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教育复习提纲(10版、32学时)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1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1.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是指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的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2.投影器、幻灯机、常见类型和操作使用,视频展示台、扫描仪操作步骤。
投影器的类型:CRT、LCD、DLP.投影器操作使用:1)检查;检查电源是否符合要求,同时,将支撑杆抬起至锁定状态。
2).调整距离;将反射经境打开至适当角度后打开电源开关,调整好音符器与银幕距离.3).调节投影方向。
4).强弱灯光的选择.5).调节影像焦聚。
6).消除色环。
7).切换灯泡:板动灯泡切换开关,启动后备灯泡。
幻灯机:要倒立放好,药膜面要朝向光源。
视频展示台操作步骤:1)打开锁定按钮,撑起摄像头支架,打开摄像头盖。
2)打开视频展示台的电源开关。
3)放置实物,图片等展示物,调整摄像头支架使之对准被摄物。
4)根据情况调节光源。
展示资料放在展示台上,通过变焦按钮调节摄像头的焦距。
5)调整焦距按钮使之更加清晰。
6)使用完毕,通过和开机相反的顺序关闭视频展示台。
扫描仪操作步骤:1).安装驱动程序。
2).扫描仪的准备3).启用扫描驱动程序.4).置扫描件.5).预扫描及扫描参数设定。
3.投影教材常见的制作方法:1).手绘法2).复印法3).计算机制片法(步骤和要注意问题)手绘法:即用手绘绘制投影片,在透明片上用笔直接书写、描绘教学所需要的文字、图像等内容,是最常用的制作投影片方法。
其步骤:1、选择投影片(涤纶片和明胶片);2、绘制草图;3、绘制投影片复印法:即利用静电复印机将书刊上的图文直接复印到透明片上面制成投影片。
(一般只能用耐热的,厚度为0.05mm-0.1mm涤纶片)其步骤:1、选择胶片;2、隔热复印;3、画面清洁计算机制片法:是用计算机来制作,再由打印机直接打印出投影片的方法。
其步骤:1、采集素材;2、画面设计;3、打印成片:针式打印机(挂胶片);激光打印机(涤纶片)4.照相机(镜头、光圈、快门、取景器等)和数码相机(镜头、CCD或CMOS、A/D和数字处理器、图像存储器、LCD等)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模块一:1.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AECT94定义)?教育技术的本质是什么?怎么理解教育技术中的“技术”?(教材P12-P13)2.基于信息技术的环境可以为教学提供哪些支持?(教材P14,P56)3.什么是任务驱动式学习模式?(教材P6)任务驱动式学习模式具有那些基本的特征?(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强调自主与协作、参与和体验,强调在真实情景中习得知识、技能与方法、体验情感,实现意义建构等)这种学习模式体现的教学思想是什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教师在设计这种教学模式时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任务设计,情景创设,资源提供,活动策略、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策略等的设计,教师教色转换等)(可以提出自己的体会与见解,可以结合本学期“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学习经历或你自己的“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学设计来阐述)模块二:1.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有哪些作用?(教材P19)2.教学设计包括哪三种主要类型?各类型的教学设计的主要特点?主要环节?(教材P20,资料,PPT,注意结合自己的“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分析的目的是什么?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与表述时应该注意什么?(教材P23、资料)为什么要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涉及哪些因素?(教材P25、资料)教学策略的类别和选择原则?(教材P26)什么是学习情景?创设学习情景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些方法可以创设情景?(教材P227-28)(注意结合自己的“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学设计)模块三:1.什么是媒体?什么是教学媒体?媒体要成为教学媒体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资料,PPT)媒体:指承载、加工和传递信息的介质与工具。
教学媒体:当某一媒体被用于存储与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并用于支持教与学活动时就称为教学媒体。
2.依据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不同,教学媒体可以分为哪五大类?能识别具体媒体的类型。
复习提纲理论考试每份试题共50道题目,除5道填空题外,其余均为选择及判断题。
填空题仅限第七章内容,其他章节内容只出现选择及判断题。
第一章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1、教育技术作为专业名词,起源于美国。
2、教育技术的广义理解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
3、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资源。
4、研究范畴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方面。
5、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是指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的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6、现代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音像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等。
7、在实践中,教育技术由于教育对象不同,教学内容不同,采用的技术手段和操作方法不同,因而形成了四个主要的相对独立的实践领域,即课堂教学领域、远程教学领域、自主学习领域、在职人员培训领域。
8、课堂教育技术系统是由于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并应用于传统的学校教育,逐渐形成的。
