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中通”卫星通信链路分析及优化研究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432.64 KB
- 文档页数:10
基于STK的通信卫星动态链路分析及仿真摘要本文将通过卫星通信链路应用仿真的示例,来介绍STK在通信卫星动态链路分析与应用方面的具体用法。
关键词STK;通信卫星;链路0 引言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太空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利益拓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至关重要的战略领域。
对抗敌方军事通信卫星和相关的商用通信卫星,阻断战区内敌方的卫星通信链路,对于夺取战场信息控制权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和分析卫星通信链路的特点,对于深入探寻太空信息领域的制胜之策,对未来的信息作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因此,本文建立不同卫星星座模型进行仿真,并设置和修改了参数,通过仿真比较不同的系统的覆盖特性,来模拟真实的运行环境和实验,以增大设计的自由度,节约成本。
因此,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参考价值[3]。
1 通信卫星动态链路仿真STK为通信应用提供一个完整的通信卫星动态链路分析实用示例。
通信卫星链路仿真过程及参数设置:首先,建立通信卫星场景对象。
设置场景Basic类Animation属性页中的Time Period为60sec。
向场景中添加3个卫星对象:GEO1、GEO2和GEO3。
设置GEO1该属性RAAN为0deg。
GEO2该属性设置RAAN为120deg,GEO3则是240deg。
然后,向3个卫星对象各自添加一个发射机对象GEOTrans1、GEOTrans2和GEOTrans3。
双击GEOTrans1,设置发射机对象GEOTrans1的Basic类Definition 属性Type选中“Complex Source Transmitter”属性值。
单击“单波束天线”对话框中的“Details”按钮,将Beam width设置为12.5deg,选择Use Beam width复选框,并在Antenna文本中输入0.550。
GEOTrans2、GEOTrans3参数设置与GEOTrans1完全相同。
最后,向通信卫星场景中添加3个地面站对象:Washington、Beijing和Tokyo。
卫星通信中的频率资源分配与优化策略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卫星通信在现代通信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频率资源是卫星通信中的宝贵资源之一,如何合理地分配和优化利用频率资源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围绕卫星通信中频率资源分配与优化策略展开讨论,具体介绍相关的研究现状、挑战和解决方案。
频率资源在卫星通信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频率资源是指在特定地理范围和通信需求下可用于通信的频率段。
在卫星通信中,频率资源决定了通信的可靠性、容量和性能。
然而,频率资源是有限的,且在不同国家之间和不同卫星通信系统之间需要进行合理的分配。
因此,频率资源的分配必须考虑到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益平衡和协调。
首先,卫星通信中的频率资源分配面临多个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频谱拥塞的问题。
随着卫星通信用户的快速增长,频率资源供不应求的现象变得越来越明显。
这使得频谱拥塞成为限制卫星通信发展的重要问题。
第二个挑战是频率干扰的问题。
由于频率资源的共享和随机利用,不同的卫星通信系统之间可能会产生频谱干扰,降低通信质量。
第三个挑战是跨国协调的问题。
由于卫星通信具有跨国特性,不同国家之间的频率资源分配必须进行协调,以避免互相干扰和冲突。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系列频率资源分配与优化策略。
其中之一是频谱共享技术。
频谱共享技术可以通过合理的频率分配和时空分布,将有限的频率资源在不同用户之间进行有效共享。
这样可以提高频率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容量。
同时,频谱感知技术也可以通过对频率资源的实时监测和调整,减少频谱干扰,并提高通信质量。
另一个策略是频率资源动态分配与管理。
随着卫星通信的不断发展,静态的频率资源分配已经不能满足不同通信需求的要求。
因此,动态频率资源分配成为研究的重点。
通过动态地分配和管理频率资源,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的调整和优化,提高频谱利用率和通信效果。
此外,国际协调也是频率资源分配与优化的重要策略之一。
由于卫星通信具有跨国特性,不同国家之间必须进行频率资源的协调和合作。
卫星通信系统中的频谱优化技术研究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人们对通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特别是对移动通信的需求。
由于人类对移动通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因此各种通信技术在发展中竞争激烈。
作为移动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卫星通信系统所扮演的角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卫星通信系统中,频谱资源是一种关键资源。
