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RIZ理论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06.18 KB
- 文档页数:5
TRIZ理论在企业管理创新中的应用问题研究TRIZ(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理论是由俄罗斯工程师居里奇·阿尔图谢夫基于对数百万个发明专利的分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解决问题和创新的方法论。
TRIZ 理论主要基于两个核心思想:矛盾和创新原则。
它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方法来识别并解决问题,从而促进企业管理的创新。
TRIZ理论在真正理解并掌握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培训。
TRIZ理论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模型或方法,而是一种全面的系统性理论,涵盖了对大量发明专利的分析和总结。
企业管理者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学习并理解TRIZ理论,同时还需要进行培训以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TRIZ理论在应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具体问题的复杂性。
尽管TRIZ理论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可能会面临更为复杂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组织结构、人员管理、市场竞争等。
TRIZ理论在这种复杂性情境下的应用可能需要更多的创造性思维和灵活性。
TRIZ理论在跨文化环境中的应用问题也值得关注。
TRIZ理论是基于苏联工程师对发明专利的分析而发展起来的,其应用初衷是基于苏联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在跨文化环境中,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可能对TRIZ理论的应用产生一定影响。
在将TRIZ理论应用于企业管理创新时,需要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问题有所了解,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适应。
TRIZ理论在应用过程中还可能遭遇到组织内部的抵制和障碍。
由于TRIZ理论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它可能与现有的组织文化和习惯性思维方式存在冲突。
一些企业管理者可能对TRIZ理论持怀疑态度,并对其应用产生抵制。
企业内部还可能存在相关资源和支持的缺乏,这也会对TRIZ理论的应用产生一定的影响。
尽管TRIZ理论在企业管理创新中具有巨大潜力,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进一步研究和探索TRIZ理论的应用问题,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推动企业管理创新的发展。
基于TRIZ的质量管理创新研究引言:质量管理在现代商业环境中显得至关重要。
随着全球市场的竞争与消费者要求的提升,企业必须不断寻求质量管理的创新。
本文将探讨如何基于TRIZ (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方法来进行质量管理的创新研究。
1. TRIZ简介TRIZ是一种创新方法,意为“发明问题的理论”。
它是由前苏联工程师格利戈里·别列斯托夫(Genrich Altshuller)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
TRIZ通过分析现有的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案,形成了一套解决问题的原则和模式。
2. TRIZ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质量管理旨在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降低缺陷率并提高客户满意度。
TRIZ 方法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帮助质量管理的创新研究。
2.1 创新思维方式TRIZ倡导从宏观的、系统性的角度看待问题,并通过分析矛盾来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
质量管理者可以通过应用TRIZ方法,培养创新思维,以提高质量管理的效果。
2.2 解决质量管理矛盾TRIZ方法鼓励寻找和解决问题中的矛盾。
在质量管理中,常见的矛盾包括成本与质量、效率与可靠性等。
通过运用TRIZ方法,质量管理者可以找到更好的平衡点,以实现质量管理的创新。
2.3 创新质量管理工具TRIZ方法提供了一些用于创新质量管理工具的思维模式,例如四象限分析和矛盾矩阵等。
质量管理者可以基于这些工具,发现质量管理的潜在问题和改进机会,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3. TRIZ在质量管理创新研究中的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说明TRIZ在质量管理创新研究中的应用,以下是一个案例分析。
一个电子产品制造公司面临着一个质量问题:客户抱怨其产品缺乏稳定性。
通过TRIZ方法,质量管理团队确定了一个核心矛盾:如何在提供更高性能的同时,保持产品的稳定性。
通过使用TRIZ的矛盾矩阵,质量管理团队确定了更高维度的解决方案。
他们决定在产品设计中引入一种新的稳定性增强技术,同时提高产品的性能。
