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精选】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 第3课时《铁的重要化合物》知识点归纳及
- 格式:doc
- 大小:192.00 KB
- 文档页数:10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钠与水反应时的现象与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 )A .钠的熔点低B .钠的密度小C .钠的硬度小D .钠有强还原性2.观察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一种基本方法。
一同学将一小块金属钠露置于空气中,观察到下列现象:银白色――→①变灰暗――→②变白色――→③出现液滴――→④白色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B .②变白色是因为生成了碳酸钠C .③是碳酸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了溶液D .④只发生物理变化3.焰火“脚印”“笑脸”“五环”,让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加辉煌、浪漫,这与高中化学中“焰色反应”知识相关。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非金属单质燃烧时火焰均为无色B .所有金属及其化合物灼烧时火焰均有颜色C .焰色反应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D .NaCl 与Na 2CO 3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4.可用于判断碳酸氢钠粉末中混有碳酸钠的实验方法是 ( )A .加热时无气体放出B .滴加盐酸时有气泡放出C .溶于水后滴加稀BaCl 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D .溶于水后滴加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5.钡和钠相似,也能形成O 2-2的过氧化物,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过氧化钡的化学式是Ba 2O 2B .1 mol 过氧化钠或过氧化钡跟足量水反应都生成0.5 mol 氧气C .过氧化钡是离子化合物D .过氧化钠和过氧化钡都是强氧化剂6.16.8 g NaHCO 3和7.8 g Na 2O 2在密闭容器中灼烧,充分反应后,将密闭容器保持温度为500℃。
最后容器内的物质是( )A .Na 2CO 3、Na 2O 2和O 2B .Na 2CO 3、O 2和H 2O(g)C .Na 2CO 3、CO 2、O 2和H 2O(g)D .NaHCO 3、Na 2CO 3和O 27. 200℃时,11.6 g 由CO 2和H 2O 组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Na 2O 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3.6 g ,则原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g·mol -1)( )A .5.8B .11.6C .23.2D .46.48.下列对Na 2O 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Na 2O 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1B .Na 2O 2能与水反应,所以Na 2O 2可以作气体的干燥剂C .Na 2O 2与水反应时,Na 2O 2是氧化剂,水是还原剂D .Na 2O 2与二氧化碳反应时,Na 2O 2只作氧化剂9.下列各物质的学名是:Na 2S 2O 3叫硫代硫酸钠;CaS x 叫多硫化钙;Na 2O 2叫过氧化钠;KO 2叫超氧化钾。
第三章第二节第2课时 Al的化合物★学习目标1。
掌握Al2O3、Al(OH)3的两性及其相关化学反应.★课前预备金属Al的化学性质: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与HCl:Al与NaOH:★知识体系阅读教材58—59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
Al2O3(氧化铝)(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改成离子方程式。
Al2O3和HCl ,Al2O3和NaOH ,结论:Al2O3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强碱反应且都生成盐和水,因此Al2O3是氧化物.思考:为了除去MgO中的少量杂质Al2O3,可以选用什么试剂?(3)用途:。
2。
Al(OH)3(氢氧化铝)(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改成离子方程式。
(P58实验3-8)A l(O H)3和HCl ,A l(O H)3和NaOH ,结论:Al(OH)3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强碱反应,且都生成盐和水。
因此Al(OH)3是氢氧化物。
A l(O H)3受热分解(3)制备实验室常用稀氨水和Al2(SO4)3溶液制备Al(OH)3,(P58实验3—7)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思考:为什么不用Al2(SO4)3溶液和NaOH制备Al(OH)3(4)用途3、KAl(SO4)2(硫酸铝钾)(1)硫酸铝钾在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2)明矾的化学式:(3)明矾的用途:【小结】 AlAl2O3Al3+ Al(OH)3 AlO2—★课后作业1.下列关于Al2O3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制耐火材料 B。
铝制品耐用的原因是表面被氧化为Al2O3C.Al2O3易溶于氨水中 D。
