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护理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11
授课教师马雪芩授课班级15级护理(2)班授课章节第三章正常妊娠期妇女的护理授课题目第一节妊娠生理(受精与着床)教学地点第二教室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讨论课√实训课□其他□课时安排1授课时间2016年10月13日教学分析正常妊娠期妇女的护理主要揭示妊娠生理,妊娠期母体变化及临床表现,更好的为孕妇做出健康指导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知识)受精及受精卵的发育和植入能力目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对妊娠孕妇做出优质的整体护理素质目标: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和爱心教学重点:1、妊娠、受精、着床的概念2、受精卵的植入与输送教学难点1、蜕膜及绒毛膜的形成教学设计利用讲授、小组讨论、多媒体课件、学生全方位自主分析老师总结归纳等全方位理解本节课内容。
重点运用多媒体示教及视频的方法去教学,逐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妊娠生理过程学法设计本意主要是概念和记忆性内容,因此,为了减少理解的难度和记忆的枯燥。
学习上采用讨论式学习、视频等,帮助记忆。
教学准备人民卫生出版社《妇产科护理学》第三版教材教案、PPT小组讨论教学内容(任务)及过程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或采取的措施与手段和时间分配1.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雌激素对输卵管具有什么样的作用?(2)、输卵管由内向外包括那几个部位?(3)、卵巢的功能是什么?2.教学内容第一节妊娠生理妊娠是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生长发育的过程。
卵子受精是妊娠的开始,胎儿及其附属物自母体排出是妊娠的终止。
因受精日期不易确定,临床上以末次月经第1日作为妊娠的开始,妊娠全过程平均约40周,即10个妊娠月。
3min问题:1、妊娠的概念是什么?2、妊娠时间如何计算?(讨论)2min 回答1min归纳总结1min一、受精与着床:(一)受精概念: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称为受精,1.受精部位:输卵管壶腹部与峡部连接处时间:一般发生在排卵后12小时内,整个受精的过程约需24小时2.受精卵的发育:包括桑椹期、早期囊胚期、晚期囊胚。
科学育儿孕妈妈教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育儿和孕期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科学育儿和科学孕期管理已经成为现代家庭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为准备怀孕或已经怀孕的妈妈们提供一些科学育儿和孕期管理的教案,帮助她们更好地度过怀孕期间,以及为宝宝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一、科学孕期管理1. 健康饮食:孕期是宝宝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妈妈们需要注重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
同时,要避免过多摄入咖啡因、酒精和含汞的食物,如大型鱼类。
2. 锻炼: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保持孕期体重、增加心肺功能和减轻分娩时的疼痛。
孕妈妈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轻度有氧运动,如散步、瑜伽和孕妇健身操。
3. 注意休息:孕期妈妈们需要足够的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
4. 定期产检:孕期妈妈们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产检,确保宝宝的健康成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5. 心理调适:孕期的情绪波动较大,妈妈们需要学会自我调适,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二、科学育儿1. 母乳喂养:科学研究表明,母乳是宝宝最理想的食物,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抗体,有助于宝宝的免疫系统发育。