TRIZ理论及其在产品创新中的应用一、TRIZ概述TRIZ(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是苏联工程师根据揭示与发明创造相关的普遍规律所创立的一种创新方法,它强调创新的目标是解决矛盾。
TRIZ方法包括多种工具和技术,例如创新原则、実体模型、矛盾矩阵等。
二、TRIZ的基本原理1. 矛盾理论:一个系统或产品有一个或多个目标,同时也有一个或多个矛盾。
如果通过解决矛盾来达到目标,就可以实现创新。
2. 创新原则:TRIZ提供了40条创新原则,可以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帮助寻找解决方案。
例如,利用资源的多功能性(原则4)、实现局部负反馈(原则15)、在微小的变化中寻找解决方案(原则17)等。
3. 実体模型:TRIZ将各种物体抽象出来,形成基本的物理实体模型,例如突出重点、局部移位模型等。
将问题抽象到实体模型,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问题的本质。
三、TRIZ在产品创新中的应用1. 产品设计:TRIZ可以帮助产品设计师在解决矛盾时快速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通过使用创新原则、実体模型等工具,可以找到创新的理念,开拓设计思路。
2. 产品改进:TRIZ可以帮助企业解决产品中存在的矛盾。
例如,针对能源消耗大的问题,可以利用资源多功能原则,将一部分能源转移到其他地方使用,降低能源使用成本。
3. 产品优化:TRIZ可以帮助企业优化产品的功能和性能。
例如,通过利用局部移位原则,可以使产品更加灵活、更具可定制性。
4. 产品创新:TRIZ可以帮助企业创新并巩固自己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
通过应用创新原则,可以提高产品的独特性和竞争优势。
例如,应用“从矛盾中诞生”原则,可以发现一些市场需求中存在的矛盾,为创新提供更好的思路。
四、TRIZ在企业中的应用案例1. 惠普公司:惠普公司应用TRIZ中的基本原则,通过创新设计不同的产品,使其在市场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惠普手机的外观设计采用“弯曲”的方式,得到了消费者的好评。
TRIZ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TRIZ理论是一种以系统性思维为基础的创新方法论,它来源于苏联、发展于俄罗斯、已经流传至全球,在企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TRIZ理论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创新方式。
本文将从传统创新方式与TRIZ理论的差异、TRIZ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场景以及TRIZ理论在企业创新中的优势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传统的创新方式主要依赖于创造力和经验,即凭借个人的想象力、直觉、经验、摸索,来寻求新的解决方案。
这种方式存在着主观性强、所得结果不确定、问题解决较慢等缺点。
而TRIZ理论则是一种基于规律性思维的创新方式,它认为创新不是靠主观的头脑风暴,而是为了解决现有问题而去探索问题本身,亦即是基于问题本身而不是基于人的主观感受进行思考,通过对大量问题的分析和总结,提炼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和原则,为创新提供结构性的指导和思路。
TRIZ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场景非常之多。
从产品开发来看,TRIZ理论具有快速寻找创新解决方案、降低开发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的优势。
在有限的时间内,设计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快速找到操作工具,并在此基础上发掘更广的解决方案。
从质量管理来看,TRIZ理论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通过发掘问题背后的原因,预见潜在质量问题,并及时对其进行控制。
从工艺改进来看,TRIZ理论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总之,TRIZ理论的适应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可以应用于产品设计、工艺改进、质量控制等多个层面,还可以应用于日常管理等领域。
TRIZ理论在企业创新中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其“颠覆式创新”和“解决性创新”两个方面。
首先,TRIZ理论奉行的“颠覆式创新”思路,即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剖析,从而对传统的解决方案进行“颠覆”,以达到更加高效的解决问题的目的。
这种思路在企业创新中的体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能够推动企业不断寻求新的方法和模式,使企业结构和经营模式越来越现代化和科学化;二是能够快速发现潜在市场需求,且能够为企业的技术和产品与竞争对手保持差异化。
基于TRIZ的产品创新设计研究及软件开发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产品创新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如何通过创新设计开发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已成为各行业企业的共同问题。
TRIZ (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是一种系统的创新方法,能够帮助企业在产品创新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创新的效率和质量。