因此,如何优化卫星通信系统的频谱利用率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卫星通信系统中的频谱优化技术,包括频带分配、功率控制、调制技术和空间复用技术等方面。
二、频带分配技术频带分配是卫星通信系统中频谱优化技术的核心。
频带是一种宝贵的无线资源,对于卫星通信系统的运作非常关键。
因此,频带分配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频段的损耗、覆盖范围、天线方向等。
(一)频段的损耗在卫星通信系统中,由于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遭受损耗,因此需要在频段分配时考虑频段的损耗情况。
通常情况下,损耗较小的频段更加受到欢迎。
而这一方面往往会与其他非技术因素相互影响。
(二)覆盖范围频带的覆盖范围是频段分配时需要考虑的另一重要因素。
在选择频段时,需要考虑卫星的轨道,信号传播的特点等因素,以确保频段的覆盖范围尽可能广泛或者恰当。
(三)天线方向在实际的应用中,卫星通信系统的覆盖范围和频段的损耗情况常常受到天线方向的限制。
因此,在卫星通信系统中,需要对天线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其灵活性和适用性,从而更好地利用频谱资源。
三、功率控制技术卫星通信系统中的功率控制技术是另一种优化频谱利用率的关键技术。
功率控制可以提高信号在传输中的质量,从而提高通信的成功率,减少电离层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干扰。
因此,功率控制技术是卫星通信系统频谱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功率控制的原理卫星通信系统中的功率控制技术原理主要基于以下实验结果:在接收端,信噪比(SNR)越大,信号的传输错误率越低。
因此,卫星通信系统中的功率控制技术通过控制发射信号的功率,以达到信号质量统一的目的。
卫星通信系统设计与优化一、引言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卫星通信系统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卫星通信系统作为传输信息的有效手段,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介绍卫星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优化,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二、卫星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卫星通信系统是由地面站、卫星和用户接口设备组成的三部分系统。
通信的核心是卫星,地面站作为数据的中转站,用户接口设备则用于连接用户和卫星通信系统。
卫星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如下:1.卫星通信频段卫星通信频段通常用于微波频段,载波频率处于2-20 GHz的频带内。
其中,C波段(4-8 GHz)和Ku波段(12-18 GHz)最常用。
卫星通信的应用范围因频段不同而有所区别。
2.地球站的工作原理地球站可以在有限的频带中与不同频率的卫星进行通信。
地球站的发送端通过一些基本的调制技术将数字或模拟信号转换成高频电信号,并将其发送到卫星上。
接收端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成数字或模拟信号,然后通过数据传输,将其传送给目标接收者。
3.卫星的工作原理卫星能够接收来自地球站的信号,通过天线进行接收/发送。
由于卫星的位置很高,因此可以覆盖很大的地理区域,这使得它成为传输大量数据的首选通信手段之一。
三、卫星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优化为了保持卫星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吞吐量,需要对其进行设计和优化。
设计和优化卫星通信系统的主要措施如下:1.信道分配信道分配非常重要,因为它决定了使用的频段和载波频率。
在卫星通信系统中,信道分配可以用于实现负载平衡和优化带宽利用率。
通过选择恰当的信道,可以实现有效的卫星通信系统。
2.调制技术的选择通信系统的调制技术影响了通信质量和带宽利用率。
卫星通信系统可以采用多种调制技术,包括FSK、BPSK、QPSK、8PSK等。
选择合适的调制技术可以使通信效率和可靠性得到最大化。
3.卫星天线的设计卫星天线是卫星通信系统中最关键的部分。
卫星天线的设计应优化接收和发送信号的效率,并使信号覆盖尽可能广泛的范围。
卫星通信中的频谱资源优化技术研究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高速稳定的通信网络需求越来越大。
如何优化通信网络,提高通信质量与效率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卫星通信作为一种独立的通信方式,因其具备覆盖范围广、无限制的地域性以及传输距离远等特点,在发挥其能力的同时也面临着频谱资源紧张的问题。
频谱资源是卫星通信中的宝贵资源,如何进行优化和管理,使其可持续发展和利用成为了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卫星通信中频谱资源的现状和问题由于频谱资源的稀缺性以及难度大和承载能力有限,目前卫星通信中的频谱资源被广泛认为是非常宝贵难得的资源。
然而,由于卫星通信的发展,频谱资源的供需失衡已经日益严重,导致了频谱资源的紧张性越来越成为卫星通信发展中的瓶颈。
在应用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如何合理规划和分配卫星通信频谱资源已经成为当前卫星通信中必须面对的挑战。
