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喂饭,大有讲究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导语】幼⼉⽂明礼仪——⽤餐篇您知道有哪些吗,快来和⽆忧考⼀起来看看吧,欢迎阅读! ⼀、⽤餐礼仪的四个阶段 1、餐前礼仪 教育幼⼉在餐前做好准备⼯作,⽐如帮助家长摆放桌椅、餐前洗⼿、摆放碗筷等。
2、使⽤餐具礼仪 教育幼⼉学会正确地使⽤餐具,⽐如使⽤筷⼦、勺⼦等。
3、就餐时的礼仪 教育幼⼉不挑⾷、不抢⾷、进餐不说话、不浪费、细嚼慢咽等。
4、餐后礼仪 教育幼⼉吃完饭后帮助家长收拾碗筷、饭后擦嘴、漱⼝等。
⼆、⽤餐时的注意事项 1.长辈先坐,表达敬意;细嚼慢咽,不出声响;营养均衡,浪费可惜。
2.我们在与长辈⼀起⽤餐时,应等长辈⼊座后,才可以⼊座。
坐下后安静地等待⽤餐。
如果桌上有⼩伙伴⼀同⽤餐,在桌上不能嬉戏、喧闹。
3.就餐时细嚼慢咽,嘴⾥不能发出声响,餐具要轻拿轻放,摆放整齐。
4.不专挑⾃⼰喜欢的菜吃,也不能在菜中乱翻乱拣,合理饮⾷,不偏⾷、不挑⾷。
5.不乱倒饭菜,不乱扔⾷物。
⽤餐时不将饭菜掉在桌上,将碗中饭菜吃⼲净,不浪费。
6.饭前不吃零⾷、喝饮料。
7.⽤餐时保持轻松、愉快的⽓氛。
在吃饭时绝对不可以看卡通⽚,如果孩⼦哭闹,就⼲脆不要开电视。
8.爸爸妈妈吃饭时给孩⼦做⽰范,不要轻易在孩⼦⾯前评价⾷物,尤其是发出不好吃的暗号,家长应该在吃饭时不断⿎励孩⼦吃得好,不挑⾷。
9.家长切忌不要追着孩⼦喂饭。
三、⽤餐结束时的注意事项 1.⽤餐快结束,查看盘中盘底、桌⾯地⾯,将剩余饭菜送⼊垃圾盘。
2.⽤餐结束后,先是站起⾝,再将椅⼦推⼊桌,再去协助家长把盘⼦放⼊指定位置。
3.⼿中有盘⼦,⾛路要⼩⼼,来到指定处,将剩余饭菜清理,再将盘⼦码放整齐,物品归位。
幼儿园的餐前礼仪(幼儿进餐礼仪包括哪些内容)文章目录[+]一、餐前礼仪幼儿餐前礼仪主要包括教育幼儿在餐前做好准备工作,比如帮助家长摆放桌椅、餐前洗手、摆放碗筷、纸巾、饮料等。
二、使用餐具礼仪幼儿使用餐具礼仪主要包括教育幼儿学会正确地使用餐具,比如使用筷子、勺子、刀叉等,知道吃西餐的礼仪。
三、就餐时的礼仪幼儿就餐时的礼仪主要包括教育幼儿不挑食、不抢食、进餐不说话、不浪费、不发出吃东西的声音、细嚼慢咽、喝汤不要咕噜咕噜响等。
四、餐后礼仪幼儿餐后礼仪主要包括教育幼儿吃完饭后帮助家长收拾碗筷、饭后擦嘴漱口等。
综上所述,幼儿就餐礼仪包括餐前礼仪、使用餐具礼仪、就餐时的礼仪、餐后礼仪,家长朋友在就餐准备、就餐中、就餐后可以随机进行礼仪教育,培养出一个文明就餐的幼儿。
3-6岁是开发幼儿智力潜能的关键时期,也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黄金时期,还是培养文明礼仪与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奠基时期。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不仅成人要吃饭,孩子也要学会吃饭,而且要掌握就餐的基本礼节。
那么,呢?一、餐前礼仪幼儿餐前礼仪主要包括教育幼儿在餐前做好准备工作,比如帮助家长摆放桌椅、餐前洗手、摆放碗筷、纸巾、饮料等。
二、使用餐具礼仪幼儿使用餐具礼仪主要包括教育幼儿学会正确地使用餐具,比如使用筷子、勺子、刀叉等,知道吃西餐的礼仪。
三、就餐时的礼仪幼儿就餐时的礼仪主要包括教育幼儿不挑食、不抢食、进餐不说话、不浪费、不发出吃东西的声音、细嚼慢咽、喝汤不要咕噜咕噜响等。
四、餐后礼仪幼儿餐后礼仪主要包括教育幼儿吃完饭后帮助家长收拾碗筷、饭后擦嘴漱口等。
综上所述,幼儿就餐礼仪包括餐前礼仪、使用餐具礼仪、就餐时的礼仪、餐后礼仪,家长朋友在就餐准备、就餐中、就餐后可以随机进行礼仪教育,培养出一个文明就餐的幼儿。
