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点火系图解
- 格式:doc
- 大小:463.00 KB
- 文档页数:20
传统点火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特性一、组成传统点火系统的组成如图4—1所示各装置在汽车上的布置如图4—2所示各装置的作用如下:1.电源点火系统的电源是蓄电池或发电机,作用是供给点火系统所需的电能。
发动机起动时由蓄电池供电,正常工作时由发电机供电。
2.点火开关接通或断开点火系统初级电路,控制发动机起动、工作和熄火。
3.点火线圈为自耦变压器,将低电压变为能击穿火花塞间隙所需的高电压。
4.分电器分电器由断电器、配电器、点火提前角调节装置和电容器等组成,其功用是接通和断开点火线圈初级电流,使点火线圈次级产生高压电,并按发动机点火顺序将高压电分送到各气缸火花塞,随发动机转速、负荷和燃油牌号的变化,自动或人为地调节点火提前角。
电容器与断电触点并联,以减小触点分开时的火花,延长触点使用寿命。
5.高压导线用以连接点火线圈与分电器中心插孔以及分电器旁电极和各缸火花塞。
6.火花塞将高压电引入气缸燃烧室,产生电火花点燃可燃混合气。
7.附加电阻改善正常工作时的点火性能和起动时的点火性能。
二、工作原理在传统点火系统中,蓄电池或发电机供给12V低电压,经点火线圈和断电器转变为高电压,再经配电器分送到各缸火花塞,使电极间产生电火花。
发动机工作时,断电器轴连同凸轮一起在发动机凸轮轴的驱动下旋转。
断电器凸轮转动时,断电器触点交替地闭合和打开,因此传统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可分为触点闭合,初级电流增长;触点打开,次级绕组产生高压;火花塞电极间火花放电三个阶段进行分析。
传统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4—3所示。
1、触点闭合,初级电流增长的过程点火系统的初级电路包括蓄电池、点火开关、附加电阻、点火线圈初级绕组、分电器的断电触点及电容器。
初级电路等效电路如图4—4所示。
触点闭合时,初级电流由蓄电池附加电阻Rf流过点火线圈初级绕组N1,初级电流按指数规律增长,并逐渐趋于极限值UB/R,初级电流波形如图4—5(a)所示。
对汽车上的点火线圈而言,在触点闭合后约20ms,初级电流就接近于其极限值。
汽车启动体系电路图启动体系在汽车上是一个很主要的部分,而启动体系电路图是控制启动体系的一个基本,下面从易到难来介绍启动体系的电路图. 启动体系的构成部分有蓄电池一电源.启念头一动力部分.控制装配.一.启念头中直流电念头的电路图直流电念头的工作道理是电磁感应.给电念头输入电流,电念头向外输出转矩,从而启动发念头,其线路图如图1所示.二.启念头只有个电念头无法做到启动小齿轮和发念头飞轮安稳进入啮合和离开啮合的,甚至没有方法去启动发念头,所以在直流电念头的基本上增长了一个电磁开关,线路图如图2.启动开封闭合后,可移动铁芯在保持和吸拉两个线圈的配合感化下向左移动,带动拨叉使驱动小齿轮向右移动:同时,直流电念头的定子和转子线圈内流经的是小电流,输出转矩小,使驱动小齿轮和飞轮安稳啮合.当铁芯移动到最左侧时,铁芯左端的金属盘同时接触电源接线柱和电念头主接线柱,短路吸拉线圈,电流直接由电源接线柱流到电念头主接线柱,加强了启动时的焚烧能量和直流电念头的输出转矩,使发念头轻易启动.三.增长了启动继电器的电路图启动开关直接和电磁开干系接,流经的是大电流.当开关断开时,易产生火花,伤害开夭,所以增设了启动继电器,用小电流控制大电流,线路如图3所示.解释:附加电阻接线柱是启动时短路焚烧体系中的附加电阻,目标是为了加强启动时的焚烧能量.道理:小电流经由启动开关.启动继电器中的线圈控制经触电到启念头的大电流,从而呵护启动开关.四.增设了启动复合继电器的电路图为了防止驾驶员在启动停止后没有实时断开启动开关,经由过程呵护继电器主动断开线路,线路图如图4所示.工作道理:当发念头启动后,发电机中性点输出电压,使呵护继电器中的线圈流过电流,产生磁场,使K2断开,故启动继电器中的线圈形成断路,使K1断开,从而断开启念头中的电流.在启动开关没有断开的情形下,呵护启念头.以上是启念头中最经常应用的电路图,控制了此电路图,为现实的线路衔接和启动体系的故障诊断打下一个基本.。
