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报表填报说明及指标解释——基表三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7
村镇建设统计指标解释及填报说明一、基层表村镇基1表基本情况基层表注意:本表的填报范围是所有的镇乡级区域(其中,街道仅指有村庄数据需要填写的)。
填报类型是对填报对象的分类。
分为镇、乡、镇乡级特殊区域(农、林、牧、渔、团等)和街道四类。
同时,如果是“镇”,还需要分为普通镇、县政府驻地、区政府驻地和其他四类填写。
在使用软件填报时,这两项分类由软件根据所填单位的行政区划代码自动识别。
另外,如果填报类型选择“1.镇”,而且是国家六部门公布的国家级重点镇或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公布的省级中心镇(重点镇、试点镇)在相应方框注明√,如既是国家级重点镇也是省级中心镇(重点镇、试点镇),可复选。
如果填报对象是已纳入城市(县城)建设统计报表范围的县城关镇、建制镇、乡或街道等,应该在104项进行区分填写,如果这部分地区仍有一部分农业用地和农村住户,则同时还需填报村庄数据。
镇(乡)域镇(乡)人民政府行政的地域。
镇(乡)域面积指镇(乡)行政辖区内所有地域面积。
建成区指行政区域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区域。
建成区范围一般是指建成区外轮廓线所包括的地区,也就是实际建设用地达到的范围。
建成区面积以镇(乡)政府建设部门(或规划部门)提供的范围为准。
建设用地面积指建制镇(乡)的镇区内居住建筑用地、公共建筑用地、生产性建筑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公用工程设施用地、绿化用地等八大类建设用地面积。
村庄指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的聚居点。
【说明】因为镇(乡)政府驻地和村庄的市政公用设施差距较大,所以在报表中,我们将镇、乡、农场等特殊区域分成建成区和村庄两部分进行统计。
村庄现状用地面积指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聚居点的实际建设用地。
包括住宅、公共建筑、生产建筑(厂房、粮食加工厂、仓库等)、村庄内的道路、绿化以及房前屋后的空地等。
【说明】不要把农田、山地、林地等统计进来。
一般可用每个聚居点外轮廓线包围的面积相加来计算,如果有的村民居住过于分散,可以加上其房屋占地面积来计算。
基层报表指标解释、填报说明及审核关系(一)单位基本情况(01)组织机构代码: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11714-1997),由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主管部门给每个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等单位颁发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
尚未领到法定代码或不属于法定代码赋码范围的单位,一律由各级统计部门从临时码段中赋予代码。
具体填写规定如下:1.法定代码填写规定已经领取了组织机构代码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必须使用该法定代码,不得使用临时代码。
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代码均由8位无属性的数字和1位校验码组成。
在填写时,要按照质量监督检验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上的代码填写。
产业活动单位是法人单位本部的,如果没有组织机构代码,使用法人单位代码的前8位,第9位校验码填“B”。
2.临时代码使用规定按照国家统计局第二次经济普查临时代码码段使用规定执行。
(02)单位名称:指经有关部门批准正式使用的单位全称。
企业的详细名称按工商部门登记的名称填写;行政、事业单位的详细名称按编制部门登记、批准的名称填写;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详细名称按民政部门登记、批准的名称填写。
填写时要求使用规范化汉字全称,与单位公章所使用的名称完全一致。
凡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或批准,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名称的单位,要求填写一个单位名称,同时用括号注明其余的单位名称。
(03)法定代表人(单位负责人):指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
企业法定代表人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填写;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按《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填写;机关的法定代表人填写单位主要负责人;社团法定代表人按《社团法人登记证》填写;民办非企业单位按《民办非企业登记证书》填写;产业活动单位填写本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04)单位所在地及行政区划:指单位实际所处的详细地址及行政区划代码等。