3.幼儿园餐前准备工作流程图教师:组织幼儿开展安静游戏活动。
组织盥洗,保持地面清洁,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盥洗和使用毛巾的某某某。
做好餐前教育,为幼儿创设安静、愉快的进餐气氛。
少儿就餐礼仪知识中华饮食积厚流光。
在这自古为礼仪之邦,讲究民以食为天的国家里,饮食礼仪自然成为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饮食礼仪因场合的性质、目的而不同样;不同样的地区,也是千差万别。
以下是小学生在校就餐礼仪,对于绝大部份学校都适用。
1、吃饭前要洗手。
2、挂好就餐标志,不得混假,上楼后按指定的餐桌就餐,对号入座,不能够抢坐别人的地址,要互相礼让,关心照顾小的。
3、各班排成一排,有序进食堂,不得奔跑,上楼不得争先恐后,不得插队。
4、错时就餐,要按规准时间准时进食堂就餐,在食堂就餐的同学不能够私自到外就餐,如有特别情况不去食堂就餐,要向老师说明。
5、同学之间不争抢饭菜,只能吃自己桌上对应的一份,菜不够吃不能够私自到旁边的桌上拿菜,同时不将饭菜拿到食堂外吃(生病的同学除外)。
6、汤类食品必定由班主任负责领取,低年级学生禁止私自打汤类食品。
7、就餐时保持沉寂,文明就餐,不得大声喧华、打闹,敲打碗筷,不得走开座位,随意奔跑走动,注意安全,防范互相碰撞或烫伤。
8、就餐时要细嚼慢咽,有助消化,也不要含饭说话,省得发买卖外。
9、珍惜粮食,不挑食,不厌食,能吃多少就盛多少,不要浪费。
10、敬爱工作人员,合时对他们为大家的服务表示感谢,若是对餐厅有意见时,须经过老师向其提出,禁止与食堂工作人员发生争执。
11、保持食堂卫生,禁止随地吐痰、乱扔杂物,禁止随地乱倒饭菜。
12、珍爱食堂公物,禁止在墙上、餐桌上乱刻乱写;禁止损坏食堂的餐具和设施;不得随意挪动桌椅及其他设施。
13、在就餐完后按序次走路直接回教室,在半小时内不能够跑、跳或进行激烈运动。
培养宝宝良好饮食习惯的方法有哪些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仅能保证小儿正常的食欲,,而且有助于婴幼儿胃肠功能的发育完善,健康生长。
培养宝宝良好的进餐习惯,平时家长就得多留心,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宝宝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方法,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培养宝宝良好饮食习惯的方法1、饮食要定时定量即使3-4个月的婴儿也要按时喂奶,不要一哭就喂。
小婴儿一般3小时一次,夜间停一次。
不定时喂奶容易导致小儿消化功能紊乱,引起腹痛、呕吐或腹泻,喂得过饱势必会引起消化不良。
1岁以上的幼儿,每日除正常三餐外,上、下午各加一次点心,不要随意吃水果或零食。
2、做好餐前准备进餐前应让孩子停止剧烈活动,需要上厕所、洗手,待休息片刻后再坐下吃饭。
进食时勿玩玩具,也不能边吃边玩或边跑边吃,要有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家长要千万注意,不能强迫孩子进食,以免引起反感而拒食。
3、食品种类要丰富食品种类多能提供各种营养素,并起到食物的互补作用。
但不要一齐放在小儿面前,应吃完一样再给一样,每次不要给得太多,待吃完后再添,避免养成剩饭剩莱的不良习惯。
食品丰富并不意味着孩子可以挑食,任何偏食和挑食都是坏习惯。
第一次供给的新食品量宜少,并安排在孩子容易接受的时候,使其产生爱吃这种食品的心理;经常改变花样和烹调方法增加食品的色、香、味,也有利于增进食欲。