12、AECT是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的简称。
13、现代教育媒体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16、教育技术的应用对教育的影响:教育技术对教学内容的影响、教育技术对教学模式的影响、教育技术对评价体系的影响、教育技术对师生角色的影响、教育技术对学习方式的影响。
17、教育技术的应用对教育的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教育内容的变革。
19、教育技术的应用在重视最终结果评价的同时,更加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
21、信息时代教师应具备的素质(1)学会认知(2)具有“信息能力”与“信息道德”。
23、师范生学习教育技术的内容(1)思想观念(2)教学设计能力(3)以信技术为核心的媒体使用技术(4)教学软件的开发制作技术24、师范生在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1)重视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2)重视教学设计能力的提高(3)重视自学与应用第二章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1、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包括学习理论、传播理论、视听教育理论、系统科学理论等。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第一篇: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复习提纲第一章:1、教育技术94定义是什么?“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教育技术04定义是什么?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利于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3、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和范畴是什么?每一个范畴各包含哪些内容?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有关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教育技术的研究范畴应该包括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个领域,每个领域都有其具体的研究内容。
设计:教学系统设计、讯息设计、教学策略、学习者特征分析;评论:问题分析、参照标准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管理:项目管理、资源管理、教学系统管理、信息管理;利用:媒体的利用、革新技术的推广实施并制度化、政策与法规;开发:文印技术、音响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综合技术。
4、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包括哪些?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它综合了许多相关学科的有关理论,形成了教育技术自身的基础理论体系,推动本学科的发展。
包括:视听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科学理论。
5、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怎么划分人们获得的经验?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将人们获得的经验分为三大类(即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和抽象的经验),依照抽象程度又分为十个阶层。
做的经验:(1)有目的的直接经验(2)设计的经验(3)参与演戏。
观察的经验:(4)观摩示范(5)野外旅行(6)参观展览(7)电影、电视(8)广播、录音、照片、幻灯。
抽象的经验:(9)视觉符号(10)语言符号。
6、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1)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2)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与错误修正”的过程。
(3)强化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7、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1)学习不是刺激与反应的直接联结,而是认知结构的重新组织。
(2)学习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修正的过程,而是信息加工过程。
一、信息化教育概论1.信息化教育的定义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2.信息技术的内涵(1)手段:物化形态的技术,即各种信息媒体,如广播、电视、计算机、多媒体、网络(2)方法:智能形态的技术,运用信息媒体,对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储存、处理、传输的方法3.教育资源包括的内容(1)教育信息(2)教育媒体(3)教育人员(4)教育环境等在信息化教育中,需要积极开发、充分利用的教育资源,最主要的是现代信息技术环境资源和现代教学信息资源;即信息化教育环境和教学信息资源开发4.信息素养包括的内容(1)信息意识(2)信息知识(3)信息能力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生成信息、创造信息、发挥信息效益、信息协作、信息免疫的8种能力(信息能力是当今社会人类生存的最基本能力,它深深影响着人民的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是个人寻找职业、融入社会的一个决定性因素)(4)信息道德等5.信息化教育的本质特征(指信息化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根本特征)信息化教育环境是【有现代技术媒体参与】的教育~这里的“现代技术媒体”是指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电子技术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电影、计算机、网络以及由他们组成的多媒体系统。
~教育是一个系统,由若干要素组成,信息化的教育系统要素=教育者+教育信息+学习者+教育媒体(包括传统教育媒体与现代教育媒体。
