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佣关系纠纷中的损害赔偿责任 论文
- 格式:docx
- 大小:15.58 KB
- 文档页数:4
试论不真正连带责任的完善——以雇员受害赔偿为视角杨留强;张云鹏
【期刊名称】《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10(018)005
【摘要】在雇佣法律关系中,由第三人侵权给雇员造成的人身损害,我国确立的是雇主与侵权第三人承担不真正连带责任.然而,我国在运用不真正连带责任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雇员可以同时起诉或者先后择一起诉雇主与侵权第三人,并针对判决主文表述的困难和执行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总页数】3页(P76-78)
【作者】杨留强;张云鹏
【作者单位】河南省巩义市人民法院,河南,巩义,451200;河南省巩义市人民法院,河南,巩义,451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3
【相关文献】
1.完善特殊体质受害人损害赔偿的思考 [J], 欧阳泽堃
2.雇主对雇员受害赔偿责任研究 [J], 汪家元
3.雇佣合同与承揽合同之区分——对一起雇员受害赔偿案的法理评析 [J], 荣成
4.完善《食品安全法》强化对受害人的赔偿和救济制度 [J], 蒋秋桃;
5.浅谈雇员受害赔偿责任 [J], 钟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雇员损害赔偿案例篇一:雇员损害赔偿雇员损害赔偿依据我国《合同法》第二百七十二条规定:“??承包人不得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转包给第三人或者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第三人。
禁止承包人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
禁止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
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由承包人自行完成。
”同时,依照最高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规定:“??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因安全生产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发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接受发包或者分包业务的雇主没有相应资质或者安全生产条件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综上可以看出,总承包人需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负总责,如果总承包人明知建筑施工承包人没有相应的资质或者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总承包人应当对劳动者受到人身损害承担连带责任。
据你描述,你是李某雇来进行现场施工的,双方约定了工资报酬,故两者形成雇佣关系。
你在从事雇佣活动时遭受人身损害,主观上并无重大过失或故意,李某作为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另一方面,某建筑公司将工程分包给没有资质的永固公司,永固公司又分包给没有资质的李某,两家公司具有一定的过错,故发包方某建筑公司、永固公司应与李某一起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因此,工程总承包企业将工程违反规定发包、分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和个人,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故包工头李某应赔偿你的各项经济损失,发包方某建筑公司、永固公司负连带赔偿责任。
篇二:雇员受害赔偿纠纷案雇员受害赔偿纠纷案王光慧【要点提示】雇主对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应当直接承担赔偿责任,而且承担的是无过错责任。
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若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而遭受人身损害的,应适用“过失相抵”原则,免除或者减轻雇主的责任。
【案情】原告:李辉李仰科(系李辉父亲) 高长英(系李辉母亲)佟惠(系李辉妻子) 李肖诺(系李辉女儿)被告:王未军藏其凤(系王未军妻子)。
雇员受伤害雇主承担无过错责任发布:2009-10-22 11:26:44 浏览:29420次【大中小】最高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承担赔偿责任。
雇佣关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员人身损害的,赔偿权利人可以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请求雇主承担赔偿责任。
雇主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从此条规定可以看出,雇主对雇员所受伤害,承担的是一种无过错责任。
司法实践中,有大量的雇员损害赔偿案件。
在雇员损害赔偿案件中,雇主承担的是无过错责任,这是因为,雇员为雇主完成工作,雇主为受益人,雇主在获利的同时亦应负担风险,此规定符合民法权利义务一致的基本原则。
雇员对因完成受雇任务所受损害享有的请求赔偿权利,是其享有的劳动保护权利的自然延伸。
雇员所享有的劳动保护的权利是宪法所赋予的,任何人不能剥夺,而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有利于对劳动者的平等保护。