基于TRIZ的产品创新设计研究及软件开发成为了研究热点。
基于TRIZ的产品创新设计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TRIZ提供了一种系统的创新方法论,能够帮助企业在产品创新过程中迅速发现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法。
TRIZ提供了丰富的创新工具和技术,如矛盾矩阵、39个发明原则等,能够帮助企业团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和提高。
TRIZ还提供了一系列的案例和实践经验,能够帮助企业在产品创新过程中参考和借鉴。
基于TRIZ的产品创新设计软件开发是将TRIZ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发出能够辅助企业进行产品创新设计的软件系统。
该软件系统能够帮助用户快速梳理和分析问题,选取合适的创新方法和工具,并提供实时的反馈和指导。
该软件系统还能够将TRIZ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系统化整理和归纳,方便用户在创新过程中查阅和应用。
在基于TRIZ的产品创新设计研究和软件开发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需要对TRIZ的基本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和理解,包括矛盾理论、发明原则等。
需要对不同行业和领域的产品创新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取共性和特殊性,为软件开发提供依据。
需要将TRIZ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开发出能够满足企业需求的软件系统,并进行实际应用和验证。
基于TRIZ的产品创新设计研究及软件开发能够帮助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是当前各行业企业追求的目标。
随着TRIZ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基于TRIZ的产品创新设计研究和软件开发将更加成熟和普及。
科技创新方法(TRIZ)在企业的应用【摘要】科技创新方法(TRIZ)在企业的应用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从引言部分介绍了TRIZ在企业中的重要性、概念和原理以及应用范围。
接着,正文部分详细探讨了TRIZ在产品设计、流程优化、问题解决、创新管理和工程领域的具体应用。
在文章分析了TRIZ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企业创新的推动作用,以及在企业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本文,读者可以深入了解TRIZ在企业应用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效果,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启示。
TRIZ的强大方法论为企业创新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其不断发展和改进将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成功。
【关键词】TRIZ、科技创新、企业、产品设计、流程优化、问题解决、创新管理、工程领域、未来发展方向、创新推动作用、挑战、机遇。
1. 引言1.1 TRIZ在企业的重要性TRIZ强调系统性思维和创新原则,帮助企业发现和利用隐藏在问题背后的创新机会。
通过TRIZ的方法,企业可以更深入地分析问题的本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这种系统性的思维方式有助于企业在面对复杂和多变的市场环境时,更好地把握机遇和挑战,实现持续创新和发展。
TRIZ可以帮助企业有效优化流程和提高效率。
通过应用TRIZ的原理和工具,企业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并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从而实现流程的精益化和提高生产效率。
这对企业来说意味着更高的竞争力和更快的市场响应能力,从而在市场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TRIZ在企业中的应用至关重要,可以帮助企业应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和问题,提升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持续发展和竞争优势。
随着企业对创新的需求不断增加,TRIZ的重要性也将日益凸显,成为企业实现持续成功的重要利器。
1.2 TRIZ的概念和原理TRIZ(技术发展的理论和发明创造的理论)是一种系统性的创新方法,其核心思想是通过系统性的思考和分析,找到问题的根源并提出创新解决方案。
TRIZ的概念源自苏联工程师阿尔波·阿尔波诺维奇·沃津格拉德在提出的发明创造理论,后来由麦克西姆·凯因大力推广。
第26卷 第7期2010年 7月 自然辩证法研究St 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 ure Vol.26,No.7J ul.,2010文章编号:1000-8934(2010)07-0089-05基于TRIZ 理论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谷斌1 欧阳玉湘1 梁雪梅2(1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2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广州510006) 摘要:在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是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独特商业模式才得以发展壮大。
