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练笔的各种形式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10
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的形式研究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探索和尝试。
而小练笔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的形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识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的形式,一般包括以下几种形式:一、句子填充练笔这种形式主要是给学生一些不完整的句子,让学生根据情景或者给出的提示来补全句子,从而锻炼学生的语言逻辑能力和想象力。
这种形式一般适用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帮助他们从简单的句子开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春天来了,万物_____,____花开了,_____叶发芽了。
二、写话练笔写话练笔是指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个话题或者一个情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和想象来进行写作。
这种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帮助学生在写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意见。
这种形式一般适用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请你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介绍。
三、古诗词填空练笔这种形式是给学生提供一首古诗词或者一段古文,然后挖去其中的一些词语,让学生填写正确的词语,从而帮助学生通过填词来理解古诗词或者古文的意思,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这种形式一般适用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古诗词和古文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例如:水调歌头____君方悔啼隔,遥听一点鸡____。
书写练笔是指让学生通过模仿他人的文章或者自己的作文来进行书写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字书写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这种形式一般适用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书写技巧后,锻炼他们的书写能力。
以上几种形式是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常见的形式,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这些形式也可以相互结合和交替运用,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的形式研究,不仅需要关注教学形式的多样性,还需要重视教学形式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的形式研究导言语文课堂小练笔,作为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小练笔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同时也可以通过多次的书写来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
本文将围绕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的形式展开探讨,旨在辅助老师和家长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活动。
一、小练笔的类型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一般可以分为作文、课文默写、课文改编等多种类型。
作文是一种灵活多样的写作形式,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相应的写作要求,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课文默写是通过背诵和书写教材中的课文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熟练掌握。
课文改编则是在原课文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进行适当的改编,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这些不同类型的小练笔形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二、小练笔的书写要求在小练笔的书写中,除了注重内容的丰富和表达的流畅外,还应该注意书写规范和格式的要求。
在写作的学生需要注意字迹工整、字形正确、字间距适当等书写基本规范,以提高文章的整体美感。
也需要注意段落结构的完整、标点符号的使用、语言规范等方面的要求,使得小练笔在书写中既能够表达清晰、条理清晰,又能够符合语文表达的标准和规范。
三、小练笔的辅助工具在进行小练笔活动时,学生可以借助一些辅助工具来提高书写的效果和效率。
在课文默写中,学生可以使用板书、黑板书写、语文手抄报等形式来进行课文的默写练习,以提高写字的速度和准确性。
在作文中,学生可以使用词典、语文辅导书等来拓展词汇、丰富语言表达,同时也可以使用草稿纸、作文纸等来进行初步的构思和书写练习。
这些辅助工具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小练笔的书写水平,使得学习效果更加显著。
四、小练笔的评价和指导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活动完成后,老师需要对学生的书写进行及时的评价和指导。
在评价中,除了关注学生的文字表达外,还应该重点关注学生的书写规范、语言运用等方面,并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的形式研究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是一种常见的课堂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小练笔是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设计的一种课堂活动。
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
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是一种在课堂中针对某一主题或某一所学内容,由老师出题、学生思考、完成的小作文写作活动。
主要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老师或不同的学生群体有不同的需求,因此也会有不同的形式。
下面是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的形式:1. 标题续写型老师先出一个开头,然后要学生续写后面的故事情节,完成一个完整的小作文。
