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十章练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81.00 KB
- 文档页数:8
课后练习1.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1987年12月18日之22日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了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提出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开始了系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
这次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因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的伟大转折。
2.在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关系是怎样的?试举例说明。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理论创新,就是理论观点、思想体系不断根据实践要求进行新的、创造性的提升和发展;实践创新,就是由理论创新所推动的,人们改造和变革客观世界的活动要富有创造性和超前性。
它们之间的的关系是:实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实践创新的基础,实践创新决定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每一个理论上的创新都进一步推动了制度的创新、科技的创新、文化的创新等其它方面的创新。
在我国改革开放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把实践创新作为基础,同时也不断总结实践经验,进行理论创新,并形成了新的理论用以指导新的伟大实践。
比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正是党在总结历史和实践基础导航理论创新的成果。
我们知道,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传统的观念一直把市场经济看成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形式,从根本上否定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制度性存在和发展的可能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分类模拟题10(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38,分数:57.00)1.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的侵华事件有______(分数:1.50)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卢沟桥事变√D.皖南事变解析:[解析] 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皖南事变的爆发时间分别是:1931年、1935年、1937年、1941年,只有A、B、C三项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
答案为ABC。
2.1938年10月后日本侵华政策的调整是______(分数:1.50)A.实施“以华制华”和“以战养战”的策略√B.对国民党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C.在占领区加紧扶植傀儡政权,建立和发展汉奸组织√D.逐渐加强对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解析:[解析] 1938年10月后日本侵华政策实行调整:实施“以华制华”和“以战养战”策略,对国民党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在占领区加紧扶植傀儡政权,建立和发展汉奸组织;逐步将主要兵力用于对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
答案为ABCD。
3.面对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和“华北事变”,国民政府奉行的妥协方针主要指的是______(分数:1.50)A.实行不抵抗主义√B.“攘外必先安内”√C.持久消耗战D.以空间换时间解析:[解析] 日本对中国东北、华北实施侵略计划时,国民政府正在全力“围剿”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对日本实行不抵抗主义和“攘外必先安内”的妥协方针。
答案为AB。
4.在东北,独占了东北全部重工业和铁路交通,控制了东北的经济命脉的公司是______(分数:1.50)A.“南满铁路株式会社”√B.“华北开发股份公司”C.“南满重工业股份公司”√D.“华中振兴股份公司”解析:[解析] 在东北,“南满铁路株式会社”、“南满重工业股份公司”两大公司,独占了东北全部重工业和铁路交通,控制了东北的经济命脉,掠夺矿产资源。
中国近代史纲要章节练习题目及答案第一章【单选题】1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DA. 族权制B。
市民社会制C。
领主制D. 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宗法等级制2认识中国近代一切社会问题和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是C A。
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B. 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C。
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D。
中国革命运动的性质3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是AA. 工人阶级B. 民族资产阶级C. 农民阶级D。
小资产阶级4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AA。
中国农民阶级B. 中国资产阶级C。
中国工人阶级D。
中国小资产阶级5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BA。
君主立宪制B。
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
议会民主制D。
代表大会制6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演变为DA. 封建主义性质的国家B. 半殖民地半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C。
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D. 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国家7近代中国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BA。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D.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8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AA。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B.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C。
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D。
义和团运动9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CA。
李鸿章B。
康有为C。
林则徐D. 魏源10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是在DA.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B.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C。
中法战争以后D。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多选题】1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采取的手段主要包括ABCDA。
军事侵略B。
政治控制C。
经济掠夺D. 文化渗透12 1840年至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人民历次反侵略斗争都以失败而告终的主要原因是ACA. 社会制度的腐败B. 人民群众的愚昧C。
经济技术的落后D。
军队将帅的怯敌第二章【单选题】1。
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CA. 血洗天京B。
辛酉政变C. 天京事变D. 逼封万岁2清朝镇压太平天国军队的最重要力量是BA. 八旗军B。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一、单项选择题:1、粉碎“四人帮”后,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华国锋坚持的错误方针是()。
A、反击右倾翻案风B、“两个凡是”C、“阶级斗争为纲”D、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2、1977年8月召开的,宣告“文化大革命”结束,又继续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的全国代表大会是()。
A、中共十大B、中共十一大C、中共二十大D、中共十三大3、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讲话的题目是()。
A、《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D、《实现四化,永不称霸》4、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的重要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5、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予以彻底平反并恢复名誉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是()。
A、彭德怀B、邓小平C、薄一波D、刘少奇6、1979年4月5日至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是()。
A、“调整、改革、整顿、提高”B、“改革、稳定、充实、完善”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D、“改革、发展、创新、提高”7、1979年9月,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保障基层干部和农民因时因地制宜的自主权,发挥其主动性,全会通过的决议是()。
A、《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B、《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C、《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D、《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8、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重要决议是()。
