些知识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太阳基本信息太阳是太阳系中最重要的天体之一,它的存在和运动对整个太阳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太阳的基本信息入手,为读者全面介绍太阳的构成、性质、运动等方面的知识。
一、太阳的形态1. 外观太阳呈现出一个球形,直径约为1,391,000千米。
它由多层大气层组成,其中最明显的是光球层,这一层温度高达5,500℃左右,是太阳发光和产生能量的主要区域。
2. 磁场太阳还拥有强大的磁场,这一磁场通常被称为“太阳磁场”。
它是由在太阳内部不断流动和变化的电流所产生的。
这个磁场对地球和其他行星都有着很大影响。
二、太阳的构成1. 核心太阳核心是指其内部最中心处,温度高达1500万℃以上。
在这里,氢原子核会不断发生聚变反应,并释放出巨大能量。
这种聚变反应会持续数十亿年之久。
2. 辐射区辐射区是指太阳核心外部的一层,温度高达100万℃左右。
在这里,太阳产生的能量会不断向外辐射,并通过光子和中微子等粒子形式传递到太阳表面。
3. 对流区对流区是指太阳表面以下的一层,温度约为6,000℃。
在这里,气体会不断上升和下降,形成类似于地球大气环流的现象。
这种运动也是太阳表面出现“日珥”等现象的原因。
4. 大气层太阳大气层由多个层次组成,其中最明显的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这些层次之间温度差距很大,但都对太阳辐射和能量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太阳的性质1. 质量太阳质量约为2×10^30千克,是整个太阳系中最重要的天体之一。
它约占据了整个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
2. 温度太阳表面温度约为5,500℃左右,而内部核心温度则高达1500万℃以上。
这种高温状态使得太阳能够不断产生巨大的能量,并影响着整个太阳系的运动和演化。
3. 光度太阳光度是指其辐射出的总能量,约为3.828×10^26瓦特。
这种光度使得太阳成为了地球上所有生命存在的基础,也是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依据之一。
四、太阳的运动1. 自转太阳自转周期约为27天左右,但不同纬度处的自转速度有所不同。
【太阳课文原文】《太阳》课文原文太阳或日是位于太阳系中心的恒星,它几乎是热等离子体与磁场交织著的一个抱负球体。
今日我就为大家供应了《太阳》(课文)原文。
《太阳》课文原文有这么一个传奇: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非常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
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
到太阳上去,假如步行,日夜不停,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由于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太阳温度非常身高,表面温度有六千摄氏度,就是钢铁遇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量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
太阳虽然离我们非常遥远非常遥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特别亲密。
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
假如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我们吃的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穿的棉、麻、丝,都和太阳有亲密关系。
埋在地下的煤炭,看起来似乎跟太阳没有关系,其实离开太阳也不能形成。
由于煤炭是由远古时代的植物埋在地层下变成的。
地面上的水被太阳晒着的时候,汲取了热,变成了很多水蒸气。
水蒸气遇冷,凝成了很多的小水滴,漂移在空中,变成云。
云层里的小水滴越聚越多,就变成雨或雪落下来。
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汲取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汲取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
空气有冷有热,才能流淌,成为风。
太阳光有杀菌的力量,我们可以利用它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地球上的光明和暖和,都是太阳送来的。
假如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处处是黑暗,处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没有人。
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漂亮可爱的世界。
《太阳》课文教案教材分析《太阳》是四班级语文的一篇常识性课文。
《太阳》原文及教案《太阳》原文及教案1教学目标1、会认“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抵、氏”等10个生字。
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与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3、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教学重点1、掌握本课的生字,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抵、氏”等10个生字。
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朗读课文。
把握主要段落的结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猜谜语导入,激发兴趣出示谜语:有个老公公,天亮就出工。
哪天不出工,准是下雨或刮风。
提问:“它是谁呀?”——太阳公公大晴天的时候,我们都能看到太阳。
可是你知道关于太阳的知识吗?这节课就向大家介绍一下板书:太阳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2)1、学生齐读课文。
2、学习生字生词:(1)齐读词语表中的词语。
(2)教师指导正确书写易错字:殖蔬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三、细读课文,交流收获1、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请概括每部分的段意。