这种形式主要考察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 图表型老师出一张图片或一份表格,要求学生根据图片或表格中所展示的信息写一篇小作文。
这种形式主要考察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观察型4. 经典名句型老师出一句经典名句,要求学生续写后面的内容,或者写一篇与这句名句相关的小作文。
这种形式可以锻炼学生的文学素养。
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2.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深入理解知识点;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4.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是一种针对性强、时间较短的写作形式,同时又具有不少变化性和趣味性的课堂活动,在教学中需要老师掌握一些教学策略,以便顺利地开展小练笔活动。
下面是几个常用的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的教学策略:1. 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2.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提醒学生注意规划文章结构;3. 适时展示优秀作品,让学生学习优秀作品的写作技巧和文学魅力;4.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掘自己的文学潜能;5. 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克服页面恐惧症和写作难度。
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的形式研究导言:小学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阵地,而小练笔是语文课堂上一项必不可少的教学活动。
小练笔旨在让学生在课下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语文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而小练笔的形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本文将从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的形式出发,探讨小练笔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影响。
一、小练笔的类型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的形式种类多样,主要包括作文、课文改编、写话、写字、背诵、默写等。
不同的类型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作用。
1. 作文作文是小学语文课堂上最为常见的一种小练笔形式。
作文能够让学生自由发挥,通过组织语言、构建情节来表达自己的想法,锻炼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作文也是检验学生语文水平和学习效果的一种有效方式。
2. 课文改编课文改编是根据课文内容,要求学生改编成新的文章。
通过改编课文,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写话写话是根据给定的话题,让学生进行书面表达的一种小练笔形式。
写话能够让学生思维活跃,增强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4. 写字写字是小学生写作的基础,通过练习写字,可以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培养学生的字体美感和书写规范。
5. 背诵、默写背诵、默写是通过背诵课文、诗词或者文章,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语感和表达能力。
背诵、默写也是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的一种方式。
二、小练笔形式对学生的影响1. 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影响不同的小练笔形式有着不同的影响。
作文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最为有效的一种方式,通过作文,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语文水平。
而课文改编能够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创作,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写话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写字则是培养学生书写规范和美感的一种重要方式。
背诵、默写则是提高学生记忆力、语感和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小练笔形式的多样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阅读教课中小练笔设计的形式一、内容提挈型。
可文中心笔,引梳理,使学生文内容有个整体的印象。
如:《一夜的工作》后,可学生依据文把以下句子写详细:理的生活是那么朴,你看他公室的施是那么,只有一写字台、一台灯、两把小椅;工作了一夜,他的晚饭是那么任意,一杯茶、两把小椅;理的工作是那么苦,一夜要批一尺来厚的文件。
他批文章是那么真,一看,一画,一想,一,他工作了整整一夜;理待人是那么可,到了公室,他“我”去歇息,他自己文件,班室的同志叫“我” ,他切地招呼“我”坐下;工作了一夜,他“我”一同和他品茶,吃花生米。
二、内涵发掘型。
可抓住内含丰富,深刻的句引想象发掘,借助形象化文。
如:“信息一出来,全国都了,大家一回咱可争了一口气”(《詹天佑》)中的“ ”一深隧,内容丰富,可引:“ ”是一种什么的面?假如你置身于一面之中,能详细描绘其“ ”的情形?学生有的描绘了大街上“ ”的情形:信息一出,,大街上彩旗,歌声震天,人奔忙相告,呼雀⋯⋯ 有的描绘村“ ”的情形:信息一出,村里的男女老小,聚一同,老人捋着胡笑,孩子得拍手跳,青年男女得歌舞⋯⋯ 发掘,引理解詹天佑为国争光的坚毅信心和爱国热忱作了铺垫。
三、创建想象型。
课文阅读后可激疑引思,促其创建想象,从而练笔。
如:阅读《自相矛盾》后可这样指引;那人想,什么方法能够将矛和盾所有售出?(他能够任意收起同样来,待同样卖掉后再卖另同样)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矛和盾都卖掉了”为题想象作文。
四、条件更改型。
可更改课文第一条件,指引想象条件变化对事情变化的影响,从而练笔。
如:读《小珊迪》后,可指引想象:假如小珊迪安全换回零钱,事情会怎样发展?让学生想象表达其还零钱、购食品以及与弟弟互让食品的情形。
五、条件逆反型。
可逆反课文中某一条件,指引推理事情的发展,让学生在正反比较中加强理解。
如:阅读《将相和》后可这样指引。
假如廉颇不服时,蔺相如据理力求,事情将怎样发展?这样可使学生在正反比较中深入理解课文中心。
课堂小练笔的基本类型及功用辽宁省大连市教育学院小学教师教育中心夏德刚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
