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整理笔记
- 格式:doc
- 大小:180.50 KB
- 文档页数:21
《管理经济学》笔记(02628吴德庆)根据考试大纲要求本课程考核范围内的知识点总数275个绪论1、(识记)管理经济学的概念是什么?答案: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实践的学科。
2、(识记)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是什么?答案:(1)都把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企业的行为。
(2)都对企业的目标做出假设。
(3)都结合企业内外环境来研究企业行为。
3、(识记)管理经济学的任务是什么?答案:管理经济学的任务是帮助企业进行经济决策。
4、(识记)管理经济学的性质是什么?答案:管理经济学的性质是一门研究企业决策实践的应用科学。
5、(识记)管理经济学有哪些理论支柱?答案:(1)建立经济模型。
(2)边际分析法(3)需求弹性理论(4)关于市场机制和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5)边际收益递减规律(6)机会成本原理(7)货币的时间价值6、(识记)货币的时间价值的含义是什么?答案: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因放弃现在使用资金的机会,可以换取的按放弃时间的长短计算的回报,它的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利息。
7、(识记)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对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水平有什么重要意义?答案: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对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水平的重要意义:由于管理经济学能够运用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这些经济学原理和方法来进行决策,它大大提高了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管理决策的水平和能力。
因此,学习和掌握好管理经济学,对于每一个企业管理者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8、(领会)企业的短期目标有哪些,为什么?答案:(1)投资者。
企业必须要有足够的利润,来满足投资者的要求,不然投资者就可能把资金抽走,改投其他地方。
(2)顾客。
一家企业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顾客是否愿意购买他的产品。
顾客多,生意就兴隆;没有顾客,企业就要倒闭。
(3)债权人。
债权人是指向企业出借资金的人。
企业必须到期偿还债务,并支付一定的利息。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企业的信用就会受到影响,不利于企业的经营,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企业的破产。
《管理经济学》笔记(02628吴德庆)根据考试大纲要求本课程考核范围内的知识点总数275个绪论1、(识记)管理经济学的概念是什么?答案: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实践的学科。
2、(识记)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是什么?答案:(1)都把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企业的行为。
(2)都对企业的目标做出假设。
(3)都结合企业内外环境来研究企业行为。
3、(识记)管理经济学的任务是什么?答案:管理经济学的任务是帮助企业进行经济决策。
4、(识记)管理经济学的性质是什么?答案:管理经济学的性质是一门研究企业决策实践的应用科学。
5、(识记)管理经济学有哪些理论支柱?答案:(1)建立经济模型。
(2)边际分析法(3)需求弹性理论(4)关于市场机制和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5)边际收益递减规律(6)机会成本原理(7)货币的时间价值6、(识记)货币的时间价值的含义是什么?答案: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因放弃现在使用资金的机会,可以换取的按放弃时间的长短计算的回报,它的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利息。
7、(识记)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对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水平有什么重要意义?答案: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对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水平的重要意义:由于管理经济学能够运用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这些经济学原理和方法来进行决策,它大大提高了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管理决策的水平和能力。
因此,学习和掌握好管理经济学,对于每一个企业管理者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8、(领会)企业的短期目标有哪些,为什么?答案:(1)投资者。
企业必须要有足够的利润,来满足投资者的要求,不然投资者就可能把资金抽走,改投其他地方。
(2)顾客。
一家企业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顾客是否愿意购买他的产品。