雇主对雇员承担的基于劳动保护的赔偿责任与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承担的职工工伤赔偿责任并无区别。
我国劳动法对工伤事故赔偿已确立了无过错责任原则,雇员作为劳动者,接受劳动保护的权利也是一样的,不能因就业形式不同而有所区别。
若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则雇主可以举证证明自己无过错而免责,这就意味着损害将由雇员自负,这与雇员的经济地位不相适应。
因在雇佣关系中,雇员对于雇主来说在经济上处于弱势地位,如果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就会产生不利于保护雇员利益的后果,且在诉讼中让雇员承担举证证明雇主有过错亦不现实。
如果雇员所受之伤害系由第三人侵权所致,则由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亦可由雇主承担赔偿责任。
雇员自身重大过失受伤可以减轻雇主责任——原告张永政、张瑞生、吴兰芳诉被告杨二孩雇员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 [要点提示]原告张永政在从事雇佣活动中有重大过失致其本人受到损害,被告杨二孩作为雇主可以减轻赔偿责任。
[案例索引]一审:河南省鲁山县人民法院(2009)鲁民初字第389号(2009年6月24日) [案情]原告张永政。
第1篇摘要:法律案例是法律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经典法律案例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法律的精神和原则。
本文以“杭州保姆纵火案”为例,从案件背景、争议焦点、法律适用、判决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法律在处理复杂社会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在司法实践中维护公平正义。
关键词:法律案例;杭州保姆纵火案;争议焦点;法律适用;公平正义一、引言法律案例是法律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经典法律案例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法律的精神和原则。
本文以“杭州保姆纵火案”为例,旨在探讨法律在处理复杂社会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在司法实践中维护公平正义。
二、案件背景2017年6月22日,杭州市发生一起保姆纵火案,火灾导致四名无辜的生命丧生,其中包括一名3个月大的婴儿。
该案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成为近年来备受瞩目的法律案例之一。
三、争议焦点1. 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2. 保姆与雇主之间的雇佣关系3. 火灾原因的认定4. 事故责任划分四、法律适用1. 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在本案中,犯罪嫌疑人故意纵火导致四人死亡,其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2. 保姆与雇主之间的雇佣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在本案中,保姆与雇主之间存在雇佣关系,双方应当依法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3. 火灾原因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四十三条,火灾原因的认定,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进行调查。
在本案中,火灾原因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调查认定,系犯罪嫌疑人故意纵火。
4. 事故责任划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本案中,犯罪嫌疑人故意纵火,造成他人人身伤亡,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五、判决结果1. 犯罪嫌疑人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2. 雇主与保姆之间的雇佣关系合法有效,双方应依法履行合同义务。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雇佣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基于劳动合同所建立的一种法律关系。
这种关系涉及到劳动者的人身权益、劳动报酬、劳动条件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分析雇佣关系中的法律责任问题。
案例简介:某市一家知名企业(以下简称“A公司”)于2018年招聘了一名应届毕业生(以下简称“张三”)。
张三与A公司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合同约定张三的月薪为8000元,每月支付一次。
在合同期内,A公司未按约定支付张三工资,且未提供与合同相符的工作条件。
张三多次与A公司协商未果,遂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
二、案例分析1. 劳动合同的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本案中,张三与A公司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符合法律规定,合同有效。
2. A公司的法律责任(1)未按时支付工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
本案中,A公司未按合同约定支付张三工资,违反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未提供与合同相符的工作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
