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全国植保专业统计报表指标解释(填表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5
生物统计复习题集(植物保护专业)一、 名词解释(带*的要举例说明)精确度 :试验中同一性状的重复观察值彼此接近的程度。
抽样分数:一个样本所包含的抽样单位数与总体所包含的抽样单位数的比。
小区:在田间试验中,安排一个处理的小块地段。
简单效应:同一因素内两种水平间试验指标的差异。
整群抽样*从总体中随机抽单位整群,再在每一群内进行全部抽样单位的调查观察。
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随机抽样编号较多,田间来回走动多。
例:有10厢,每厢100株,现f=10%,即查100株;可以随机抽一厢,每株都查,整群抽样;也可以每厢都查,每厢随机抽10株,分层随机抽样。
空白试验:为精细地测定土壤差异程度,在整个试验地上种植单一品种的作物并规范化管理,收获时将整个试验地划分为面积相等的若干单位分开收获,从各单位产量估计整个田块肥力差异程度及其分布状况。
单因素试验*:在同一试验中只研究某一个因素的若干处理。
如品比试验,除品种外其它条件尽量一致,研究单个因素(品种)的效应,但不能了解几个因素间的相互作用。
随机误差: 由未知或虽已知但一时无法控制的原因所引起的试验误差。
使数据相互分散,影响数据的精确性。
参数*:由总体的全部观察值而算得的总体特征数。
如总体平均数。
样本* :从总体中抽取若干个体进行研究,这些个体的组成称之。
样本:30 m 2中幼虫数试验方案:根据试验目的与要求所拟定的进行比较的一组试验处理的总称多因素试验*:在同一试验中同时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各个因素分为不同水平,各因素不同水平的组合构成处理。
如上例肥料,密度的二因素三水平试验。
它既可研究一个因素在另一个因素的各个不同水平上的平均效应,又可探索这两个因素间的交互作用。
水平*:因素内量的不同级别或质的不同状态。
如某类肥料的多少。
局部控制:分范围分地段地控制非处理因素,使之对各试验处理小区的影响趋向于最大程度的一致,以降低试验误差。
接受区域:对于x 的抽样分布,如以显著水平α作为接受或否定假设的界限,则xu αμσ±以内的区域称之。
正确理解防治指标是植保统计的基础防治阈值或经济阈值,两者含义相似,国内习惯上又叫防治指标,是指害虫的某一密度,在此密度下应采取措施控制,以防止害虫密度达到经济为害水平。
4.1 防治指标稻飞虱1000头/百丛稻纵卷叶螟分蘖盛期100头/百丛幼穗分化四期后50头/百丛三化螟1\3代60卵块2/4代30卵块稻瘿蚊标葱率10%纹枯病病株率8-15%稻瘟病病叶率5%或出现急性病斑田鼠捕获率2-3%福寿螺3只/平方米柑桔红蜘蛛春夏15头/叶秋冬10头/叶小菜蛾3头/株4.2 植保统计的现状(概况)全省农作物播种面积7700万亩病虫发生面积2亿亩次防治面积2.3亿亩次水稻病虫发生面积0.8亿亩次防治面积0.9亿亩次4.3 水稻播种面积3100万亩水稻稻飞虱1900万亩次稻纵卷叶螟2000万亩次纹枯病2300万亩次三化螟1000万亩次化学除草3500万亩次全省挽回稻谷损失200万吨挽回损失70公斤/亩实际损失9公斤/亩与兄弟省比较:发生面积防治面积粮食播种面积挽回粮食江苏 5.7亿亩9.6亿亩8000万亩1100万吨广东 2.0亿亩 2.5亿亩3100万亩水稻200万吨江苏挽回粮食138公斤/亩广东挽回稻谷70公斤/亩4.4 合适的植保统计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万亩次)稻飞虱= 播种面积×2=6200稻纵卷叶螟=播种面积×1.3~1.5=4340三化螟=播种面积×0.5=1550纹枯病=播种面积=3100稻瘟病=播种面积×0.3=900其他500合计 1.7亿亩次4.4 合适的植保统计水稻病虫害防治面积(万亩次)防治面积=发生面积×1.3=17000×1.3=22100“×1.3”理由:防治一次后,约有30%的田块还需要进行第二次防治.