基层报表填报说明及指标解释——基表三一、统计时间统计时间:年月日至月日二、主要指标解释教财基表《企业办学民办学统计报表基层表》教财基表填报范围: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中央、地方)办普通高等学校(含独立学院)和成人高等学校、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和成人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普通中学(高级中学、完全中学、初级中学)和成人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普通小学、成人小学、幼儿园;公民个人、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办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和成人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普通中学(高级中学、完全中学、初级中学)和成人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普通小学和成人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
——企业办学民办学校中,凡涉及多类学校合在一起的,如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和九年制学校,办学条件和教育经费收支可采取手工拆分和软件拆分两种方式填报;但凡涉及到幼儿园(学前班)的拆分只能采取手工拆分方式。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
、手工拆分:填报单位按实际情况拆分,分别填入相应学校类别的报表中,其机构数按就高不就低只填报一个。
、软件拆分:由统计软件按学生数的一定比例自动拆分。
教财基表.在职教职工。
编制在学校或学校正式聘用(半年或一学期及以上,不含临时兼课教师),并从事教学、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的固定人员。
企业办各类学校的教职工数的划分还需以工资关系为准。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
()年初数:填报统计年度月日在职教职工。
()年末数:填报统计年度月日在职教职工。
.年末离退休人员:填报学校离退休人员年末数,包括已纳入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管理并发放离退休费用的退休人员。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
.学生数。
填报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各级各类具有学籍的在校学生数,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按实际在校学生数填列;中等职业学校填报具有学籍的全日制在校学生数。
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
基础教育统计填报指标解释及注意事项(幼儿园)——2009版——有托班的幼儿园,称为托幼一体化,只填幼儿园报表(表中有2岁及以下一栏),不另填托儿所报表。
幼基1-1表1、学校所在地及名称分两行填报。
上行以汉字填写所在地(省、地、县、乡镇——空白)和学校名称,下行填写其对应代码(区县教育主管部门提供代码,共12位);2、学校性质(参见上年数表中的学校性质)分两行填报。
上行以汉字填写类别、办别、城乡,下行填写其对应代码;具体为:类别:61独立设置的幼儿园62独立设置的少数民族幼儿园69独立设置的学前班办别: 1教育部门或集体部门办学 2民办 3其他部门办城乡: 1城市 2县镇 3农村3、县镇学校具体所在地(崇明只有三个乡其余均属镇)当前栏(城乡)为“2县镇”时,此栏必须填写。
1县政府所在地 2镇政府所在地4、学校电话号码以区号-电话号码方式填写;其右上角必须书写填表人的手机或小灵通。
5、学校属性代码(参见学校属性代码5~9位)前4位为0第5位:1 教育部门(非转制) 2公立转制 3 普通民办 4 民工校转制 5 其他部门(含农场转制)6 集体办学第6-7位: 31示范性幼儿园32一级幼儿园33二级幼儿园33三级幼儿园 00一般单位第8位: 0 非一贯制 3 其他一贯制第9位: 0 无寄宿条件 1 全部学生寄宿 2部分学生寄宿第10位:空6、学校地址以汉字填写学校,必须为详细地址(XX区XXXX路XX号)幼基2表1、入园人数:指本学年初,进入本幼儿园就读的、以前未就读过幼儿园的学生数(转入不算)。
2、离园人数:指完成学前教育,当年夏季离开幼儿园(学前班)的,将进入小学就读的幼儿人数。
2、在园人数:指本学年初,在本幼儿园就读的幼儿总数。
3、寄宿生:住宿在由学校统一管理的学生宿舍里的学生。
4、注意事项:年龄以周岁计算,截止日期为当年8月31日!!!“其中学前班”各列数字均应为零;;第4行“2周岁及以下”填写托班学生数;小班以上的幼儿年龄填入3-5岁;各女生数不要遗漏。
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编制二〇一一年六月目录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填报总体说明 1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填报范围 2基础教育县(区)统计报表填报范围 3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 6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填报总体说明1.填报范围:经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备案实施基础教育的学校(机构)均应填报本报表。
具体填报参见《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填报范围》表。
2.报送时间:9月20日前报出。
3.学年:是指教育年度,即从本年的9月1日(学年初)至第二年的8月31日(学年末)。
4.统计时点:是指统计数据的截止时间,即本学年初9月1日。