目前卫星通信中频谱资源的使用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频带资源利用低:卫星通信的发展在全球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卫星通信频带的利用率还比较低,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扬。
2.频谱资源共用效率低:卫星通信服务都是将会被多个用户享用的,但是因为频谱资源的紧张以及管理制度的不规范,导致多个用户之间的频率相互干扰,影响信号质量。
3.卫星通信制度下的频谱资源浪费:卫星通信同样是一个高度独立的通信方式,在资源利用上也存在着部分资源的浪费。
在信号调制方式不当的情况下,会出现频谱资源浪费的现象,浪费了卫星通信中本来就稀缺的资源。
由于这些原因,卫星通信频谱资源的优化技术研究成为了卫星通信发展中重要的方向。
二、优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在卫星通信中,频谱资源优化技术被广泛应用。
其核心思路是在设计和规划卫星通信网络的同时,通过对频谱资源的分析、优化、管理和控制,提高整个网络的利用率和稳定性,增强网络的承载能力和服务质量。
1.频谱分割技术这是卫星通信中最基础的一种优化方式,是指将整个频谱资源分成多个互相独立的部分。
卫星通信低轨卫星网络时延优化方法探究近年来,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低轨卫星网络成为了一种主要的通信模式。
然而,由于卫星距离地面的距离远,导致信号传输的时延较大,影响了通信的效率和稳定性。
因此,研究如何优化卫星通信低轨卫星网络时延成为了当前的热点问题。
为了解决卫星通信低轨卫星网络时延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系列的优化方法。
本文将重点探究其中的几种方法。
首先,一种常见的优化方法是通过改进天线设计来减少信号传输的时延。
天线的设计对卫星通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信号的接收和传输能力。
通过提高天线的增益、降低天线的带宽、增加天线的指向性等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信号传输的时延。
此外,利用天线阵列技术还可以提高信号的接收灵敏度,进一步减少时延。
其次,卫星通信低轨卫星网络的时延还可以通过使用更先进的调制解调技术来优化。
传统的调制解调技术在高负载情况下容易出现时延增加、信号丢失等问题。
因此,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调制解调技术,即正交频分复用(OFDM)。
OFDM技术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传输效率高等优点,能够有效地减少卫星通信网络的时延。
此外,引入网络编码技术也是降低卫星通信低轨卫星网络时延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传统的通信中,数据包丢失会导致重新发送该数据包,从而增加时延。
而采用网络编码技术后,发送端可以将多个数据包编码成一个冗余数据包,接收端只需接收到冗余数据包即可完整恢复原始数据。
这种方式能够减少数据包丢失对通信时延的影响,提高通信效率。
此外,还可以通过优化卫星的轨道设计来减少通信时延。
传统卫星通信的延迟主要来自于信号需要往返地面和卫星之间的距离。
通过选择合适的轨道高度和倾角,可以使得卫星相对地面的距离最小化,从而减少信号传输的时延。
同时,合理的轨道设计还可以使得卫星的覆盖范围更广,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最后,利用更高效的路由算法也能够有效地减少卫星通信低轨卫星网络的时延。
目前,常用的路由算法主要有距离向量路由算法和链路状态路由算法。
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卫星通信系统设计与优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卫星通信系统在电子信息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卫星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是保证通信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卫星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一、卫星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卫星通信系统是利用卫星作为中继站点,将信号从发射站点传输到接收站点的通信方式。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发射站点将信号转换为微波信号,然后通过卫星传输到接收站点,并再次转换为相应的信号形式。
二、卫星通信系统的设计要点1. 频谱分配:卫星通信系统需要合理分配频谱资源,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频谱的利用效率和频谱的容量,避免频谱资源的浪费。
2. 天线设计:天线是卫星通信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设计直接影响到通信质量。
在天线设计中,需要考虑天线的增益、方向性、波束宽度等因素,以保证信号的传输和接收效果。
3. 传输协议:卫星通信系统需要选择适合的传输协议,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实时性。