顾客多,生意就兴隆;没有顾客,企业就要倒闭。
(3)债权人。
债权人是指向企业出借资金的人。
企业必须到期偿还债务,并支付一定的利息。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企业的信用就会受到影响,不利于企业的经营,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企业的破产。
《管理经济学》整理绪论P3管理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一、管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以及与微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P3~P4 识记二、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及重要意义:P4~P6 识记三、管理经济学的决策准则对短期目标的设计和安排要服从于长期目标,在短期内,企业可以暂时放弃或减少对利润的追求。
1短期目标—是多样化的,它包括投资者、顾客、债权人、职工、政府、社会公众,以及技术改造。
领会P6企业价值的定义——是指企业未来预期利润收入的现值之和。
即:企业价值=∑=+nttti1)1(π=∑=+-nttttiTCTR1)1(式中πt是第t年的预期利润,i是资金利息率,t表示第几年(从第1年,即下一年到第n年即最后一年),由于利润等于总销售收入(TR)减去总成本(TC),式中TRt是企业在第t年的总销售收入,TCt是企业在第t年的总成本。
利润的种类及其在决策中的作用利润=销售收入-企业成本会计成本→不能用于决策,它属于历史成本;只反映使用企业资源的实际货币出,支未反映企业为使用这些P7 资源而付出的总代价。
机会成本——定义:是指资源用于其他的、次好的用途所可能得到的净收入。
它才是真正的成本。
几种特殊情况下的机会成本①业主用自己的资金办企业——把这笔资金借出可得到的利息。
P8 ②业主自己兼任经理——他在别处从事其他工作可得到的薪水。
③机器原来闲置,现在用来生产某种产品——零。
④机器原来生产A,可得利润X元,现在改生产B——生产A可得到的利润X元。
⑤过去买进的物料,现在市价变了,其机会成本——按市价计算。
⑥按目前市价购进的物料、雇用的职工以及贷入的资金——与其会计成本一致。
⑦机器设备折旧——该机器设备期初与期未可变卖价值之差。
是企业的实际收入>实际支出的部分,反映企业的盈亏状况。
.(不可用于决策)是指企业实际的支出,通常能在会计帐上表现出来。
企业利润-会计成本P7 成本和外显成本的差额。
识记+计算(外+内)简单应用销售收入-机会成本=销售收入-+计算意义——大于零,则说明资源用于本用途的价值要高于其他用途,资源配置较优,否则说明本用途的资源配置不合理。
《管理经济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管理经济学基础一、管理经济学的性质与任务1. 管理经济学的定义:管理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将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于企业和其他组织的决策过程中,以帮助管理者在有限资源的约束下,做出最优的资源配置和经营决策。
2. 管理经济学的特点:- 微观性:管理经济学专注于单个企业或组织的经济行为,而不是整个经济体系。
- 实用性:管理经济学提供了一系列分析工具和模型,可直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 多学科性:管理经济学融合了经济学、数学、统计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 决策导向:管理经济学的核心在于提供决策支持,帮助管理者做出更好的决策。
3. 管理经济学的任务:- 提供决策工具:管理经济学为管理者提供了一套分析工具,如成本分析、需求预测、投资评估等。
- 优化资源配置:管理经济学帮助企业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分配资源以实现最大化的效益。
- 增强企业竞争力:通过分析市场和竞争环境,管理经济学帮助企业制定策略,提高市场竞争力。
- 评估风险与不确定性:管理经济学提供方法来评估和应对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二、企业的性质及其目标1. 企业的性质:- 经济实体:企业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拥有自己的资产、负债和权益。
- 利润追求者:企业的首要目标是追求利润,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 市场参与者:企业在市场中与其他参与者(如消费者、供应商、竞争对手)互动。
2. 企业的目标:- 经济目标:包括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市场份额扩大、收入增长等。
- 社会目标:企业还应承担社会责任,如环境保护、员工福利、社区服务等。
- 长期目标:企业的长期目标是持续成长和价值最大化,确保企业在未来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三、管理经济学的六个决策依据1. 成本与收益分析:- 成本概念: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总成本、边际成本等。
- 收益概念:总收入、边际收入、利润等。
- 成本-收益比较:确保项目的收益大于成本,实现盈利。
《管理经济学》笔记(02628吴德庆)根据考试大纲要求本课程考核范围内的知识点总数275个绪论1、(识记)管理经济学的概念是什么?答案: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实践的学科。
2、(识记)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是什么?答案:(1)都把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企业的行为。
(2)都对企业的目标做出假设。
(3)都结合企业内外环境来研究企业行为。
3、(识记)管理经济学的任务是什么?答案:管理经济学的任务是帮助企业进行经济决策。
