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中通卫星宽带应急通信系统解决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278.50 KB
- 文档页数:9
应急无线宽带通信系统解决方案北京扬星互联科技有限公司二零一九年十二月目录1.概述 (3)2.系统需求 (3)3.解决方案 (5)3.1系统方案 (5)3.2 系统功能 (6)3.3 LTE技术特点 (7)3.4 自组网技术特点 (12)4.产品介绍 (15)4.1 LTE单兵特种基站 (15)4.2 自组网系统终端 (19)4.3 CPE (24)4.4 4G单兵背负终端 (26)4.5 多模智能终端 (30)4.6 4G高清布控球 (34)4.7 4G智慧协同网关 (36)4.8 智能接入网关 (38)4.9 多媒体指挥调度系统 (42)4.10移动指挥终端 (45)5.系统配置清单 (47)1.概述应急无线宽带通信系统作为无线通信具有多种应用模式,如固定部署、车载部署、空中转信、可搬移系统及多种融合等。
其中车载部署可实现“动中通”及“静中通”,系统在数分钟内完成上电运行并提供服务,通过快速展开,可在固定区域内快速搭建一个局部无线通信网络,满足快速组网、机动部站的要求,主要用于行进中的通信以及各类应急通信保障。
利用加装了应急宽带通信系统的现场指挥通信车车可在任务区域快速开设宽带无线网络,并与现役其他通信要素实现互联互通。
实时查看多现场画面,掌握现场动态,也可通过终端设备与一线人员实现彼此间的视频和语音通信。
在行进过程中,该系统体现了“动中通”的高质量和巨大威力,体现了“链通”的特殊性,其“通”的信息不仅是大量的、快速的,而且是有用的、必须的、瞬时的。
2.系统需求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深化建设信息化规划通知的精神,着眼有效履行平时服务、应急支援使命任务,进一步提升信息化保障能力,解决各种应急条件下的可视化指挥、控制和通信问题,需要建立一套应急无线宽带通信系统。
当发生突发事件时,采用本系统可以在事发现场迅速布建一个专用指挥通信网络,可以保证在缺乏网络基础设施的条件下能够及时、迅速、准确、安全的传递一线实时可视化信息,使指挥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从容地应对各种应急场合,为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收稿日期:2018-06-260前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大自然灾害和重大突发事件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这使得国家和电信运营商将发展和完善应急通信系统设施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近年来,美国、日本、俄罗斯、德国、英国等国家都在开展高空通信以及平流层通信技术的研究,并分别启动了多项研究课题与计划,ITU 组织对平流层通信的频率进行了研究和规定,但对于具体的技术方案尚未形成相应的国际标准。
目前,国内已经试验成功的区域空间应急通信系统(以下简称RSECS )是以飞艇、系留气球等浮空平台为载体搭载载荷设备,在覆盖区域上空(中低空)建立的空地一体化新型应急通信系统。
该系统支持多个浮空平台在空中组网,可提供大范围覆盖、可扩展、机动灵活的应急通信服务,能在地面移动通信系统被破坏后迅速恢复公众移动通信。
1RSECS 架构RSECS 与地面应急通信系统最显著的区别就是采用成熟的浮空器作为载体,根据不同的应急救灾场景以及浮空平台的能力可搭载包括移动通信、航拍、传感器系统在内的多种业务与应用,从而实现对地面投影区域提供移动通信服务、航拍监控、灾情监测等(见图1)。
中国联通区域空间应急通信系统传输解决方案研究Research on TransmissionSolution of China Unicom RSECS 关键词:区域空间应急通信系统;浮空平台;数字微波系统;天线伺服与跟踪系统doi :10.12045/j.issn.1007-3043.2018.08.017中图分类号:TN92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043(2018)08-0084-04摘要:介绍了在国内首获试验成功的区域空间应急通信系统架构,分析了以浮空平台为载体的传输网络组网的技术难点,描述了其高、低速链路协同工作的传输解决方案。
为未来我国空间应急通信系统的传输组网提供了重要参考。
Abstract :It introduces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first successful regional space emergency communication system in China,analyzes the technical difficulties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networking based on the Aerostatics,and describes the technical solution with High speed traffic network and low speed signal network,which provides a significant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RSECS in China.Keywords :RSECS;Aerostatics;Digital microwave radio;Antenna servo and tracking system杨嘉忱1,黄涛2(1.