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讲 认识省级区域5
- 格式:ppt
- 大小:7.14 MB
- 文档页数:45
小学地理教案认识我国的省级行政区教案:认识我国的省级行政区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地理位置。
2. 技能目标:能够在地图上准确标出我国的省级行政区。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省级行政区的概念和特点。
2. 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地理位置。
三、教学重难点1. 通过运用地图的方法,让学生准确标出我国的省级行政区。
2. 理解并记住我国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地理位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介绍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视频或者展示一些关于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教师向学生介绍省级行政区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兴趣。
3. 比翼双飞(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幅我国地图。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在地图上准确标出我国的省级行政区。
学生可以互帮互助,讨论确定每个省级行政区的具体位置。
4. 检查和总结(10分钟)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向全班汇报他们标出的省级行政区。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补充,教师及时纠正错误,表扬正确的回答和完整的总结。
5. 拓展(10分钟)通过教师的讲解或者小组学生的自主研究,了解每个省级行政区的特色和特点,如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
6. 小结(5分钟)教师通过复习总结,强化学生对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认识和记忆。
五、课堂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地理书籍或者查阅互联网,了解每个省级行政区的更多信息,并能够进行简单的介绍和展示。
2. 学生可以利用地图软件或者制作手绘地图,将我国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地理位置标注出来,形成自己的学习资料。
六、课后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我国的省级行政区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巩固和评价,并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认识省级区域》单元分析省级行政区作为我国建置历史悠久的一级行政区划,既是行政区,又是经济区、文化区,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材以省级行政区为基本区域单位,在选择区域时有以下考虑、遵循了以下一些原则,从而更好地落实课标精神。
·适当兼顾覆盖面四个区域基本上涵盖了我国北方、南方、西北等主要地区·突出区域的典型性案例的主要特征就是它的典型性,它应该具有很强的拓展空间,使学生真正掌握某一类相关问题的探究方法和分析思路。
除标准规定的必选区域之外,教材所选几个区域都是我国特色鲜明的地区,在同类区域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区域的多样性既有不同类型的区域,包括行政区也有尺度不同的区域(小到省区内部的小区域,大到地跨数省的大区域)1.基础性原则把《地理课程标准》中“中国地理”部分的“认识区域”的内容标准要求一一分解到相应的所选区域中,以保证教科书对《地理课程标准》的验证性。
2.拓展性原则在以案例为主的前提下,本书还适当考虑到“点”与“面”的结合。
有意识地采用了比较、演绎等学习方法,将学生的视野尽量拓展。
3.探究性原则与前三册教科书相比,我们更加注重对“活动”的设计。
通过有一定梯度的思维训练、实际操作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地理的方法,以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例如一些地理概念的图释,说明地理问题的对话,展示地理过程的组照和组画,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激发他们学习地理课的兴趣。
另外,教科书尽量避免使用生涩的地理专业术语,摒弃板着面孔说教的语言风格,使教科书更富亲切性。
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课程标准要求:1.了解一个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重点内容:北京作为首都的城市职能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历史悠久的古城;古城北京的现代化进程。
教学建议:把握教材的逻辑联系: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到历史悠久的政治文化中心再到建设现代化的大都市(现代化的建设与传统特色的保留)。
小学地理教案:认识中国的省份及其特点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土地和丰富资源的国家,有着五千年的灿烂历史和多民族文化的熏陶。
在小学地理课程中,学生需要认识中国的省份及其特点,这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国家以及不同地区的特点和发展状况。
本教案将以任务名称为线索,结合小学地理课程的要求,进行详细的展开。
一、认识中国的省份1.1 中国的行政区划中国的行政区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四个层级。
目前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这些行政区划是根据地理位置、历史因素、经济发展等各种因素来确定的。
1.2 省份的特点每个省份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优势,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等角度来看,各个省份各有所长。
举个例子,黑龙江省位于中国的东北地区,边界濒临俄罗斯,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水资源,是我国最大的农业和能源基地之一。
而广东省位于南海之滨,气候温暖湿润,是中国的经济特区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拥有发达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1.3 学习方法为了更好地认识中国的省份,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学习,例如地图观察和比较,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查找和了解。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所了解的省份信息,促进互相学习和交流。
二、中国省份的特点2.1 省份的分布特点中国的省份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
东部省份集中分布着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如广东、浙江、江苏等;西部省份则相对欠发达,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甘肃、青海、新疆等;中部省份则处于东部和西部之间,地理位置优势明显,如河南、湖南、湖北等。
2.2 省份的经济特点各个省份的经济发展状况各不相同。
