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卫生院重性精神疾病 培训讲稿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重性精神病业务培训-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重性精神病业务培训通知为提高玉溪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体医务人员、村卫生室及社区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和掌握重性精神病知识。
我中心将组织一次业务培训,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时间:2015年3月7日18:00-20:00地点:玉溪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七楼会议室培训内容:重性精神病相关知识授课人:马主任参加人员:玉溪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体医务人员、村卫生室及社区服务站负责人。
玉溪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0一五年三月五日重性精神病业务培训总结我中心根据《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的要求,结合上级部署,组织我辖区乡村医生进行集体培训,具体培训情况,现总结如下:一、培训基本情况鉴于乡村医生是农村一线的医疗卫生工作者,群体特殊、责任重大,在培训内容上,我院精心安排,结合培训内容组织相关工作人员有针对的对乡医进行培训。
主要内容为:重性精神病人筛查方案,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重性精神疾病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在培训期间,各村乡村医生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严格遵守培训班纪律,认真学习培训班的课程内容,考勤率每次都在95%以上。
培训班期间,大家就不懂的知识争相提问,现场学习气氛十分活跃。
二、培训的初步成效1、进一步增强了乡村医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培训,广大学员纷纷表示认识到了做好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2、提高了乡村医生的业务水平。
培训内容都是乡村医生最急需的、最实用的,参加培训的广大学员普遍感到收获很大。
玉溪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5年3月7日重性精神病培训资料一、服务对象辖区内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重性精神疾病是指以精神分裂症为代表的,临床表现有幻觉、妄想、严重思维障碍、行为紊乱等精神病性症状,且患者社会生活能力严重受损的一组精神疾病。
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障碍等。
培训讲义重性精神病知识精神疾病的预防,全球神经精神疾病患者4.5亿,占全球疾病负担的11%;前10位造成功能残缺的疾病中,5个属于精神疾病。
我国精神疾病目前约1600万人,癫痫600万人,神经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首位,约占疾病总负担的20%。
受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影响的17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约3000万人。
根据WHO推算,我国神经精神疾病负担到2020年将上升到疾病总负担的1/4。
因此加强精神疾病的预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
精神疾病的预防,消除或减少病因或致病因素,防止或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
一级预防为病因学预防,在于预防危险因素,是在发病前采取预防措施。
一级预防的主要内容包括:⑴增进精神健康的保健工作:大力宣传重视精神健康、保持情绪稳定的重要意义,把预防、保健、诊疗、护理、康复、健康教育融为社区医护工作的一体。
目的在于提高服务对象自我精神健康的保健水平,开展社会、心理及环境精神卫生工作,注意营养及科学的生活方式等。
⑵特殊防护和预防工作:开展疾病监测、预防接种,减少因心理因素致成的疾病,消除精神疾病,减少致病因素,提高个体及家庭成员的适应能力,保护高危人群。
⑶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注意心理卫生教育,培养个体的应变及适应能力,加强各生理阶段的精神卫生指导;开展各年龄阶段的精神卫生、心理咨询门诊,如家庭咨询、青春期少年心理咨询、高危儿童咨询、婚姻咨询、父母咨询,为某些教育者、某些社会方案制订者开设咨询等。
精神疾病的预防为了完善精神疾病的一级预防,我国提出了有关一级预防的目标,其主要项目有:2005年,普通人群心理障碍健康预防知识知晓率达到30%,2010年达到50%;2005年,在校学生心理保健知识知晓率达到40%,2010年60%;2005年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员和照料者对老年性痴呆、抑郁等精神疾病的常见症状和预防知识知晓率达到30%,2010年50%。
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争取良好预后,预防复发。
乡镇卫生院重性精神疾病培训讲稿第一篇:乡镇卫生院重性精神疾病培训讲稿西河乡卫生院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项目培训讲稿一、项目目标:对本乡辖区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服务。
二、服务对象:辖区内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是指以精神分裂症为代表的,临床表现有幻觉、妄想、严重思维障碍、行为紊乱等精神病性症状,且患者社会生活能力严重受损的一组精神疾病。
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向障碍等。
三.服务内容:1.培训:按照县卫生局项目实施方案和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做好人员培训。
制定培训工作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乡村两级精神病防治专业人员、患者家属和民警等相关人员培训,提高专业人员技术水平和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
培训内容主要是项目管理、规范化治疗、个案管理、计算机数据管理与质量控制、患者家属护理教育、民警和村委会人员相关知识与技能。
2.信息收集:接受过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相关培训的专(兼)职人员对辖区人口进行调查,收集在医疗机构进行明确诊断的重性精神病患者信息,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双向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障碍等患病人群,并做初步筛查工作。
收集没有明确重性精神病诊断,但有危险性倾向的人员信息,再建议其立即到专业机构诊断治疗的同时,上报我院。
3.收集确诊病例资料:每季度统计在档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病例信息,汇总后上报县疾控中心。
4.病情评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在纳入管理的时候,由上级专业医疗机构进行一次全面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症状和躯体疾病,为符合诊断的患者建立健康档案。
建档登记的内容包括患者及监护人姓名和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患者精神疾病家族史、初次发病时间、既往诊断和治疗情况、既往主要症状、生活和劳动能力、目前症状、服药依从性、自知力、社会功能情况、康复措施、总体评价及后续治疗康复意见等。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严重精神障碍的防治工作。
在此,我代表全体工作人员,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严重精神障碍防治工作的领导和同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人数逐年上升,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为提高严重精神障碍的防治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在此背景下,我们举办此次严重精神障碍培训,旨在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对严重精神障碍的识别、诊断、治疗和康复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一、严重精神障碍的现状及挑战1. 严重精神障碍的定义严重精神障碍是指一组具有慢性、进行性、反复发作特点的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焦虑障碍、物质依赖等。
这些疾病对患者及其家庭、社会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 严重精神障碍的现状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5亿人患有精神障碍,其中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约1亿。