如:稻纵卷叶螟峰期长,防治主峰后,还需要挑治次峰. 防治纹枯病,对效果不佳的还需要再进行一次防治.病虫并发同时用药防治的怎么计算:如:1亩稻田,稻飞虱和纹枯病同时达到防治指标,选用噻嗪酮+井冈霉素进行防治,在统计上,应计算防治稻飞虱1亩次,防治纹枯病1亩次.4.4 合适的植保数据防治病虫害挽回稻谷粮食总产1388万吨(稻谷1250万吨左右)挽回稻谷=防治面积×25公斤/亩17000×1.3×25=550万吨(相当于挽回稻谷175公斤/亩,占亩产的43.5%)(相当于防治一次某病虫挽回稻谷25公斤)4.4 合适的植保数据病虫损失目前,我省提出的病虫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实际损失=400×5%=20公斤/亩如何理解绝收、受害、受灾、“穿顶”绝收:病虫为害造成作物没有收成;受害:病虫为害造成产量损失20%以上;受灾:病虫为害造成产量损失50%以上;穿顶:稻飞严重为害水稻造成田间部分绝收;如果在1亩中有20平方米的“穿顶”,穿顶面积应该怎样计算?“穿顶”面积是20平方米。
主要指标解释1.农市(农)1表土壤肥料机构建设基本情况(1)机构数:是指各级从事土壤肥料工作的单位,一般统计到有土肥机构的县级。
(2)人员:包括专职和兼职从事土壤肥料工作的在编人员,统计到乡(镇)级。
(3)管理人员:指“专职”、“兼职”在管理岗位上的从业人员,其中“兼职”仅指担任管理职务而享受技术职称工资的人员,二者不可重复统计。
(4)技术人员:专指日常从事技术性工作的人员。
(5)建筑面积:指土肥机构实际用房的建筑面积。
(6)试验基地:指拥有自主产权,或具有5年以上使用权、面积10亩以上的试验田。
(7)仪器设备(台、套):指单价500元以上的仪器设备。
(8)固定资产:指拥有自主产权的包括基础建设、大型仪器设备和车辆等折合的资金。
(9)项目经费:指用于开展本级项目开支的经费。
2. 农市(农)2表土肥测试中心(化验室)建设基本情况(1)机构数:指农业部门管辖的土肥测试中心(化验室)数,其中不属于土肥部门的独立挂牌土肥测试中心(化验室)也应列入统计机构数。
(2)通过计量认证:是指通过各级技术监督部门计量认证的土肥测试中心(或化验室)的个数。
(3)授权为质检机构:是指被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授权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机构的土肥测试中心(或化验室)。
(4)岗位从业人员:指所有在土肥测试中心(或化验室)任职的人员。
(5)大型、精密仪器:指价值2000以上的仪器设备,光、电等精密分析仪器及“原子吸收”、“原子荧光”、“ICP”、万分之一电子天平等。
(6)普通仪器是指化验室常用的价值500-2000元的仪器设备。
(7)计算机:专指办公用计算机,不含大型仪器配套计算机。
(8)仪器设备“其他”:指单价500元以下的仪器设备,不含低值易耗品。
(9)省、地区、县级分别填写本级土肥测试中心(或化验室)的统计数字。
3. 农市(农)3表土肥测试中心(化验室)肥料质量检测情况(1)样品数:是指本级测试中心(化验室)出具检测报告或相关原始记录样品的个数。