A、《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B、《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C、《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D、《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9、1982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邓小平明确提出的重大命题是()。
第十章一、单选(C)1、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A中共十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一大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二大(B)2、标志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任务完成的是A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C1980年邓小平做《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讲话D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C)3、下列哪次会议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B)4、 1976 年 ]0 月粉碎“ 四人帮” 后,党和国家的工作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主要是因为主持中央工作的华国锋仍然坚持A “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B“ 两个凡是” 的错误方针 C“ 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方针 D“ 批邓、反击右倾反案风”(A)5、被称为开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宣言书,并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了思想准备的重要文献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C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开幕词》 D《南方谈话》(C)6、正式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是A党的十六大 B党的十六届一中 C党的十六届三中 D党的十六届六中(C)7、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党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在A党的十四大 B党的十五大 C党的十六大 D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A)8、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于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B党的十二大 C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D党的十三大 (B)9、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其前提是A邓小平理论的指导B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C尊重客观经济规律D建立市场经济体(B)10、中共“十三大”明确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是A以改革开放为中心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D以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心(C)11、中共哪一次代表大会提出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党的十二大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C)12、中共哪一次代表大会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A党的十三大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五大 D.党的十六大(C)13、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是在哪一年?A.1995年B.1996年C.1997年D.1998年(D)14、澳门回归是在哪一年?A.1996年B.1997年C.1998年D.1999年(C)15、“九二共识”是中国的哪两方之间达成的?A.大陆与香港B.大陆与澳门C.大陆与台湾D.大陆与港、澳(B)16、中共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在哪一时期实现?A.本世纪头十年B.本世纪头二十年C.本世纪头三十年D.本世纪前五十年(D)17、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增加了下列哪一项建设?A.经济建设B.政治建设C.文化建设D.社会建设(B)18、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A.发展B.以人为本C.全面协调可持续D.统筹兼顾二、多选(ABD)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有A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B中国开始进入改革开放时期C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D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BC)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论述正确的有A坚持了“两个凡是”的方针B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C为改革开放做了思想理论准备D标志改革开放的开始(ABD)3、中共十三大的理路成果和规划包括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B党的基本路线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D制定了“三步走”战略(ABCD)4、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阐述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其中有A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 B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思想 C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 D关于“三个有利于”的思想(ACD)5、下列哪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政社合一C.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D.政企分开(ABCD)6、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干部队伍建设实行下列哪些?A.革命化B.年轻化C.知识化D.专业化(ABD)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概念是A.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C.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D.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ABD)8、根据科学发展观,发展应该是包括下列哪几点的发展?A.全面的B.协调的C.迅速的D.可持续的(BCD)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三、是非判断(×)1、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共十三大提出的(×)2、分“三步走”战略是中共十二大正式制定的(√)3、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论述题大全)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简答题1、简述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及其意义?(1)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邀评论员文章,在全国开始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这一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自始至终得到邓小平等的全力支持。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继延安整风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的转折作了思想理论准备。
2、十三大上提出的“三步走”的战略的部署、思路和政策是什么?(1)部署: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的具体思想和政策●“台阶式”发展的思想,要求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争取每隔几年使国民经济上一个新台阶。
●阐明了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努力先富起来,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政策。
3、邓小平在1980年发表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的主要思路是什么?(1)政治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解决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党政不分、事实上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等问题,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和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2)政治体制改革遵循的性质和指导原则: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必须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遵循统一领导、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