因此,建议妈妈们坚持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
2. 定期接种:宝宝出生后,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接种,建立免疫系统,预防各种传染病。
3. 安全睡眠:宝宝的睡眠环境需要安全舒适,避免窒息和窒息危险,建议宝宝单独睡在婴儿床上,避免与家长同床睡。
4. 定期体检:宝宝出生后,也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确保宝宝的健康成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5. 早期教育:科学育儿也包括早期教育,父母们可以通过与宝宝互动、阅读、音乐等方式,促进宝宝的智力、情感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科学育儿和科学孕期管理对于宝宝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希望以上提供的教案能够帮助准备怀孕或已经怀孕的妈妈们更好地度过怀孕期间,并为宝宝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关注孕妈妈和宝宝的健康,共同营造一个科学育儿的环境。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妊娠期并发症的种类、临床表现、诊断及护理措施。
2. 技能目标:掌握妊娠期并发症的护理要点,能够进行有效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操作。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孕产妇,提高护理工作的责任心和同情心。
教学内容:1. 妊娠期并发症概述2. 常见妊娠期并发症及其护理-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娠期糖尿病- 胎膜早破- 前置胎盘- 胎盘早剥-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妊娠期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有哪些?2. 回答:妊娠期孕妇及胎儿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影响母婴健康。
二、讲授新课1. 妊娠期并发症概述- 定义:妊娠期发生的对孕妇及胎儿有危害的疾病。
- 分类:生理性并发症和病理性并发症。
- 常见并发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2. 常见妊娠期并发症及其护理-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临床表现:高血压、蛋白尿、水肿。
- 诊断:根据血压、尿蛋白、水肿等指标进行诊断。
- 护理措施:监测血压、尿蛋白,调整饮食,休息,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
- 妊娠期糖尿病- 临床表现: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
- 诊断:血糖检测。
- 护理措施:监测血糖,调整饮食,适量运动,必要时给予胰岛素治疗。
- 胎膜早破- 临床表现:阴道流液。
- 诊断:观察流液的性质、量、颜色。
- 护理措施:监测胎心、宫缩,保持外阴清洁,预防感染,必要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 前置胎盘- 临床表现:无痛性阴道流血。
- 诊断:超声波检查。
- 护理措施:监测胎儿情况,预防感染,必要时终止妊娠。
- 胎盘早剥- 临床表现:腹痛、阴道流血。
- 诊断:腹部检查、B超。
- 护理措施:监测胎儿情况,预防感染,必要时终止妊娠。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临床表现:瘙痒、黄疸。
- 诊断:肝功能检查、胆汁酸检测。
- 护理措施:监测肝功能,调整饮食,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
三、课堂小结1. 妊娠期并发症对母婴健康的影响。
妇产科小讲课讲课人:xx听课人员:妇产科全体护士2016年2月4日第二章妊娠期妇女的护理第二章妊娠期妇女的护理(一)[教学目标]掌握早、中、晚期妊娠诊断。
掌握妊娠期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
了解受精及受精卵的发育和植入,胎儿附属物的形成与功能。
了解妊娠期母体变化。
5.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和爱心。
[教学重点]1.早、中、晚期期妊娠诊断2.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的概念[教学难点]1.胎儿附属物的形成2.胎儿血循环的特点3.胎方位第一节妊娠发生及第二节胎儿的发育及生理特点妊娠是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生长发育的过程。