主要指标解释及填表说明(一)经济与人口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指财政年度内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具体包括: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以及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等项。
该指标是衡量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
取自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
医疗卫生经费 反映政府医疗卫生方面的支出。
具体包括医疗卫生管理事物支出、医疗服务支出、社区卫生服务支出、医疗保障支出、疾病预防控制支出、卫生监督支出、妇幼保健支出、农村卫生支出、中医药支出和其他医疗卫生支出。
取自财政决算表中医疗卫生实际支出数据。
妇幼保健经费 反映妇幼保健方面的支出。
包括妇幼保健机构支出、妇幼保健专项支出和其他妇幼保健支出。
取自财政决算表中妇幼保健经费实际支出数据。
疾病预防控制经费 反映疾病预防控制方面的支出。
包括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其他疾病预防控制专项、其他疾病预防控制支出。
取自财政决算表中疾病预防控制经费实际支出数据。
人口与计划生育事务 反映人口与计划生育方面的支出。
包括行政运行、一般行政管理事物、机关服务、人口规划与发展战略研究、计划生育家庭奖励、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及抽样调查、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系统建设、计划生育及生殖健康促进工程、计划生育免费基本技术服务、人口出生性别比综合治理、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设、计划生育避孕药具经费、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经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考核、其他人口与计划生育事物支出。
取自财政部门财政决算表中人口与计划生育事务实际支出数据。
0-4岁人口 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范围内0-4岁人口总数。
根据统计部门人口普查或年度变动抽样调查资料推算。
0-17岁人口 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范围内0-17岁人口总数。
根据统计部门人口普查或年度变动抽样调查资料推算。
育龄妇女人口 指处于生育年龄期间的妇女。
指标解释及填表说明(一)经济与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内,按全部常住人口平均计算的地区生产总值。
该指标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
取自统计部门国民经济核算综合统计年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被调查的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与被调查城镇居民人口总数的比率。
取自统计部门城市住户调查资料。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指农村被调查农民家庭的年纯收入与农村被调查人口总数的比率。