(3)政治体制改革的底线:必须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总结本国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应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绝不能搞资产阶级自由化。
1 单选(2 分)1978 年12 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报告是得分/ 总分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2.00/2.002 单选(2 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农村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推行的制度是得分/ 总分A. 个体经营制度B. 生产队为基础的集体经营制度C. 互助合作制度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2.00/2.003 单选(2 分)经济体制改革以城市为重点全面展开的标志是得分/ 总分A.《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作出和实施2.00/2.00B.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设定D. 国有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4 单选(2 分)邓小平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是得分/ 总分A. 坚持共同富裕B.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 坚持改革开放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00/2.005 单选(2 分)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 周年大会上系统阐述了得分/ 总分A.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 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思想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2.006 单选(2 分)全国范围内农业税的最终取消在得分/ 总分A.2007 年B. 2004 年C.2006 年2.00/2.00D.2005 年7 单选(2 分)十七大以后,海峡两岸“三通”全面实现,其中不包括得分/ 总分A.通邮B. 通航C. 通商D.通信2.00/2.008 单选(2 分)完整地概括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会议是得分/ 总分A.中共十三大2.00/2.00B.中共十二大C. 中共十四大D. 中共十五大9 单选(2 分)正式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得分/ 总分A.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B.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C. 中共十六大D.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2.00/2.0010 单选(2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得分/ 总分A.统筹兼顾B. 以人为本2.00/2.00C. 可持续发展D.和谐发展11 多选(3分)1978 年开始,安徽、四川的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开始探索试行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形式有得分/ 总分A.包产到组1.00/3.00B. 包干到人C.包产到户1.00/3.00D.包干到户1.00/3.0012 多选(3分)1979 年3 月,邓小平在中央理论工作务虚会上首次明确提出必须坚持得分/ 总分A.社会主义道路0.75/3.00B.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0.75/3.00C.共产党的领导0.75/3.00D.人民民主专政0.75/3.0013 多选(3分)1983 年10 月,中共中央就农村体制改革问题作出的重大决定是得分/ 总分A. 废除人民公社1.00/3.00B. 城里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1.00/3.001.00/3.00D. 开始实行包产到户14 多选(3分)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提出的判断改革成败的标准包括得分/ 总分A.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00/3.00B.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1.00/3.00C.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1.00/3.00D. 是否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15 多选(3分)中共十三大正式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是得分/ 总分A.第三步,到21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1.00/3.00B.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 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1.00/3.00C.第四步,到21 世纪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第二步,到20 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1.00/3.0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练习及答案(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一、单项选择题1、决定恢复邓小平在1976年被撤销的一切职务的是1977年7月召开的( A )。
A、中共十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届四中全会D、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2、20世纪80 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共裁减军队员额170万,已经完成了( B )A、二次大规模裁军,B、三次大规模裁军,C、四次大规模裁军,D、五次大规模裁军,3、1979年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为坚决纠正前两年经济工作中的失误,认真清理过去在这方面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影响,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是( B )A、调整、巩固、整顿、提高B、调整、改革、整顿、提高C、调整、改革、充实、提高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4、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是在( B )A、城市B、农村C、工业D、第三产业5、1983年中央作出决定废除人民公社后,建立作为基层政权的是( C )A、行政村B、县政府 C乡(镇)政府 D、居委会6、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 C )A、2001年11月12日B、2000年12月11日C、2001年12月11日D、2000年11月12日7、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 D )。
A、1978年1月10日B、1979年1月10日C、1978年1月1日D、1979年1月1日8、从1979年到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4038.2亿元人民币增加到18.23万亿元人民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元人民币。
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 B )A、第三位B、第四位C、第五位D、第六位9、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还决定同意华国锋同事辞去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职务,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会议( D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C、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10、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 A )A、建设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B、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C、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理论D、建设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11、完整的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下一步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的会议是( B )A、第十二次B、第十三次C、第十四次D、第十五次12、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在看望全国政协委员时提出了( B )A、科学发展观B、“八荣八耻”C、和谐社会设想D、“两个务必”13、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 A )A、科学发展观B、“八荣八耻”观C、和谐社会设想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4、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网课第十章章节测试答案20221、判断题:大学生需要学习历史。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2、判断题: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之一。
选项:A:错B:对答案: 【对】3、判断题: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是科学的历史观。
选项:A:错B:对答案: 【对】4、判断题:近代中国衰落的根本原因不包括社会制度腐败。
选项:A:错B:对答案: 【错】5、判断题:相对平和时期,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结盟,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为主要矛盾。