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48;2.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033)Yang Jiachen 1,Huang Tao 2(1.China Unicom Network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100048,China ;2.China United NetworkCommunications Group Co.,Ltd.,Beijing 100033,China )引用格式:杨嘉忱,黄涛.中国联通区域空间应急通信系统传输解决方案研究[J].邮电设计技术,2018(8):84-87.2传输网络组网分析一般来说,对于不具备光缆等有线传输资源或者类似“动中通”的通信系统站点,采用卫星传输是最简单易行的接入手段。
一、系统建设目标概述江西省公安厅应急通信指挥车系统是以公安部建设的公安卫星通信专网为基础,把卫星及其他各种通信手段结合在一起,互相补充、互相结合,构成多手段、多途径的图像/语音/数据等通信网络;充分利用卫星、短波、微波、COFDM等通信设施和手段组成移动图像/语音/数据通信系统,为处置治安事件、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事故和重特大安全保卫、警卫等各种现场提供图像、话音、传真、数据等多种综合通信业务服务。
为领导提供实时、准确的现场实况,为正确决策和指挥一线工作提供直观、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从而提高公安机关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协同作战能力。
二、系统建设原则1、先进性与成熟性系统采用当前先进、成熟的方案与技术,采用可靠性高的电子通信/电器/机械设备、辅助保障设备,以及工控计算机硬件、软件工具,集成技术先进的、功能齐全的“动中通”卫星通信车和综合通信指挥车;车辆改装应采用先进、成熟的方案与技术,辅助保障设备工艺先进、运行可靠。
2、实时性与实用性:系统集成稳定,并易于操作、易于掌握、实用可靠。
3、兼容性与可扩展性系统集成设计应充分考虑现有卫星通信系统的技术体制与设备性能,注重与其适配性与兼容性。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用户新要求的提出,系统和结构上应具有可扩充性,包括硬件的兼容和软件的升级与扩充。
4、标准与规范1车辆的改装、各类设备、通信软件及协议必须符合国内外相关标准以及公安部制定的技术规范,确保与公安专网之间的互联互通。
5、整车设计制造参考以下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标准编号标准名称标准轨距铁路机车车辆限界GB1496-1979 机动车辆噪声测量方法GB1589-1989 汽车外廓尺寸限界GB3842-1983 汽油车怠速污染物排放标准GB3845-1983 汽油车怠速污染物排放测量方法GB/T2789-1981 模拟微波接力通信系统网络接口基本技术要求GB/T3384-1982 模拟载波通信系统网路接口参数GB/T11299-1989 卫星通信地球站无线电设备测量方法GB/T12503-1995 电视车通用技术条件GB/T12535-1990 汽车起动性能试验方法GB/T12538-1990 汽车重心高度测定方法GB/T12544-1990 汽车最高车速试验方法GB/T12673-1990 汽车主要尺寸测量方法GB/T12674-1990 汽车质量(重量)参数测定方法2GB/T12676-1990 汽车制动性能试验方法GB/ 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息的通用编码第1部分:系统GB/ 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息的通用编码第2部分:视频GB/ 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息的通用编码第3部分:音频GJB152-1986 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测量GJB219A-1994 军用通信车通用规范GJB1034 卫星通信系统通用规范GJB1035 卫星天线通用规范GJB 2873-1997 军事装备和设施的人机工程设计准则ITU-R 在6GHz、14GHz和30GHz频段内同步卫星轨道网络内固定卫星业务地球站发射的离轴密度最大允许电平ITU-R 同步卫星地球站设计用天线辐射方向图ITU-R SNG 1007-1 卫星新闻采集通用技术标准(数字)ITU-T 使用通用电话交换网络300bit/s双向调制解调器标准ITU-T R 运用共轭结构代数码线性预测激励的8Kbit/s语音编码ITU-T R 基于多媒体通信系统的打包ITU-T R 三类终端间通过IP网络实时通信规程3三、系统建设项目内容㈠、动中通卫星通信车1、卫星通信车建设要求:⑴、在江西省内任何地点通过车载卫星站能快速与省公安厅指挥中心卫星地面站(或相关单位)建立传输链路,实现现场与指挥中心之间一路图像音频、四路语音和一路数据双向传输。
动中通
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卫星通信系统已成为一种移动
通信的良好手段,它具有通信距离远、通信质量可靠、通信迅速、
受环境影响小等特点,已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
