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读写结合的练笔形式丰富多彩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4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小练笔小练笔是一种作文练习的形式。
教材的课文后常常安排小练笔,体现读与写的结合。
在写法上,以仿写为主。
既可仿内容,也可仿写法,可以把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直接迁移到“练笔”的实践上来。
它机动灵活、形式多样、切入口小,难度低,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一种省时有效的途径。
在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时,须注意以下几点:1 营造氛围,把握时机,让学生情动辞发对于阅读教学中的练笔,教师要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营造宽松和谐的练习氛围,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练笔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之达到高效。
1.1 抓住学生动心之时。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学生往往会被文本语言本身的情景和语言魅力所打动。
此时,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心灵交融,思想在课堂里闪光。
在学生情有所动心有所感之时下笔,让学生用心扣击文字,用写传递深情,然后走进文本去产生情的感动,再以“情”来关照文本——通过感悟练笔,释放他们的情感。
1.2 珍惜课堂高潮之机。
课堂上随时可听到声情并茂的朗读之声;可看到面红耳赤的辩论情景。
此时,课堂教学已达到了高潮,学生的“情”也融入了文本之中,教师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时机,给予他们展现自我的空间。
可及时布置一些小练笔,使学生的情感得以抒发,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1.3 捕捉随机生成之源。
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它伴随着预设而产生,教师要善于捕捉随机生成的教学资源和信息,把握文本的空白点,从容又不失灵活机智地设计练笔。
这样,于课堂的随机生成处及时练笔,引导学生将这种情感、感悟沉淀下来,久而久之凝结成学生自己的思想。
1.4 激活课堂矛盾之时。
叶澜教授曾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文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变成生命的涌动。
”在课堂教学中,时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只要善于把握文本语言的矛盾,激活孩子们充满矛盾而又睿智的思维,设计出适合学生用语言表达的课堂练笔,我们的孩子就有可能给予你意想不到的精彩。
读写巧妙结合练出无限精彩在语文教学中巧妙自然地融入读写结合的实践训练,一改阅读教学中“君子动口不动手”之弊端,是学生感悟语言文字、强化语言训练、运用语言实践的有效策略。
在巧妙的读写结合中,在学生精彩的小练笔中,将会创建一个灵动的课堂,一个底蕴丰富、适合学生能力发展的课堂。
一、巧妙的仿写训练式在阅读教学中,有一些典型的句段易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敏锐地捕捉它们,让学生进行仿写的训练,让学生积累与迁移并进,夯实语言基础。
1.仿句式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典型的规范句,从修辞上分有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反问句等,从句式上分有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等。
积累并迁移这些句型,能帮助学生规范语言,提高他们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如《桂花雨》中的一句母亲说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可以安排这样一个设计:这里的水再甜,也比不上家乡_____。
这里的月亮再明,也比不上家乡___。
这里的_____再_____,_____。
这种练笔看似原始低级,却是学生习得语言的起始点,构建“万丈高楼”的地基。
2.仿段式小学语文课本中,构成语段的方式有承接式、总分式、并列式等。
模仿语段结构进行读写结合的练笔,可提高连句成段运用语言的能力,形式的模仿加上语言的创造,日积月累,自见功效。
课文《庐山的云雾》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具体介绍了庐山的云雾景观。
作者在第二自然段先以“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的总述句概括了云雾的特点,然后把处在不同位置云雾的样子用打比方的方法描绘得更具体、更优美。
这种典型的先总述后分写的构段形式及打比方的描写手法是学生片段仿写的良好范例。
学习本段后,教师再指导学生以深秋时节校园花坛里的菊花为内容,以“花坛的菊花千姿百态”为总起句(或学生自拟),指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他们就能把菊花的各种姿态、多种颜色,写具体写生动。
3.仿篇式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高年级学生应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如何把领悟到的文本的表达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呢?全文仿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
统编教材构建了“阅读与表达”双线并进的单元体系,为落实读写融合教学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读写融合教学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整体的构想,而在具体实施时,仍需要依靠单篇课文来依次落实。
在单篇课文中,教材编排了丰富的读写训练资源,教师可据此设计一些“小练笔”活动,开展读写融合教学。
一、适用于读写融合教学的四种“小练笔”读写融合教学,可以依托仿写、补白、运用、创写这四种“小练笔”开展。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文本特点及学生的学习需要灵活选用。
(一)仿写仿写,即模仿课文的语言、立意、构思等进行读写融合训练。
它是读写融合最基本的训练方法。
例如,二年级上册《葡萄沟》一课的课后练习要求“读读下面的句子,照样子写一写”,教师便可据此引导学生开展仿写练习,在仿写中强化对文本语言的理解。