生总结,汇报课文可以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1—3)介绍太阳远、大、热三方面的特点第二部分(4—8):讲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2、我们来读第一部分。
思考,这部分介绍了太阳哪些特点?生总结、汇报板书:特点:远大热3、作者先给我们讲了一个传说。
你知道介绍传说的作用吗?生总结、汇报师:介绍神话传说,增加文章的神秘感,引起阅读兴趣。
4、找出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过渡句,说说过渡句的作用生总结,汇报生:“虽然……但是……”用这个关联词结束上文,引起下文“关系密切”的介绍。
关于太阳的所有知识太阳是我们熟悉的一颗恒星,它是太阳系的中心,也是地球的主要能源来源。
太阳拥有着丰富的知识,下面将介绍太阳的各个方面,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它。
一、太阳的组成和结构太阳主要由氢、氦和其他少量元素组成。
根据太阳内部的密度和温度不同,可以将太阳分为三层:核心、辐射区和对流区。
太阳的核心是最热的区域,核心内的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
在核心中,核聚变反应不断进行,将氢原子融合成氦原子,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二、太阳的活动太阳表面上常常出现各种活动,包括太阳黑子、太阳耀斑和日冕喷发等。
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上的暗斑,它们的出现与太阳的磁场有关。
太阳耀斑是太阳表面发生的巨大能量释放,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数十亿颗氢弹爆炸的能量。
日冕喷发是太阳大气中的物质被抛射到太空中,形成辐射质量风暴。
三、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非常重要。
太阳辐射能量使地球温暖,维持了地球上生物的生存。
太阳风是由太阳大气中的高能粒子组成的带电粒子流,它们可以影响地球磁场,并引发极光现象。
太阳活动的周期性变化也会对地球的气候和天气产生影响。
四、观测太阳的方法科学家使用各种观测设备和技术来研究太阳。
太阳望远镜是观测太阳的主要工具,它们能够捕捉到太阳的图像,并研究太阳的各种活动。
人们还利用卫星观测太阳,例如日食卫星可以观测到太阳的日冕。
此外,地面上的观测站也可以监测太阳的辐射和磁场变化。
五、太阳的未来太阳已经存在约46亿年,根据科学家的估计,太阳还将继续存在约50亿年。
在未来的演化中,太阳的核心会逐渐消耗氢燃料,核聚变反应会减弱,太阳会逐渐膨胀成红巨星。
最终,太阳会释放出它的外层气体,形成一个行星状星际云,核心会变成一个白矮星。
总结:太阳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颗恒星,它的组成和结构、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以及观测方法都是我们应该了解的知识。
通过学习太阳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宇宙的运行规律,也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太阳能资源。
太阳的未来也是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揭示太阳的奥秘。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二次复备洪水学区语文备课组
太阳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跳”“从”等13个生
字,会写“水”“鸟”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从
中感悟意境,积累语言。
3.认识到人类离不开太阳,培养学生热爱大自
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4.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基本掌握听读识字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
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难点:
用听读法识字
教学方法
听读法识字
教学准备:
1.教师:课文图片四幅、字娃娃卡片、音乐磁带。
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太阳的资料,自制生字卡
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次复备 1.故事引入
同学们,每当早上我们背着书包高高兴兴上学校
的时候,太阳公公也起床了,金色的阳光照在我们的
身上脸上,暖暖的,多么舒服啊!师描述道:清晨,
在大海边,太阳慢慢地跳出了海面;草原上,太阳悄
悄地从草里冒出来;山村里,公鸡“喔喔”一叫,太
阳缓缓地爬上了山坡;森林里,鸟儿的叫声唤醒了太
阳公公。
哦,太阳照出了这个美丽的世界。
你认为这
是什么时候的情景呢?你觉得这些景象美吗?是呀,
看到这么美的情景,作家梁上泉就写了一首儿歌,名
叫《太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儿歌。
(板书题
目:太阳)。
二、初读诗歌,合作识字。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2页,自由读课文,读准
字音,读通句子。
2.把不认识的字画上小问号,自己想办法解决,
会认后就画颗小五星奖励自己。
3.同学们刚才学得很认真,谁能说说你解决了哪
些小问号?(学生汇报:开始我不认识______字,我
是_______认识的,请大家跟我读_____)(板书解决
小问号的方法:问、拼、查)
4.老师知道,同学们还有小问号没有解决,那现
在就看谁是灵耳朵,听老师和同学读,来解决你的小
问号没有解决,那现在就看谁是灵耳朵,听老师和同
二次复备学读,来解决你的小问号(板书:听)。
师读后抽学
生读,再集体读一次。
(在识字环节有意识地渗透识
字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熟练运用问、拼、查、听等
不同的方法识字,逐步达到自能识字的目的。
)
5.生字娃娃跳出课文,来到你们的课桌上。
孩子
们,拿出生字小卡片,同桌小伙伴你指我认,不认识
的字,互相帮帮,看谁记得牢。
6.生字娃娃想考考大家,我们一起打招呼,把它
们请上黑板来好吗?
7.生字娃娃站出来了,大家想怎么学习它们?
(我想请男女同学比赛读………我想请大家开火车
读……我想提醒大家,这几个字要读平舌音……同学
之间挑战读……。
)老师还想提醒大家,这些生字中,
有些字是邻居,它们经常在一块,大家找一找,他们
是谁呢?(太阳、美丽、世界)
8.其它字娃娃没有找到朋友,好难过呀。
你能给
谁组词或说一句话吗?
