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及其内容和工艺文件编写
- 格式:pdf
- 大小:119.78 KB
- 文档页数:4
工艺文件格式样板-回复工艺文件是制造或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文档,它记录了产品的工艺参数、制造方法以及质量控制要求等关键信息。
工艺文件的编写和管理对于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工艺稳定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工艺文件格式样板为主题,详细介绍工艺文件的基本要素以及编写过程,并提供一个具体的样板作为参考。
一、工艺文件的基本要素1. 产品信息: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用途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操作人员明确所制造产品的具体要求,在制造过程中起到统一指导作用。
2. 工艺参数:包括主要工艺参数、设备使用参数等。
这些参数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因此需要准确地记录在工艺文件中。
例如,对于某种产品的温度、压力、速度等参数,在工艺文件中应有明确的要求。
3. 制造方法:包括生产工艺流程、机器设备使用说明等。
这些方法是制造产品的核心步骤,对于确保产品质量和工艺稳定性至关重要。
因此,在工艺文件中应清晰地描述每个步骤的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
4. 质量控制要求:包括关键质量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合格标准等。
这些要求能够帮助监控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质量状况,确保产品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工艺文件中应详细说明各个检验项目的具体要求和执行方法。
5. 安全要求:包括操作人员安全、设备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要求是为了保障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在工艺文件中应明确规定各种潜在危险的防范措施和操作人员的个人防护装备要求等。
二、工艺文件的编写过程1. 收集相关信息:与相关部门沟通,了解产品的技术要求和制造流程。
同时,收集设备操作手册、质量标准等文档,为编写工艺文件提供参考。
2. 制定文件纲要: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确定工艺文件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可以采用层次结构的方式,将不同的要素归类整理,使工艺文件的编写更加有条理。
3. 编写工艺参数和制造方法:根据产品的要求,逐步编写工艺参数和制造方法。
在编写过程中,需要注意准确、明确地描述每个工艺参数和制造步骤的具体要求,以便操作人员能够按照工艺文件的要求进行操作。
工艺文件编写规定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产品用工艺文件的类型格式、组成及填写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本企业生产的产品及其组成部分在组织生产和生产准备过程中工艺文件的编制工作。
2. 引用标准GB 1.1-2011 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GB 4457.3-84 机械制图字体3. 一般规定工艺文件的文字表达准确、简明、通俗易懂,逻辑严谨,避免产生不易理解或不同理解的可能性、工艺文件术语、符号和计量单位应符合有关标准。
字体符号GB4457.3-84。
4. 工艺文件类型4.1 专用工艺文件针对某一个产品或零、部整件所编写的通用工艺文件。
4.2 典型工艺文件为一组结构及工艺特征相似的零、部件所设计的通用工艺文件。
4.3 工艺细则为某一专业工种共同遵守的通用操作规程。
4.4 汇总表按产品汇总某一工艺细则、某一典型工艺及汇总简易装配件或编制工艺图册等。
4.5 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明细表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或零件所需消耗材料的数量标准。
4.6 工艺路线分配表产品或零部件在生产过程中,由毛坯准备到成品包装入库的全部工艺过程的先后顺序分配表。