选项:A:错B:对答案: 【对】6、多选题:大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包括选项:A:开阔人的心胸B:增强大局观念C:增强我们对自身命运的掌控能力D:启迪思想,激发灵感答案: 【开阔人的心胸;增强大局观念;增强我们对自身命运的掌控能力;启迪思想,激发灵感】7、多选题:中国近现代史的主线是选项:A: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B: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C:一代又一代人民群众和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D: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答案: 【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一代又一代人民群众和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8、多选题:我们怎样才能学好中国近现代历史选项:A:强调个人的感性判断B:坚持正确的历史观C:正确评价历史人物D:注重历史的内在联系答案: 【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注重历史的内在联系】9、多选题:胡锦涛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总结出了一个深刻的历史结论:“事实充分证明,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选项:A:马克思主义B:社会主义道路C:改革开放D:中国共产党答案: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10、多选题:近代资本主义列强入侵时的中国封建社会制度,呈现出的特包括选项:A:经济上小农经济占主要地位B:政治上高度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C:文化上三纲五常、道德教化D:对外关系上朝贡制度、贡品、闭关锁国答案: 【经济上小农经济占主要地位;政治上高度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文化上三纲五常、道德教化;对外关系上朝贡制度、贡品、闭关锁国】11、多选题:关于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正确认识有选项:A: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为资本主义列强间接统治B:“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C:“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国家独立自主权D: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半封建的答案: 【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为资本主义列强间接统治;“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国家独立自主权】12、多选题:近代中国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选项: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答案: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第一章单元测试1、判断题: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练习题及答案一.判断题(命题正确选“A”,反之选“B”。
)1.鸦片战争后,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仍然是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
B2.近代历史上,魏源最先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A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19世纪末年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开端。
B4.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三元里抗英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人民自发反抗外国侵略者的大规模武装斗争A5.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第一任首席军机大臣是李鸿章。
B6.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广大贫苦农民对理想社会的渴望。
A7.同盟会纲领中的民族主义没有从正面鲜明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A8.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是五四运动。
A9.1924年改组后的国民党是一个资产阶级革命联盟。
B10."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最早由毛泽东在八七会议提出。
A11.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全民族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
B12.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立即改减租减息为“耕者有其田” B13.“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遵循了客观规律要求、反映了人民愿望。
B14.清末“洋务新政”的目的在于使中国朝着独立的资本主义方向发展。
B15.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包括民族、民主、民生三大主义。
B16.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A17.1961年前后中共关于国民经济的方针是"整顿、巩固、充实、提高"。
B18.鸦片战争后,主张维新变法的维新派与顽固守旧势力的矛盾乃是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B19.石达开出走并全军覆没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B20.洋务派兴办洋务新政的目的在于使中国朝着独立的资本主义方向发展。
B21.最先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做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张之洞。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十章练习19.【单选题】作出《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职务的决议》的会议是中共十届 ( )A. 三中全会B. 四中全会C. 五中全会D. 六中全会答案:A解析:1977年7見召开的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职务的决议》,恢复邓小平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职务。
P21420.【单选题】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开始于 ( )A. 1976年5月11日B. 1977年5月11日C. 1978年5月11日D. 1979年5月11日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的内容。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邀评论员文章,在全国开始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P12421.【单选题】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的会议是中共十一届()A. 三中全会B. 四中全会C. 五中全会D. 六中全会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郑重作出第二个历史决议的内容。
从1979年11月起,中共中央着手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简称“第二个历史决议”),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该决议。
第二个历史决议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故本题选D。
P21722.【单选题】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所作的讲话是 (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 《目前的形势和任务》D. 《对起草(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这个讲话实际上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P21524.【单选题】促进人民公社体制解体的是 ( )A. 村民自治组织的普遍建立B. 乡(镇)基层政权的普遍建立C. 统分结合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D. 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农村等改革突破性进展的内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及备考题库第一部分课后习题解析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答: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
因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答:(1)在错综复杂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贯穿作用。
两对主要矛盾是相互交融的,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
(2)在两种矛盾的作用下,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下一些基本特征:①、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②、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
③、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
④、所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
⑤、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答: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解放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近代史纲要第十章课后题及答案2021年版
一、题目
1.近代史的奠基者是谁?