军用和民用移动通信设备上安装有动中通,实现与地面的远距通信,该终端是非常适合于陆地和海洋应用。
动中通工作原理是利用卫星的无缝覆盖实现移动地球站之间的
远距离通信,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开通并投入使用,满足处理紧
急突发事件的需求。
雅驰实业研发的动中通天线产品系列,在使用过程中,可以保
证在车、船、飞机等载体运动中,始终高精度对准所使用的同步卫星,始终保证高精度、宽带的通信。
且所研发的产品可以利用惯性
导航系统建立一个坐标基准,通过前馈控制伺服系统,使卫星天线
稳定在坐标基准中,不受到载体运动的干扰。
动中通具有以下特点:
1.非常高的带宽
2.全球覆盖
3.在陆地上,海上或空中使用
4.完整的系统
5.卫星连接,即时自动恢复
1 / 1。
卫星通信接入的解决方案一、背景介绍卫星通信是一种通过卫星进行数据传输的通信方式,具有覆盖范围广、传输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
在一些偏远地区、海上航行、灾难救援等场景中,卫星通信成为了重要的通信手段。
为了实现卫星通信接入,需要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解决方案概述卫星通信接入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卫星选择、地面站建设、卫星终端设备选择和网络规划。
1. 卫星选择根据通信需求和覆盖范围,选择适合的卫星进行通信。
可以考虑卫星的轨道类型(静止轨道或低轨道)、卫星的频段(C频段、Ku频段、Ka频段等)、卫星的带宽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考虑卫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服务质量。
2. 地面站建设地面站是卫星通信的关键环节,用于与卫星进行通信。
地面站建设包括选址、建筑物设计、设备安装等方面。
选址需要考虑到地形地貌、遮挡物、电磁环境等因素,以确保地面站的通信质量。
建筑物设计需要满足设备安装、通信线路布置等要求。
设备安装包括天线、发射机、接收机、调制解调器等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3. 卫星终端设备选择卫星终端设备是用户与卫星进行通信的关键设备。
根据通信需求,选择适合的卫星终端设备。
终端设备包括卫星电话、卫星调制解调器、卫星路由器等。
需要考虑设备的性能、功能、兼容性等因素。
4. 网络规划卫星通信接入需要进行网络规划,包括网络拓扑结构设计、IP地址规划、带宽分配等。
网络拓扑结构可以选择星型、网状等结构,根据需求确定主站和从站的数量和位置。
IP地址规划需要确保网络中的设备能够正常通信,避免地址冲突。
带宽分配需要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用户需求进行合理分配,以满足用户的通信需求。
三、解决方案实施步骤1. 需求分析:明确通信需求和目标,了解通信范围、带宽要求等。
2. 卫星选择:根据需求分析结果,选择适合的卫星进行通信。
3. 地面站建设:选址、建筑物设计、设备安装等。
4. 卫星终端设备选择: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卫星终端设备。
5. 网络规划:设计网络拓扑结构、进行IP地址规划、带宽分配等。
卫星通信接入的解决方案一、背景介绍卫星通信是一种通过卫星进行通信的技术,它可以实现远距离、广域的通信覆盖,适用于偏远地区、海洋、航空航天等场景。
卫星通信接入的解决方案是针对卫星通信接入需求的技术方案,旨在提供稳定、高效的卫星通信接入服务。
二、解决方案概述卫星通信接入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卫星通信设备、地面站建设、卫星通信网络管理系统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构建完善的卫星通信接入系统,可以实现卫星通信的接入、数据传输和管理。
三、解决方案详细内容1. 卫星通信设备卫星通信设备是实现卫星通信接入的核心部件,包括卫星天线、卫星调制解调器等。
卫星天线用于接收和发送卫星信号,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天线类型和规格。
卫星调制解调器用于将数字信号转换成卫星可传输的信号,并将接收到的卫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选择高性能、稳定可靠的卫星通信设备是确保卫星通信接入质量的关键。
2. 地面站建设地面站是卫星通信接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与卫星进行通信。
地面站建设包括选址、建筑物设计、设备安装等环节。
选址需要考虑到地理位置、视野开阔度、电磁环境等因素,以确保地面站能够获得良好的卫星信号。
建筑物设计需要满足地面站设备的安装要求,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
设备安装包括卫星天线的安装调试、卫星调制解调器的连接等步骤,需要严格按照设备厂商提供的安装指南进行操作。
3. 卫星通信网络管理系统卫星通信网络管理系统用于对卫星通信接入进行管理和监控。
它包括网络拓扑管理、链路状态监测、故障诊断等功能。
网络拓扑管理可以实时监控卫星通信网络的结构和连接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网络异常。