5. 工艺文件的格式公司采用的工艺文件格式列于下表中,供工艺设计人员选用:6 工艺文件的组成6.1 专用工艺文件6.1.1 复杂机械加工零件工艺文件1、艺表1(1a)2、艺表 23、艺表20(20 a)4、艺表24(放在有关工序之后)6.1.2 一般机械加工及冲压零件工艺文件1、艺表1(1a)2、艺表 23、艺表21(21a)4、艺表24(放在有关工序之后)6.1.3 焊接工艺文件1、艺表1(1a)2、艺表 23、艺表22(22a)6.1.4 装配、绕线工艺文件1、艺表1(1a)2、艺表 23、艺表74、艺表235、艺表25(放在没有检验点工序之后与本工序一起编页)6、艺表246.2 典型工艺文件根据工艺特点,工艺文件组成格式参照6.16.3汇总表1、艺表 1(1a)2、艺表 66.4 工艺路线分配表1、艺表 1(1a)2、艺表 243、艺表 56.5各厂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明细表艺表 36.6 产品材料消耗工艺定额综合明细表艺表 4注:艺表24使用情况根据工艺文件复杂程度可增减,或放在首页、末页或某工序之后。
机加工工艺文件制作机加工工艺文件是指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所需的详细工艺信息和操作步骤的记录与描述,它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机加工工艺文件的制作过程及其重要性。
一、机加工工艺文件的定义机加工工艺文件是机械加工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参考文档,它包含了产品加工所需的各个工艺环节和要求,详细描述了加工的操作步骤、工艺参数、工艺路线等信息。
工艺文件通常由工艺工程师编制,是生产和质量控制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机加工工艺文件的制作步骤1. 完善工程图纸机加工工艺文件的基础是完善的工程图纸,工程图纸应包括产品的几何形状、尺寸、位置公差、表面质量要求等关键信息。
工艺工程师在制作工艺文件之前,需要对工程图纸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理解。
2. 分析加工工艺在理解工程图纸的基础上,工艺工程师需要进行加工工艺的分析。
这包括确定加工零件的加工方式(如铣削、车削、钻孔等)、工艺参数(如切削速度、进给量等)以及工艺路线和夹具夹具设计等。
3. 编制工艺文件根据工程图纸和加工工艺分析的结果,工艺工程师开始编制工艺文件。
在工艺文件中,需要包括以下内容:•加工顺序:描述零件加工的顺序和步骤。
•工艺路线:详细描述每个加工步骤的工艺路线。
•工艺参数: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量、刀具的选择和修磨等参数。
•夹具设计:描述夹具的设计和使用方式。
•工序检验要求:描述每个工序的检验要求和标准。
4. 审核工艺文件工艺文件编制完成后,需要经过审核。
审核的目的是确保工艺文件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审核人员通常包括质量控制人员、工艺工程师和生产人员等。
5. 颁发工艺文件经过审核通过的工艺文件将正式颁发给生产部门,用于指导机械加工的操作过程。
三、机加工工艺文件的重要性1. 保证产品质量机加工工艺文件详细描述了加工的操作步骤、工艺参数和工艺路线等信息,可以帮助操作人员准确地进行加工操作,避免因操作错误而导致的质量问题。
2. 提高生产效率工艺文件中包含了详细的工艺路线和工艺参数,能够提供最佳的加工方案。
GJB9001C工艺文件撰写与管理程序(含完整表单)1. 引言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GJB9001C工艺文件的撰写与管理程序,以确保产品质量和符合相关法规的要求。
2. 背景GJB9001C工艺文件是指用于记录产品制造、装配、测试和维修过程的文件。
准确、完整和规范的工艺文件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3. 撰写与管理程序3.1 工艺文件编制1. 根据产品的不同阶段,确定需要编制的工艺文件类型和内容。
2. 将工艺文件按照标准格式编写,确保包含以下内容:- 产品名称和规格;- 制造、装配、测试或维修的步骤和要求;- 材料、工具和设备清单;- 质量控制要求和检验标准。
3.2 工艺文件审核1. 工艺文件编写完成后,需要由专业人员进行审核,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和实际操作流程。
2. 审核人员应对工艺文件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和逻辑性。
3.3 工艺文件发布与控制1. 审核通过的工艺文件应由负责人进行发布,并确保其能够及时传达给相关人员。
2. 发布后的工艺文件应进行版本控制,确保所有人使用的是最新修订版本。
3. 对于已废弃或过期的工艺文件,应及时撤回并进行归档。
3.4 工艺文件变更管理1. 当对工艺文件进行修改或更新时,应按照变更管理程序进行操作。
2. 变更管理程序包括变更提案、变更评审和变更记录等环节,确保变更的合理性和一致性。