听、说、读、写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写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有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
因此,指导学生写好课堂内的小练笔,能更好地落实课标中的读写目标,使阅读教学得到进一步深化。
窃以为,阅读教学中的练笔类型及其功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写感悟,重在情感体验,延伸理解文本“感悟”是指学生学习课文后所产生的情感共鸣,或自己独特的体会、感受。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各自独特的感受写出来,除了能进一步体验作者的情感外,还能使自己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
指导写“感悟”类课堂练笔,主要是针对情感表达比较浓厚的课文。
如,在辽宁省赛课获一等奖的课例,五年级下册的《桥》,就是一篇感情浓厚的作品,塑造了老支书在洪水面前,舍己救人的英雄形象。
教师结合课文的思想内涵,布置了这样一个练笔:洪水带走了老汉和他的儿子,几天后,人们回到了被洪水冲毁的家园,决定重修这座桥,在桥上要刻下对老汉要说的话,请你结合课文写几句。
可以看出,这样的设计既延续了文本人文内涵,又结合情境训练了读写,学生在情感体验得到升华的同时,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仿写,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融会体悟文本“仿写”是指依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出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感,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同时达到训练写作的目的。
仿写的训练方式主要有仿句、仿段、仿篇。
篇的仿写主要是从文章的结构和写法进行练习。
如,四年级上册《雅鲁藏布大峡谷》和《火烧云》这两篇写自然景观的课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完课文后,让学生运用课文作者所使用的观察方法来观察自己平常生活中所见到的景物,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进一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然后分别以《我所见到的一处自然景观》为题来写一则练笔,写出各自的所见所感。
再如,在语言表达的精彩处仿写,一个教师执教六年级上册《月光曲》一课,为了让学生掌握联想的作用及用法,教师首先通过分析书上的句子,让学生明确什么是联想,再让学生通过有联想和无联想的句子对比,体会联想的作用。
课堂小练笔的形式
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式。
它是以课文内容作为写的材料,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和谐运行。
l、读写结合、尝试运用——仿写。
(1)典型句式的迁移练笔。
(2)典型构段方式的迁移练笔
(3)典型写作方法的迁移练笔。
2、拓展情节、填补空白——扩写。
(1)看课文插图开展“小练笔”
(2)用课文特殊标点开展“小练笔”
(3)抓文本关键词开展“小练笔”
(4)读文本“佳句”后开展“小练笔”
(5)做课文“思考。
练习”开展“小练笔”
3、立足原作、删繁就简——缩写。
4、根据材料、合理构思——改写。
5、创设情境、展开想象——续写。
第1页共1页。
課堂小練筆的基本類型及功用遼寧省大連市教育學院小學教師教育中心夏德剛古人雲:不動筆墨不讀書。
聽、說、讀、寫是一個不可割裂的整體,寫不僅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而且有利於我們更加全面地瞭解學生的閱讀情況。
因此,指導學生寫好課堂內的小練筆,能更好地落實課標中的讀寫目標,使閱讀教學得到進一步深化。
竊以為,閱讀教學中的練筆類型及其功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寫感悟,重在情感體驗,延伸理解文本“感悟”是指學生學習課文後所產生的情感共鳴,或自己獨特的體會、感受。
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把各自獨特的感受寫出來,除了能進一步體驗作者的情感外,還能使自己的情感體驗得到昇華。
指導寫“感悟”類課堂練筆,主要是針對情感表達比較濃厚的課文。
如,在遼寧省賽課獲一等獎的課例,五年級下冊的《橋》,就是一篇感情濃厚的作品,塑造了老支書在洪水面前,捨己救人的英雄形象。
教師結合課文的思想內涵,佈置了這樣一個練筆:洪水帶走了老漢和他的兒子,幾天後,人們回到了被洪水沖毀的家園,決定重修這座橋,在橋上要刻下對老漢要說的話,請你結合課文寫幾句。
可以看出,這樣的設計既延續了文本人文內涵,又結合情境訓練了讀寫,學生在情感體驗得到昇華的同時,寫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仿寫,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融會體悟文本“仿寫”是指依照課文的寫作方法,寫出自己的所聞、所見、所感,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並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進一步體會課文內容,同時達到訓練寫作的目的。
仿寫的訓練方式主要有仿句、仿段、仿篇。
篇的仿寫主要是從文章的結構和寫法進行練習。
如,四年級上冊《雅魯藏布大峽谷》和《火燒雲》這兩篇寫自然景觀的課文,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完課文後,讓學生運用課文作者所使用的觀察方法來觀察自己平常生活中所見到的景物,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並進一步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然後分別以《我所見到的一處自然景觀》為題來寫一則練筆,寫出各自的所見所感。
再如,在語言表達的精彩處仿寫,一個教師執教六年級上冊《月光曲》一課,為了讓學生掌握聯想的作用及用法,教師首先通過分析書上的句子,讓學生明確什麼是聯想,再讓學生通過有聯想和無聯想的句子對比,體會聯想的作用。
谈六年级小练笔的几种形式语文是工具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想让学生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习作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光想不“做”,光讲不“练”是不行的。
挖掘教材的习作资源,巧妙地构筑习作训练场,学生必大有文章可为!一、巧借“读读背背”内容,记与写结合在熟读成诵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写段”训练:一是词语串联式,二是主题拓展式,三是引用增色式二、巧借“思考·练习”提示,读与写结合一是变换。
例如诵读《游子吟》想象一位慈母,在子女外出前,借着油灯的微光为子女缝制衣裳的情景,再写下来;将《学弈》、《两小儿辩日》等古文译成短小精悍的现代故事;为“鸟的天堂”写一篇导游词。
二是伸缩。
例如,想象一下,凡卡醒后会发生什么事;为《开国大典》写一个一二百字的课文梗概;把《小抄写员》缩写成三百字以内的短文······三是模仿。
例如学写景文章后练习写一处景物。
四是感悟。
学了情文并茂的文章后,吟一首诗或写几句话宣泄自己的情感。