文章分析了商业模式创新的维度与动因,并提出了运用TRIZ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标准程序解决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观点,为加速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变革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商业模式;TRIZ 理论;创新中图分类号:G305 文献标志码:A收稿日期:2010-02-28基金项目:广东省创新方法重点行动计划(编号:2009IM021100)作者简介:谷斌(1970—),湖北人,副教授,管理学博士学位,华南理工大学教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信息管理、创新管理。
欧阳玉湘(1990—),女,河南人,华南理工大学学生,研究方向:电子商务。
梁雪梅(1975—),女,辽宁人,广东生产力促进中心,研究方向:技术创新。
1 商业模式创新的维度与动因111 商业模式的定义及构成维度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有人提出了商业模式的概念,但直到40年后才趋于流行。
大量的商业调查显示,企业一旦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商业模式,必然能在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更好地立足。
由此,商业模式创新作为管理学领域的一个前沿的研究热点,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11111 商业模式的定义商业模式,是对一个组织如何行使其功能的描述,包含了大量的商业元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显示一个公司的价值所在。
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商业模式具有多种不同的理解,但简言之,商业模式就是关于“做什么”,“如何做”,以及“怎样赚钱”的问题。
Paul Timmers 等早期研究者认为,商业模式是用以表示产品、服务与信息流的架构,包含了各个商业参与者及其角色、各个商业参与者潜在利益以及获利来源的描述。
Weill 和Vitale 在Paul Timmers 研究的基础上,考虑了市场参与者的地位,进一步提出:商业模式是对公司的顾客、供应商等相关利益者的角色与关系的描述。
咨询师Mitchell 和Coles 对商业模式定义为“7W ”,即:一个组织在何时(when )、何地(where )、为何(why )、如何(how )和多大程度(how much )地为谁(who )提供怎样(what )的产品和服务,并开发内部资源以达到最高理想度的组合。
虽然关于商业模式的定义有很多,但目前最为管理学界所接受的是Osterwalder ,Pigneur 和Tucci 在2005年发表的《厘清商业模式:这个概念的起源、现状和未来》(Clarifying Business Model :Origin ,Present and Fut ure of t he Concept )一文中提出的定义:“商业模式是一种包含了一系列要素及其关系的概念性工具,用以阐明某个特定实体的商业逻辑。
它描述了公司所能为客户提供的价值以及公司的内部结构、合作伙伴网络和关系资本等用以实现(创造、营销和交付)这一价值并产生可持续、可盈利性收入的要素。
”同时,Osterwalder 提出了价值主张、消费者目标群体、分销渠道、客户关系、价值配置、核心能力、合作伙伴网络、成本结构和收入模型等九大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
11112 商业模式的构成维度结合Osterwalder 等人提出的商业模式定义及九大构成要素,本文将其梳理为商业模式的三大构成维度(见图1):(1)客户价值:即客户从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中得到的需求满足以及企业从客户的购买中所实现的企业收益,包含价值主张、消费者目标群体、分销渠道以及客户关系等四大要素。
其中,价值主张是指企业通过其产品和服务所能向消费者提供的价值;消98图1 商业模式维度及构成要素费者目标群体是企业提供价值所面对的客户群体;分销渠道是指当企业产品或服务从生产者向最终消费者移动时,直接或间接转移所有权所经过的途径;客户关系则描述了企业主动在自己和客户之间确立某种联系的类型。
(2)企业资源和能力:即支持客户价值主张和盈利模式的具体经营模式,包含价值配置、核心能力和合作伙伴网络等三大要素。
其中,价值配置描述了为客户创造价值所必需的资源和活动的配置;核心能力体现了企业在执行其商业模式时所需的能力和资质;合作伙伴网络则是指企业之间为有效地提供价值并实现商业化而形成的合作关系网络。
(3)盈利模式:盈利模式指按照利益相关者划分的企业的收入结构、成本结构以及相应的目标利润,涵盖成本结构和收入模型两大要素。
其中,成本结构指产品成本中各项成本所占总成本的比例;收入模式则描述了公司通过各种收入流获利的方式。
112 企业商业模式变革的动因随着21世纪信息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商业模式正遭受着史无前例的严峻挑战,这就要求企业不断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以适应经营环境的深刻变化。
企业只有以商业模式的创新满足经营环境的变化,才可能做到始终盈利。
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力很多,最重要的是以下三点:(1)技术推动在行业技术更新换代日新月异的情况下,不同企业间产品、服务同质化和标准化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企业只有着眼于向客户提供同类竞争产品难以模仿的价值,提升顾客的切换成本,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客户的忠诚度,确保已有的市场的蛋糕不被竞争对手所抢占。