2.19世纪末,在中国政治、军事上出现的两个联合势力分别是什么?
3.中国晚清崩溃的原因是什么?
二、答案
1.近代史的奠基者是西方历史学家康德·穆勒·斯密勒(Heinrich von Sybel)。
2.19世纪末,在中国政治、军事上出现的两个联合势力分别是“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
3.中国晚清崩溃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1)政治上的腐败、权
力专制、体制萧条;(2)经济上的相对落后;(3)社会上的不文明、文化萎缩和宗教迷信;(4)外部军事打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8--10章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是( )A.1948年10月B.1949年10月C.1950年10月D.1951年10月2.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关中开展的“三反”运动是( )A.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B.反主观主义、反宗派主义、反党八股C.反受贿、反贪污、反自由主义D.反浪费、反行贿、反形式主义3.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后,经济上处于领导地位的是( )A.私人资本主义经济B.国家资本主义经济C.国营经济D.合作社经济4.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 )A.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5.在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合作组织是( )A.互助组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D.人民公社6.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7.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会议是( )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六大8.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C.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经济体制D.市场为主、计划为辅的经济体制9.正式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会议是( )A.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B.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C.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10.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在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到2006年经济总量已居世界( )A.第二位B.第三位C.第四位D.第五位11.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 )A.肃反运动B.整风、整党运动C.“三反”运动D.“五反”运动12.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 )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B.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3.新中国开始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 )A.1950年B.1951年C.1952年D.1953年14.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15.毛泽东系统阐明农业合作化理论的重要文献是( )A.《介绍一个合作社》B.《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C.《组织起来》D.《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16.在中共八大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是( )A.毛泽东B.陈云C.周恩来D.邓小平17.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 )A.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B.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C.敌我矛盾D.人民内部矛盾18.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是( )A.1949年B.1966年C.1971年D.1978年19.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提出,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要()A.加强团结,共同发展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C.和平共处,同舟共济D.肝胆相照,荣辱与共20. 中共八大坚持的我国经济建设的方针是()A.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B.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D.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21. 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的会议是中共十一届()A.三中全会B.四中全会C.五中全会D.六中全会二、多项选择题1.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正式宣布,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的目标是实现( )A.工业现代化B.农业现代化C.国防现代化D.科学技术现代化2.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提出,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可能分为( )A.落后的社会主义B.先进的社会主义C·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D.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3.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构成人民民主专政主要联盟的阶级是(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C.城市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4.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性经济形式包括( )A.互助组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D.人民公社5.新中国在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着重建设的三大钢铁基地是( )A.鞍山B.包头C.上海D.武汉6.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处理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关系的方针是( )A.长期共存B.肝胆相照C.互相监督D.荣辱与共三、简答题1.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考验。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练习题答案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十章练习题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一、单项选择题1 .1976 年]0 月粉碎“ 四人帮” 后,党和国家的工作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主要是因为主持中央工作的华国锋仍然坚持()A .“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B .“ 两个凡是” 的错误方针C .“ 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方针D .“ 批邓、反击右倾反案风”2 .被称为开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宣言书,并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了思想准备的重要文献是()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B .《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C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开幕词》D .《南方谈话》3 .20 世纪70 年代末,中国农村率先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在土地经营上实行()A .互助合作制度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C .产业化经营制度D .机械化耕作制度4 .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重大事件是()A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 .1979 年的理论工作务虚会D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5 .1980 年8 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的讲话,分析了党和国家领导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这篇讲话是()A .《目前的形势和任务》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C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D .《政治体制改革总体设想》6 .1984 年10 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A .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B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C .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市场经济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7 .1992年6月29日,江泽民明确提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论断是在()A .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发表讲话,B .中共十四大C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D .中共十五大8 .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在( )A .中共十三大B .中共十四大C .中共十五大D .