取自统计部门农村居民住户调查资料。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指一定时间(一般为一年)内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具体包括:各级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城乡教育费附加、企业办中小学支出以及校办产业减免税等项。
该指标是衡量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
取自教育部门财务统计报表。
卫生经费:包括4个部分,即卫生事业费、中医事业费、药品监督管理事业费、行政事业单位医疗经费。
卫生经费小于政府预算卫生支出。
取自财政部门财务统计报表。
妇幼保健经费:包括妇幼保健机构经费、业务费、妇幼医疗减免费等。
妇幼保健经费小于卫生事业费。
取自财政部门财务统计报表。
防治防疫经费:包括卫生部门所属疾病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专科防治所(站、组)、医疗防疫队、食品检验所等机构经费,防疫用药品器材和生物制品购置费,寄生虫病、急性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防治费、预防注射和急救费、卫生宣传教育经费、卫生部门的卫生监督业务费等。
防治防疫经费小于卫生事业费,取自财政部门财务统计报表。
计划生育事业费:包括9个部分,即计划生育手术减免经费、避孕药具经费、基层计划生育专职干部经费、独生子女保健费、宣传经费、服务站经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费、干部培训费、其他计划生育事业费。
计划生育事业费小于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取自财政部门统计报表。
人口总数: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范围内有生命的个人总和。
年度统计的年末人口数指12月31日24时的人口数。
年度统计的全国人口总数内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
据悉,由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主办的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2014年度总结会于日前在南京召开。
农业部产业技术处魏锴副处长,种植业管理司植保处王建强副处长,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植保首席专家张跃进研究员,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周雪平所长,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张芝利研究员,项目主持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周建农副院长、科研处孙洪武处长等领导专家出席会议。
开幕式上,周建农副院长代表项目主持单位致欢迎辞。
她肯定了植保作为农科院优势学科抢抓发展机遇、深化行业合作的做法,对项目承担单位各专家的支持表示感谢,并期望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探讨开发新的课题,取得更加丰硕的研究成果。
随后,项目首席专家周益军研究员总结了项目团队在五年的努力下所取得的成绩,汇报了研究团队的总体研究进展;项目各参加单位对五年来工作成绩及代表性的创新性成果及技术成果的综合示范成效等分别进行了汇报交流;相关领导和专家也进行了中肯的点评和指导。