丰田汽车点火电路一、丰田佳美2.0L3S-FE点火系统;1各元件安装位置:1)CMP/CKP同时安装于分电器内,CMP为4齿、CKP为24齿。
2)高压包与点火器为一体式,与车身一块搭铁安装于电瓶后侧。
3)发动机电脑安装于中控面板后方。
2在点火器电路中各端子电压及作用:1)G+/G:分别为CMPS磁脉冲式给电脑信号-1-2)NE+/NE-:CKPS磁脉冲式给电脑信号3)+B/+B1:为电脑的工作电源;4)IGF:点火成功反馈信号当点火成功后给电脑一个信号,此线开路后或点火器内出现三极管开路会反回电脑一个5v电源。
当电脑没收到此信号时会切断燃油,发动机出现每起动车只能着一次。
5)IGT:点火信号线当电脑收到CKP/CMP信号时会通过此线给点火器一个点火信号,点火器就会控制高压包负线导通截止使高压包开始工作。
此线要想输出信号IGT传感器必须一切正常,再由电脑搭铁一切正常。
6)B:点火器工作电源线key-on时应有12v电源;7)IG(c):高压包输出来的负线由点火器来控制高压包跳火;8)E 某T:转速表线直接连接到仪表后方的车速表,后方有三颗螺丝。
(B/工作电源,GND/搭铁,E某T/转速表)3传感器的作用;-2-CMPS凸轮轴位置传感器也称为判缸信号或上止点信号,此传感器为磁脉冲式(两线)作用来检测各缸上止点。
四缸机四个齿阻值为130~180Ω信号电压在着车时为0.1~0.5v左右,着车后怠速时0.5~0.8v加速上升一但传感器损坏会造成不着车而且电脑会纪录故障。
CKPS曲轴位置传感器也称为NE信号(转速信号),用来采用更精确的检测曲轴转角和转速更精确的来控制点火喷油时间位于分电器内,若安装于曲轴皮带轮前为12齿发动机工作一个循环曲轴转两圈为720凸轮轴转一圈360,由于此时CMP/CKP同时安装于分电器内而分电器由凸轮轴来驱动所以产生24个信号。
(720/4=180,24/4=6齿)一缸用6个齿每个齿间隔角30阻值为150~300Ω信号电压起动时0.5~0.8v左右,着车后为1v左右加速到3000r/min时电压上升到3v左右此传感器损坏后造成无高压。
汽车点火开关图解点火开关线路接线图汽车点火开关对于开车的人来说最熟悉不过了,每次开车都会接触到,但是你知道汽车点火开关构造吗,下面小编就图解告诉大家吧。
点火开关是汽车电路中最重要的开关,主要用来控制点火电路,另外还控制发电机磁场电路、仪表及照明电路、启动继电器电路以及辅助电器电路。
常用的点火开关有三挡位式与四挡位式。
三挡位式点火开关图解三挡位式点火开关具有0、Ⅰ、Ⅱ(或LOCK、ON、START)挡位。
0挡时钥匙可自由插入或拔出,顺时针旋转40°至Ⅰ挡,继续再旋转40°为Ⅱ挡,外力消除后能自动复位到Ⅰ挡。
下图所示为捷达轿车点火开关。
点火开关线路接线图点火开关位于0位置:点火开关处于关闭状态,汽车转向盘被锁死,具有防盗功能,此时电源总线30与P端接通,操作停车灯开关,可使停车灯点亮,与点火开关是否拔下无关,如将点火开关钥匙插入,将使30与SU端接通,蜂鸣器可工作。
点火开关位于Ⅰ位置:启动后,松开点火开关钥匙,点火开关将自动逆时针旋转回到位置Ⅰ,这是工作挡,这时P端无电,而15、X、SU三端通电,15通电使点火系统继续工作,X通电使前照灯、雾灯等工作,以满足夜间行驶的需要。
点火开关位于Ⅱ位置:电源总线30与50、15、SU端接通,使起动机运转,30与15接通使点火系统工作。