在选择传输协议时,需要考虑到数据量、传输距离、延迟等因素,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4. 安全性设计:卫星通信系统的安全性设计至关重要,特别是在涉及到敏感信息传输的场景中。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采取合适的加密算法和安全措施,以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三、卫星通信系统的优化方法1. 信号调制与解调技术优化:信号调制与解调技术是卫星通信系统中的关键环节,其优化可以提高通信质量和传输速率。
通过采用更高效的调制解调算法和信号处理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2. 功率控制与功率分配优化:卫星通信系统中的功率控制与功率分配对于提高系统的能效和频谱利用率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地控制和分配功率,可以降低系统的能耗和干扰,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和效率。
3. 天线布局与覆盖优化:卫星通信系统中的天线布局和覆盖范围直接影响到通信的可达性和质量。
通过优化天线的布局和覆盖范围,可以提高系统的覆盖率和通信质量,减少盲区和信号弱区。
卫星网络传输优化新机制研究进展摘要:卫星网络因其覆盖范围广、通信带宽高、抗毁能力强、天然广播等特性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
但是,由于其链路存在传播时延长、误码率高、带宽不对称等特点,传统TCP协议在卫星网络中性能不佳。
近年来,随着以“星链”为代表的中低轨巨型星座迅猛发展和规模化部署应用,卫星网络表现出了高动态性的特点,这对卫星星座网络的高性能传输提出了严峻挑战,继而出现了一系列卫星网络传输协议优化的新技术。
关键词:卫星网络;传输优化;新机制引言近年来,随着各国科技水平的进步通信网络得到快速发展,其中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得到了质的改变。
从上世纪80年代的模拟语音时代(1G)到现在的万物互联时代(5G),途径了数字语音时代(2G),CMDA时代(3G),移动互联网时代(4G),网络的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涌现了各种各样的新型业务。
这些新业务的诞生进一步给网络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要求网络具有大带宽,低延时,高可靠性的性能。
面对这些需求,地面网络通信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但还是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
目前地面通信网络依然依靠地面基站来进行信息的处理与转发,由于地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地面基站的建设和稳定性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高山,河流,沙漠等地理因素的限制,地面基站不可能建设到地面的每一点,因此就存在通信覆盖范围有限的缺点,此外由于一些极端天气和自然事件如地震等环境因素的存在,使得地面基站存在通信不稳定的缺点。
地面基站的建设也成为我国需要解决的问题,受地理地形和国际的影响,我国的地面基站建设不可能像欧美国家那样在全球大量建设,如果只依靠地面网络进行通信,那么我国的通信范围将十分有限,在面对全球信息交流和获取方面我国将处于不利局面。
1系统设计目标现行波导切换开关没有纳入综合网管系统时,值班员距离该设备较远,只能通过波导开关控制器前面板操作。
当遇到播出故障时,切换操作需要的时间长,这是播出链路的重大安全风险。
卫星通信中的频谱优化技术研究卫星通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在远距离通信、军事作战、测量地球、气象预报、监测环境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频谱资源的限制也是卫星通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通信需求的增长,频谱资源日渐紧缺。
因此,如何优化卫星通信频谱资源,提高频谱利用率成为了卫星通信领域中的热门研究方向。
1. 频谱优化技术的研究意义频谱资源是卫星通信中最基本的资源之一,也是卫星通信中的瓶颈之一。
频谱资源的容量有限,同时卫星通信中的信息处理能力有限。
为了更好的满足通信市场的需求,卫星通信技术需要不断优化频谱资源的利用率和可扩展性。
因此,频谱优化技术的研究成为了卫星通信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
2. 卫星通信中的频谱资源利用卫星通信中频谱资源的利用可以分为两个方面:频谱调制和频谱复用。
(1) 频谱调制频谱调制是通过改变信号的频率、幅度和相位来传输信息的技术,其目的是将信号集中在一定的频带内,从而减少对频谱资源的占用。
常用的频谱调制方式有频移键控调制(FSK)和相位偏移调制(PSK)等技术。
这些调制技术具有节省频谱资源、提高带宽利用率和抗干扰性能等优点。
(2) 频谱复用频谱复用是指将多个信号集中在一个信道内,从而提高频谱资源的利用率。
常用的频谱复用技术有时分复用(TDM)、频分复用(FDM)等技术。
这些复用技术的实际应用中,通常是采用多重接入技术,如CDMA、OFDMA等,其实质是在使用同一个时间或频带的情况下,分别传输多个用户的信息。
3. 频谱优化技术的研究成果在频谱优化技术的研究方面,世界上已经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多天线技术多天线技术是通过使用多个天线来改善无线信号的质量。
这样可以增加信号的覆盖范围、提高数据传输速度、减少数据传输中的误码率。
在卫星通信中,多天线技术可以用来减小目标信号和干扰信号之间的差别,提高频谱利用率。