仿写是针对具体语句的读写融合,可帮助学生强化对某一种表达方式尤其是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
(二)补白对课文中出现的空白予以补充便是补白,包括故事情节补白、故事环境补白、人物活动补白等。
教师可结合一些课后习题设计“小练笔”,引导学生进行补白。
例如,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课后有想象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玩耍的情景并写下来的要求,六年级上册《穷人》课后有想象并写一写桑娜的心理活动的要求,这些都可作为补白的练笔活动,以此来丰富文本内涵,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补白的作用不仅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更在于通过补足、填空等“写”的过程,深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三)运用运用,即在阅读中发现文本独特的语言表达或生活体验,在练笔过程中举一反三,实现迁移和运用。
与仿写不同,运用更侧重学生“自我”的参与,要求学生将文本中的“拐杖”丢掉,依靠自我的思考来表达。
例如,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一课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眼里的乡村景致。
这便是对课文写法的运用。
课文的阅读,唤醒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后的练笔,则让学生在言语基于“小练笔”开展读写融合教学马 妍读写融合教学,可通过仿写、补白、运用、创写四种形式的“小练笔”来开展。
巧设课堂练笔落实读写结合一、表达性练笔这类课堂练笔是在学生充分阅读理解、感悟课文内容之后,产生新的思想认识、情感体验、表达欲望,若我们能适时地选择一个写的话题,让学生练笔,学生自然有话可写。
如,在执教“触摸春天”时,在孩子们都能读懂“安静的心”之后安排一个练笔:“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她仿佛望到了,望到了,望到了……”学生深情地写道:“她仿佛望到了蝴蝶飞走的样子,望到了青山绿水,望到了她心中的大自然”,“她仿佛望到了那只蝴蝶,望到了自己的生活,望到了自己的未来”……这样的文字一露脸,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相信教学目标的达成?二、理解性练笔这类练笔是在学生阅读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或者关键点设计一种思考性话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就此联系课文、联系生活、联系自己的积累进行个性化解读、体验,并将自己的独特理解、体验用文字表述出来。
如,“白杨”一课最后一句话是这样的:“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时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这是全文理解的重点,也是难点。
如何突破,使理解得以深入?学生经过朗读体会,对这句话有了初步感受后,可安排这样的练笔:当爸爸看到高大的白杨树身边,有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时,他会怎么想,怎么说?请同学们以爸爸的口吻写一段话,写出自己当时的内心活动。
学生们有的借白杨抒发了“自己(爸爸)”建设边疆,扎根边疆的情怀;有的由小树的成长联想到“自己”孩子的成长,并表达了“自己”对孩子的期望……通过练笔,学生对“爸爸”的内心世界有了更深的了解,对“爸爸”嘴角浮起一丝微笑的原因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
三、转述性练笔课文有特定的叙述人称与顺序,如果转换一下人称或者变换一下叙述的方式,就会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
学生在这样转述性的练笔中体会到不同叙述方式的不同表现力。
如,教学“新型玻璃”一课,我安排了一个改写练习:选择一种玻璃,用第一人称的形式作自我介绍。
读写相得益彰,妙笔绽放精彩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我尝试运用“随文练笔”的形式,减缓作文的坡度。
所谓“随文练笔”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围绕某一个重点或中心,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习作练习。
随文练笔,能有效地打通阅读与作文的壁垒,通过激发兴趣,降低难度,化整为零,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学生书面语表达能力训练,将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渗透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情趣相融的氛围中不自觉地形成较强的书面语表达能力。
现我将做法与大家共享。
1.变换角度,趣味改写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织,重新表达,既可以帮助小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以为学生创造练笔的机会,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古诗教学中,可经常采用这种方法为学生创造练笔的机会。
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古诗大多是浅显易懂的,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可引导他们把自己当做诗人,将这些古诗改写成自述式的现代文。
如教学古诗《小儿垂钓》,在学生理解了诗句的意思后,让学生展开想象,把古诗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投入,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跃然纸上。
有效的练笔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2.观察插图,想象练写课文插图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
小学新课标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配有插图。
这种图文并茂的编排方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若能引导学生巧看课文插图开展“小练笔”,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如《沙漠中的绿洲》就有这么一道课后练习:“仔细观察题头的照片,以‘迪拜街头风光’为题,写一段话。