9.站了这么久,字娃娃好累呀,我们送字娃娃回
家吧。
每个字读两遍,老师就把它请下来。
(说明: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逐步扫
清了生字的障碍。
尤其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
习生字这一环节,最大潜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次复备使认字过程落得扎扎实实。
)
三、指导写字,培养习惯
1.小朋友们真能干,很快就认识了这么多字宝宝
朋友,来,为自己鼓掌吧!
2.老师还想见识一下你们的写字本领,愿意吗?
(出示:水、鸟、太)
3.认识它们吗?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鸟”字可教顺口溜:撇是鸟头一撮毛,点上眼睛
明又亮,身子弓来爪子短,站在树枝叫喳喳。
)
4.猜一猜它们是怎么写的,在田字格怎样才能把
它们写漂亮,再看看老师是怎么写的,记住笔顺。
(强
调“水”字左边是横撇,“鸟”的第四画是竖折折钩。
)
5.请在写字本上各写两个,同桌互相评评,哪个
字写得好,就在下面画个小五星,没写好的就互相指
点指点。
(这样的写字练习,不仅养成学生仔细观察、
认真写字的良好习惯,还有助于激发他们写字的兴
趣。
)
第二课时
一、写字引入,激发兴趣
1.看,这是你们上节课写的字,漂亮吗?老师还
想继续欣赏你们写字,愿意吗?
2.(出示“出”“从”“林”)写字步骤同上课时,
重点强调“出”字第三画是长竖。
3.看到你们写的字,太阳公公忍不住要钻出来看
二次复备看。
来,我们一起去找太阳公公。
(这一环节既让学
生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又再次激发了写字的兴趣,还
自然过渡到新的学习内容中去。
)
三、朗读感悟,体会意境
1.打开书,先自己练读一遍,要读出自己的感情。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其余同学认真听,听完
评评他读得怎么样。
3.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请读一读。
第一行:大海上太阳是怎样出来的?(学生回答)
你能象太阳那样跳一跳吗?谁来读出太阳“跳出来”
的味道?(指名读、分男女生读)。
第二行:草原上太阳是怎样出来的?谁来读这一
句让老师感觉太阳真的是冒出来的?(指名读)(伴
随动作齐读)
第三行:山村里太阳是怎样出来的?谁能读好这
一句,把太阳给叫出来?(指名读、分组读)
第四行:森林里有什么呀?小鸟在干什么?他们
唱呀唱,把谁唱出来了?哪组来试试这一句看你们能
否象小鸟一样把太阳给唱出来。
(分组读、齐读)
第五、六行:太阳出来了,染绿了草原,叫醒了
山村,照亮了森林。
让我们面向太阳赞美这美丽的世
界。
齐读最后一句三遍。
4.太阳照耀下的世界多美呀,老师想把这首儿歌
背给大家听听,愿意吗?
二次复备
5.谁想和老师比一比?先自己练习,可以站起来
用动作表演,看谁先背会,就获得一枚“智慧星”。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朗读内容,从中模仿语言,师生
互动,共同质疑、探究,有利于培养他们喜欢朗读、
敢于朗读、乐于朗读,从读中感受、理解、欣赏课文,
积累语言。
)
四、迁移学习,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太阳出
来?我们一起来当小诗人,把这首儿歌续编下去。
老
师来开个头,你们听行吗:“在画纸上,太阳是从同
学们的笔尖跑出来的。
”有哪位小诗人愿意把这首诗
写下去?
2.出示小黑板:
(1)在沙漠里,太阳是从
(2)在山里,太阳是从
(3)在城市里,太阳是从
(4)在学校里,太阳是从
3.多么美的日出景色呀!学习了这首儿歌,你想
对太阳说点什么?
4.你们喜欢太阳吗?为什么?(小结:没有太阳
就没有光明,没有太阳就没有生命,没有太阳就没有
美丽的世界。
)
5.老师在课前搜集了一首儿歌,我们来看看它是
怎样来赞美太阳的。
二次复备 6.老师展示给大家的儿歌是从一本诗歌集里查
找到的,你查到了有关太阳的资料吗?是怎么查到
的,愿意介绍给大家吗?(依照课文内容续编诗歌,
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既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又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在教师的示范下,学生展示
查找的资料,是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有效途
径。
)
五、歌颂太阳。
毛主席说过:“万物生长靠太阳。
”让我们用甜美
的歌声歌颂太阳吧!播放《种太阳》学生一边唱一边
跳,气氛活跃,在愉快的歌声中,加深对太阳的热爱。
板书设计
太阳
大海上太阳从水里跳出来
草原上太阳从草里冒出了
森林里太阳是鸟儿唱出了
山村里太阳是雄鸡叫出来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