6.信息化教育的作用(1)提高教学效率(2)扩大教学规模(3)提高教育质量(4)促进教育改革7.教育技术定义(名词解释)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8.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目标与具体内容(1)目的: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目的(2)主要内容: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3)总体目标:依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用几年时间,利用多种途径和手段,使全国大多数中小学教师完成不低于50学时的教育技术培训,促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显著提高二、信息化教育媒体与教学过程1.信息化教学媒体的两层含义(1)信息时代开发的标志性教学媒体(即网络媒体)媒体发展阶段:口语、文字、印刷、电子电子媒体阶段:试听媒体阶段(广播、电视)+网络媒体阶段(网络媒体——信息时代开发的标志性媒体)教学媒体的发展会引起教育的根本变革——所以教育进入网络教学媒体阶段即是进入一个信息化教育的新阶段(2)教育信息化实践中主要使用的教学媒体任何一个新阶段都是将本阶段发展起来的新媒体和以往几个阶段的媒体重叠使用或组合使用。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提纲《信息技术基础》复习提纲第一章1.信息概念代表性人物:(P3)香农、维纳、钟义信2.信息的载体形式和传播途径(P4表1-1)3.信息的传播过程(P4图1-4)4.信息的基本特征(P6):5.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哪4种技术(P8)6.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及影响(P12)7.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5次(P10)8.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P10):多元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虚拟化第二章1.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P18图2-1)2.采集信息的方法(P20表2-2):亲自探究事物本身、与他人交流、检索媒体3.采集信息的工具及其作用(P20表2-3)4.计算机中常见的信息存储格式(P22表2-5):5. 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P25 表2-7)6. 常见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P26表2-8)::目录类搜索引擎和全文搜索引擎的区别7.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P27 表2-10):8.常用下载工具(P29表2-13)9.可以从哪些方面对信息进行鉴别与评价:从信息的来源、信息的价值取向、信息的时效性进行判断第三章1.报刊制作的一般过程:(P43 表3-3)2.表格信息的加工和表达过程:(P49 表3-11)3.表格地址表示:列(大写字母)行(数字)如:B54.表格数值计算:函数(sum、average、max等)书写格式:=sum(A2:D2)(连续的用“:”连接)或者=sum(a2,d2,f2)(不连续的用“,”连接),注意符号是英文状态下的冒号和逗号。
其它常用函数基本书写方法类似,公式的书写也类似。
5.柱形图、条形图、线形图和饼形图的特点和用途:表P54,表3-4(P54)6.EXCEL表格中的数据改变,则与它有关的函数、公式计算结果以及图表都会发生相应改变,无需重新计算和绘制。
7.选中不连续的行或者列可以先按下“Ctrl”再来选择行或者列。
8.填充柄的作用、对单元格地址的绝对引用$9. 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P57)一个典型的多媒体作品可以是文本、图像、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任何几种信息的集成。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考试复习提纲第一篇: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考试复习提纲复习提纲理论考试每份试题共50道题目,除5道填空题外,其余均为选择及判断题。
填空题仅限“第七章教学设计”内容,其他章节内容只出现选择题及判断题。
第一章1、教育技术的定义P1-22、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及研究范畴P23、什么是学习资源?P24、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
5、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哪些?P26、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它们的研究目的是一致的。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区别在于现代教育技术更强调和关注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7、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8、教育技术对教学内容的影响9、教育技术对评价体系的影响10、教育技术对师生角色的影响P511、信息时代教师应具备的素质P712、教师需要具备的教育技术能力P713、师范生学习教育技术的内容P714、师范生在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P8第二章1、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包括哪些?2、什么是程序教学?3、系统科学理论包括哪些理论?4、什么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及代表理论是什么?5、什么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及代表理论是什么?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及代表观点7、传播理论的基本模式8、视听教育理论的核心理论(经验之塔)及相关内容9、数码相机:镜头的分类P34 标准镜头、广角镜头及远摄镜头的特点相机结构中,可以控制曝光量的是快门和光圈图像传感器的作用取景器的作用P35 数码照相机的调焦大多是利用电子测距器自动进行的。