链路状态监测可以监测卫星通信链路的质量和性能,及时调整链路参数以提高传输效率。
故障诊断可以对卫星通信接入中出现的故障进行定位和修复,减少故障对通信服务的影响。
四、解决方案优势1. 高可靠性:采用高性能、稳定可靠的卫星通信设备,确保卫星通信接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广域覆盖:卫星通信接入可以实现远距离、广域的通信覆盖,适用于偏远地区、海洋、航空航天等场景。
动中通卫星通信系统同步卫星的移动通信应用俗称“动中通”,是当前卫星通信领域需求旺盛、发展迅速的应用。
“动中通”除了具有卫星通信覆盖区域广、不受地形地域限制、传输线路稳定可靠的优点外,真正实现了宽带、移动通信的目的。
“动中通”卫星通信系统由中心站和“动中通”用户站组成,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以星状网为宜,中心站为固定地面站。
“动中通”用户站根据移动载体的区别可以是船载站、车载站(列车、汽车)、机载站,通过“动中通”用户站可以实现与中心站之间的双向数据、话音、图象传输。
“动中通”在铁路系统主要应用在客运列车的通信方面,装备“动中通”卫星通信系统后,在客运列车上可以开通卫星电视,装备车载电话厅,也可以用专用车厢,装备几间移动办公室,因为有Internet接入和电信通道,移动办公室内可配备计算机,电话,传真机。
“动中通”卫星通信的主要技术特点传输容量较大:可以实现几十——几百kb/s信息速率传输。
不平衡传输:接收DVB卫星广播信号和Internet接入。
单向接收:接收卫星电视广播系统组成“动中通”卫星通信系统由中心站和“动中通”用户站组成,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通常为星状网、也可以为网状网结构。
中心站与其他卫星系统主站相似,根据系统提供的业务要求设计、配置软件和硬件,并与地面网络连接,包括地面电话交换网、Internet地面接入口等。
“动中通”用户站由卫星接收和发射设备分系统、“动中通”天线伺服分系统组成,“动中通”天线伺服分系统是本项目应用的核心部分,通过其对选择卫星的跟踪功能,始终保持对准卫星转发器,实现信号的接收和分发。
卫星通信分系统卫星通信系统选择Ku频段,以获得较小的天线口径和较高的天线增益。
设备主要由收发信机和调制解调器组成,通信终端可以和以太网相连,提供数据应用和Internet接入;与话音网关连接,提供VoIP电话。
天线伺服分系统车载“动中通”Ku波段0.8米卫星天线,可在车行进期间始终高精度地对准所使用的同步通信卫星,实现高质量的通信。
卫星通信接入的解决方案一、背景介绍卫星通信是一种通过卫星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的技术。
在一些偏远地区或者海上等无法通过传统的地面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场景中,卫星通信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卫星通信接入的解决方案。
二、解决方案概述卫星通信接入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 卫星选择在选择卫星通信解决方案时,需要考虑卫星的轨道类型、通信频段、带宽、覆盖范围等因素。
根据具体需求,可以选择地球同步轨道卫星(GEO)、中地球轨道卫星(MEO)或者低地球轨道卫星(LEO)等。
2. 终端设备选择根据通信需求和卫星选择结果,选择适合的终端设备。
终端设备通常包括天线、调制解调器、功放器等。
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可以选择固定式终端设备或者挪移式终端设备。
3. 地面站建设地面站是卫星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份,用于与卫星进行通信。
地面站的建设需要考虑到地理位置、天线指向控制、信号处理等方面的因素。
地面站通常包括天线、发射机、接收机、信号处理设备等。
4. 链路优化与带宽管理卫星通信链路的优化和带宽管理对于提高通信质量和效率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链路规划、信号调制与编码、功率控制等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卫星通信的性能。
5. 安全保障卫星通信的安全保障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加密技术、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手段,可以保护通信数据的安全性和机密性。
三、解决方案实施步骤1. 需求分析在实施卫星通信接入解决方案之前,需要充分了解用户的通信需求。
包括通信范围、通信带宽、通信稳定性等方面的需求。
2. 方案设计根据用户的需求,设计合适的卫星通信接入方案。
包括卫星选择、终端设备选择、地面站建设方案等。
3. 设备采购与建设根据方案设计,采购相应的卫星通信设备,并进行地面站的建设。
包括天线安装、设备调试等工作。
4. 系统集成与测试将各个设备进行系统集成,并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
确保卫星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
5. 运维与维护卫星通信系统的运维与维护是持续的工作。
卫星地面站通信系统解决方案解决方案的首要任务是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设立备份系统:安装备份机制可以避免单点故障的发生。