课文中的词语可供选用”。
这样,引导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空中遨游。
通过这样的写话练习,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加强读写结合,提高对文本语言的再创造能力,更有利于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追求。
读写结合妙笔生花——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练笔设计的几点思考摘要: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是结合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现状来看,许多学生在写作时存在有不知道如何下笔,写作高度依赖作文书的现象,写作效果不佳。
为了更好的优化小学语文写作质量,针对写作教学的方法创新可谓是层出不穷,读写结合小练笔就是其中之一。
文章将对该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展开论述。
关键词:读写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小练笔引言阅读与写作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所在,将二者有机融合,可以实现1+1>2的效果,有助于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当然,具体教学中要落实好读写结合,还需要教师多方巧思,立足于教材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素养,灵活设计,激发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兴趣,以达到练笔效果。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小练笔实施意义1、强化学生的写作水平写作是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的集中体现,学生写作水平越高,则说明其前期学习效果越理想。
读写结合的小练笔,一方面可以借助阅读教学活动渗透写作知识,使得学生熟悉课文作者的写作手法、技巧等,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可谓是一举多得。
另外一方面,结合阅读学习过程中所积累的素材,还可以在练笔过程中启发学生思维,让他们将自己所积累素材,与自身的实际生活进行对比,这样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灵感,使得练笔训练目的顺利实现,学生的写作素养与能力,在此过程中将会不断攀升。
2、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应试教育思维下,许多教师在课堂上习惯应用灌输式教学法,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知识储备情况,作文带有极强的命题色彩,写作也只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许多学生没有真正感受到写作所带来的快乐,只是机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这就使得作业教学质量始终比较低。
读写结合的小练笔是围绕课堂阅读教学活动所实施的,该模式应用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以同步提升,学生在对各种类型的文章有了充分了解后,可以深入借鉴自身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与技巧,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效互动,这样学生在写作时也不至于言之无物,其在写作时会产生文思如泉涌之感,这样就在无形中提升了写作教学效率,可以使得学生从被动写作转变为主动写作,帮助小学生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提供行之有效的帮助。
读写结合妙练笔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练笔非常重要,教师通过练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去自主学习,获取知识。
关键词:练笔想象展示习作个性仿写改写小练笔是一种特殊的作文形式,因为它对格式、内容和形式都无特定的要求,具有广阔性、丰富性,可写自己的感想,可写自己的体会,可以写诗歌、散文等。
总之,随心所欲,无拘无束。
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就是用笔写话,它是生活的需要。
作为习作内容有效补充的小练笔,应视为提高作文水平的经常性的练习活动,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好方法。
大家都知道,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切不可忽视。
因此,我们可以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自然地从读学写,读写结合,抓紧、抓好、抓实小练笔的训练,学生的语文素养则会不断提高。
那在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是如何把读与写巧妙结合,达到练笔的目的,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的呢?首先,依托词语大胆想象,创编故事。
语文课程标准在低段对写话的要求是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从低年级开始,我每天都会给学生布置一个常规作业;用你今天从课文中学到的词语写一个句子,从文中选几个词语写一段话,或用1--2句话记下生活中的一个镜头。
当批改到学生的这份作业时,我会在每个学生的作业旁批上一句鼓励的话,如”这段话写得有趣”,”这段话写得有画面”,”这段话写得有真情”,”真是会思考的孩子”,”你的想象办真丰富”,”这个童话故事写得有情有景”等等。
因为老师的用心对待,学生的积极性大大调动,有个别性格外向的孩子还总在你批改作业时间问问你,自己今天的句子写得好吗?如此云云等等。
这样的训练,长此以往,为以后的习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其次,依托文本,展示习作个性。
(1)仿写句子。
学生习作,仿写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它能让学生将学到的写作方法和好词好句加以充分运用。