数码相机的输出方式P36 影响景深的因素P40 顺光、侧光、逆光的特点不同景别的特点P39 拍摄点的选择拍摄方位拍摄高度10、投影器的使用11、视频展示台的使用第三章1、话筒的种类2、话筒的指向性及话筒的选择3、彩电制式P524、了解电视机的接口P53第四章:1、常见的现代教学应用系统主要包括哪些?2、常见的网络互联设备(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3、校园网的功能4、常见的校园网络教学应用系统5、双绞线能有效传递的距离(10米、50米、100米)6、校园广播系统的常见类型7、校园教育电视系统的功能8、卫星教育电视的特点9、校园广播的功能10、什么是微格教学?微格教学系统一般由哪些部分组成?微格教学的实施内容是什么?第五章只复习多媒体素材的常见格式及获取方式第六章1、按照功能分类,计算机教育的应用方式有哪些?P1662、按照应用对象分类,计算机教育的应用方式有哪些?P1673、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被认为是人类教育史上继语言技术、文字技术、印刷技术之后的第四次革命。
1题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和应用领域。
答:研究对象: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
应用领域:1.课堂教学领域2.远程教学领域3.自主学习领域4.在职人员培训领域2题影响教育技术的主要理论。
答:系统科学理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视听教育理论。
(这个是老师讲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系统论(这个是网上杳的)3题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的主要观点和代表性人物答:行为主义:学习被看作是外显的行为改变的结果,行为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学习就是形成刺激和反应的联结和联想,而强化则是促进这种联结的垂要手段。
桑代克,斯金纳,(华生)认知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根据口身已有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代表理论主要有布鲁纳的结构——发现说和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建构主义: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了意义却是由每个人白己决定的,学习者是以白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的,由于个体的经验以及对于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低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
皮亚杰,维果茨基, 斯腾伯格4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颁布的时间和主要维度。
答:颁布吋间:2004年12月25日主要维度:意识与形态、知识与能力、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5题教学设计的定义和应用层次。
答:教学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设计活动(教学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木冃的,运川系统科学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原理转换成对教学冃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坏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学系统的“过程”和“程序”。
)应用层次:(1)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2)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3)为“产站”为中心的层次6题教学设计流程(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的编写要求和方法、学习策略的选择、教学媒体的选择依据、教学设计结果的评价)的设计要点。
答:学习者分析:1、学习者初始能力分析2、学习者的一般特征3、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学习内容分析:(一)学习內容分析的具体工作(1)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解决“学什么”的问题(2)揭示学习内容直接的关系,安排学习内容,把己经确定的学习内容按照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顺序排列起来,为“如何学”提供依据。
现代教育技术1.(2)“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其结果必然是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
”(祝智庭)2.(2)简单的说,教育信息化就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它主要涉及以下六个方面:①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基础;②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核心;③信息资源的利用与信息技术的应用——目的;④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与培训;⑤教育信息技术产业;保障⑥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建设;3.(2)教育信息化的特征可以分别从技术层面和教育层面加以考察。
①从技术上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
②从教育的层面上看,教育信息化具有以下显著特点:教育立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与协同化、环境虚拟化、管理自动化、系统开放化。
4.(4)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信息素养包括:①基本信息素养;②多媒体素养;③网络素养;④课程整合素养:Ⅰ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Ⅱ全面、客观地评价信息的能力;Ⅲ合理地鉴别吸收、归纳存储的能力;Ⅳ创造、生成、交流和输出的能力;Ⅴ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能力。
5.(6)①AECT1994的教育技术定义: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7)②AECT2005的教育技术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6.(8选择题,看教材)教育技术在国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①起步阶段(20世纪20年代):1922年美国成立了“视觉教育协会”。