Al2O3易溶于KOH溶液中2.在实验室里要使AlCl3溶液中的Al3+全部沉淀出来,应选用下列试剂中的 ( )A.石灰水 B.氢氧化钠溶液C.硫酸 D.氨水3.下列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物质是()①Al2O3②MgO ③NaHCO3 ④Al(OH)3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有错误的是 ( )A.氢氧化铝和盐酸:Al(OH)3+3H+=Al3++3H2OB.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Al2O3+2 OH—=2+H2OC.铁溶于稀硫酸:2Fe+6H+=2Fe3++3H2↑D.氢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Al(OH)3+3OH—==-+3H2O5.(1)在MgCl2溶液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现象为,继续滴加NaOH溶液,现象为。
1第二节 金属材料学业要求核心素养对接1.了解合金的含义及特性。
2.认识常见合金的重要应用。
3.掌握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
能利用金属的性质、正确选用金属材料,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素养水平。
[知 识 梳 理]知识点一 铁合金1.合金(1)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2)性质:合金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在许多方面不同于各成分金属。
①硬度:合金的硬度一般大于成分金属。
②熔点:合金的熔点多数低于成分金属。
22.铁合金铁碳合金⎩⎪⎨⎪⎧生铁钢合金钢,常见的是不锈钢知识点二 铝和铝合金1.铝与氧化铝的化学性质(1)Al 与O 2的反应:4Al +3O 2===2Al 2O 3。
(2)Al 与盐酸的反应 (实验3-4)2Al +6HCl===2AlCl 3+3H 2↑。
Al 2O 3与盐酸的反应Al 2O 3+6HCl===2AlCl 3+3H 2O(3)Al 与NaOH 溶液的反应 (实验3-5)2Al +2NaOH +2H 2O===2NaAlO 2+3H 2↑。
3Al 2O 3与NaOH 溶液的反应Al 2O 3+2NaOH===2NaAlO 2+H 2O 。
2.两性氧化物像Al 2O 3这类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两性氧化物。
3.铝合金向铝中加入少量合金元素,如Cu 、Mg 、Si 、Mn 、Zn 及稀土元素等,可制成铝合金,例如硬铝。
知识点三 新型合金新型合金⎩⎪⎨⎪⎧储氢合金⎩⎪⎨⎪⎧Ti -Fe 合金La -Ni 合金钛合金耐热合金形状记忆合金知识点四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1.物质的量与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1)已知物质的质量m :n =mM(2)已知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V:n=V V m(3)已知物质的粒子数N:n=NN A(4)已知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c:n=cV2.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化学计量数之比2∶2∶2∶1扩大N A倍之后2N A∶2N A∶2N A∶N A物质的量之比2__mol∶2__mol∶2__mol∶1__mol结论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各物质的粒子数之比=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1)合金一定是不同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化合物。
教学设计
过氧化钠的用途播放PPT中的图片归纳过氧化钠的
用途
培养学生总结能
力
学以致用—“滴水点灯”小魔术播放学生自已设计的小
魔术,引导学生用今天所
学的知识也来设计一个
“滴水点灯”小魔术。
学生观看视频,动
手设计小魔术
锻炼学生获取新
知识的能力,并灵
活运用新知识的
能力。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今天所学
内容学生进行总结培养学生总结归
纳的能力
【板书设计】
钠的氧化物
一、过氧化钠
1、与H2O反应2Na2O2+2H2O ═ 4NaOH+O2↑
实质:① Na2O2+2H2O=2NaOH+ H2O2(快)② 2H2O2 =2H2O+O2↑(慢)
2、与CO2反应2Na2O2+2CO2═ 2Na2CO3+O2
二、氧化钠
1、与H2O反应Na2O+H2O ═ 2NaOH
2、与CO2反应Na2O+CO2═ Na2CO3
三、用途
【教学反思】
课堂中清晰的教学思路,设计中的有效提问,在教学设计中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需求来设计、组织教学,依据:魔术导入——实验探究——拓展延伸等环节层层深入地组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学生的课堂评价也比较多元化,课堂上充满生机。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处理,如有不妥之处,恳请专家评委批评指正,谢谢!。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3课时铁的重要化合物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氧化铁、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的性质及用途。
(2)了解铁的氢氧化物的性质及制备方法。
(3)掌握二价铁离子、三价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实验相互转化,巩固提高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和科学探究,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考,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2)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巫医神棍骗术的揭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2)通过对“小树杈”怪病的诊治,激发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心理品质。