4、(识记)管理经济学的性质是什么?答案:管理经济学的性质是一门研究企业决策实践的应用科学。
5、(识记)管理经济学有哪些理论支柱?答案:(1)建立经济模型。
(2)边际分析法(3)需求弹性理论(4)关于市场机制和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5)边际收益递减规律(6)机会成本原理(7)货币的时间价值6、(识记)货币的时间价值的含义是什么?答案: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因放弃现在使用资金的机会,可以换取的按放弃时间的长短计算的回报,它的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利息。
7、(识记)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对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水平有什么重要意义?答案: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对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水平的重要意义:由于管理经济学能够运用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这些经济学原理和方法来进行决策,它大大提高了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管理决策的水平和能力。
因此,学习和掌握好管理经济学,对于每一个企业管理者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8、(领会)企业的短期目标有哪些,为什么?答案:(1)投资者。
企业必须要有足够的利润,来满足投资者的要求,不然投资者就可能把资金抽走,改投其他地方。
(2)顾客。
一家企业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顾客是否愿意购买他的产品。
顾客多,生意就兴隆;没有顾客,企业就要倒闭。
(3)债权人。
债权人是指向企业出借资金的人。
企业必须到期偿还债务,并支付一定的利息。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企业的信用就会受到影响,不利于企业的经营,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企业的破产。
《管理经济学》笔记(02628吴德庆)根据考试大纲要求本课程考核范围内的知识点总数275个绪论1、(识记)管理经济学的概念是什么?答案: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实践的学科。
2、(识记)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是什么?答案:(1)都把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企业的行为。
(2)都对企业的目标做出假设。
(3)都结合企业内外环境来研究企业行为。
3、(识记)管理经济学的任务是什么?答案:管理经济学的任务是帮助企业进行经济决策。
4、(识记)管理经济学的性质是什么?答案:管理经济学的性质是一门研究企业决策实践的应用科学。
5、(识记)管理经济学有哪些理论支柱?答案:(1)建立经济模型。
(2)边际分析法(3)需求弹性理论(4)关于市场机制和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5)边际收益递减规律(6)机会成本原理(7)货币的时间价值6、(识记)货币的时间价值的含义是什么?答案: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因放弃现在使用资金的机会,可以换取的按放弃时间的长短计算的回报,它的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利息。
7、(识记)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对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水平有什么重要意义?答案: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对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水平的重要意义:由于管理经济学能够运用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这些经济学原理和方法来进行决策,它大大提高了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管理决策的水平和能力。
因此,学习和掌握好管理经济学,对于每一个企业管理者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8、(领会)企业的短期目标有哪些,为什么?答案:(1)投资者。
企业必须要有足够的利润,来满足投资者的要求,不然投资者就可能把资金抽走,改投其他地方。
(2)顾客。
一家企业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顾客是否愿意购买他的产品。
顾客多,生意就兴隆;没有顾客,企业就要倒闭。
(3)债权人。
债权人是指向企业出借资金的人。
企业必须到期偿还债务,并支付一定的利息。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企业的信用就会受到影响,不利于企业的经营,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企业的破产。
●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实践的学科。
●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1)都把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企业的行为。
(2)都对企业的目标做出假设。
(3)都结合企业内外环境来研究企业行为。
