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_奋发图强_艰苦创业
- 格式:ppt
- 大小:3.81 MB
- 文档页数:37
材料题:第5课奋发图强艰苦创业
1.观看三张图片后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身上体现出了什么精神?
(2)图二中这一成就的取得,我们会首先想到哪位为中国核事业默默奉献几十年的科学家,他被誉为什么?
(3)图三中的人物是谁,他又被誉为什么?
(4)三位人物属于1956~1-966年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各条战线的先进代表,他们共同被誉为什么?他们身上体现了哪些精神?
2.识读下图,请回答:
(1)上面图片中三位“创业年代的英雄”分别是谁?他们被称为什么?
(2)三位英雄的事迹分别是奋不顾身带头跳进泥浆池,用自己的身体搅拌用以压制井喷的水泥;作为原子弹理论设计负责人,为我国核武器的研制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兰考县的县委书记,带领全县干部、群众与自然灾害进行顽强的斗争。
(3)从上面图片中三位“创业年代的英雄”的事迹中,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
1/ 2
参考答案
1.(1)王进喜:“铁人精神”。
(2)邓稼先:“两弹元勋”。
(3)焦裕禄:”县委书记的榜样”。
(4)“共和国的脊梁”。
体现的精神主要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畏艰难,勇于改革,兢兢业业,奋发有为,廉洁奉公,鞠躬尽瘁等。
2.(1)王进喜——“铁人”;邓稼先——“两弹元勋”;焦裕禄——“人民的好干部”或“县委书记的榜样”。
(2)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3)拼搏、奉献的精神。
(言之成理即可)
2/ 2。
第5课奋发图强艰苦创业一.学习目标:1.1956年到1966年十年建设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2.分析归纳以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的事迹来说明本课主题的代表意义。
3.了解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的事迹,学习他们的革命精神。
二.教学要点⒈重点介绍1956——1966年间我国在工农业建设和科技进步方面的成就以及我国人民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
⒉难点如何由人及史,以点带面,反映1956——1966年间我国人民在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等方面的奋斗业绩。
三.导入新课在战争时期,涌现出许多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流血甚至牺牲的革命英雄,如宁死不屈的方志敏,泰然赴死的赵一曼,奋斗到底的杨靖宇,视死如归的刘胡兰┉在和平时代,中国大地上涌现出成千上万为共和国建设而奋发图强、艰苦创业的模范人物,他们在石油战线以及科研战线等方面做出杰出贡献,我们这一节课就要学习一些关于他们的事迹.三. 自主学习1. 谁被誉为“共和国的脊梁”?2. 谁身上体现出来“铁人精神”?“铁人”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3.我国自行研制两弹成功的时间,对中国和国际社会有何影响?在研制两弹过程中,邓稼先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4.你认为焦裕禄在哪些方面堪称“榜样”?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有哪些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献身?四.合作探究:1、1960年,东北石油会战的成功有什么重大意义?2.我国自行研制两弹成功,对中国和国际社会有何影响?3.焦裕禄一身正气,为党为民,勇于律己,鞠躬尽瘁,体现了党的优良传统,那么,你认为焦裕禄在哪些方面堪称榜样?(1)(2)(3)五.课堂展示:1.1956年到1966年的十年建设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哪些成就?2.每组推选一名同学进行演讲,可包括英雄人物的主要事迹、品质和个人对三位人物的认识等。
六. 质疑激辩1.学习了三位英雄人物的事迹后,你打算如何向他们学习?2.请同学们将本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将本课中仍然不会或不理解的问题找出来,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
5 我们走在大路上教学目标1.了解一些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建设成就,为祖国的发展而自豪。
2.懂得振兴中华离不开辛勤的劳动,弘扬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一些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建设成就,懂得振兴中华离不开创业精神。