教学重点Fe2+和Fe3+的检验及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现象,Fe2+和Fe3+的检验及相互转化。
教学过程活动环节活动方式预期结果教师支持时间设计意图调控估算引入:[情境展示]生活场景再现江湖神棍作法除妖揭示:Fe3+遇KSCN变成血红色[板书]铁的重要化合物1. Fe3+的检验提出问题:如何检验两种粉末中是否含有Fe元素?写出氧化铁、四氧化三铁与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板书]2. 铁的氧化物Fe2O3Fe3O4 [创设实验情境]市场上有各种补铁口服液,请同学们设计实验判断其中铁的化合价。
【实验探究】实验操作1:在试管里加入少量补铁口服液,然后滴入KSCN溶液,并观察其变化。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提出问题] 实验台现有药品:氯水、酚酞、氢氧化钠溶液、还原铁粉等试剂利用现有药品尝试哪种药品能使补铁口服液呈现红色?实验操作2:在多个试管里加观察聆听顿悟思考操作总结汇报学生表达:无明显变化学生操作并提出问题分组讨论、总结汇报、学生惊奇疑问:为什么出现这种变化?了解Fe3+的检验方法。
《高中化学必修1》教材目录: PS:这本书是高一上学期所学:红色字体部分为重点引言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归纳与整理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归纳与整理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归纳与整理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四节氨硝酸硫酸归纳与整理《高中化学必修2》教材目录:PS:这本书是高一下学期所学:红色字体部分为难点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归纳与整理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归纳与整理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二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归纳与整理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3)》教材目录:PS:这本书是高二上学期所学,不过所学时间仅为半学期多一些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归纳与整理复习题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共价键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第三节分子的性质归纳与整理复习题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第一节晶体的常识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第三节金属晶体第四节离子晶体归纳与整理复习题《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教材目录:PS:这本书是高二下学期所学:该书都是难点绪言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二节燃烧热能源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归纳与整理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第三节化学平衡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归纳与整理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归纳与整理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第二节化学电源第三节电解池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归纳与整理《高中化学--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教材目录:PS:这本书是高二上学期后半学期所学引言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1有机化合物的分类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3有机化合物的命名4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归纳与整理复习题第二章烃和卤代烃1脂肪烃2芳香烃3卤代烃归纳与整理复习题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1醇酚2醛3羧酸酯4有机合成归纳与整理复习题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1油脂2糖类3蛋白质和核酸归纳与整理复习题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1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2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3功能高分子材料归纳与整理复习题结束语有机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第3课时铁的重要化合物[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铁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掌握Fe2+、Fe3+的检验方法及其相互转化。
3.了解Fe(OH)2、Fe(OH)3的制备方法。