(2) 自适应调制技术自适应调制技术是通过利用信道的变化和其它网络环境来适应调制器的工作模式,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带宽利用率。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卫星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优化第一章:引言卫星通信系统是一种利用人造卫星进行通信的技术,它具有覆盖范围广、信号传输速度快、通信稳定可靠等优点,因而在现代通信中广泛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卫星通信系统设计与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卫星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优化展开探讨。
第二章:卫星通信系统基本原理卫星通信系统是由地球站、卫星和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
地球站负责与用户终端进行通信,将信息传入卫星;卫星负责承载用户终端和地球站之间的通信信号,将信号重新发送到目标终端;用户终端则是接受卫星信号并进行信号处理、数据还原等操作。
卫星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卫星将信号传输到目标地点,并在目标地点接受信号并进行相应的信号处理。
第三章:卫星通信系统的常用卫星1. 低轨卫星低轨卫星通常分为两种,分别是近地轨道和中地轨道卫星。
近地轨道卫星的轨道高度在1000公里以下,优点是覆盖范围小但通信速度较快,适用于需要高速数据传输的应用场景;中地轨道卫星的轨道高度为16000公里左右,虽然覆盖范围广但通信速度较慢,适用于需要广覆盖面的应用场景。
2. 地球同步卫星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高度在36000公里左右,其轨道速度与地球自转速度相等,所以其地面覆盖范围为固定区域。
地球同步卫星通常用于电视转播、远程会议等应用场景。
3. 中继卫星中继卫星是指这些卫星仅仅是用来转发信号的,与用户终端无任何直接联系。
中继卫星的信号传输速度与其他卫星相当,但其通信覆盖范围较窄,一般用于点对点通信等应用场景。
第四章:卫星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优化卫星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优化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包括卫星轨道设计、频率规划、功率控制等。
1. 卫星轨道设计卫星轨道设计决定了卫星的地面覆盖范围和通信延迟等因素。
在卫星轨道设计中应该考虑到卫星的运行周期、轨道高度、偏心率、轨道平面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轨道对于卫星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至关重要。
2. 频率规划频率规划是指在使用空中频段时如何安排不同的频点和频段。
航天器通信与数据链路系统设计与优化航天器通信与数据链路系统旨在实现航天器与地面站之间的高效通信和数据传输。
这是一个极其重要且复杂的系统,对于航天任务的成功与否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因此,设计与优化航天器通信与数据链路系统是航天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一、通信与数据链路系统设计1. 总体架构设计航天器通信与数据链路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通信频率、数据传输速率、通信协议等。
根据航天任务的需求和通信环境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频段和通信方式。
同时,确定地面站与航天器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使用点对点连接或者网络连接。
2. 天线设计天线是航天器通信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合理设计航天器上的天线可以提高通信质量和覆盖范围。
考虑到航天器的尺寸和重量限制,天线设计需要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同时进行优化。
选择合适的天线类型(如喇叭天线、扁平天线等)和天线指向角度,提高信号接收和发送效果。
3. 数据链路协议设计数据链路协议是保证航天器与地面站之间信息传输的重要环节。
设计高效可靠的数据链路协议能够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数据完整性。
采用适当的差错校验码和重传机制,增加数据链路的容错能力。
此外,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权衡实时性和稳定性,确保数据链路能够在不同场景下正常运行。
二、通信与数据链路系统优化1. 频谱利用优化航天器通信系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频谱资源的有限性。
为了更好地利用频谱资源,可以采用多址技术和自适应调制技术,实现频谱的复用和动态分配。
通过优化信道编码和调制方案,提高频谱利用效率,同时减小通信系统对频谱资源的需求。
2. 抗干扰能力优化航天器通信系统经常面临各种来自外界和内部的干扰。
优化抗干扰能力可以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使用空间多址和频率选择性接收等技术,减小来自其他通信系统的干扰。
此外,采用适当的信号处理算法和干扰抑制技术,提高对内部干扰的抵抗能力。
3. 能耗优化航天器通信与数据链路系统的能耗对于航天器的续航能力和任务执行时间有着重要影响。