农业部产业技术处魏锴副处长肯定了项目中的研究亮点,并对验收工作提出要求,强调要按照规定执行财务验收,为项目的稳定支持打下基础;全国农技推广中心植保首席张跃进研究员指出:行业专项主要是为了解决生产上的问题,参加单位“既要说得好,也要做得好”,行业专项参与人员总结时应把握专项定位,注重成果与应用的紧密结合;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植保处王建强副处长指出灰飞虱所传播病毒病对稻、麦及玉米生产的重大影响,肯定了项目团队在防控技术体系集成示范方面所做出的成绩,并建议按不同地域不同作物的防控模式进一步归类和整合研究工作。
交流会后,大家还就综合完善项目成果和进一步完成项目验收工作等进行了讨论,达成了共识。
来自该项目课题负责人、技术骨干等70多人参加了会议。
(郑庆伟)笔者从农业部获悉,2014年全国主要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达9.2亿亩次,占病虫害防治总面积的20.7%,比2006年增加7.2个百分点。
主要指标注释
1.本次统计中的农技推广体系,是指种植业、畜牧兽医、水产、农机化四个系统所属省、地、县、乡四级事业单位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规定内容,从事技术推广工作的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不包括单独从事农业行政执法的事业单位。
2.编制数:经编制部门批准,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可使用的人员编制数量。
3.编制内人员数: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中有编制的人员数量。
4.实有人数:国家推广机构中编制内人数、聘用制和合同制人数的总和,不包括雇佣的临时人员等。
5.乡镇推广机构管理体制:人事任免和调配、财产归县农业主管部门管理的推广机构,统计为“县农业部门为主管理”;人事任免和调配、财产归乡镇政府管理的推广机构,统计为“乡镇政府为主管理”;人事任免和调配、财产分属县农业部门和乡镇管理,统计为“县乡双重管理”。
6.附件3《乡镇综合推广机构人员情况调查表》的填报统计对象为综合设置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即对附件2-4《县以下农技推广机构(乡镇站)队伍情况调查表》中的综合站的机构及其人员情况的统计。
2011年新版《全国植保专业统计》使用请注意阅读县级使用手册。
新软件中的“自动计算”按钮是指自动合计功能。
挽回损失实际损失计算方法同往年。
一、作物病虫挽回损失和实际损失计算步骤:1、以作物为单位,用加权平均法求得总加权发生程度。
2、综合损失率=大发生损失率÷5×总加权发生程度。
3、不防治总损失(X)=亩产量×综合损失率×总发生面积×10(若单项作物的总发生面积超过种植面积,则按种植面积计算)4、单项病虫所占百分数(比重)=(单项病虫发生面积×单项发生程度)÷(总发生面积×总加权发生程度)5、单项病虫不防治损失(Y)= 比重× X6、挽回损失=(防治面积÷发生面积)× Y ×90%7、实际损失= Y—挽回损失二、作物杂草挽回损失和实际损失计算步骤:1、不防治损失(X)=作物单产×杂草发生面积×(杂草大发生损失率÷5)×杂草发生程度×102、挽回损失=X ×(防治面积÷发生面积)×90%3、实际损失=X-挽回损失三、农田鼠害挽回损失和实际损失计算步骤1、不防治损失(X)=鼠害发生面积×9×10(每亩9kg)2、挽回损失=X ×(防治面积÷发生面积)×90%3、实际损失=X-挽回损失注:作物病虫大发生损失率参考标准1、粮食作物25%;棉花35%;花生30%2、果树40%;蔬菜40%;瓜类40%;烟麻25%3、农田杂草:麦田15%;杂粮田10.4%;大豆田19.4%;棉花田14.8%;花生田9%;水稻田14%;果树杂草15%;菜田杂草15%。