4. 完整表单在GJB9001C工艺文件中常用的表单包括:- 工艺文件变更申请表- 工艺文件审核记录表- 工艺文件发布记录表- 工艺文件废止记录表5. 结论GJB9001C工艺文件撰写与管理程序的实施能够有效保障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的可控性。
通过编制、审核、发布和控制工艺文件,并遵循变更管理程序,能够确保工艺流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以上是对该程序的简要介绍。
---以上是对GJB9001C工艺文件撰写与管理程序的简要说明。
详细的程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制定和完善。
注意保持工艺文件的准确性、及时性和规范性,以确保产品质量和符合相关法规的要求。
工艺文件管理制度1. 背景和目的工艺文件是指记录和描述产品加工过程的文件,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工艺文件的准确、规范的管理非常重要。
一个好的工艺文件管理制度能够确保产品加工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提高工艺文件的可查性和可追溯性,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本制度的目的是确立一套工艺文件管理规范,明确工艺文件的编制、审批、发布、变更和废止等流程,以及相关责任与权限,最终达到规范管理工艺文件的目的。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与工艺文件编制、管理和维护相关的部门和人员。
3. 主要内容3.1 工艺文件编制•工艺文件编制应根据产品特点和生产工艺要求进行,编制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经验。
•工艺文件应包括产品加工工序、加工参数、检验要求、操作规程等内容。
•工艺文件应明确标明版本号、生效日期和修订记录。
3.2 工艺文件审批•工艺文件的审批应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确保工艺文件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工艺文件的审批流程应明确,包括审批人员和时间节点。
3.3 工艺文件发布•经过审批的工艺文件应及时发布到指定位置,确保相关人员能够查阅到最新的工艺文件。
•发布的方式可以包括电子文档、文件柜、网络共享等形式。
•工艺文件的发布应有明确的管理机制,确保工艺文件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3.4 工艺文件变更•工艺文件的变更应经过相应的流程,包括变更的申请、评审和批准。
•工艺文件的变更应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并记录变更的原因和内容。
•工艺文件的变更应及时更新版本号和修订记录。
3.5 工艺文件废止•当工艺文件不再适用或存在严重错误时,应及时废止该工艺文件。
•废止工艺文件应经过相应的流程,包括废止的申请、评审和批准。
•被废止的工艺文件应标注为。
工艺文件模板一、引言。
工艺文件是指对某一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进行详细描述和规范的文件,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依据。
它包括产品的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工艺设备、工艺控制点等内容,是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重要文件。
本文档旨在为工艺文件的编写提供一个模板,帮助编写人员更好地规范和完善工艺文件。
二、工艺文件编写要求。
1.准确性,工艺文件中的各项内容必须准确无误,包括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工艺设备等,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准确执行。
2.完整性,工艺文件应包含产品的全面工艺信息,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详细的规范和描述。
3.清晰性,工艺文件中的内容应表达清晰,避免歧义,确保操作人员能够准确理解和执行。
4.规范性,工艺文件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合法合规。
三、工艺文件模板。
1.产品信息。
产品名称,______。
产品型号,______。
生产批次,______。
生产日期,______。
2.工艺流程。
(1)原料准备。
(2)原料加工。
(3)成品制备。
(4)成品包装。
(5)成品检验。
(6)成品入库。
3.工艺参数。