如在校生数、教职工数、占地面积、固定资产总值等指标为统计时点数。
5.统计时期:是指统计数据的区间时间,即从上学年度的学年初9月1日至学年末8月31日时间区间。
如毕业生数、复学学生数等指标为统计时期数。
6.归档:本表由学校(机构)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归档管理。
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填报范围表号表名填表范围基础基111 学校(机构)基本情况幼儿园、附设幼儿班、小学、教学点、附设小学班、初级中学、职业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高级中学、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附设普通初中班、附设职业初中班、附设普通高中班、特殊教育学校、附设特教班基础基112 学校(机构)基本情况幼儿园、附设幼儿班、小学、教学点、附设小学班、初级中学、职业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高级中学、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附设普通初中班、附设职业初中班、附设普通高中班、特殊教育学校、附设特教班基础基211 幼儿园、幼儿班班数幼儿园、附设幼儿班基础基212 小学教学班数、班额情况小学、教学点、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附设小学班基础基213 中学教学班数、班额情况初级中学、职业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高级中学、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附设普通初中班、附设职业初中班、附设普通高中班基础基214 特殊教育班数特殊教育学校、附设特教班(小学、初中)基础基311 幼儿园、幼儿班分年龄幼儿数幼儿园、附设幼儿班基础基312 小学学生数小学、教学点、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附设小学班基础基313 初中学生数初级中学、职业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附设普通初中班、附设职业初中班基础基314 普通高中学生数高级中学、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附设普通高中班基础基315 特殊教育学生数特殊教育学校、附设特教班(小学、初中)基础基331 中小学、特殊教育学生变动情况小学、教学点、附设小学班、初级中学、职业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高级中学、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附设普通初中班、附设职业初中班、附设普通高中班、特殊教育学校、附设特教班(小学、初中)基础基332 在校生中死亡的主要原因幼儿园、附设幼儿班、小学、教学点、附设小学班、初级中学、职业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高级中学、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附设普通初中班、附设职业初中班、附设普通高中班、特殊教育学校、附设特教班(小学、初中)基础基341 在校生中其他情况及外国籍学生情况幼儿园、附设幼儿班、小学、教学点、附设小学班、初级中学、职业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高级中学、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附设普通初中班、附设职业初中班、附设普通高中班、特殊教育学校、附设特教班(小学、初中)基础基411 幼儿园教职工幼儿园基础基412 中小学教职工小学、教学点、初级中学、职业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高级中学、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基础基413 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特殊教育学校基础基4211 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分学历、分专业技术职务幼儿园基础基4212 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分年龄幼儿园基础基422 中小学专任教师分专业技术职务、分年龄小学、教学点、初级中学、职业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高级中学、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基础基423 小学专任教师分课程、分学历小学、教学点、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基础基424 中学专任教师分课程、分学历初级中学、职业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高级中学、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基础基425 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分学历、分专业技术职务特殊教育学校基础基431 中小学、特殊教育专任教师变动情况小学、教学点、初级中学、职业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高级中学、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基础基441 