注意事项:1、发生面积必须大于或等于防治面积,否则计算结果为负数.2、计算棉花病虫时,棉花产量按“皮棉”计算。
3、计算完每一种作物后,要及时验算。
全国植保专业统计报表填表说明及指标解释(2014)一、主要农作物病虫草鼠发生、防治面积及挽回损失[农市(农植)1表]1.全国范围统计的病虫草鼠对象。
(1)农作物病虫害在全国范围统计的农作物病虫害(除检疫对象)共306种(类),这些病虫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发生的都要统计。
其他病虫统计对象由各省自定。
水稻病虫28种:〈1〉水稻稻瘟病(其中:穗颈瘟),〈2〉水稻纹枯病,〈3〉水稻白叶枯病,〈4〉水稻稻曲病,〈5〉水稻恶苗病,〈6〉水稻病毒病,〈7〉水稻线虫病,〈8〉水稻赤枯病,〈9〉水稻粒黑粉病,〈10〉水稻胡麻叶斑病,〈11〉二化螟,〈12〉三化螟,〈13〉稻纵卷叶螟,〈14〉稻飞虱(其中: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15〉大螟,〈16〉稻苞虫,〈17〉稻螨,〈18〉稻叶蝉,〈19〉稻赤斑黑沫蝉,〈20〉稻蓟马,〈21〉稻象甲,〈22〉稻负泥虫,〈23〉稻瘿蚊,〈24〉稻秆潜蝇,〈25〉稻螟蛉,〈26〉稻水蝇,〈27〉稻摇蚊,〈28〉稻蝗;麦类病虫16种:〈1〉小麦锈病(其中:小麦条锈病、小麦叶锈病),〈2〉小麦赤霉病,〈3〉小麦白粉病,〈4〉小麦纹枯病,〈5〉小麦黑穗病,〈6〉小麦病毒病(其中:小麦丛矮病、小麦黄矮病),〈7〉小麦根腐病,〈8〉小麦全蚀病,〈9〉小麦霜霉病,〈10〉小麦黑胚病,〈11〉小麦线虫病,〈12〉小麦蚜虫,〈13〉麦蜘蛛,〈14〉小麦吸浆虫,〈15〉麦叶蜂,〈16〉麦杆蝇;玉米病虫23种:〈1〉玉米大斑病,〈2〉玉米小斑病,〈3〉玉米丝黑穗病,〈4〉玉米锈病,〈5〉玉米纹枯病,〈6〉玉米褐斑病,〈7〉玉米灰斑病,〈8〉玉米弯孢菌叶斑病,〈9〉玉米尾孢菌叶斑病,〈10〉玉米青枯病,〈11〉玉米疯顶病,〈12〉玉米瘤黒粉病,〈13〉玉米根腐病,〈14〉玉米干腐病,〈15〉玉米茎腐病,〈16〉玉米顶腐病,〈17〉玉米病毒病(其中:玉米矮花叶病,玉米粗缩病),〈18〉玉米螟,〈19〉玉米蚜虫,〈20〉玉米叶螨(红蜘蛛),〈21〉玉米铁甲虫,〈22〉玉米蓟马,〈23〉玉米蛀茎夜蛾;大豆病虫12种:〈1〉大豆锈病,〈2〉大豆霜霉病,〈3〉大豆病毒病,〈4〉大豆白粉病〈5〉大豆菌核病,〈6〉根结线虫病,〈7〉大豆胞囊线虫病,〈8〉大豆蚜虫,〈9〉大豆食心虫,〈10〉豆芫菁,〈11〉豆荚螟,〈12〉豆天蛾马铃薯病虫13种:〈1〉马铃薯早疫病,〈2〉马铃薯晚疫病,〈3〉马铃薯环腐病,〈4〉马铃薯病毒病,〈5〉马铃薯黑胫病,〈6〉马铃薯青枯病,〈7〉马铃薯干腐病,〈8〉马铃薯疮痂病,〈9〉根结线虫病,〈10〉二十八星瓢虫,〈11〉蚜虫,〈12〉豆芫菁,〈13〉马铃薯块茎蛾;其他粮食作物病虫8种:〈1〉高粱蚜,〈2〉粟灰螟,〈3〉甘薯天蛾,〈4〉甘薯黑斑病;〈5〉甘薯根腐病,〈6〉甘薯茎线虫病,〈7〉谷子黑穗病,〈8〉谷子白发病;棉花病虫18种:〈1〉棉花苗病(其中棉立枯病、棉瘁倒病),〈2〉棉花铃病,〈3〉棉花枯黄病,〈4〉棉花炭疽病、〈5〉棉花角斑病,〈6〉棉花轮纹斑病,〈7〉棉蚜,〈8〉棉铃虫,〈9〉棉红铃虫,〈10〉棉红蜘蛛,〈11〉棉盲椿象,〈12〉棉小造桥虫,〈13〉棉大造桥虫,〈14〉棉花象甲,〈15〉棉花象鼻虫,〈16〉棉蓟马,〈17〉玉米螟,〈18〉烟粉虱;油菜病虫7种:〈1〉油菜菌核病,〈2〉油菜病毒病,〈3〉油菜霜霉病,〈4〉油菜白锈病,〈5〉油菜蚜虫,〈6〉油菜甲虫