我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人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目前我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约有1600万人。
3. 严重精神障碍面临的挑战(1)公众认知度低:由于缺乏对严重精神障碍的了解,很多人对这类疾病存在误解和歧视,导致患者难以得到及时的治疗和关爱。
(2)医疗资源不足: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对严重精神障碍的识别、诊断、治疗和康复能力不足,导致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3)康复服务不到位:康复服务是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尚不完善,康复资源匮乏。
二、严重精神障碍的防治策略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认知(1)普及严重精神障碍知识: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渠道,普及严重精神障碍的基本知识,提高公众认知度。
(2)消除歧视,关爱患者:倡导全社会关爱精神障碍患者,消除歧视,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康复环境。
2. 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1)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培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对严重精神障碍的识别、诊断、治疗和康复能力。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严重精神障碍的相关问题。
近年来,我国精神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数量不断增加,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为了提高我们对严重精神障碍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切实保障患者权益,今天我们举办这次培训。
在此,我代表主办方,向各位领导、专家和同仁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一、严重精神障碍概述严重精神障碍,又称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重度抑郁症等,是一组病因复杂、症状多样、病程迁延、预后不良的精神疾病。
这些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负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4.5亿人患有精神疾病,其中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占一半以上。
二、严重精神障碍的危害1. 对患者的影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常伴有幻觉、妄想、情感波动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同时,患者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2. 对家庭的影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庭往往面临着经济负担、心理压力、家庭关系紧张等问题。
患者家属在照顾患者的过程中,也容易产生心理疲劳和焦虑。
3. 对社会的影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功能受损,难以适应社会生活。
此外,患者可能因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对社会秩序造成威胁。
三、严重精神障碍的防治策略1. 加强宣传教育:普及严重精神障碍的防治知识,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 提高诊断水平:加强精神科医生队伍建设,提高诊断准确率。
3. 强化治疗:针对不同类型的严重精神障碍,采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康复训练等多种治疗方法。
4. 社会支持:加强患者家属的关爱和支持,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5. 社会干预:加强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提高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水平。
四、培训内容与目标本次培训旨在提高大家对严重精神障碍的认识,掌握相关防治知识,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具体内容包括:1. 严重精神障碍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西河乡卫生院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项目培训讲稿
一、项目目标:
对本乡辖区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服务。
二、服务对象:
辖区内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是指以精神分裂症为代表的,临床表现有幻觉、妄想、严重思维障碍、行为紊乱等精神病性症状,且患者社会生活能力严重受损的一组精神疾病。
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向障碍等。
三.服务内容:
1.培训:按照县卫生局项目实施方案和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做好人员培训。
制定培训工作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乡村两级精神病防治专业人员、患者家属和民警等相关人员培训,提高专业人员技术水平和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
培训内容主要是项目管理、规范化治疗、个案管理、计算机数据管理与质量控制、患者家属护理教育、民警和村委会人员相关知识与技能。
2.信息收集:接受过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相关培训的专(兼)职人员对辖区人口进行调查,收集在医疗机构进行明确诊断的重性精神病患者信息,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双向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障碍等患病人群,并做初步筛查工作。
收集没有明确重性精神病诊断,但有危险性倾向的人员信息,再建议其立即到专业机构诊断治疗的同时,上报我院。
3.收集确诊病例资料:每季度统计在档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病例信息,汇总后上报县疾控中心。
4.病情评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在纳入管理的时候,由上级专业医疗机构进行一次全面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症状和躯体疾病,为符合诊断的患者建立健康档案。
建档登记的内容包括患者及监护人姓名和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患者精神疾病家族史、初次发病时间、既往诊断和治疗情况、既往主要症状、生活和劳动能力、目前症状、服药依从性、自知力、社会功能情况、康复措施、总体评价及后续治疗康复意见等。
5.定期随访:对于纳入管理的患者,每年至少进行4次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精神卫生、用药和家庭护理理念等方面的信息,督导患者服药,防止复发,及时发现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征兆,给予相应处置或转诊,并进行危机干预。
对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在现用药基础上按规定剂量范围进行调整,必要时与原主管医生联系或转诊至上级医院;对伴有躯体症状恶化或药物不良反应,应将患者转至上级专业医院。
6.患者报告:村卫生室以及村委会发现有危及他人生命安全或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和形象行为者为疑似精神疾病患者时,应立即拨打“110”向公安机关报警,由公安机关执行公务的人员送往就近或者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明确诊断。
7.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加强宣传,鼓励和帮助患者进行生活功能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参与社会活动,接受职业训练。
与病人家属进
行交流,发放精神病科普宣传资料,讲解精神病人护理知识,消除社会对精神疾病的歧视和误解。
8.技术指导:接受上级专业技术指导组织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的技术指导。
四、督导与评估
1.督导内容
管理督导主要内容包括:实施方案、质量控制方案、督导方案及督导记录、工作进度、完成质量和总结报告。
技术督导主要内容包括: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登记、随访及个案管理记录等。
2.考核评估
我院每半年进行1次督导检查,每年进行1次综合考评,并将年度总结、考核结果形成书面报告上报县卫生局。
3.奖惩措施
对于完成工作量和工作效果的单位予以鼓励,未按要求完成工作量及工作效果的单位要追究相关责任,并限期完成任务。
二〇一〇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