五是说明。
例如,为《开国大典》等课文的照片、插图配上文字说明。
六是评论。
三、巧借“口语交际”话题,说与写结合四、巧借“实践活动”主题,做与写结合。
“听”来的作文也精彩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作文并不是一件乐事。
究其原因,最大的困惑莫过于生活范围狭窄,缺少作文素材了。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当学生觉得习作的素材要靠绞尽脑汁“挤”出来时,他们的作文还会有童真和灵气吗?我发现,这些听来的习作,使学生个个有话可说,它们不再千篇一律,不再人云亦云,不再情不附文,而是将生活、情感、习作融为一体。
习作成了学生记录生活、感悟生活的快乐途径。
反思这次习作教学,笔者有以下几点深刻的体会。
一、文字不是无情物——习作情感真实化情感是习作的生命力。
唯有真,习作才有情;唯有情,习作才动人。
二、紧扣课文,多形式练笔。
人教版语文教材荟萃了许多名家名篇,每一篇文章都是范文。
无论在构思立意、布局谋篇上,还是在修辞手法、遣词造句上,都是值得学习的。
根据每篇课文的个性化构思、鲜明风格的语言、独具一格的写作技艺,都可以结合学生实际能力,进行“小练笔”,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吸收,又在写中运用,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表达方法的领悟。
它的形式和方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精彩段落,仿一仿。
学生都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而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
借助范文学生进行仿写,能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创造思维能力。
仿写可分为仿片断和仿篇。
1、模仿课文片段,进行练笔,课文中有许多精彩片段值得我们学习。
A 、学习修辞手法。
B、学习描写方法。
2、模仿整篇课文。
A、模仿课文文字、内容等。
以六年级下册的第2课《匆匆》为例,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有三个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淳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我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体会了本文表达上的写作特色后,我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针对六年级学生即将毕业,要珍惜时光,珍惜仅剩几个月的小学生活,布置进行了以下的练笔:你已经在小学学习了六年,并且即将离开小学,开始新的学习生活。
请你仿照《匆匆》写一篇散文,写出对新生活的憧憬和对旧生活的怀念。
B、模仿课文主要表达方法。
在六年级上册的第3课《草虫的村落》为例。
这是一篇散文,它在表达上颇具特色。
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课后的小练笔是这样设计的:丰富的想象使课文中的小甲虫有情有意。
请你写一些自己观察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
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的方法7篇第1篇示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练习写作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小练笔是一种常见的写作练习,通过这种练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进行小练笔的训练呢?下面将介绍一些方法。
要选择适合学生水平和能力的练笔题目。
对于小学生来说,练笔的题目应该简单明了,容易理解,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想象力。
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比如描述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一个难忘的经历或者一个有趣的人物等等。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更加投入到写作中去。
要注重指导学生的写作过程。
在进行小练笔的训练时,老师要及时指导学生,引导他们按照逻辑顺序进行写作,保持文章结构的完整和连贯。
可以适时提醒学生注意段落的划分和过渡的处理,避免出现段落之间逻辑关系不清晰的情况。
还可以帮助学生选词用字,提高文章的语言表达水平。
要鼓励学生勤加练习。
写作是一个需要不断练习的技能,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练笔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进行写作练习。
可以设立一个写作日记,让学生每天都有时间来练笔,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可以组织一些写作比赛或者展示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比赛可以是班级内部的小比赛,也可以是全校范围内的比赛,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增强自信心。
比赛也可以激发学生互相竞争的动力,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要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和肯定。
在学生完成小练笔后,老师不仅要进行详细的评语和建议,还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可以表扬学生的优点和努力,同时指出还需要改进的地方,让学生感受到进步的喜悦,激发他们继续努力写作的动力。
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的方法有很多,关键在于选题、指导、练习、比赛、鼓励等环节的有效结合。
通过这些方法的不断实践和探索,相信学生们的写作能力会得到有效提高,为他们以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练笔“十式”河北省邢台市路家园小学 成 丽崔峦教授曾提出:“我们要警惕小练笔的形式化,要从文本出发,从文本的内容出发,从文本的语言形式出发,从文本的写作特点出发,多角度设计练笔的形式,真正做到适时、适度,真正提高孩子语言运用的能力。
”所以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我经常会让学生随机学写一些小片段、小段落,我发现学生兴趣浓厚,无表达负担,可以畅所欲言。
通过日常的摸索,我总结出“小练笔十式”。
这些小练笔不仅充实了课文内容,释放学生的表达潜能,而且促进了学生对文本情感的升华体验,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读写结合最有效的载体。
第一式:文本仿写“文本仿写”是一种常见的小练笔形式,是在学生理解了文本内容和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学中抓住“读写结合”点,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仿照原文作者的写作手法,用自己的语言练习仿写,在仿写练习中把作者的写法借鉴到手。