卵子受精是妊娠的开始,胎儿及其附属物自母体排出是妊娠的终止。
受精与着床1.受精:精子与卵子相结合的过程。
2.受精卵的发育:包括桑椹期、囊胚期、两胚层期、三胚层期。
3.着床:囊胚侵入到xx内膜的过程,也称植入。
4.蜕膜的形成:孕卵着床后,子宫内膜发生蜕膜样变,可分为三个部分:底蜕膜、包蜕膜和壁(真)蜕膜。
(二)胎儿附属物的形成与功能胎儿附属物是指胎儿以外的其他组织,包括胎盘、胎膜、脐带和羊水。
1.胎盘(1)胎盘的形成:由底蜕膜、叶状绒毛膜和羊膜共同构成。
(2)胎盘的功能:气体交换、供给营养、排泄废物、防御功能、合成功能。
2.胎膜是由平滑绒毛膜和羊膜组成。
3.脐带脐带长度、足月胎儿脐带长约30~70cm,平均长50cm。
脐带结构:脐带表面有羊膜覆盖,里面有三根血管,一根脐静脉,二根脐动脉。
4.羊水充满于羊膜腔内的液体称羊水,足月妊娠羊水量平约1000~1500毫升。
(三)胎儿发育及生理特点[胎儿发育]妊娠4周末:可辨胚盘与xx。
妊娠8周末:B超可见早期心脏形成并有搏动。
妊娠12周末:外生殖器已发育。
妊娠16周末:胎儿在宫内活动、孕妇自觉胎动感。
妊娠20周末:临床上可听到胎心音。
妊娠24周末:皮下脂肪开始沉积。
妊娠28周末:胎儿娩出后经特殊护理能存活。
具有早产儿的特点。
妊娠32周末:出生后经一般护理,可以存活。
锡职院正常妊娠护理获奖教案一、教学目的:1、掌握妊娠的定义、胎儿附属物的构成。
2、熟悉胎盘、胎膜、脐带和羊水的形成与功能。
3、了解受精卵的发育和植入。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胎盘的形成与功能。
2、教学难点:胎盘循环的模式。
三、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模型展示、画图、视频与图片插播等。
2、教学手段:板书及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课时安排:1学时五、教学内容:引述:女性一生要经历六个生理阶段,为期最长的是生育期,此期卵巢功能最为旺盛,是完成妊娠、分娩这一人生大事的重要阶段。
本节课我们将给大家介绍妊娠的生理知识。
标题一妊娠的定义(一)妊娠的定义妊娠(pregnancy)是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孕育生长的过程。
成熟卵子受精是妊娠的开始,胎儿及其附属物从母体内排出是妊娠的终止。
引出:俗话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妊娠的时间究竟有多长?(二)妊娠时间全过程约266 d,共38 w。
若以末次月经的第1d开始计算,则约280d,即40w,或10个妊娠月(1个妊娠月为4w)。
标题二胚胎的形成(一)受精指成熟的精子与卵子结合的过程。
(二)受精卵的发育、输送与植入受精后的卵子称为受精卵或孕卵,受精卵在输卵管壶腹部形成后进行有丝分裂的同时,借助输卵管的蠕动和输卵管上皮纤毛摆动向宫腔方向移动,约在受精后第4d早期胚泡进入子宫腔并继续分裂发育成晚期胚泡。
晚期胚泡逐渐埋入并被子宫内膜覆盖的过程,称受精卵植入。
【启发思考】:受精卵植入后子宫内膜会有什么变化呢?标题三蜕膜形成蜕膜是妊娠后的子宫内膜。
受精卵着床后子宫内膜增厚,分泌旺盛,利于受精卵着床植入。
依其部位不同分为底蜕膜、包蜕膜和壁蜕膜。
标题四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其功能引出:什么是胎儿附属物?胎儿附属物是指胎儿以外的胎盘、胎膜、脐带和羊水。
(一)胎盘1、妊娠足月胎盘的结构(1)呈盘状,多为圆形或椭圆形,中央厚,边缘薄。
(2)分为母体面与胎儿面【启发思考】:母体面和胎儿面分别有什么特点?母体面:暗红色,由18~20个左右胎盘小叶组成。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妊娠期常见并发症的种类、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
(2)了解妊娠期并发症对母婴的影响及护理原则。
2. 技能目标:(1)能够识别妊娠期常见并发症的症状和体征。
(2)能够制定针对妊娠期并发症的护理计划。
(3)能够运用护理程序对妊娠期并发症进行护理。
3. 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注母婴健康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
(2)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需求,关注母婴健康,积极投身于护理事业。