中共十六大9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标志是()A .1992年6月29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发表讲话,明确提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论断B .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C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D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0 .提出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文献是()A .《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B .《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C .中共十五大报告D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E .中共十六大报告11.把“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是在()A .中共十三大B .中共十四大C .中共十五大D .中共十六大二、多项选择题1 .1979 年3 月30 日,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讲话,指出必须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A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C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D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E .坚持改革开放2 .中共十二大对社会主义民主和文明的有关论述有()A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B .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要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来保证C .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必须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D .要把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结合起来E .要把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结合起来3 .中国在20 世纪80 年代设立的首批经济特区有()A .深圳B .珠海C .汕头D . 海南E .厦门4 .中共十三大确定的“ 三步走” 的战略包括的三个阶段是()A .1990 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 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B .到20 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C .到21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D .到2010 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E .到2015 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5 .1990年3月,邓小平在同江泽民等谈话时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 两个飞跃” 的思想,它们是()A .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B .实施科教兴农战略C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现D .改革农产品流通制度,发展农村市场经济E .发展集约化和集体化经济6 .判断我们各方面工作得失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A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B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C .是否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D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E .是否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地位7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A .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B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C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D .人民群众当家作主E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8.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九五” 计划和2010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实现的两个根本转变是()A .从单纯公有制向以公有化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转变B .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C .从劳动密集型增长方式向技术密集型增长方式转变D .从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E .从主要靠引进技术向主要靠自主创新转变9 .1996年10月.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对新形势下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和规划,强调要()A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B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C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D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E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10 .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完整概念,其主要内容是()A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 .代表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C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D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E .代表中国最先进阶级的根本要求11.中国基层民主自治体系的主要内容是( )A .农村村民委员会B .乡镇居民委员会C .城市居民委员会D .知识分子代表大会E .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三、名词解释(共 5 道)1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2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3 .“ 三讲” 教育4 .中共十六大5 .“ 八荣八耻”四、简答题1 .中共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
一、单项选择题1.作出《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职务的决议》的会议是中共十届()。
A.三中全会B.四中全会C.五中全会D.六中全会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开始于()。
A.1976年5月11日B.1977年5月11日C.1978年5月11日D.1979年5月11日3.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的会议是中共十一届()。
A.三中全会B.四中全会C.五中全会D.六中全会4.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所作的讲话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目前的形势和任务》D.《对起草〈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5.香港回归祖国的时间是()。
A.1997年7月l日B.1998年7月1日C.1999年7月1日D.2000年7且l日6.促进人民公社体制解体的是()。
A.村民自治组织的普遍建立B.乡(镇)基层政权的普遍建立C.统分结合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D.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7.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
A.1999年12月B.2000年12月C.2001年12月D.2002年12月8.比较系统地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会议是中共()。
A.十二大B.十二届六中全会C.十三大D.十三届六中全会9.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大会是中共()。
A.十三大B.十四大C.十五大D.十六大10.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
A.1971年B.1972年C.1978年D.1979年11.阐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九项方针政策的中国领导人是()。
A.毛泽东B.邓小平C.叶剑英D.江泽民12.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会议是中共()。
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六大D.十七大13.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经济体制改革()。
A.以农村为重点展开B.以城市为重点全面展开C.以国有企业的改革为重点展开D.以管理体制的改革为重点展开14.海南省建立于()。
A.1986年4月B.1987年4月C.1988年4月D.1989年4月15.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两个飞跃的是()。
A.邓小平B.陈云C.江泽民D.胡锦涛16.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系统阐述了()。
A.邓小平理论B.加强党风建设的思想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树立忧患意识的思想17.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大会是中共()。
A.十四届四中全会B.十四届六中全会C.十五大D.十六大18.中国共产党确定的新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是()。
A.实施西部开发战略B.解决“三农”问题C.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9.邓小平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是()。