●管理经济学的任务?管理经济学的任务是帮助企业进行经济决策。
●管理经济学的性质是什么?管理经济学的性质是一门研究企业决策实践的应用科学。
●管理经济学有哪些理论支柱?1建立经济模型2边际分析法3需求弹性理论4关于市场机制和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5边际收益递减规律6机会成本原理●货币的时间价值?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因放弃现在使用资金的机会,可以换取的按放弃时间的长短计算的回报,它的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利息。
●企业的长期目标有哪些?企业的长期目标是实现企业长期利润的最大化。
●经济利润的概念是什么?销售收入减去的是机会成本。
●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的区别是什么?只有经济利润才是决策的基础,会计利润不能用于决策的。
●机会成本的概念是什么?机会成本这个概念是由资源的稀缺性引起的。
那么资源用于甲用途的机会成本,就是资源用于次好的、被放弃的其他用途本来可以得到的净收入。
●计算经济利润的意义?答案:(1)机会成本即当资源不用于本用途,而用于其他用途(准确地说,是其他用途中最好的用途)时的价值(收入)。
(2)由于经济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机会成本,所以,经济利润大于零,说明资源用于本用途的价值要高于其他用途,说明本用途的资源配置较优。
经济利润小于零,说明资源用于本用途的价值低于用于其他用途,说明本用途的资源配置不合理。
(3)所以,经济利润是资源优化配置的指示器,它指引人们把资源用于最有价值的地方。
●正常利润?正常利润是指企业主如果把这笔投资投于其他相同的风险的事业可能得到的收入。
正常利润属于机会成本,是企业全部机会成本的组成部分。
●外显成本和内含成本的概念是什么?(1)外显成本是指企业实际的支出,通常能在会计账上表现出来。
管理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借用理论共同之处不同之处研究对象 对企业目标的假设对企业环境的假设 研究目的 科学理论管理经济学 ① 把企业作为研究对象 ② 都研究企业的行为现实的企业 短期目标是多样化的,长期 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环境,特别是外部 环境信息是不确定的 企业决策 应用科学 微观经济学抽象的企业利润最大化假设企业的外部环境 信息为已知的企业行为的 一般规律理论科学二、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及重要意义 :P4〜P6识记序号 名称概念意义1 建立经济模型 由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构成的。
给决策提供科学的思维框架,使决策方法得以简化、科学化和定量化。
2边际分析法是微观经济学和研究资源最优化配置的基本方法体现了向前看的决策思想。
3 需求弹性理论 弹性是用来分析自变量的变化和因 变量变化之间关系的有利工具。
①借用这个工具来研究各种变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②是企业确定经营方针和进行价格决策的重要依据。
4市场机制和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也是管理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使决策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5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在各种投入要素 之间保持最适度的比例关系。
决定了企业成本的习性和变化规律。
6 机会成本原理是指资源用于次好用途时所能获得 的价值。
用机会成本做决策,能判断资源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
是提高我国 管理决策水平的一项重要任务。
7 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因放弃现在使用资金的机会,可 以换取的按放弃时间的长短计算的 回报,最常见的是利息。
只有计算资金的货币价值,才能正确评价投资的经济效益。
三、管理经济学的决策准则对短期目标的设计和安排要服从于长期目标,在短期内,企业可以暂时放弃或减少对利润的追求。
1企业目标.短期目标一是多样化的,它包括投资者、顾客、债权人、职工、政府、社会公众,以及技术改造。
P6 ■长期目标一是实现企业长期利润的最大化。
管理经济学知识点归纳大一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有效地使用有限资源来实现组织目标的学科。
在大一学习管理经济学的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管理经济学的基础概念。
1. 微观经济学基础1.1 需求与供给需求与供给是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商品或者服务的能力,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某种商品或者服务的能力。
需求和供给的交互作用决定了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形成。
1.2 弹性弹性是指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常见的有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等。
弹性的概念对于企业决策和市场分析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定价、预测市场需求变化等。
2. 生产与成本理论2.1 生产要素与生产函数生产要素是指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资源,如劳动力、资本等。