例如,在教学《秋天的雨》一课时有这样一段话:“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这段话写得非常美,并且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在教学中,我借助图片,通过朗读、想象,体会作者这样写的巧妙之处,感受语言的魅力,从而突破难点。
第二式:巧妙补白语文教材中选取的都是文中精品,很多作品如写意的中国画一样,在不经意间留白,让人读来意味深长。
这些留白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无限空间。
在备课中发现这些有价值的空白点,就能通过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为学生提供绝佳的练笔平台。
例如,在《走月亮》一课中有这样一段话:“月儿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这句话是围绕着月儿是那样明亮去写的,明亮的月儿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可月儿是怎样“柔和”呢?作者并没有写出来,我们就可以围绕这句话激发想象,进行补白练笔。
五年级第六单元口语交际小练笔一、引言五年级的学生们在语文学习中逐渐接触到口语交际的小练笔,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口语交际不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更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关键。
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五年级第六单元口语交际小练笔,带您一起了解如何通过这个环节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口语交际小练笔的内容和形式口语交际小练笔主要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言交际场景,比如问候、介绍、请求、邀请、表达喜好等。
学生需要按照老师布置的任务,以小组或个人形式进行练习和表达。
形式可以是对话、情景模拟、小故事表演等,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语言运用中逐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三、口语交际小练笔的重要性口语交际小练笔是五年级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的重要训练环节。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以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增强语言表达的自信心和乐趣,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表达的流利度和地道性。
口语交际小练笔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表达能力。
四、如何进行口语交际小练笔在进行口语交际小练笔时,老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语言交际的乐趣。
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愿意积极参与口语交际的练习。
在具体的练习中,可以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从而达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
五、口语交际小练笔对学生的益处通过口语交际小练笔的练习,学生可以在实际交际中学会正确地使用语言,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小练笔还可以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让他们在语言交际中感到愉快和自信。
另外,口语交际小练笔可以锻炼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在面对不同的语言交际场景时能够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六、个人观点和思考口语交际小练笔是五年级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口语交际小练笔的练习,学生可以在实际交际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提高语言表达的自信心和地道性。
小练笔的各种形式小练笔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和用途,以下是一些超过1200字的形式:1.写景小练笔:早春的清晨,阳光透过薄雾洒下,整个大地仿佛笼罩在一层轻纱之中。
微风吹拂着青草和树叶,发出轻微的沙沙声。
小溪蜿蜒流淌,发出清脆的水声。
远处的山峦叠嶂,云雾缭绕,仿佛一幅水墨画。
迎面而来的是一片片杜鹃花,绚丽多彩,宛如一幅绣花图。
这是一个宁静美丽的春日,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
2.记叙小练笔:那年的寒冬,我第一次见到了雪。
整个小镇被雪覆盖,白茫茫一片。
我放学后,与朋友一起堆了一个巨大的雪人,用胡萝卜做了它的鼻子。
我们还打了一场激烈的雪仗,雪花飞舞,我们兴奋地笑个不停。
当夜幕降临时,我们聚在一起,围着篝火讲故事。
温暖的火光映照出我们快乐的笑容,这是一次难忘的冬天记忆。
3.抒情小练笔:在寂静的夜晚,我走在河边,远处的星星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我静静地注视着它们,思绪渐渐飘远。
我缓缓地吟唱起一首诗,抒发着内心的情感。
这一刻,我感受到了心灵的平静与安宁。
就像星星一样,我要散发自己的光芒,传递温暖与希望。
4.议论小练笔:近年来,烟花爆竹的使用受到了广泛的争议。
一方面,烟花爆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民众带来喜庆和欢乐;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和安全隐患。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立法和加强宣传引导,合理使用烟花爆竹,既保留传统文化,又保护环境和人们的安全。
5.记叙小练笔:那年的六月,我参加了一次户外拓展活动。
我们在一个山区进行了一系列的挑战和团队合作任务。
我还记得那次攀爬活动,吊索桥上风声呼啸,空中看着真真切切的草,一下就能跳进去。
令人兴奋和紧张的心情,增强了我们之间的信任和默契。
回想起来,那是一次留给我深刻回忆的拓展经历。
6.游记小练笔:我曾经到过一次古老的古村落,那里的建筑保存完好,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小街上的老店铺仍然在经营着,散发着古旧的味道,吸引了许多游客。
我沿着街道漫步,感受着这里的历史和文化。
在傍晚时分,我来到了一处古老的庙宇,参拜祈福,心中充满了宁静和祥和。
小练笔的格式与写法练笔是一种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方式,通过练习短文,可以帮助我们培养文章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
下面,我将介绍一种常见的练笔格式与写法,供大家参考。