当主系统发生故障时,备份系统会迅速接管,并维持通信的连续性。
2.强化安全性:在卫星地面站通信系统中,数据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使用加密技术来保护数据的机密性,以及采取数据备份和恢复措施来保护数据的完整性。
3.进行定期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通信设备,以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定期更新软件和固件,以提高系统的兼容性和性能。
4.增加带宽:随着通信需求的增加,增加带宽是提高通信系统性能的重要举措。
通过增加带宽,可以提高通信速度和容量,从而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其次,解决方案还需要考虑通信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具体措施如下:1.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卫星地面站通信系统应支持多种通信协议,以满足不同需求的用户。
通过支持通用的协议标准,可以提高系统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2.支持可扩展性:通信系统应该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以应对未来通信需求的增长。
通过增加硬件和软件模块,可以扩展系统的容量和功能。
3.提供灵活的配置选项:通信系统应提供灵活的配置选项,以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配置选项,以实现最佳的通信性能。
最后,解决方案还应考虑降低通信系统的成本和能源消耗。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措施:1.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通过使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可以降低通信系统的能源消耗。
例如,使用低功耗的芯片和设备,以及采用高效的电源管理技术。
2.优化系统架构:通过优化系统架构,可以降低通信系统的成本。
例如,合理设计硬件和软件模块的布局,减少硬件和维护成本。
3.采用模块化设计: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降低通信系统的成本和维护成本。
通过模块化设计,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模块,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投入。
综上所述,卫星地面站通信系统解决方案需要关注可靠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并降低成本和能源消耗。
科技成果——动中通卫星通信系统技术开发单位北京航天万鸿高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技术概述动中通卫星通信系统采用我所惯性导航和伺服控制等自主技术,实现了移动载体在运动中实时不间断传输语音、数据、视频图像等信息,是卫星通信领域一次重大技术突破。
主要技术指标动中通对星和跟踪需要天线极化轴对准通信卫星,通过实时调整天线的方位角和俯仰角来实现。
我单位动中通采用惯性导航系统(采用高精度陀螺和石英加速度计)实时精准和解算载体三个坐标轴的角速度姿态以及载体位置,通过高精度伺服系统进行天线的方位角和俯仰角的实时调整,实现天线的对星和跟踪。
自主对星:利用惯性导航系统完全实现自主对星,不依赖任何外界信号,静态对星时间≤60s;盲区对星:在没有卫星、GPS信号等情况下(如车库、船坞内),可以进行对星;行进中对星:在载体移动过程中能够进行动态对星,行进中对星时间≤3min;动态换星:可以在载体运动状态下切换通信卫星;抗遮挡与抗颠簸功能:载体剧烈颠簸时,通信不受影响;动态跟踪性能好:在载体大动态转向情况下通信正常,如绕“0”字每圈<8s,绕“8”字每圈<20s;可靠性高:系统中的部件和元器件具有严格的质量保证,核心技术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生产线。
先进程度国内领先技术状态批量生产、成熟应用阶段适用范围直升机、无人机应急通讯系统无人船载通信系统森林防火与抢险救灾高速列车宽带多媒体收发系统重大事件、灾害应急通信系统电信运营商应急保障系统消防、人防等其它领域应用电视移动转播系统军队数字化信息化指挥系统武警移动通讯网络系统公安防爆反恐指挥车合作方式合作开发预期效益自2006年交付首套动中通系统以来,经十余年技术创新,开发出宽带双频、高集成度和多通信体制融合的系列化产品,仅去年一年即实现收入达3亿元。
动中通卫星通信系统可为大型阅兵、运动会、博览会、环球会议等重大活动做通信保障,可执行地震、水灾、暴恐活动等事件的救援维稳保障任务,可在无人地区、海域实行开发和探测。
一、产品1 综合业务VSAT卫星通信系统1.1 概述综合业务VSAT通信系统是由卫星、地球站和网控中心构成的卫星通信系统,可支持话音、数据和传真等业务,系统可工作在L、C和Ku频段。
VSAT系统地球站组成主要包括:天线、射频设备、信道设备和终端设备。
1.2 天线VSAT地球站天线包括动中通、静中通天线和便携式天线等系列天线。
1.2.1 车载动中通天线采用悬浮隔离三轴稳定技术设计,具有自动对星、跟踪功能,能够存储多颗卫星参数,可设置成自动跟踪、半自动跟踪和手动跟踪等多种工作模式。