本案中,A公司未提供与合同相符的工作条件,侵犯了张三的合法权益。
3. 张三的法律救济途径(1)劳动仲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八十二条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本案中,张三已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这是其合法的救济途径。
(2)劳动诉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八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本案中,如果张三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案例分析结论本案中,A公司未按时支付工资和未提供与合同相符的工作条件,侵犯了张三的合法权益。
雇佣关系人身损害赔偿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看雇佣关系案例原告刘国龙、李桂珍是受害人刘成强的父母亲,受害人刘成强是被告曹满珠的女婿。
原告曹艳芝与受害人刘成强婚后于2009年5月14日生儿子刘靖涛。
被告陈小毛、李仁湘、李慈合伙建房,便将一栋位于永兴县柏林镇千里坪市场的五层楼(包括一楼门面)的住宅承包给被告曹满珠建造,2008年4月24日,双方签订了《房屋建筑施工合同》,该合同第四条约定:在施工期间,乙方(曹满珠)要有专人负责施工,做到安全施工、文明施工,不得违反安全施工操作,一旦造成安全施工事故,由乙方负责,甲方不承担任何责任。
被告曹满珠在承建该房时,雇佣受害人刘成强做工,工资为60元/天。
2009年10月7日下午5时许,刘成强在5楼吊河沙时,因绞车出故障从5楼摔下受伤,永兴县人民医院诊断为;1、失血性休克;2、双侧血气胸、肺挫伤;3、肾挫伤;4、双侧胫腓骨开放性骨折。
因病情严重,在该院进行急救后,被送到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抢救。
后经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抢救无效于2009年10月13日死亡。
被告曹满珠已经支付死者的医疗费61654.87元(其中永兴县人民医院支付医疗费5504.87元、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支付医疗费56150元)、火化费1800元。
另查明,被告曹满珠不具备国家要求的建筑施工资质条件。
裁判永兴县人民法院审理认为,被告曹满珠在承建被告陈小毛、李仁湘和李慈的住宅时,雇佣受害人刘成强做工,则被告曹满珠与受害人刘成强系雇主和雇员关系,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故被告曹满珠对刘成强的死亡应承担赔偿责任。
被告陈小毛、李仁湘和李慈作为发包方,在与被告曹满珠签订建房协议时,未尽审查义务,未审查被告曹满珠是否具备相应建筑资质和安全生产条件,在选任承包方时存有过错。
因此,被告陈小毛、李仁湘和李慈应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故原告要求被告赔偿丧葬费、死亡赔偿金、抚养费和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诉讼请求,本院予以支持。
关于雇主责任法律制度的探讨摘要:雇主责任在英美侵权行为法中被称为”替代责任”或”转承责任”,目前为止,我国现行民法并未对雇主责任做出明确规定。
然而实践中雇佣关系却普遍存在,雇员在从事受雇事物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对他人的侵权行为,对于侵权损害后果由何人承担?如何承担?都是迫切需要我国出台相应法律来调整的问题。
我国对雇主责任做出规定既是适应现实国情的需要,也是与国际法律接轨的契机。
本文在此仅对于雇主责任相关的法律问题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雇主责任雇佣关系一、什么是雇主责任虽然目前我国民法还没有雇主责任这一术语,但在英美侵权行为法中,雇主责任被称为”替代责任”或”转承责任”[1],其基本含义都是指雇主对其雇员在执行受雇事务过程中发生的侵权行为须承担赔偿义务。
现今,雇主责任无论是在大陆法系国家还是英美法系国家,都已作为一种法律制度被确立了下来,其在司法实践审判中的地位也是无可厚非的。
雇主责任法律制度的产生,可以说是现实生活的客观需要,是理论纯熟的必然。
二、雇主责任的理论依据所谓雇主责任的理论依据,就是说雇主是基于什么原因必须对其雇员在执行受雇事务过程中的侵权行为承担赔偿责任,目前学者们还未形成相对统一的意见。
大致的理论观点有以下两种[2]:第一种,既然法律允许雇主通过雇佣辅助人扩展其业务,雇主获得了为自己争取更大利润的机会,那他也应承担更大范围的风险负担,这种风险就是雇员在从事受雇事务过程中,可能造成侵害他人权利的风险。
第二种,雇主本应亲自处理自身事务,既然它雇佣别人来帮自己处理,那这个辅助人就代替了雇主,在执行受雇事务中发生了侵权,就应视为雇主的侵权,雇主理应承担赔偿责任。
这些理论都说明,雇主责任作为一种法律制度,是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的。
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其合理性,但更赞同第一种观点。
雇主既然通过雇佣他人获得了争取更大利益的机会,凡事都有两面性,伴随着利益而产生的风险负担,雇主就要承受。
但这也并不是说任何情况下雇主都要承担雇主责任,如果不分状况乱加负担,对于雇主来讲也是不公平的。
雇员人身损害赔偿案例[雇员人身损害赔偿]选任过失背景下雇员人身损害赔偿的责任分担选任过失背景下雇员人身损害赔偿的责任分担20XX年8月17日,被告吴某与被告洪某签订建房合同,约定由洪某为吴某建设一幢两层别墅,承包方式为包工不包料。
后洪某雇佣原告叶某等人进行施工。
同年10月15日,叶某因中午饮用了白酒,施工过程中不慎从坎上摔下,致身体受伤。
叶某后被送至多家接受治疗。
本起损害共造成原告各项经济损失计*****.87元。
后叶某诉至法院,要求两被告承担经济损失及精神抚慰金共计*****.50元。
经查,被告洪某并无从事建筑业的资质,事发后洪某已支付给原告*****元。