生产函数则描述了生产要素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通过生产函数,我们可以分析企业的生产效率和需求变化对产出的影响。
2.2 成本理论成本理论研究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结构和成本控制。
主要包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边际成本等概念。
了解成本理论可以帮助企业制定成本控制策略和经营决策。
3. 市场结构与竞争理论3.1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反映了市场竞争的程度。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等。
不同的市场结构对企业行为和市场效率有着不同的影响。
3.2 竞争理论竞争理论研究企业在不同市场结构下的行为与策略。
了解竞争理论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产品差异化策略等,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4. 决策与风险4.1 边际效应边际效应指的是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对产出的额外收益。
边际效应在企业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帮助企业决定如何使用有限的资源来实现最大利润。
4.2 风险与不确定性风险与不确定性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挑战。
了解风险管理与不确定性决策可以帮助企业降低风险、提高决策的准确性。
5. 经济增长与发展5.1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研究经济总量的扩大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问题。
管理经济学考点整理绪论:1、管理经济学:是⼀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法应⽤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2、微观经济学是⼀门理论科学,管理经济学则是⼀门应⽤科学。
3、管理经济学的基本⽅法是边际分析法,是向前看的决策思想。
4、企业在进⾏决策时,判断某项业务活动对企业有利还是不利,不应根据它的全部成本的⼤⼩,⽽应把由这项活动带来的边际收⼊去和它的边际成本相⽐较,如果前者⼤于后者,就对企业有利,否则就不利。
这种分析⽅法就是边际分析法。
5、边际分析法的两类规则:①⽆约束条件下最优业务量的确定最优化规则:边际利润为正值时,就应扩⼤业务量;边际利润为负值时,就应当减少业务量;边际利润为零时,业务量为最优,此时利润最⼤。
看P6【例0-2】②有约束条件下业务量的最优分配最优化规则:当各种使⽤⽅法向上每增加⼀单位业务量带来的边际效益都相等时,业务量的分配能使总效益最⼤;当各种使⽤⽅向上每增加⼀单位业务量引起的边际成本都相等时,业务量的分配能使总成本最低。
6、机会成本:如果⼀项资源既⽤于甲⽤途,⼜能⽤于其它⽤途(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如果⽤于甲⽤途,就必须放弃其它⽤途),那么资源⽤于甲⽤途的机会成本,就是资源⽤于次好的、被放弃的其他⽤途本来可以得到的净收⼊。
7、经济利润:销售收⼊—全部机会成本正常利润:销售收⼊等于全部机会成本8、外显成本:指企业实际的⽀出,通常能在会计账上表现出来;内涵成本:指⾮实际的⽀出,是会计账上未表现出来的开⽀,它等于机会成本和外显成本的差额。
第⼀章:1、需求的变动和需求量的变动的区别1)需求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化所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在⼏何上,表现为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运动。
需求量变动:是指在⼀定时期内,所有⾮价格因素不变的条件下,需求量随价格变化⽽变化。
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价格与需求量呈反⽐关系,需求曲线具有负的斜率。
2)需求的变动——⾮价格因素变动,使需求曲线位移。
《管理经济学》整理绪 论 P3管理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一、管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以及与微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P 3~P4 识记二、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及重要意义:P 4~P6 识记三、 管理经济学的决策准则对短期目标的设计和安排要服从于长期目标,在短期内,企业可以暂时放弃或减少对利润的追求。
1短期目标—是多样化的,它包括投资者、顾客、债权人、职工、政府、社会公众,以及技术改造。
领会P6企业价值的定义——是指企业未来预期利润收入的现值之和。
即:企业价值=∑=+n t tt i 1)1(π=∑=+-n t t tt i TC TR1)1(式中πt 是第t 年的预期利润,i 是资金利息率,t 表示第几年(从第1年,即下一年到第n 年即最后一年),由于利润等于总销售收入(TR )减去总成本(TC ),式中TRt 是企业在第t 年的总销售收入,TCt 是企业在第t 年的总成本。
利润的种类及其在决策中的作用利润=销售收入-企业成本 会计成本→不能用于决策,它属于历史成本;只反映使用企业资源的实际货币出,支未反映企业为使用这些 P7 资源而付出的总代价。
机会成本——定义:是指资源用于其他的、次好的用途所可能得到的净收入。
它才是真正的成本。
几种特殊情况下的机会成本 ①业主用自己的资金办企业——把这笔资金借出可得到的利息。
P8 ②业主自己兼任经理——他在别处从事其他工作可得到的薪水。
③机器原来闲置,现在用来生产某种产品——零。
④机器原来生产A ,可得利润X 元,现在改生产B ——生产A 可得到的利润X 元。
⑤过去买进的物料,现在市价变了,其机会成本——按市价计算。