4、训练自食人工喂养的婴儿,从5~6个月起就可以训练他用两只手扶奶瓶,9~10个月时可试着让他自己拿奶瓶吃,1岁以后逐步训练用小匙吃。
但成人需协助其完成应吃的数量,不可因怕浪费时间或弄脏衣服而禁止自食。
训练孩子自己吃饭是天经地义的事,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减少依赖性。
5、细嚼慢咽从小培养孩子进食要细嚼慢咽,不要囫囵吞枣。
食物经口腔的咀嚼拌和,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匀,有利于小儿的消化吸收。
吃,不单只是生理需求,也包含了心理层级的需求,只有家长多用点心,营造愉快的健康用餐环境,让吃成为一件既快乐又健康的亲子互动活动,才能让孩子在正确的饮食习惯中健康成长。
幼儿用餐环节需要注意哪些要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幼儿园教育要注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良好的进餐习惯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为此,我们要掌握幼儿用餐环节要注意的要点,这样才能让幼儿会用餐,用好餐。
一、培养与教育在注意对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培养与教育。
(一)进餐习惯1.保持均衡饮食。
要教育幼儿养成不挑食、不偏食、不浪费粮食的好习惯。
2.学会独立进餐。
要鼓励幼儿自己动手使用餐具,并学会正确地自己动手吃饭。
3.保持专心进餐。
要教育幼儿能专心进餐,吃饭时不做其他事情。
4.保证定时进餐。
家长及保育老师要保证孩子每天都能按时就餐。
5.注意细嚼慢咽。
老师一家长要注意提醒孩子不要吃得过快或太慢,30分钟以内为宜。
6.做到礼貌用餐。
要教育孩子学会文明用餐:不咀嚼出声,口中含食不说话,不能用手抓菜,不能用自己的筷子拨归等。
(二)培养措施1.加强教育。
多给幼儿教育,或用视频、图片等来让孩子看一看、说一说,认识到哪些吃饭行为是好习惯。
2.创设环境。
要创造轻松愉快的就餐环境和气氛,在餐前可以让幼儿闻一闻饭菜的香味,3.鼓励用餐。
告诉孩子吃了这些就能长得高、长得快,甚至让孩子参与到做饭的过程中,引起孩子对食物的兴趣;孩子如果吃饭有进步时,成人应及时给予肯定,让幼儿感受到进步的快乐,激发幼儿的自信心;要鼓励孩子对各种不同的食物都尝试,4.独立进餐。
家长不要给孩子喂饭,不要因为吃饭慢逼着、催着,甚至直接去包办。
5.以身作则。
教师与家长要注意做好示范,做出榜样,自己要有个良好用餐习惯,不挑食、不偏食、不浪费。
二、观察与指导在幼儿进餐前、中、后,教师要注意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及时纠正。
(一)观察进餐要点1.进餐前(1)幼儿情绪:要注意观察幼儿进餐前的情绪,是否愉悦、期待,是否漫不经心、漠视等状态。
(2)幼儿卫生:进餐前是否洗手,保持手部清洁。
检查桌面、餐具等是否整洁、干净、安全。
幼儿文明进餐注意什么幼儿文明进餐是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和社交礼仪的重要环节。
正确地引导幼儿进餐可以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文明的就餐礼仪,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幼儿正常的身体发育和健康。