安徽省宁国市人民法院审理认为,原告叶某作为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洪某应承担赔偿责任。
被告吴某与被告洪某系承揽关系,吴某明知洪某并无从事建筑业的资质而仍交其承建,具有选任过失,吴某应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具体比例酌定为20%.原告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其饮酒后施工,自身也存在一定过错,亦应承担20%的责任。
原告系在从事雇佣活动中受伤,其主张精神抚慰金于法无据,不予支持。
故按上述责任比例判决被告洪某赔偿原告*****.72元,扣除已付的*****元,尚需赔偿*****.72元;被告吴某赔偿原告*****.57元;驳回原告其他诉讼请求。
本案是一起民间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较为典型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
主要涉及三个问题:一是原告叶某向被告吴某主张赔偿是否于法有据;二是具体责任分担比例如何划定;三是对原告单独主张的精神损害赔偿应否支持。
1、原告叶某可以向被告吴某主张损害赔偿。
本案中,虽然洪某雇佣叶某属于洪某的个人行为,但洪某按照吴某的要求,以自身的技术和条件为吴某承建楼房,洪某与吴某之间存在承揽合同关系。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承揽人在完成工作过程中造成第三人损害,定作人对承揽人选任有过失的,定作人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吴某明知洪某无施工资质而将房屋给其承建,显有选任过失,故吴某应对叶某的损害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提供劳务受害责任纠纷原告辩论意见范文尊敬的法官、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代表原告,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辩论意见。
说实话,这个案件啊,真的是一件让我有些感慨的事情。
你看,咱们这社会有时候就是这样,咱们作为普通人,工作那么辛苦,就是为了能有个稳定的收入,生活过得去,养家糊口。
可问题就出在这里,明明你是想着自己干点实事,结果还被人给伤了,受了罪。
要说人活一世,最怕的就是被别人伤害,却找不到一个能说理的地方。
今天,我们站在这里,就是为了让大家知道,咱们这点权利,谁都不能拿走。
你看,原告他是干活的,给别人提供劳务,做的都是重活,流的是汗,担的是力气。
这种工作累归累,可是每个月的工资按时发,勉强够家里开销。
结果偏偏就出了点意外。
这事故的发生并不是原告自己的错,原告在工作的时候,完全按规定操作,没做过任何危险的举动。
可就是有一方,忽视了安全问题,疏忽了工作环境的保障。
你想啊,安全问题本来就是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谁能想到,原告一脚踏上去,居然就发生了这样的意外!他本来是想着“活儿不轻松,可也挺踏实”,结果呢,受伤了,伤得不轻。
现在我想说的是,这个责任不能就这么轻轻松松地擦肩而过。
大家想一想,如果每次出了事,都是“不是我问题,那就算了”,那以后谁还敢踏实工作,谁还敢放心干活呢?这社会就得有个道理,做错事的人,得承担责任。
说到这里,咱们就不能不提到一件事,那就是,原告在这场事故发生后,不仅仅是身体受了伤,更严重的是,原告的精神创伤,家庭经济的压力,还有那无形的恐惧感。
大家想想,受伤的不仅仅是他的身体,还有他对未来的信心,对工作的热情。
一个人一旦受伤了,能安心工作吗?能不担心再受伤吗?难道这不是一个企业应当承担的责任吗?更有意思的是,今天对方那边的辩护,也算是有点“巧妙”。
我听到他们说原告是自己不小心,犯了“操作失误”,说什么是原告自己没有注意到安全问题。
哎呀,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说句实话,什么叫“操作失误”?这不明明就是工作环境的安全问题没有做好嘛!如果你能确保所有的安全措施都到位,员工再怎么不小心,也不至于伤得这么严重吧。
雇主对雇员受损应承担无过错赔偿责任以下是关于雇主对雇员受损应承担无过错赔偿责任,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在雇员受损赔偿纠纷中,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中雇主对雇员的赔偿责任是适用过错责任还是无过错责任原则无明规定。
笔者所在基层法院均是引用民法通则106条第2款按过错原则判令雇主承担全部赔偿责任或与雇员分担责任、或不承担责任。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思维定势?依据是1989年最高人民法院公报第1期发表的《张连起、张国莉诉张学珍损害赔偿纠纷案》,受理法院根据过错责任原则认定了雇员的赔偿责任。
这一判例无疑带有指导性。
但带来的是不利于最大限度地保护雇员的合法权益,不利于当前民营化改革带来的大量雇佣关系的巩固与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不利于与国际司法接轨。
因此,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审判实务上有必要重新审视雇员受损归责原则,不能再按一般侵权原则处理这类案件。
二、雇主承担特殊侵权责任的依据。
1、让雇主承担无过错责任符合我国民法的公平原则。
雇员为雇主完成工作,雇主为受益人,让雇主获利的同时负担风·险,符合民法权利义务一致的基本原则,况且除雇主有安全设施不到位,或设备明显存在隐患等瑕疵外,雇员很难证明雇主有过错。
让雇主承担无过错责任才能达到利益平衡。
这是因为雇员对因完成受雇任务所受损害享有的请求赔偿权利,是其享有的劳动保护权利的自然延伸,并非是基于雇佣合同产生的。
雇员是受雇于雇主为雇主完成一定工作的,雇主应当为雇员提供适于服务的劳动条件,实行劳动保护,改善工作环境。
雇员所享有的劳动保护的权利是宪法赋予的,任何人不能剥夺。
当然,同其他特殊侵权责任一样,雇主有以下两种免责事由:1、不可抗力。
纯粹由于不可抗力造成损害的,除法律另有规定外,雇主不承担赔偿责任。
对此,民法通则107条也有明确规定。