教职工其他情况幼儿园、小学、教学点、初级中学、职业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高级中学、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基础基442 专任教师接受培训情况幼儿园、小学、教学点、初级中学、职业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高级中学、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基础基511 幼儿园校舍情况幼儿园基础基512 中小学校舍情况小学、教学点、初级中学、职业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高级中学、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基础基513 特殊教育学校校舍情况特殊教育学校基础基521 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占地面积及其他办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条件基础基522 中小学占地面积及其他办学条件小学、教学点、初级中学、职业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高级中学、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基础基531 中小学信息化建设情况小学、教学点、初级中学、职业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高级中学、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基础基532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课时数小学、教学点、初级中学、职业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高级中学、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基础基911 工读学校班数、学生数及教职工数工读学校基础基912 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学生、专任教师情况幼儿园、附设幼儿班、小学、教学点、附设小学班、初级中学、职业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高级中学、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附设普通初中班、附设职业初中班、附设普通高中班、基础基991 附设班专任教师学历情况附设幼儿班、附设小学班、附设普通初中班、附设职业初中班、附设普通高中班、附设特教班(小学、初中)、附设中职班基础教育县(区)统计报表填报范围表号表名填表范围基础县基11 基本情况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乡镇提供)基础县基2 成人中、小学基本情况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乡镇提供)基础县基31 小学校内外学龄人口数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乡镇提供)基础县基32 初级中学校内外学龄人口数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乡镇提供)基础基111 学校(机构)基本情况一、指标解释1.学校(机构)学校(机构):是指经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成立、备案的实施各级各类教育的单位。
四、附录(一)基层表编码及属性指标填写说明房地产开发企业基本情况表1、编码原则为了便于对基层数据的审核、查询,以及数据间的衔接、对比,《法人单位基本情况表》指标代码要严格按照市普查办规定填写,不得随意变动,确需变更,应报市统计局认可后,再进行变更。
2、组织机构代码填写规定(1)组织机构代码和产业活动单位代码均由八位无属性的数字(或规定字母)和一位校验码组成.在填写时,要按照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上的代码填写。
已经领取了法人代码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必须使用法定代码,不得使用临时代码。
产业活动单位是本部的,如果没有法定代码,使用法人单位法定代码的前8位,第九位校验码填“B"。
(2)项目顺序码:代码3位,一般填写001,奥运项目填100,市重点项目填200,既是重点项目又是奥运项目只填100。
(3)单位名称:即经有关部门批准正式使用的企业全称,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详细名称按工商部门登记的名称填写,填写时应与企业公章所使用的名称完全一致。
(4)项目名称:项目名称和企业名称是不同的,特别是那些一个单位有多个项目时,应按主要工程内容填写项目名称。
(5)建设地址:代码4位,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地址(即房地产开发企业报送统计报表所在区县的代码)。
(6)通讯号码:指建设单位的通讯方式,包括邮政编码、电话号码、电报挂号、传真号码等.其中邮政编码和电话号码必须如实填写。
(7)登记注册类型:代码3位,登记注册类型由房地产开发企业圈填。
现有单位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类型圈填;新增加的企业已在工商部门登记的,按登记注册类型圈填,未登记注册的,按投资者的登记注册类型或有关文件的规定圈填。