一、格式在练笔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格式:1.标题:可以根据写作的主题或内容自行命名一个标题,也可以不写标题。
2.开头:开头部分可以通过提出论点、引入背景、描述场景等方式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注意。
3.主体:主体部分是练笔的重点,可以根据题目要求或主题内容,选择合适的结构和段落安排,进行详细的叙述、论证或分析。
4.结尾:结尾部分可以归纳总结主要观点,给出对问题的看法、建议或展望未来等。
二、写法在练笔过程中,可以根据题目的要求和自己的写作习惯,选择以下写法之一:1.记叙文写法记叙文写法着重于叙述事件的过程和结果,可以通过时间序列或空间位置的排列,将事件发展过程描述得生动有趣。
在写记叙文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a.选择一个具体的事件作为写作的主题,例如旅行、生活中的小插曲、学习经历等。
b.注意时态的使用,可以使用一般过去时、现在时或将来时,以使叙述更贴近实际情况。
c.合理安排句子和段落的结构,让事件的发展过程顺畅、连贯,在需要突出的地方使用描写、对话等手法来增强描绘力。
2.议论文写法议论文写法主要通过论述观点、分析问题、进行推理和论证来达到说服读者的目的。
在写议论文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a.明确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可以通过先提出问题,再引出自己的观点来进行论述。
b.注意论证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使用恰当的论证方法和例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例如比较分析、举例论证、引用权威观点等。
c.反驳对方观点时,要做到客观公正,具备合理性和充分性,避免出现主观感情或偏见。
3.说明文写法说明文写法主要通过详细的阐述和解释来介绍事物的性质、特点、原理或使用方法等。
在写说明文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a.明确要说明的事物或问题,可以通过定义、分类、对比等方式来呈现。
小练笔的各种形式1.描述练笔描述练笔是指通过对一个人、事、物品或场景的描述,锻炼写作的细节描述能力,提升对事物的观察力和触觉感受。
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地点,如公园、博物馆、咖啡店等,或者一个具体的物品,如一朵花、一本书等。
通过详细描写物品的形状、颜色、质地、气味等,或者描写场景中的人物动作、环境氛围等,加强读者对写作的感知和体验。
2.对话练笔对话练笔是指通过创造对话场景来锻炼书写对话的技巧,培养人物形象刻画和情感传递能力。
可以构建一个有趣的对话场景,如两个人的相遇、争吵、分别等,或者可以参考电影、小说等中的对话片段,进行模仿和改编。
通过对话展示人物的性格、思想、感情等,增强读者对人物的认识和理解。
3.想象练笔想象练笔是指通过自由发挥,创造一个想象中的场景或故事,锻炼写作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可以从一个抽象的主题出发,如幸福、美好的生活等,形象化、具体化地描述这个主题。
或者可以进行奇幻的想象,创造一个奇幻的世界、一个古代的场景等。
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精彩的描写,带领读者进入一个崭新而神奇的世界。
4.散文练笔散文练笔是指通过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写作一篇短文。
可以从一个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出发,或者从一个观点、感悟出发,进行情感的表达和思考的展开。
散文可以自由发挥,不受章节、结构等的约束,可以流畅地展现自己的思维和感受。
5.叙述练笔叙述练笔是指通过叙述一个真实或虚构的故事,进行叙述的练习。
可以选择一个真实的故事,如自己的经历、他人的故事等,进行叙述。
也可以创造一个虚构的故事,如从一个题目、图片等出发,进行故事的创作。
通过叙述展示故事的起承转合,刻画人物的形象和性格,加强故事的连贯性和吸引力。
总之,小练笔可以是多样化的,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和需要,选择不同的形式进行练习。
通过不断的练习,不断地尝试和创造,可以提高写作的水平和技巧,培养个人的写作风格和独特性。
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常用形式及策略探究□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李素娜课堂小练笔也叫随文练笔,指的是在文本阅读的教学中,围绕文本内容当堂完成的练笔。
课堂小练笔不但增强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而且又可以实现语用能力的提高,是读写结合的有效统一。
它不仅能增加学生写作的自信心,而且短小灵活便于操作,在效果上也比较明显。
研究发现,在实践中根据小练笔设计的立足点不同,可以划分为四种常见的类型,即经典仿写、留白续写、文本改写和感悟创写。
以下对四种类型分别进行阐述,并提出具体的策略建议。
一、经典仿写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技能。
”儿童的练笔一般是从基本的仿写开始,而仿写的起点便是通过实例举一反三,实例的仿写是读写的正向迁移,也是儿童练笔的一种重要方法。
实例的仿写从简单的句段仿写训练入手,再到篇章的写作方法与技巧的训练。
具体有如下策略:1.句段仿写。
句式仿写对低段学生语言训练是非常重要的,比喻、排比、拟人句等是低段学生仿写的重点。
例如,根据新教材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第三自然段设计了简单的语言训练:“在,在,在。
”在模仿中老师先出示例句,提醒学生练习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简单的训练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另外,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中品味重点的语句: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
老师可以借助课件播放更多有关海滩的图片,点燃孩子们的兴趣,把看到的想到的运用“海滩上有捡不完的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态千奇百怪。
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图文结合调动练笔兴趣。
对于高段的学生来说,不仅仅是简单的句式模仿,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发散思维,模仿课文优美的句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课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分别从河水、空气、动物三个方面号召人们要保护环境,让人们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在交接之前酋长还会有哪些要交代的,可以从植物、山川、大地、沙滩等来写,引导学生模仿写一段话。
关于语文课堂小练笔的探讨【内容摘要】语文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在阅读教学中,要挖掘文本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开辟练笔天地,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提高了习作能力。