②初期发展阶段(20世纪30—40年代):1946年,美国视听教育家伊嘉·戴尔撰写了《视听教学法》,提出了早期视听教育理论——“经验之塔”理论。
③迅速发展阶段(20世纪50—60年代):自动教学机器、程序教学迅速兴起并风靡一时,教育电视迅速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一、信息化教育概论1、信息化教育的定义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2、信息技术的内涵(物化形态与智能形态)a.各种信息媒体,如广播、电视、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是一种物化形态技术b.运用信息媒体,对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存储、处理、传输的方法,是一种智能形态的技术。
3、信息素养包括的内容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
信息能力:运用信息工具、获取/处理/生成/创造信息、发挥信息效益、信息协作和信息免疫能力。
4、教育资源包括的内容教育信息、教育媒体。
教育人员、教育环境等5、信息化教育的本质特征是指信息化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区别于其他教育活动的根本特征。
有现代教育媒体参与,是信息化教育的最本质特征。
一般特征是五化三性6、信息化教育的作用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学效率、扩大教育规模、促进教育改革7、教育技术94定义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8、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目标与具体内容目的: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有效运用二、信息化教育媒体与教学过程1、信息化教学媒体的两层含义a、指信息时代开发的标志性教学媒体b、指教育信息化实践中主要使用的教学媒体2、教学媒体按感官分类听觉型、视觉型、视听型、相互作用型媒体(人机交互)3、教学媒体的特性呈现力、重现力、接触面、可控性、参与性4、信息化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教育者、教育信息、现代教育媒体、学习者5、信息化教学方法定义与特征定义:就是教育者和学习者为达到一定目的,使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学的工作方式。
特征:必须依靠现代教育媒体展开工作,这是区别其他教学方法的一个特征6、微格教学的特点参与培训的人员少(5至8名);培训时间短(5至20分钟);内容专一;借助电视摄像、录像设备7、微格教学的步骤a、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确定学生要学习的技能,并做相应的教学准备b、利用电视录像把要学习的技能演示出来,也可由教师亲自示范,或让学生观看相关技能的示范c、让学生扮演角色,模仿表演前面观察的技能,同时电视摄、录像设备录制学生的行为d、师生观看学生表演录像,及时获得反馈信息,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讨论,教师对其进行分析,肯定成绩,指出不足e、学生根据反馈信息和教师的点评,做进一步练习三、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设计理论哲学基础是整体优化论和系统科学方法论2、教学设计的任务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设计方案3、传授型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要素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4、教学过程设计的三个程序课程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自主学习教学设计5、教学内容的分类认知学习、动作技能学习、情感学习6、教学策略的内涵(图)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内容的组织策略、传递策略和管理策略的总体考虑。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一、填空题(共22分,每个空格1分。
)二、单项选择题(共18分,每小题2分。
)三、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1分。
)四、名词解释题(共12分,每小题4分)五、简答题(共20分,每小题5分)六、综合应用题(2题,共18分)第一章信息化教育概述1、信息化教育的定义?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 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2、信息化教育中应用的三种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什么?现代媒体技术、现代媒传技术、教学系统设计技术。
3、信息化教育的基本内涵?信息化教育是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用三种技术(现代媒体技术、现代媒传技术、现代教学设计技术),做两件事情(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学过程),实现一个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4、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征?(1)五化:教育信息显示多媒化、教育信息处理数字化、教育信息存储光盘化、教育信息传递网络化、教育信息管理智能化。
(2)三性:开放性、非线性、交互性。
5、信息化教育的作用?(请结合你的学习经历加以说明。
)提髙教育质量、提高教学效率、扩大教育规模、促进教育改革。
6、信息化教育、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三者的关系?教育信息化(过程)一信息化教育(结果);信息化教育(新名称)二电化教育(旧名称)二现代教育技术(通用名称);教育技术(引进概念)>现代教育技术(国产概念)。
信息化教育(研究如何教学)H信息技术教育(学习技术为主)。
信息化教育与教育技术:信息化教育与教育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教育技术是20世纪70 年代从美国引进的。
信息化教育是21世纪初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开展、网络教育的兴起, 在我国出现的。
教育技术的外延更大,内涵更丰富。
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