因P端断电,停车灯不能工作;因X端断电,前照灯、雾灯等不能工作,这样就将前照灯、雾灯等耗电量大的用电设备关闭,达到卸荷目的,以满足启动时需要瞬间大电流输入起动机的需要,发动机启动后,应立即松开点火开关,使其回到位置Ⅰ,切断起动机的电流,起动机驱动齿轮退回。
四挡位式点火开关图解现代汽车大量采用四挡位式点火开关。
四挡位式点火开关有LOCK、ACC、ON、START(或0、Ⅰ、Ⅱ、Ⅲ)四个挡位(下图),在三挡位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ACC电气附件元件工作挡,其他不变。
锁车后钥匙会处于LOCK状态,此时钥匙不仅锁住转向盘转轴,同时切断全车电源。
汽车点火系统1、点火系作用⑴点火系将电源的低电压变成高电压,再按照发动机点火顺序轮流送至各气缸,点燃压缩混合气;⑵能适应发动机工况和使用条件的变化,自动调节点火时刻,实现可靠而准确的点火;⑶在更换燃油或安装分电器时进行人工校准点火时刻。
2、点火系种类传统点火系:由蓄电池或发电机向点火系提供电能,用机械触点控制点火时刻,点火时刻的调节采用机械式自动调节机构,储能方式为电感储能。
传统点火系结构简单,成本低,是一种应用较早、较普遍的点火系。
但该点火系工作可靠性差,点火状况受转速、触点技术状况影响较大,需要经常维修、调整。
传统点火系电路如图1所示。
图1 传统点火系的组成电子点火系:电子点火系由蓄电池或发电机向点火系提供电能,晶体管控制点火时刻,点火时刻的调节采用机械式调节机构或电子调节机构,储能方式有电感储能和电容储能两种。
电子点火系的点火电压和点火能量高,受发动机工况和使用条件的影响小,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维护、调整工作量小,节约燃油,减小污染,现已普遍使用。
电子点火系有晶体管点火和集成电路点火装置两种形式。
晶体管点火装置:由蓄电池或发电机向点火系提供电能;由晶体管控制点火电路的通断;由信号发生器控制点火时刻;由机械式自动调节点火时刻。
常用的信号发生器有磁感应式、霍尔式和光电式三种。
晶体管点火装置电路如图2所示。
图2 晶体管点火装置集成电路点火装置:由蓄电池或发电机向点火系提供电能;由集成电路控制点火电路的通断;由信号发生器控制点火时刻;由机械式自动调节点火时刻,信号发生器的种类与晶体管点火装置相同,电路如图3所示。
图3 集成电路点火装置3、对点火系的要求能产生足以击穿火花塞间隙的电压火花应具有足够的能量点火时刻应适应发动机的工作情况传统点火系1、组成由蓄电池(发电机)、点火开关、点火线圈、分电器、高压线和火花塞等元件组成,如图1所示。
2、点火系的初级、次级电路初级电路:蓄电池正极→点火开关→附加电阻→“+”接柱→点火线圈的初级绕组→“-”接线柱→断电器触点→搭铁→蓄电池负极。
次级电路:点火线圈初级绕组→附加电阻→点火开关→蓄电池→搭铁→火花塞旁电极→火花塞中心电极→高压线→分火头→高压线→点火线圈高压接线柱→点火线圈次级。
3、工作过程断电器的触点闭合时:断电器触点闭合时,接通初级电路,电流流过点火线圈的初级线圈,在线圈周围产生磁场,把电能转换成磁场能。
断电器触点打开时:初级电路断开,电流突变在初级线圈中产生自感电动势,约200--300V;由于电磁感应,在次级绕组中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其值取决于两线圈的匝数比(47--70),该电压值约为12000--21000V之间,此电压加在火花塞电极两端,其中旁电极为正极;如果该电压达到一定的数值,在压缩终了时足以击穿火花塞之间的混合气,产生电火花,点燃混合气。
结论:断电器的开闭由断电器凸轮轴控制,凸轮由发动机的凸轮轴或汽油泵驱动,凸轮的凸角数与气缸数相等。
这样,发动机的曲轴旋转两周,凸轮轴旋转一周,每个气缸按顺序点火一次。
4、点火系的工作特性(1)定义:次级电压与发动机转速的关系,如图4所示。