(1)原料配比,______。
(2)生产温度,______。
(3)生产压力,______。
(4)生产时间,______。
(5)包装规格,______。
4.工艺设备。
(1)原料加工设备,______。
(2)成品制备设备,______。
(3)包装设备,______。
(4)检验设备,______。
5.工艺控制点。
(1)原料检验,______。
(2)生产过程监控,______。
(3)成品检验,______。
(4)包装检验,______。
(5)入库检验,______。
四、工艺文件编写注意事项。
1.在编写工艺文件时,应充分了解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工艺文件应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确保其符合生产现场的实际操作。
3.在编写工艺文件时,应遵循相关的标准和规范,确保工艺文件的规范性和清晰性。
工艺技术文件编制要求工艺技术文件编制是指按照一定的规范要求,编写出详细而准确的工艺技术文件,以便于生产过程中的科学管理和准确生产。
下面是关于工艺技术文件编制的要求:一、工艺技术文件的编制目的:1. 提供生产所需的技术指导,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提供规范和统一的工艺流程,便于生产流程的控制和优化。
3. 提供一份可参考的标准和依据,方便技术人员进行协作和沟通。
二、工艺技术文件的编制内容:1. 工艺流程图:清晰明确的流程图,可以直观地了解生产过程中的每个步骤和操作。
2. 设备和工具清单:详细列出用于生产过程中所需的设备和工具,包括名称、型号以及规格等信息。
3. 工艺参数:包括温度、湿度、时间等重要的工艺参数,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与重复性。
4. 操作规程:详细说明每个操作步骤的具体要求和方法,包括操作人员的安全注意事项和操作技巧。
5. 质量控制要求:包括质量检验的方法、标准和基准,确保每个工艺环节的质量可控和可测量。
6. 安全注意事项:提供工艺过程中的安全操作指导,防止事故和事故的发生,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7. 文件审查和审核:对编制的工艺技术文件进行严格的审查和审核,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可执行性。
三、工艺技术文件的编制要求:1. 准确性:工艺技术文件应准确地反映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工艺需求和要求。
2. 完整性:工艺技术文件应包含生产过程中的所有关键信息和步骤,确保工艺流程的完整性和可行性。
3. 规范性:工艺技术文件应符合行业和国家的相关规范和标准,以确保生产过程的质量。
4. 有序性:工艺技术文件应按照生产过程的先后顺序编写,便于操作人员理解和操作。
5. 可读性:工艺技术文件应使用简明清晰的语言和图表,便于操作人员阅读和理解。
6. 可操作性:工艺技术文件应具备可操作性,即操作人员根据文件可以准确地进行相应的操作。
7. 可调度性:工艺技术文件应考虑生产调度和生产能力的合理安排,以达到优化生产效率的目标。
工艺文件编写审批更改制度一、目的和范围为规范和统一工艺文件编写审批更改的流程和程序,确保工艺文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工艺文件的质量与标准化水平。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与工艺文件编写、审批、更改相关的人员和部门。
三、流程和责任1.工艺文件编写(1)工艺文件的编写由工艺部门负责,包括工艺标准、工艺流程、工艺参数等内容。
(2)工艺部门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和对应的产品要求编写工艺文件。
(3)工艺文件编写完毕后,由工艺部门提交给质量部门进行审核。
2.工艺文件审核(1)质量部门对工艺文件进行审核,主要检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完整性、准确性、合规性等。
(2)质量部门审核完毕后,将工艺文件反馈给工艺部门。
(3)工艺部门根据质量部门的反馈意见进行修改,直至工艺文件符合要求。
3.工艺文件审批(1)审批部门对工艺文件进行审批,确保其符合公司相关政策和规定。
(2)审批部门可以根据需要邀请相关部门参与审批。
(3)审批部门审批完毕后,将工艺文件反馈给工艺部门。
4.工艺文件更改(1)工艺文件更改需要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和产品要求进行。
(2)工艺部门负责对工艺文件的更改,并重新提交给质量部门进行审核。
(3)质量部门审核完毕后,将工艺文件反馈给审批部门。
5.文件生效(1)经过审核和审批后的工艺文件才能生效。
(2)工艺文件生效后,工艺部门需将其及时通知到相关生产人员,并进行培训和指导。