如学了朱自清的《匆匆》在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方法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写法,写几句话,如用”......时候,日子......”句式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仿写,学生写了”聊天的时候,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的时候,日子从嬉笑声中过去”;”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上过去”等等。
读中有悟笔下生花——例谈以文本为依托的语文课堂小练笔发布时间:2021-04-07T09:44:58.273Z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2月作者:胡晓霞[导读] “不动笔墨不读书”。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读写结合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有效途径。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应依托文本,将习作训练有机地融入教学中,让学生尽可能多得接触文本,思考文本,感悟文本。
让小练笔带动学生思维,做到“读中有悟,笔下生花”,从而提升学生习作水平。
胡晓霞余姚市老方桥小学【内容摘要】“不动笔墨不读书”。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读写结合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有效途径。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应依托文本,将习作训练有机地融入教学中,让学生尽可能多得接触文本,思考文本,感悟文本。
让小练笔带动学生思维,做到“读中有悟,笔下生花”,从而提升学生习作水平。
【关键词】多种形式;小练笔;读写结合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 (2021)02-111-0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而对于中高段的学生来说,写,是阅读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很显然,如果我们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练笔资源,根据不同的文本特点,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小练笔形式,就能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学以致用,实现真正的读写结合。
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为例,谈谈在课堂教学中不同形式“小练笔”的选择与运用。
一、品读文本,始于仿写宋朝朱熹曾云:“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善学之既久,自然纯熟。
”可见,仿写是习作初学者的必经之路,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和训练形式。
每一篇课文都有其独特之处,或语句优美,或构思巧妙,或表达方式独特,或蕴含深刻寓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紧紧扣住文本资源,从而进行仿写。
(一)多次朗读,结合理解,仿写文本中的典型句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经典佳作。
读写结合,让语文课堂这般精彩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修养情操、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阵地。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要让学生读、写结合,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读写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基础。
阅读能力不仅是理解和记忆文本内容的能力,还是理解文本结构、分析文本语言、推断作者意图、评价文本价值的能力。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朗读、导读、分段阅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读书,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他们的阅读视野。
而读书的老师还要组织学生进行书后感想、读后续写等活动,让学生对所读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读写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写话训练、写日记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赏析、写作模仿、情感表达等活动,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培养他们的写作技巧。
读写结合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
语言是人类思想交流和感情表达的主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的社会性活动的基础。
在语文课堂上,通过读写结合,可以引导学生积累词汇、掌握语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优秀的表达方式、磨练语言运用能力,让他们在交流中更加得心应手。
读写结合是语文课堂上的重要教学方法。
通过读写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老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注重读写结合,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只有通过读写结合,才能真正让语文课堂变得精彩,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更多的收获。
读写结合妙笔生花——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练笔设计的几点思考
小练笔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它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受到学者、教师和家长的
普遍认可和赞赏。
但是,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小练笔的作用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如何更好地设计小练笔,使之更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重读写结合,把读写结合起来,将读写结合到小练笔的设计中。