图4 传统点火系的工作特性(2)分析:n↑→U2max↓,理论上,n越低,次级电压应越高,但实际上n很低时,触点打开速度变慢,U2max下降。
(3)影响因素:发动机转速与气缸数、火花塞积炭、电容器、断电器触点间隙和点火线圈温度点火系的元件1、点火线圈结构:由初级绕组、次级绕组、铁心、高低压接线柱、附加电阻等组成。
两个绕组都绕在同一个铁心上,次级绕组在内,初级绕组在外。
次级绕组的匝数大于初级绕组的匝数。
如图5所示。
图5 点火线圈的结构点火线圈的工作原理:当初级线圈接通电源时,随着电流的增长四周产生一个很强的磁场,铁芯储存了磁场能;当开关装置使初级线圈电路断开时,初级线圈的磁场迅速衰减,次级线圈就会感应出很高的电压。
初级线圈的磁场消失速度越快,电流断开瞬间的电流越大,两个线圈的匝比越大,则次级线圈感应出来的电压越高。
附加电阻(1)材料:点火线圈的附加电阻是由低碳钢丝、镍铬丝或纯镍丝制成。
(2)特点:阻值是随着电阻自身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阻值减小。
(3)作用:用于改善点火系的工作特性,使发动机转速较低时,阻值增大,而高转速时阻值减小。
(4)工作过程:发动机转速低时→触点闭合时间长→初级电流增加→流过附加电阻的电流增加→附加电阻的温度升高→阻值加大→初级电流下降,限制了初级电流的增加,使点火线圈不至于过热;当发动机转速升高→闭合时间下降→初级电流下降→电阻阻值减少→使初级电流下降较少,避免了高速时发生断火现象。
而在起动时,由于蓄电池电压下降较多,为了增加初级电流,将附加电阻短路,防止初级电流下降太多,保证了可靠点火。
点火线圈的种类按低压绕组的接线柱分:二接线柱和三接线柱两种;按有无附加电阻分:有附加电阻和无附加电阻两种;按铁心的形状分:开磁路和闭磁路两种;按点火能量分:普通型和高能型两种。
2、普通分电器组成:由断电器、配电器、电容器和点火提前装置等组成,如图6所示。
上部为配电器、中间是断电器,下面为点火提前装置。
通常安装在发动机的左侧,由发动机的凸轮轴或机油泵驱动。
1-分电器盖;2—分火头;3—凸轮;4—触点及断电器底板总成;5—电容器;6—联轴节;7—油杯;8—真空提前机构;9—分电器壳体;10—活动底板;11—偏心螺钉;12—固定触点与支架;13—活动触点臂;14—接线柱;15—拉杆;16—膜片;17—真空提前机构外壳;18—弹簧;19—螺母;20—触点臂弹簧片;21—油毡及夹圈图6 分电器的结构工作情况断电器:发动机旋转时,凸轮的凸角将活动触点顶开,切断初级电路,在次级产生高压,实现点火。
凸轮的凸角数与气缸数相等,曲轴转两圈,各缸点火一次。
配电器:分火头套在凸轮上,与凸轮轴同步旋转。
分火头上有导电铜片,通过炭棒与主高压线连通。
在旋转时将高压电按作功顺序依次分配给各分高压线插孔,实现点火。
电容器:触点断开一瞬,初级绕组产生自感电动势,约200--300V,该电动势通过初级电路加载到触点两端,足以击穿触点间的空气,产生电火花,使触点加快烧蚀。
在触点间并联一个电容器,为自感电动势提供一个放电回路(续流),从而保护了触点。
点火提前装置为什么需要点火提前装置:火花塞产生火花点燃混合气后,火焰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传播至整个燃烧室,即从开始点火到混合气燃烧到产生最大压力,有一定的时间延迟。
如果到压缩终了再点火,产生最大压力时活塞已处于下行位置,此时不可能获得最大功率。
点火时刻对发动机工作的影响:点火过迟:活塞到达上止点时才点火,则混合气的燃烧主要在活塞下行过程中完成,炽热的气体与气缸壁接触的面积增大,转变为有效功的热量相对减少,气缸内最高燃烧压力降低,导致发动机过热,功率下降。
点火过早:如果点火时刻提前过多,由于混合气的燃烧完全在压缩过程进行,气缸内的燃烧压力急剧升高,当活塞到达上止点之前即达最大,使活塞受到反冲,发动机作负功,不仅使发动机的功率降低,并有可能引起爆燃和运转不平稳现象,加速运动部件和轴承的损坏。