以下是幼儿文明进餐应注意的几个方面:1. 掌握基本用餐技巧:幼儿在进餐时应学会正确使用餐具,包括使用刀叉、勺子等,并且要掌握正确的握持方法。
除了餐具使用技巧外,幼儿还要学会使用纸巾或餐巾纸擦拭嘴和手,有需要时使用筷子等特殊餐具。
2. 尊重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幼儿应该学会尊重食物,不随意挑选食物、品尝食物,不浪费食物,并且按照适当的分量进食。
幼儿应该能够认识到食物的种类和功效,了解食物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逐渐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 注意用餐姿势和态度:在吃饭时,幼儿应坐直、保持端庄的姿势,不乱动、乱喊,不大声嚼食物,不向他人吐舌头、作鬼脸等动作。
同时要教育幼儿学会用温和礼貌和他人交流,不互相抢夺食物或碰撞他人。
4. 勿谈论个人与餐桌无关的事:幼儿在餐桌上应避免谈论个人与进餐无关的话题,如评价他人的衣着等。
可以引导幼儿谈论食物的味道、颜色、形状等有趣的话题。
5. 学会与别人共享食物:幼儿应学会和他人一起分享食物,并且懂得给别人夹菜或倒水。
同时,也应该尊重别人对食物和餐具的选择,不强迫他人吃自己不喜欢的食物。
6. 不挑食、不挑剔:幼儿应该学会尝试新的食物,不因为颜色、气味等表面特征而拒绝食用。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适当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他们主动尝试新的食物。
7. 注意个人卫生:进餐前,幼儿应该洗手,并且保持手部干净。
家长和教师应教育幼儿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以避免传播病菌。
8. 倡导有序的用餐环境:在幼儿的就餐环境中,应该营造安静、整洁的氛围,避免过多嘈杂的声音干扰餐桌上的交流。
家长和教师在幼儿的进餐过程中,在言传身教的同时,也要合理引导,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用餐习惯和就餐礼仪。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文明素养,也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妈妈给孩子喂饭注意事项
给孩子喂饭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给孩子喂饭时,妈妈要坐在孩子的身边,确保孩子吃饭过程中的安全和舒适。
2. 确保食物的温度适中,既不要太热也不要太凉,以免烫伤孩子的口腔。
3. 选择适当的食物和饮料,根据孩子的年龄和饮食要求来进行合理的搭配,保证孩子获得均衡的营养。
4. 注意孩子的饮食习惯和偏好,尽量给予他们喜欢的食物,但也要适当引导孩子尝试新的食物,培养他们的良好饮食习惯。
5. 控制食物的分量,不要给孩子过多的食物,以免引起消化问题和肥胖。
6. 使用适当的餐具,如小勺子、小碗和安全的儿童餐具,确保孩子能够自己吃饭。
7. 给孩子喂饭时,要保持愉快的氛围,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来嚼食,不要急于让他们吞咽。
8. 监督孩子的饮食过程,确保他们吃饭时不要玩耍或分心,避免发生意外。
9. 定期检查孩子的口腔和牙齿健康,避免食物残渣滞留导致口腔问题。
10. 给孩子喂饭时要细心观察他们的反应,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呛咳、呕吐或其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喂饭并寻求医生的帮助。