二、教学内容1. 妊娠期常见并发症的种类及临床表现:(1)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妊娠期糖尿病(3)妊娠期心脏病(4)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5)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2. 妊娠期并发症对母婴的影响及护理原则:(1)妊娠期并发症对母婴的影响(2)妊娠期并发症的护理原则3. 妊娠期并发症的护理措施:(1)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护理措施(2)妊娠期糖尿病的护理措施(3)妊娠期心脏病的护理措施(4)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护理措施(5)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护理措施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妊娠期常见并发症的种类、临床表现、影响及护理原则。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病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妊娠期并发症的识别和护理措施。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妊娠期并发症的护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角色扮演法:模拟临床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妊娠期并发症的护理过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妊娠期常见并发症的背景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妊娠期常见并发症的种类及临床表现(2)妊娠期并发症对母婴的影响及护理原则3. 案例分析:通过典型病例,让学生分析妊娠期并发症的症状、体征和护理措施。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妊娠期并发症的护理问题,如护理计划的制定、护理措施的执行等。
5. 角色扮演:模拟临床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妊娠期并发症的护理过程。
课程名称:母婴护理学授课对象:护理专业学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母婴护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 了解妊娠期、分娩期和产褥期妇女及新生儿的生理变化。
- 熟悉母婴护理的基本技能和操作规范。
2. 技能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评估母婴的健康状况。
- 能够正确执行母婴护理的基本操作,如脐带护理、乳房护理、新生儿沐浴等。
- 能够进行母婴沟通,提供心理支持。
3. 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关爱母婴、耐心细致的护理态度。
-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教学内容:一、妊娠期妇女护理1. 妊娠期生理变化2. 妊娠期常见问题及护理3. 妊娠期健康教育二、分娩期妇女护理1. 分娩期生理变化2. 分娩期常见问题及护理3. 分娩期健康教育三、产褥期妇女护理1. 产褥期生理变化2. 产褥期常见问题及护理3. 产褥期健康教育四、新生儿护理1. 新生儿生理特点2. 新生儿常见问题及护理3. 新生儿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母婴护理的重要性。
2. 提问:什么是母婴护理?母婴护理有哪些内容?二、讲授新课1. 妊娠期妇女护理- 讲解妊娠期生理变化,如激素水平、子宫增大等。
- 讲解妊娠期常见问题及护理,如孕期营养、孕期运动等。
- 讲解妊娠期健康教育,如孕期心理调适、孕期疾病预防等。
2. 分娩期妇女护理- 讲解分娩期生理变化,如宫缩、宫口扩张等。
- 讲解分娩期常见问题及护理,如产程观察、分娩镇痛等。
- 讲解分娩期健康教育,如分娩准备、分娩配合等。
3. 产褥期妇女护理- 讲解产褥期生理变化,如子宫复旧、恶露等。
- 讲解产褥期常见问题及护理,如产后出血、产后抑郁等。
- 讲解产褥期健康教育,如产后康复、产后心理调适等。
4. 新生儿护理- 讲解新生儿生理特点,如体温调节、呼吸系统等。
- 讲解新生儿常见问题及护理,如黄疸、脐带护理等。
- 讲解新生儿健康教育,如新生儿沐浴、新生儿抚触等。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对象:中职学校护理专业学生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孕产期保健的基本知识,包括孕期饮食、运动、检查等方面的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孕产妇进行孕期和产后保健,具备初步的医患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孕产妇的关爱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医疗职业价值观。