写,可在语言经典处设练,模仿文本“依样画葫芦”;可在情节空白处设练,充实文本,解决“无米之炊”;可在思维发散处设练,“横看成岭侧成峰”拓展文本;可在情感交融处设练,解读文本,“源头”自有“活水来”。
可在文本生成处设练,开发文本,“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关键词】小学语文;校本课程;文本资源;课堂练笔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必须发挥教师在使用教材时的主体地位,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处理教材留下的空间,开发校本课程。
我们的语文教材都是学生学习习作的最好典范,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课本为范文,读写结合,加强课堂小练笔。
小练笔,对广大语文老师来说并不陌生,就是在阅读教学中融入作文教学,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过去,它一直被认为是“读写结合”的最有效的载体。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大语文观”,对小练笔的应有之义该如何来诠释?笔者以为,语文阅读教学应充分利用小练笔这一独特的形式,赋予它新的功能与使命,为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基”。
可以肯定地说,小练笔虽小,但认真挖掘,亦可作出“大文章”来的。
好的练笔,从中可看出学生是在语境中学习课文,以笔归纳了自己的思维、想像、情感等,他们对课文、语言的理解更加透彻,因而能比较迅捷地加以表达,学生的独立性、积极性得到发挥,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提高了阅读习作能力。
一、练在语言经典处,模仿文本。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不管是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还是“语文天地”里的“阅读”,每一篇总能寻找到一个小练笔的“抓手”来。
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含英咀嚼”外,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练点”,进行仿写。
指导仿写作文是小学生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这样的仿写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求学生在丰富的语感积淀下,“依样画葫芦”操练语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片断的描写,是作文的一个重点。
要想写好片断,可以从仿笔起步。
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片断用了特殊句式,教学时学生完全可以仿写。
如《火烧云》一文,用了“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还有……”的句式,赞美火烧云颜色的变化,我们可要求学生去读读写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句子,而后进行仿写,有学生是这样仿写的: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像飞翔的小鸟,一会儿像活泼的小猫,一会儿仿佛奔驰的骏马,一会儿仿佛威武的狮子。
盛开的花朵、游动的小鱼、叫鸣的公鸡,这些形状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形状。
教师在阅读训练中要善于挖掘教材因素,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指导学生练笔。
再如我校的一次课题活动中,一位年轻教师引导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中写鱼的优美词句之后,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想象一下,贝壳会有哪些颜色,哪些种类,哪些形状呢?用上“有的……,好像……;有的……,好像……;还有的……,……”来介绍一下,让我们更加喜欢这些贝壳好吗?在想象中学生动笔写下:海滩上有许多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多样,有的像翠绿的草帽,有的像明亮的眼睛,还有的像池塘里青青的菱角,真是千奇百怪,无所不有……2、仿构段练笔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其实是学生习作的蓝本,它们的构段方法和语言表达各不相同。
教师要充当有心人,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各类文章的构段和表达方法,找出规律,进行形式多样的写段训练。
把教落实到“写”上,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安排、材料的取舍,借此训练学生构思成文。
比如《庐山云雾》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
课文通过对登山路上,山岭、大天池等处的云雾的形态、颜色的描写,赞美了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抒发了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纵观全文的内容,可按“古人的赞美→特点的描述→原因的探索”分为六大段。
仔细品读全文,我们还能领会到课文具有以下的三个写作特点:一、言简意赅地引用古代名人言行稍加议论的办法,增强了赞美的感染力;二、段与段之间巧用过渡句,段意衔接自然,使文章具有一气呵成之感;三、语言形象、生动、有气势,采用比喻、对比、拟人等多种写法写出了庐山云雾之美。
因此,通过对文章中语言文字的读、思、议、品等,使学生领会文章的语言美、感受庐山云雾的景色美,从而使他们的心中升腾起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我们在指导学生学完课文后,就可以引导学生仿照这一课的写法,练习写一些写景的观察日记。
再如《秋游景山》,课文按地点的变换记叙了看到的美丽景色,对学生来说是一篇习作例文,可以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有顺序地观察、有条理地记叙,写一篇游记或参观记,这样一课一得,学生的构思成文就会意到笔随,挥洒自如。
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课文内容,向生活实践延伸找准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相似版块,通过学习将课文的内容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激发学生回忆生活、依照文本的表述方式记录生活、描绘生活。
如:学习了《家乡的秋白梨》,可以以“家乡的特产”为主题,让学生以《我爱家乡的XX 》从不同的角度介绍家乡的特产;为家乡的特产设计广告语。