四、注意事项1.工艺文件编写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确保准确无误。
2.工艺文件的审核和审批应由专业人员进行,避免潜在风险和错误。
3.工艺文件的更改需经过充分的讨论和论证,确保更改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4.工艺文件的生效后,相关生产人员必须按照文件要求进行操作,不得随意修改和调整。
五、制度的执行和监督1.各相关部门和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要求,确保制度的贯彻执行。
2.上级部门应对本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
3.对于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和追责。
铁塔相关术语解释铁塔生产的主要工序目前,虽然一些数控自动线进入了铁塔行业,大大提高了铁塔生产的工艺水平和生产效率。
但是,目前自动线还不能覆盖所有的工艺过程,一些简单加工件也没必要采用自动线生产,再加上引进自动线资金投入比较大,因此,铁塔生产厂家,一般都采取自动线生产和手工加工相结合的方法。
(一)、手工加工手工加工的主要工序如下:1、下料:根据工艺卡片、图纸、任务单的要求,将型材切割成所需的形状及尺寸要求的工艺过程。
2、压号:也叫打钢印,是根据生产指令将产品部件的编号用钢字码压制到产品相应部位的工艺过程。
3、号料:在铁塔部件上根据样杆、样板或图纸划出孔位、孔径符号、火曲线、切角线、切肢线等加工工艺标记的工艺过程。
4、制孔:用机械设备在铁塔构件上制出符合标准的孔,可分为冲孔、钻孔和割孔。
5、切角:指按要求将角钢上的一部分切去,以解决该角钢与其它构件的碰撞问题。
切角方式包括:切小角、切大角、切肢。
切小角是指按要求将角钢端头一个肢边切去一个三角形。
切大角也称切筋,是指按要求将角钢端头一个肢边靠楞部分切去一个三角形,同时也将角钢楞和另一肢边切去一部分。
切肢是指按要求将角钢的一个面切去一部分下面是国网公司铁塔制图规定中的有关插图,“切空角”即为“切肢”。
刨根是将角钢内圆弧刨成直角,也称清根。
7、制弯:将角钢、钢板等构件,进行弯曲变形达到安装要求的工序。
分为热曲和冷曲。
有关术语:热曲:也叫火曲,指将构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后的弯曲加工。
冷曲:指将构件在环境温度下的弯曲加工。
打扁:指将角钢的一肢边合到另一肢边的变形加工,也叫压扁。
曲线:产品部件上弯曲部位的弯曲基准线。
傍曲:指角钢向某一肢的方向弯曲。
曲筋:指角钢棱沿两肢角分线向某方向的弯曲。
正曲正号:是对钢板弯曲而言,指号料时将样板的无字面贴到钢板上进行号料,而弯曲时是面向样板的有字面向上弯曲可供参考,其中6、铲刨:包括铲背和刨根。
铲背是将角钢背按要求刨成圆弧形,正曲反号:是对钢板弯曲而言,指号料时将样板的有字面贴到钢板上进行号料,而弯曲时是面向样板的有字面向上弯曲。
工艺流程短文
《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是指制造产品或完成特定任务的一系列步骤和方法。
它是将原材料转化为最终产品的过程,包括了原材料的选择、加工、装配和测试等环节。
一般来说,工艺流程包括了以下几个基本步骤。
首先是原料的选择和准备,这是制造过程的第一步。
不同的原料需要经过不同的处理和加工,以满足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要求。
其次是加工和制造,包括了对原料进行切割、成型、焊接等操作,通过这些加工步骤可以将原料加工成所需的零件或组件。
然后是装配和组装,将加工好的零部件按照工艺要求进行装配组装,形成成品。
最后是测试和检验,通过对成品进行测试和检验,可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规定标准。
在这个过程中,工艺流程的设计和优化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高效的工艺流程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同时还能够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因此,工艺工程师需要对原材料的特性和加工工艺有深入的理解,以便设计出最合理和可行的工艺流程。
总之,工艺流程是产品制造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通过不断地优化和改进工艺流程,可以提高产品的品质,降低成本,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工艺文件的编制工艺文件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进行工艺设计、工艺路线及工艺参数等相关信息的记录和整理。
它是企业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文档,对于确保产品生产的质量、安全和效率起着关键作用。