教学重点:1. 孕产期的基本知识和保健方法。
2. 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孕产期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孕产期常见疾病的预防和处理。
2. 孕产妇的心理保健。
教学准备:1. 教材:孕产妇保健知识相关教材。
2. 教学课件:孕产妇保健知识培训课件。
3. 案例分析:孕产期保健案例。
4. 教学设备:投影仪、白板、多媒体教学软件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孕产期保健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孕产期保健的了解。
二、讲授新课1. 孕期保健a. 孕期饮食:营养均衡,避免生食、生鱼、生肉等,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b. 孕期运动:适量运动,如散步、游泳、瑜伽等,避免剧烈运动和高强度活动。
c. 孕期检查: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型、唐氏筛查等项目。
2. 产前保健a. 预防孕期并发症:遵医嘱服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补充剂,预防孕期缺铁、缺钙等问题。
b. 产前准备:准备好待产包,包括产妇和新生儿的必需品。
3. 产后保健a. 产后访视:产后42天进行产后访视,了解产妇恢复情况。
b. 产褥期保健: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适当运动,促进身体恢复。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孕产期保健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结果。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孕产期保健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孕产期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讲授新课1. 孕产妇心理保健a. 孕期心理调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
孕妇护理服务内容培训概述本培训旨在提供孕妇护理服务内容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帮助参与者全面理解和掌握孕妇护理工作的要点和流程,以便能够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培训内容1. 孕期生理变化:介绍孕妇身体在孕期发生的生理变化,包括激素变化、心血管系统变化、消化系统变化等,并提醒参与者注意相关护理事项。
2. 孕期营养需求:讲解孕妇在孕期所需的营养素和摄入量,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帮助参与者了解合理的饮食搭配和营养补充。
3. 孕期常见不适与护理:介绍孕妇常见的不适症状,如孕吐、头晕、浮肿等,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帮助参与者应对并缓解这些不适。
4. 孕期心理健康:强调孕妇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介绍孕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并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护理方法。
5. 孕妇体位调整与运动:教授适合孕妇的体位调整和适度运动的方法,帮助减轻孕期不适和促进孕妇身体的健康。
6. 孕妇产前检查和保健:详细介绍孕妇产前检查的内容、时间安排和常见的保健措施,帮助参与者理解和正确执行相应的工作。
7. 孕妇危机处理:介绍孕妇可能面临的危机情况,如出血、破水、早产等,以及相应的处理步骤和急救措施,提高参与者的应急处理能力。
培训方法- 讲座教学: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帮助参与者建立起对孕妇护理服务内容的基本认识。
-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参与者了解并解决孕妇护理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 技能培训:通过模拟和实践训练,提升参与者的护理技能和操作水平。