教材说明1.本单元共四课,分别从艰苦创业、改革开放、科技兴国和体育进步四个角度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凸显了振兴中华需要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开拓创新的改革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敢于拼搏的体育精神。
2.本课课题为“我们走在大路上”,这里的“大路”具有双重含义,既指交通事业的发展,又指我国自力更生创大业之路、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之路。
所以课文从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切入,但又不限于交通事业的发展,而是涵盖了我国经济领域各项事业的建设成就。
3.本课由5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交流会”和“七色光”本部分着重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交通事业上取得的成就。
“交流会”要求学生举例说出身边道路的变化,“七色光”更由近及远地打开视野,以简要的文字和三幅照片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公路、铁路、航空、航运事业上的大发展。
这部分需要把握的知识要点是:高速公路:从零开始发展到总里程居世界第二位;铁路:从1.1万千米到7.5万千米,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再到电力机车;航空:从少数人的出行工具到普通大众的出行方式;航运:船舶载重量居世界前列,港口吞吐量居世界第一。
第二部分:“历史坊”和“小舞台”本部分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自力更生建设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所取得的成就。
教材先以解放前带“洋”字的日用品(洋钉、洋火、洋线团等)来说明当时我国工业技术的落后;接着又介绍了一系列“第一”:第一块五星手表、第一批解放牌国产汽车、第一架“七一”照相机、第一台雪花电冰箱、第一台北京牌照相机、第一架水上飞机、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等,从中体现出我国人民从无到有的创业能力;再从钢铁产量从15万吨的“手无寸铁”状态发展到3.5亿吨的世界产钢最多的成绩,鲜明地显示了我国建设的突飞猛进。
八年级历史下册框架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学习目标:1、重点:(1)《共同纲领》的内容及作用(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3)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2、难点:(1)国旗、国歌等国家标志的象征意义(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作用和职权第一课时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①时间:②地点:③通过文件,作用④会议决定:⑴国名⑵首都,并改名⑶纪年方法⑷代国歌,年正式定为国歌⑸国旗:⑹在建立,此碑为纪念后牺牲的人民英雄⑺选举主席,副主席⑤意义:2、开国大典:⑴政府委员会:①时间:②地点:③接受为政府施政方针④任命:总理兼外交部长,军委主席,解放军总司令⑵时间:⑶地点:⑷经过:①②③④⑤⑸宣告唯一合法政府是⑹意义第二课时3、西藏和平解放:⑴进军西藏时间,()的胜利,为西藏和平解放奠定了基础。
⑵和平解放时间⑶解放方式⑷谈判代表:⑸意义:第二课人民政权的巩固学习目标:1、重点:①抗美援朝:这场战争的胜负影响到新中国安全和亚洲乃至世界政治力量的格局,关系到国内已起步的经济建设和土地改革能否顺利完成。
②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后,占中国人口绝大都数的农民真正当家做主人,在农村铲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对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至关重要。
2、难点:理解整顿经济秩序和土地改革涉及的一些财经知识和专业术语。
第一课时1、列举建国初期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有:⑴经济上:⑵军事上:⑶外交上:⑷政治上:2、整顿经济秩序:⑴措施:①②③④⑵结果:⑶意义:⑷毛泽东称这一经济上的胜利“不亚于淮海战役”的是3、抗美援朝:⑴主要原因:⑵目的:⑶起止时间:⑷参战部队:⑸司令员:⑹开始标志:⑺著名战役:⑻英雄任务:①一级战斗英雄事迹②特级战斗英雄事迹⑼结束标志:⑽意义:①政治:②思想:③外交:④经济:⑾文艺作品:①歌曲、②电影、③文学作品⑿取胜的主要原因:①②③⒀结合有关史实,针对美国称霸世界企图,谈谈感想第二课时4、土地改革:⑴起止时间:⑵主要内容:①②⑶法律依据(开始标志):⑷结果:⑸意义:①②③④⑤5、排列顺序:⑴新中国成立(1949.10.1)⑵整顿经济秩序⑶土地改革开始(1950.6)⑷抗美援朝(1950、10)(5)西藏和平解放(1951.5)第三课向社会主义过渡学习目标:1、重点:①三大改造基本完成:这使我国的社会生产关系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标志着新中国过渡时期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始。