,〈7〉油菜茎象甲;花生病虫7种:〈1〉花生病毒病,〈2〉花生根结线虫病,〈3〉花生叶斑病,〈4〉花生炭疽病,〈5〉花生青枯病,〈6〉花生锈病,〈7〉花生蚜虫;其他油料病虫7种:〈1〉向日葵菌核病,〈2〉向日葵锈病,〈3〉向日葵黄萎病,〈4〉向日葵列当,〈5〉胡麻枯萎病,〈6〉向日葵螟,〈7〉胡麻漏油虫;苹果病虫18种:〈1〉苹果树腐烂病,〈2〉苹果炭疽病,〈3〉苹果轮纹病,〈4〉苹果白粉病,〈5〉苹果褐斑病,〈6〉苹果斑点落叶病,〈7〉苹果干腐病,〈8〉苹果锈病,〈9〉苹果叶螨,〈10〉山楂叶螨,〈11〉二斑叶螨,〈12〉桃小食心虫,〈13〉苹果小吉丁虫,〈14〉苹小卷夜蛾,〈15〉金纹细蛾,〈16〉苹果黄蚜,〈17〉苹果瘤蚜,〈18〉介壳虫柑桔病虫19种:〈1〉柑桔疮痂病,〈2〉柑桔炭疽病,〈3〉柑桔黑星病,〈4〉柑桔煤烟病,〈5〉柑桔脚腐病,〈6〉柑桔树脂病,〈7〉柑桔叶螨,〈8〉柑桔锈螨,〈9〉柑桔蚧类,〈10〉柑桔潜叶蛾,〈11〉柑桔叶蛾类,〈12〉柑桔凤蝶类,〈13〉柑桔粉虱类,〈14〉天牛类,〈15〉柑桔蚜虫,〈16〉柑桔木虱,〈17〉柑桔花蕾蛆,〈18〉柑桔蓟马,〈19〉吸果夜蛾类其他果树病虫42种:〈1〉梨黑星病,〈2〉梨树腐烂病,〈3〉梨轮纹病,〈4〉梨锈病,〈5〉葡萄炭疽病,〈6〉葡萄霜霉病,〈7〉葡萄白粉病,〈8〉葡萄黑痘病,〈9〉葡萄毛毡病,〈10〉葡萄根癌病,〈11〉桃疮痂病,〈12〉桃炭疽病,〈13〉桃树穿孔病,〈14〉龙眼丛枝病,〈15〉荔枝霜疫霉病,〈16〉荔枝毛毡病,〈17〉香蕉细菌性枯萎病,〈18〉香蕉炭疽病,〈19〉香蕉叶斑病,〈20〉香蕉束顶病,〈21〉香蕉花叶心腐病,〈22〉芒果炭疽病,〈23〉芒果白粉病,〈24〉芒果疮痂病,〈25〉月柿炭疽病,〈26〉桃小食心虫,〈27〉梨小食心虫,〈28〉桃蚜,〈29〉梨蚜,〈30〉桃蛀螟,〈31〉梨木虱,〈32〉梨茎蜂,〈33〉梨星毛虫,〈34〉天幕毛虫,〈35〉蚧壳虫,〈36〉香蕉象甲类,〈37〉荔枝蝽象,〈38〉荔枝蛀蒂虫,〈39〉荔枝瘿螨,〈40〉龙眼角颊木虱,〈41〉白蛾蜡蝉,〈42〉芒果扁喙叶蝉;蔬菜病虫47种:〈1〉白菜霜霉病,〈2〉白菜软腐病,〈3〉白菜病毒病,〈4〉白菜灰霉病,〈5〉白菜菌核病,〈6〉番茄早疫病,〈7〉番茄晚疫病,〈8〉番茄灰霉病,〈9〉番茄叶霉病,〈10〉番茄白粉病,〈11〉番茄菌核病,〈12〉番茄青枯病,〈13〉番茄病毒病,〈14〉番茄疫霉根腐病,〈15〉辣椒炭疽病,〈16〉辣椒病毒病,〈17〉辣椒疫病,〈18〉辣椒白粉病,〈19〉辣椒青枯病,〈20〉瓜类白粉病,〈21〉瓜类霜霉病(其中,黄瓜霜霉病),〈22〉瓜类炭疽病(其中:黄瓜炭疽病),〈23〉瓜类枯萎病〈24〉瓜类菌核病〈25〉瓜类蔓枯病,〈26〉瓜类疫病,〈27〉瓜类细菌性角斑病,〈28〉菜蚜,〈29〉菜青虫,〈30〉小菜蛾,〈31〉黄曲条跳甲,〈32〉斜纹夜蛾,〈33〉甜菜夜蛾,〈34〉甘蓝夜蛾,〈35〉美洲斑潜蝇,〈36〉南美斑潜蝇,〈37〉豌豆潜叶蝇,〈38〉白粉虱,〈39〉烟粉虱,〈40〉瓜蓟马,〈41〉菜螟,〈42〉瓜绢螟,〈43〉黄守瓜,〈44〉根蛆,〈45〉韭蛆,〈46〉茶黄螨〈47〉蔬菜红蜘蛛其它经济作物病虫31种:〈1〉甜菜霜霉病,〈2〉甜菜丛根病,〈3〉甜菜褐斑病,〈4〉甜菜根肿病,〈5〉甜菜病毒病,〈6〉甘蔗梢腐病,〈7〉甘蔗黑穗病,〈8〉甘蔗凤梨病,〈9〉枸杞炭疽病,〈10〉茶云纹叶枯病,〈11〉草莓白粉病,〈12〉烟草黑胫病,〈13〉甘蔗螟虫,〈14〉甘蔗蓟马,〈15〉甘蔗蔗龟,〈16〉甘蔗绵蚜,〈17〉甘蔗蔗根锯天牛,〈18〉蔗蝗,〈19〉枸杞蚜虫,〈20〉枸杞红缨蚊,〈21〉枸杞木虱,〈22〉枸杞缨螨,〈23〉茶小绿叶蝉,〈24〉茶黄螨,〈25〉茶毒蛾,〈26〉茶尺蠖,〈27〉茶蚜虫,〈28〉甜菜象甲,〈29〉甜菜藜夜蛾,〈30〉烟蚜,〈31〉烟青虫;杂食性害虫9种:〈1〉飞蝗(其中:东亚飞蝗、亚洲飞蝗、西藏飞蝗),〈2〉土蝗(包括稻蝗、蔗蝗等),〈3〉粘虫,〈4〉草地螟,〈5〉地下害虫(其中蛴螬、蝼蛄、金针虫),〈6〉斜纹夜蛾、〈7〉双斑萤叶甲、〈8〉棉铃虫,〈9〉烟青虫,统计杂食性害虫时,除飞蝗外,均按作物种类分别统计。