培训目标- 理解孕妇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掌握孕妇护理服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 能够有效应对孕妇护理中的常见问题和危机情况。
- 提供优质的孕妇护理服务,保障孕妇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培训评估通过培训结束后的测试和学员反馈问卷,评估参与者对孕妇护理服务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满意度。
结语本培训将帮助参与者全面提升孕妇护理服务的能力和质量,在为孕妇提供关怀和支持的同时,保障孕妇的健康和幸福。
大家共同努力,共同成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产科护理的基本原则和要点。
- 了解孕期保健、分娩期护理和产后护理的知识。
- 熟悉新生儿护理的基本技能。
2. 技能目标:- 能够进行产科护理操作,如胎心监护、新生儿抚触等。
- 能够正确处理产科常见问题,如妊娠高血压、胎儿宫内窘迫等。
- 能够对产妇和新生儿进行心理护理。
3. 情感目标:- 培养关爱产妇和新生儿的情感。
- 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
- 提高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产科护理概述- 产科护理的定义和任务- 产科护理的原则和要点2. 孕期保健- 孕期保健的重要性- 孕期保健的常规检查项目- 孕期营养和运动指导3. 分娩期护理- 分娩期护理的任务和原则- 分娩期护理的操作技能- 分娩期心理护理4. 产后护理- 产后护理的任务和原则- 产后护理的操作技能- 产后心理护理5. 新生儿护理- 新生儿护理的基本原则- 新生儿护理的操作技能- 新生儿常见问题的处理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产科护理的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病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操作演示法:现场演示产科护理操作技能,让学生观摩学习。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模拟或真实环境中进行产科护理操作练习。
5.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目标。
2. 讲解:系统讲解产科护理的理论知识,如孕期保健、分娩期护理、产后护理等。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病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4. 操作演示:现场演示产科护理操作技能,如胎心监护、新生儿抚触等。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在模拟或真实环境中进行产科护理操作练习。
6. 小组讨论:围绕本次课程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7. 总结: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产科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
妊娠期护理教案讲解新课: 妊娠生理妊娠(Pregnancy)是胚胎(Embryo)和胎儿(Fetus)在母体内生长发育的过程。
卵子受精是妊娠的开始,胎儿及其附属物自母体排出是妊娠的终止。
(一)受精与着床* * * 受精(Fertilization):精子与卵子相结合的过程。
受精卵的发育:包括桑椹期、囊胚期、两胚层期、三胚层期。
着床(Implantation):囊胚侵入到子宫内膜的过程,也称植入。
* 蜕膜的形成:孕卵着床后,子宫内膜发生蜕膜样变,可分为三个部分:底蜕膜、包蜕膜和壁(真)蜕膜。
(二)胎儿发育妊娠4 周末:可辨胚盘与体蒂。
妊娠8 周末:B 超可见早期心脏形成并有搏动。
妊娠12 周末:外生殖器已发育。
妊娠16 周末:胎儿在宫内活动、孕妇自觉胎动感。
妊娠20 周末:临床上可听到胎心音。
妊娠24 周末:皮下脂肪开始沉积。
妊娠28 周末:胎儿娩出后经特殊护理能存活。
具有早产儿的特点。
妊娠32 周末:出生后经一般护理,可以存活。
妊娠36 周末:娩出后同足月儿,可以存活。
妊娠40 周末:娩出后称为足月新生儿。
具有足月新生儿的特点。
[足月胎头结构] 胎头是胎儿身体最大的部分。
足月胎头颜面部小,颅顶部大,颅顶部是由七块扁骨共同组成。
颅缝:矢状缝、额缝、冠状缝、人字缝。
囟门:大囟门由矢状缝、额缝、冠状缝会合而成,呈菱形。
小囟门是由矢状缝、人字缝会合而成,呈三角形。
径线:①枕下前囟经:平均9.5cm;②枕额经:平均11.3cm;③枕颏经:平均13.3cm;④双顶经:平均9.3cm。
(三)胎儿附属物的形成与功能胎儿附属物是指胎儿以外的其他组织,包括胎盘、胎膜、脐带和羊水。