⑥按目前市价购进的物料、雇用的职工以及贷入的资金——与其会计成本一致。
⑦机器设备折旧——该机器设备期初与期未可变卖价值之差。
>实际支出的部分,反映企业的盈亏状况。
.(不可用于决策)是指企业实际的支出,通常能在会计帐上表现出来。
企业利润-会计成本P7 成本和外显成本的差额。
识记+计算(外+内)简单应用销售收入-机会成本=销售收入-+计算意义——大于零,则说明资源用于本用途的价值要高于其他用途,资源配置较优,否则说明本用途的资源配置不合理。
正常利润的定义——是指企业主如果把投于企业的资金投于其他相同风险的事业所可能得到的收入,是为了吸引企业主在本企业投资而识记必须给他的最低限度的报酬。
它属于机会成本性质。
公式:全部机会成本=资金机会成本+薪水机会成本+折旧机会成本+销售机会成本+经营费用机会成本管理经济学定义——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P3经济模型定义——由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构成,通过建立经济模型来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可达到科学地进行经济预测P4 和经济决策的目的。
边际分析法定义——是微观经济学分析和研究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方法,是一种正确的决策思想,用其衡量一个方案或一项活动是否有利,就是要把这个方案或活动引起的额外成本(边际成本)与引起的额外收益(边际收入)相比,如果后者大于前者,就是有利的,否则就是不利的,这种决策方法体现了向前看的决策思想。
P4机会成本的定义——是指资源用于次好用途时所能获得的价值,只有用机会成本做决策,才能判断资源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
P5识记+计算会计成本的定义——是指会计帐上记录下来的成本,只反映使用企业资源的实际货币支出。
属于历史成本,而决策是面向未了的。
会计成本不反映因对资源的使用做出了选择而带来的全部牺牲,因而它不能作为决策的依据。
P5第一章市场供求及其运行机制P13需求需求量的定义——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够买得起的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P13 识记影响需求量的主要因素①产品的价格—是影响需求量的一个最重要、最灵敏的因素。
(价格↑→需求量↓)P13识记②消费者的收入(指平均收入)—一般地,需求量与消费者收入向相同方向变化。
(收入↑→需求量↑)③相关产品的价格—包括替代品和互补品。
替代品价格↑→需求量↑;互补品价格↑→需求量↓④消费者的爱好⑤广告费用⑥消费者对未来价格变化的预期需求函数——就是需求量与影响这一数量的诸因素之间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式,即:Q x=f(P x,P y,T,I,E,A,…) P14 识记需求曲线——是假定在除价格之外其他因素均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反映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关系,或Q D=f(p)。
P15 识记它可以分为个人需求曲线——表示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产品的数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P16 行业需求曲线——表示市场上全体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产品的总数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企业需求曲线——表示某企业全部顾客愿意向该企业购买某种产品的数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需求曲线的规律——它总是一条自左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的曲线。
P16 识记需求的变动——是指当非价格因素变化时需求曲线的位移。
识记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当非价格因素不变,价格变动时,需求量沿原需求曲线发生的变动。
P16 识记需求量变动的规律:价格↑→需求量↓;价格↓→需求量↑。
P16需求的定义——是指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它不是一个单一的数,它是一个需求表,或一个方程,或一条需求曲线。
P16供给供给量的定义——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生产者愿意并有能力提供某钟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P18 识记则是一定价格水平上,一个特定的供给量。
P20影响供给量的主要因素①产品的价格(是最灵敏、最重要的因素)—价格↑→供应量↑P18 识记②产品的成本——产品成本↓→利润↑→供应量↑③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④其他:政府的税收、补贴等因素供给函数——是供给量与影响这一数量的诸因素之间关系的一种表示,其最一般形式为:Q S=f(P)。
P18 识记供给曲线——是假定影响供给量的非价格因素不变,反映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表示式,其一般形式为:Q S=f(P)。
它可以分为企业供给曲线和行业供给曲线。
P19 识记供给曲线的规律——它总是一条自左向右上方倾斜(斜率为正)的曲线。
即:价格↑→供给量↑。
P19 识记供给量的变动——是指供给曲线不变(所有非价格因素不变),价格变动时,供给量沿原供给曲线而变化。
P19 识记供给的变动——是指因非价格因素发生变化而引起供给曲线的位移。
P19 识记供给的定义——不是一个单一的数,而是指一个供给表,或一条供给曲线,或一个供给曲线的方程。