卫星通信链路设计工程应用研究发布时间:2022-05-09T08:08:57.296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1月第2期作者:崔磊[导读] 卫星通信链路设计是卫星通信系统建设论证阶段必不可少的步骤,崔磊哈尔滨市人防指挥信息保障中心摘要卫星通信链路设计是卫星通信系统建设论证阶段必不可少的步骤,链路计算可为地球站设备配置、技术参数确定和空间段资源分配等提供支撑,合理的链路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卫星通信系统的可靠性,还能够节省建设成本。
从工程建设的角度考虑链路设计问题,分析影响卫星通信链路设计的关键因素,提出卫星通信链路设计的步骤,结合实际案例进行链路设计与计算,并对降雨时的链路性能进行了分析计算,经实际应用验证此设计方案可行。
关键词:卫星通信;链路设计;链路预算;传播损失;雨衰对于卫星通信系统来说,空间段的成本是系统运营过程中的主要开销。
如何更加有效地使用卫星转发器,降低设备成本和系统运营成本,提高系统工作的可靠性,使系统简单易用,是卫星通信系统设计中最重要的工作。
合理化的卫星链路设计,可以使卫星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可靠性和经济性达到最优。
一、卫星链路设计的任务卫星通信链路设计包括两方面的任务:一是对线路进行评估,即根据已确定的卫星转发器及地面站的参数,计算地球站能得到的载噪比以及相应的发射EIRP;二是对设备配置进行估算,即根据已确定的卫星转发器及接收机的基本参数,确定地球站的天线尺寸、发射功率等。
实际工程中,这两方面的任务是相互交汇的。
在设计一个通信系统时,最主要的工作是根据链路参数确定系统的通信体制和设备配置,所以,卫星链路设计的工作也就是确定编码方式、调制方式、功放输出功率和天线口径。
这4个要素会有多种满足要求的组合,链路设计的任务就是要根据系统设计要求和原则等筛选出最优的组合。
二、卫星通信链路性能分析2.1典型卫星通信链路卫星通信链路是指在发射站和接收站之间经通信卫星转发的卫星信号链路。
其中从发射站到卫星方向传输的链路称为上行链路,从卫星到接收站方向传输的链路称为下行链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卫星通信技术应用及优化论述 作者:王少坤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13期
摘 要:本文主要的讲述了卫星通信的关键技术以及在一些领域中的应用,最后指出了卫星通信技术的优化,为卫星通信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卫星通信;关键技术;应用;技术优化一、卫星通信概述 从理论上来说,卫星通信主要是通过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来转发无线电波的通信的一种卫星通讯方式。卫星通讯的水平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信号功能和水平。就目前来说,卫星通讯在国际通信、国内通信、国防通信、移动通信、广播电视等领域内,卫星通信技术正在迅速的发展,并已经成为世界电信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卫星通信是一种微波中继通信,作为中继站,与发、收信地球站共同组成卫星通信链路。 目前的卫星通信系统,主要有固定业务的卫星系统(FSS),移动业务的卫星系统(MSS),和广播业务的卫星系统(BSS),它们的组成部分不全都是相同的。一般的卫星通信系统是由空间阶段和地面阶段两个范围组成的,其中控制和管理卫星的检测站包含在空间段部分内。
卫星通信技术是现代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的重要成就,也是航空航天技术运用到实践中的重要方面。它具有容量大、覆盖面广、频带宽、稳定性灵活性强等优点。四十多年以来,它在国际国内通信、军事民用通信等领域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
二、卫星通信系统的特点 2.1 下行广播,覆盖范围广。 对地面的情况如高山海洋等不敏感,适用于在业务量比较稀少的地区提供大范围的覆盖,在覆盖区内的任意点均可以进行通信,而且成本与距离无关;
2.2 工作频带宽。 可用频段从150MHz~30GHz。目前已经开始开发0、v波段(40~50GHz)。ka波段甚至可以支持l55Mb可s的数据业务;
2.3 通信质量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卫星通信中电磁波主要在大气层以外传播,电波传播非常稳定。虽然在大气层内的传播会受到天气的影响,但仍然是一种可靠性很高的通信系统;
卫星通信系统设计与优化卫星通信是一种利用人造卫星作为中继器进行通信的技术,它可以跨越海洋、山脉和森林等自然障碍,使地面站之间可以实现高质量的通信。
卫星通信系统由卫星、地面站、控制系统和通信协议等多个组成部分构成,其中卫星是卫星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系统的优化设计对于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通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卫星的选择和设计卫星通信系统中卫星的选择和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卫星的性能决定了通信系统的性能水平。
通常卫星的选择要考虑到以下因素:1.轨道特性:轨道高度、轨道类型和地球自转速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卫星通信的数据传输速率。
一般来说,高轨道高度和地球自转速度较快的卫星可以更快地传输数据。
2.天线发射功率:天线发射功率越大,卫星发送信号的时候就能越容易地覆盖更广阔的区域。
3.卫星的寿命:卫星的寿命是衡量卫星寿命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指卫星在轨运行的年限。
