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按摩手法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按摩的简单手法
按摩是一种通过手工技巧作用于人体软组织(肌肉、肌腱、韧带等)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减轻疼痛和提高身心健康的保健方法。
以下是一些基本且简单的按摩手法:
1. 揉捏(Kneading)- 适合于处理肌肉紧张和僵硬。
将手指和拇指放在肌肉上,然后做旋转运动,仿佛正在揉面团。
2. 抚摸(Stroking/Effleurage)- 这是最基础的按摩手法,动作平稳而有节奏,用手掌从身体的一端轻柔地滑向另一端。
这种手法有助于放松整个身体。
3. 拍打(Tapping/Percussion)- 用手指、手掌或者小拳头轻轻拍打肌肤,能够刺激血液循环并提供一种舒适的震动感觉。
4. 揉动(Rolling)- 利用手掌根部或小臂滚动施压,适用于背部和大腿等面积较大的区域。
5. 点压(Point pressure or Shiatsu)- 在特定的穴
位上施加压力,可以帮助缓解特定部位的不适。
6. 挤压(Squeezing)- 用拇指和其他手指抓住肌肉,然后轻轻挤压,适合处理局部的肌肉紧绷。
7. 擦法(Friction)- 类似于搓揉,用手指或手掌在肌肉上进行来回摩擦,可有效缓解肌肉酸痛。
8. 转动(Circular movements)- 用手指尖或手掌做圆周运动,对肌肉进行轻柔的按摩。
9. 抖动(Shaking)- 轻轻握住肢体后快速振动,有助于放松肌肉和消除疲劳。
请注意,虽然这些手法看起来比较简单,但是在实施前应确保了解被按摩者是否存在任何医疗状况或禁忌症,必要时应咨询专业的按摩治疗师。
如果你是在家里给自己或亲友按摩,应该先试探性地应用,根据反馈调整力度和手法。
最常用的按摩掌摩法一指禅法用拇指指端、罗纹面或偏峰着力于一定位或经络穴位上,沉肩垂肘,以腕关节悬屈,运用腕间的摆动带动拇指关节的屈伸活动,以使之产生的功力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经络穴位上,称为一指禅推法。
动作要领(1)上肢肌肉放松,不可有蛮劲,手掌虚握拳,沉肩,垂肘,悬腕,掌虚。
(2)沉肩、垂肘意思是肩部或手臂都要放松,悬腕意思是手腕要自然弯曲,本法的动作要贯穿着一个“松”字,这样才能使功力集中于拇指,力量沉着,动作灵活,柔和有力。
(3)压力、频力、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灵活,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 次。
作用本法具有舒筋通络,调和肺腑,行气活血,健脾和胃,以及调和脏腑功能等作用。
禁忌症急性传染性、感染性疾病、皮肤有破损者不宜应用本疗法。
注意事项一指禅推法的操作要领在于施术时要掌握“沉肩、垂肘、腕端平,指吸定而掌空虚”的原则。
肩、肘、腕、指部要放松自然,应以腕关节为主带动拇指关节,腕指协调,才能达到“柔和、有力、深透、持久”的要求。
全身保持“含胸、拢背、呵腰、收臀、蓄少腹”,使气沉丹田。
推治时要身随手走,眼随手转,循经络而推腧穴。
动作要轻重有节,疾徐有序,慢而不懈,快而不乱,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外表看似轻松飘逸,实际上却是“蓄力于掌,处力于指,着力于罗纹”,劲含而不露(即所谓螺心劲),臻柔中有刚、刚中有柔之境。
适用部位本法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
常用于头面部、颈项部、胸腹部、肩背部、腰骶部及四肢关节处。
临床应用本法刺激量中等,属于平补平泻手法,接触面积较小,作用深透。
临床上对内、外、妇、儿、伤各科的许多病症均可以本法治疗。
如头痛、失眠、面瘫、高血压、胃脘痛、腹痛以及关节筋骨酸痛等症常用本法治疗。
按揉法按揉法是由按法与揉法复合而成。
分为指按揉法和掌按揉法两种。
【动作要领】1.指按揉法:用单手或双手拇指罗纹面置于施术部位.余指置于对侧或相应的位置以助力。
腕关节悬屈,拇指和前臂部主动施力,进行节律性按压揉动。
帮女性按摩这五个部位胜过吃任何补品引导语:看看这些按摩手法,给你的老婆或者教你的老婆给你母亲按摩吧?胜过吃任何补品哦。
女性每天做好这五个特区的保健时,能够促进新陈代谢、排毒清体,从而达到强身健体、抗衰老的效果。
特区一:腹脐养生关键词:消除腹部脂肪,防治便秘。
腹脐部是养生专家很重视的保健“要塞”,中医称腹中央肚脐为“神阙”。
对腹脐部按揉刺激、调理,可益肺固肾,安神宁心,舒肝利胆,通利三焦,防病健体。
揉腹还对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脑血管疾病、肥胖症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保健方法:两手重叠,按于肚脐,适度用力,同时保持呼吸自然,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