幼儿进餐要求及注意事项幼儿进餐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以下是幼儿进餐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一、餐前准备1.提供良好的用餐环境:确保餐桌椅干净整洁,准备适合幼儿的大小餐具。
2.餐前洗手:幼儿进餐前应正确洗手,以保持卫生。
3.坚持规律的饮食时间:制定固定的进餐时间,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食习惯。
二、合理的膳食安排1.提供全面的营养:幼儿饮食应包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元素。
2.合理搭配食物:控制主食和副食的比例,增加水果、蔬菜、蛋类等的摄入。
3.注意食物质地:幼儿进食切忌过硬或过粘稠的食物,以免造成误吸或进食困难。
4.适当饮用奶制品:提供适量的奶制品,应避免饮用过多的含糖饮料。
5.控制食物份量:根据幼儿的年龄和食欲,合理控制食物的摄入量,避免过饱或过饿。
三、培养良好的进食习惯1.家长示范:家长应成为良好的饮食习惯的榜样,主动参与进餐,与孩子一同享用餐点。
2.不强迫进食:幼儿食量因个体差异而异,家长应理解和尊重幼儿的饮食需求,不要强迫孩子吃饭。
3.慢慢嚼食物:教育幼儿慢慢咀嚼,细细咀嚼食物,以利于消化和吸收。
4.进食时不做其他事情:幼儿在进餐时应专注于吃饭,不要看电视或玩手机等其他活动。
5.鼓励幼儿自主选择食物:给予幼儿合理的选择权,培养他们对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安全与卫生注意事项1.避免过热食物:幼儿进餐时提供温热适宜的食物,避免太热或太冷。
2.防止食物中毒:注意食材的新鲜度与卫生,为幼儿提供熟透的食物。
3.切忌乱吃零食:避免过多的零食摄入,以免影响正餐的消化和吸收。
4.注意过敏食物:了解幼儿的过敏史,如对一些食物过敏,应避免食用相关食物。
5.饮食均衡:幼儿应适量饮水,注意补充水分,避免长时间吃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以上是幼儿进餐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通过合理的膳食安排、良好的进食习惯和安全卫生措施,我们可以为幼儿提供健康、营养丰富的饮食环境,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儿童吃饭须知的10个礼仪
1、饭前布置桌椅,拿碗筷,端菜等。
2、请父母、长辈或老师先入座。
3、如有客人,宜暂不入席。
4、集体就餐排队进餐厅时,入座应左进右出(所有入座皆如是)。
5、坐下时,宜剑指(中指和食指并拢)放在桌上平稳,下坐;站立时亦如是。
6、碗端应至平胸,左手四指并拢,大拇指宜压在碗沿,掌心端平,名曰“龙含珠”;右手宜三个手指拿筷子,位置宜在下七上三,名曰“凤点头”。
7、碗须随身而动。
8、吃饭时不东张西望,不大张嘴,不鼓腮,食勿响舌,咽勿鸣喉(吃饭时不发出响声)。
9、食不语。
(不边吃饭边闲谈;如却需发言,应待口中饭菜咽下始言)
10、咳嗽须转身向后。
11、不掉饭菜,不小心掉下须立即捡食。
12、碗里有菜不再夹菜;每次夹菜适量(不宜连续2次以上夹同道菜);夹菜时,不宜直接入口,可在饭碗停一下再吃。
13、不挑剔饭菜好坏。
14、分食剩饭剩菜。
15、同桌不另备美食独享。
16、饭毕碗中须不留饭菜。
17、出入座位不碰响桌椅,问候退席。
(如:“我吃饱了,大家请慢用!”)