那么,如何编制一份符合标准的工艺文件呢?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工艺文件的基本组成部分1. 产品信息:工艺文件的第一部分应包含产品的基本信息,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图纸或样品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确保工艺文件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2. 工艺流程:工艺文件的核心部分是工艺流程的详细描述。
工艺流程应包括材料准备、工艺操作、工艺参数、设备使用等内容。
要注意清晰描述每个步骤的顺序和操作方法,并附上相应的说明和注意事项。
3. 工艺参数:工艺参数是决定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工艺文件中必须详细说明各项参数的设定值和允许范围。
同时,还需说明如何测量和监控这些参数,并提供相应的检测方法和设备。
4. 安全措施:在工艺文件中,必须包含安全操作规程和防护措施。
比如,对于化学品的使用,应注明必要的防护措施和急救方法;对于高温操作,应注明必须佩戴防护服和使用防火设施等。
这些都是确保员工安全的重要内容。
5. 质量控制:工艺文件中应对产品的质量进行详细描述,包括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点、检验标准和检测方法。
通过明确质量控制措施,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生产中的问题,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二、工艺文件的编写要点1. 精确细致:工艺文件应尽量详细而精确地描述每个工艺步骤,以确保工人能够按照文件执行操作。
详细的描述有助于避免因操作不清晰而导致的生产问题。
2. 简洁明了:虽然要求详细,但也应避免过度废话和冗长的叙述,以免给操作人员造成阅读困难。
应注重内容的准确性和流畅性,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工艺要点。
3. 图表辅助:在工艺文件中,可以使用图表、流程图等辅助工具,以便更好地传达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
图表可以提供直观的信息,有助于操作人员理解和遵循工艺要求。
4. 规范标准:工艺文件必须符合相关的规范标准和法律法规。
工艺流程范本
《工艺流程范本》
工艺流程范本是指在特定的工业生产领域中,将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技术、技巧和步骤进行统一规范和总结,形成标准化的生产流程文档,以供生产人员参考和执行的指南。
它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还能够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变动和浪费。
工艺流程范本的编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对生产工艺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包括原材料的选择、加工工艺、生产设备的使用等方面。
通过对生产过程的深入了解,可以确定最佳的生产流程,并且为制定工艺流程范本提供基础数据。
其次,根据调研结果,编制工艺流程图,详细描述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和所需的技术参数,标示所需的工具、设备和原材料等关键要素。
工艺流程图应当简明直观,以便生产员工容易理解和执行。
接着,制定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包括各项生产技术要求、作业程序、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
操作规程应当具体详细,既要求人员执行规范,又要求生产过程的可操作性。
最后,对工艺流程范本进行审核和修订。
在生产实践中,随着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工艺流程范本也需要不断修
订和更新,以保证其与实际生产过程的匹配性。
通过以上步骤的编制,工艺流程范本能够成为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文档,它不仅可以指导生产员工进行规范化操作,更可以为企业提供标准化的生产管理手段,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确保产品质量,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数控加工工艺文件有哪些?各文件主要内容和编写方法数控加工工艺文件既是数控加工、产品验收的依据,也是操作者要遵守、执行的规程,同时还为产品零件重复生产做了技术上的必要工艺资料积累和储备。