P19当供给不变需求↑时→均衡价格和交易量的↑需求↓时→均衡价格和交易量的↓当需求不变供给↑时→均衡价格↓,交易量↑供给↓时→均衡价格↑,交易量↓当供给和需求同时变化时需求↓(或↑),供给↑(或↓)→则均衡价格↓(或↑)需求和供给同时↑(或↓)→均衡价格的变化要视供求双方增减程度的大小而定需求↑>〔或<〕供给↑→均衡价格↑(或↓),均衡交易量↑需求↓>〔或<〕供给↓→均衡价格↓(或↑),均衡交易量↓需求↑(或↓)=供给↑(或↓)→均衡价格不变,均衡交易量变动与需求和供给变动的方向一致。
供求法则只适用于完全竞争市场的情况,价格的形成完全取决于市场供需双方。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交易量。
需求—供给分析法——是通过供给和需求曲线分析供需双方及其影响因素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它是一种常用的经济分析工具。
P23 识记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①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人们必须对使用和生产的资源和产品进行经济选择。
P25 识记②资源的可替代性:资源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替代性,使人们在经济上的选择成为可能。
③消费者和企业怎样进行选择:社会资源趋向合理的配置。
④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见配置的基本标志。
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标志①社会上各种商品的供求达到平衡P25 ②价格↑→能刺激生产、抑制需求;价格↓→能抑制生产、刺激需求。
③价格机制通过各种商品的价格波动能基本实现供需平衡,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市场机制在配置社会资源作用方面的不足之处①垄断因素的存在,影响了价格调节经济的能力。
P26 识记②外溢效益的存在,是社会资源得不到合理分配。
③公共物品的存在,是价格机制对它们的生产和消费不起调节用。
④信息的不完全性,结果导致错误的购买政策。
⑤收入分配的不公等。
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的条件①要有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
P27 识记②要建立竞争性的市场体系。
③建立宏观调控体系和政府进行必要干预。
第二章需求分析和需求估计P31价格弹性需求弹性(公式A) 价格弹性—反映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公式B),它等于需求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
P31 识记+计算包括点价格弹性—即计算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公式E)弧价格弹性——即计算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平均弹性(公式F)收入弹性—反映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水平变化的反应程度(公式C)包括点收入弹性(公式G)弧收入弹性(公式H)交叉弹性—说明一种产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相关产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公式D)公式A:%%QEX=变动变动(式中:E-需求弹性; Q-需求量; X-影响需求量的某因素。
)公式B:%/%/Q Q Q PP P P Q∆∆===∆∆需求量变动价格弹性价格变动即: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价格变动%(式中:Q-需求量; Q∆-需求量变动的绝对数量; P-价格; P∆-价格变动的绝对数量)价格弹性是负值,但一般取绝对值来比较弹性的大小,价格弹性与需求曲线的斜率成反比,与P/Q的值成正比;当其他条件相同,平坦的需求曲线弹性大,陡的需求曲线弹性小。
公式C:收入弹性=QIIQIIQQ⋅∆∆=∆∆//即: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动%/收入变动%计算出来的收入弹性一般为正值,因为需求量Q和消费者收入I一般按相同方向运动。
εI<0产品称低档货,εI >0的产品称正常货,εI >1的产品称高档货。
一般生活必需品的收入弹性小,奢侈品的收入弹性较大。
公式D:QyPxPxQyPxPxQyQyxy⋅∆∆=∆∆==//%%产品价格变动产品需求量变动交叉弹性即:交叉弹性=y产品需求量变动%/x产品价格变动%①交叉弹性>0,说明X产品价格的变动与Y产品需求量的变动方向一致。
两种相关物品是替代品。
替代品:是指两种产品对消费者具有相似的效用,任何一种产品均可代替另一种使用。
②交叉弹性<0,说明X产品价格的变动与Y产品需求量的变动方向相反。
两种相关物品是互补品。
互补品:是指两种商品必须合并使用,才能对消费者产生更大效用。
③交叉弹性=0,说明X产品价格的变动与Y产品的需求量没有影响,两种物品互相独立,互不相关。
公式E:点价格弹性公式:limppQ P dQ PP Q dP Qε∆→∆==∆公式F:弧价格弹性公式:2112212121212112()()()()2()()()()2pQ QQ Q QQ Q P PQEP P P P P Q QP PP-∆+-+===∆--++公式G:点收入弹性公式:QIdIdQI⋅=ε为负值时,称为低档货收入弹性为正值时,称为正常货公式H:弧收入弹性公式:12121212QQIIIIQQEI++⋅--=>1时,称为高档货或奢侈品①完全非弹性的需求曲线(垂直直线,如自来水、电、液化气等,P↑,Q基本不变);识记②完全弹性的需求曲线(水平的直线,如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同类产品,P↑,Q→0);指的是绝对值③单元弹性的需求曲线(双曲线,Q随P同比变化,但销售收入不变);④中点为单元弹性需求,中点以上的部分为弹性需求,以下为非弹性需求(倾斜的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