18、饭后漱口。
19、全体饭毕,撤桌椅、洗碗筷。
儿童吃饭礼仪常识儿童是父母的心头肉,想要儿童讨人喜欢,各方面的礼仪常识都是必须得学的。
现在的儿童对吃饭礼仪常识都是欠缺了解,以至于一上饭桌,就给别人一种很不礼貌的感觉。
那么,吃饭礼仪常识都有哪些呢?想要儿童懂礼貌,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儿童吃饭礼仪常识,希望能够帮到你哦!儿童吃饭礼仪常识一、请长辈先入座,并先给长辈盛饭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儿童小的时候,家长就要做好示范,吃饭时先请家中长辈入座,并先给长辈盛饭。
在长辈还未动筷之前,晚辈不应自顾自地先吃起来。
在家长把碗递给儿童时,儿童应双手把碗接过来,表示对长辈的尊敬。
家长应该在去别人家吃饭做客前教儿童一些基本的餐桌礼仪,告诉他开饭前应该要先让大人们坐好了,再过去自己的位置。
如果要盛饭,应该先主动帮长辈盛饭再到自己,在饭桌上也应该主动给长辈夹菜,如果长辈给自己夹菜,则要双手举起碗来接,并道谢。
二、吃完饭之前不要离开座位除了饭前洗手外,最好让儿童养成吃饭前处理完上厕所的问题,这样可以更安心、放松地享受美食。
吃饭的途中尽量不要离开饭桌,尽量不要上厕所或者打电话。
三、避免在盘中翻来翻去一些小孩有挑食的习惯,而且他们在家里时家长都是在饭菜中挑最好的夹在儿童的饭碗中,这样很容易让儿童养成挑食物的习惯,这样儿童在外面吃饭时就很难改变这种行为。
儿童为了吃到自己想要的部分,会用筷子在盘子里面翻来翻去,有的人甚至将自己喜欢的菜从盘中全部调走,而把不好吃的留给别人,这是一种很失礼的行为,并且显得比较自私。
因此当儿童出现这种行为的时候,家长应该立刻制止,并教育儿童正确合适的夹菜方式。
家长自己也应该要注意自己的夹菜行为,不要给儿童一些不良的示范。
四、不要一边吃饭一边干别的事情吃饭的时间是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时间,也是加强亲子沟通的最佳时间,儿童也会有很多事情想与爸爸妈妈分享,请珍惜这段时间。
提醒儿童,吃饭时不可以玩玩具。
吃饭时也尽量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不要让儿童边吃饭边看电视。
小孩喂饭,大有讲究
叶先堂
经常会看到如此情景:外公外婆或爷爷奶奶,一个跟在幼儿后面喊着哄着,一个一手端碗一手拿着勺子在后边喂饭:“宝宝,再吃一口儿……”“宝宝乖,乖宝宝,来来来,再吃一口儿……”小孩儿在前面歪歪扭扭地跑,两个老的在后面歪歪咧咧地追。
好不容易追上了,几经诱哄,才算把勺子连饭喂进孩子嘴里,可孩子鼓着腮帮子把勺子和饭都噙在嘴里,就是不嚼不吞;老人一哄劝,孩子就摇头;磨叽了老半天,勺子总算捋出来了,可饭还含在嘴里,不咀嚼也不往下吞咽。
这还算稍微顺溜的,有的孩子一眼看见青菜什么的,任凭俩老人磨破嘴皮子,也总是摇头坚决不张口。
经常会听到老师、家长如此叹息:“唉,这孩子聪明乖巧接受力强,就是学习习惯不好,成绩才这么样的。
”
不好的学习习惯都有哪些呢?