影响点火提前角的因素:发动机的转速和发动机的负荷。
随着发动机转速的增加,点火提前角应增大;随着发动机负荷的增加,点火提前角应减小。
点火提前装置的种类:离心调节器:随着转速的变化自动调节点火提前角;真空调节器:随着负荷的变化自动调节点火提前角;离心式点火提前装置:离心式点火提前装置的结构如图7所示,其调节点火提前角的基本原理是:当发动机的转速上升时, 当发动机的转速升高时,分电器的转速随之升高,两重块在离心力作用下,克服弹簧外力向外甩开,同时带动拨板和凸轮沿凸轮旋转的方向相对于分电器轴转动一个角度,点火提前角增大。
转速越高,离心块离心力越大,点火提前角越大。
当发动机的转速下降时,当转速降低时,弹簧将重块拉回,凸轮逆旋转方向回转,点火提前角减小。
说明,为了使点火提前角的变化基本适应发动机的要求,离心调节器中的两个弹簧的弹力是不同的,低速时,只有弹力小的弹簧起作用,提前角的增加幅度较大;高速时,两个弹簧共同起作用,提前角增加的幅度较小。
当转速达到一定值时,点火提前角不再增加。
图7 离心式点火提前装置真空式点火提前装置:真空式点火提前装置的结构如图7所示,其调节点火提前角的基本原理是:小负荷时,节气门开度也小,节气门下方及管道的真空度增大,真空吸力吸引膜片压缩弹簧而拱曲,通过拉杆拉动底板带着断电器触点逆着分电器轴旋转方向转动一定角度(凸轮位置相对不变),使凸轮提前将触点打开,于是点火提前角增大。
负荷越小,节气门开度也越小,真空度越高,点火提前角越大。
大负荷时,节气门开度增大,真空度减小,膜片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压向左方,拉杆拉动断电器底板顺着凸轮的旋转一个角度,使点火提前角减小。
怠速时,节气门接近关闭,吸入孔在节气门的上方,该处的真空度几乎为零,弹簧失去膜片使点火提前角最小或接近为零。
图8 真空式点火提前装置3、电子点火装置分电器组成:由配电器、信号发生器和点火提前装置等组成。
信号发生器:信号发生器相当于传统分电器的断电器,但没有触点。
常用的信号发生器主要有三种:磁感应式、霍尔式和光电式三种,具体的结构和工作情况后面介绍。
4、火花塞作用:将高压电引进发动机燃烧室,在电极间形成火花,以点燃可燃混合气。
安装位置:火花塞安装于气缸盖的火花塞孔内,下端电极伸入燃烧室。
上端连接分缸高压线。
对火花塞的要求:足够的机械强度、足够的绝缘强度、良好的温度特性、良好的耐腐蚀性、良好的密封性。
结构:火花塞主要由接触螺母、瓷绝缘体、中心电极、侧电极和壳体等部分组成。
如图9所示。
图9 火花塞火花塞的热特性:火花塞热特性就是指火花塞发火部位的热量向发动机冷却系统散热的性能。
影响火花塞热特性的主要因素是火花塞裙部的长度。
裙部较长时,受热面积大,吸收热量多,而散热路径长,散热少,裙部温度较高,把这种火花塞称为“热型”火花塞。
反之,当裙部较短时,吸热少,散热多,裙部温度较低,把这种火花塞成为“冷型”火花塞。
火花塞热特性常用热值表示。
国产火花塞热值分别用1、2、3、4、5、6、7、8、9、10、11、…阿拉伯数字表示。
1、2、3为低热值火花塞;4、5、6为中热值火花塞;7、8、9及以上为高热值火花塞。
热值数越高,表示散热性越好。
因而,小数字为热型火花塞,大数字为冷型火花塞。
火花塞的选择方法:对于大功率、高压缩比和高转速的发动机来说,燃烧室内温度高,火花塞裙部温度就高,应选用冷型火花塞。
对于小功率、小压缩比、低转速的发动机而言,燃烧室内温度低,火花塞裙部温度就低,应选择热型火花塞。
电子点火装置1、特点:增大初级电流,提高次级电压和点火能量,改善高速性能。
减小触点火花,延长触点使用寿命,克服机械触点带来的各种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