(8)隶属关系:代码2(9)资质等级:代码1(10)企业营业状况:代码(11)国有经济控股;代码房地产开发统计报表制度- 15 -1、甲栏填写方法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包括开发建设前期费用支出、房屋拆迁、七通一平等前期准备活动,商品房开发、销售、出租等经营活动和尚未销售、出租的商品房屋的空置情况)按单项(单位)工程在甲栏总计行下逐一列出,除人防地下室外,相同建设地点、房屋用途、开复竣工、空置时间、预期售价的单项(单位)工程可以相加写在同一行;总计下不得出现小计或合计,各行间不得空行;除总计行外,以下各行的属性指标编码准确填写,不得漏项.各栏次编码方法如下:2、宾栏属性指标编码方法(以单项(单位)工程的实际情况为对象按规定编写)(1)投资用途:代码1①当“投资用途"为“公寓、高档别墅”时,“房屋用途”只能是“公寓、别墅”;②当“投资用途”为“经济适用房"时,“房屋用途”只能是“经济适用房”;③当“投资用途"为“其他住宅”时,“房屋用途”应为“家属宿舍",或为“集体宿舍";④当“投资用途"为“办公楼”时,“房屋用途”应为“办公楼”,或为“写字楼”;⑤当“投资用途”为“商业营业用”时,“房屋用途”应为“商业营业用房”;⑥当“投资用途”为“其他”时,“房屋用途”应为除“公寓、别墅”、“经济适用房”、“家属宿舍”、“集体宿舍”“办公楼”、“写字楼”和“商业营业用房"以外的房屋用途。
《全国档案事业统计年报制度》基层表指标解释江苏省档案局编制2014年2月目录1、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基本情况年报(档基1表)2、档案馆基本情况年报(档基2表)3、档案馆数字档案基本情况年报(档基2表附表)4、档案室基本情况年报(档基3表)5、档案室数字档案基本情况年报(档基3表附表)6、档案专业教育基本情况年报(档基4表)7、档案科技基本情况年报(档基5表)8、国家综合档案馆基本建设情况年报(档基6表)9、附录:单位类别代码总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基本情况年报单位类别代码:□□□ 填报单位(盖章):年度表 号: 档基1表制表机关: 国家档案局 批准单位: 国家统计局 批准文号: 国统制[2012]59号 有效期至: 2014年8月单位负责人:填表人:联系电话:填报日期:年月日(二)档案馆基本情况年报单位类别代码:□□□ 填报单位(盖章):年度表 号: 档基2表制表机关: 国家档案局 批准单位: 国家统计局 批准文号: 国统制[2012]59号 有效期至: 2014年8月单位负责人:填表人:联系电话:填报日期:年月日(三)档案馆数字档案基本情况年报单位类别代码:□□□ 填报单位(盖章):年度表 号: 档基2表附表制表机关: 国家档案局 批准单位: 国家统计局 批准文号: 国统制[2012]59号 有效期至: 2014年8月单位负责人:填表人:联系电话:填报日期:年月日档案室基本情况年报单位类别代码:□□□ 填报单位(盖章):年度表 号: 档基3表制表机关: 国家档案局 批准单位: 国家统计局 批准文号: 国统制[2012]59号 有效期至: 2014年8月单位负责人:填表人:联系电话:填报日期:年月日档案室数字档案基本情况年报单位类别代码:□□□ 填报单位(盖章):年度表 号: 档基3表附表制表机关: 国家档案局 批准单位: 国家统计局 批准文号: 国统制[2012]59号 有效期至: 2014年8月单位负责人:填表人:联系电话:填报日期:年月日(六)档案专业教育基本情况年报单位类别代码:□□□ 填报单位(盖章):年度表 号: 档基4表制表机关: 国家档案局 批准单位: 国家统计局 批准文号: 国统制[2012]59号 有效期至: 2014年8月单位负责人:填表人:联系电话:填报日期:年月日档案科技基本情况年报单位类别代码:□□□ 填报单位(盖章):年度表 号: 档基5表制表机关: 国家档案局 批准单位: 国家统计局 批准文号: 国统制[2012]59号 有效期至: 2014年8月单位负责人:填表人:联系电话:填报日期:年月日国家综合档案馆基本建设情况年报单位类别代码:□□□ 填报单位(盖章):年度单位负责人: 填表人: 联系电话: 填报日期: 年 月 日表 号: 档基6表制表机关: 国家档案局 批准单位: 国家统计局 批准文号: 国统制[2012]59号 有效期至: 2014年8月附录:单位类别代码总表001 国家档案局002 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局003 地(市、州、盟)档案局(处)004 县(区、旗、市)档案局(科)011 中央级国家综合档案馆012 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国家综合档案馆013 地(市、州、盟)级国家综合档案馆014 县(区、旗、市)级国家综合档案馆021 中央级国家专门档案馆022 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国家专门档案馆023 地(市、州、盟)级国家专门档案馆031 中央、国家机关部门档案馆032 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机关部门档案馆033 地(市、州、盟)直机关部门档案馆041 企业集团和大型企业档案馆051 省、部属事业单位档案馆071 中央、国家机关,人民团体,民主党派档案室(处、科)072 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机关、人民团体、民主党派档案室(处、科)073 地(市、州、盟)直机关、人民团体、民主党派档案室(处、科)074 县(区、旗、市)直机关、人民团体、民主党派档案室(处、科)081 企业集团和大型企业档案室(处、科)082 中型企业档案室091 省、部属事业单位档案室(处、科)092 地师级事业单位档案室(处、科)093 县级事业单位档案室(处、科)111 开办档案专业教育的高等学校112 开办档案专业教育的中等学校。
《档案室基本情况年报》(档基3表)指标解释1.“现有全部专职人员”(第3行),指档案机构的全部固定职工。