一铁的氧化物1.铁的存在铁在地壳中含量仅次于氧、硅和铝,居第四位,主要以+2价和+3价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2.铁的氧化物(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①稳定性: Fe2O3、Fe3O4较稳定;FeO不稳定,受热能氧化为Fe3O4。
②与酸反应:FeO、Fe2O3都是碱性氧化物,都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分别写出它们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O+2H+===Fe2++H2O、Fe2O3+6H+===2Fe3++3H2O。
1.金属单质A可发生以下反应。
试推断:(1)A、B、C、D、E分别是(写化学式,B写主要成分):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写出反应③和⑤的离子方程式: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Fe Fe2O3Fe3O4Cu H2(2)Fe+Cu2+===Fe2++Cu Fe+2H+===Fe2++H2↑解析推断题的解题思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特别是色、态)和化学性质(相互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等),找出具有特征条件的物质,再由相互转化关系逐步推断。
如本题中结合B、C 的颜色及与CuCl2、稀盐酸反应的性质可推知A为Fe。
二铁的氢氧化物1.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1)都能与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它们分别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①Fe(OH)3+3H +===Fe 3++3H 2O ,②Fe(OH)2+2H +===Fe 2++2H 2O 。
(2)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其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①Fe(OH)3:2Fe(OH)3=====△Fe 2O 3+3H 2O , ②Fe(OH)2:Fe(OH)2=====△FeO +H 2O 。
归纳总结铁的氢氧化物的性质及制取(1)氢氧化铁和氢氧化亚铁的物质类别是不溶性碱,其主要化学性质为都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2)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取方法是相应盐和碱反应,制取氢氧化亚铁时,常得到红褐色沉淀是因为Fe(OH)2极易被空气中的O 2氧化成Fe(OH)3,所以为了防止NaOH 溶液加入时带入空气,可将吸有NaOH 溶液的长胶头滴管伸入到FeSO 4液面下,再挤出NaOH 溶液。
2.化合物A 、B 组成元素相同,且B 为白色。
C 是一种与B 含有相同价态该金属元素的硫酸盐,向C 中加入适量的NaOH 溶液,可观察到生成的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沉淀A ,加热A 可得红棕色粉末D 。
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写出B 转化为A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A 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Fe(OH)3 Fe(OH)2 FeSO 4 Fe 2O 3 (2)4Fe(OH)2+O 2+2H 2O===4Fe(OH)3 2Fe(OH)3=====△Fe 2O 3+3H 2O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C 与NaOH 溶液反应的特征现象,确定A 是Fe(OH)3,C 是FeSO 4,B 为Fe(OH)2,D 为Fe 2O 3。
3.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回答有关问题。
按图中所示装置,用两种不同的操作分别进行实验,观察B 容器中的现象。
(1)先夹紧止水夹a ,再使A 容器中开始反应。
实验中B 容器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容器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打开止水夹a ,使A 容器开始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夹紧止水夹a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B 容器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容器A 中的溶液进入B 容器中,有白色沉淀生成,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2OH -+Fe 2+===Fe(OH)2↓;4Fe(OH)2+O 2+2H 2O===4Fe(OH)3 (2)a 打开时,观察到B 容器中管口有气泡产生,再夹紧a 时,溶液进入B 容器中产生白色沉淀,且长时间不变 2OH -+Fe 2+===Fe(OH)2↓解析 此题是一道关于制备Fe(OH)2的创新实验题。
制备Fe(OH)2可有多种不同的方法,但有一共同的特点就是在操作时防止与空气接触,这样才能得到白色的Fe(OH)2沉淀。
本题中当NaOH 中空气未排尽时,NaOH 与FeSO 4反应的产物Fe(OH)2只能短暂存在,但当通入H 2一段时间后,即认为空气已排净,生成的Fe(OH)2能较长时间存在。
三铁盐和亚铁盐1.Fe2+和Fe3+的检验向5 mL FeCl2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现象是溶液无明显变化;向5 mL FeCl3溶液中加入KSCN 溶液,现象是溶液变为红色。