只有通过将读写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在完成小练笔的过程中,形成一种深入的阅读理解,并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慢慢形成自己的独特的写作风格。
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重让学生学会妙笔生花。
在设计小练笔时,要让学生以新的视
角和思维方式去看待每一个话题,通过灵活的思考和探究,让学生从全新的角度去探索话题,并从中发现更多的美好与新意。
最后,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小练笔的设计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
要让学生能够在完成小练笔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思维,找到自己的答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在小练笔中有自主性、有创新性。
总之,小练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小练笔时,应该注重读写结合,让学生学会妙笔生花,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在小练笔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教学篇•高效课堂读写结合,凸显高效———浅谈三年级语文随文小练笔杨晖(兰州市城关区安乐村小学,甘肃兰州)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就是读与写,这两者是相互联系的。
但是在日常的教学中没有将两者结合起来,而是孤立地进行授课,所以导致一些学生会读却不会写,尤其是遇到语文作文时,总是无从下手。
随着当前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安排一些随文小练笔,实现读与写的有效结合,从而使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效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在阅读水平提升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读写结合;语文;随文小练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编录在课本中的语文素材都是专家学者千挑万选出来的,大都是一些经典的文章,可以说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良好范例。
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能够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转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语文教材找到读与写的有效的结合点,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借鉴对象,让学生通过一些语文随文小练笔来达到在读中学习写作,以写作来巩固学习效果。
一、利用文中的留白进行小练笔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地方会在文章的篇幅中专门留有空白。
比如,在文章中,有些段落或者句子写得比较含蓄,教师就可以根据文章的段落大意来引导学生走入角色当中,感受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将其补充完整。
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语文教材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比如在学习蒲公英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落在沙漠里和湖泊里小种子的不同命运展开想象,并结合两者的不同命运来写一篇随文小练笔,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二、将课文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学会从语文课本中向外拓展,不断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提升对生活的认识与感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例如,在学习完有关“掌声”一文时,可以询问学生在生活中有没有因为受到别人的掌声或者鼓励而完成一件对于自己来说比较困难的事,或者自己在生活中是否懂得给予别人掌声。
小学生“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方法在课堂上妙笔生花小学生“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方法在课堂上妙笔生花针对农村小学生作文难的现状,我们对小学生“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作文教学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习作的积极性,夯实学生习作的基础,使学生文思泉涌妙笔生花的方法如下:一、读中抄写—习作的提升;二、读中仿写—写作的捷径;三、读写结合—习作的桥梁;四、大胆想象—习作的翅膀。
;五、读中续写—习作的延伸;在小学阶段着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语文教学中有两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即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这两者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如何实施“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尝试:一、读中抄写—习作的提升向课文借“语言”,提高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
语言学习过程包括语言的理解、记忆和语言的运用、表达两个环节。
阅读教学中,教师对课文中生动的语言,要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感悟、摘记积累进行内化,还要及时地给学生创设活用语言的情境,让他们在语言运用的实践中提高语言的驾驭能力。
例如学完《全神贯注》、《鱼游到纸上》等课文后,及时引导学生写一个做事专注、投入的人,课文中对罗丹如醉如痴动作神态描写的语句,对聋哑青年“呆呆地、静静地”看鱼时的神态描写,“一会儿......一会儿”画鱼时的动作描写,这些精彩、优美的语言,都可以指导学生直接地用在自己的写作当中。