A.独立自主B.改革开放C.“一国两制”D.和平共处20.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发展B.以人为本C.全面协调可持续D.统筹兼顾21.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税始自()。
A.2005年B.2006年C.2007年D.2008年22.胡锦涛系统地阐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是在()。
A.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大会上B.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C.英国伦敦金融城D.联合国大会上23.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是()。
A.“八荣八耻”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D.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24.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科学发展观的会议是()。
A.十五届三中全会B.十六大C.十六届三中全会D.十七大25.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A.和谐发展B.以人为本C.统筹兼顾D.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6.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最突出的标志是()。
A.改革开放B.快速发展C.以人为本D.与时俱进二、多项选择题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有()。
A.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B.确定了过渡时总路线C.编制了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D.确定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2.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是()。
A.我国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重要转变B.党和国家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开始C.改革开放的前奏D.党和国家确立对外开放方针的标志3.1998年,我国发生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的地区是()。
A.长江流域B.黄河流域C.嫩江流域D.松花江流域4.1998年在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开展的三讲教育的内容是()。
A.讲学习B.讲政治C.讲正气D.讲作风5.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
A.生产发展、生活宽裕B.乡风文明、村容整洁C.管理民主D.广播电视“村村通”6.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就农村体制改革问题作出的重大决定是()。
A.废除人民公社B.建立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权C.成立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D.开始实行包产到户7.邓小平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讲话中提出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三件大事是()。
A.维护世界和平B.实现祖国统一C.加紧现代化建设D.缩小贫富差距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的两大问题是()。
A.“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亟待改革B.还有一亿农民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C.农民工的待遇问题尚未解决D.农民的合作医疗问题尚未解决9.1980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设立的经济特区有()。
A.深圳B.珠海C.汕头D.厦门10.1985年2月,中央决定开辟的沿海经济开放区为()。
A.环渤海经济区B.珠江三角洲C.闽南厦门泉州漳州三角地区D.长江三角洲11.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提出政治体制改革要认真解决的问题有()。
A.官僚主义B.权力过分集中C.党政不分D.事实上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12.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做出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强调()。
A.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B.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C.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D.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3.2001年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后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A.全方位B.多层次C.宽领域D.有重点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15.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16.1988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把今后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放到()。
A.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上来B.压缩社会总需求C.抑制通货膨胀D.整顿经济生活中特别是流通领域的各种混乱现象17.中国政府为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大力倡导的新安全观是()。
A.互信B.互利C.平等D.协作1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制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被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其中“两个基本点”是指()。
A.坚持“一国两制”方针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坚持改革开放D.坚持反腐倡廉19.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
A.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B.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C.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三、简答题1.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是如何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进行评价的?2.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意义是什么?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4.简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6.邓小平提出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7.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要经历哪两个飞跃?为什么?8.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9.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形成的?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1.简述中共十七大的主题和完成的使命。
12.简述中共十七大报告对改革开放历史进程和经验的总结。
13.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有哪些?四、论述题。
1.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采伟大的历史性转折?2.举例说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的?3.举例说明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跨世纪发展的?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说明了什么道理?5.阐述“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6.试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思想的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
7.试述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8.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9.中共十七大报告是如何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答案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5ACDAA 6-10CCCCD 11-15CABCA 16-20CDDCB 21-26BCACDD二、多项选择题1.AD2. AC3.ACD4.ABC5.ABC6.ABC7.ABC8.AB9.ABCD 10.BCD 11. ABCD12. ABCD 13.ABC 14.BCD 15.ABCD 16.ABCD 17.ABCD 18.BC 19.BC三、简答题1.(1)1981年6月,中共十一后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决议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
(3)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作了概括,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决议强调:“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
”2.(1)1982年11月至12月召开的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完成了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工作(2)这部新宪法,彻底纠正了1975年第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和1978年第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中存在的问题,充分体现了十一后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举措和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