注意力不集中:一边学一边玩,或者一边听讲一边开小差想别的;偏科:喜欢的就爱学,不喜欢的先是厌学渐至弃学;粗心大意:思考问题蜻蜓点水挂一漏万,回答问题文不对题前言不搭后语,做习题时不是这儿出错就是那儿跑调……
孩子的学习习惯不好,成绩不糟糕,才怪呢。
而不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再想改正过来,就难了。
那么,该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笔者经过大量的现实观察和切身体会,再结合幼儿心理学、教育学的专业知识,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良好的学习习惯,须从婴幼儿喂饭时起就着手培养。
1.处理好正餐和零食的搭配。
孩子都爱吃零食,零食吃多了会影响正餐。
要科学合理地为婴幼儿搭配零食,又要注意不让孩子因为吃零食而影响正餐。
儿子开始
吃零食不知节制,一到午餐或晚餐时总是没食欲。
我就好好地跟他讲道理,并且告诉他如果不好好吃午饭或晚饭,就不让他吃零食了。
他起初还是控制不了自己,进餐之前腹犹果然。
我且不管他,正餐过后我把零食坚壁起来,任他哭闹也不就范于他,他饿得嗷嗷叫我也不给他零食吃,结果有两顿饿饭的经历之后,他快到吃午饭或晚饭的时候,再爱吃的零食他也不吃了。
正餐和零食的矛盾解决好了,有利于孩子将来上学时形成认真听讲首先把学习搞好的良好习惯。
2.解决偏食问题。
孩子都是爱挑自己喜欢的吃而不爱吃不喜欢的,大多有偏食现象,偏食不仅会带来营养不良的后果,还不利于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比如孩子不爱吃青菜,你讲再多道理他也不理会,就是不吃。
怎么办?多动脑筋多尝试,办法总是会有的:先跟他讲吃青菜的好处如眼睛更亮个子更高更招人爱,他喜欢的小白兔就最爱吃萝卜和青菜,把青菜拌在他特别爱吃的菜肴中,把吃青菜作为他吃最爱的食物的条件……久而久之,坚持下去,他就慢慢地由拒绝变为不反感最后喜欢吃了,一旦习以为常就大功告成了。
要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有些食品不能吃,有些东西孩子不能吃,有些喜欢的东西不宜多吃,有些不喜欢的不能不吃。
解决好孩子的偏食问题,这与处理孩子的偏科现象会有异曲同工之妙。
3.注意养成文明的良好就餐习惯:独立就餐,认真就餐,愉快就餐,文明就餐,讲究卫生,不留碗底,珍惜劳动……
孩子的独立能力包括独立学习的能力,应该从独立就餐的能力培养开始。
大人在给婴幼儿喂饭时,要注意逐步培养独立就餐的习惯。
在大人的指导和辅助下,先锻炼幼儿拿勺用勺的能力,再掌握拿筷子用筷子的能力。
一旦孩子具备了独立就餐的能力,就要鼓励并坚持孩子养成独立就餐的良好习惯。
孩子大多好动,注意力不能很好的集中,就餐时往往边吃边玩,半途而废,这时候如果不注意培养其认真就餐的习惯,往后在学习以及其他活动当中容易心不在焉、马马虎虎。
文明就餐的习惯包括的内容比较多,比如尊重长辈尤其是客人,不大声喧哗吵闹,不能把喜欢吃的菜肴放在自己面前霸着吃,不在心情糟糕的情况下就餐,不在盘碗中挑来挑去,不大声咀嚼食物,等等。
孩子就餐文明了,就易于在今后的学习及其他活动中养成文明的习惯。
讲究卫生也很重要,饭前要洗手饭后要漱口,碗筷用前用后要摆放整齐,饮食中不能吃的东西如骨头、鱼刺、纸巾等要放在固定区域并在就餐之后放进垃圾桶。
这些习惯对孩子今后在诸如学习等行为中养成爱卫生讲清洁的好习惯大有裨益。
也有不少孩子就餐时总爱留碗底,或者把饭菜洒在桌上地下,如果大人不注意及时教育并督促改正,孩子在往后的学习和其他行为中就会形成粗心大意、丢三落四、不彻底等恶习。
孔子说:“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叶圣陶也说,教育就是养成习惯。
3岁前正是个体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加紧婴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是这一阶段的首要任务。
在婴幼儿的诸多习惯中,就餐习惯最为繁琐因而也最为重要,大人一点也马虎不得。
婴幼儿的适应、模仿能力强,可塑性也大,大人一定要用榜样作用和约束督促帮助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以便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学习习惯。
良好就餐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培养婴幼儿良好的就餐习惯需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及现有水平和个性差异进行培养,不能急于求成,应由易到难、由少到多地进行。
2012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