对于平日缺乏锻炼的人群,建议养成在闲暇时间或散步的时候双手掌交替拍打(频率为每秒钟一次)中下腹部20分钟,有促进腹部新陈代谢的作用。
特区二:耳部养生关键词:预防耳部冻疮,帮助养肾。
中医讲肾开窍于耳,经常搓耳廓可以防治耳部冻疮,并能起到健肾壮腰、养生延年的作用。
保健方法:提拉耳垂。
双手食指放耳屏内侧后,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耳垂,自内向外提拉,手法由轻到重,牵拉的力量以不感疼痛为限,每次3~5分钟。
手摩耳轮。
双手握空拳,以拇、食二指沿耳轮上下往返推摩,直至耳轮充血发热。
提拉耳尖。
用双手拇、食指夹捏耳廓尖端,向上提揪、揉、捏、摩擦15~20次,使局部发热发红。
此法有镇静、止痛、清脑明目、退热等功效。
特区三:前胸养生关键词:增强心肺功能。
一个人免疫功能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胸腺素浓度的高低,对胸腺予以调理刺激,可以抗病防癌、强身延年。
保健方法:用右手按在右乳上方,手指斜向下,适度用力推擦至左下腹,来回擦摸50次;换左手用同样方法摩擦50次。
然后,再用手掌跟对着胸部中间上下来回摩擦50次;还可用两手掌交替拍打前胸后背,每次拍100余下,早晚各做一次。
擦拍胸部能使“休眠”的胸腺细胞处于活跃状态,增强心肺功能。
特区四:背部养生关键词:提高免疫力,防感冒。
精油按摩手法精油按摩是指用精油按摩油(基础油和精油调配好的按摩油),涂抹在需要的部位,进行按摩的方法,我们可藉由按摩身体,达到放松心情、抒解压力的功效。
首先先介绍两种按摩的基本手法,更详细的手法见下面的图示和说明:一. 滑动轻抚:这应该是精油按摩法中最有用的手法,是指一连串轻柔滑动、安抚的动作,能使精油渗透到体内,让全身放松、安稳。
按摩时请使用整个手掌,不是只用手指,两手要放轻松,力道可以强劲或轻柔,动作可大可小。
如此肌肉将放松,并能增加血液循环,抒解紧张及压力。
二. 揉揉捏捏:这种手法好比捏面团,大姆指可略为施力,但动作请缓慢且适中。
这些动作对脂肪厚的部位以及背部有很大的帮助,如此可以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及淋巴液的流动,并协助体内的毒素排出。
利用前述两种基本手法,应用在身体各部位的按摩法:(所有按摩的方法都必须朝着心脏的方向做按摩,按摩幼童、老弱者时,请采用轻柔的滑动轻抚动作。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手指在脚底下,图五首先,依据要达到的疗效(具体知识见我公司的配方宝典),选择一种(或数种)基底油,决定出所需的用量。
然后把基底油倒入比容量稍大的深色瓶子。
然后依据要达到的疗效(具体知识见我公司的配方宝典),选择几种种精油,计算出需用总滴数(计算方式看文章后面),滴进基底油中。
随即旋紧瓶盖,并贴上便条(标明日期、精油名称和稀释量)。
使用前请摇匀。
精油各种成份的百分比可依据如下的方法决定。
根据用基础油稀释后精油的百分比含量,可分为:一般量稀释(单方精油总量为2.5%,基础油为87.5%),低量稀释(1%),超低量稀释三种。
注意:大部分人可能习惯于以滴数计算精油,10毫升的精油约为200滴。
精油瓶本身带有滴塞,可一滴一滴的滴出精油1.一般量稀释(2.5%)基底油毫升数÷2=可添加单方精油总滴数,下面以调配20毫升治疗蚊虫咬伤精油为例:基础油的选择:20毫升甜杏仁油或荷荷巴油;单方精油成份:薰衣草、茶树、佛手柑;精油总数量:20毫升基底油÷2=10滴精油;每种单方精油的滴数:薰衣草5滴+茶树3滴+佛手柑2滴=10滴2.低量稀释(1%):(适用于敏感肌肤和怀孕期间)基底油毫升数÷4=可添加精油总滴数,换算方式同上。
按摩的8种手法
按摩的8种手法包括:
1. 掌揉法:以掌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用于腰背、腹部。
2. 鱼际揉法:以大鱼际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用于面部。
3. 指推法:用指着力于施术部位,进行单方向直线推动,用于肌腱部。
4. 拇指分推法:以两手拇指的桡侧置于前额,自前额正中线向两旁分推。
5. 推时手指在前,掌根在后。
速度均匀。
6. 擦法:用掌着力于施术部位,做往返直线快速擦动,用于腰骶、四肢、肩部。
着力部位紧贴皮肤,压力适中。
动作要连续,速度均匀且快,往返距离尽量拉长。
7. 掌擦法:用掌着力于施术部位,做往返直线快速擦动,用于腰骶、四肢、肩部。
8. 鱼际擦法:用大鱼际着力于施术部位,做往返直线快速擦动,用于上肢、颈肩部。
手法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从而达到深透,其中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是手段,而深透才是目的。