信息化教育研究的是与现代信息技术媒体相关的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研究范围要小一些。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第⼀章教育技术概述1.概念:什么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1994定义)答: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学校应⽤现代教育技术提⾼教育信息化程度,必须具备哪些基本要素?答:学校应⽤现代教育技术,提⾼教育信息化程度,必须具备如下基本要素:(1)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应⽤的师资队伍;(2)环境——建设多媒体和⽹络化的信息化教学环境;(3)资源——建设多媒体与⽹络教学资源库并使之能⾼度分享;(4)设计——对多媒体与⽹络教学资源和教学应⽤过程的策划;(5)过程——把多媒体与⽹络技术应⽤于课程教学过程,通过实践探索并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3.根据刘雍潜提出的信息时代的教师能⼒结构,教师能⼒应包含哪些⽅⾯的能⼒?答:教师能⼒结构包括以下三部分:(1)学科教学能⼒:指教师的专业功底和与教学基本环节相对应的教学能⼒,由“教学法-内容知识”(PCK)形成(2)教学设计能⼒:由“技能-教学法知识”(TPK)形成(3)资源应⽤能⼒:指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应⽤能⼒,由“技术-内容知识”(TCK)形成。
4.根据我国教育部2014年5⽉颁布的《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应⽤能⼒标准(试⾏)》,教师的信息技术应⽤能⼒主要包括哪两⽅⾯的能⼒?答:教师的信息技术应⽤能⼒包括:(1)应⽤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教)主要关注教师利⽤信息技术进⾏讲解、启发、⽰范、指导、练习与反馈等教学活动所应具有的能⼒(2)应⽤信息技术转变学习⽅式的能⼒(学)。
主要关注教师利⽤信息技术⽀持学⽣开展交流合作、探究建构、⾃主学习与个性化发展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
5.《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应⽤能⼒标准(试⾏)》在应⽤信息技术转换学习⽅式⽅⾯,主要关注教师哪些⽅⾯的能⼒?答:在“应⽤信息技术转变学习⽅式的能⼒”⽅⾯,主要关注教师:利⽤信息技术⽀持学⽣开展交流合作、探究建构、⾃主学习与个性化发展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一、概论1、信息化教育的含义2、信息化教育的基本内涵3、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征4、信息化教育的作用5、教育技术的含义6、信息化教育、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三者的关系7、几种与信息化教育理论体系密切相关的学与教理论的代表人物8、现代教育媒体的含义9、教学媒体的分类10、教学媒体的特性11、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含义12、信息化教学过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二、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的含义2、教学设计的层次3、教学过程设计的分类4、教学内容的分类5、教学目标的基本要素6、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7、教学策略的含义8、教学效果评价的类型9、WebQuest的结构10、基于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设计的学习评价的类型三、常规媒体1、电视系统的组成2、投影电视机的分类与特点3、视频演示仪原理与使用4、电视教学软件的类型5、电视教学软件的制作四、计算机媒体1、计算机媒体的特点2、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特点3、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制作4、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评价5、网络教育资源的含义6、网络教育资源的特点7、网络教育资源的利用五、硬件环境1、信息化硬件环境的含义2、信息化硬件环境的特征3、信息化硬件环境的分类4、综合媒体教室的常见类型与基本配置5、微格教学的实施过程6、微格教学系统的组成7、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基本配置8、Internet的含义六、课程整合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方式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教师提出的要求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际应用。
1.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促成了一种新的教育形态被称作什么?(信息化教育)2.什么是学习过程、什么是学习资源?3.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当时这个领域称作什么?4.《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提出教育技术的目的在于什么?5.教育技术这一术语是在20世纪20~50年代从哪个国家的视听教育运动中演变而来的?6.给出几种常用的教学媒体,哪种媒体最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反馈?7.什么是教师的条件性知识?什么是教师实践性知识?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是什么?8.概念:信息素养9.教育技术的AECT94定义中提出该领域的研究对象是什么?10.教育技术的设计领域包括哪些?11.在E-mail、Chat Room、Netmeeting、e-Works中,哪些技术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商学习?12.仔细研读案例《马老师巧用DVD》及点评13.《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规定的教育技术能力维度有哪些?14.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目标价值指向有哪些?15.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哪些方面?16.采用MPEG-4编码技术的视频格式有哪些?17.下载顺序流式传输的流媒体方法有哪些?18.录制数字视频的方法有哪些?19.用屏幕录像专家录制生成的视频格式有哪些?20.