《新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与生活相结合,与活动相结合。
”“在习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文章都是非常好的范文,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抓住每一个契机,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培养学生读书与写作的能力。
二、读中仿写—写作的捷径写作脱离不开模仿。
叶老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因此,学生通过阅读佳作、模仿佳作进行写作训练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仿写的方法如下:1.仿写句子仿写是引导学生积累词句、锤炼语言能力的最好方式。
读写结合,多元练笔——小学语文小练笔教学策略探析发布时间:2022-11-26T18:49:50.134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11月2期作者:李芳[导读] 读写结合理念在部编版语文教材的全面实行下日益受到学术界和一线教师的关注,为了将读与写更好地结合起来,课堂小练笔以一种桥梁的方式应运而生。
作为读写结合的有效形式,课堂小练笔对于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和提升写作能力都起到重要作用。
本研究在读写结合的理论下,针对当前语文课堂小练笔教学中出现的练笔目的模糊、设置随意和缺乏反馈的问题,提出抓住时机、巧挖泉眼及多元评价的训练策略,以帮助一线语文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李芳广西梧州市岑溪市第六小学【摘要】读写结合理念在部编版语文教材的全面实行下日益受到学术界和一线教师的关注,为了将读与写更好地结合起来,课堂小练笔以一种桥梁的方式应运而生。
作为读写结合的有效形式,课堂小练笔对于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和提升写作能力都起到重要作用。
本研究在读写结合的理论下,针对当前语文课堂小练笔教学中出现的练笔目的模糊、设置随意和缺乏反馈的问题,提出抓住时机、巧挖泉眼及多元评价的训练策略,以帮助一线语文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关键词】读写结合理论;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2)11-074-02一、概念界定(一)读写结合读写结合一直是我国传统教学中比较推崇的做法。
其中,读与写的关系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以读促写,二是以写促读。
首先,读是有益于写的,“不学诗,无以言”,孔子指出只有在多阅读的前提下,才可以学会表达;韩愈也写到“口绝不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他在强调读与写不仅要同时进行,而且阅读量要大;清朝教育家唐彪更是将读书与写作的关系比作花与蜜,蚕与丝,有花方有蜜,有蚕可得丝,以突出读对写的重要作用;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是吸收的过程,写作是倾吐表达的过程,倾吐的好坏取决于阅读的程度,这里指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能力的提高会促进写作能力的发展。
让读写结合的练笔形式丰富多彩
湖北省荆州市教学研究室余映潮
课文作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目的:进行课文小作文,多角度地处理课文信息,通过“写”的方式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作文:就是利用课文这个语言载体,从课文本身的内容出发,设计与课文有血肉联系的“写”的内容,从而达到以写促读、以读带写、读写双赢的教学目的,其关键还是以写促读。
本课“课文作文”,主要是指在课堂上读大文写小文,读长文写小文,读此文写彼文;大家一起来做,就是读一文写多文。
这是一种自读课文的好方法。
这种“课文作文”的方法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
第一:
1. 可从概括内容的角度写
2. 可从说明事物的角度写
3. 可从描述事物的角度写
4. 可从抒发情感的角度写
5. 可从表达感受的角度写
6. 可从欣赏课文语白的角度写
第二:
1. 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话语来写,如进行课文概括、表达读文感受等。
2. 可以重点利用课文中的某个片断进行改写。
如抒发情感等。
3. 可以任意地组合课文的文句,形成一段短而完整的文字。
如描写景物、讲述故事等。
学术报告:
“读写结合”是一个老话题。
所谓“读写结合”,也叫“亦读亦写”、“课文作文”,就是利用课文这个语言载体,从课文本身的内容出发,设计与课文有血肉联系的“写”的内容,从而达到以写促读、以读带写、读写双赢的教学目的,其关键还是以写促读。
“读写结合”是课标初中语文教材最重要的编写思想之一。
新教材的编写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它不仅表现在“综合性学习”这种全新的教学体系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课文阅读教学之中,显现出一种角度丰富、细水长流、时时训练的特点,不仅很好地表现了课标关于“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的思想;而且还明确地“暗示”我们: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孩子们读起来,还要让同学们写起来,这都是语文的实践活动。
怎样让读写结合的练笔形式丰富多彩?
一、研究教材中的读写训练练习
读写结合也是教材编写的一种理念。
当我们潜心地对教材进行梳理提炼时,我们便会发现,那真是一座富矿,好的方法好的角度竟是那样的美不胜收:
如:初中课标教材中:
⑴仿写学用《星星变奏曲》如果如果谁不愿意谁不愿意《芦花荡》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⑵补说叙写《芦花荡》补写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
《喂—出来》从小说结尾续写下去。
⑶变体改编《与朱元思书》改写成现代文,《雨说》改写成小散文。
《石壕吏》改写成短剧;《观潮》把《酒泉子》这首词改写成记叙文。
⑷事实印证:《恐龙无处不在》---“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你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心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示?你能从之间的学习或生活中举一两个例子来阐述这一观点吗?