主要技术指标:a) 工作频段:Ku;b) 天线口径:0.6米、1米,1.2米;c) 天线增益:1) 0.6米:收35.6dBi,发36.6dBi;2) 1米:收40.0dBi,发41.2dBi;d) 极化方式:线极化(自动调整);;无极限,俯仰15~75e) 跟踪范围:方位360f) 初始开通时间:≤4min;g) 目标丢失3分钟以内的再捕获时间:≤1s;h) 馈源接口:WR-75。
1.2.2 车载静中通天线具有自动对星、跟踪功能,能够存储多颗卫星参数,可设置成自动跟踪、半自动跟踪和手动跟踪等多种工作模式。
主要技术指标:a) 工作频段:Ku;b) 天线口径:1.2米、1.8米、2.4米;c) 天线增益:1) 1.2米:收42.1dBi,发43.2dBi;2) 1.8米:收45.6dBi,发46.7dBi;3) 2.4米:收48.1dBi,发49.2dBi;d) 极化方式:线极化(自动调整);e) 跟踪范围:方位:±180°,俯仰:10°~85°。
;f) 初始开通时间:≤10min;g) 馈源接口:WR-75。
1.2.3 便携式天线采用2~4片拼装式结构,电子罗盘和液晶显示辅助手动对星方式,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辅助对星手段使得对星操作快捷方便。
主要技术指标如下:a) 工作频段:Ku;b) 天线口径:0.5米、0.9米;c) 天线增益:1) 0.5米:收34.5dBi,发35.6dBi;2) 0.9米:收39.6dBi,发40.7dBi;d) 极化方式:线极化;无极限,俯仰:10°~85°。
卫星地面站通信系统解决方案首先,在卫星地面站通信系统的解决方案中,关键是要确保卫星信号的稳定接收和高效传输。
这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在卫星地面站通信系统的硬件设备方面,需要选择高质量的天线和射频设备。
天线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卫星信号的接收效果,一般情况下,选择直径较大、增益较高的天线是比较合适的。
同时,射频设备应具备高灵敏度和低噪声系数的特点,以提高信号的接收质量。
在软件方面,需要使用先进的信号处理和调制解调技术。
卫星信号的处理非常复杂,需要对信号进行滤波、解调、解码等操作,以提取出有用的信息。
因此,在通信系统的解决方案中,应该使用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以提高信号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另外,卫星地面站通信系统的解决方案中还要考虑到地面站之间的连接和调度问题。
在多个地面站之间进行协同工作时,需要确保地面站之间的通信畅通和数据的互联互通。
这可以通过建立可靠的通信网络和统一的地面站调度系统来实现。
通信网络可以使用高速、可靠的光纤网络,以确保数据的高效传输。
调度系统可以使用先进的调度算法和优先级控制策略,以提高整个卫星地面站通信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最后,卫星地面站通信系统的解决方案中还要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卫星通信中,数据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涉及到国家的安全和公民的隐私。
为了确保数据的安全,可以采用加密技术和身份验证等措施,保护数据的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
同时,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可以使用备份和容错技术,以避免单点故障对整个系统的影响。
综上所述,卫星地面站通信系统的解决方案需要考虑硬件设备、软件技术、通信网络、调度系统等多个方面。
只有在各个方面都做到合理选择和优化配置,才能确保卫星地面站通信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高效传输。
动中通卫星宽带应急通信系统解决方案北京航天福道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4月24日第一章公司概况航天科工集团二院创建于五十年代,是国家重点军工科研院所,下属二十五所创立于1965年10月,是我国专业从事精确制导通信设备研制的骨干研究所,二十五所在雷达技术、红外光学测量技术、遥测、遥控、遥感和通信技术等领域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在国内精确制导通信领域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主要专业范围包括:无线电系统工程总体技术及红外光学系统工程总体技术、无线电接收与发射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天馈系统与天线罩技术、通信工程技术、特种器件与微带组装技术等,是国家学位委员会通信与信息系统的硕士学位授权点。
作为二十五所民用产业及横向军品任务的对外唯一窗口,1993年6月由二十五所发起创立了北京航天福道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福道公司),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
福道公司注册资本1700万元,其中二十五所及所职工持有99%的股份。