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背景: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2、政协会召开的历史条件⑴人民解放战争节节胜利⑵国统区爱国主义运动空前高涨⑶中共积极筹备政协会议的召开,为建立新中国进行重要的准备工作。
3、中共为什么召开新政协会议?为争取新民主主义的胜利,为建立新中国进行重要的准备工作。
4、时间:1949年9月21日—30日5、政协会议的主要内容(决议)(贡献):⑴政协会议通过了具有国家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⑵会议决定新中国的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⑶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⑷采用公元纪年⑸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⑹五星红旗为国旗⑺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⑻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等为副主席。
6、参加者:出席第一届政协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的代表,共662人。
7、性质:简称新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8、意义: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的召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奠定了基础。
9、《共同纲领》展示了一幅宏伟的建设蓝图,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
人全国人民制定宪法前还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遵守的大宪章。
开国大典1、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⑴时间:1949年10月1日下午2点⑵地点:中南海⑶内容:①国家领导人宣布②会议决定接受《共同纲领》为政府施政方针③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④毛泽东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⑤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2、开国大典的过程:1949年10月1日下午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是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它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内外压迫对中国的统治和国家战乱频仍、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奋发图强艰苦创业的故事在创业过程中,如果说压力,我认为选择什么不做是非常大的压力。
在商业的策略上,不是决定不做什么,而是做什么。
看看那些创业故事,感受他们奋发图强的精神,激励自己的斗志。
那么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奋发图强艰苦创业的故事,就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奋发图强艰苦创业的故事一:四川南充80后夫妻通宵粉创业,年入50万探索连锁之路一碗香喷喷的米粉,在四川南充人心中有道不完的情愫。
对于粉哥、粉嫂而言,与之更有着难解之缘。
2011年至今,这对80后夫妻在南充辗转开店,通过艰苦打拼,依靠自己独特的经营理念和勤劳的双手,让十余平方米的铺面成了食客经常光顾的小店。
80后夫妻创业不畏辛苦开“通宵粉”“粉哥,给我冒碗粉,外加一个油干。
”2015年10月25日凌晨,市人民南路的一家粉馆依然灯火通明,前来吃粉的食客络绎不绝。
这是一家通宵粉馆,老板便是80后夫妻黄韶浩及林薇。
由于夫妇俩热情、健谈,与不少食客都成为了好朋友,大家都习惯亲切称呼他们为粉哥、粉嫂。
此时,林薇正在粉馆的阁楼上休息,黄韶浩则与服务员一起守在店里。
“老婆也休息不了多久,一会儿就要起床炒臊子了。
”黄韶浩笑笑说,一开始,当听说他们准备开通宵粉馆,不少亲朋好友都劝诫他们:“开粉馆本就辛苦,何况是通宵粉馆,你们可要想清楚了!”然而,他们依然义无反顾选择了这条创业之路。
“年轻人,怕什么辛苦!只要我们夫妻齐心,将生意做起来了,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黄韶浩说,这是老婆林薇当初回答所有人的话,让他十分感动。
尝遍南充米粉粉嫂冒粉三天手磨起茧黄韶浩是广东韶关人,出生于1985年的他,曾在家乡从事通讯行业工作。
因为工作原因,他认识了聪明能干的南充姑娘林薇。
二人很快坠入爱河结了婚,2010年,黄韶浩随妻子来到南充创业。
做过蔬菜批发、服装销售、汽配品牌代理……夫妻二人一起探索创业之路,却“只有搞蔬菜批发那年,挣了十万块钱。
”黄韶浩告诉记者,记得那时候,他们也是每天起早贪黑,进货发货,十分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