⑸想象创编《我的第一本书》虚构“二黄毛”或“乔元贞”或“弄不成”德故事。
⑹迁移拓展《俗世奇人》谢谢你周围有绝活的人
⑺读后所感《亲爱的爸爸妈妈》你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言论有什么看法,写一则感想或评论。
⑻体验感受《夜》曲感受夜,写一篇抒情短文或小诗。
⑼话题短文《孤独之旅》,以“我的孤独”为题,写一段话。
⑽技法实践《我用残损的手掌》—诗人往往把情感寄托在具体的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绪变得具有可感性。
借鉴这种手法,练习你的生活体验,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话,书写自己的一种感情。
⑾自由表达:《信使》为信使写一段话,作为信使墓碑上的文字。
⑿定向探究:《出师表》以“千秋诸葛我评说”为题写一段作文。
⒀信息整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⒁活动记录:《你一定会听见的》课文结尾写了几中声音游戏,选择其中一种,试着把感觉记录下来。
⒂作品评说
二、发现教材中的精美读写材料
余映潮老师认为教材研读是一切阅读教学的开端和奠基,而阅读与写作又是相辅相成的,教材研读的领悟程度,影响着教学设计的质量。
所以,我们要精心地、潜心地、耐心地研读欣赏教材,发现教材中精美的读写训练材料,以用于读写结合式的课堂教学。
对此,余老师提供了三个角度去对课文进行发现:
⑴从“课文片段”的角度去发现。
他举了《我的信念》一文由“蚕”悟“己”,让学生学用此段表达去评价居里夫人。
⑵从“课文整体”的角度去发现。
余老师说,他在《读云南的歌会》时读的很苦,发现了文中用细腻的笔法写人记事,漂亮的语言写景等有利于写作的内容。
⑶从“课文整合”的角度去发现。
他举了《苏州园林》一课,对学生提出了“赞一笔、衬一笔、荡开一笔、渲染一笔”的问题,这样一来,使说明文的语言生动,便于课文作文的展开。
三、设计丰富的读写结合活动
要让学生读起来,要让学生练笔的角度丰富,有多少种方法呢?可以说,好的方法是美不胜收。
例如:浅层次的做法,有课文集纳,定向检索,句式学用,段式学用,篇式仿写,课文缀语,想象扩写,片断点评等。
中等层次的做法,有多向假设,多序假设,多体假设,读一文写一文,读多文写一文,读甲文写乙文等。
深层次的做法,有艺术性概括,艺术性改写,艺术性编演,艺术性创作,艺术性评论等。
读写结合式的教学设计,讲究朴实,也讲究艺术。
余老师提供了如下若干种设计思路:
1. 句段读写
句段读写,语言学用,就是学用课文中的句式,学用课文中段落的表达技巧,通过这种运动量比较大的读写实践活动,达到既理解课文、又进行语言表达基本功训练的目的。
2. 课文集美
就是通过同学们创造性的劳动,将文质兼美的课文中更美的内容“浓缩”、“聚焦”,使学生学习、积累语言的精华。
3. 内容撮要
就是集纳、提取课文的妙要,就是提取、组合课文中的重点信息。
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说课堂教学中的“穿插引入”是为了利用教材来“引进外资”、丰厚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的话,那么,课文撮要就是利用教材进行阅读理解的“精兵简政”的训练,培养学生高层次的阅读技能和思考能力。
4. 多向假设
用多个角度不同、身份不同的“假设”来让学生成为课文中的角色进行写作,从而形成课堂写作的非常意趣。
5. 反复多角
启发学生针对或围绕课文中的人(或事、或物、或景)进行反复的不同角度的不同要求的简短写作。
6. 艺术创造
指导学生运用文学性的语言,用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对课文的内容或课文的部分内容进行生动地、别具一格的改写。
这里所说的“艺术创造”,是指要求学生运用文学性的语言,用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对课文的内容或课文的部分内容进行生动地、别具一格的改写的教学设计。
7. 话题短文
用设置“话题”的方式,让学生在理解话题、展开话题的过程中完成对课文的分析与品读,完成知识的迁移与扩展。
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就是引发谈话的由头。
用于阅读课堂教学的“话题”,其作用是在课文的阅读教学中引出同学们内容广泛、形式自由、带有自己创建、带有自己思想与情感特点的谈话:有了“话题”,就有了思考探究,有了课堂交流,有了课中对话,当然也就有了让学生真正占有课堂时间的保证。
8. 品析鉴赏
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对课文内容进行赏析、评论。
力求在赏析、评论的学习和表达过程之中,引领学生研读课文,查找资料,写作句段。
挖掘教材的深度、开拓教材的广度、学会利用课文写作文,使学生有“米”下锅,成为巧妇,这真值得每一位老师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