因此,技术的进步是推动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力量。
(2)需求拉动然而,有些产品根本就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含量,于是企业需要提供能满足客户需求的新产品或新服务。
Magretta认为,所有的商业模式创新都是对存在于现有业务中的价值链的改变。
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可能始于设计一种新产品或新服务,以满足一项未能或未能完好满足的需求。
德勤咨询公司在对15家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进行研究后发现,推动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动力并不是大家通常认为的技术、法规和社会经济变化,而是企业对消费者被忽视或未得到满足的需求所进行的尝试,比如,去哪儿网站为迎合大众省钱的需求对各大网站票价信息进行了比较与推荐,戴尔的成功则在于选择了根据顾客的个性化需求进行不同装配类型的商业模式。
(3)竞争驱动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对于业内成功企业的竞相模仿,势必会出现企业“趋同”现象:生产类似的产品,争夺相同的消费者,使用单一的价格战营销手段等等。
原来运作良好的商业模式风光不再,顾客不断流失,盈利能力急剧下降,对商业模式进行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许多企业正是摒弃了行业常用的商业模式,改变了当中的某些关键要素或者环节,甚至彻底地再造商业模式,以差异化理念赢取超额利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 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核心思想及标准程序 TRIZ即“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其拼写是由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俄语含义的单词首字母组成,在欧美国家也可缩写为TIPS。
TRIZ是前苏联发明家根里奇・阿奇舒勒(Genrikh Saulovich Alt shuller)所提出的,他从1946年开始领导数十家研究机构、大学、企业组成了TRIZ的研究团体,通过对世界高水平发明专利(累计250万件)的几十年分析研究,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和系统论思想,综合多个学科领域的原理、法则,提出了有关发明问题的基本理论,形成了TRIZ理论体系。
其主要目的是研究人类进行发明创造、解决技术难题过程中所遵循的科学原理和法则。
并将之归纳总结,形成能指导实际新产品开发的理论方法体系。
运用这一理论,可大大加快人们创造发明的进程而且能得到高质量的创新产品。
211 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核心思想TRIZ理论的组成体系极为庞杂,包括40个发明原理、76个标准解、八大技术系统进化趋势、阿奇舒勒矛盾矩阵以及ARIZ等重要原理和方法。
对于09自然辩证法研究 第26卷 第7期TRIZ 理论的精髓,Toru Nakagawa 根据多年的分析,舍弃TRIZ 理论中纯粹经过经验归纳总结而成的参数、模型等具体内容,进行了如下解释:“技术系统是在几乎不引入外部资源的条件下,通过克服冲突的方式朝着提高理想度的方向实现其进化的。
对于创造性问题的解决,TRIZ 提供了一种辩证的思考方式,即:将问题当作一个系统加以理解,首先设想其理想解,然后设法解决相关矛盾。
”Toru Nakagawa 的解释明确指出了TRIZ 的三大核心概念,即:资源、矛盾和理想度。
从该解释我们不难看出,TRIZ 理论的精髓在于它建立了一个独特的思想体系,提出了以矛盾解决为核心,通过对自身资源的利用过渡到理想度方向的创新观。
212 TRIZ 理论运用的标准程序根据Toru Nakagawa 对TRIZ 理论精髓的解释,可以进一步得出运用其解决创新问题的标准程序(如图2所示):首先提出一个待解决的问题,然后找出存在的矛盾,将其抽象转化,确定出该问题的模型,进而通过TRIZ 工具查找相关解决方案模型的实例,最后运用类比等方法来确定最终的解决方案。
简单来说,即为:找出我们遇到的具体问题→转换成TRIZ 标准问题→运用通用的TRIZ 方法→找出适合自身的解决方案。
图2 TRIZ 理论运用的标准程序在解决商务模式创新的实际问题中,我们将以上程序简化为三大模块,即:提出问题、标准化问题和筛选最优方案。
(1)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往往是首要但也是最难的一环,因为这一过程涉及较多不可控的因素:首先,本行业通用的词语在其它行业并不一定具有同样的意义,模糊的术语很难描述问题的具体情况;其次,企业在现有运作稳定的商业模式下往往很难找到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运用一些现有的技术(如数据挖掘技术、决策支持系统DSS 等)帮助企业的决策层确定问题,最重要的是确定产生问题的基本矛盾,进而根据从不同角度考虑的理想结果确定解决问题的侧重点(例如,可以选取消费者、制造商、供应商或是其他相关群体的利益最大化作为出发点),最大限度取得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突破。
(2)标准化问题在提出问题之后,需要选择一种工具把其转换为TRIZ 标准问题。
基于TRIZ 庞大的理论体系,将有多种工具可以选择,例如:功能分析、问题界定、最终的理想性结果、界定冲突区间、40个解决发明问题的原则、矛盾矩阵、分离原则、演变趋势以及76个标准的解决方案等。
这些工具的使用并不拘泥于纯技术领域范畴,能使创新走出极少数发明原则和战略的限制,开始贯穿于各行业泛化的创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