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之首。
修订了六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乐》等。 后来《乐》亡佚了,便成为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作输品简入介标(题蓝皮书P6语基P181)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共20篇,492章。 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 原则等,它与《大学》《中庸》《孟子》等合称为四书。《论语》 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 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请事斯语矣。”(《颜渊》)
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就是仁。一旦约束自我,
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天下的人就会称赞他是仁人。实
践仁全靠自己,难道是靠别人吗?
请问修行仁德的细则。
不合乎礼的事不看,不合乎礼的话不听,不合乎礼的话不
说,不合乎礼的事不做。
克己复礼可为“仁”
我虽然资质愚钝,也请让我实践您这些话。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八佾》) 一个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 果没有仁爱之心,怎样对待乐呢?(把......怎么样 呢?)
将礼、仁、乐三者联系起来,仁为基础,若无仁爱之心, 则谈不上礼、乐。“而”表假设,强化了没有仁会产生的 不利结果。
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 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 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孔子把礼、乐与仁紧紧 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 乐的问题。因此,必须有仁的根本,才能够叫行礼乐。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 仁》) 见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想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 才能的人,就要在内心反省自己(是否有和他一样的 错误)。在修身养德的过程中见贤思齐的重要性 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反省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