它是编程员在编制加工程序单时作出的与程序单相关的技术文件。
该文件主要包括数控加工工序卡、数控刀具调整单、机床调整单、零件加工程序单等。
不同的数控机床,工艺文件的内容有所不同,为了加强技术文件管理,数控加工工艺文件也应向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国家尚未制定统一的标准,各企业应根据本单位的特点制定上述必要的工艺文件,现简介如下,仅供参考。
一、工序卡数控加工工序卡与普通加工工序卡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不同的是该卡中应反映使用的辅具、刃具切削参数、切削液等,它是操作人员配合数控程序进行数控加工的主要指导性工艺资料。
工序卡应按已确定的工步顺序填写。
若在数控机床上只加工零件的一个工步时,也可不填写工序卡。
在工序加工内容不十分复杂时,可把零件草图反应在工序卡上,并注明编程原点和对刀点等。
二、数控刀具调整单数控刀具调整单主要包括数控刀具卡片(简称刀具卡)和数控刀具明细表.(简称刀具表)两部分。
数控加工时,对刀具的要求十分严格,一般要在机外对刀仪上,事先调整好刀具直径长度。
刀具卡主要反映刀具编号、刀具结构、尾柄规格、组合件名称代号、刀片型号和材料等,它是组装刀具和调整刀具的依据。
数控刀具明细表是调刀人员调整刀具输入的主要依据。
三、机床调整单机床调整单是机床操作人员在加工前调整机床的依据。
它主要包括机床控制面板开关调整单和数控加工零件安装、零点设定卡片两部分。
机床控制面板开关调整单,主要记有机床控制面板上有关“开关”的位置,如进给速度f、调整旋钮位置或超调(倍率)旋钮位置、刀具半径补偿旋钮位置或刀具补偿拨码开关组数值表、垂直校验开关及冷却方式等内容。
几点说明:1)对于由程序中给出速度代码(如给出F1,F2等)而其进给速度由拨盘拨入的情况,在机床调整单中应给出各代码的进给速度值。
1、目的:为了规范、健全工艺文件制作、修改、审批、管理等流程,确保工艺文件在公司内部使用的有效性、正确性和规范性,保证能及时、正确、有效地指导产线作业。
2、使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产品制造作业从原料投入至成品出货全过程。
3、权责:3.1、工艺工程师负责《生产加工工艺单》编制3.2、工艺工程师负责《作业指导书》编制3.3、工艺工程师负责《原材料规格标准》编制3.4、品质部负责监督作业者是否根据工艺文件正确作业,并保证实施有效性,将相关意见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
3.5、文控中心负责对正式的工艺文件的受控、发行、管理。
3.6、生产部负责使用、管理作业指导书,并将作业知道书中的问题点反馈给工艺工程师及品质工程师,工艺工程师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应的工艺文件进行修订或更新。
4、程序:4.1、工艺文件的分类:工艺文件由《生产加工工艺单》《作业指导书》《原材料规格标准》组成。
4.2、工艺文件编写要求:1)工艺工程师在文件编制前应确认相关专业标准及产品最终版设计输出文件。
2)结合产品特性以及公司环境,制定可保证产品质量作业方式及流程。
3)工艺文件中凡涉及温度,参数,尺寸等数据信息时,应明确标注出数值范围。
4)工艺文件中凡涉及产品型号、产品名称以及引用的文件编号,图纸编号等信息必须与产品备案信息或最终设计文件信息相同。
4.3、工艺文件编制和更新的时机:1)当接到新规格及新订单时,工艺工程师按照生产需要编制新的《生产加工工艺单》。
2)当产线新工艺试制完成,有新的工序产生时,工艺工程师按照生产需要编制相应的《作业指导书》。
3)当生产产线涉及新的原材料采购及进料时,工艺工程师按照生产需要编制相应的《原材料规格标准》。
4)当工艺文件涉及工艺更新及参数更新并且工艺工程师经过确认可行时,由工艺工程师对工艺文件内容进行更新,并在文件末尾填写《变更履历》4.4、工艺文件编号原则:1)《生产加工工艺单》按照产品分类:压电、光学、蓝玻璃压电SC切割晶片编号为SC**###XX(**代表年号,2017年即17;###为三位编号,001号~999号;XX为客户代码);AT切割晶片编号为U****XX(****为四位编号,0001号~9999号;XX为客户代码);BT切割晶片编号为FBT****XX(****为四位编号,0001号~9999号;XX为客户代码;注:AT和BT切四位编号为同一序列。
工艺及其内容和工艺文件编写
工艺定义:使各种原材料、半成品加工成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
工艺文件是主要是把如何在过程中实现成最终的产品的操作文件。
应用于生产的叫生产工艺文件,有的称为标准作业流程(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也有称为作业指导书(Work Instruction),台湾和日本人喜欢把前者叫工艺文件,而欧美人喜欢把后者当成是我们说起的工艺文件,两者只是习惯叫法上的差别,其实所展现的内容没有太大的差别。