东部地区的省份经济比较发达,主要依靠制造业和服务业驱动,如广东的珠三角地区是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上海则是全国金融和贸易中心。
而中西部省份则依靠资源优势,发展主要集中在农业和能源方面。
2.3 省份的文化特点中国的各个省份都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多样性文化。
小学社会教案认识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认识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包括省份的数量和名称。
2. 帮助学生认识各个省份的位置和特色。
3. 引导学生理解行政区划对中国国家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 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
2. 课件或图片展示各个省份的名称和位置。
3. 学生课本、练习册和笔。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在黑板上画一个简单的中国地图,只标出国家的边界。
2. 带领学生观察地图,询问他们对中国地理的认识,并鼓励他们提问关于中国地理的问题。
主体活动:3. 准备好世界地图或课件,并展示给学生。
4. 指出亚洲大陆和世界上其他大洲的位置,并让学生回顾并指出中国所在的大洲。
5. 展示中国地图,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实际大小以及东西南北四个方位。
6. 利用课件或图片展示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并逐一介绍各个省份的名称和位置。
7. 引导学生讨论各个省份的特色和地理位置对各自的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8. 分小组或个人,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在课本或练习册上完成相关练习。
拓展活动:9. 通过展示各个省份的旅游景点、风俗文化或名胜古迹的图片,激发学生对中国的兴趣和好奇心。
10. 小组或个人制作海报或PPT,展示自己对某个省份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
教学总结:1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对国家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性。
1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培养对自己国家的热爱和认同感。
作业布置:13. 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所在省份的小作文,描述这个省份的地理位置、特色和自己对这个省份的认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综合运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视觉上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整合学习资源,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和独立思考能力。
同时,通过开展拓展活动,激发了学生对中国地理和文化的兴趣,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总体而言,本节课在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认识省级区域一、知识要点。
1、北京(1)东南近渤海。
华北平原北部边缘、西北高东南低。
暖温带、半湿润区、温带季风气候(2)城市职能: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北大清华等(3)名胜古迹:长城、故宫(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十三陵等(4)传统民居:四合院;现代建筑:鸟巢、水立方2、香港、澳门(1)范围:香港:香港岛、九龙、新界及附近200多个岛屿;澳门:澳门半岛、凼仔岛、路环岛。
(2)位置:香港:珠江口东侧,毗邻广东深圳,澳门:珠江口西侧,毗邻广东珠海。
(3)地狭人稠,填海造地(4)经济支柱:香港:国际贸易中心、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务中心、旅游中心;澳门:博彩旅游业(5)香港与内地经济联系: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香港80%以上的工业转移到祖国内地,香港有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经验等优势,内地有丰富的资源、廉价劳动力等优势。
香港最大的转口贸易伙伴是祖国内地。
3、台湾(1)范围位置:台湾岛(我国最大岛屿)、澎湖列岛、钓鱼岛等;北回归线穿过南部,跨北温带热带或亚热带热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和热带季风气候;北临东海、南临南海、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属东海)与福建省相望。
地处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多地震。
(2)与大陆联系:地缘关系、血缘关系、历史与文化渊源(3)风景名胜:玉山(最高峰)、日月潭(最大湖泊);高山族出口导向型经济(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海岛多港口(高雄、基隆)等有利因素;20世纪60年代以后,工业产品在出口贸易的比重稳步上升。
西部沿海的台北、高雄、新竹(台北西南,“台湾硅谷”)等工业城市;平原、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开发历史悠久。
第一产业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先上升后下降、第三产业总体上升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面积最大省区,首府乌鲁木齐。
“三山夹两盆”: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盆地,有我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2)绿洲:分布在盆地边缘山前平原和部分沿河地区;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通过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加强绿洲间的联系;绿洲边缘荒漠化与保护植被、合理利用水资源。
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重点知识:认识省级区域(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考试资料、专业试卷、教育资料、教学资源、学习资料、研究资料、行业资料、作文大全、题库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xamination materials, professional test papers, educational materials, teaching resources, learning materials, research materials, industry materials, essays,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I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writing of the information!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重点知识:认识省级区域摘要:以下是本店铺整理的“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重点知识:认识省级区域”,供各位考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