1.胎盘(Placenta)* * * * 胎盘的形成:由底蜕膜、叶状绒毛膜和羊膜共同构成。
胎盘的结构:正常足月胎盘呈盘状,重500—600g 胎盘的血液循环胎盘的功能:气体交换、供给营养、排泄废物、防御功能、合成功能。
2.胎膜(fetal membrane)胎膜是由平滑绒毛膜和羊膜组成。
3.脐带(umbilical cord) 脐带长度、足月胎儿脐带长约30~70cm,平均长50cm。
脐带结构:脐带表面有羊膜覆盖,里面有三根血管,一根脐静脉,二根脐动脉。
4.羊水(amniotic fluid)充满于羊膜腔内的液体称羊水,足月妊娠羊水量平约1000~1500 毫升。
(三)胎儿发育及生理特点教学互动胎盘的功能有哪些,请一位同学口头回答课后小结1 .胎儿附属物是指胎儿以外的其他组织、胎盘、胎膜、脐带、羊水。
2 .胎盘的功能有:气体交换、供给营养、排泄废物、防御功能、合成功能。
[思考题]A1型题1.胎儿附属物不包括A 胎盘B 胎膜C 羊水D 蜕膜E 脐带2.足月妊娠羊水量大约为A 500mlB 1000mlC 2000mlD 2500ml E 3000ml 3.足月妊娠时子宫腔容积大约为A 1000mlB 2000mlC 3000mlD 4000mlE 5000ml 4. 胎盘的功能,错误的是A 供给氧气B 供给营养C 供给血液D 防御功能E 合成功能[参考答案]1.D2.B3.E4.C 名词解释受精受精卵简述胎盘的组成及功能简述羊水的成分及功能植入蜕膜真蜕膜包蜕膜课程名称授课题目妇产科护理学妊娠期妇女的护理授课章节授课学时第五章4 学时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1、掌握早、中、晚期妊娠诊断。
2、掌握妊娠期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
3、掌握妊娠期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4、理解妊娠期护理诊断5、耐心进行孕期宣教,使孕妇心情舒畅,度过妊娠,了解妊娠期母体变化,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和爱心。
重点:1、早、中、晚期期妊娠诊断2、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的概念3、四步触诊的目的4、妊娠期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难点:1、胎方位2、骨盆外测量的方法3、推算预产期教活学动课型:理论课方法:讲授课多媒体教学、电教模型、布娃娃、多媒体、VCD 盘教学资源参考资料挂图模型幻灯软件课件教后学记本次课时间安排合理,重、难点突出,讲述透彻,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学习积极性好,注意力集中,教学效果好。
教学过程时备间注复习旧课:(1)胎儿附属物的组成及功能(2)三层胚胎发育的结局讲解新课:一、妊娠诊断临床上将妊娠全过程分为三个时期,妊娠在12 周之前为早期妊娠;妊娠在13~27 周为中期妊娠;妊期在28 周以后为晚期妊娠。
早期妊娠诊断病史* * *停经(Menopause):月经周期正常且有性生活史的生育年龄妇女,一旦月经过期10 天以上,应首先考虑妊娠。
* 早孕反应(Morning sickness):半数左右妇女,在停经6 周左右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和偏食,称之早孕反应,一般在12 周左右自然消失。
* 尿频:排尿次数增加,子宫增大压迫膀胱而引起。
* 临床表现* 乳房:乳房增大、乳头乳晕着色。
* 子宫增大变软、子宫峡部极软,双合诊时,子宫体与子宫颈似不相连,称黑加氏征(Hegar's sign)。
* 辅助检查:* 妊娠试验:检测孕妇尿中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 超声检查,妊娠5 周时,B 超即可诊断。
* 宫颈粘液检查,只见成行的椭圆体,不见羊齿状结晶。
* 黄体酮试验,每日肌注黄体酮20mg,连用3 天,如停药后7 日仍不来月经,可考虑妊娠。
* 基础体温测定,停经后高温期持续在21 天以上,妊娠可能性很大。
* 中晚期妊娠诊断〔病史〕〔临床表现〕1.子宫的变化子宫增大,宫底升高,测量宫底高度来判断妊娠周数:妊娠周数手测子宫底高度尺测耻上子宫底高度16 周末脐耻之间10cm 20 周末脐下1 横指18cm 24 周末脐上1 横指24cm 28 周末脐上3 横指26cm 32 周末脐与剑突之间29cm 36 周末剑突下2 横指32cm 40 周末脐与剑突之间或略高33cm2.胎动胎儿在宫腔内活动,于妊娠18~20 周孕妇自觉胎动,正常胎动数每小时3~5 次。
3.胎心音妊娠20 周后,临床上可听到胎心音,正常胎心音每分钟120~160 次。
4.胎体妊娠24 周后,在孕妇腹壁分别触到胎体的各个部分。
〔辅助检查〕(1)超声检查。
(2)胎儿心电图。
(三)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1.胎产式胎儿身体纵轴与母体身体纵轴之间的关系。
胎产式分别有纵产式、横产式、斜产式。