数值逻辑对应关系为:第3行=5+6+7=8+9+10+11+12+13+14+15+162.专职人员“文化程度”(第8-16行)各行数字不应少于“档案专业程度” (第17-24行)相对应数字。
3.“兼职人员”(第30行),指单位及其内部机构中所有兼做档案工作的人员。
4. “室存全部档案”(第31-44行)数量是指截止到2007年年底档案室保存档案的累计数。
5. “本年接收档案”(第49-56行)数量是指2007年档案室当年接收2006年度或以前年度档案的数量。
6. “室存全部档案”包括“本年接收档案”,不包括“本年向档案馆移交档案”和“本年销毁档案”。
其逻辑对应关系为:2007年度档案数量 = 2006年度档案数量 + 2007年接收档案数量- 2007年向档案馆移交档案数量 - 2007年销毁档案数量7. 以卷为保管单位的档案数量填入相应指标栏,各卷中的文件数量不能再累加填入“以件为保管单位档案”栏中,否则造成重复统计。
实行立卷改革的单位,按照《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要求,对以件为保管单位进行文件归档的档案,均按“件”填入相应栏目(第34、46、48、50、58、66、68、69、71、73、75、77、90、92、94、96、98、100、102、104、106行)。
实物档案不属于“以件为保管单位档案”统计范围。
8.“案卷排架长度”(第33行),指案卷排列厚度的总和。
单位为米,数量不足1的,按1填报;1以上的数字,四舍五入,保留整数。
案卷数量与案卷排架长度之间的关系要合理,一般平均每卷1厘米至3厘米之间。
9. “录音磁带、录像磁带、影片档案”(第36行)是以感光材料、磁性材料为特殊载体构成的,其中录音磁带档案和录像磁带档案不能再填入电子档案中的“磁带”一栏(第39行),否则造成重复统计。
10. “照片档案”(第37行)指专门集中保管的照片档案,与其它档案一起立卷保管的照片不计在内。
基础报表填报说明 YUKI was compil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目录G01《资产负债项目统计表》填报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G01《资产负债项目表附注》填报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Ⅰ部分:非应计贷款、委托业务及债券发行情况报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Ⅱ部分: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情况简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Ⅳ部分:存贷款明细报表(二)......................................................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Ⅴ部分:人民币备付率报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Ⅵ部分:各项垫款情况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G02《衍生产品交易业务情况表》填报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G03《各项资产减值损失准备情况表》填报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G04《利润表》填报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G05《利润分配表》填报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G06《个人理财业务统计表》填报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层报表填报说明及指标解释——基表三一、统计时间统计时间:年月日至月日二、主要指标解释教财基表《企业办学民办学统计报表基层表》教财基表填报范围: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中央、地方)办普通高等学校(含独立学院)和成人高等学校、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和成人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普通中学(高级中学、完全中学、初级中学)和成人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普通小学、成人小学、幼儿园;公民个人、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办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和成人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普通中学(高级中学、完全中学、初级中学)和成人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普通小学和成人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
——企业办学民办学校中,凡涉及多类学校合在一起的,如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和九年制学校,办学条件和教育经费收支可采取手工拆分和软件拆分两种方式填报;但凡涉及到幼儿园(学前班)的拆分只能采取手工拆分方式。
、手工拆分:填报单位按实际情况拆分,分别填入相应学校类别的报表中,其机构数按就高不就低只填报一个。
、软件拆分:由统计软件按学生数的一定比例自动拆分。
教财基表.在职教职工。