卫星寿命越长,卫星通信系统就可以更加稳定、可靠。
4.卫星的重量和大小:卫星的重量和大小往往与卫星通信系统的性能直接相关,因此开发者和设计者需要平衡卫星体积和重量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具体场景和需求进行设计。
二、卫星的优化设计卫星的优化设计是指在卫星的选择和设计基础上,对卫星电路和系统的设计进行优化,以提升卫星通信系统的性能。
卫星通信系统的优化设计需要考虑以下方面:1.天线阵列优化:天线阵列是卫星接收和发送信号的关键组成部分,通过优化天线的布局和状态,可以提高卫星的信号接收和发送能力。
2.差分技术优化:差分技术是一种降噪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卫星信号的信噪比,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功耗优化:卫星通信系统的电路需要消耗能量,在卫星的优化设计中需要考虑如何降低功耗,以延长卫星的寿命。
4.码率优化:码率是指数据在通信过程中的传输速率,它直接决定了卫星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能力。
通过优化码率,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稳定性。
5.误码率优化:误码率是指通信过程中出现误差的概率,通过优化卫星通信系统的误码率,可以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动中通”卫星通信链路分析研究 摘 要:本文针对通信卫星“动中通”系统为研究对象,从其结构的组成,发展现状和影响卫星链路的因素等为对象进行介绍和分析,详细的从结构、功能等方面探讨。“动中通”卫星主要是由天线、馈源、反射面和转轴这几部分组成的。为了能更好评估卫星信号的好坏,需要长时间的监视观测,通过观测数据研究卫星链路传输的性能;通信卫星“动中通”在链路的传输上,实现了Ku频段的链路传输特性,通过自动检测系统代替了以往人工测量的方式,通过自动检测系统的精确测量,和以往人工测量相比,大大减小了数据误差,提高了测量的精确度并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资源。 关键词:Ku频段;卫星通信;链路
Analysis of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Link in the "Satcom on
the Move"
Abstract: In this paper regarded the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 as the research object. Discussion from the structure,
function and other aspects in detailed, analysis the composition of the structur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influence of the satellite link factors as the object of introduction. "Move through" satellite is mainly by the antenna and feed, the reflecting surface and the shaft which are composed, the parabolic cylinder antenna box to receive data of role, the data processing. Through the feed antenna and the reflector will data in the transmission to the original user, to work through the coordination of the internal rotating shaft and other parts. In order to better evaluate the satellite signal is good or bad and need to long time observation, for surveillance, through the observation data of satellite transmission link performance; communication satellite mobile communication in the transmission link, the realization of the Ku band link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ecision of the measurement, the work efficiency and saving human resources, the automatic detection system instead of the previous manual measurement, comparison to the accurate measurement of the automatic detection system, and in the past manual measurement, greatly reducing the error data. Keywords: Ku band;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link
引言