2.胎先露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
胎先露分别有头先露、臀先露、肩先露。
头先露分别有枕先露、前囟先露、额先露、面先露;臀先露分别有混合臀先露、单臀先露和足先露。
3.胎方位胎先露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
枕先露以枕骨、面先露以颏骨、臀先露以骶骨、肩先露以肩胛骨为指示点。
依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而有不同的胎位:见P34 页表3-2 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的关系及种类。
二、妊娠期母体变化〔生理变化〕* * 生殖系统的变化子宫:子宫变化最显著,子宫增大变软,子宫大小由非妊娠时7cm×5cm×3cm 增大至妊娠足月时的35cm×22cm×25cm。
宫腔容积由非孕时5ml 增加到足月妊娠时约5000ml,子宫重量由非妊娠时50 克增加到足月妊娠1000 克。
子宫峡部由非妊娠时1cm 长,足月妊娠时形成子宫下段长约8~10cm。
子宫颈着色。
* 卵巢:略增大,一侧卵巢可见妊娠黄体。
妊娠黄体可维持10 周,孕3~4 个月开始萎缩。
* * * * * 输卵管:妊娠期伸长变粗。
阴道:阴道粘膜着色、增厚,组织变松软,伸展性增加。
乳房乳房增大、乳头乳晕着色,乳晕上皮脂腺肥大形成蒙氏结节。
循环及血液系统心脏:心率每分钟增加约10~15 次,心脏容量约增加10%,心搏出量增加30%。
(2)血液:血容量逐渐,至妊娠32~34 周达高峰,约增加35%,血浆增加多于红C 增加,出现生理性贫血,白细胞增加可达10×109/L 以上,凝血因子增加,血沉加快。
* * * 泌尿系统由于孕妇及胎儿代谢产物增多,肾脏负担加重。
呼吸系统孕妇呼吸以胸式为主,每分钟不超过20 次。
消化系统妊娠早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早孕反应,孕12 周左右自然消失。
肠蠕动减弱,易便秘。
* * 内分泌系统各种内分泌腺均有体积增大或功能增强。
其他体重增加、皮肤色素沉着、矿物质缺乏。
〔心理社会变化〕* * * * * 惊讶和震惊矛盾心理接受情绪波动内省三、孕期检查及护理产前检查的目的是为了明确母体和胎儿的身体健康状况,及早发现并治疗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及时纠正胎位异常,及早发现胎儿发育异常。
产前检查的时间从确诊早孕开始,分别于妊娠20、24、28、32、36、37、38、39、40 周共检查9 次。
(一)病史1.年龄年龄过小,年龄过大>35 岁初孕妇容易发生分娩困难。
2.职业孕妇应避开理化因素的影响。
3.过去史重要脏器有无疾病及手术史。
4.孕产史了解孕次、产次及分娩的情况。
5.本次妊娠过程,有无早孕反应、阴道流血、头痛心悸、下肢浮肿等情况。
6.推算预产期(EDC)推算预产期(EDC),问清末次月经(LMP)。
计算方法:末次月经第1 日起,月份加9 或减3,日期加7,即为预产期。
如为阴历,月份加9,或减3,日期加15,即为预产期。
7.家族史家族中有无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
8.丈夫健康状况了解孕妇的丈夫有无烟酒嗜好及遗传性疾病。
(二)身体评估1.全身检查观察发育、营养、精神状态,注意步态及身高,身材矮小(<140cm)者常伴有骨盆狭窄。
检查心肺有无异常,测量血压和体重,孕妇正常时血压不应超过140/90mmHg,或与基础压相比不应超过30/15mmHg,超过者属于病理状态。
妊娠晚期体重增长每周不应超过500 克,超过者应注意水肿。
2.产科检查(1)腹部检查:①视诊:注意腹形大小,腹部有无妊娠纹,瘢痕和水肿;②触诊:常用四步触诊法检查子宫大小,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以及胎头是否衔接。
第一步手法的目的:了解宫底高度及判断宫底部的胎儿部分。
第二步手法的目的:分辨胎背与胎肢在母体位置。
第三步手法的目的:断定先露是头还是臀,是否衔接。
第四步手法的目的:确定先露入盆的程度。
(四步触诊的方法实验课讲解)③听诊:胎心音在靠近胎背侧上方的孕妇腹壁上听得最清楚。
枕先露时,胎心在脐下左、右侧;臀先露时,胎心在脐上左右侧;肩先露时,胎心在靠近脐部下方听得最清楚。
(2)骨盆测量:分为外测量和内测量两种。
骨盆外测量:①髂棘间径:两侧髂前上棘外缘间的距离,正常值为23~26cm;②髂嵴间径,两侧髂嵴外缘间最宽的距离,正常值为25~28cm;③骶耻外径,第五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为18~20cm;④坐骨结节间径,两坐骨结节内缘间的距离,正常值为8.5~9.5cm。
骨盆外测量有狭窄者,应进一步做骨盆内测量:①骶耻内径(对角径)骶岬上缘中点至耻骨联合下缘间的距离,正常值为12.5~13cm;②坐骨棘间径,两坐骨棘间距离,正常值为10cm;③坐骨切迹宽度,即骶棘韧带的宽度,为坐骨棘与骶骨下部间距离,正常能容纳3 横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