福道公司的成立与发展继承了航天四十多年的科技成果和经验,并以院所的强大技术后盾为依托,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人才优势。
多年来,在通信技术、电子产品、探测技术及系统集成方面不断创新,开发了系列高科技产品,并承接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工程,在公司成立的十四年里,公司先后为邮电部、中国联通、公安部建设了全国及省市级寻呼联网系统、短信增值系统,其中仅寻呼全国联网系统3年实现销售收入2.3亿,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75%;另外还为所内各型号任务测试与批生产研制生产多批次配套调试与标定设备,如多频点多通道接收机、多种型号的导引头通信综合测试设备、接收应答机单元通信测试设备、目标仿真计算机测控台等;公司还多次中标并承建了海军基地光纤通信系统、多媒体指挥调度系统、HD-255经纬仪改造项目、机动供靶系统指挥通信分系统等多个靶场建设项目;为总装提供了江河工程侦察车、河床断面测绘仪、便携式流速仪、布雷车布控装置等优质的装备产品,赢得了广大用户的信任;公司的电装生产中心承担了所军品批生产任务的无线电装,同时还承接了大量民品生产任务。
另外,福道公司还自筹资金在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兴建了1万多平米的写字楼。
除出租外,楼内还设有公司的电装生产中心、天线罩生产中心、IT实训中心。
第二章动中通应急通信系统概述2.1系统概述卫星移动通信是指利用卫星作为中继,实现移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的相互通信。
车载动中通卫星通信系统具有不受时间、地域、距离的限制、实现动态和静态条件下的实时双向传输等特点,并具有现场指挥、远程移动指挥、车顶摄像视频信息采集、无线摄像视频信息采集、移动电话电台调度、移动视频会议、实时图像切换、智能保护等多项功能。
其创新的天线系统自动搜索捕获指定的卫星信号。
并且在车辆运动过程中通过自动控制方位、仰角和极化角。
自动跟踪保持指向,并支持车辆在时速300公里行驶条件下的双向2M传输速率。
隐形动中通卫星天线是由安装于车顶的低轮廓相控阵天线和安装在车内的天线控制器等组成。
天线控制器为天线提供动力并控制天线的运动。
2.2 现状当突发公共事件(如:南方冰灾、5.12汶川达地震、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发生时,现场一般会出现电力、通信的中断或阻塞、瘟疫等,这时政府应急救援工作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快速反应能力的缺乏:突发事件发生以后,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快速反应,调动有效资源,进行现场救援工作,并能够根据现场的实时情况合理有效的调配资源。
现有的通信及设备并不能很好的提供快速应急反应。
2、事件现场通信手段的缺乏:突发事件具有随机性,无法提前进行事件现场的通信建设,一旦遇到通信不畅或事件周围无线路建设时,都会给现场的紧急救援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3、对事件现场情况的准确性无法掌握:事件现场情况往往多变及复杂,处于后方指挥中心如果没有实时的图片或视频资料,一般很难掌握现场的准确情况,就非常有可能在救援中出现错误指挥,存在误差性,给国家及公众安全带来更大的损失。
4、缺乏指挥中心与事件现场的联动:传统的以话音通信为主的紧急情况汇报模式已不能满足现场准确救援的要求,指挥中心的指令无法准确的下达到救援现场,缺少相应的视频会议系统让中心与现场互相联动。
5、缺少与各级救援部门间的沟通:应急救援现场的情况复杂,因多个职能部门的参与,各自体系下所用的不同话音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就成为了一个问题,即协调指挥作战的能力。
6、缺少必要的办公手段:事件现场的条件缺乏,往往不能够满足救援的办公手段要求,如:上网、语音、传真以及收看即时新闻等。
这些将为救援的效率带来影响。
分析以上问题,主要是因为应急响应的技术手段落后,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先进技术,采用技术与人力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完整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体系。
利用卫星通信的现代科学技术,可以构建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通信卫星远程指挥体系,满足事件现场的应急通信。
该体系由数据、图像、语音传输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定位系统、指挥系统等构成。
给现场救援工作带来极大不便,加大了灾害的损失,政府的各职能部门为了能正确决策、快速反应并准确处理,有效降低损失或伤害,必须要全方位充分了解现场情况,并与现场指挥部进行实时充分沟通,以利于应急指挥中心组织调动合适的资源,采取措施减灾降害,把损失降至最低。
动中通卫星应急通信指挥系统能够满足政府的需要,是各种灾害应急处理的高技术装备。
动中通应急卫星通信指挥系统具有机动,灵活,快速反应的特点,它充分利用微波无线通信,卫星通信等通信手段提供现场的图像,语音,数据等多种信息,保证指挥人员掌握事发现场实时,直观,准确的第一手资料,以提高处理能力。
第三章动中通应急卫星通信系统的应用领域的需要,是各种灾害应急处理的高技术装备。