持久:要求一种手法在正确操作的前提下持续一定的时间,才能保证达到一定的治疗作用,如法,要求一手持续操作5分钟以上,点法要求持续1分钟。
有力:要求每种手法操作要有一定的力度。
这个“力”是技巧的力而不是蛮力。
由于疾病的不同,体质、性别、年龄、治疗部位各异,手法的力度是不一样的。
这种技巧的“力”,要靠实际操作,逐步摸索积累而成,“力”的适度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
均匀:要求手法在保持一定压力的情况下,根据不同的手法而掌握一定的节奏,不可忽快忽慢、时轻时重,只有保持良好的节奏,才能保证治疗力的充分作用。
柔和:是指手法作用在患者肢体时,虽然要求要保持一定的压力,但应让患者基本上感到舒适的情况下来完成治疗。
不可伤及局部皮肤、皮下组织甚至更深层组织。
深透:手法操作时,只有掌握住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才能保证深透。
深透是指“力”达到所要治疗的部(穴)位,也就是古人所指的“适达病所”,过之与不及均不可取,“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更是精辟地概括了手法的要求。
“轻”手法的操作应使手法的治疗力作用到所要治疗的深度,而不能浮在肌肤的表面;“重”手法的操作不可滞留在不是治疗的部位,而应达到所需治疗的层次。
手法在操作过程中,尤其是在穴位上操作时也应有类似针灸“得气”的感觉,除患者本身可出现麻、胀的感觉外,有时还可有舒服、酸痛的感觉。
医者在手法操作中,也可感到很舒顺、畅快,这就是常说的“手感”。
手感出现与否,可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总之,那种简单生硬甚至粗暴的随意性动作不但不会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还会给病人带来不应有的痛苦,甚至加重病情影响康复,所以只能称做动作而不应称为手法。
古人对推拿手法的要求十分重视,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说:“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
”要想达到如此熟练精妙的程度必须刻苦练习,不断实践,乃至得心应手,做到“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成人推拿手法操作套路
一、头面部推拿手法常规操作
被操作者仰卧位,术者端坐在患者头顶端
1. 指揉印堂。
(5-10秒)
2. 开天门。
(指推法20-30次)
3. 分阴阳。
(三线:鱼腰线、阳白线、前发际线,各分推20-30次)
4. 压三经法。
(三经:印堂-神庭—百会;鱼腰-阳白-四神聪,3条直线依次指按法2-3遍,每穴5—10秒)
5. 分抹前额法,(以大鱼际或双手拇指罗纹面着力,从额部正中向头两侧分抹5—8次)。
6. 一指禅偏锋推或按揉眼眶周围穴位(晴明,攒竹,鱼腰,丝竹空,承泣,四白,瞳子髎)。
(揉30—50次)
7. 指振睛明、分抹眼眶、再做轻轻揉摩反复5~10次
8. 指揉太阳。
9. 指按揉面部穴位:睛明、迎香、人中、地仓、承浆、廉泉、大迎、颊车、巨髎、颧髎、下关、耳门、听宫、听会、太阳等穴。
(每穴10秒)
10. 指按揉头部经穴:神庭,百会,四神聪,头临泣,头维、率谷、耳后高骨、翳风等穴)
11. 指推面部六线。
(承浆-颊车,人中-颊车,迎香-颊车;目内眦、承泣-太阳,晴明,眉弓-太阳,前额-太阳)分推10—15次
12. 大鱼际揉面颊,拿捏下颌骨,搓掌浴面。
13. 揉捏耳垂、耳廓,推擦耳根。
14. 拿五经法。
(从前发际向后拿至后枕部5~8遍)
15. 扫散法,(沿胆经操作10~20遍)
16. 搔头法(1分钟)五指指端叩击头部。
17. 拿捏颈项肌,勾按风池(20—40秒)。
18. 颈椎摇法,颈椎扳法。
19. 拿肩井,叩击、拍打肩部。
…………………………结束
二、胸部推拿手法常规操作
被操作者仰卧位,术者站其身侧。
1. 术者以两手拇指分置于两侧俞府穴(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余四指固定胸部两侧,沿肋骨间隙由内向外分推至腋中线止。
由上而下,分肋至第四肋间,反复操作。
青年女子可分推至第3肋间隙止。
2. 按揉膻中。
(先顺时针揉30次,再逆时针揉30次)
3. 按压中府、云门。
4. 术者在两肋部自上而下施滚法,紧滚慢移,反复操作。
5. 术者以两手拇指指腹置于俞府穴处,余四指固定胸部两侧,两手向外分推至腋下与第四肋间隙平齐部位,女子推至腋下第三肋间隙止。
6. 点按揉胸骨穴位,璇玑,华盖,紫宫,玉堂,膻中,中庭穴位。
7. 术者以掌跟沿腋中线从第四肋间隙推摩至第六肋间隙。
反复操作。
………结束。