2.Fe3+的氧化性在盛有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先加入KSCN溶液,再加入铁粉,现象是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3++3SCN-===Fe(SCN)3,2Fe3++Fe===3Fe2+;若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新制氯水,现象是溶液又变为红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2++Cl2===2Fe3++2Cl-。
归纳总结1.Fe2+、Fe3+的检验方法(1)观察法:浅绿色溶液中含有Fe2+;棕黄色溶液中含有Fe3+。
(2)加碱法:若产生的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的为Fe2+;若直接产生红褐色沉淀的为Fe3+。
(3)加KSCN:无明显现象,再加新制氯水溶液变红色的为Fe2+;若溶液变红色的为Fe3+。
2.Fe2+、Fe3+、Fe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1)Fe只具有还原性。
可被弱氧化剂(H+、S、Fe3+等)氧化成Fe2+,被强氧化剂(Cl2等)氧化成Fe3+。
(2)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可被强氧化剂[Cl2、KMnO4(H+)等]氧化为Fe3+;可被还原剂(Al、Zn、CO、C等)还原为Fe。
(3)Fe3+只具有氧化性,可被还原剂(Fe、Cu等)还原为Fe2+,被强还原剂(Al、Zn、CO等)还原为Fe。
4.将铁粉、铜粉、FeCl3溶液和CuCl2溶液混合于某容器中充分反应(假定容器不参与反应)。
试判断下列情况下,溶液中存在的金属离子和金属单质。
(1)若铁粉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氯化铜有剩余,则容器中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氯化铁和氯化铜都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____________,可能有__________。
答案(1)Fe3+、Cu2+(2)Fe2+、Fe3+或Fe2+、Cu(3)Fe、Cu Fe2+解析本题属于物质共存问题。
解答时应首先弄清物质间可能发生的反应,凡相互间能发生反应的物质就不可能大量共存。
本题涉及的反应有①Fe+2FeCl3===3FeCl2②Fe+CuCl2===Cu+FeCl2③Cu+2FeCl3===2FeCl2+CuCl2(1)若铁粉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Fe3+、Cu2+,因为它们能发生上述①②反应。
(2)若CuCl2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Fe,可能有Fe2+、Fe3+或Fe2+、Cu。
(3)若FeCl3和CuCl2均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Fe、Cu,可能有Fe2+。
四铜盐1.物理性质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等铜盐溶于水;铜绿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其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1)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使用铜器皿比较安全。
(2)铜盐属于重金属盐,都有毒,原因是铜离子能与蛋白质作用,使蛋白质变性而失去生理活性。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铜的化学性质活泼,不宜用铜制作盛食品的器皿B.铜的导电能力不如铝C.由于Cu2+有氧化性,所以用CuSO4来配制农药D.因为Cu2+能使蛋白质变性,所以铜盐溶液有毒答案 D解析金属铜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所以使用铜器皿比较安全;铜属于重金属,铜盐有毒,因Cu2+会与蛋白质作用,使蛋白质变性。
1.下列关于铁矿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3O4B.铁矿石的主要成分与铁锈的主要成分相同C.磁铁矿粉末溶于盐酸后,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D.Fe3O4俗称铁红答案 C2.证明某溶液中只含有Fe2+而不含有Fe3+的实验方法是( )A.先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后显红色B.只需滴加KSCN溶液C.先滴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后显红色D.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溶液褪色答案 C3.向200 mL 0.1 mol·L-1的Fe(NO3)2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使Fe2+恰好完全沉淀,过滤,小心加热沉淀,直到水分蒸干,再灼烧到质量不再变化,此时固体的质量为( )A.1.44 gB.1.6 gC.2.82 gD.4.36 g答案 B解析在实验过程中发生如下反应:Fe2++2OH-===Fe(OH)2↓,加热、灼烧时又会发生下列变化:Fe(OH)2―→Fe(OH)3―→Fe2O3,根据反应前后铁原子守恒从而可得所得固体的质量为1.6 g。
4.向含有K+、Mg2+、Fe2+和Al3+的溶液中加入足量Na2O2微热并搅拌后,再加入过量稀盐酸,则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发生变化的是( )A.Mg2+B.K+C.Fe2+D.Al3+答案 C解析加入Na2O2发生反应:2H2O+2Na2O2===4NaOH+O2↑,FeCl2+2NaOH===Fe(OH)2↓+2NaCl,4Fe(OH)2+O2+2H2O===4Fe(OH)3,再加入盐酸:Fe(OH)3+3HCl===FeCl3+3H2O,故原溶液中Fe2+转化为Fe3+,Fe2+的浓度减小,Fe3+的浓度增大;Mg2+和Al3+与氢氧化钠分别生成氢氧化镁、氢氧化铝,但再加入盐酸时又发生中和反应而溶解,因此最终是不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