编制在学校或学校正式聘用(半年或一学期及以上,不含临时兼课教师),并从事教学、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的固定人员。
企业办各类学校的教职工数的划分还需以工资关系为准。
()年初数:填报统计年度月日在职教职工。
()年末数:填报统计年度月日在职教职工。
.年末离退休人员:填报学校离退休人员年末数,包括已纳入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管理并发放离退休费用的退休人员。
.学生数。
填报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各级各类具有学籍的在校学生数,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按实际在校学生数填列;中等职业学校填报具有学籍的全日制在校学生数。
()年初数:填报统计年度月日的在册学生数。
()年末数:填报统计年度月日的在册学生数。
说明:——高等教育学校填报由教育主管部门下达招生计划、并具有正式学籍的学生数,包括博士生、硕士生、普通本科生、普通专科生、高职生、函授夜大学生、来华留学生、中专生等。
高等教育学校学生数=博士生×+硕士生×+普通本专科生(高职生)+函授夜大生÷+来华留学生×+中专生÷。
——技工学校在校生数填报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具有正式学籍,国家承认学历的学生。
不包括短期技能培训的学生数。
.年末校舍面积: 按统计年度月日实际数填报。
校舍面积指产权归学校所有的各种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生活服务用房及其他用房的建筑面积。
不包括已交付使用但未完成固定资产移交的各种用房的建筑面积及尚未竣工的在建工程、借用(租用)的房舍或临时搭用的棚舍、房改中已售给教职工个人并完成固定资产移交的房屋面积。
“其中:危房”填报统计年度月日校舍建筑总面积中由授权机关按照建设部颁发的《危险房屋鉴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进行鉴定,并出具危险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的校舍面积,包括、、三个级别。
.年末固定资产总值:填报统计年度末学校固定资产总价值,即会计报表固定资产科目的期末数。
()房屋和建筑物:填报统计年度末学校固定资产中按固定资产分类的房屋和建筑物原值。
()专用设备:填报统计年度末学校固定资产中按固定资产分类的专用设备原值。
6.本年新建、改扩建校舍:填报统计年度内学校完成并投入使用且已完成固定资产移交的新建、改扩建的校舍面积以及该项目所支出的全部金额。
7.本年购置专用设备:填报统计年度内用各种资金购置专用设备(含电教设备)所支出的金额。
8.本年购置图书:一般图书:填报统计年度内用各种资金购置的图书册数及所支出的金额。
电子图书:填报统计年度内用各种资金购置的电子出版物册数及所支出的金额。
9.年末图书:一般图书册数:填报统计年度末学校固定资产分类中列入图书设备项的实有的、学校图书馆馆存的图书数量(以册为计量单位)。
电子图书册数:填报统计年度末学校固定资产分类中列入图书设备项实有的、学校图书馆馆存的电子出版物数量(以册为计量单位)。
.机构数: 指经县以上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承认学历的各级各类学校校数,不包括各种文化补习、进修培训的学校数。
学校数原则上按事业统计指标解释填报。
说明:——经教育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批准的高等学校数计算校数。
对高校分校、各大专班以及高校附设的学院不计算校数。
——经批准的中等专业学校和高等院校中独立设置的中专校(部)应计算校数。
正在建设但没有在校学生的中等专业学校和高等院校附设的中专班均不计算校数。
——经教育部门批准,独立设置的职业高中计算校数。
普通中学附设的各种职业班不计算校数。
——经批准独立设置的技工学校计算校数。
附设的技工学校或附设班不计算校数。
——经批准独立设置的高级中学、完全中学、十二年制学校、初级中学、九年制学校计算校数。
小学附设的初中班或初中附设的高中班、中等职业学校附设的普通中学班均不计校数。
——经批准独立设置的完全小学计算校数。
小学附设的教学点(巡回点、延伸点等)不计校数。
——经批准独立设置的盲、聋哑学校,智障辅读学校等特殊教育学校计算校数。
普通小学招收的智障儿童班不计校数。
教财基表.教育事业费拨款:填报学校或单位从中央和地方财政取得的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即列入《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第类“教育支出”科目中教育事业费拨款数,不含类第款“教育费附加安排的支出”、款“地方教育附加安排的支出”、款“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款“其他教育支出”。
.其他拨款: 填报学校或单位从中央和地方取得的除《政府收支分类支出科目》第类以外的其他属于公共财政预算的经费拨款。
如第类“社会保障和就业”中的相关经费、第类中的“医疗卫生”中的相关经费、第类“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中的相关经费、第类中的“住房保障支出”中的相关经费等。
.教育费附加:填报按照国家规定比例向缴纳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教育费附加。
该指标应填报统计年度内学校或单位实际收到的教育费附加拨款数。
.地方教育附加: 填报地方各级政府根据《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在征收教育费附加以外,开征的用于教育的地方附加。
如地方政府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一定比例征收的用于教育的地方附加等。