自1960年到现在,卫星的发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类型和功能的卫星被研发出来并应用起来,而卫星通信作为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分支,在通信领域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卫星通信不但具有保密性,还具有低成本的优势;在进行通信时,不但可以传输数据、图像 等功能,还可以实现视频通话。至此,对于一些山区、农村、海洋等无法实现通信的地段,都能在卫星作用下实现,鉴于车辆、船舶在卫星通信时的重要作用,被称为“动中通”。
“动中通”卫星通信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军事行动、物流管理、长途交通运输、新闻采访等领域。其功能也逐渐完善,在给高速运动中的车辆提供的卫星通信链路中,不仅可实现话音、视频传输业务,还可进行高速Internet网接入,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和传统的VSAT卫星相比,USAT卫星通信口径的大小都是在0.6m以下的,并且设备具有小型化,质量轻等多种特点,完全能满足“动中通”的要求。对于“动中通”的通信频段来说,现在还是以USAT为主的,Ka频段相对现在来说还不能大规模的应用,可能在未来的通信中会逐渐慢慢的向Ka频段转型。 图1 “动中通”卫星通信系统的系统框图 从图1.1中可以看出,“动中通”卫星系统的组成包括很多方面的协调,只有在各个分系统协调作用时,才能使“动中通”卫星通信系统正常工作。
1 动中通卫星通信调制方式分析 调制在通信系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通信系统的质量。本节首先分析卫星通信信道的一些基本特征,从而决定对调制方式的选择。 1.1 调制方式分类 卫星通信通道属于带宽受限信道,也属于功率受限通道,其传输带宽受到信道传播特性和系统使用频率的影响,对于功率放大器的要求很高。其在通信时的干扰和噪声受到电磁环境的影响,并且,卫星通道要有较高的频带利用率,调制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功率利用率和频带利用率,对卫星通信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所谓功率利用率是指为达到一定的BER所需的最低归一化信噪比值)/(0NEb。频带利用率指1系统Hz带宽所能传输的信息速率(单位为bit/Hz),即η=Rb/B。 根据分析可知,卫星通信调制方式目前主要有两类,分别是:功率有效调制和频谱有效调制。 1.2 调制对功率和频谱的计算
卫星调制方式计算就是通过计算决定选择一种适当的调制方式,能够兼顾卫星频带利
用率和功率利用率。 本节将从相移和幅度调制进行分析计算: (1)MASK 时域上M进制幅度键控信号表达式:
)2()()(tfCOSnTtgaAtScnSn
(1-1)
na等概取{(2m-1-M), m=1, 2, …, M}。A表示载波幅度。
(2)MFSK频率键控信号: )22cos()()(tfatfnTtgtSmncS (1-2)
),.....2,1(mMmf,为与na对应的载波频率的偏移。 (3)MPSK相移键控信号,又可分为绝对相移和相对相移键控,本文主要 考虑的是绝对相移键控信号。
)2(cos)()(snctfnTtgAtS (1-3)
通过码元信息调控的是n相位参数。 MPSK其中最为常见并在卫星通信中广泛使用的是QPSK:四相绝对移相调制。 QPSK属于多进制调制,误码率较低,QPSK 调制分为A和B两种方式调制,如下表1所示。 表1 双比特码元与载波相位的关系
双比特码元 载波相位k(度) A b A方式 B方式 0 0 0 225
1 0 90 315
1 1 180 45 0 1 270 135 QPSK调制波形表达式为:
)sin()()cos()(a)cos()(gtekk0tkTtgbtkTtgtkTtckkskcksktcs)((1-4)
式中,k受调相位,可以有4种取值。 (4)MQAM调制多进制正交混合调幅调相信号 MQAM信号时在MPSK信号基础上改进,克服了其随调制阶数增加,误码率增加的问题。 其信号表达式为:
tsinntgcos)(g)(cnsnc)(TYnTtXtSnsn
(1-5)
QAM信号调制是两路正交信号的和,通过正交信号实现并行数字信息传输特点。 1.3 仿真分析 根据具体情况,并利用matlab对其进行仿真分析,制定四种调制方式来绘制误码率和信噪比的关系曲线,其决策方式如下:对于自适应调制方式的情况来说,其决策系统的方式主要是对调制集合来分析,在进行判决的,我们将调制集合设置为{2FSK,BPSK,QPSK,16QAM},此时的判决如下:分析此时的信道情况是否存在1SSNR,要是符合,此时的调制方式不满足误码率要求的情况,此时的信噪比非常小,为了进行通信,将通过信道编码进行,这时的调制不能发送出去,需要调制之后在进行。 对于以上四种情况,我们作出matlab仿真图来加以说明。如图2所示: 图2 调制方式转换门限的设定 2 扩频因子对卫星通信的影响 扩频因子对卫星通信的两个干扰指标分别是为处理增益即扩频增益和干扰容限。 2.1处理增益 扩频系统的处理增益定义为解扩器的输出与输入信噪比的比值,可表示为:
inoutp)/(/NS
NSG)( (2-1)
处理增益也可定义为扩展频谱后的信号带宽cB和扩展频谱前信号带宽dB之比,可表示为:
ccddcdcpNTTRRBBG (2-2)
其中伪随机序列的长度为cN,伪码的带宽为cB ,基带信息的带宽为dB,ccdd11TRTR,,基带码元的宽度为dT ,基带码元的速率为dR ,伪码码元的宽度为cT,伪码速率为cR。由此可知cN越大,处理增益就越大,抗干扰能力就越强。 处理增益亦可用dB的形式表示
)d(//10inoutpBNSNSG)()( (2-3)
)(dBlg10lg10lg10lg10ccddcdcpNTTRRBBG (2-4) )(BGNd)12(lg10p (2-5) 其中 N 为伪随机序列的级数。 在“动中通”卫星通信系统中,提高扩频处理增益有两种方式:降低基带信息速率;提高伪码的传输速率。 2.2 抗干扰容限 干扰容限是表明,当一个扩频通信系统需要正常工作时,解扩器输入端的噪声与信号两者的功率比的数值不能大于干扰容限,其公式为
dBNSLGMs])/([0pj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