2、受害人故意。
损害完全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由受害人自己承担损害后果。
除这两种免责情形外,雇主还可以通过提高商品或劳务的价格,或依责任保险的方式将所受的损失转移分散给社会。
雇佣关系纠纷中的损害赔偿责任(1)论文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务市场的日渐活跃,人们之间所形成的雇佣关系呈现增多趋势,而涉及这方面的纠纷也不断增多,具体情形也更趋复杂。
在我国雇佣关系由来已久,但现行法律对此种关系的规定却很有限,尤其是在认定雇佣关系后在雇佣关系纠纷中出现损害赔偿如何处理上存在不少的空白之处,如何认定和如何处理在司法上赋予了法官太多的自由裁量权,不利于我国依法治国理念的落实。
[关键词] 雇佣关系侵权行为责任
我国目前法律规定且经常涉及的雇佣关系纠纷中的损害赔偿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雇主损害赔偿纠纷,是指雇主对雇员在执行职务中造成第三人损害依法应承担的责任,又称雇员致害责任。
另一种是雇员受害赔偿纠纷,是指雇员在完成雇主所交付的工作任务中,使自己遭受损害,雇主因此而承担的民事责任。
在这两种情况下,雇主承担民事责任均以雇佣关系的存在为前提。
雇佣关系纠纷中的损害赔偿民事责任存在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竞合。
我国法律规定除非享有诉权的原告已作出选择,否则是允许其自由选择以那种诉讼请求进行诉讼。
如果原告选择以侵权责任追究雇主的民事责任,那么在法律上就必须要确定雇佣关系纠纷中的损害赔偿侵权行为的性质。
一、我国侵权行为人划分
我国法律目前规定的侵权行为可以分为:一般侵权行为和特殊侵权行为。
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有四个,分别是1、行为应具有违法性;
2、损害事实确实存在;
3、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4、违法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过错。
一般侵权行为责任归责原则为过错责任原则,它是指当事人的主观过错是构成侵权行为的必备要件的归责原则我国《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所谓过错就是行为人决定其行动时的一种故意或过失的主观心理状态。
在过错责任下,对一般侵权责任行为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受害人有义务举出相应证据表明加害人主观上有过错,以保障其主张得到支持。
加害人过错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赔偿责任的范围。
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时,第三人的过错和受害人的过错对责任的承担有重要影响。
如果第三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即构成共同过错,应由共同加害人按过错大小分担民事责任,且是连带责任。
如果受害人对于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则构成混合过错,依法可以减轻加害人的民事责任;
特殊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有两个:一是无过错责任原则,二是过错推定原则。
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当事人实施了加害行为虽然其主观上无过错,但根据法律规定仍应承但责任的归责原则,我国《民法通则》第106条第3款规定: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危险事项的不断增多,加害人没有过错致人损害的情形不断增多,而证明加害人的过错也越来越困难基于社会公平正义和有效保护受害人利益的目的,无过错责任原则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归责原则在侵权行为法中得到运用。
在无过错责任感
原则的适用上就注意:1、必须有法律的明确规定时才能适用;2、受害人不需证明加害人的过错存在,加害人也不能通过证明自己无过错而免责3、原告只须证明损害事实及因果关系存在即可4、我国实行的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无过错责任原则,在出现法定事由时也可全部或部分免责。
如不可抗力、受害人故意等。
过错推定原则是指如果被告不能证明自己对损害结果的发生不存在过错,就依法推定其存在过错,应对损害结果承担民事责任,实际上就是将过错责任的证明责任归于被告实行举证倒置。
过错推定原则仍是以过错作为承担责任的基础,因而它不是一项独立的归责原则,只是过错责任感原则的一种特殊形式。
在此种责任形式下受害人只需证明加害人实施了加害行为造成了损害后果,加害行为与损害后果间存在因果关系即
可,无须峄加害人的主观过错情况进行证明,就可直接推定加害人主观上存在过,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而加害人为了免责就必须自行证明主观上无过错。
必须注意的是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只有法律有明确规定时才可运用。
二、雇佣关系中的赔偿问题
我国在《民法通则》未将雇佣关系纠纷中的损害赔偿纳入特殊侵权行为范畴,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5条的规定:“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合伙组织雇佣的人员在进行雇佣合同规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造成他人损害的,其雇主是当事人。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民事案件案由规定》把雇佣关系纠纷中的损害赔偿纳入“特殊侵权纠纷”部分。
由此可见,我国已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