该指标应填报统计年度内学校或单位实际收到的地方教育附加拨款数。
.地方基金:填报地方各级政府除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以外的纳入基金预算管理的安排用于教育的其他财政性经费拨款。
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彩票公益金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能源建设基金收入等安排用于教育的拨款。
该指标应填报统计年度内学校或单位实际收到的地方教育基金拨款数。
“其中:土地出让收益”填报统计年度内学校实际收到的政府按土地出让收益的计提的教育资金拨款数。
即《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教育资金安排的支出”所反映的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学校的校舍建设和维修改造、教学设备购置等项目的支出。
. 企业拨款举办单位、个人投入()企业拨款: 填报中央和地方所属企业在企业营业外资金列支或企业自有资金列支,并实际拨付所属学校的办学经费。
()举办单位、个人投入: 填报办学的单位或公民个人投入给民办学校的办学经费。
.事业收入: 填报学校或单位开展教学及其辅助活动依法取得的经费收入,包括教育事业收入、科研事业收入。
其中:教育事业收入填报学校开展教学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经财政部门核准留用或经财政专户核拨回的资金。
包括学校通过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向学生个人或者单位收取的学费、住宿费、委托培养费、考试考务费、培训费等教育收费和其他教育事业收入;科研事业收入填报学校开展科研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包括通过承接科研项目、开展科研协作、转化科技成果、进行科技咨询等取得的收入。
“其中:学杂费”填报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缴纳的学杂费,不包括学校收取的课本费和其他代收费项目。
.校办产业和经营收益用于教育的经费:填报学校或单位举办的校办产业和各种经营取得的收益及投资收益中用于补充教育经费的部分。
.其他收入:填报除上述各项收入以外的其他各项收入。
如:捐赠收入、利息收入、联合办学(班)收入等;“其中:捐赠收入”填报境内外社会各界及个人对学校或单位的资助和捐赠。
.基本建设拨款: 填报学校从中央和地方发展与改革部门取得的列《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经济分类第类的“基本建设支出”拨款。
.“附:本年实际收取学杂费”填报统计年度内学校按照规定的标准向学生实际收取的学杂费。
“其中:普通本专科学费”填报统计年度内高等教育学校按照规定的标准向普通本专科学生实际收取的学费。
补充资料:()“捐赠收入中港澳台及海外捐赠”填报海外侨胞、港澳台胞、外籍团体、友好人士等对教育的资助和捐赠资金。
()“事业收入中从政府部门、公办科研机构①取得的用于科研的财政拨款”:填报学校从政府部门、公办科研机构取得的,用于科学研究并源自财政拨款的经费。
注:①“公办科研机构”:指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公办非教育事业单位。
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等。
()“其他收入中从政府部门取得的用于农民工培训、复转军人培训、岗前培训等的财政拨款”:填报学校因承担农民工培训、复转军人培训、岗前培训等任务,而收到的财政拨款数额。
()“其他收入中联合办学(班)收入”:填报学校与其它学校或单位联合办学(班)取得的收入。
教财基表教育经费支出分为事业性经费支出和基本建设投资项目支出两部分。
事业性经费支出:分为“工资福利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和“其他资本性支出”四部分。
.工资福利支出:反映学校或单位开支的在职职工和编制外长期聘用人员的各类劳动报酬,以及为上述人员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等。
()基本工资:填报学校或单位按规定发放的基本工资,包括学校工作人员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各类学校毕业生试用期(见习期)工资等。
()津贴补贴:反映经国家批准的事业单位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特殊岗位津贴补贴。
如:教龄津贴、中小学教师班主任津贴、特级教师津贴、特教津贴等。
()奖金及绩效工资:填报学校或单位工作人员的绩效工资。
()社会保障缴费:填报学校或单位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
()其他支出:填报学校或单位上述项目未包括的人员支出。
.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反映学校或单位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
()离、退休费:填报学校或单位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护理费和其他补贴。
()医疗费:填报学校或单位在职职工、离退休人员的医疗费,学生医疗费,优抚对象医疗补助。
()助学金:填报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助学金、奖学金、学生贷款、出国留学(实习)人员生活费,按照协议由我方负担或享受我方奖学金的来华留学生、进修生生活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