(2)农田草害不分草害种类,按作物类型分别统计。
(3)农田鼠害不分鼠种,不分作物,按行政区进行统计。
(4)农田螺害主要统计福寿螺为害的面积和损失情况。
2.发生面积指通过各类有代表性田块的抽样调查,其病虫草鼠发生程度达到防治指标的面积。
尚未确定防治指标的病虫,按应该防治的面积计算。
对发生明显多代(次)病虫的发生面积,要按代(次)分别统计;一种病(虫)为害多种作物或一种作物同时发生多种病虫时,要按作物和病(虫)种类分别统计。
鼠害的发生面积,不分作物,不分种类,按行政区划统计。
草害发生面积是指达到二级以上的面积。
3.防治面积指各种病虫各次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及物理防治的累加面积,以次/亩表述。
化学防治面积指施用化学药剂的面积,包括有针对性的、且作为主要防治方法的种子药剂处理面积,其中水稻种子处理面积指为防治病虫采用药剂处理的秧田面积加水稻种子处理的直播稻面积。
在统计防治面积时,各种病虫不同代(次)的防治面积要分别统计,同一代(次)病虫用药多次的,以各次用药面积累加计算。
一次用药兼治多种病虫时,凡针对不同病虫对象而加入相应农药混配防治时,要分别统计防治面积;一种农药(包括工厂生产的复配农药)兼治多种病虫时,只统计主治对象的防治面积。
草害的防治面积只统计化学除草的面积。
鼠害的防治面积按实际投饵面积及有针对性的拌种兼治面积统计。
4.自然损失指作物受有害生物危害后不采取任何防治措施情况下的理论损失量。
5.挽回损失通过防治有害生物后挽回的损失,即防治区比不防治对照区增加的产量。
可以表达为:挽回损失=自然损失-实际损失6.实际损失通过防治后仍因残存的有害生物为害所造成的损失。
统计实际损失和挽回损失时,应注意一种作物发生多种病虫时的为害损失,不能机械地用这几种病虫各代(次)的为害损失进行累加的方法计算,应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综合估算。
7.发生程度有害生物防治之前,在自然发生情况下用各种指标来表示其发生的轻重,如虫口密度、病情指数。
通用的五级分级方法是:1级轻发生,2级偏轻发生,3级中等发生,4级偏重发生,5级大发生。
每级发生程度的标准,有全国统一标准的,按全国标准统计,无全国统一标准的,按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省级标准统计。
一、农作物病虫主要防治措施[农市(农植)2表]1.播种面积指当年各种农作物播种的总面积,以统计部门的数据为准。
2.化学防治面积指田间施用化学农药及植物源农药防治病虫的面积,包括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面积。
井岗霉素等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的面积在生防面积内统计,不在化学防治面积内统计。
化学防治面积中的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面积,只统计针对某种或某些病虫进行药剂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的面积。
3.生物防治面积指人工释放天敌、施用微生物制剂防治病虫的面积,不包括天敌保护利用的面积。
(1)人工释放面积人工繁殖释放或移植助迁某种天敌昆虫(螨类)防治害虫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