再如《五彩池》第三自然段对五彩池有这样一段描述“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圈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这段语言生动优美,句中有画,句中含情,所以我先让学生反复读、悟、体会,直到熟读成诵,然后让学生想像一下除了这些书上介绍的形状外,还会有其它神奇的形状吗?你能不能把自己想到的选择一两种画下来呢?再根据自己课上设计的五彩池写一段话,体现其神奇的特点,这样的练写,学生就把文中已理解的好词好句迁移内化运用起来。
这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又是进一步内化运用语言的有效手段。
同时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想像能力,调动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锻炼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通过课堂上有意识的、长期的培养,使学生得到了良好的语言文字的训练。
4、仿立意练笔教材中许多文章的立意独具匠心,是值得学生模仿学习的。
如《落花生》这篇课文,借物喻人,语言浅显朴素,但所说明的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义。
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其子女“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用的人”。
教学时,教师要有机地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的作者确定主题和表达中心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立意能力。
教完这一课,就可指导学生练笔,模仿这课的写作方法,写自己喜欢的一种东西。
学生分别写了“仙人掌”、“野菊花”、“扫帚赞”、“粉笔颂”等文章。
有一位学生在《粉笔颂》一文中写道:“无数细细的粉末儿徐徐落下来,像簌簌的玉屑儿,像纷纷扬扬的雪花……但我想这更像一种精神,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更像一种高尚的人,这就是默默耕耘、辛勤地培育着祖国花朵的老师。
”小作者由粉笔联想到教育战线上耕耘的老师。
《扫帚赞》则说扫帚更像清洁工人,站在不起眼的角落默默奉献,从而说明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索取,而应像粉笔、扫帚那样为他人无私奉献。
这些文章立意深刻,中心十分明确。
二、练在情节空白处,充实文本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了极好的机会,这些文章常常在某些地方留下空白,如果教者在阅读教学中能善于挖掘教材,挖掘课文言而未尽之处,依托课文找准训练点,从而创设情境,那么学生就会像一颗种子的发芽生长找到了适宜的气候,水份,有了充分的想象空间,联想的积极性就高涨起来了,想象的翅膀也展开了。
如此让学生植根于课文,想象于书外,进行课堂练笔,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解决学生练笔时“无米之炊”问题,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1、抓人物刻画入手俗话说,见微知著。
文本中一些细微处,若能有心地去发掘,也能显出“风韵”来的。
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抓住了“饱经沧桑”一词,请大家想一想,那位拉车的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什么样的脸。
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出来。
生:“这位拉车的不过三十多岁,可看上去足有五十多岁。
脸黑瘦黑瘦的,布满了一道又一道的皱纹,眼圈深深地凹了下去,眼里充满了血丝。
那乱糟糟的头发上,蒙着一层灰。
看上去,这张枯瘦的脸,像一个霜打的茄子。
”给黄包车夫画像,成了本课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人物的刻画,除了外貌,还可以引导学生去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动笔写“内心独白”。
如一位年青教师执教《三顾茅庐》,在引导学生理解了刘备求贤若渴,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而后问,面对刘皇叔的三请邀请,如此厚待,如果你就是诸葛亮,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请拿起笔写下自己的内心独白。
再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课的教学,一位教师在结课时设计这样一个小练笔:请选择一个人物写写内心独白。
人物的刻画,还可以去刻画人物的语言。
如《挂两枝笔的孩子》在结尾处写王老师知道了小亮的心事,找他谈了话,小亮的两枝笔又挂了起来。
王老师和小亮的谈话这里没有具体说,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写几个来回,把王老师耐心教育小亮和小亮重拾信心写出来。
2、抓事件叙述入手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的有些内容写得简略,或叙述描写留有发挥的余地,从而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文本中的这些空白点,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诠释空白,放飞出自己的灵性,实现对文本的充实,让文本更丰满。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是一个古代传说,记叙了大禹治理洪水,为民造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赞扬了他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循“治水前----治水----治水后”的线索,展现了大禹为百姓谋利益的感人形象。
课文紧扣“治水”,由大禹治水前后老百姓生活的变化着笔,一步步地展示了大禹是一位治水的伟大英雄。
课文写大禹治水只写到“他带领老百姓凿山开渠,常常忙得顾不上吃饭”在这里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大禹是怎样治水的。
学生有的写:“酷暑,大禹带着百姓,顶着烈日,在38摄氏度的高温下开山,汗水浸湿了衣衫,他们顾不得擦一擦。
”有的写“最要命的是冬天,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刮起来,他们的手指都冻裂了,一道道的口子张着嘴巴,可是他们只哈了口气又继续干起来。
”学生在想象小练笔中体会到了治水的艰辛,心目中大禹的形象更丰满更高大了,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们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启蒙,同时他们的灵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地释放。
3、抓景色描写入手布白是文学作品艺术化处理的一种策略,文章布白处给了读者无穷遐想和无尽感悟的空间。
教师要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悟性抓住文白之处进行读写创作,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补白”的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