数码摄像机根据存储介质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类?21.被摄主体在电视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叫作什么?22.把硬盘摄像机中的视频导入到会声会影软件中的操作步骤是什么?23.我国视频的制式是哪种?24.DVD光盘上的VOB文件采用什么编码?25.音频文件的格式有哪些?26.请问录制网页上正在播放的背景音乐或录制光驱中一张CD上正在播放的音乐应该设置什么录音通道?27.提升音频的音量本质上是提升该音频文件波形的什么?(振幅)28.在CoolEdit多轨编辑环境中制作音频作品,输出作品时应使用什么命令?29.在CoolEdit多轨编辑环境中如何操作可以移动音轨上的一个音频文件30.什么音频格式适合用做课件中较长时间的背景音乐?31.PowerPoint软件支持以下哪些音频格式32.在CoolEdit中调整音调使用什么命令?33.现有背景音乐和解说两个音频文件,哪些命令可以实现在播放背景音乐的同时播放解说?(CoolEidt中的多轨合成\录音机中的编辑—与文件混音)34.“学习者学习方面的当前状况与被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距离”被称作什么?35.对学习者学习准备的分析一般包括哪些?36.按照威特金对学习风格的分类研究,如果学习者“喜欢与别人一起学习,对他人的感情和意见敏感”,那么该学习者属于哪一种学习风格?37.按照威特金对学习风格的分类研究,如果学习者“注意课程材料的细节”,那么该学习者属于哪一种学习风格?38.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哪几种?39.下面是用ABCD法编写的教学目标:“给出两个不同分母的分数,其中一个分母能被另一个分母整除,学生能通分并求出两个分数的和,15个题中12题正确为及格”,其中B是指什么?40.下面是一位英语教师编写的教学目标:“通过呈现单词卡片教学生认识bear/ squirrel/ pig/ mouse 等单词”,你认为这个目标编写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将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作为教学目标)41.分析学习需要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几种?(内部参照需要分析法、外部参照需要分析法、内外结合法)42.分析学习需要的基本方法有内部参照需要分析法和外部参照需要分析法,两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目标参照系不同)43.按照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学习者“开始进行心理运算,但其思维还具有局限性,抽象的语言推理还不能进行,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说明学习者处于什么阶段?44.按照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学习者“认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别人也会喜欢”,说明学习者处于什么阶段?45.对学习者初始能力的分析内容包括哪些?46.什么是教学重点?什么是教学难点?47.什么是教学内容?48.在设计较大的单元,或者是整个课程时,适合采用何种教学内容编排方法?49.什么是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方法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50.奥苏贝尔认为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教学过程主要由三个阶段组成,分别是什么?51.对于技能的教学,一般适宜采用何种教学策略?52.选择教学媒体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53.教学评价依据功能不同分为哪几种?54.什么是先行组织者?55.哪些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类型适于在授导型教学中使用?(课堂演示型模拟实验型资源工具型)56.桑代克提出的学习的三条定律是什么?57.什么是授导型教学?58.什么是教学目标?59.什么是教学目标的“ABCD”编写方法?60.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新内容的各种不同的机会,例如听讲、记笔记、解释、分析、讨论、评论等,该教师运用了何种教学策略?(精加工教学策略)61.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表现特定的教学内容,反映一定教学策略的计算机教学程序,它可以用来存储、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能让学生进行交互操作,并对学生的学习做出评价的教学媒体是什么?(多媒体教学软件)62.有意义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谁?63.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以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称为什么?(探究型学习活动)64.探究型学习所注重的学习目标有哪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团队精神)65.探究型学习的特点有哪些?(学习是主动,且有很多亲身实践的训练;所学习的内容可以超越课本的限制;刺激强烈、印象深刻、不容易忘记)66.探究型学习有什么优势?(鼓励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强调高级思维技巧;学习者通过亲身活动发现答案)67.探究型学习的重要理论基础是什么?68.探究型学习包含几个基本步骤?69.探究型学习过程设计中涉及的关键要素有哪些?70.探究型学习设计中,什么“五何”问题设计方法?71.“若何”问题设计时,我们可以从多个要素来考虑问题设计,除从“人物”、“时间”、“地点”角度考虑外,还可以从哪些角度考虑?72.完成下列任务:采访资料、拍摄照片、整理并写出报导,涉及到的角色有哪些?(记者、编辑、摄影师)73.探究型学习任务设计,要求任务具有哪些特征?74.探究型学习评价涉及情感方面、学习过程、参与情况外,还涉及什么?(学习环境)75.比较常用的过程评价的工具有哪些?(电子学档、概念地图、学习契约、评评估表以及量规)76.WebQuest学习活动具有:有明确的主题或问题;此类问题可通过寻求信息而得到解决的特点外,还具有什么特点?(问题的解答没有唯一性)77.WebQuest一般由几个模块组成?78.WebQuest除简介、任务、过程、资源模块外,还有什么模块?(评价、结论)79.WebQuest网站设计开发过程包括:确定主题、设计WebQuest学案、网站结构设计、网站文件夹设计外,还有什么?(网站链接设计网站界面设计网站制作网站发布)80.WebQuest网站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单页模式,另一种是什么?