三、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主要问题根据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及指挥的要求,结合应用特点,发现政府应急救援工作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快速反应能力的缺乏:突发事件发生以后,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快速反应,调动有效资源,进行现场救援工作,并能够根据现场的实时情况合理有效的调配资源。
现有的通信及设备并不能很好的提供快速应急反应。
2、事件现场通信手段的缺乏:突发事件具有随机性,无法提前进行事件现场的通信建设,一旦遇到通信不畅或事件周围无线路建设时,都会给现场的紧急救援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3、对事件现场情况的准确性无法掌握:事件现场情况往往多变及复杂,处于后方指挥中心如果没有实时的图片或视频资料,一般很难掌握现场的准确情况,就非常有可能在救援中出现错误指挥,存在误差性,给国家及公众安全带来更大的损失。
4、缺乏指挥中心与事件现场的联动:传统的以话音通信为主的紧急情况汇报模式已不能满足现场准确救援的要求,指挥中心的指令无法准确的下达到救援现场,缺少相应的视频会议系统让中心与现场互相联动。
5、缺少与各级救援部门间的沟通:应急救援现场的情况复杂,因多个职能部门的参与,各自体系下所用的不同话音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就成为了一个问题,即协调指挥作战的能力。
6、缺少必要的办公手段:事件现场的条件缺乏,往往不能够满足救援的办公手段要求,如:上网、语音、传真以及收看即时新闻等。
这些将为救援的效率带来影响。
分析以上问题,主要是因为应急响应的技术手段落后,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先进技术,采用技术与人力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完整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体系。
利用卫星通信的现代科学技术,可以构建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通信卫星远程指挥体系,满足事件现场的应急通信。
该体系由数据、图像、语音传输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定位系统、指挥系统等构成。
四、问题的解决方案南京中网通信有限公司提供的“应急通信卫星远程指挥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该系统利用功能全面的卫星机动通信车,实现了领导与专家在办公室或指挥中心进行远程指挥事件现场的应急救援工作、可以实时观察事件现场实况、可以实时进行现场指挥、视频会议、并同时可实现远程的卫星电话通讯等。
该方案的设计目的是: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挖掘和整合现有信息资源和通信手段,完善信息通信快速反应和应急保障机制,实现政府“机动灵活、快速反应、指挥高效、信息畅通”的最终目标。
同时考虑“平战结合”的需求,充分发挥实用性。
该方案具有如下主要功能:1、远程指挥:当有事件发生时,政府指挥中心或相关部门,可以根据远程传回的现场实况图像或照片,对卫星通信车所在的现场指挥部进行远程救援指挥。
整个过程可以实时硬盘录像保存,以供日后分析使用。
2、现场指挥:现场指挥人员可以利用卫星通信车内的计算终端调阅后方的资料,利用前端信息采集设备了解全面情况,并通过通信车实现更快速准确的现场指挥。
3、卫星电话:可以实现事件现场与政府指挥中心之间的卫星电话通信。
4、视频会议:可将事件现场的情况进行图像传输,并可通过在通信车内的视频会议系统将现场实况传输到现场指挥部(卫星应急通信车)以及指挥中心总部。
同时,现场指挥中心与指挥总部可根据现场图像情况进行远程会议讨论救援方案。
5、远程技术支援:当现场指挥部需要各种电子资料时,可以通过卫星网络直接从政府指挥中心获取。
6、公网及传真:可通过现场指挥车的卫星系统访问互联网,浏览或下载相关信息,并发送传真,实现现场办公。
7、电视接收:可通过指挥车进行卫星电视的接收,通过媒体报道了解事件现场的相关情况。
8、互联互通:能够将各种技术方式的通话设备进行互联,实现对各职能部门的现场统一呼叫,以及与公网电话的连接,真正做到统一指挥。
9、可构网:能够快速构建全国范围内多台卫星应急通信车的机动构建起通信网,从而减少重复投入,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利用率与灵活性。
10、集群通讯:与现有通讯手段(如:350M、800M集群通讯系统)可提供无缝联接接口。
11、即时连通:可以随时随地,在无遮挡位置建立卫星通信链路,无需事先申请,即时开通,满足政府应急使用要求。
五、应急通信卫星远程指挥系统意义1、提供了及时获取紧急情况的新手段,指挥中心可以优化和调整救灾方案,达成最佳救灾效果。
2、建立了前后方一体的信息通道,后方指挥中心的态势数据和救灾处置,以及前方动态图像和紧急情况报告等实时信息,及时互通,并迅速广播出去。
异地指挥如临其境,为各级领导迅速确定战斗决心创造条件。
第二章实现原理第三章系统组成及技术性能第四章系统拓扑图第五章车辆选型及改造第六章成功案例第四章系统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