一整套工艺文件应当包括:工艺目录、工艺文件变更记录表、工艺流程图、工位/工序工艺卡片。
工艺目录,指整文件的目录;重要的是需要标明当前各文件的有效版本,这个很重要。
变更记录,通常是在文件内容变更后,进行走变更流程的记录,这些主要内容有:变更的内容页名称、变更的依据文件(通常为ECO)编号、变更前和变更后的版本。
流程图(就像做菜一样,要先买菜,洗菜,切菜,炒菜,最后才是吃菜,也就是指事特定的内在逻辑先后顺序关系,建立在事物的物理模型基础之上)当然必要时提供这些流程中的操作者及对操作的素质要求,需要几个人力,每一个工序要花多少时间,操作要点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用什么特殊工具,都是按流程图为基础来展开的。
工位/工序的工艺卡片,就是具体到每一个环节,通常为操作者使用,同时要写明本工位(或工序)名称,前工位(或工序)名称,后工位(或工序)名称,用什么材料,用什么工具,操作中要
注意哪些事项,执行要达到什么标准,更多的主要内容是操作步骤顺序和方法。
工艺文件编写
材料清单(BOM,Bill Of Materials)是工艺文件编写的重要输入之一。
没有BOM万事难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BOM就不知道用什么材料来做(当然新工艺技术开发过程中有一项,就是如何选材料,这属于工艺开发);如果没有BOM,材料如何管理?材料的供应商清单如何列表?材料的成本如何算?材料的最长交货周期怎么确定?等等很多工作都基于BOM而来。
产品的总体结构相关的设计输出的图纸、相关技术参数、相关的质量验收标准也都是工艺文件编写的重要输入信息;如果是用以编写生产工艺文件的话,在设计阶段输出的总装工艺说明、总装工艺要要、部件安装标准等也都成为生产工艺文件编写的输入信息。
如果在输入信息相对较为完善的情况下,编写生产工艺文件,就是首先按流程图的要求,对整个过程有一个明确而清晰的流程勾画,流程图要细分到什么样的标准?这也是人们常以界定的事,但通常都是以确定成一个工位(或工序)的工作量而定。
对于流水生产线的工位(或工序)通常配合还要做一个生产线的布线(Layout)文件,用以平衡生产线的工作量, 如果不是流水生产线,一般以一个工位操作的材料不要超过6种(个人经验),如果超过,工作量或者操作的复杂程序就提高了,那么工艺的合理性就会降低。
工位的工艺卡片,就是按流程中的工位进行一对一地编写,一个工位一般是一张工艺卡
(必要时配上图片说明,或附件),每张卡片上的产品型号、产品版本、文件编号、工位名称和前后工位的名称都要与流程图相对应,但是每张工艺卡片的版本是可以互不相同的,因为每张工艺卡可都存在内容变更的可能(主要是操作方法),也有可能是相关联的几张卡片都有变更。
如果要使工艺文件真正行之有效,是需要经过初稿---验证---优化---最终定型,所以也是有专人编写,专人审核,专人批准,当然在编写审批的过程中难免少不了一些要为改进提供参考的问题记录及解决办法建议的表单产生。
如果编写在设计阶段为编写生产工艺输出的工艺性文件,可以简单一些,或不按产品(或整机系统)的安装顺序来编写,可以是按各自学科的内容来编写,按功能模块来编写,因为绝大多数的设计人员对于生产过程的逻辑合理性的考究水平是比较底下的。
也正因为如此有很多公司在建立开发团队时,就安排一个生产工艺人员,在团队中指导设计人员输出的工艺性指导文件对生产逻辑过程的合理性,也有更直接就让生产工艺人员直接就在设计完成输出生产工艺文件而省略了设计输出工艺这一块(一般这种工作方法推行难度大,工艺文件的工作量大,而又要在较短时间内,从无到有地写出来,合理性肯定大大降低,就成了为写文件而写文件,实质性的作用大打折扣)。
总之工艺文件的编写技术,是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经验积累的。
其它文件
过程失效模式与分析(FMEA,研发的为DFMEA,生产制造的
PFMEA);控制计划(Control Plan),生产布局(Layout),操作人员工艺培训记录表,生产首件确认记录表,工艺更新改进临时记录,生产质量不良记录与分析,原材料检验记录表。
(如果在汽车制造行业,相关的文件还会更多)
工艺设计
指某个工业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设计。
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产品方案,原料、燃料、动力的用量与来源,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的选型与配置,对建筑物、构筑物的要求,外部各项协作条件,生产组织与劳动定员,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
它是工业建筑设计的主要依据之一。
工艺种类:
1.基本工艺
形成产品主要功能:铸造或锻造、装配
2.改性工艺
(1)改变材料性能:冷处理,如电镀等
(2)改变材料结构:热处理
3.后期处理工艺
改进使用效果:服装的后处理,免烫,挺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