(多页模式)81.探究型学习任务设计中,任务的实施往往涉及到什么?(角色扮演)82.演示型多媒体课件最常用的制作工具软件是什么?83.课堂演示型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84.一般的专题学习网站由哪四大部分构成?85.幻灯片模板包括哪几种?(幻灯片母版、标题母版)86.通常可以用在主题学习网站中的图像格式有哪些?(PNG、GIF、JPEP/JPG)87.JPEG/JPG格式图像文件的优点是什么?88.Windows系统中可以用来捕捉屏幕图像的命令是什么?(PrintScreen、Alt+PrintScreen)89.设置数码照相机“自动拍摄模式”可以使用哪个功能键?(模式转盘)90.数码照相机“自动模式”下如何进行对焦操作?(“快门按钮”按下一半对焦)91.使用扫描仪之前需要安装哪些软件?92.Photoshop软件中“图层”是指什么?93.图像处理时,经常需要对图像进行颜色调整。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一、概论1、信息化教育的含义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2、信息化教育的基本内涵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用三种技术(现代媒体技术、现代媒传技术、现代教学设计技术),做两件事情(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实现一个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征(1)五化(教育信息显示多媒化教育信息处理数字化教育信息存储光盘化教育信息传递网络化教育信息管理智能化)(2)三性(开放性非线性交互性)4、信息化教育的作用(1)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有利于减轻学习负担,增进学生健康、有利于学生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2)提高教学效率:学习比率、记忆比率、注意比率听觉:54.6% 视觉:81.7%(3)扩大教育规模:利用广播、网络系统发展开放性学校;多种现代教学媒体为自学者提供方便(4)促进教育改革:促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变革;促进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的变革;促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变革;促进教材观念和形式的变革;促进教学环境的变革。
5、教育技术的含义所谓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6、信息化教育、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三者的关系信息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技术7、几种与信息化教育理论体系密切相关的学与教理论的代表人物四种学习理论:(1)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斯金纳(B.F.Skinner)(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皮亚杰(J.Piaget)(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罗杰斯(Carl.R.Rogers)(4)折中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加涅(Rober.M.Gagne)四种教学理论:(1)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2)布鲁纳(J.Bruner)的结构—发现教学理论(3)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4)加德纳(H.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四种传播理论:(1)贝罗(D.K.Berlo)的传播过程4要素理论(2)罗密佐斯基(A.J.Romisjowski)的双向传播理论(3)宣伟伯(W.Sehramm)的传播效果理论(4)罗杰斯(Eerrett M.Rogers)的创新推广理论8、现代教育媒体的含义媒体是指承载、加工和传递信息的介质或工具。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学习要求(32学时)
1.阐释AECT1994的教育技术定义。
2.阐述教育技术的基本内容。
3.辨析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4.简述“经验之塔”理论的内容和基本观点。
5.分析教学媒体的概念、分类及其特性。
6.照相机的结构及光学原理。
7.快门、光圈及其作用、分档方式。
8.景深、影响景深效果的因素。
9.知道视频展示台的基本功能并能正确使用。
10.知道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基本功能及教学应用。
11.知道多媒体教室基本构成和功能,并能在教学中正确使用。
12.解释多媒体课件的概念,说出多媒体课件的基本类型。
13.简述多媒体课件的开发流程。
14.简述多媒体课件的评价方法。
15.列举网络教学交流的常用工具。
16.远程教育的概念及特征。
17.陈述远程教育的发展的三个阶段。
18.陈述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教学模式。
19.说出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
20.确定给定学习内容的类型。
21.分析学生的一般特征与初始水平;分析自己的认知风格。
22.辨别学习目标的类型,编写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
23.针对学习目标、学生等因素选择(或自主设计)教学策略(活动)。
24.知道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
25.为练习性的教学设计课题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并叙述选择的理由、阐明运用的设想。
26.知道教学设计方案的评价方法。
27.掌握数字资源处理的基本技术。
补充:
辨析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电子、通信、自动化和光电等技术为基础,是产生、存储、转换和加工图像、声音及数字信息的一切现代技术的总称。
教育技术定义。
区别:信息技术关注的是技术本身的发展属于技术学科;教育技术不关注技术本身,关注的是如何利用各种技术(包括信息技术)来为教育服务,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属于教育学科。
联系:教育技术采用信息技术作为物化形态的技术手段之一;现代教育技术以信息技术运用为核心。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